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访学一年,众多“神跨界”让我懂得如何做父母
让家庭教育成为家长的“必修课”
让家庭教育成为家长的“必修课”《变形计》的播出使“问题孩子”走向大众的视线,家庭教育迅速成为公众话题。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而现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重智轻德、忽视人格培养的问题、把学历等同人才、片面追求高学历的问题,以及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严重干扰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给孩子造成了伤害,给家庭带来迷茫。
因此广大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尊重孩子,特别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好奇心和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生动活泼的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帮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子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不合群的孩子往往喜欢独处,他们不邀请别人来自己家玩,也不接受别人的邀请,显得适应能力很差。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要循序渐进,找到合适的机会让孩子变得合群。
家是孩子最熟悉和放松的地方,如果孩子能够主动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父母一定要及时鼓励和支持,这对于孩子赢得朋友学会交往很有好处。
在孩子的交往中没有谁吃亏谁占便宜这一说,只要他们在交往中得到了快乐,父母就不必斤斤计较。
另外即使孩子出现了打扰父母也不要参与其中,孩子能在交往中学会妥协谈判合作等与人相处的技能,这种学习比父母的千百遍说教都有效。
培养孩子交往能力是他们全面成长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而“讲究文明礼仪”则是促进孩子交往的敲门砖。
“不学礼,无以立。
”意思是说不读《礼记》不学习,为人处事的礼仪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
而孩子的礼仪很大程度是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父母是否讲理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作为家长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己带头讲文明,讲礼貌,对孩子起一个榜样作用。
当孩子帮助做了一些家务事,应主动对孩子说“谢谢”、当家长不小心误解了孩子的时候,应主动对孩子说“对不起”……在家庭创造的良好环境下使孩子处于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家庭氛围中。
哈佛家训读后感(15篇)
哈佛家训读后感(15篇)哈佛家训读后感1这个国庆长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是《哈佛天才》。
它是一本如何培养孩子成才的指南针,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有:少年卡尔?威特、哈佛女孩刘亦婷等等世界级的人才。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卡尔?威特成才的这个神奇例子。
少年卡尔?威特生下来是一个低智儿,在他母亲为之感到绝望的情况下,由于爸爸的执着和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卡尔?威特的不懈努力,而将卡尔?威特培养成举世闻名的“奇才”。
卡尔?威特8岁时已自由运用6种语言,9岁考入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16岁任命柏林大学教授……正是这个例子让我和妈妈明白了: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和自身努力。
爱因斯坦曾说:A=x+y+z,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奋,y表示正确的方法,z 表示少说多做。
对于我来说,一个人不聪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气。
只要我肯为我的目标付出艰辛的努力,并积极配合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教育方法,我相信:我一定会取得成功!哈佛家训读后感2我读过一本书,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如何谦让,如何做人。
也让我懂得了许多我平时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它就是《哈佛家训》。
这套书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生指南,每一个小故事都富有哲理,使看了的人回味无穷,令人十分感慨与震撼,我也不例外。
其中的《一块小面包》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讲得是在一个村庄,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每天都会给村里的穷小孩做面包。
一个叫格琳琴的小女孩,在两次抢面包时,都拿到的是最小的一块,但即使如此,她还不忘对面包师说声谢谢。
但在第三次当母亲切开面包时竟然藏着几枚银币,妈妈让她送回去。
可面包师却说这是上帝的奖赏。
读了这篇小故事,让我感受到人人都要有一颗谦让、感恩的心。
谦让会使人得到尊重:谦让会使人学会宽容。
在生活中,爸妈对我做的一切,说声:“谢谢”,对老师对我们的细心教导,说声:“您辛苦了。
”,当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时,说声;“谢谢”。
哈佛家训精选读书心得体会10篇
哈佛家训读书心得体会哈佛家训精选读书心得体会10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哈佛家训精选读书心得体会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哈佛家训精选读书心得体会10篇1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哈佛家训》。
平时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在老师那里听到“哈佛”这两个字,所以,对这两个字充满了好奇。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立刻被里面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给吸引了。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是世界十大学府之一,从它里面,先后走出了七位美国总统,三十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数以百计的科学家等。
而《哈佛家训》这本书就把哈佛大学独特的育人理念融入到一个个小故事中,每一个小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这些故事,感觉它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未来的方向。
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题目叫做《优势不是炫耀的资本》,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故事讲诉了有一天,三个旅行者一起出门,第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第二个旅行者带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带,但是晚上回来的时候,带伞的旅行者浑身都湿透了,带拐杖的旅行者浑身都是伤,只有什么都没带的旅行者安然无恙。
为什么呢?因为有伞的人仗着自己有伞,大雨来临的时候,他依然大摇大摆地在雨里走。
有拐杖的人仗着自己有拐杖,就专走一些泥泞坎坷的小路,结果摔得满身伤痕。
只有那个既没伞又没拐杖的人,大雨来了连忙避雨,在泥泞路上走也是小心翼翼的,结果什么事也没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优势,而少了忧患意识,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是这样,我课外参加了朗睿英语的学习,就总觉得自己在英语方面高人一等,常常放松自己,结果几次英语考试都没取得好成绩,我很惭愧,就更明白了不能依仗原有优势,而应更加努力学习的道理。
