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路径分析
试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 : 6 2 G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 3— 64 2 0 ) 2— l5—0 10 2 1 ( 09 1 0 5 2
一
、
应用 型本 科教 材建 设的 现状
性 。刚升格的应用型本科 院校 , 由于没 有建立教材 资料信 息 库和教材样本库 , 师 由于教学任务繁 忙没有 充裕 的时 间去 教 收集 教材出版信息或收集到 的信息 资料很有 限 , 接到教学 在
应用型本科 院校 是近 年来我 国高 等学 校 以社 会需 求为 导 向, 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的必然产物 。职业导 向是这种 类型的高校教育教学 的主要特征 , 即它 的教 育教学过程 以追 求实用性 , 并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为主要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征。近年 来 , 建了一批 本科 院校 , 新 大多定 位在 应用 型本科 人才 的培 养 , 然部 分学校已经取 得 了一些 成功 经验 , 虽 并逐 渐形 成 了 自己的办学特色 , 但从 总体上看应用型本科 在我 国尚处 于起 步 阶段 , 在从 高职院校 过渡 到应用 型本科 院 校的过 程 中 , 很
的同时 , 忽略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 目标 的根本 。由此带来 的教材建设也 明显 跟不 上发展 的要求 , 应用 型明 显欠缺 , 更 缺乏市场导 向性 , 不能适 应教学改革和市场的需求 。 ( ) 一 教学管理制度 不健全造 成教 材选 用 的主观性 。 由
于 我 国的应 用型 本科 教育 起 步较 晚 , 教学 和管 理 上 , 多 学 校 在 很
任务后 , 只凭各地 出版 社寄 来的 书 目和征订 目录选订 教材 , 即使 在网上查询订购 , 由于没 有教 材样 本 , 单凭 内容 简介也 无法 全面了解教材的具体 内容 和质 量 , 使选用 的教材有可 致 能与 培养 目标存在一定 的差距 , 这将给 整个教学过 程带来 困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转型--以榆林学院为例
1问题提出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招生突然扩张,一大批地方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批院校在办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矛盾和问题,如毕业生数量多,办学质量不高,伴随着“就业难”与“人才少”的矛盾现象出现,严重影响它们的生存和发展。
2013年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很多大学生埋怨“英雄无用武之地”,用人单位惜“为我所用者甚少”。
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必须重新定位办学目标,把握转型的基本原则,选择转型的战略策略。
2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困惑2.1教学行政化新建本科院校基本都是在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格的。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方学院院长说,“‘专升本’的重要红利当数学校行政级别由副厅级变成正厅级,学校中层干部由副处级升为正处级。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行政化比较严重”。
一些教授从教学一线调整为办公室主任、人事处处长、组织部部长、工会主席或财务处处长,好像是一种荣誉。
“一所让教授们坐冷板凳的高校,是办不出高水平的。
”铜仁学院院长侯长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2.2新上专业快,专业跨度大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基本是一哄而上,学科门类大而广、存在盲目性。
例如,河西学院40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理、教、农、工、管、艺、经、史、法等10大学科门类,专业跨度太大;湖南科技学院将“淡化专业意识”写入学校专业调整文件,导致学校思想混乱、专业调整盲目。
有的学校短时间内上了一大堆新专业,培养的学生质量不合格,给学校造成很大的包袱。
某学院院长内疚地说,“新建专业至少要牺牲几届毕业生才能逐步达到人才培养要求。
”2.3办学条件差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处于经济落后的中等城市,地方产业实力不强,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大,教育资源短缺;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且结构不尽合理,质量不高。
“引进高层次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往往成了中心城市高校高职称、高学历师资的输送地。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本篇文章主要研究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构建新的模式来解决。
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关键要素,可以为高校提供指导和借鉴。
本文还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不同院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结论部分将总结回顾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提高本科生就业竞争力,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就业能力、本科人才培养、应用型、研究、模式、内涵、关键要素、案例分析、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旨在探讨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从而为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参考。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有必要探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不少高校在探索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等方面展开讨论,从实践案例中加以分析,旨在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具有以下几点研究意义: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研究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人才成为任何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核心资源。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主力军,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面临着就业困难的局面。
这就需要高校根据社会需求,构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有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传统学科为基础,缺乏与实际就业岗位需求对接的能力培养环节。
建立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字数:242】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研究所提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和实施效果评估,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不仅可以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供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现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总结,可以发现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出对策和建议,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2. 正文2.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路径分析_祝青江
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路径分析●祝青江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承担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任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培养目标、培养层次、根本任务和服务面向趋同的问题,需要结合应用型本科特点探索自身发展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特点发展路径作者祝青江,成都师范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访问学者(成都611130)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与之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现今,对“技术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的探索,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迎来历史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发展个性不够鲜明,在培养目标、培养层次、根本任务和服务面向上呈现趋同性。
在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有所作为,高校自身也要找准发展路径。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应用型本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
潘懋元先生认为:“应用型本科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
第二,以培养本科生为主。
第三,应用型本科应该以教学为主。
第四,应用型大学应该以面向地方为主。
”[1]然而,事实上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缺乏自身特点,更多表现为在培养目标、培养层次、根本任务和服务面向上的趋同。
(一)在培养目标上趋同我国根深蒂固的“重理论轻应用,重学术轻职业,重书本轻实践”传统思想,加之以学术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精英教育观,长期以来学术性、综合性、研究性的价值追求,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好高骛远,都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研究型大学为榜样,沿着传统精英教育路子办学,无视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顾条件、不切实际地将其培养目标定得“高、大、上”,想要培养世界一流的“学术型人才”“治国安邦的精英”,想将学校办为综合性、学术性、研究型的国际一流大学。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基于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社会需求与就业特征的矛盾,从人才培养模式角度对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阐述,指出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就业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4-0044-02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①王辉(西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大学教育作为培育和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自主创新、实践技术提升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国家也在不断调整和出台相关政策以更好地引导不同层次大学的定位和转型,更加突出和强调以实践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特别是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和专业,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以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模式为主要探索对象,分析现有培养模式的弊端,并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实践感受,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的设想,供大家探讨。
