xxx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管理方案
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一)监测目标为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二)监测范围1. 监测对象:我院就诊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
2. 监测时间:全年进行,每月为一个监测周期。
(三)监测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2. 食源性疾病相关信息:发病时间、症状、疑似食物来源、暴露剂量等。
3. 生物标本:患者呕吐物、粪便、血液等。
(四)监测方法1. 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应当及时报告给院感科。
2. 院感科对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报的疑似食源性疾病进行审核、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五)监测数据上报1. 医疗机构每月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上报给院感科。
2. 院感科每月结束后七个工作日内,将辖区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将辖区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食源性疾病管理制度(一)组织管理1. 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2. 设立专门的食源性疾病监测部门,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的收集、审核、填写和上报等工作。
(二)培训与考核1. 医务科负责组织全院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的培训。
2. 定期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业务水平符合工作要求。
(三)工作流程1. 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及时报告给院感科。
2. 院感科对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
3. 院感科将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减少食源性疾病对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的影响。
2. 及时发现、报告、控制和处理食源性疾病事件,防止疫情扩散。
3. 提高医院应对食源性疾病的能力,完善应急处理机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1)组长:院长(2)副组长:分管副院长(3)成员:医务科、护理部、预防保健科、感染科、检验科、食堂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协调、指挥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指挥部(1)指挥长:分管副院长(2)副指挥长:医务科、护理部、预防保健科等部门负责人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各部门共同应对。
3. 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小组(1)组长:预防保健科负责人(2)成员: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科、检验科、食堂等部门负责人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病例报告、现场调查、隔离治疗、消毒处理等。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病例报告(1)医务人员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时,应立即向预防保健科报告。
(2)预防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调查(1)应急处置小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详细调查,包括病例症状、发病时间、饮食史、接触史等。
(2)对食堂、餐饮单位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调查,了解食品来源、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
3. 隔离治疗(1)对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
4. 消毒处理(1)对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生活环境、餐饮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处理。
(2)对食堂、餐饮单位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消毒处理。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食物污染或食物中存在的病原体导致的一类传染病。
在医院中,由于大量患者、工作人员和访客同时进食,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尤为重要。
下面是一个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一、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1.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和监督。
2.制定并完善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体系化。
3.建立食品供应商的评估机制,对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和筛选。
4.制定并执行供应商过程控制程序,确保供应商提供的食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二、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控制1.建立食品生产和加工记录制度,确保每个环节的食品安全可追溯。
2.对每次食品采购进行检查,并进行食品质量抽样检验。
3.加强食品原材料的储存和管理,确保食材新鲜,不过期、不变质。
4.制定严格的食品存储和处理操作规范,确保食品的保鲜处理措施得当。
5.定期对食品加工环境进行卫生检查和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6.加强对食品加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食品供应和配送环节的控制1.对进货、验收、储存、配送的食品进行记录,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2.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供应商提供的食品符合相关标准。
3.加强食品供应车辆的卫生管理和运输过程的监督,防止食品被污染。
4.建立配送车辆温度监控系统,确保食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适宜。
5.定期对配送过程中的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四、食堂和餐饮服务环节的控制1.加强对食堂环境和设施的清洁和消毒,防止环境脏乱。
2.规范食堂餐饮服务员的操作流程,包括佩戴口罩、戴手套等。
3.规范餐具的使用和清洗方式,确保餐具的卫生无菌。
4.加强食堂餐饮服务员的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5.加强堂食和外卖的食品质量控制,确保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6.定期对食堂和餐饮服务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五、定期教育和培训1.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食物而引起的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和食物相关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健康风险。
医院作为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场所,应当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管理和监测工作。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立和完善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确保食源性疾病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二、组织结构和职责1. 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医院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3. 医务科负责食源性疾病诊断、生物标本检验技术指导、组织院内会诊。
4. 院感科负责全院医生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制定医院监测方案;负责收集信息表/卡,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报临床医生填写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每月填写《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每月腹泻数据汇总表》。
5. 检验科负责协助食源性疾病标本的检测和分析。
三、监测和报告1. 监测内容:医院将监测食源性疾病的个案或事件,包括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食物过敏等。
2. 报告流程:a. 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个案或事件,应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b.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在组织完成食源性疾病事件处置完毕后一周内,由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录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完成事件的报告。
