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热带风情景区游客行为模式研究5
基于游客体验的海南旅游演艺开发研究
基于游客体验的海南旅游演艺开发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开发旅游演艺项目,以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海南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为海南的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如何基于游客体验,进行海南旅游演艺的开发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海南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海南地处中国最南端,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
其独特的热带气候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到访。
海南还有着丰富的海岛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渔文化,这些文化资源为海南的旅游演艺项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演艺开发意义1.提升旅游体验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演艺开发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通过演艺节目、互动体验等形式,让游客深入了解海南的文化和历史,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2.拓展旅游业态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可以为海南的旅游业拓展新的业态,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还能够增加当地的旅游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演艺开发,可以将海南独特的文化传统进行深入挖掘和展示,通过演艺形式来传承和弘扬地方的文化遗产,为海南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1.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海南拥有丰富的海岛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是开发旅游演艺项目的宝贵素材。
可以通过深入调研和挖掘,选取具有代表性和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作为旅游演艺项目的创作题材。
2.打造独特的演艺场所在海南开发旅游演艺项目时,演艺场所的选择至关重要。
可以借助山水景观、海滨风光等自然资源,打造独特的演艺场所,让游客在观赏演艺的也能够领略到海南的美丽风景。
3.注重互动体验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演艺项目,需要注重互动体验的设计。
可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设计互动环节,让游客参与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乐趣,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留存度。
旅游景区提升游客体验的理论与案例研究
五种塑造方法 ——体验主题化
集结号
以电影《集结号》为原型 打造,分区建筑风格属于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即战 争年代的北方城市,再现 电影中震撼人心的铁血军 魂、革命情怀。
“4E”体验理论 Schmitt战略体验模块
“5E”体验理论 体验经济理论
正负感旅游体验模型 畅爽体验理论 两极情感模型
分类
相关理论 与模型
游客体验
属性特征
具身理论 情境性、流动性、生成性、真实性
研究领域
旅游产品体验化的打造 体验营销战略的制定 体验质量的评价
相关理论与模型
+正感体验
-负感体验
预期与计划 向目的地旅行
[1]派恩,B.J.,吉尔摩,J.H著.毕崇毅译.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体验经济理论 ——四种体验类型
娱乐性
吸引式
教育性
被动参与
甜蜜地带
主动参与
审美性
浸入式
逃避性
体验的两个维度: • 参与水平(被动-主动) • 参与者与背景环境的关联(浸入式-吸
引式)
四种体验类型: • 娱乐:传统认知中的体验。 • 教育:新出现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主
戏剧 战略
流程 工作 产出 顾客
• 演职人员(员工)必须承担角色(职 责),通过各自选择开发富有吸引力 的特征(呈现),以便形成高度凝聚 的整体,最终实现以难忘的方式吸引 顾客的指标。
舞台的“虚拟真实”: • 旅游体验的实现过程就是一个“虚拟真
实”的过程。 • 旅游体验塑造中的“虚拟真实”不等于
“不真实”,更不等于“造假”。 • 旅游体验的“虚拟真实”包含:旅游地
高
B焦虑
担心 中
基于五级态度量表生态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以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公园为例
基于五级态度量表生态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以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公园为例韩笑;杜先利【摘要】According to the typical ecological tourism attraction of red river wetland park of Tengzhou Weishan Lake,and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was carried out by adopting SPSS17.0 statistical software. Furthermore, combining with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the importance of factors that affected satisfaction and practical performance were analyzed compara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tisfaction of all the factors were lower than the mean of significance, and there was a distinct gap between significance and sastisfaction of some factors. This reflected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ourists were not high at all. In conclusion,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attraction and the service work were put forward.