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惊蛰中医养生

合集下载

惊蛰天地动,养生也要动起来

惊蛰天地动,养生也要动起来

2024.03祝惊蛰天地动,养生也要动起来◎ 薛 婧3月惊蛰,天气渐暖、春雷声鸣、雨水增多,冬眠的蛰虫、蛰兽被惊醒,万物生机盎然。

在此时节,养生也要行动起来。

〇 起居宜升阳理气按照中医五行学说理论,肝与春气相应。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所以惊蛰养生要重视对肝脏的保养,使肝脏机能保持正常,以适应惊蛰气候的变化,减少疾病发生。

·早起散步解春困惊蛰过后,气温逐渐升高,气候变暖,人们越来越会感到困乏,这就是俗称的“春困”。

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健康的身心和充沛的精力工作生活。

起居养生宜晚睡早起,但不晚于11点,不早于6点。

在睡前半小时摒弃杂念,心情平静,有利于入睡。

晨起后舒展四肢,慢步缓行,以顺应春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畅达。

散步时可配合摩擦双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疏通气血,升发阳气,促进人体气血流动,提升脏腑功能。

·勤锻炼健体助阳春季应进行适当的运动,可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不宜过度,以微微出汗为宜。

体质较弱的人群一般认为自己只能散步,实际上打太极拳、八段锦或者练五禽戏也是不错的选择。

受访专家江 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治疗各类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便秘、脂肪肝、胆囊炎,消化系统癌前病变和亚健康中医调理等。

21您健康2024.0322祝您健康·戒怒舒郁畅情志肝主情志,春季更应重视精神调养,要时刻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情。

惊蛰时节,草木纵横,莺飞花绽。

此时,宜舒缓衣带、松展形体,适时锻炼身体,克服“春困”,沐浴春光,和谐身心。

〇 饮食宜顺肝益脾惊蛰时节饮食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

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吃动物脂肪类食物。

可多吃菠菜、白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增强体质,抵御外邪的侵袭。

惊蛰的含义是什么意思二十四节气

惊蛰的含义是什么意思二十四节气

惊蛰的含义是什么意思二十四节气一、惊蛰的起源与概述惊蛰,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惊蛰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意味着大地开始苏醒,气候逐渐回暖,冬眠的生灵也将苏醒。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惊蛰象征着一年中阳气开始升发,万物开始复苏,人们也进入繁忙的播种时节。

二、惊蛰的象征意义惊蛰一词来源于古代对昆虫活动的观察。

据传,在这一天,蛰居于土中的蛇类会被惊醒,开始苏醒活动,故称“惊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惊蛰代表着阳气初动,万物复苏,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节令。

人们常说,“惊蛰雷打无声”,暗指这个节气虽然还未入春,但大地已经开始有所变化,生机盎然。

三、惊蛰的习俗与传统在中国,惊蛰这一节气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习俗和传统。

一些地区会有以惊蛰为主题的庙会、祭祀仪式等活动。

此外,农耕社会中的一些庆祝仪式,如“蛰黄忌”、“吃惊蛰面”等,也都与惊蛰节气有关。

人们会祈祷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

同时,一些民俗活动也会在这一天举行,为新一年的开始祈福,祈求平安与幸福。

四、惊蛰与健康养生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惊蛰是养生的关键时段。

此时,阳气初动,人体血气运行较旺,适宜进行一些调理养生的活动,如适度晒太阳、多参加户外活动、合理膳食等。

此外,一些调理冬春季节疾病的方法也可以在惊蛰这一节气进行,以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

五、结语惊蛰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富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节日,代表着春天的到来,生机勃勃。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不妨借助其典故,融入到大自然的律动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生命的盛放。

24节气导引养生——中医的时间智慧

24节气导引养生——中医的时间智慧

24节气导引养生——中医的时间智慧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24个节气构成了中国古代农历的时间体系,也是中医养生学说中重要的时间节点。

中医认为在每个节气的转换时刻,人体的气血会发生变化,因此,合理地调整饮食起居,能够起到养生强身的效果。

本文将根据每个节气的特点,为大家介绍中医的时间智慧,指导大家在不同的节气里养生,提高健康水平。

立春:调养肝脏,补肾气立春,恰逢春天的开始,肝脏是春季养生的重点。

中医认为,立春前后人体的肝脏气血最为旺盛,此时要注意疏肝理气,保护肝脏的健康。

食疗上,可多食用一些柔软的食物,如苦瓜、茭白等,有利于清理肝脏中的毒素。

同时,也要补充肾脏的气血,以增强体质。

可以食用一些温补的食材,如黑豆、黑芝麻等,有助于滋养肾脏,提高免疫力。

雨水:润肺健脾,适量服用药材雨水时节,天气渐暖,人体的肺脏比较容易受到痰湿侵袭,容易导致咳嗽、气短等症状。

因此,中医养生强调润肺养脾,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

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等,有助于清热解毒,改善肺脏的湿热状态。

同时,也可以适量服用一些适合个人体质的中药材,如川贝、百合、银柴胡等,有助于养肺润燥,缓解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惊蛰:养生要适度放松,多活动惊蛰是春季的重要节点,此时阳气上升,气温逐渐回暖,人们要注意适度放松,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认为,过度劳累会伤及肝脏,导致气血不畅,养生应以舒缓为主。