c. 省级和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审核。
d.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每日登录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查看各地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并完成季度、年度全国食源性疾病分析报告并提交卫生部。
四、培训和宣传1. 院感科负责组织全院医生进行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医院食源性疾病实施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实施方案一、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1 制定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食品安全管理流程。
1.2 建立健全的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配送和食品残渣处理的管理制度,确保食品从采购到消费全过程的安全可控。
1.3 加强食品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建立食品供应商名录和评价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食品安全管理评估和监督检查。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检测。
2.1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测和检测机制,定期对食品进行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的检测,确保食品安全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和医院规定。
2.2 加强对食品加工环节的监测,确保食品加工过程卫生安全,避免交叉污染和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2.3 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对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进行及时监测和报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和防控。
三、加强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
3.1 对医院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2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和家属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四、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
4.1 定期对医院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发现和排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食品安全风险可控。
4.2 加强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医院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五、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监督。
5.1 加强对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执行。
5.2 加强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和发布,及时向患者和家属通报食品安全信息,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度。
六、总结和评估。
6.1 定期对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效果。
医院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管理制度
医院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源性疾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食源性疾病防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发现、报告、调查、处理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第三条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应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食源性疾病报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预防保健科、感染科、检验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医院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医务科负责医院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制定和修订食源性疾病报告管理制度、组织培训、指导临床科室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等。
第六条预防保健科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收集、汇总、审核和报告,以及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的录入和维护。
第七条感染科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和指导临床科室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检验科负责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为食源性疾病调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章食源性疾病报告第九条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对象包括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
第十条临床科室在诊疗过程中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应立即向预防保健科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发病经过、诊断结果等。
第十一条预防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对病例信息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合格的病例信息录入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
第十二条对于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临床科室应立即向预防保健科和感染科报告,同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预防保健科应在1个工作日内向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第四章食源性疾病调查与处理第十三条感染科接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报告后,应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病因、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等。
第十四条感染科应指导临床科室对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治疗,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5篇范例)
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5篇范例)第一篇: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各科室:现将《**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医院 2016年5月20日**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我院2016年被指定为德宏州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之一,承担主动监测任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关于印发**贯彻落实2016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号)精神,规范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1—一、领导小组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二、监测细则(一)定义:1.食源性疾病: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中致病因子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
2.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
(二)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
(三)监测对象:全院就诊患者中的食源性疾病病例、食源性异常病例。
(四)食源性疾病监测范畴: 1.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这是一类最为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如细菌性食物中毒(例: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等);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例:河豚鱼中毒、毒蘑菇中毒等);化学性食物中毒(例:有机磷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砷化物食物中毒等);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例:黄曲霉毒素中毒、黄变米中毒、臭米面中毒、霉变甘蔗中毒等)。
