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实验原则与设计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能够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烧杯、钟表、试管等;
2. 实验药品:稀盐酸、铁丝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重要性。
二、讲解: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演示和示意图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三、实验:让学生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观察反应的进行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四、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反应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来检验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和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生物(人教版)练习:第十单元实验原则与实验设计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 (2018广东六校联考)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是()A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用过氧化氢作为反应底物B •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使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D •在“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中,选用马蛔虫的受精卵进行实验解析:加热可使过氧化氢分解,因此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反应的底物,A项错误;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到层析液中,会使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滤纸条上不出现色素带,B项错误;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呈现灰绿色,C项正确;受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能作为减数分裂的材料,观察减数分裂时,可以用动物的精巢或植物的花药作为观察材料,D项错误。
答案:C2•下列有关遗传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进行实验,可证明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C・孟德尔用F i能产生两种配子来解释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结果,属于演绎推理D .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用巧妙的方法测定出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解析: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项错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进行实验,可证明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 , B项错误;孟德尔用F i能产生两种配子来解释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C项错误。
答案:D3•黑藻是一种水生植物,叶片小而薄,小王同学利用黑藻进行下列生物学实验,其中错误的是()解析:叶绿体本身有颜色,不需染色,用蒸馏水制片就可以了,A正确;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至少要设置3个组:无CO2组、低CO2组、高CO2组,B错误;30%蔗糖溶液可使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用清水处理发生质壁分离的成熟植物细胞使其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正确;提取叶绿体色素要用到无水乙醇、碳酸钙、二氧化硅,无水乙醇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利于色素释放,D正确。
第10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2、阿基米德原理1课时
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课时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实际问题。
关键:浮力与深度的关系。辨析V排和V物间关系。区分悬浮和漂浮浸没和浸入上浮和下沉
教学进度课时划分:
第(十)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称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了解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知道物体浮沉条件、轮船、气艇、潜水艇实现沉浮的方法。
4.了解气体(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第十单元《酸和碱》学法指导
每条 线 以盐 酸 或 硫 酸 为 例 。各 举 一 个 反 应 。关 于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曹
宝 碱 、 的反 应方程式 的书写 , 盐 以此类推 。 将相关 知识 网
络化 . 此法是训 练和复习反应方程式 的好 方法 。 I 3注意知识的 比较 。既要 注意 同类物质 问的比较 。 . 如学 习硫酸 时与盐酸进 行 比较 . 学 习氢氧化 钙时与
1 . 采取由个别到一般的原则 。先掌握一种或两 种
代表物的具体知识 ,在此基础上总结每类 物质 的相似
性及反应规律等 内容 .并能从这些物 质在 水中解 离出
4 .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维普资讯
中学课 程 辅
5 _解食 盐 、 . r 纯碱 、 小苏 打 、 酸钙等盐 在生 活中 ; 碳
氢 氧 化钠 进 行 比较 ; 要 对 不 同类 的 物 质 进 行 比较 。 又 如 酸 、 、 化 物 等 。 通 过 比 较 , 出 其 组 成 与 性 质 的 异 碱 氧 找 同 . 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以
“ 碱 盐 ” 初 中化 学 的重 要 内 容 , 过 对 酸 、 、 酸 是 通 碱
把 上节 课 所 学 知识 充 分 消化 、 收 。 下 节 课 的 学 习奠 吸 为
定 坚 实 的知 识 和实 验 基 础 。
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酸 、 、 的通性 和它们 相互 碱 盐
反 应 的 规 律 及 有 关 化 学 方程 式 的 书 写 难 点是 各 类 物 质 问 的 相 互 反 应 规 律 。 特点 是 概 念 多 、 体 物 质 多 、 具 化
盐等几盐各类物质问的相互反应规律 。 还可获得 无
化学第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化学第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中的溶液及其性质;2. 掌握溶液的配制与稀释;3. 理解溶液的浓度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4. 掌握溶解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巧;5.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2. 溶液的浓度计算;3. 溶解度与溶液的浓度之间的关系;4.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方法;5. 溶解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上一个单元的内容,例如: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以及溶解的条件等。
让学生能够了解和回忆起相关概念,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建构环节:a. 引入溶液的概念和组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明确溶质和溶剂的含义。