%以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公园典型的生态旅游景区为例,运用五级态度量表量化游客满意度评价因子,基于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IPA分析法对影响游客满意度因子的重要性和实际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因子满意度均低于重要性均值,甚至有些因子重要性与满意度之间差距明显,反映游客的满意度一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景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一些建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32【总页数】3页(P19945-19947)【关键词】生态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IPA分析法【作者】韩笑;杜先利【作者单位】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山东枣庄277160;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山东枣庄277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近年来,随着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以及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旅游业态,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以生态型旅游景区作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基于旅游体验过程的游客感知评价实证研究
基于旅游体验过程的游客感知评价实证研究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正快速发展,并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
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游客的感知评价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基于旅游体验过程的游客感知评价成为了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实证研究的旅游体验过程的游客感知评价。
首先,旅游体验过程是游客在旅行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活动、感受和互动的总和。
这一过程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旅行阶段、旅行过程阶段和后旅行阶段。
在前旅行阶段,游客会进行目的地的选择和计划,并形成旅行期望。
在旅行过程阶段,游客会参与各种旅游活动,如观光、购物和参观景点。
在后旅行阶段,游客会回顾旅行经历,并形成对旅行体验的评价。
其次,游客的感知评价是指游客对旅行体验的主观认知和情感反应。
感知评价可以包括游客对旅行目的地的评价、旅行活动的评价以及旅行服务的评价。
游客的感知评价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的,包括游客的个人特征、旅行目的地的特点、旅行活动的质量以及旅行服务的满意度。
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旅游体验过程的游客感知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通过向游客分发问卷,收集他们对旅行体验的评价。
另一种方法是深度访谈,通过对游客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的旅行体验和感知评价。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游客的感知评价进行深入分析。
总之,基于旅游体验过程的游客感知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旅行体验的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游客在旅行过程中的感受和认知,并为旅游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策略。
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可以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旅游业的发展和改进提供实用的建议。
游客体验及其研究方法述评
游客体验及其研究方法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体验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游客体验不仅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还深刻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评述游客体验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和未来趋势。
文章首先介绍了游客体验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接着重点分析了游客体验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以及研究方法,最后对游客体验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论述,期望能够为旅游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游客体验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游客体验的核心要素游客体验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其核心要素涵盖了许多方面。
情感体验是游客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感受、情绪以及心理变化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整体体验。
一个愉快、放松或者刺激的情感体验能够让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产生深刻的印象。
认知体验也是游客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通过感知、学习和思考,对旅游目的地及其文化、历史、风俗等产生认知。
这种认知体验不仅能够丰富游客的知识和视野,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行为体验也是游客体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如参观景点、品尝美食、参与活动等,都是他们体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方式。
这些行为体验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还能够让他们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满足感。
社会体验也是游客体验的一个重要方面。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与其他游客、当地居民等互动和交流,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网络。
这种社会体验不仅能够让游客感受到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氛围,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游客体验的核心要素包括情感体验、认知体验、行为体验和社会体验。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游客体验的完整框架。
在研究游客体验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素的影响和作用,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期望,为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基于体验经济的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研究