2.食源性传染病摄入了污染霍乱弧菌、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伤寒杆菌等致病菌、病毒的食物或饮水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如霍乱、甲肝、戊肝、伤寒、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等。
2023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2023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____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了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作为集中精密医疗服务的场所,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并且还可能引起大范围的传染。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至关重要,以确保医院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医院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二、主要内容:1.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a. 制定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分工、工作流程和相应的档案管理;b.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包括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库检验等环节的监测和检测,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标准;c.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件的上报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食品中毒、食源性疾病等突发事件。
2. 强化从业人员培训:a. 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卫生要求、操作规范等;b.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考试并进行评估,对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再培训;c. 鼓励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质。
3. 加强食品供应商的管理:a. 与食品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食品安全合同,确保其提供的食品符合相关标准;b. 对食品供应商进行定期的巡查和考核,及时处理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c. 加强与食品供应商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食品安全的提升。
4. 强化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督检查:a. 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卫生标准;b. 定期对医院食品质量进行抽检,严格控制食品中化学、物理和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c.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5. 提升患者和员工的安全意识:a. 加强对患者和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宣教,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b. 在医院内部设立食品安全宣传栏,发布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c. 鼓励患者和员工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及时上报。
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全面监测、重点突出、及时报告、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人民医院应当成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
公共卫生科负责监测工作的综合协调,并设置专职管理员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急诊科、肠道门诊、消化内科、儿科等重点科室要设立兼职管理员,负责本科室内部的组织协调。
可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由本院或院外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诊疗专家组。
第二章病例监测与报告第五条病例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第六条临床医生在全年接诊过程中对发现的所有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疑似病例都要及时登记并报告。
临床医生发现主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必须做好门诊或住院日志的登记工作,并手工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不得有缺项、漏项。
公共卫生科专管人员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的收集汇总、审核、网络上报和资料存档等工作。
第七条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中旦发现接诊的病例构成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每起出现2例及以上发病,或1例及以上死亡)时应当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电话:XXXXXXXXXX,并医嘱病例留取粪便和呕吐物等标本。
重点诊疗科室第三章应急处置与调查第八条人民医院应当建立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措施。
第九条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时,人民医院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扩散。
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管理方案
本院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本院收治的食源 性疾病患者中,儿童和老年人占比最 高,分别为40%和30%。
通过对患者就诊时间的分析,发现夏 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这可能 与高温潮湿的天气有利于细菌繁殖有 关。
本院食源性疾病的危害程度评估
根据临床数据和专家评估,本院食源性疾病的危害程度较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 苦,还增加了医疗负担。
与当地卫生部门、食品检验机构等加强合 作,共同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医 院的食品安全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 感染途径:食用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品,如 海鲜、河鲜等水产品
03
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现状分析
本院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数据
01
监测数据显示,人民医院收治的 食源性疾病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 趋势,其中2019年收治患者数量 最多,达到1000例。
02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食 品污染、食品添加剂过量、农药 残留等问题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 主要原因。
食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 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食源性疾病的危害
引发胃肠道疾病,如 腹泻、呕吐等。
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 极大的身心痛苦和经 济损失。
严重时可导致中毒、 休克甚至死亡。
管理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保障 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提高医院对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水 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管理方案
汇报人:
日期:
• 引言 • 食源性疾病的种类与特点 • 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现状分析 • 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管理方案的评估与优化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随着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加,食 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 升。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为了保障医院病人和员工的健康,规范医院食品加工与供应流程,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在医院食品管理中,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工作方案,以确保医院餐饮安全与卫生,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一、组建食品安全团队医院应当组建专门的食品安全团队,这个团队包括食品管理、质量监控、厨房服务、餐饮专家及管理者等。