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利于活动筋骨,促进气血循环。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身的肝脏,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清肝解毒的食物,如黄瓜、生菜等,有助于肝脏功能的平衡。

春分:调理脾胃,合理饮食春分时节天地阴阳平衡,人体也需要平衡养生。

此时要调理脾胃,保护消化系统的健康。

中医强调春季宜清淡,少食油腻,以免负担脾胃。

可以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菠菜等,有助于清热利湿,改善脾胃不适。

老中医:惊蛰养生忌三事

老中医:惊蛰养生忌三事

惊蛰养生忌三事
1、开窗通风,忌发怒抑郁
春季室内温度与湿度会明显上升,门窗紧闭,空气无法流通,容易滋生病菌,从而引起肺部和呼吸道病症。

此外,春季温度上升后,人容易暴怒不安,烦闷抑郁,长期待在密闭的环境中,情绪会更加烦躁。

中医认为,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

可每日早晨7点左右,晚上6点左右,各通风10分钟,不仅能改善室内空气,减少病症的产生,多呼吸新鲜空气,还可舒畅情志,使心情愉悦。

2、适当春练,忌宅家不出
惊蛰时节,春暖花开,阳气大动,是适合运动的季节,适当春练能激发体内阳气,提升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

散步缓行是最佳春练方式,以劳而不倦,微微出汗为宜。

配合摩擦双手,拍打腰背,按揉腹部,舒展四肢等动作,可疏通气血,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也是不错的选择,能让肝气缓慢上升,生发阳气,加快新陈代谢。

但是,春季运动不可过度,会使体内中气消耗太多,让肝气失控,引起上火。

3、防风保暖,忌春季寒凉
惊蛰时节,早晚温差大,寒风压制着阳气,雨水渐多,需适度春捂,不可过早减衣。

《千金要方》里主张,惊蛰前后穿衣要“下厚上薄,外厚内薄,护好下肢”,防止寒邪入侵滋生疾病。

捂腿脚:寒从脚下生,腿脚的血液循环弱于上半身,更容易受风寒侵袭,可通过热水泡脚,佩带护膝,按摩脚部穴位来保养。

捂后腰:身体阳气的根在肾,腰为肾之府,腰部受凉易出现下肢疼痛,麻木,腰膝酸软等症,可每日将双手搓热,上下按摩腰部200次左右,达到温热腰部,温暖全身的作用。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惊蛰春分)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惊蛰春分)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惊蛰\春分)作者:王彤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1年第03期惊蛰顺时养阳(公历3月5-7日)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宜]养护阳气,较缓和地运动[忌]过度操劳惊蛰是指伏在泥土里的冬眠生物开始出土活动。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蛰伏越冬的昆虫。

实际上各地初雷的时间早至2月,迟的5-6月。

所以,真正惊醒蛰伏昆虫的是春天温暖的天气。

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指桃花红,黄莺鸣叫,燕飞来,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俗话说“2月2,龙抬头”。

龙抬头指春天东方之气上升,许多人感觉到背和四肢寒凉,出现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上火牙疼、皮肤嘴唇干裂等,这是人体跟不上春天阳气生发的结果,人要补阳气。

惊蛰是一个防虫的关键时期,由于气候变暖,冬眠中的蛇虫鼠蚁,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和霉味,后来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即“打小人”的前身。

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这仅仅是民间习俗而已。

春天肝当令,惊蛰护肝正当时中医认为:肝应春时。

在春天,肝脏就好比一个值班经理。

如果工作过于忙碌,透支身体,人就会生病;同时原本隐藏的疾病也会显现出来。

“官官相护”,身体的脏器之间相互联系,肝脏生病,势必也会引发其他脏器生病,所以,春天是肝病多发的季节,也是各种疾病多发的季节。

哪些症状或疾病与肝脏有关呢?春季常见的肝区疼痛、眼睛干涩、困倦、头顶痛、咽干、口苦、打嗝、腹泻、手脚抽筋、过敏等都与肝有关,是肝应春时的表现。

当然了,春天虽是肝病的高发时节,但同样也是养护和治疗肝病的重要时节,因为只有肝脏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它的真实状况,只有它当令的时候,我们的治疗才会有针对性的目标,所谓明处箭靶比暗处的箭靶更容易射中。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也是养肝的最佳时机。

惊蛰节气的意思是什么

惊蛰节气的意思是什么

惊蛰节气的意思是什么惊蛰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3月5日左右到19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

这一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惊蛰节气的意义惊蛰一词,字面意思是“昆虫被惊动”的意思,意味着这个时候气候变暖,冬眠的动物苏醒,昆虫也开始活跃。

在古代,农民们以惊蛰作为农事的重要时间节点,开始准备春耕春种,为新一年的农业生产做准备。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惊蛰节气是一个养生的关键时间点。