《哈佛家训》里还有许多类似的故事,每个故事都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中感受着智慧的力量,我想,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有一天,也能走进哈佛这个万千学子心目中的神圣殿堂!哈佛家训精选读书心得体会10篇2从小,我就有一个宏伟的大志向,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
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读后感大全12篇
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读后感大全12篇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读后感【篇1】这本书能够说是人生教育的奠基巨著。
本书由6大篇组成,每篇又由31—40个不等的小故事构成。
每个故事最终所揭示的都是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也是一种品质。
有的从讲一个普通人到美国总统的过程让人心灵震撼,有的用一个现象引发人们的思考。
故事的资料变化万千,摆明了人世间的丑和美、善和恶、穷和富,大部分故事都点到了这种事物的本质。
每个故事不但有表面的意思,话语中还含着一层层的哲理,让人不能不为之赞叹。
每一个故事都好似一杯智慧的浓茶,让人细细地品味它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都有一种深邃思想融合了万物之神的气息在幽幽传来,每一种思想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
也许昨日你还为什么事情想不开,今日你一看这本书,所有的愁云就会立刻散去,展此刻你眼前的会是一片晴朗的天空。
人们说书是精神的食粮,那么这本书就能够算作是书籍中的“鱼子酱”。
这本书不去讨论人类生存有什么意义这类问题,它带给我们的是遇到一些日常问题时那些哲人的智慧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只要看了这本书,你的生活,你的精神,你的生命都会更上一层楼!你所生活的境界也会更上一层楼!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读后感【篇2】在寒假里,我看了《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
它使我感受颇深、流连忘返。
这本书讲述刘亦婷18年以来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的努力以及她申请到哈佛大学读书的故事,这其间,有老师对她的鼓励,同学对她的关心,父母对她的教诲,当然还有她自己付出的汗水。
刘亦婷在遇到失败挫折时,总会端正自己的心态,不气馁,不放弃,永不服输!以前,只要我考试考得不好,就会有一种挫败的感觉,心情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但如果是现在,我绝对不会那样,我会分析错误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
此外,刘亦婷姐姐做事情有计划,有通盘考虑,统筹安排、以分钟为时间标准的时间观念值得我们学习。
可我呢?做的还远远不够。
我想:刘亦婷姐姐能考上哈佛大学,完全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和汗水。
哈佛,就像金字塔的塔尖,散发着金色的光芒。
哈佛家训读后感15篇
哈佛家训读后感15篇哈佛家训读后感1《哈佛家训》是一位博士的教子课本。
当妈妈兴冲冲地拿来这本书,对我说,快看看吧,真是一本好书呵!我真不知道它有什么好看:千篇一律,一种样式的封面;一样的黑白色的纸张;同样有一片片所谓的教子小故事;一样有点评……太多的一样了,这是我没有看清它的“真面目”。
然而,翻开扉页,一片片富有哲理的故事让我看流连忘返。
其中,《我知道你是明星》给我的印象最深。
这篇小故事主要讲的是:电影明星洛依德将坏车开到检修站修理。
接待他的是一位手艺过硬,年轻俊美的姑娘。
这位姑娘吸引了洛依德,他很高兴地与姑娘进行了对话。
他以为姑娘会像别人一样,狂热地追随他,但是,他错了。
当他发现这位姑娘并没有像别的女孩一样狂热,要他签名,合影时,姑娘的话,解答了他的疑问。
姑娘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即使站在她面前不是影帝洛依德,她也会认真接待的。
这,让洛依德沉默,让他感到自己的浅薄与狂妄。
是啊,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不管你是谁。
对权贵和名流的崇拜只能带给我们两种后果:1、那是对自卑心的安慰。
2、而是对自尊心的侮辱。
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没有高贵和低贱。
我们都有各自的职位,都一样重要,又何必降低自己的人格,而向名流与权贵表达平白无故的敬意呢?只有恪守本分、不卑不亢的人,才不丧失尊严啊。
这篇故事只是书海中的一篇,读完全书后,我感到心潮湃……哈佛家训读后感2今年寒假,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书,让老师们在假期中一边修身养性,一边从书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我拿到的是《哈佛家训》这本书。
我平时就有读书的习惯,但是读的杂书偏多。
放假第一天的晚上,拿起这本书,看了几篇,就被里面的__深深所吸引。
当时就有一种写作的冲动,我第一篇看的__是《篱笆上的铁钉》,看完之后,感触颇深,我儿子的脾气不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很头痛。
现仔细回顾一下,他的性格是不是受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最近这两年,随着事情的繁多,我的脾气都越来越大,往往把坏情绪带到家里,不会调整心态,殊不知,坏脾气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伤害别人的时候,同时也伤害了自己,犹如书上写的那样,有时候说出来伤害他人的话,就像在篱笆上钉过钉子一样,伤害会留下永远的疤痕。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精选29篇)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精选29篇)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雨哈佛路》观后感(精选2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篇1有人这样描述成功之路:“成功之路就像心电图一般,如果没有波折那就代表你自己已经放弃了自己”。
也有人这样形容成功之路:“成功之路就像一艘航船在风云莫测的大海上前行,不经历风雨,怎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但无论什么样的描述,归根结底都是要我们坚持不懈,克服一切困难才能成功。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便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
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丽丝家庭的不幸:丽丝的父母都会吸毒,因此原本幸福的家庭便开始变得支离破碎,父母什么都不管,于是她与姐姐便只能捡别人吃剩的东西吃,丽丝也很少去上学。
直到有一天,她的母亲被带走戒毒去了,而她也因不上学以及父亲不管她而被带去孤儿所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无法忍受孤儿院的生活,便开始与朋友到处流浪,与此同时她发现自己还是无法离开母亲,便又回到了早已从医院戒毒回来的母亲身边,但母亲因患艾滋病不久便死去了。
后半段则讲述了丽丝不甘沉沦,想要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生活:丽丝在母亲死后,与朋友分别,去到了一家公办学校,想继续上学,最终她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以及聪明的头脑被录取了。
在一次机缘下,她去到了哈佛大学,从此她便渴望去到哈佛大学并为此努力,甚至只用了2年的时间便完成了4年的高中,最终在纽约时报的帮助下她进入了哈佛大学,得到了她想要的生活。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在看过《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后,我终于彻底明悟了这句话的意义,要想成功,必须坚定信念,不畏一切困难。