团队职责是协调和推动医院内部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促进食品供应与餐饮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和存储制度医院餐饮采购过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如:确定可靠的供货渠道;采购符合规定的食品;维护采购记录以及保留食品样品供婴幼儿、老年人、病人及其他相关人员鉴别措施。
医院食品存储制度应确保食品的新鲜度、保质期以及卫生状况等,自动化食品存放库房和食品储存设施应当经过质量控制检查并按要求投入使用,储存过程中要按照要求,对食品采取严格的分类储存、标识、检查、监督和跟踪,防止损坏、受污染、易变质、混淆等。
三、质量检测与供应控制每个医院应该建立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
这个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了从源头开始到餐饮服务中间各个环节中对食品的检测和测量,同时建立信誉评价机制,评估食品供应商的业绩、质量符合性以及卫生水平等。
对每份食品都进行分期检验。
四、食品加工和制作流程的规定医院应制定并实际执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医院健康标准的食品加工流程、制作工艺、等操作规范,并设置相应的标志牌与标志牌来标识和确认每个食品加工和制作步骤,确保施加冷饮、糕点等类食品的生产洁净,把握时间、有效和必备的加工措施、洗手前、口罩佩戴以及常规卫生的措施。
五、餐具消毒与管理对于医院餐具消毒应该符合规定的消毒标准和操作流程,并根据不同食品需求的消毒程度、消毒处理时间、消毒工艺、消毒药品种类等要求,配备适宜的消毒设备,进行餐具的消毒处理。
六、培训工作人员医院内的餐饮工作者都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和组织培训,使得这些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医院餐饮服务的严格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每隔一段时间,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2023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2023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及目标设定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食物或饮用水中摄入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广泛存在于各类医疗机构中,给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制定2023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内食源性疾病,提高医院内食品安全水平。
目标设定:1. 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确保医院内食品安全。
2. 提高医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及时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措施1. 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1)建立医院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权限。
(2)完善菜单管理制度,确保合理搭配和食品卫生安全。
(3)加强食品采购管理,保证食品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量。
(4)建立食品储存和保鲜管理规范,确保食品质量和新鲜度。
(5)加强食品加工和烹饪操作规范,确保食品安全性。
(6)强化餐厅卫生管理,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演练。
2. 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评估(1)建立食品安全监测机制,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检和检测。
(2)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疫情。
(3)建立食品安全评估机制,对医院内食品供应商进行评估。
3. 提高医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1)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2)加强食品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操作水平。
(3)设置食品安全岗位,明确责任分工和监督机制。
4.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1)设置食品安全宣传栏和宣传橱窗,提升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2)制作食品安全宣传资料,宣传食物的正确保存、加工和消费方法。
(3)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和推广活动,提高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率。
三、工作措施的实施和督导1. 由医院领导亲自指导,成立食品安全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和督导机制。
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保障工作措施的顺利实施。
3. 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资支持,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一、工作背景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食品中存在的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医院中,病人的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食源性疾病的影响,严重时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应严格控制医院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条件,做好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工作。
二、工作目标1.确保医院食品的安全和卫生质量,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2.全面排查医院食品安全隐患,制定针对性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3.加强医院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员工食品安全意识。
三、工作内容1. 建立医院食品安全监测体系,选择专业机构进行监测,定期发布食品安全报告;2. 制定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质量管理;3. 对食品原材料、加工设备、操作员及餐具进行严格监管和检测,确保食品卫生安全;4. 建立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对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5. 每日对食品供应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并处理不合格食品,加强反馈和督促改进;6. 加强员工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定期进行相关培训;7. 配置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和设备,加强食品安全检测。
四、工作措施1. 建立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小组,由医院质量管理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2. 制定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3. 对食品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签订严格的控制和回溯责任协议;4. 对食品原材料、加工设备、操作员和餐具进行检测和监管,确保食品安全;5. 对食品隐患进行分类整理,制定治理措施和时间节点;6. 加强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包括食品处理、储藏和加热等方面;7. 配置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和设备,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检测。
五、工作要求1.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小组应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2. 食品供应商要求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并及时向医院反馈;3. 对于不合格的食品和供应商,应及时记录排查,制定整改措施;4. 配置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和设备,加强食品安全检测;5. 监测食品供应情况,及时反馈不合格情况。
2023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2023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食源性疾病是指因食物中存在的病原体或毒素而引起的疾病,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大挑战。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饮食安全,提高医院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工作方案。