根据中医理论,惊蛰时节,阳气初生,阴气渐消,人体也需要跟随自然界的变化,调整饮食起居,以顺应春季阳气盛的特点,调养人体的阳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春季容易发生的各种疾病。

养生建议1.起居调整:惊蛰节气,早晚温差较大,要注意早晚保暖,防止感冒。

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2.饮食调理:惊蛰时节,宜多食用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以增加身体的元气。

3.适度运动:春天万物复苏,人体也需要适度的运动来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提高免疫力。

4.心理调适: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过于焦虑和紧张,保持心情愉快。

古代文化传承惊蛰在古代也有着许多文化上的传承。

在古代很多地区,惊蛰是祭祀皇帝和先祖的特殊时节,人们会进行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同时,惊蛰也是文人墨客撰写诗文的题材之一。

许多古代诗人在惊蛰时节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描绘了春天回归、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结语总的来说,惊蛰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名称,更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一年中重要的农事节点。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作息,以养生的方式欢度此时节,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和喜乐。

愿惊蛰为人们带来好兆头,祝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惊蛰传统医学中的养生之道

惊蛰传统医学中的养生之道

惊蛰传统医学中的养生之道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代表着春天一季的开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惊蛰被视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时刻。

而传统医学早已深谙利用惊蛰这一节气的特点来进行养生。

本文将探讨惊蛰在传统医学中的养生之道,并介绍一些适合这一季节的养生方法。

一、阳气果蓄,调养肝脏惊蛰之后,阳气渐长,大地回春。

中医理论认为,春季是活动阳气、养生调养的最佳时机,而肝脏则是主司人体经络运行的重要脏器。

因此,养生之道就是调养肝脏,使阳气得以顺利发散。

具体方法包括:1. 调整饮食:多食用具有润燥作用的食物,如柚子、蜂蜜、菠菜等。

此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苹果等,以增强免疫力。

2. 积极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晨跑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活力,促进血液循环。

3. 善于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心情舒畅。

二、注重睡眠,养护心脏惊蛰是春季养生的重要节点,也是养护心脏的好时机。

中医认为,心脏在人体器官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生命的泵,调节体内气血的运行。

以下是一些养护心脏的方法:1. 规律作息:保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尽量在晚上10点之前入睡。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2. 热水泡脚:每天睡前用温热的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3. 心理调节:用舒缓的音乐或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压力。

三、清肝泻火,预防春痘惊蛰之后,春意盎然,但也是易发生皮肤问题的季节。

其中春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中医认为春痘主要与肝火旺盛有关。

因此,清肝泻火是预防春痘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一些养生建议:1. 清淡饮食:减少辛辣和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 饮食调理:饮用菊花茶、薏米水等可清热解毒的饮品,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改善肌肤问题。

3. 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早晚洗脸,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

四、坚持适量运动,增强抵抗力惊蛰之后,气温逐渐回暖,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

中医认为,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改善身体状况。

惊蛰中医养生原则

惊蛰中医养生原则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惊蛰中的“蛰”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很多动物躲起来冬眠,称为入蛰,等到第二年大地回春时再钻出来,称为出蛰。

大地回春,雷声渐多,以前人们认为动物之所以可能从蛰伏中醒来,是被雷声惊醒的,于是就有了“惊蛰”的说法。

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形成了“打小人”驱赶霉运的习俗。

此时,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

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是个好年景。

俗话说“春雷响,万物长”,民间在惊蛰节气有“祭祀雷公”的习俗,祈求一年雨水充足。

民间还有“祭白虎化解是非”的习俗,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出来觅食,开口噬人,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此外,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

明代洪武初年,他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从中赢利,渐渐地有了积蓄,便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清代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并告诉他:“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后来,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

春季养生中医健康处方

春季养生中医健康处方

春季养生中医健康处方春季养生春季,即农历1月、2月、3月,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

【生活调护】春季养生要从饮食、起居等方面加以调适。

应时起居,春季宜晚睡早起,注意调养情志,防风御寒,进行饮食调节和适度的运动锻炼。

【情志调护】春季养阳重在养肝,肝在五行中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畅达,恶抑郁。

春季尤重视精神调摄,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达到目的防病保健之目的。

【饮食调护】春季养生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春季进补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养肝首选的食物为谷类,如糯米、高梁、黑米、黍米;其次为红枣、核桃、桂圆、栗子、牛肉、猪肚、鲫鱼等也对肝有保健作用。

另外,要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生姜、香菜、大蒜、洋葱、芥菜、韭菜等。

这类蔬菜既可以疏散风寒,又能够抑杀病菌。

春季也可适当食用樱桃、韭菜、葱、姜、蒜、蜂蜜、山药、春笋等。

【食疗方】1、鸭血鲫鱼粥:鸭血性平,营养丰富,肝主藏血,以血补血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取鸭血100克,鲫鱼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可养肝血,辅治贫血,同时这也是肝癌患者的保肝佳肴之一。

2、猪血菠菜汤:取猪血500克,切成片,菠菜500克,洗净切断,共煮汤调味食用,每日或隔日一次。

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此汤是具有补而兼通功效,体弱及老人便秘、痔疮便血者最宜食用。