b. 介绍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溶液的浓度,包括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的计算公式及实际应用。
c. 探讨溶解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问题解析展示溶解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
d. 介绍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讨论解答,让学生掌握如何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以及如何稀释溶液的方法。
e. 介绍溶解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巧,通过实例解析和模拟实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3. 深化拓展环节:a. 指导学生选取相应的溶液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b.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实验的规律和结论。
c.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提出对于溶液实验的改进方案和创新点。
4. 巩固提高环节:a. 整理概念和公式,进行复习讲解和概念巩固。
b. 分组讲解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针对性进行辅导和讲解。
c.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5. 课堂总结: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讲解,对本次课的重点知识和学习要点做一个总结,引导学生对本次课进行反思和回顾。
小学科学五年级第十单元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五年级第十单元案例分析近日,小学五年级学生在科学课上进行了一次关于电路的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相关问题,学生们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
实验内容及过程在本次实验中,学生们主要学习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他们使用了电池、开关、灯泡等材料,组装出了一个简单的电路。
实验过程如下:1. 集体讨论:老师首先给学生们讲解了电路的基本构成和电流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们思考电路中不同元件的作用。
2. 实践操作: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导,依次将电池、开关和灯泡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3. 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们打开开关,灯泡亮了起来。
关闭开关,灯泡熄灭。
4. 讨论分析:老师引导学生们讨论实验现象,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灯泡能亮起来?为什么关闭开关后灯泡熄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各自的看法和解释。
实验结果及问题分析通过实验,学生们观察到了灯泡在电路中的亮灭现象,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些问题。
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1. 为什么灯泡能亮起来?学生们观察到,当他们打开开关时,灯泡亮了起来。
这是因为电池会产生电流,电流会通过电路流动,当电流流经灯泡时,灯泡内的丝维灯丝受到加热作用而发出光亮。
2. 为什么关闭开关后灯泡熄灭?学生们通过关闭开关后灯泡熄灭的现象猜测,可能是因为电流断开了。
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当开关打开时,电路形成一个“通路”,电流可以流通;而当开关关闭时,电路断开,电流无法流通,因此灯泡就熄灭了。
3. 灯泡亮度与电池电量有关吗?学生们注意到,在实验中使用的电池有不同的电量,有的灯泡亮度较亮,而有的灯泡亮度较暗。
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灯泡的亮度是否与电池电量有关?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实际上,电池的电量越高,所产生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会更亮。
电池电量较低时,电流较弱,灯泡就会较暗。
实验启示及拓展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电路的基本原理,还培养了观察、分析和提问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实验下册第十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实验下册第十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机械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乐于探究科学问题。
2.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简单机械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和应用,包括杠杆、滑轮等。
2. 教学内容- 第十单元扉页- 杠杆的秘密- 滑轮和轮轴- 机械帮忙- 总结与反思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机械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和应用。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
3. 课堂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总结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
4. 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实验和探究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十单元讲PPT课件
第十单元 实验原则与设计
解析: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将实验植物做饥 饿处理,避免植物自身原有的有机物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属 于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A项正确;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 pH的实验中,将每一组温度都控制在37 ℃,是控制无关变量 温度对实验的影响,B项正确;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 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这是设置自变量,不是控 制无关变量,C项错误;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 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淀粉的量也影响实验的结 果,需要控制,D项正确。
44
44
44
—
脂质
55
55
55
55
淀粉
66
66
66
66
A. 甲
B.乙
C.丙
D.丁
栏目 导引
第十单元 实验原则与设计
2.(2015·江苏苏北四市模拟)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 变量和无关变量。下列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错误的是( C )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 饥饿处理 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将每一组温度控制 在37 ℃ 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 包住 D.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 的淀粉
栏目 导引
第十单元 实验原则与设计