3 教育
0.04
1 干净
0.04
2 绿化
0.05
3 舒适
0.03
4 幽静
0.03
1 餐饮
0.04
2 商品
0.04
3 价格
0.04
4 门票
0.03
1 手册
0.04
2 路标
0.03
3 导览员
0.03
4 区域信息
0.02
1 重游率
0.03
2 推荐度
0.03
测评内容
游乐项目内容新颖丰富 游乐项目非常刺激有趣
通过对中华恐龙园2013年的游客满意度调查发现,中华恐龙 园的游客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23~30岁年龄段的游客占总人 数的51.72%;31~39岁年龄段的游客占了24.33%,而22岁以下和40 岁以上的年龄段的游客分别占了12.00%和11.95%。
除了基本信息外,本研究主要通过游客对项目、服务、恐龙主 题演出、环艺绿化、环境卫生、服务设施、科普氛围、餐饮、主题商
度 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环境
0.12 0.15
游乐消费 0.15
引导信息 0.12 游客忠诚度 0.06
表1
因子层 Uij
因子
权重
1 内容
0.04
2 趣味性
0.03
3 安全
0.05
4 舒适
0.03
5 主题演出
0.05
1 员工态度
0.07
2 员工服务
0.05
3 人性化
0.05
4 设施
0.03
1 主题
0.04
2 文化
0.04
1 文献回顾 肖轶楠、夏沫(2008)从体验价值的视角入手,剖析主题公园体验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作者:钱正英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28期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旅游需求逐渐提高,本文通过互动性、差异性、消费主动性、即时性和延续性,对体验经济时代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资源利用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没有做好景区保护工作,对旅游景区管理现状进行了总结,并从关注游客体验、均衡利用景区、构建“快乐剧场”、合理开发景区资源、选择适当的营销策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对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构建策略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景区;游客体验现阶段我国景区在开发的过程中,没有对游客需求、资源利用等方面合理管理,导致游客在游玩时没有得到良好的体验感,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将体验经济时代理念融入其中,并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游客需求等方面构建管理模式,提高景区开发有效性,促进旅游行业运行发展。
一、体验经济时代的特征(一)互动性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体验时代,需要对其中的互动性特征进行讨论,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体验行为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引导,进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合理筹划体验行为,进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但在消费体验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顾客体验情况,并合理进行互动筹划,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推进旅游产业運行发展。
第二,由于体验经济时代的主体为顾客,在旅游管理时,管理人员需要传递旅游景区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达到与顾客构建亲切的关系的目的,激发出游客的消费行为。
(二)差异性在对体验经济时代的特征进行分析时为了提高分析有效性,需要对其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人们之间的文化程度、喜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进而在其对消费行为的感受也不同,例如:儿童比较喜欢在肯德基就餐,成年人较为注重餐厅的环境、服务、氛围等,进而这一消费行为具有差异性。
第二,旅游景区在进行管理时,为了优化游客的消费体验,需要对游客消费心理进行分析,并构建有针对性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旅游行业运行发展。
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产品体验性研究
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产品体验性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和消费行为。
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已经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体验经济的视角出发,对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进行研究。
首先,体验经济强调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体验和情感价值的重视。
在旅游产品中,消费者往往更加注重的是旅途中的感受和体验,而不仅仅是旅行的目的地和景点。
例如,一次旅行中的美食体验、文化交流、亲子互动等都能为消费者带来愉悦的体验,增加他们对旅游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其次,体验经济还强调消费者对于旅游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人对于旅游的需求和偏好都不尽相同,因此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定制逐渐成为旅游产业的趋势。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不同的旅游产品,满足自己独特的需求。
例如,一些旅游企业推出了主题旅游、定制旅游等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此外,体验经济还强调旅游产品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价值。
旅游产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共鸣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旅行中的美景、人文景观、传统文化等都能够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增加他们对于旅游产品的情感价值。
因此,旅游企业应该注重打造具有情感价值的旅游产品,提高消费者的情感满意度。
综上所述,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旅游产品体验性研究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和情感价值,旅游企业可以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因此,旅游企业应该不断创新,提升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为旅游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体验经济时代游客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_邓兰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准和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原有的商品和服务已不再能满足人们追求个性需求和发展的需要,体验经济的出现却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主要以满足游客的精神愉悦为主要特征。