3、黑米粥:黑米性平味甘,含15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能益肝补脾,养胃滋肾,为春季进补佳粮。

此粥适用于肝肾阴虚损,妇女产后体虚。

4、葱白生姜茶:大葱1根,砸扁切碎放锅内,加开水1碗,取旺火烧沸,加红茶叶1大撮,调入生姜汁1匙,冲浓茶趁热饮。

随即盖被就寝,可增热御寒,防治早春风寒感冒。

5、蜜糖蒸萝卜:大白萝卜1个,清洗干净,削去外皮,挖空中心,装入蜂蜜,置于碗中,隔水蒸熟。

食用蜜糖蒸萝卜,春天对风热感冒,防止感冒,肺结核,支气管炎等病症效果较好。

老中医:惊蛰养生三忌

老中医:惊蛰养生三忌

惊蛰养生三忌
1、忌早脱衣
在民间讲究“春捂秋冻”,春日别着急脱衣,秋日别急着穿衣,惊蛰虽气温回升快,但降雨偏多,,阴寒未尽,早晚温差比较大。

若是过早的卸去御寒衣物,容易感冒春捂,就是要适当的捂一捂,不过侧重点主要在下半身。

人体的血液循环下半身弱于上半身,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所以裤子、袜子要注意不要穿太单薄。

2、忌熬夜
惊蛰后,万物复苏,天气回暖,此时是人体肝阳上升之时,更是保肝,养肝的好时节。

早睡便是养肝,早起则是疏肝,所以惊蛰期间,一定要注意不要熬夜。

医学家李渔曾提出过:“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凌晨1点到3点正是肝脏运行的时间,若是熬夜,则不能顺利的藏血和疏泄,更是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

晚上入睡最好不要超过11点,给肝脏留有充足的工作时间,来带动其他肝脏阳气的升发。

3、忌剧烈运动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阳光明媚正是到户外游玩的好时节,也是强身健体的黄金时节。

运动方式可选择慢跑、踏青、晨练等,不过需注意的是,要调节好自己的节奏,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

惊蛰虽到来,但也是严冬刚过,身体的肌肉和关节还未得到充分的舒展,所以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轻缓的运动和节奏可增强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也能让心情得到很好的释放。

惊蛰春季养生的中医草药推荐

惊蛰春季养生的中医草药推荐

惊蛰春季养生的中医草药推荐春季是四季之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也是重要的养生时期。

中医草药在春季养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帮助人们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适合惊蛰春季的中医草药,并提供相应用法建议。

1. 黄芪黄芪是中医草药中的常用补益之品,被誉为“生命之草”。

它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气血,提高身体抵抗力。

春季多风,气温变化大,适量服用黄芪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建议每天泡水喝或煮汤服用。

2. 何首乌何首乌是中医养生草药中的明星之一,具有滋补肝肾、养血黑发等功效。

春季是肝脏的调养时期,何首乌可帮助肝脏排毒养护,预防肝脏疾病。

同时,何首乌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压力。

建议用水煎煮,每天服用一次。

3. 当归当归是中医草药中的“女神之草”,被广泛应用于妇女健康调理。

春季是女性养生的关键时期,适量服用当归可以调理月经、缓解痛经、改善气色。

此外,当归还具有补血益气的功效,对于贫血和虚弱的人尤为合适。

可以将当归煮汤或泡水饮用。

4. 茯苓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草药,被称为“中药皇后”。

它可以利尿消肿、健脾养胃,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

春季气温回升,人体很容易出现湿气,适量服用茯苓可以帮助排湿,防止湿邪侵袭身体。

推荐用水煎煮,每天饮用一次。

5. 菊花菊花是中医草药中的常用清热解毒药材,具有明目、降压、舒展肝气的功效。

春季气温升高,容易出现上火症状,适量服用菊花可以清热解毒,舒缓眼睛疲劳,同时还可以降低血压。

建议每天用开水泡菊花饮用,或者将菊花煮水喝。

以上是一些适合惊蛰春季养生的中医草药推荐。

在使用时,请注意草药的用量和服用方法,遵循中医药师的建议。

此外,中医草药虽然效果显著,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有特殊情况,请咨询专业医生。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春季养生健康快乐!。

惊蛰春季养生的传统草药应用

惊蛰春季养生的传统草药应用

惊蛰春季养生的传统草药应用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3月5日左右。

这一天正式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也是气候由寒冷向温暖转变的重要节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惊蛰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养生时期,人们开始进行春季调理,以适应气候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许多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养生和保健。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传统草药及其应用。

一、黄芪黄芪是中国传统草药中的一种常见草药,具有益气、健脾、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春季是人体阳气上升的时候,黄芪可以帮助加强脾胃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常见的黄芪使用方法包括煎煮成汤剂或者研磨成粉末,可以直接服用或者添加到食物中。