(1)__空__白__对__照____:对照组为不作任何处理的对象组。这 里的 不作处理,并非什么因素都不给予,而是针对实验所要 研究 的因素不给予,以体现实验因素的有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__自__身__对__照_______: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 设对照组。 (3)__条__件__对__照_______:给对照组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不是 所研究的实验因素,以突出实验实施的处理因素与实验所研 究因素的差异,从一个侧面衬托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所造成 的影响。 (4)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
第十单元 实验原则与设计
析考点层级突破 练规范课时冲关 状元笔记集锦
解析:C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 pH 是无关变量,A 错误;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 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自变量,B 错误;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 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因变量,氧气的有无是自 变量,D 错误。]
(3)条件对照:给对照组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不是所研究的实 验因素,以突出实验实施的处理因素与实验所研究因素的差异,从 一个侧面衬托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如肺炎双球菌转 化实验中以下两组实验:
第十单元
析考点层级突破 练规范课时冲关 状元笔记集锦
混合培养 S 型菌 DNA+R 型活菌 ――→ S 型菌落+R 型菌落(实验组);
解析:D [探究过氧化氢酶作用的最适 pH 应设置成相互对照实 验,无特定的对照组,多个实验组的 pH 不同,表中 A 项对应的设 置是验证 pH 对酶活性影响,A 项错误。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对照 组应设置为用等量蒸馏水+过氧化氢溶液。B 项对应的设置是验证酶 具有高效性,B 项错误。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实验组为反应物+相应酶 液,对照组为另一反应物+同一酶液或同一反应物+另一种酶液,C 项错误。验证某种酶是蛋白质的实验中,对照组设置成标准蛋白质 溶液+双缩脲试剂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D 项正确。]
第十单元
析考点层级突破 练规范课时冲关 状元笔记集锦
解析:B [在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 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的部位不同,因此应将有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 和无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进行对照,A 错误;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 量变化时,由于有前后对照,所以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B 正确;在 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产生的实验中,对照组照光、实验组遮 光,C 错误;在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 即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且温度差应相同,以构成相互对照,D 错误。]
2019教育第十单元 实验原则与设计数学
析考点层级突破 练规范课时冲关 状元笔记集锦
第三步:观察、记录 实验的因变量尽可能选择能较好地反映与实验自变量之间的关 系,并易于实验人员观察和测定的指标。常用的关键词为“……一 段时间后观察(测定)……做好记录”等。
第十单元
析考点层级突破 练规范课时冲关 状元笔记集锦
3.探究性实验的假设与结论 (1)假设与结论 假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研究的对象设想出的 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或解释。实验结果预测一般与假设相对应: 若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得出与先前的假设一致的结论,即 假设成立;反之,假设不成立。
1号试管加1 mL蒸馏水空白对照组 2号试管加1 mL盐酸溶液实验组 3号试管加1 mL NaOH溶液实验组
第十单元
析考点层级突破 练规范课时冲关 状元笔记集锦
(2)自身对照:实验与对照在同一个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即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第十单元
析考点层级突破 练规范课时冲关 状元笔记集锦
4.(导学号 81576136)下列实验中,有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 正确的是( )
第十单元
析考点层级突破 练规范课时冲关 状元笔记集锦
选项
实验名称
探究过氧化氢酶 A 作用的最适pH
验证过氧化氢酶 B 具有催化作用
C 验证酶的专一性
验证某种酶是蛋 D 白质
第十单元
析考点层级突破 练规范课时冲关 状元笔记集锦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 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版一轮优化探究生物(人教版)课件:第十单元 实验原则与实验设计
⑤观察叶绿体时,若选用菠菜叶则取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 (含有大的液泡)。 (2)物质鉴定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显色实验(如物质鉴定)中,材料最好不带颜色或颜色较 浅,或实验时对有色材料进行脱色处理。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 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实验编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
观察细胞的
③
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
有丝分裂
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探究酵母菌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
④
种群数量的 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
探究培养液中酵
酵母菌种 抽样检测
母菌种群数量的
群数量
法
动态变化
2.教材隐性实验中的试剂使用 (1)在测定细胞呼吸强度时常使用 Ca(OH)2,目的是吸收 CO2, 测定呼吸强度时,常用的检测指标是密闭容器内 O2 的减少量。 (2)在测定光合作用强度时常用 NaHCO3,目的是提供稳定的 CO2 环境。 (3)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采集的口腔上皮细胞常 放在 0.9%的生理盐水中,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形态。 (4)利用碘液检测光合产物时,常用酒精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2)盐酸
实验名称 盐酸浓度
盐酸的作用
观察
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
DNA 和
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
质量分数为
RNA 在
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
8%的盐酸
细胞中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
分布
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第十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第十单元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
