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原理2002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部分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考试时间:2002年1月27日下午
招生专业:各专业研究方向:
政治经济学
1.试论货币的本质(15分)
答:(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须结果。

从货币的起源看,货币只不过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2)货币的本质体现在货币的职能上。

货币有以下五种职能:
①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

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因此,货币在执行此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价格标准是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与货币本身的价格标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的区别是:(1)前者是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后者则是代表一定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量。

(2)前者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的权力;后者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

(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②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打破了直接物物交换中存在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同时,商品交换中出现的时间和空间的买卖脱节加深了商品的内在矛盾,隐含了商品流通中断、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铸币在流通中会不断磨损,从而使它代表的一定金属重量面额价值名称与实际包含的金属重量逐渐脱离,成为不足值的货币。

但是这种不足值的铸币仍然可以和足值的铸币一样,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于是就逐渐出现了用贱金属铸造的辅币。

既然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作为流通手段,也就有可能用没有价值的铸币符号来代替铸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于是就出现了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它自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

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贮藏起来;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贮藏的货币就会自动地加入到流通过程。

④支付手段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时,首先要完成两种职能。

第一,对所卖商品执行价值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