二、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妇科问题和气血不足的调理。

在春季养生中,当归可以帮助调节女性的内分泌功能,缓解月经不调、经痛等问题。

同时,当归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肌肤光泽。

当归通常以汤剂或煎煮使用,也可以配合其他草药使用。

三、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补肝肾、明目、滋补精气等功效。

在春季养生中,枸杞子可以帮助调整肝肾功能,缓解肝气过旺引发的问题,如头痛、失眠等。

此外,枸杞子还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对于保护眼睛健康和增强免疫力也很有帮助。

枸杞子可以直接作为食物食用,也可以泡水或者加入汤剂中使用。

四、川芎川芎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主要用于调理血液循环和舒缓经脉。

在春季养生中,川芎可以帮助调整气血运行,缓解经期不调、痛经等问题。

同时,川芎还具有镇痛和消炎作用,对于缓解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功效。

川芎可以煎煮成汤剂或者研磨成粉末使用。

五、白芷白芷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祛风、止痛、解毒等作用。

春季气温变化大,容易引发感冒、头痛等问题,白芷可以帮助缓解这些不适。

此外,白芷还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对于呼吸道感染等问题也有一定的疗效。

白芷通常可以煎煮成汤剂或者用于外敷。

六、黄连黄连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常用于春季湿热和感染性疾病的调理。

惊蛰中国传统医学与惊蛰的关系

惊蛰中国传统医学与惊蛰的关系

惊蛰中国传统医学与惊蛰的关系惊蛰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划分时段。

在这一天,天气渐暖,春雷开始在大地上震动,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惊蛰不仅仅是气候上的变化,还与人体的生理状况以及中医养生理论息息相关。

本文将介绍惊蛰节气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地位,并探讨惊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一、惊蛰节气的特点惊蛰,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3月5日或6日。

这一时期,大地开始苏醒,冷气渐渐融化,万物开始恢复生机。

在中国农耕文化中,这是农民们开展春耕的重要时机。

从气候角度来看,此时阳气逐渐充盛,阴气退去。

同时,春雷开始响起,雨水开始增多。

二、惊蛰节气与中医养生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惊蛰节气是一个重要的划分时段。

根据中医养生的观念,惊蛰是万物复苏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之气交替的重要节点。

在这一时期,人体脏腑功能开始逐渐调整,从冬季的收敛向春季的发散转化。

因此,人们在惊蛰时期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

1. 饮食调理在惊蛰节气,中医强调平衡饮食,以保护人体脾胃。

根据中医理论,此时脾阳开始上升,脾胃消化功能逐渐增强,但仍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

因此,应适当进食温热的食物,如红枣、红糖、姜汤等,来温养脾胃。

此外,多摄取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2. 运动调养惊蛰是春季阳气逐渐充盛的时期,人体也需要适当的运动来增加体内阳气的活动。

中医建议在这一时期,适度进行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和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中医还强调慢性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以调整身心状态,增加体内的阳气。

3. 睡眠调节惊蛰时节,白天渐长,夜晚缩短,人体的生物钟也开始调整。

因此,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中医的养生观念,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能量的积蓄。

此外,还要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以免伤害身体的阳气。

三、惊蛰节气与健康养生的关系适当关注惊蛰节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针对性地进行养生调理,可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发生。

节气与中医养生的关联

节气与中医养生的关联

节气与中医养生的关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节气是一种重要的时间概念,它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代表着不同的气候和自然现象。

这些节气不仅对农业生产和天文观测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中医养生中也有着深刻的关联。

中医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节气则是自然界变化的象征,因此,理解节气与中医养生的关联对于我们保持健康和平衡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气变化对人体有着直接的影响。

春天的立春、雨水、惊蛰等节气标志着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在中医养生中,春季是肝脏的旺盛时期,因此,我们需要注意调养肝脏。

夏天的小满、大暑、立秋等节气代表着炎热的天气,此时人体容易出现阳虚、阴亏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清热解暑,保护阳气。

秋天的白露、寒露、霜降等节气标志着天气逐渐转凉,人体的阳气开始收敛,此时我们应该注意调理肺脏,增强抵抗力。

冬天的小雪、大寒、立春等节气代表着寒冷的天气,此时人体容易出现阳虚、寒凝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注重保暖,补充阳气。

除了四季的节气变化外,每个节气还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养生方法。

例如,春分节气是昼夜平分的时刻,此时人体的阴阳平衡最为重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理饮食、适当运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夏至节气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刻,此时人体的阳气最旺盛,我们可以通过多食用清凉的食物和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来消暑。

立秋节气是秋天的开始,此时人体的阳气开始收敛,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补充营养和锻炼身体来增强抵抗力。

冬至节气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时刻,此时人体的阴气最旺盛,我们可以通过多休息、保暖和补充营养来养护身体。

除了节气的变化,中医养生还注重人体的五脏六腑和经络的调理。

每个节气都与特定的脏腑和经络相关联,因此,通过调理特定的脏腑和经络,可以达到养生的效果。

例如,在立春这个节气中,中医养生强调调理肝脏,因为肝脏在中医中与春季的气候特点相对应。

通过按摩、良好的饮食和情绪调节,可以帮助调理肝脏,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类似地,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调理方法,通过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惊蛰春季养生的五行调理