在旅游活动中,游客需求的不是物质结果,而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经历或感受。
由于体验经济有别于传统经济,其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游客消费行为也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
因而,研究体验经济时代下游客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验经济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所著的《未来的冲击》中提出“服务经济的下—步是走向体验经济,商家将靠提供这种体验服务取胜”。
①1998年,美国人约瑟夫·派恩(B.JosephPineⅡ)和詹穆斯·吉尔默(JamesH.Gilmore)在《哈佛商业评论》7/8月号期刊上发表了《欢迎进入体验经济》一文,称“体验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并在其著作《体验经济》一书中,从经济学的角度给“体验”一词下了定义,认为“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核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②他们认为体验式经济是继农业、工业、服务经济之后一种主导型经济形态,是企业以“体验”为目的吸引消费者的经营方式。
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不仅销售商品或服务,它还给顾客提供体验和充满感情的力量,给顾客留下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
从这个角度上说,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作为人们求新、求异、求奇、求美、求知的一种重要途径,本身就是一种体验经济。
二、体验经济时代游客消费行为特征(一)个性化刘凤军等(2002)提出:体验经济时代是一个展示个性的时代。
人们不再满足大众化的标准产品,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促成自己个性化形象形成、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者越来越具有自主选择权和决定权。
他们不仅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产品,还可以将自身独特的旅游需求及时传达给产品经营者,使其能根据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生产。
论体验经济与旅游景区管理创新(1)
论体验经济与旅游景区管理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体验经济已成为人们消费的新趋势,旅游景区作为一个重要的服务提供者,也需要将体验经济理念融入到景区管理创新中来,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体验经济是以顾客的需求和需求满足感为中心,通过对顾客进行主动的、有意义的、有参与性的活动,从而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扩大企业市场份额的经济理论。
在旅游景区领域,体验经济表现为观光、体验、感受、交流、互动等行为和活动,是一种务实性和认知性的体验。
由此可见,体验经济和旅游景区的管理创新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首先,旅游景区可以从硬件上入手,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例如在景区内加强设施建设,如增设互动体验区、增强景区内的娱乐性项目等等。
在景区内增设互动体验区,可让游客参与到场景中,成为角色或演员,增加游客的参与度,使其更加融入景区的氛围中。
增加景区内的娱乐性项目,可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感受到不同的乐趣,让游客可以愉悦的享受景区的整个过程。
其次,旅游景区还可以从服务上入手,提高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及服务质量。
例如文化活动和主题推广,定制游览计划和优先服务等。
文化活动和主题推广可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比如历史探索、文化传承、艺术体验等。
定制游览计划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需求,例如定制一日游、半日游等。
为游客提供优先服务可以让游客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并且大幅提高了游客的体验感。
最后,旅游景区管理创新还可以从营销方面着手,提高景区品牌影响力和营销效果。
例如品牌推广和优惠促销等。
景区可以提出本身的文化理念,突出景区的品牌形象,通过积极的品牌推广和文化传播,增加游客对景区的认知和熟悉度。
同时,景区还可以通过推出不同的促销活动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综上所述,体验经济和旅游景区管理创新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旅游景区可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在服务上提供个性化需求及优质服务,从营销方面提升景区品牌影响力和营销效果,以此来拓展市场和提升游客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景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体验经济论文区域旅游发展论文: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体验经济论文区域旅游发展论文: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摘要]体验经济是当前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文章探讨体验经济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体验经济与旅游之间的耦合关系,以三明市为例,分析三明市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体验经济”;旅游;三明市一、体验经济的概念与内涵(一)体验经济的提出1999年,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在其合著的《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体验经济的概念。
体验经济在美国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后,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迅速渗透和扩展。
2002年9月,以“体验经济与体验设计”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我国学者逐渐从景区开发管理、产品营销等角度对体验经济加以研究[1]。
(二)体验经济的内涵体验经济是一种产生于传统经济之上的层次更高的经济形态,与其他经济形式相比,它具有显著的体验性和个性化特征以及注重人本主义和情感性特征。
体验经济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使消费者参与其中,引起其胸臆间的热烈反响,并且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令其难以忘怀的经历的活动[2]。