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1. 提高医院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2.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3. 加强食品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4. 强化食品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5. 做好食源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医院对疾病的诊治能力。
二、工作内容和措施1.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a. 制定并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和流程控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b. 建立并定期进行食品安全自查和外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c. 建立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机制,确保信息透明和追责。
2. 加强食品卫生培训a. 开展定期的食品安全培训,包括食品安全知识、操作规程和食品卫生意识的培训;b. 针对不同岗位开展专业化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食品安全意识;c. 加强对外聘食品供应商的培训和监督,确保供应商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 强化食品检测和监测a. 建立食品检测机构,定期对食品进行微生物和化学指标检测;b. 建立食品采购环节的甄别和验收机制,确保采购的食品符合安全要求;c. 定期对食品供应链进行追溯,确保食品质量可追溯和可控。
4. 做好食源性疾病的防治工作a. 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b. 加强传染源追踪和排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c. 提高食源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合作,共同应对食源性疾病。
三、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1.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决策食品安全管理工作;2.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保障食品安全;3. 建立食品安全监督员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4. 加强与食品监管部门的合作,接受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检查;5. 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检测设施,保障食品检测工作的进行;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和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鼓励患者和员工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样本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样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1为了加强医院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制定本管理制度。
1.2本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2.1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务人员、后勤人员等涉及或相关的一切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2医院所有涉及食品安全的环节,包括供应商选择、食品储存、加工制作、配送和食品安全监测等。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第三条食品供应商选择3.1医院应编制供应商名录,纳入食品供应商的具备法定资质和食品安全合格证书的企业,具有良好的食品安全记录和信誉。
3.2医院应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并建立供应商评估报告,及时更新供应商名录。
第四条食品储存管理4.1医院食品储存室应符合卫生要求,设备设施完善,防潮防鼠害,温度控制在安全合理范围内。
4.2各类食品应按照不同的特性和要求,储存于对应的储存间。
4.3食品的储存期限应明确标注,过期食品及时清理。
4.4医院应定期对储存环境进行检查和整理,确保食品储存环境卫生安全。
第五条食品加工制作管理5.1各类食品的加工制作应符合卫生要求,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应严格控制食品安全。
5.2加工制作环节的工作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接受食品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考核。
5.3加工制作过程中应注意食品的卫生状况,切实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食品配送管理6.1食品配送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接受食品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考核。
6.2食品配送过程中应注意食品的卫生状况,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6.3食品配送车辆应定期进行消毒清洗,并设有保温设施,确保食品在配送途中的温度合适。
第七条食品安全监测7.1医院应建立食品安全监测机制,确定食品安全监测的频率、项目和方法。
7.2医院应聘请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实验室进行食品安全监测工作。
7.3食品安全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处置和措施。
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管理制度范文(3篇)
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管理制度范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根据《食品安全法》、《____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等要求,我院作为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哨点医院负责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为做好我院相关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分管院长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领导,预防保健科、首诊医师具体负责监测工作,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临床医师的全员培训工作。
2、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对象包括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
3、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上报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首诊医师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应及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并上报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专管人员在____个工作日内将病例信息表录入“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进行上报。
4、预防保健科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网络直报、食源性疾病病例上报统计、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质量反馈等工作。
5、食源性疾病病例上报执行奖惩制度,对及时上报且上报信息填写完整的临床医师进行奖励,对迟报、漏报、上报卡填写缺项严重的临床医师进行相应处罚,奖罚情况报分管领导,每月统计一次。
6、发现食物中毒____,首诊医生除填写报告卡外同时报告医疗总值班,还应及时联系预防保健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封存相关标本,做好登记、抢救记录等资料保存。
7、所有发病人数在____人及以上或死亡____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并及时报县疾控中心,配合其做好流调工作。
8、对因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漏报、迟报、瞒报等造成不良后果的,根据相应制度进行处理,对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置。
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管理制度范文(2)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提高报告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公众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的人员。
三、工作流程1. 接收报告:接收部门/人员负责接收来自医疗机构、检验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渠道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报告。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一、前言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医院环境及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医院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了重要的一环。