雏鹰不经历磨难,怎能翱翔天空?铁石不经历敲打,怎能成为良器?所以,让我们不畏困难,勇敢地冲向成功吧!《风雨哈佛路》观后感篇2这个寒假过得真快,转眼就要结束了,但我也收获了很多。
《哈佛家训》读后感8篇
《哈佛家训》读后感8篇《哈佛家训》读后感1从七月开始,我将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用来读《哈佛家训》,至昨天终于读完这本七十多万字的大书。
读完《哈佛家训》,感慨万千之余,当然是受益匪浅。
刚翻开第一页,便吸引着你不断地读下去,越读越有感触。
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联系自身,进行思考。
有时候,虽只是一两个简单的例子,却同样让你感慨万分,甚至鼻子发酸,眼泪欲流。
虽然这是一本写给学生的专著,但我觉得任何一个想进步的人读了都会有所收获。
在这“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种趋势的今天,相信仔细阅读这本书,都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如梦初醒、信心倍增的感觉。
这本书的内容分为五篇:第一篇,百年哈佛教给学生的人生哲学;第二篇,百年哈佛教给学生的优秀品质;第三篇,百年哈佛教给学生的杰出本领;第四篇,百年哈佛教学生克服的人性弱点;第五篇,哈佛家训金典。
无论是哪一篇,只要细细去读,相信都会让你有所感触。
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就明显感觉到了这一点。
虽然是写给学生的书,但书中任何一条道理在我们身上同样适用。
比如说,对于时间的利用,不论你珍惜还是浪费,时间都在一分一秒的过去。
时间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它不会因某个人身份尊卑有所倾斜,也不因谁的好恶有所耽搁。
同时,在读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审视自己。
想一想平日的所做所为,真的做到尽力了吗?比如说,工作中真的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吗?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真的迎难而上了吗?面对诸多诱惑,是否真的无动于衷呢?有的人可能会反驳了,照你这么说,我们真是一无是处了。
我之所以写下读后感,更多地不是要把这本书的诸多观点拿出来与人分享,而是想表达这样一种观点:这本书就好比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同时,它也是一本励志好书,读后内心中就好像拥有了无穷力量,督促我们把一些事情做得更好。
比如说,在学习方面,往往正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缺少足够的动力去好好学习。
在读的过程中,看了许多人,甚至是一些身体残缺的人,通过不断地学习,取得了让许多健康人都汗颜的成就。
哈佛访学一年,让我懂得了如何做父母
哈佛访学一年,让我懂得了如何做父母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没有孩子之前,我太忙了,没空考虑这些问题。
或者更准确地说,我太浅薄了,还没有准备好让这些问题浮现。
有一句老话说,有了孩子的女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而我的理解是,女人因为有了孩子,才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是的,一个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至少,我是这样。
因此,我非常感谢我的女儿,她为我之前那一直努力向外看的生命打开了一扇内省之门,让我更懂人,更懂生命,让我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一、奥普拉的演讲让我醍醐灌顶在思考教育本质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原点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后面所有关于教育的问题都失去了核心。
而我以前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经验,并没有给我答案。
我于是踏上了寻找之旅。
2013年5月30日,哈佛毕业典礼。
我和所有的毕业生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家长一起,聆听了美国脱口秀女王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的演讲。
她分享了她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的经历。
(上图为奥普拉,美国企业家和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今年60岁。
)然后,当她说出以下几句话的时候,刹那间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孩子出生后所有关于生命意义的寻找,以及在哈佛一年间所有点点滴滴的感悟,在那一瞬间擦亮了火花。
她说:“无论你一路上经历到怎样的挑战、挫折和绝望,如果你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目标,真的只有这一个目标,你就会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这个目标就是:作为一个人,你要活出你作为一个人最大可能的最真实的自我。
你愿意把你的自我最大化,用你的能量让自己变得更好,让你的家人和身边的人变得更好。
(to fulfill the highest most truthfulexpression of yourself as a human being. You want to max out your humanity byusing your energy to lift yourself up, yourfamily and the people around you.)”“神学家HowardThurman将这件事儿阐释得淋漓尽致,他说:‘不要追问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问你自己是什么事让你充满活力,然后就去做这件事,因为这世界需要的正是活得生机勃勃的人(Don’t ask yourself what the world needs.Askyourself what makes you come alive and then go do that, because what the worldneeds is people who have come alive)。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15篇)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15篇)风雨哈佛路观后感1“我不愿做一个傻瓜,我要上学!”一位十五岁的女生靠着这样一句话,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试问,如果是你可以做到吗?八岁的她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却过早的撑起了家庭的重担;十五岁的她本该在学校里读书,却已在街头流浪。
直到母亲去世,生命中唯一的牵挂和温暖也消失时,她孤坐在楼台上看着这座繁华的都市,回顾自己的人生,却没有一点一滴是值得铭记的。
她要改变,不能让自己像母亲一样,连一块墓碑都没能留下!几经周折她又重返校园,当时她已经十七岁,可她不想读完高中就已经二十岁。
于是她起早贪黑,打算只用两年时间就完成四年的课程,老师都说她是疯了,但是她做到了!甚至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去哈佛大学参观的机会。
正是这次出行,开启了她另一段崭新的人生。
当她第一次站在哈佛校园里,她的心就对这片圣地充满了渴望,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幸运成为其中的一员。
“虽然这只是一个渴望,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老师看到了她眼中火焰和犹豫,对她说了这样一句话。
她看着老师没有言语,可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对哈佛无限渴求的.火焰已愈燃愈烈。
她开始为自己找一切能取得奖学金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取得了《纽约时报》的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哈佛大学的通行证!可能是可以实现的。
就像她说的:“我知道我很聪明,我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