一、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一)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林业院校设置的针对木材加工和利用的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和基本定位是:“培养具有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及加工工艺方面的基本理论,能掌握木制产品结构设计与制造基本技能,具有工艺设计、产品开发与技术管理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由此可见,写好“木材故事”,要求学生不仅要能熟练运用传统木材基础知识,还要不断吸收和掌握化学、生物等新型技术,能够将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有效结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生产企业的现代化转型生产。
(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包含理论知识讲授、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设计等不同的教学环节,以期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对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给予良好的启发,使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需求导向转型发展探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需求导向转型发展探析作者:李慧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7年第15期李慧(许昌学院河南许昌461000)摘要:在当前就业形势冲击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举步维艰,由于传统办学观念的桎梏,培育出的现有毕业生能力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不匹配。
文章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办学弊端的拷问,从办学定位、培养模式、教材建设、师资队伍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差异化办学、革新培养模式、探析教材和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等突围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转型发展;就业需求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7.15.0200引言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市场经济作为毕业生就业的宏观大环境,以其增长速度、增长方式及产业结构等多个方面影响着毕业生就业质量,并通过就业情况间接调整着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对人才需求以及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就业率低且质量不高。
经济的换挡期也是高等教育的阵痛期,国家站在国民经济优化升级高度提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战略,定位一批以应用型为办学理念的本科院校,旨在培养适应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应用与实践能力的高等教育人才。
当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办学特色的凝练和办学手段的丰富较为欠缺,发展过程中多种矛盾与问题凸显。
因此,研究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将有助于该类高校明确办学定位,实现办学特色,改进教学手段,优化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对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现状及问题分析1.1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清晰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已由“精英化”教育逐渐过渡成为一种“大众化”教育。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高校办学出现一股浮躁的风气。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实践。
一、背景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响应社会需求、服务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适应社会的需求。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的并不是学生的学历,而是他们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
优秀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了考量一个毕业生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这也导致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二、重要意义1. 适应社会需求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它能够培养出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并融入到社会中,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2. 提高就业率现在的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压力,只有具备优秀的就业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他们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
3. 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这就需要教育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使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需求更加贴合。
这将推动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产业发展。
三、具体实践1. 课程设置的优化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
学校应该对课程进行优化,增加实践性专业课程和项目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前适应工作需要。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这种培养模式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积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发展和产业进步提供有效支撑。
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对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背景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升级,在这一进程中,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来推动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高等教育的探索和发展也在积极适应时代的需求,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而要推动这一培养模式的发展,需要高校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角度全面规划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模式要素1、课程设置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此,应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并增加职业教育相关课程。
同时,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开设创新创业、产品设计等课程。
2、教学手段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以教学手段的角度注重实践教学的方法。
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扩大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机会,创办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更为实际的实践场景。
同时,通过开设校内和校外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
3、评价方式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视评价方式的改革,如建立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成长反馈,针对实际产业需求考核学生能力,在评价标准上更注重实践实际能力的评价等。
三、实践效果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
例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实践中,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
在毕业生就业方面,该模式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高于其他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与此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市场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更好地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存在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健全、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实践环节不够充分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缺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很多学生在校期间都是围绕着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实践经验。
实践环节不够充分,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对接不够紧密,学生实习和实践的机会有限。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也让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密结合产业和市场需求,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出发,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这种模式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也将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聚焦于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为更好地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1. 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增加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实践性课程。
建立起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可以加大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力度,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多地借鉴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并且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业更是广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为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这种模式下,高校要紧密联系社会需求,分析产业发展的趋势,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及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就业竞争力。
首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聚焦产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企业和社会的角度考虑,只有掌握与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高校应该依照产业发展的需求,开设应用性强的专业,并在教学和实践中贴近实际需求,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学生。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如产品设计、市场调研、管理策划等,让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实践,积累实际经验。