医院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病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关乎着医院的声誉和信誉,因此,加强医院食品安全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本方案旨在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管理措施,确保医院食品的安全和卫生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并提高全体医院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工作流程1.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制定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员、流程和控制措施。
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食品安全监测计划。
(2)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和工程控制。
(3)关键点控制计划(HACCP)。
(4)食品卫生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5)医院餐饮服务管理制度。
2. 原材料采购管理(1)建立供货商资格审核制度;(2)定期摸底考核供货商食品卫生质量水平;(3)避免从网络、无照经营点购买食品原材料。
3. 食品加工管理(1)制定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流程;(2)对烹饪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3)对加工食品进行质量检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本院标准控制加工出品的质量。
4. 食品储存管理(1)设立专人负责库房管理;(2)建立食品分类储存制度,实现原料与成品分开储存,冷藏食品与常温食品分区存放;(3)建立“先进先出”原则,做到新鲜食品在先,保质期到期的在后;(4)使用标准化容器包装食品,并进行标识,约束有效期;(5)定期对库房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检测。
5. 餐饮服务管理(1)制定合理的餐饮菜谱,确保食品种类和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2)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及操作规范培训;(3)建立食品安全巡查制度,对饮食服务区域进行定期检查和巡视;(4)设立电子食品安全检测系统,加强食品安全监控。
6. 医院食品安全监测(1)在食品加工、储存环节,设置可视化提示,非质量标准化级别上的食品不予上架提供;(2)随时监测食品的卫生质量;(3)及时整改食品污染隐患,减少对病人的伤害。
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XX县人民医院文件X医字〔202X〕XX号关于印发《XX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的通知各部门、科室:根据XX县卫健局下发的《202X年XX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请各部门、科室组织学习并认真执行。
附件:1.XX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2.XX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3.XX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流程XX县人民医院202X年5月20日附件1:XX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一、食源性疾病监测背景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是目前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危害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多样,临床表现复杂,最为常见的是微生物和化学性有害物质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和急性中毒,近年来也发生过类似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问题奶粉”造成婴幼儿罹患肾结石这种潜在的、少见的健康损害事件。
特别是一些新的食源性危害所致疾病,无法事先预测其所致危害及其临床表现特点。
我院为山东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承担着主动监测的任务,目的在于掌握我省主要食源性疾病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为研究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规律、疾病负担、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二、调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诊疗专家组。
1、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负责搜集和汇总疫情报告卡及日常工作并负责监测工作的综合协调,并设置专职管理员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临床重点科室设立疫情报告管理员,负责科室内部的组织协调管理、疫情监测报告:儿科:急诊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感染性疾病科:2、诊疗专家(评估)组:。
三、食源性疾病监测职责:医疗机构监测职责包括:食源性疾病病例个案信息和标本的采集;标本的实验室监测;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的报告。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导言】
医院是人们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的场所,而食品是医护工作者
为病人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
然而,由于食品的原材料和加工环节
因素,医院食源性疾病时有发生。
食源性疾病会对病情和治疗产生
严重影响,危及患者健康。
因此,建立完善的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
方案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必要措施。
【一、工作基础】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2. 满足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
系要求的医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已建立;
3. “三员”(经理、质管员、主厨)到岗且持有食品安全管理
相关证书;
4. 有上岗证明、健康证明及手卫生操作规范的食品加工员;
5. 内部检测人员持证上岗,拥有检测人员资格证书。
【二、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严把原材料、面积、设备、健康证、餐饮服务环节等的控制;
3. 强化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4. 加强监管,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管理方案
为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切实加强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郑州市卫计委《关于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食源性疾病病例常规监测工作的通知》(郑卫监督[2016]14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食源性疾病概念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二、报告人
食源性疾病病例首诊医师为食源性疾病信息报告人。
三、监测范围
(一)食源性疾病病例,包括:
1、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2、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
(二)食源性异常病例,指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包括: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合理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四、报告内容
按照《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规定的格式和项目,逐项填写并进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一)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联系方式、发病时间、就诊时间、报告单位;
(二)疾病相关信息:包括主要症状与体征、初步诊断、既往病史、暴露信息及生物标本采集信息等。
五、报告程序与时限
1、危重、死亡或聚集性病例,及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并于2小时内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科(上班时间 2354)或院总值班(非上班时间9100),同时填报食源性疾病报告卡并通过内网进行报告。
2、常规病例进行常规诊疗,并于2日内填报食源性疾病报告卡并通过内网进行报告。
3、疾控科对临床医生上报的报告卡信息进行审核、订正,确认无误后进行网络报告。
六、实施与监督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小组对全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疾控科负责对相关科室和人员进行日常培训和督导,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争取及时解决。
XXX人民医院
2016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