”永远不能放弃学习知识的机会,改变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变,才能加快前进的步伐,才能给未来增添一点光亮,才能为自己撑起一片天空!风雨哈佛路观后感2还记得那是高三的一天,八校联考结束,窗外已然暮色降临,教室内却嘈杂骚动——在结束了两天高强度的联考后,年级主任组织学生看电影。
那并不是我第一次看《风雨哈佛路》,但是却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可能因为是在高三那样的环境下,可能是因为60多名老师和同学都在我身边,而当时的我们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努力着。
那时候我所向往的就是高考成功,进入到理想的大学,离开自己生活的小城市。
哈佛家训小故事
哈佛家训小故事在哈佛大学校园里,流传着一些家训小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人受益匪浅。
故事一,勇敢面对挑战。
有一位哈佛大学的学生,他在参加一次重要的考试时,遇到了一道非常困难的题目。
他本可以选择放弃,但是他选择了勇敢地面对挑战。
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最终成功解决了这道题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地迎接,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最终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故事二,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哈佛大学的一个项目中,有一组学生合作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他们相互配合,共同克服了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队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故事三,诚实守信的品质。
在哈佛大学里,有一位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考试的答案。
虽然他可以选择利用这个机会,但是他选择了诚实地交给了老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只有坚守诚实的原则,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四,助人为乐的精神。
在哈佛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位学生经常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他的善举感染了周围的人,也影响了更多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只有心怀善意,乐于助人,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些哈佛家训小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它们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挑战,要珍视团队合作的力量,要坚守诚实守信的品质,要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
这些品质和精神,不仅是哈佛大学学子的家训,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去践行的人生准则。
愿我们能够从这些小故事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哈佛影响一生的9个要素
哈佛影响一生的9个要素哈佛大学作为世界顶级的学府,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
参加哈佛大学的学习经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认为哈佛大学影响一生的9个要素。
1.学术能力:哈佛大学以其严格的学术要求和优秀的教授队伍而闻名。
在这里,学生们接受到了全方位的知识培养,培养了扎实的学术能力。
这种学术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思维:哈佛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们被鼓励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使得哈佛的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面对复杂的问题,并能够灵活应对。
3.团队合作:在哈佛大学,学生们通常需要与其他优秀的学生合作完成各种任务和项目。
这种团队合作的经历不仅帮助他们学会协调和合作,也提高了他们的沟通和领导能力。
这些技能对于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
4.独立思考:尽管哈佛大学有着严格的学术要求,但它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们被要求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种培养方式使得哈佛的学生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不受限于传统的思维方式。
5.全球视野:哈佛大学拥有世界各地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生。
在这里,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们培养了全球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社会和环境。
6.领导力培养:哈佛大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学生们有机会参与各种领导岗位,组织活动,并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这种领导力培养帮助学生们提高了自己的领导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职业发展:哈佛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职业发展资源和支持。
学生们可以与校友、企业家、政界人士等建立联系,并参与校园招聘和实习项目。
这种职业发展支持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并为他们在就业市场中较好的竞争能力。
国外的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少与推迟一年上大学的Gap Year经历有关
国外的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少与推迟一年上大学的GapYear经历有关几天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女儿考上哈佛后宣布2017年再入校。
这被称为?'It is going to be the biggestthing ever for gap year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间隔年项目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件事)。
为什么哈佛大学等名校鼓励新生晚一年入学,先去“放空自己”呢?Gap Year(间隔年,又被称为“空档年”)有着怎样的魔力,让总统子女也趋之若鹜呢?▋“先弄明白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Gap Year,简单来说就是欧美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后工作前做一次远足旅行(通常是9个月到1年),让自己在步入大学或社会之前,体验不同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培养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自我了解。
一句话来说,就是“弄明白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
间隔年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随后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现在在美国也非常流行。
日本也有间隔年项目,中国相对少一点。
哈佛大学2016的录取率只有5.2%。
但这并不妨碍它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鼓励学生选择Gap Year,在“停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通过实习、志愿服务或旅行等方式丰富阅历。