二、体验与旅游之间的耦合(一)旅游的本质是体验旅游的本质就是体验。
旅游之所以为旅游的内在规定性(即本质属性),从本质的特点出发,从理性分析的途径来看,旅游的本质就是各种形式旅游的共同属性[3]。
无论是“探险旅游”、“观光旅游”、“度假旅游”、还是“休闲旅游”和“文化旅游”等诸多大家所公认的旅游形式其内在形式是一致的。
这种一致的共性就是人们寻求心理满足的一种体验形式。
旅游行为之所以发生,就是潜在旅游者存在心理失衡。
各种旅游形式的体验活动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欲望,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谢彦君曾经指出“促使旅游行为的发生的关键因素是旅游者的心态(很大程度上是在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欲望)与现实经验之间的差异。
体验经济视角下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价值研究
体验经济视角下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价值研究作者:陶莉莉来源:《辽宁经济》2019年第11期〔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现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与以往不同,过去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而现在是有精神方面、文化方面的需求。
在保证物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人们还会在闲余时间去旅游和学习。
这不仅是城市人的生活概念,同样也是乡村农民追求的生活方式。
因此,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发展。
近年来,乡村旅游呈现大热的潮流,吸引众多的游客去体验乡村旅游。
本文以体验性乡村旅游的实质意义和特点以及对体验性乡村旅游的游客感知价值的分析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体验性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价值注:本文系2019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形象和游后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以衢州莲花镇为例》(项目编号:2019N14)的成果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除了解决温饱问题,人们还喜欢追求精神层面的思想提炼。
乡村旅游业就是由此而被发酵,现在成为旅游业的一大热门。
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良好,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加快了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
但是,发展速度过于快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问题。
原本淳朴的农村民风,如今却被商业化“以钱为首”的理念搞得乌烟瘴气,旅游的发展目的也从体验生活、放松心情,逐渐变成“圈钱”的项目,使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传统的营销方式,由此笔者站在游客的感知价值的角度分析了游客的情感体验。
一、体验性乡村旅游的实质意义体验性乡村旅游主要是以度假、娱乐和放松为主,一般都是以村庄作为旅游地。
由于国家推崇和重视生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因此体验性乡村旅游必须不能干扰人文,不破坏生态,保护好大自然,敬畏大自然。
这样才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并且给人类带来更多、更好的旅游体验。
另外,体验性乡村旅游还可以了解到一些乡村的习俗,观赏农民种植的当季植物,让城市人多接触农村新事物,了解更多农作物的知识。
《2024年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视角的探讨》范文
《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视角的探讨》篇一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已成为人们追求休闲娱乐和身心放松的重要方式。
而如何深入理解和分析旅游体验,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现象学作为一种探究个体经验和意义的哲学方法,为旅游体验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旨在通过现象学视角对旅游体验进行探讨,以揭示其本质和特点。
二、现象学视角下的旅游体验现象学关注的是个体经验和主观感知,它强调从人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直接经验。
在旅游体验的研究中,现象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旅游者实际体验的框架。
首先,旅游体验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经历。
旅游者通过参与、感知、理解和解释,获得对旅行地的人、事、物的认知和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的经验和感知具有独特性和个体性,每个旅游者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其次,旅游体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还包括他们的所感所想。
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的情感、认知和行为都会发生变化,形成一种复杂的心理和情感体验。
三、旅游体验的要素与特点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旅游体验包含多个要素。
首先是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
这些环境因素对旅游者的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是互动要素,包括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动等。
这些互动使旅游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旅行地。
此外,还有文化要素和情感要素等。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旅游者的整体体验。
旅游体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观性,即旅游者的体验是主观的、个体化的;二是情境性,即旅游体验受到特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三是复杂性,旅游体验涉及多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四是多元性,即不同文化背景和个体差异使得旅游体验具有多样性。
四、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在现象学视角下,研究旅游体验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旅游者的实际体验和感受。
以某地为例,我们可以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当地游客的旅游体验。
基于游客偏好与满意度的影视旅游地管理研究——以热带天堂森林公园为例