其次,就业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探索和生涯规划。
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积极向上、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
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如实习、企业访问、校企合作等形式协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互动,积极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通过走进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暑期实践、毕业论文、实习就业等多种途径,将学生与企业联系起来,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和融合。
在实际运营中,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提供校企双向选择的就业机会,并与高校共同开发各种企业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选择,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高校追求的目标,它能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分析摘要:文章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研究发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就业中的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原因主要是培养方案目标不明确、培养主体缺位和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三个方面,最后从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三个方面,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就业;路径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9)08-0119-03(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安徽蚌埠233100)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2017年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为795万,2018年更是达到了820万。
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的核心动力就是满足地方社会的需求,但是当前应用型大学主要问题恰恰是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与地方需求脱节[1]。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校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和新建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改革方向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2]。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成因(一)培养方案目标不明确。
大学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地方,大学不是职业教育机构,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实用性,担心过分强调就业导向会把高等教育引向职业教育,大学培养模式的就业导向会使得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边缘化,更严重的是大学可能从精英教育变成培养技术的地方。
在这种对大学的长期培养模式的偏见之下,大家并没有意识到大学培养模式的同质化,大学是分为研究型、学术性和应用型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普遍没有形成与其它研究型高校的区别,从而导致了此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符的情形。
课程体系中过度重视基础性知识而忽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就业类的课程设置学期不合理,大多是在毕业前一学期集中开设就业类课程,而这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就业指导和就业技巧,对就业能力的培养不足。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就业形势的变化使得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确保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就应运而生。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通过将职业导向与学科导向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实用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
其主要特点包括:首先,紧密结合产业需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就业,因此必须深入了解产业发展态势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产业需求和课程设置相匹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高校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实习、课程设计、创新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增强其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再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和创业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核心素质之一。
高校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其创新实践能力。
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需要建立更加适应实际需要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总的来说,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主要聚焦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高校应该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策略分析
应用型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策略分析随着近年来大学本科生的不断增加,高校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应对这个挑战,高校需要加强自身的就业指导和培养,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而应用型院校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当前应对高校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
应用型院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大学生就业中具有更大的潜力。
一是专业性强。
应用型院校通常的特点是以技能性专业为主,专业性明显,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就业形势更加乐观。
二是产教融合。
应用型院校更注重产教融合,与企业/行业/机构紧密合作,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更易于就业。
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应用型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就业园区等方式更加深入地与企业接触,了解市场状况,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是双师型教学。
应用型院校注重行业实践经验与学术课程相结合,通过“双师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仅通过培养专业知识,更能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企业现场实践技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具就业竞争力。
在如今的就业市场中,应用型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就业服务。
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以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帮助学生了解潜在的就业机会,降低学生求职与就业的难度。
通过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用性经验和技能,提升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同时,应用型院校也会建立就业合作关系,与各大企业/行业保持合作关系,为学生就业开辟更多的渠道,为实际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帮助。
综上所述,应用型院校的高质量教育往往会给学生提供更优秀的就业机会。
如今的就业市场越来越严峻,年轻的求职者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应用型院校的就业服务优势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竞争力。
发挥应用型院校的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积极推进学生的就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应用型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策略分析
应用型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策略分析【摘要】应用型院校作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大学生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随后探讨了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策略,包括实践教育与实习实践、产学合作与校企合作以及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对这些策略的深入探讨,揭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和路径。
结合综合分析提出一些建议,指出应用型院校在未来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产学合作的深化,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展望未来,应用型院校将在大学生就业培训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应用型院校,就业策略,实践教育,实习实践,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分析,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应用型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策略分析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劳动力市场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近年来应用型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也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据调查显示,应用型院校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遇到了行业与专业对口不足、实践经验不足、就业渠道不畅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应用型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也难以保障。