哈佛官网显示,每年有80至110名学生选择延迟入学。
而根据美国间隔协会(American Gap Association)统计,每年会有3万至4万名学生选择空档年(Gap Year),2015年这一人数比2014年增加22%。
奥巴马女儿也选择晚一年进入哈佛,再一次让Gap Year为各界特别是教育界所热议。
有人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上大学前先间隔一年的学生比普通学生多75%对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更“开心”和“极为满意”。
▋Gap Year的七大益处美国知名的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曾列出间隔年的系列好处,学院君归纳为其以下七点:1. 你将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以及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如果你经历了广泛的世界,知道了世界的复杂和值得骄傲的事情,你将知道生命中什么最重要;如果在进入大学之前能够从容地决定你想怎样利用你在学校的时光,你将能消减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减少学费帐单支出和一些压力。
关于《哈佛家训》读后感10篇
关于《哈佛家训》读后感10篇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深奥的道理,却带给我们心灵一次次的震撼与洗礼——这就是《哈佛家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哈佛家训》读后感10篇,欢迎借鉴参考。
哈佛家训读后感(1):很早就听说哈佛家训一书,只是一向没有好好静心下来读,这次静心把它读了一遍,感受颇深。
哈佛家训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但是读完这一本书以后,我认为这不单单是一本单纯教育孩子的书,而且还是激发我们这些?大孩子?们对人生进行多角度思考,点燃我们内心深处智慧火花的书。
我被<哈佛家训>生动搞笑而且富有很强的人生哲理的故事深深地给吸引住了,资料结构微妙、富有很大的启发性,绝对是一部?经典?之作。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在其中悟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回味无穷。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的故事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会引起我们会心的感悟。
这本书以品性、梦想、真爱、成功、思维、心理、智慧、创意、勇气和觉悟十个章节辑录了一百多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每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个名人成功的艰辛与困难,具有丰富的教育好处和生活好处。
其中那里面有两则故事对于我目前的工作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那里我写下来与大家一齐分享分享:一、谁能够让鸡蛋站立起来。
故事讲的是:哥伦布在经过18年的准备后,成功地越过大西洋,并发现了新大陆。
伟大的创举引起了举国欢腾,人们对哥伦布充满了崇敬之情。
但也有那么一些无视事实、否认真理的小人想使哥伦布难堪。
在一次为哥伦布庆功的宴会上,有人跳出来发难:?听说你已经在大西洋的彼岸发现了新大陆,但那有什么了不起?任何人透过航行都能够像你那样到达大西洋的彼岸而找到新大陆。
这是世界上再简单但是的事,为什么要这样小题大作呢??应对这些小人的挑衅,哥伦布没有立刻回击,他从容地站起来,从桌上拿起一个鸡蛋,对在场的客人们说:?如果你们有兴趣,我想提议在座的每一位做一个小小的游戏。
很简单,看谁能把一个鸡蛋竖立起来。
?客人们一个接一个的试图做这个试验,但鸡蛋传了一圈,没有人能够获得成功。
世界名校学生家庭教育手记
世界名校学生家庭教育手记作为一位世界名校的学生,我深感自己在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向大家分享一些家庭教育的经验和心得。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
他们一直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引导和影响着我。
他们注重培养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从小就给予我适当的自由。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父母总是耐心地解答,并鼓励我去寻找答案。
这样的培养方式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并且使我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其次,我的父母注重培养我的良好品德。
他们教育我要诚实、守信、有责任心。
每个周末,我们全家都会一起做义工活动,参与社区服务,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这样的经历让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并培养了我为人服务的思维方式。
此外,我的家庭教育也注重培养我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父母鼓励我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子。
他们教给我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在我犯错时,给予我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这些经验使我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并且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自信。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还注重培养我的爱心和责任感。
他们教育我要关心弱势群体,尊重他人的差异,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每年暑假,我都会与家人一同到农村支教,给予那些贫困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教育。
通过这样的体验,我学会了关爱他人,并懂得了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
同时,家庭教育还培养了我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教育我要追求真理、追求卓越,而不是追逐名利和物质享受。
他们告诉我,知识和价值观才是真正的财富,而个人的追求应当与社会的进步相结合。
这种教育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此外,家庭教育还通过培养我的兴趣爱好来提升我的综合素质。
父母鼓励我参加各种兴趣班和社团活动,让我接触到丰富多样的领域。
他们支持我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并鼓励我在这些领域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这种培养方式不仅让我在学术上有所突破,还提升了我的艺术修养和自主创新能力。
尊重每一个人——读《哈佛家训》心得札记
尊重每一个人——《哈佛家训》心得分享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哈佛家训》,当我看完了书,闭上眼睛,体会书中的故事:其中有一篇故事讲述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领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巨象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
忽然,中年女人从挎包里,揪出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随手将它抛到老人刚剪过的灌木上。
老人十分诧异,但并没有说话,把那团纸放进旁边的垃圾桶里。
中年女人指了指那个老人,说:“你看见了吧?如果你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跟他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卑微低贱的工作。