教材分析内容特点: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结构特点:
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于实际应用中,学用结合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重点1.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2.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单元课时分配(共 8 课时)
教学内容课时(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 ......................( 2 ) (课题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2 ) (单元小结与复习)......................( 2 ) ()......................( ) ()......................( ) ()......................( ) ()......................( )
教学
单元
小结。
2020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10单元实验活动6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本实验活动,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 练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 学会有意识地进行对比实验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酸和碱主要性质的认识。
【难点】对酸和碱主要性质的认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教学过程知识点酸、碱的化学性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9页的内容,并分组进行有关实验活动,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实验现象:稀硫酸、稀盐酸使石蕊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使石蕊溶液变蓝色;稀硫酸、稀盐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结论: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 生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现象为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 6HCI=====2FeCL3+ 3出0。
若不及时将铁钉从稀盐酸中取出,观察到的现象为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HCI=====FeCl2 + H泄。
3.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有蓝色沉淀产生: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稀盐酸,现象为沉淀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 2NaOH=====C U(0H)2$ + Na2SO4、C U(0H)2+2HCI=====C U CI.2+ 2出0。
4. 向滴有几滴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里逐滴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为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
取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1 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到的现象为蒸发皿中留有白色固体。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实验说明和建议
《常见的酸和碱》实验说明和建议
1.【实验 10-1】石蕊溶液用0.5%的水溶液;酚酞溶液用0.5%的酒精溶液。
2.【实验10-3】实验前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将浓硫酸沾到皮肤和衣服上;实验应在玻璃片上做,做完后也应将物品放在玻璃片上。
浓硫酸最好由教师统一管理。
3.【实验10-7】氢氧化钠溶液不需很浓。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和鸡爪浸泡时间可自行掌握,但不宜使鸡爪腐蚀过度,否则难以取出。
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很强,特别要注意不要溅到眼睛里。
4.【实验10-9】教材中的装置供参考,教学中可根据实验室情况自行设计实验装置。
为了节省实验时间,并便于学生记录和思考,也可将装置做成并联方式(如图1)。
图1 并联导电装置
建议导电性实验中所用溶液的配制比例及浓度:
盐酸:浓盐酸和水的体积比为1∶11
硫酸:浓硫酸和水的体积比为1∶34
氢氧化钠溶液:0.5 mol/L
氢氧化钙溶液:饱和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实验原则与设计1.(2019·重庆八中高三模拟)酒精会导致蛋白质变性,长期饮酒对消化道中的消化酶会有影响吗?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唾液淀粉酶,探究酒精对消化酶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一)实验步骤(1)实验中设置试管乙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步骤”中A处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两支试管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甲试管__________色,乙试管________色。
(3)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实验中兴趣小组同学不选用市面上供应的白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设置试管乙的目的是作为对照。
实验中底物与反应物混合后应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反应,所以A应是37 ℃恒温水浴(适宜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2)两支试管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呈蓝色,因为淀粉没有水解,乙试管不变蓝。
(3)实验中加入缓冲液是维持反应液中pH值相对稳定。
(4)白酒中除了酒精外还含有其他成分,违反了单一变量原则。
答案:(1)对照37 ℃恒温水浴(适宜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2)(深)蓝浅黄(棕)(不变蓝)(3)维持反应液中pH值适宜且稳定(4)白酒中除酒精外还含有其他成分,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2.(导学号81576138)(2019·昆明质检)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菠菜光合作用强度的某些因素,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制备若干大小相同的圆形叶片;第二步:将圆形叶片置于盛有清水的注射器内,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拉动活塞,重复几次;第三步:将处理后的等量圆形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CO2缓冲液(维持实验过程中CO2浓度相对稳定)中;第四步:用一定功率的冷光源在相同距离处照射相同时间;第五步: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探究了________________对菠菜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进行第二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中使用冷光源是为了防止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若要利用该实验中的药品、材料和用具研究光照强度对菠菜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则所用CO2缓冲液的浓度应为________,最好选用________叶片,控制光照强弱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图形及题干,自变量有CO2浓度和植物叶片的叶龄,因此实验目的是探究CO2浓度和叶龄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根据实验过程分析,被抽出气体的圆形叶片在光照前沉在缓冲液最下部,在实验中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气体,因此上浮,故实验的观察指标是相同时间后各组圆形叶片上浮的数量,据此可判断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2)实验步骤二的目的是抽去叶片中的气体,从而使圆形叶片能够沉到缓冲液最下部。