惊蛰春季养生的五行调理

惊蛰春季养生的五行调理五行学说是中医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将自然界万物按照五行(木、火、土、金、水)进行分类,认为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保持平衡有助于身体健康。

而春季正是阳气升发、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进行五行调理的最佳时机。

本文将介绍惊蛰春季养生的五行调理方法,帮助读者迎接春季健康。

木行养生——调整情绪,宣泄压力木行代表春季的生机与成长,与肝脏相对应。

在春季养生中,要注重调理情绪,释放内心的压力。

长期的压力和情绪紧张会对肝脏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肝气不舒,出现头痛、疲劳等不适症状。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户外活动、适量运动等方式来排解压力,调整情绪,让身心得到放松和平衡。

火行养生——保持适度活力,增强心脏功能火行代表春季的热情与活力,与心脏相对应。

春天阳气渐升,心脏功能容易受到挑战。

因此,在春季养生中,要保持适量的活力和运动,增强心脏功能。

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规律的生活方式也对心脏健康大有裨益。

土行养生——养护脾胃,合理饮食土行代表春季的生长之地,与脾胃相对应。

春天是养护脾胃的关键时段,因为春季气候多变,人体脾胃功能易受影响。

在春季养生中,应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脾胃的健康。

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同时,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和节奏,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

金行养生——增强免疫力,锻炼呼吸系统金行代表春季的干燥和湿度,与肺相对应。

春季容易出现干燥和风寒等症状,因此增强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春季养生中,要重视呼吸系统的锻炼,可以选择户外散步、徒手操、深呼吸等活动。

保持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肺部功能,增加新鲜空气的吸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预防春季常见的感冒和过敏症状。

水行养生——补充水分,保持肾脏健康水行代表春季的润泽与柔韧,与肾脏相对应。

春季气候干燥,容易导致水分流失和肾脏功能失调。

惊蛰与中医五脏的关系

惊蛰与中医五脏的关系

惊蛰与中医五脏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惊蛰节气的起源和特点;2. 掌握惊蛰节气与中医五脏的关系;3. 了解惊蛰节气的养生方法。

教学内容:1. 惊蛰节气的起源和特点;2. 惊蛰节气与中医五脏的关系;3. 惊蛰节气的养生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节气的概念和分类,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惊蛰节气。

二、讲解惊蛰节气的起源和特点(10分钟)1.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3月5日或6日;2. 惊蛰得名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惊,触也,蛰,藏也。

万物从藏中触发而动。

”意为万物从冬季的蛰伏状态中触发而苏醒;3. 惊蛰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开始,天气逐渐转暖,春雷开始响起,昆虫开始苏醒。

三、探讨惊蛰节气与中医五脏的关系(15分钟)1. 惊蛰节气与中医五脏的关系密切,与肝脏相关;2.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气舒畅则人体气血流通,肝气郁结则容易引发各种疾病;3. 惊蛰节气的气候变化,容易导致人体肝气郁结,出现头痛、眩晕、情绪不稳等症状;4. 针对惊蛰节气,中医养生强调调养肝气,推荐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合理饮食等方法。

四、介绍惊蛰节气的养生方法(15分钟)1. 适当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疏泄肝气,缓解肝郁;2.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3. 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清肝明目;4. 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肝脏的修复和调养。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惊蛰节气与中医五脏的关系以及养生方法,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饮食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惊蛰节气的起源和特点,探讨惊蛰节气与中医五脏的关系,介绍惊蛰节气的养生方法,使学生了解到节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医学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医学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医学中国的传统医学源远流长,结合了丰富的自然观察和养生经验。

其中,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经上的位置划分,每个节气都与自然界的变化、人体的气血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二十四节气如何与中国传统医学相辅相成,以及二者的关联。

一、春季节气春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春季与肝、胆相关联。

肝主疏泄,胆主决断。

春季气候多变,容易引发肝郁、肝火上升等问题,因此春季是调理肝胆的重要时间。

中医认为肝与眼睛相连,春季要注意眼部保健,避免眼疾的发生。

二、夏季节气夏季是炎热多雨的季节,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大暑、立秋六个节气。

夏季与心、小肠相关联。

心主血脉,小肠主受纳和传导。

夏季气温高,容易导致排汗过多,而心主血液循环,过度出汗会导致体内液体与营养的流失,因此需注意夏季的补水、调理心脏、保护肠道健康。

三、秋季节气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

秋季与肺、大肠相关联。

肺主气机、呼吸,大肠主排泄。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发肺燥、便秘等问题,因此需注意秋季的滋润、保湿、润肺、调理大肠。

四、冬季节气冬季是寒冷的季节,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

冬季与肾、膀胱相关联。

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膀胱主排泄。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引发肾虚、膀胱问题,因此需注意冬季的保暖、补益肾气、养护膀胱健康。

总结: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医学密不可分,每个节气都代表着一种自然状态和人体生理变化。

通过对应不同的节气进行养生调理,可以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和应用二十四节气和中国传统医学的理念,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