”老人放下剪刀走过来,对女人说:“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中年女人,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老人,老人打完电话后把手机还给了妇人。
很快一名男子匆匆过来,老人对男人说:“现在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这时老人意味深长的说:“希望你明白,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学问是尊重每一个人。
”当我看完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
最近我看了一个值得令人思索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环卫工人,在烈日炎炎下,正在辛苦的扫地。
路旁的车里有一个人正在往外面扔垃圾,环卫工人看到了,于是把它捡起来。
那个人又扔了一团垃圾,他似乎在戏弄环卫工人。
但环卫工人什么话也没说。
那个人一次接着一次的扔垃圾。
刚看完这个故事后,我很气愤。
环卫工人在大热天工作十分辛苦,但这个人不好心帮忙,反而还戏弄环卫工人。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但从而反应出一个人的品质。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夫妻在购票,一名军人也走了过去要买票。
可这对夫妻说,“你别以为你是军人就能插队,军人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来跟人民争抢位置的。
”这时,收银台的人说了一句话,使这对夫妻红了脸。
她说:“这上面写的是军人优先。
你们本就占了军人的位置,到了战场上,你们会跟军人去抢吗?”通过这几个小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不管他的身份是否卑微,不管他有没有钱?我们都不应该戏弄他人。
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或是军人,他们都是伟大的,他们为社会贡献了太多太多。
哈佛家训读后感(15篇)
哈佛家训读后感(15篇)哈佛家训读后感1老二想了5天,买了稻草。
结果,连仓库的三分之二也没装满满。
第十天,老三将父亲请到库房,他把所有的门窗关上,仓库霎时一片漆黑。
他拿出一包火柴,点燃了一支蜡烛。
顿时,仓库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蜡烛温暖的光芒。
父亲高兴地将儿子搂在怀中。
我想:生活中从会有难题,总会有迷失方向的时候,只要心中有一支蜡烛,我们就什么都不害怕啦;不管什么难题,我们只要冷冷静静的仔细考虑,这样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哈佛家训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个小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年轻的妈妈,那个男孩用一个粗糙的弹弓瞄准一只玻璃瓶,那个孩子总是瞄不准,而他的妈妈总是细心地给男孩递石子,一个叫戈尔丁的先生出去散步看到这样的情景说:”让我来教教他,好吗“?他的妈妈对戈尔丁先生说:”谢谢,不用了,他看不见,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当戈尔丁先生转身走的时候,身后就传来了一声瓶子清脆的破裂声,接着就是一阵天真的笑声和一阵热烈的掌声。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一件事只要不放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会成功。
也使我懂得了不管这个孩子有什么样地缺点,在母亲的眼里都是完美的。
哈佛家训读后感3巴勒斯坦有两片海,一片是加利利海,一片是死海,加利利海很美,鱼儿畅游,漂亮的水花点缀着海面,海边的树木枝繁叶茂,到处鸟语花香;而死海没有鱼、没有树,到处死气沉沉,为什么呢?两片海都是约旦河流入的水,加利利海接纳了约旦河,约旦河每流进一滴水,加利利海就流出一滴水,而死海把水储存起来,流进的水再也流不出去。
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付出,只接纳不付出就会变成死海,懂得接纳与付出,我们就会有很多朋友幸福的生活。
哈佛家训读后感4我读过哈弗家训之自律这一章后,让我明白了,我们一定要有独立做事情的能力,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能力,那么,假如没有一个人在家,只有你一个人在家的话,没有人给你做饭,那么你一定会被饿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独立,学会许多事情,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很精彩。
最新《哈佛家训》读书心得体会
《哈佛家训》读书心得体会《哈佛家训》给我们讲了生活,社会和学习上的事件,《哈佛家训》告诉了我五大项:1、学生的人生哲学。
哈佛大学的巨大成就不仅在于它高超的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它积累的一系列深刻而珍贵的人生哲学。
2、学生的秀品质。
品质是人的立生之本,是通向成功的第一阶梯。
哈佛大学给学生上第一课便是如何做人,只有具有了良好的人格品质,才有资格取得人生的成功。
3、学生的杰出本领。
“先学会生存,才能学会生活。
”对于哈佛大学来说,培养学生的生存本领远排在教授具体的知识之前。
4、学生克服的人性弱点。
“与我们应取得的成就相比,我们只不过半醒着。
”哈佛大学成功的经验和智慧告诉我们,人生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克服自生的弱点。
5、哈佛家训金典。
哈佛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完全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这其中也有学生家长的功劳。
这本书是三百年来哈佛教育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告诉了我在社会上如何立足,还告诉了我“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有些书,一生只需要读一次,就能改变命运。
我读过一本书那本书是我记忆游新,使我难以忘记。
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
那么,通向成功的道路在哪里呢?谁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呢?我想就是它,《哈佛家训》。
这是一本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生活意义的书,书中介绍了许多名人成功的关键,也有许多看似平凡却含义深刻的故事。
它可以使一个人由平庸变得非凡,从失败走向成功,震撼着人的心灵。
《哈佛家训》让我感受到了,亲情、信任、母爱、助人、真理、等等。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真理和爱,懂得了谦虚,还有很多。
这本书是一本让你学会怎么做人的道理,里面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从中我学会了怎么才能做好人,里面的故事很多,由一个个故事变成道理的时候你会从中得到主人公的感受,有些文章我读完了让我一生都很难悟出的道理,它只要一篇文章就能让你悟出的。
这本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佳精彩,让我们的人生充满真理。
“这本书让我们从一个黑暗的世界里慢慢的走出见到光明”《哈佛家训》中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深刻的意义。
哈佛学子是怎样炼成的——聆听福布斯榜青年领袖母亲的教育之道
哈佛学子是怎样炼成的——聆听福布斯榜青年领袖母亲的教育之道9月8日下午,由《澳中商圈》全媒体和Crimson教育合作举办的《哈佛学子是怎样炼成的》主题演讲,在RMIT成功举办。
Crimson 教育创始人的母亲Paula Beaton,与所有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经验,传授了如何一步步将Jamie送进哈佛,23岁就成为世界级的年轻创业者的秘诀。
当天墨尔本的交通给出行带来了巨大困扰,也依旧阻挡不了家长和孩子们巨大的参与的热情。
23岁的Jamie Beaton是Crimson教育的CEO,哈佛学士及硕士学位,斯坦福MBA及MA,华尔街最年轻的分析师,牛津大学罗兹奖学金获得者以及2017年福布斯Top30年轻创业者。
他被哈佛、剑桥、斯坦福、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宾州、杜克等全球25所顶尖大学同时录取;考取著名的Robertson奖学金(价值40万美金)却放弃而选择哈佛;高中10门剑桥A-Level课程8门A+、2门A;美国高考(SAT)获得5个满分……详情请见→哈佛学子,超级学霸是怎样炼成的?2013年,还没从哈佛毕业的他在新西兰创立教育咨询机构CrimsonEducation,短短3年时间累计收到超 5千万纽币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2.3亿纽币。