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探讨提升大学生就业策略,促进应用型院校大学生更好地就业,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1.2 研究意义应用型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策略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有效提升应用型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培养更多高素质、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乎个人发展,也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应用型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其学生就业水平的提高将直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试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体系
试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体系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也逐渐变得严峻起来。
特别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办学规模相对较小、历史文化底蕴较浅,其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挑战更为严峻。
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就业体系,成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体系进行一番探讨和分析。
一、形成多元化的就业渠道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数量相对较少,同时在社会上知名度不高,因此其毕业生需要面对更为艰难的就业环境。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就业渠道。
学校要建立起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的机制,通过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实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就业机会。
学校要积极引进各类人才招聘会,让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加强与各类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鼓励毕业生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指导和相关政策支持。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实践教学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与否的关键之一。
学校需要加大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力度,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充分接触到各类实际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学校需要建立起校企合作实习的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情况,提高他们的就业准备能力。
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三、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相对较浅,很多毕业生对于就业市场并不是很了解,学校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学校要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答就业中的各类问题。
学校要定期举办就业讲座、职业规划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提高他们的求职能力。
学校还可以引进求职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技能培训,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更多保障。
四、建立校友网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校友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就业资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重视校友资源的建设。
应用型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策略分析
应用型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策略分析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尤其是应用型院校,旨在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应用型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应用型院校应当密切关注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通过深入调研,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市场就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可以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还应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毕业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践能力应用型院校应当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结合企业实践需求,推动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
开展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
应用型院校还应该积极引入企业技术专家,开设企业实践课程,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实践。
三、优化教学内容,提升综合素质应用型院校应当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引入前沿知识和新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队伍也需要不断提升,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指导。
四、加强职业规划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力应用型院校应当加强职业规划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进行职业规划,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
还可以建立校友企业联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资源。
五、加强软实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应用型院校应当加强学生的软实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软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还可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科技快速进步,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而就业是衡量人才培养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是什么?以就业为导向是指教育机构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更要着眼于学生离校后的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是以满足社会需求和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为核心,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不断的培养具备实际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一、建立行业导向的专业设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成功培养是需要与市场和产业的需求紧密衔接的。
因此,高校应该在专业设置上建立行业导向,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和内容,做到与企业需求匹配。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更能够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
二、提高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外出实习、毕业设计和综合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学习,让学生掌握设计和生产基本的技术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工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并且能够看到自己的努力付之于实践、实践带来成功的过程,增强自身职业素养,促进其走向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
这种“以学为基,以实为辅”的教育方法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提升学科教育质量和实用性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并将学生能力与实际职业需要相结合,培养具备高品质人才的人才。
学校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优质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先进的教育方法,提升人才教育的质量,使学生成为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用的应用型人才。
四、搭建实践平台和交流平台建立与企业长期合作的服务平台,配合企业实习,帮助学生体验相关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此外,学校还应与社会行业协会搭建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的技术路线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的技术路线
1.就业市场调研: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研,了解不同行业的就业趋势和需求,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建议。
这包括对各行业就业率、薪资水平、岗位需求量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职业技能培养: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提供大学生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
这可以包括针对不同行业的专业课程培训、实习机会的提供、职业技能认证等,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竞争力。
3.职业规划辅导: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辅导,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这可以通过职业咨询、就业指导等形式进行,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发展方向。
4.实践机会提供: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在校期间积累相关职业经验。
这可以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展项目实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实现,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5.就业信息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包括就业岗位发布、招聘会信息、行业动态等。
这可以通过建立就业信息平台、与企业、招聘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实现,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动态。
通过以上技术路线的实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发展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同时,避免在回答内容中出现中国可能敏感的内容,
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合规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力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力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思考作者:杨娜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35期关键词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就业力作者简介:杨娜,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中图分类号:G45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19.12.184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于一些拥有较响名气的综合型大学,以及一些精准定位的职业院校来说,就业问题相对容易解决。