(1)采用交叉列表、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不同社会 人口特征的影视旅游偏好进行了比较。游客的影视旅游行为偏好在一些社会人 口特征上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游客的影视旅游偏好与性别和学历之 间无显著差异;但是与年龄和收入之间有显著差异。②对不同类型影视拍摄地 的偏好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影视旅游地类型偏好在性别与学历上 无显著差异;游客对影视旅游地最感兴趣的资源是自然风光,其次是拍摄过 程与技术、明星与演员,最不感兴趣的是影视博物馆。
(3)游客满意度与偏好显著正相关。表现为影视旅游偏好较强的游客对影 视旅游景区的满意度较高。反之,对影视旅游偏好不强的游客对影视旅游景区 的满意度也较低。
(4)在前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影视旅游产品开发和影视旅游地的管 理提出了管理对策和开发建议。
本研究有利于影视旅游地有效的开展市场营销,同时也有利于更好的提高 影视旅游地的竞争力。
Key words: movie induced tourism; preference; satisfaction; tourism product
III
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评述 ....................................3 1.2.1 研究现状 ...............................................3 1.2.2 研究评述 ...............................................9 1.3 研究目的 ....................................................9 1.4 研究意义 ...................................................10 1.4.1 理论意义 .............................................10 1.4.2 现实意义 .............................................10
《2024年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视角的探讨》范文
《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视角的探讨》篇一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
旅游体验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现象学视角出发,对旅游体验进行深入探讨。
二、现象学视角下的旅游体验现象学是一种哲学方法,它强调对事物本身的直接体验和感知,注重在特定情境中理解事物的本质。
在旅游体验研究中,现象学视角关注的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感受。
首先,旅游体验是一种独特的现象。
它涉及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感知、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在现象学视角下,旅游体验被视为一个整体的过程,而非单一的、孤立的体验。
因此,我们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旅游体验的各个方面,理解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
其次,旅游体验具有情境性。
情境是影响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情境会对游客的感知、认知和情感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游客在特定情境下的实际体验和感受,以更全面地理解旅游体验的本质。
三、旅游体验的研究方法现象学视角下的旅游体验研究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可以采用实地观察法,通过观察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了解其实际体验和感受。
其次,可以采用访谈法,通过与游客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其对旅游体验的看法和评价。
此外,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更全面地了解旅游体验的各个方面。
四、旅游体验的构成要素从现象学视角出发,旅游体验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感知、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首先,感知是旅游体验的基础。
游客通过感知来获取旅游环境中的信息,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会影响游客的认知和情感,进而影响其旅游体验的质量。
其次,认知是旅游体验的核心。
游客通过认知来理解和解释所获取的信息,形成对旅游环境的认知结构。
这种认知结构会影响游客的行为和决策,进而影响其旅游体验的效果。
原创: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者消费行为特点分析
原创: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者消费行为特点分析[摘要]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不仅重视产品和服务,更渴望获得体验的满足。
作为旅游企业,应及时转换视角,根据旅游消费者行为特点制定相应的体验营销策略,文章根据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结合旅游业的具体情况,将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者行为可归结为六个方面的特点,供旅游企业参考。
[关键词] 旅游体验消费行为特点分析一、体验经济的涵义及消费行为特点1.体验经济的涵义派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认为,体验经济是继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为提供体验作为主要经济价值提供品的经济形态。
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响应某些刺激的个别事件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到达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在意识中所产生的一种感觉,是顾客对某些刺激如市场营销措施所产生的内在反应,是一种能满足顾客的情感需求的产品、服务和氛围的综合体。
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预言: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经济几百年的工业经济几十年的服务经济等浪潮后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休验经济》一书中认为人们正迈向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将取代服务经济。
体验经济的个性化特征也验证了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即人类最高的需求层次――“自我实现”。
2.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行为特点体验经济时代的顾客完全不同于以前任何经济时代,其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表现为享受和自我发展型。
追求时尚与形象展现个性与发展自我逐渐成为新一代顾客的愿望与需求。
他们崇尚“我喜欢的就是最好的”的个性化消费观。
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消费结构看,情感需求的比重增加。