这个90后男孩用如此短的时间,创造了一个教育帝国!Crimson教育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呢?Will Wang首先为大家带来了《Crimson教育导论》专题演讲,向大家解释了Crimson,是帮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有实力申请到世界顶级名校,跨入哈佛大门。
怎样从小培养一个学霸将其一路送进哈佛大门?Jamie的妈妈Paula Beaton是最有发言权的。
在与会者的热烈欢迎下,Paula向家长们传授了她的宝贵经验。
1提前准备,起步要早一个成功学霸的培养要从小抓起。
Paula从Jamie幼儿园的选择开始就破费功夫,她不愿意Jamie在公立幼儿园里“疯玩”,而是将他送入了Montessori Kindergarten。
哈佛爸爸的教育秘籍
哈佛爸爸的教育秘籍
1、深挖学习内在动力,明确学习“目的”
根据对哈佛家庭的调查,71.9%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在高中阶段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归因于孩子先天性个人兴趣的内在动力。
可以见得,想要孩子真正地去学习并取得成绩,首要目标就是挖掘出他们对某一领域的热爱。
2、做自己生活学习的主角
孩子需要成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主角,否则长期依赖父母,大事小事都由父母做主,那么孩子就会失去培养自我管理机制的机会,独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3、培养名校看重的软实力
潜能、领导力、个人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都是通过课外活动能够展示出来的。
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最宝贵的财产读《哈佛老妈的教学笔记》
——读森田友代《哈佛老妈的教学笔记》一书有感最近几年,介绍如何将孩子培养成哈佛学子的书籍满天飞,我还真是一本也没有看过。
但日本妈妈森田友代的《哈佛老妈的教学笔记》吸引了我。
将一个孩子送到哈佛去读书,有很多机缘巧合,三个孩子先后进入哈佛求学,就有一定的内在道理可以探寻了。
森田友代和她的丈夫在大学毕业后,自己开了一个培训学校,类似于现在各地都有的周末补课班。
他俩的教学方式非常独特,首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除了辅导学习之外,还利用课后或者休假日,组织学生一起玩游戏、做各项活动,每年都会举行野营和毕业旅行,这些活动备受学生的青睐。
他们认为,让学生快乐非常重要,快乐会化解学习时的辛苦和痛苦,成为激发好学之心的原动力。
事实也是如此,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随着学校办学声誉的提升,一些全日制学校里教师的孩子也纷纷送到他们的而培训学校来学习,学生人数从最初的不到20人,达到了1600人的规模,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三都有班级。
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原来的小班教学、“快乐教学”等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难以得到贯彻了。
于是,他们俩果断关闭了经营了15年的培训学校,带着三个孩子从日本移民美国。
从此开始,森田友代的教育对象从一所培训学校的学生变成了她膝下的三个孩子。
办学的成功经验,让她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方针归纳一下,森田友代的家庭教育,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针:1.能够给予的尽量给予孩子需要什么,尽量予以满足,是森田友代一直坚持的做法。
如果孩子需要玩具,就买给他,多一点也没有关系。
这样的做法在当下还是很有争议的,比如“华德福教育”就认为孩子的玩具不能太多,太多了反而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的。
森田友代认为,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多给孩子买一些他喜爱的物品无可厚非,当然必要的沟通也是需要的。
在孩子提出需求时,她常对孩子说:“我可以给你买这个。
但如果家里的钱变少了,以后再看到你真想买的东西,我们买不起了,那时,你能忍着不买吗?”在孩子能够明确地给出承诺之后,就可以买给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访学一年,众多“神跨界”让我懂得如何做父母2014-02-21 邓瑾少年商学院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没有孩子之前,我太忙了,没空考虑这些问题。
或者更准确地说,我太浅薄了,还没有准备好让这些问题浮现。
有一句老话说,有了孩子的女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而我的理解是,女人因为有了孩子,才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是的,一个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至少,我是这样。
因此,我非常感谢我的女儿,她为我之前那一直努力向外看的生命打开了一扇内省之门,让我更懂人,更懂生命,让我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一、奥普拉的演讲让我醍醐灌顶在思考教育本质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原点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后面所有关于教育的问题都失去了核心。
而我以前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经验,并没有给我答案。
我于是踏上了寻找之旅。
2013年5月30日,哈佛毕业典礼。
我和所有的毕业生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家长一起,聆听了美国脱口秀女王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的演讲。
她分享了她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的经历。
(上图为奥普拉,美国企业家和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今年60岁。
)然后,当她说出以下几句话的时候,刹那间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孩子出生后所有关于生命意义的寻找,以及在哈佛一年间所有点点滴滴的感悟,在那一瞬间擦亮了火花。
她说:“无论你一路上经历到怎样的挑战、挫折和绝望,如果你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目标,真的只有这一个目标,你就会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这个目标就是:作为一个人,你要活出你作为一个人最大可能的最真实的自我。
你愿意把你的自我最大化,用你的能量让自己变得更好,让你的家人和身边的人变得更好。
(to fulfill the highest most truthfulexpression of yourself as a human being. You want to max out your humanity byusing your energy to lift yourself up, your family and the people around you.)”“神学家HowardThurman将这件事儿阐释得淋漓尽致,他说:‘不要追问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问你自己是什么事让你充满活力,然后就去做这件事,因为这世界需要的正是活得生机勃勃的人(Don’t ask yourself what the worldneeds. Askyourself what makes you come alive and then go do that, because what the worldneeds is people who have come alive)。
’”活出自我,而不是其他,本身就是活着的目的,而不是手段!活出自我,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你最大限度地活出了自我,你也就自然成就了别人和世界。