惊蛰是什么节气在哪个季节

惊蛰是什么节气在哪个季节

惊蛰是什么节气在哪个季节
在24节气中,有一个名为“惊蛰”的节气,那么,惊蛰究竟是什么节气?它又在哪个季节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惊蛰是什么节气
“惊蛰”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在每年的春季。

根据中医认为,惊蛰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阳气初动,万物复苏的时节。

在这一天,大地开始回春,万物复苏,春雷开始响起,农民开始准备春耕。

此时,春雷鸣动,惊醒了沉睡的蛇虫,因而得名“惊蛰”。

惊蛰在哪个季节
惊蛰节气通常落在阳历3月5日或6日左右,刚好是春季的开端,标志着冬去春来,大地开始回暖。

在这个时期,气温逐渐回升,万物开始复苏,草木开始发芽,春意盎然。

惊蛰节气的意义
惊蛰节气回暖的意义非常重要。

它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人们开始准备春耕,大地开始生机勃勃。

在这个节气里还有“惊蛰打虎”,这时天乌出现在空中,意味着虎出来,人们需要小心,所以还有“惊蛰打虎”这个说法。

惊蛰民俗习俗
在惊蛰这一天,南方有吃艾青饭的习俗,北方则有放飞风筝的习俗。

此外,有些地方也有冲凉习俗,以清洁身体,迎接新的一年。

惊蛰养生小常识
惊蛰时节,气温有明显波动,变化较大,需多加注意保暖,并注意调节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保持身体健康。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对“惊蛰是什么节气在哪个季节”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反映春季开始的节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希望大家在惊蛰这一天足够关注气候变化和生活习惯,迎
接春天的到来!。

2023年惊蛰吃什么传统食物_惊蛰中医养生知识介绍

2023年惊蛰吃什么传统食物_惊蛰中医养生知识介绍

2023年惊蛰吃什么传统食物_惊蛰中医养生知识介绍大家可能很少听见惊蛰吧,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的开头。

之前记得有给大家介绍过其它节气的传统美食跟养生美食。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3年惊蛰吃什么传统食物_惊蛰中医养生学问介绍。

期望可以帮忙大家。

惊蛰吃什么传统食物1.梨子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

农夫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春回大地,气候比较干燥,很简单使人口干舌燥。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殊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2.蛋除了吃梨,民间还有惊蛰吃蛋的说法,据说是由于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

而经过演化,当时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啦。

每星期不宜吃超过三只蛋黄,蛋白则不在此限,而且每天不应摄取超过300毫克胆固醇。

原来蛋白不含脂肪,也不含胆固醇,是接近纯蛋白质的食物,所以蛋白的摄取量不像蛋黄般受限制。

3.炒豆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

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黄豆真的是价廉物美,对于女人来说,它含有的异黄酮素又能产生与雌激素荷尔蒙相像的效用,降低血液胆固醇,爱护心脏,预防乳癌骨质疏松的状况。

4.玉米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竞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庆贺他为毁灭害虫立了功。

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玉米是许多人特别喜爱的食品,美味可口,养分价值高。

它含纤维素特殊高,而纤维素可加速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汲取,预防冠心病。

此外,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对于减肥特别有利。

5.芋头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炒黄豆(代表毁灭多种虫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肌痉挛患者的早期治疗现状赵伟曲芳赵伟作者单位(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省大连市 116011)摘要:目的:统计目前早期面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情况。

方法; 对2003至2008年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110例面肌痉挛患者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早期应用的传统治疗方法及疗效。

结果:110例患者在发病早期曾应用的传统治疗方法及人数:针灸74人、口服药物54人、面神经封闭治疗22人、外敷药物治疗8人、面部按摩治疗3人、未治疗的11人。

【关键词】偏侧面肌痉挛;治疗The treatment methods for the pristine hemifacial spasmpatientsZhao wei Qu fang Liang zhan-hu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ow the pristine hemifacial spasm patients had been treated now.methods: We do retrospective study for the 110 HFS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s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2003 to 2008.results:In the study there are 110 patients,among them 74 patients have used acupuncture therapy,54 patients have used drug therapy,22 patients blocked the facial nerve as a a therapy,8 patiens used to pave the drugs on the face,3 patients used facial massage,11 patients had not used any treatment in the pristine.Keyword:hemifacial spasm ;therapy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表现为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面肌反复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

它早期不影响功能,易被人们忽视,也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随着病情的发展,虽然不危及患者寿命,但影响个人形象,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眼睑持续性闭合,造成功能性盲,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由此看来在疾病早期及时有效的阻止病情发展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对中重度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分析目前HFS患者的早期治疗现状。

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来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于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的有详细病历记录的HFS患者二、方法对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110例患者行回顾性研究,记录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侧别及发病初期用过的传统治疗方法。

结果一、一般情况共有110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42例、女性68例,左侧61例,右侧49例,发病年龄21-77岁,平均47.13±13.2岁,平均病程51.1±13.04周二、治疗情况入组患者疾病程度均为Cohen分级3至4级。

发病早期大部分患者经过一种或多种不同治疗,其中47例用过一种、43例用过两种、8例用过三种、1例用过四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中针灸被应用的次数最多,其次为口服药物。