使用冷光源是为了防止照射过程中温度升高,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要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自变量是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叶龄是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因此所用CO2缓冲液的浓度为3%,叶片应选择成熟叶片。
可以通过控制光源和实验装置的距离来控制光照强度的大小。
答案:(1)CO2浓度和叶龄相同时间后各组实验中圆形叶片上浮的数量(2)使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温度(3)3%成熟调节光源与实验装置间的距离3.(2019·高考四川卷,8)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________性。
(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
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下图所示。
①胃泌素通过________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
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__。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____________。
(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注: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口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
①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________调节的结果。
②步骤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__________________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解析:(1)胃酸对多种细菌具有杀灭作用,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胃蛋白酶仅对蛋白质成分起消化作用,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2)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浆)运输到作用部位。
胃泌素对胃酸的分泌起促进作用,而胃酸分泌过多又可以作为信号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属于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由图可知,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神经调节过程中释放的神经递质。
(3)由图可知,胃窦G细胞受传出神经的支配,同时胃泌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所以胃液的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胃液分泌还受饲喂食物的直接刺激,此时为单一的神经调节。
步骤2中由于胃窦切除,不能分泌胃泌素,故只有单一的神经调节;步骤3中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当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同时,说明注射的胃泌素的量与步骤1中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相当;步骤4并没有假饲,此时只有神经—体液调节;由步骤2和步骤4的结果说明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效应更大,但步骤1和步骤3所体现的两种调节的共同作用效应大于步骤2和步骤4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答案:(1)非特异性专一(2)①体液(负)反馈调节②神经递质(3)①神经②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③神经—体液④神经—体液调节大于4.果蝇是二倍体生物,易饲养、繁殖快,是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1)研究者在一个果蝇纯系(全为纯合子)中发现了几只紫眼果蝇β(雌蝇、雄蝇都有),而它的兄弟姐妹都是红眼。
让β与________眼果蝇杂交,发现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并且由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眼色出现3∶1的分离比,由此判断紫眼为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______性突变。
(2)已知果蝇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管果蝇,甲管全部是灰身果蝇,乙管果蝇既有灰身,又有黑身,已知甲乙两管的果蝇为亲代和子代的关系:关系1:乙管中“灰身×黑身”→甲管;关系2:甲管中“灰身×灰身”→乙管。
现要通过对某一管的果蝇进行性别鉴定的方式来确定亲子关系。
①需对__________(甲管、乙管)果蝇进行性别鉴定。
②若_____________,则为关系1;若_________________,则为关系2。
(3)果蝇共有3对常染色体,编号为Ⅱ、Ⅲ、Ⅳ。
红眼果蝇γ(如下图)的4种突变性状分别由一种显性突变基因控制,并且突变基因纯合的胚胎不活,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突变基因位点之间不发生交换。
果蝇γ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成体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表明果蝇γ________(填“可以”、“不可以”)稳定遗传。
解析: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一个果蝇纯系中发现了几只紫眼果蝇β,则该突变可能是显性突变,也可能是隐性突变,此处可以通过与红眼纯合子杂交获得突变类型,通过正交与反交的结果比较,如果两种杂交结果相同,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杂交结果有差异,表示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根据题意可知:果蝇纯系都是红眼,突变后出现了几只紫眼果蝇β,让紫眼果蝇β与红眼果蝇杂交,发现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由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眼色出现3∶1的分离比,说明F1红眼果蝇均为杂合体,因此,紫眼为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隐性突变。
(2)由于甲管全部是灰身果蝇,而乙管果蝇既有灰身,又有黑身,所以要通过对某一管的果蝇进行性别鉴定的方式来确定亲子关系,则需要对既有灰身,又有黑身的乙管果蝇进行性别鉴定。
若灰身为一种性别,黑身为另一种性别,则乙管中的果蝇为亲代,甲管中的果蝇为子代;若灰身和黑身均有雌雄,则甲管中的果蝇为亲代,乙管中的果蝇为子代。
(3)根据图解可知,果蝇γ的基因型为AaCcSsTt,由于分别有两对基因连锁,因此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cSt、AcsT、aCSt、aCsT,果蝇γ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又由于“突变基因纯合的胚胎不活”,因此子代成体果蝇的基因型为AaCcSsTt,表明果蝇γ以杂合子形式连续稳定遗传。
答案:(1)红隐(2)①乙管②灰身为一种性别,黑身为另一种性别灰身和黑身均有雌雄(3)AaCcSsTt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