成就别人和世界,用我小时候的老话说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自从有了孩子,我就不断听到一句话:希望孩子能“活出自我”,希望孩子能做他/她自己。
这是新一代觉醒的父母对中国长期以来像在生产线上大批量生产标准化的工业产品一样去生产“人”这个教育体系的反省。
我认同这个理念,但说实话,只有到哈佛访学一年后,坐在哈佛庭院成千上万人中听奥普拉讲到上述几句话时,我才突然领悟到它的含义。
二、跨界神人们为何能在两个领域都卓越?在哈佛,我看到了人生的可能性,看到了远比在中国看到的更丰富得多的人生的可能性。
就拿我所在的哈佛尼曼奖学金项目(美国最好的记者培训项目)来说,每年的尼曼学人是来自世界各地的24名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编辑、以及新媒体创办人。
我有幸成为2012-2013届中的一员。
在中国,我的同事同行们大都有着差不太多的人生履历,上学——有念新闻系的有不念新闻系的——然后毕业,有直接进媒体的也有辗转后进媒体的。
但在尼曼,我常常惊讶于人生的跨度怎么可以这么大!比如我的一位同学曾是美国专业的芭蕾舞明星,立志要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舞演员,但后因厌食症,在最辉煌的时候退出舞台,几年后却成为了《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的编辑!从芭蕾舞明星,到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社编辑,这两种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相差甚远,是什么让她在这两个相差如此之远的领域都能同时做到卓越呢?还有一位长得像好莱坞明星的男同学,小时候由于战乱从爱尔兰移民加拿大,一直梦想当一名NBA职业球员。
结果,和他一起练球的一个铁哥们成功了,进了NBA,而他由于某一年在南非的一次群众聚会上,听了曼德拉的一场演讲,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成为了路透社统管非洲摄影记者的总监,在中东及世界各个冲突地区出生入死。
到哈佛后又开始写战地回忆录,反思战争及人性。
在一次朗读会上,这位长着六块腹肌、帅得一塌糊涂的男人为我们朗读他自己写的书的片段时,我掉了眼泪……这样有跨度、所谓传奇的人生故事在尼曼、在哈佛也比比皆是。
为什么他们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有能力攀登如此不同的人生高峰,活出精彩的自我呢?一位哈佛教文学的女教授给了我一个答案。
在一次冷餐会上,她坐我对面,于是我们聊了很久。
她说,她总是这样对学生说,来哈佛后,你一定要选一些离你最远的课,要选一些你以前觉得最不可能选的课。
比如以前你喜欢文学,现在不妨选些关于宇宙或者脑科学的课。
(少年商学院微信编辑注:我们一直倡导儿童跨学科人文教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请关注微信公号youthMBA)“要疯狂地拓展自己(go wild),要试错。
”她说。
因为你来这里就是要发现自己的潜力,你通过在相差最大的领域中不断试错,你才能真正了解你自己。
她的话让我感慨万千。
仅从做父母的角度来讲,我的理解是,孩子的未来有无穷的可能性,真的不能以我们自己人生和才智的局限性去构想孩子的未来,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时代。
我们现在根本就无法想象,等我们的孩子长大时,他们生活的那个完全互联网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纪伯伦在他的诗作《论孩子》中早就表达了相同了观点。
一直以来,我都以这首诗来提醒自己。
《论孩子》--冰心译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上了那静止的弓。
(上图为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纪伯伦,他被认为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
)既然孩子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里”,是我们做父母的“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爱”和“自由”,让他们尽可能地去发展自己,成为“生命为自己渴望的儿女”,活出天赋的自我。
我花了40年才想明白这件事,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也要等那么久才去琢磨这件事。
我常常对她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两朵相同的雪花,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这个世界才是多元的,丰富的,生机勃勃的,可以相互补充和学习的。
你活着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发展你自己,发挥你的潜力,发挥上苍给你的独特性。
你的独特性就是你的比较优势,你利用好你的独特性,就可以让身边的人因你而过得更有意义,让这个世界因你而变得更美好。
当然,我从来不指望孩子这么小就能完全理解这件事,但我想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种上这么颗种子,然后,让它自己生根发芽。
好在,现在很多国外的儿童绘本就在做这件事。
这些绘本通过不同的故事反复向孩子们传递着同样的观点,美国连教材也在这么做。
比如,美国加州一年级语文第一课的课文就是I Am Special《我与众不同》。
女儿看了很多这样的英语绘本,每次看完她都知道这样总结:这本书讲的是“做自己最好”。
三、从现在开始,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理解这种独特性其实包罗万象,可以是所有的所谓各种特长,也可以是各种痴迷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是各种个性、心地的良善和悲悯,也可以是独特的生活经历。
在哈佛,我发现,只要你对某一个领域,某一件事情有比一般人更多的了解或理解,哪怕这事再小,你都可以开个讲座,你都会有听众。
也就是说,你都可以为别人带来价值。
有独特性,就有价值。
而怎样才能发现和保护孩子的独特性,让他们活出最大的自我呢?我觉得从外看,孩子的兴趣就是上苍的指引之手,通过它,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找到上苍赋予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
我们做父母的就是要不断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兴趣,并及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源。
其实,只要有“自由”,让孩子内心的天赋和热情能不受阻碍地流露,家长并不难发现孩子的独特性的。
对我来说,难的反倒是如何帮助孩子跨过内心的障碍,比如不安全感,焦虑,羞愧,不自信等,让她可以在天赋的独特性中自在发展。
用哈佛毕业的一位著名心理理疗师克里希那南达的话说,就是“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指的是孩子般的敏感、直觉力、好奇心、想象力、天赋智慧,和感受感觉的能力,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成长而改变或衰退。
克里希那南达说,我们每一个人的本质就是我们的内在小孩。
在那里,“生命是深深放松的状态,能欣赏自己的独特天赋,无需奋斗来证明自己。
”但,所有孩子的内在小孩,所有孩子的天赋本质都曾经、或正在遭到破坏。
破坏来自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家人和社会。
在抚养孩子的时候,我们都曾无意或有意地伤害过孩子而不自知,因为我们自己就失去了我们的内在小孩,因为我们自己就不够智慧。
抱歉,又要说到哈佛了。
并不是想拽,确实,在一种文化的冲击下,碰巧有许多感悟。
每学年,哈佛开的课大概有近1万门,其中有不少课居然是关于生命的,比如怎样让自己幸福。
有一次,哈佛商学院一位很著名的教授到尼曼讲座。
他之前也在Ted上做过同主题的演讲,流传甚广。
为“创新大师”。
)那天,超过一米八的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是拄着拐杖来的。
他之前中过风,丧失过语言能力,与死神擦肩而过。
他说他发现,哈佛商学院毕业生在刚开始的同学聚会中,个个英姿勃发,指点江山。
但在毕业10年15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就有人离婚,有人和孩子疏离,有人爆出丑闻,有人甚至锒铛入狱。
这些精英们遇到了各种人生困扰和痛苦。
所以他突然意识到,知识和能力并不等于幸福。
他说,等我们死后去见上帝的时候,上帝并不会用我们挣的钱来衡量我们,而是会看有多少人因为我们而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