口服药物包括中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硫必利等。

理疗法主要是面部按摩和超短波照射。

患者早期选择的治疗方法见图1。

图:1 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例数针灸口服药物封闭外用药物理疗无治疗讨论偏侧面肌痉挛的流行病方面研究较少,国外研究发现HFS患病率男性为7.4/10万,女性14.5/10万,其中以亚洲人多见[1]。

本研究中110例患者中男42例,女68例。

HF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1962年Gardner提出面神经血管压迫病因学说,他是通过应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治疗HFS有效而得出的这个理论。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外科技术的逐渐进展,MVD 治疗HFS取得了越来越好的疗效。

大部分学者认为HFS的病因面神经出脑干区受到临近血管压迫所致,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其次为小脑后下动脉,再次为小脑上动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多条血管压迫面神经[2]。

还有学者研究证实迷路上动脉,变异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也可以压迫面神经导致HFS[3]。

由于该病的病因不明,因此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同时由于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存在误区,早期多认为“眼皮跳”没关系,所以早期就诊率不高,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对于该病的早期治疗,目前临床也缺少疗效确切的治疗方式。

病情较重的阶段也只能选择以下两种治疗方式: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法和微血管减压术。

这两种治疗都适用于Cohen分级3级及以上的较重的患者。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早期轻度患者的就诊率越来越高。

本研究中对2003至2005年间在门诊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的110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110名患者中只有11名发病早期未治疗,其余患者均应用了一种以上的治疗方法,最多的先后应用4种不同治疗方式。

目前HFS患者在疾病早期的传统疗法多种多样。

在回顾性研究中我们发现国内HFS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最多。

110人中有74人应用过针灸治疗。

分析原因可能与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对国人影响较深有关,针灸疗法在在多种疾病治疗方面有着比较神奇的疗效。

但是针灸治疗HFS的机理不清楚,并且目前有关针灸治疗的文献报道大都为单纯的临床报道,未设立对照组,未对患者长期随诊,所以针灸疗法对于HFS 的治疗效果有待考证。

针灸分为电针、火针、埋针等,是有创性治疗,且作用于面部,患者耐受度差[4]。

尤其早期HFS病人,绝大部分都是眼睑部位痉挛,对针刺的耐受性更差。

而经皮面神经电刺激治疗是无创治疗,患者治疗过程中无疼痛不适,相比之下更容易被接受。

回顾性研究中发现110例HFS患者有54例在发病早期应用过口服药物治疗,仅次于针灸治疗的人数。

虽然有多种口服药物都被应用于治疗HFS,但是疗效不确切,一般被用于早期轻度患者,有一定改善症状的作用。

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药物:巴氯芬、氯硝西泮、卡马西平、非氨酯、加巴喷丁、苯妥英钠、邻甲苯海拉明、拉坦前列素和左已拉西坦。

[5-9]但是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目前尚无长期应用口服药物治疗HFS的报道。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于对照组患者选用硫必利口服观察治疗效果。

硫必利为苯酰胺类抗精神病药,对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功能亢进有抑制作用,对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运动障碍有拮抗作用,从而产生安定、镇静作用。

其特点为对感觉运动方面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运动行为障碍具有良效。

其副作用较常见的为嗜睡、溢乳、闭经、头晕、乏力等。

个别患者可出现木僵、肌强直、心率加快等综合征。

治疗过程中部分得到暂时性缓解,早期治疗无效使很多患者放弃治疗,或者经过治疗使病情缓解但不能痊愈,很多病人也未能坚持治疗。

最终病情进展至Cohen3级及以上,需要A型肉毒毒素注射来维持疗效。

以上统计表明发病早期轻度的患者就诊率很高,求治欲也较强,但是现有的治疗方法不能有效的阻止病情的进展,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1.Auger RG,Whisnant JP.Hemifacial spasm in Rochester and Olmstead County[J], ArchNeurol,1990;47:1233-1234.2.Campos-Benitez M,Kaufmann AM.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finding in hemifacial spasm.JNeurosurg[J],2008 Sep,109(3):416-420.3.Titlic M ,Vrebalov Cindro V,Lahman Doric M,et al.Hemifacial spasm in vertebrobasilardolichoectasia[J].Acta Neurol Belg,2006,106(1):23-25.4.沈燕,王舒.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研究近况[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6):426-428.5.Mellick GA.Hemifacial spasm: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 felbamate[J].Journal of Pain andSymptom Management,1995;10:392-395.6.Bandini F,Mazzella L.Gabapentin as treatment for hemifacial spasm[J]. EuropeanNeurology,1999,42: 49-51.7.Daniele O,Caravaglios G,Marchini C,et al.Gabapentin in the treatment of hemifacialspasm[J].Acta Neurologica Scandinavica,2001,104: 110-112.8.Crevits L,Goethals M,Libbrecht N,et tanoprost in hemifacial spasm[J]. Prostaglandinsand Other Lipid Mediators,2002,67:27-30.9.Deleu D.Levetiracetam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hemifacial spasm[J].Neurology,2004,62:2134-2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