而对于应用型本科大学,尤其是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问题显得尤为复杂,且相关研究较少。
“就业力”是由英国学者Beveridg在1909年提出的。
《维基百科全书》中将“就业力”(Employment Competence)解释为“能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必要时获得新就业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指个人获得及持续完成工作的能力[1]。
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力不仅仅是指在校期间或是毕业前夕大学生所具备的短期求职能力,而是包含更为广泛的,持久性的求职技能和支撑职业发展的能力。
化工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力至少包含以下几种能力:(一)专业能力作为理工科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求职就业的基本要求。
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完成并达到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考核要求。
(二)通用能力應用型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的通用能力与其他大学生并无不同。
可包含计算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倾听能力、自信心、沟通能力、外语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基础能力。
而这些能力无论任何学校、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个人特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路径分析
作者:武冠蓉
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36期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专业设置特色化,课程安排坚实化和师资队伍双师化中寻求路径,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指明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就业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ath Analysis of Employment-oriented to Develop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WU Guanrong
(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yuan, Shanxi 030008)
Abstract It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aking the guidance of employability to develop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occupational education (2014-2020)", to develop the applicative education should mak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fessional settings, the solid of the course arrangement, and the double quality of teacher's team. In order to bring up high quality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for the future growth of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y.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employment; method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后,不仅为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一线工作者的重要载体,借鉴《规划》中的相关政策措施,对于提升其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层次具有重要意义。
1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是由地方本科院校或专升本院校演变而来,其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不是很理想,据教育部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排名显示,就业率第一是985院校,第二是高职院校,第三是211大学,第四是独立学院,第五是科研院所,第六是地方本科院校,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院校的就业率是垫底的。
缘何“垫底”,既有外部的客观原因,也有内部自身发展定位的原因。
首先是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近五年的毕业生人数是,2010年为631万人,2011年为660万人,2012年为680万人,2013年为699万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连年的增长让人们惊呼为“史上最难毕业季”;其次是受持续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结构性失业的困扰,主要是源于求职者技能与空缺职位不匹配,这一方面是由于院校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没有与社会进行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是学生内因的问题;最后是院校的定位准确性问题,我们看到就业排名第二的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秉承着培养高技能的一线人才,不仅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也是逐年提升,有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之前,也是努力在向研究型院校靠拢,也就是在向上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导致毕业生在毕业后遇到了既没有名牌大学的光环,也没有一技之长的尴尬境地。
从而有些地方本科院校转变办学方向,改为向下发展,也就是向应用型靠拢,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眼的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 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深入到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师资建设中去
2.1 专业设置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首先要体现出特色鲜明的特征。
在《规划》中提出要办好特色优势专业,何为特色优势专业,解读文中的要点,首先是被市场接受和需求的专业,在专业设置机制中引进优胜略汰,压缩就业冷或供过于求的专业,要反映未来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趋势,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的良好对接,避免某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在就业季中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其次是专业设置要接地气,符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规划》中提出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职业教育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编制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是否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就是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所以要建设与地方经济特色紧密相联的专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
2.2 课程安排
在《规划》中提出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要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这是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但在秉承职业教育实用性的同时,也要兼顾本科院校的办学层次,所以课程安排中的理论教学首先要体现坚实性的特征,所谓坚实性就是理论知识既有坚固性也有实用性,既不能像研究型院校那样深厚,也不能同高职院校那样注重基础性,而是在高深与基础之间选择一种坚固而实用的理论;其次,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这就要求课程的实践应用能力要与职业标准实现紧密对接,用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堂内容,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
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地方企业为依托,开展校内企业成才孵化基地建设,为学生模拟实际工作场所,将职业文化搬入课堂,从按时上下班做起,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职场;最后,在课程安排中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素质教育,课程设置要增加提升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包括对责任心的培养,对建立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虽然这些能力听起来是比较空虚,但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发挥的作用要甚于专业知识,这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路径,所以在课程选择中,以工科学生为例,适当增加社科类课程,培养公文写作能力,提高工科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3 师资建设
《规划》提出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教师队伍“双师型”从狭义上理解就是既要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又要具有相应技术等级证书,从能力素质方面理解,就是既要具有进行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要具有专业技能训练指导的能力,在《规划》中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双师型”队伍,提出两条路径,一是要完善教师的培养体系,二是要完善教师的培训体系。
培养体系的完善要依托“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学历教育主要通过鼓励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逐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学科带头人,企业实训主要是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通过基地培养将产学研结合起来。
培训体系的完善要通过建立教师实践企业基地,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并鼓励“双师型”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以德国某应用型大学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为例,必须在研究和开发方面有至少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除艺术类专业外,必须有博士学位才能取得教授头衔,德国对应用型院校任课教师的要求之高是我们在短期之内无法实现的,但这种模式要逐步渗透到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体系上。
只有师资队伍强大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才能被激发起来,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Z].2014.6.
[2] 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7):94-98.
[3] 李儒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2(8):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