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不再是出于生活必需的要求而是出于满足一种情感上的渴求或者是追求某种特定产品与理想的自我概念的吻合。
人们更关注产品与自己关系的密切程度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感性商品。
基于LAC理论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游客管理研究.doc
基于LAC理论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游客管理研究-LAC(可接受的改变极限)是从游客环境容量概念发展而来的,用于解决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矛盾的理论。
这一理论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很多国家公园的规划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简要介绍了LAC理论的内涵、渊源和步骤,并结合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实例,提出将LAC理论应用于我国国家公园游客管理的设想和基本思路。
一、前言二、LAC理论的内涵、渊源、步骤LAC理论(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即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于1985年由美国农业部林业局的科学家在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发展并提出来的,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容量替代概念,用以解决游憩环境容量问题,它主要是用来在绝对保护(Absolute Protecting)和无限制利用(Unrestricted Recreational Use)之间寻求一种妥协和平衡。
LAC是一个系统框架,目的在于确定可以接受的资源使用方式,强调了该地区需要的条件,而不在于该地区可以承受多少具体数量。
LAC的确定需要对什么是“可接受的”有一个政治决策,并可能需要建立在(管理者、使用者、专家等)就什么是不能超越的“使用极限”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
然后再定义出符合上述目标的保护使用的一致标准,并对此进行长期监测。
LAC 理论在实施过程中分为9 个步骤:(一)确认区域特殊价值、问题与关注点;(二)确认并描述游憩机会类型;(三)选择有关资源状况和社会状况的监测指标;(四)调查资源状况和社会状况现状;(五)确定每一个游憩机会类型的资源状况和社会状况标准;(六)确认备选的游憩机会类型在整个保护区的空间分布;(七)为每一个备选方案制定管理行动计划;(八)评估并选择一个最佳方案;(九)实施行动计划并监测资源与社会状况。
半个多世纪以来,基于LAC的游客管理实践活动在欧美的许多国家公园得到了重视与发展,并扩展到一些普通旅游目的地及发展中国家旅游目的地。
关于旅游体验及模式的一点研究
关于旅游体验及模式的一点研究第一篇:关于旅游体验及模式的一点研究远景设计研究院旅游体验开发模式研究随着旅游产品开发的纵深发展和媒体的宣传推介,古镇的巨大魅力正被人们认知。
与此同时,城镇化过程中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使得人们更加渴望“亲近自然,回归传统”,古镇则以其悠悠古韵和淳朴气息满足了人们这一心理需求。
此外,民间艺术作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而古镇作为民间艺术的集中展示和体验地,自然应该将民间艺术作为景区规划开发的重点考虑对象,这样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古镇旅游层次的提升都会产生显著效果。
一、民间艺术体验旅游路径分析在古镇观光和项目游玩过程中,如何使游客自然的在景区中体验到民间艺术文化,如何营造出合理的民间艺术体验旅游氛围和设计相应的旅游项目,就需要弄清楚游客是如何获得旅游体验的感觉的,了解体验发生的过程和细节。
对此,本文归纳出以下几种体验途径,现分述如下:视觉体验。
所谓视觉体验,即指游客透过眼睛得到的视觉性体验,一般情况下这属于游客最先最易得到的体验感觉,是旅游体验当中最重要的途径和方式。
因此,在一切旅游活动当中,视觉体验都是第一位的,如湖光山色、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等都是视觉效果,景区规划设计成功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就是是否令游客“叹为观止”,而文化性质的旅游活动中,良好的视觉效果更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住游客,之后游客才能逐渐更深层次的去感受文化氛围。
听觉体验。
所谓听觉体验,即指游客通过耳朵得到的体验效果。
随着城镇化过程的逐步完善,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充斥着高分贝的噪音,生存环境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提供远景设计研究院变得喧闹起来,因此,他们渴望得到听觉上的享受,能够暂时远离喧嚣,希望能到景区体验柔和悦耳的声音,所以,听觉体验也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针对民间艺术的旅游行为,源于游客“回归传统”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感受到传统的声音。
嗅觉体验。
所谓嗅觉体验,即指游客通过鼻闻感受到的体验效果。
基于游客体验的ATCS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游客体验的ATCS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旅游业作为全球性的重要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日益快速的态势。
而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游客的体验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因此,研究游客体验成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ATCS理论是基于客户体验价值的一种体验管理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ATCS理论,企业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品牌价值。
在旅游行业中,ATCS理论可以用于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提高游客的回头率和忠诚度,增强旅游企业品牌的竞争力。
因此,本文选题基于ATCS理论和旅游行业的实践,旨在探究基于游客体验的ATCS理论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并为旅游企业在提升游客体验方面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将主要探究以下内容:1. ATCS理论介绍及其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状况2.ATCS理论对游客体验影响的机理分析3. 基于ATCS理论的旅游产品设计与运营管理案例分析4. 基于ATCS理论构建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本文的研究目标是:1. 深入分析ATCS理论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探究旅游企业如何通过ATCS理论提升游客体验水平。
2. 通过深入分析ATCS理论的机理及其对游客体验的影响,为旅游企业提供提升游客体验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3. 基于ATCS理论构建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旅游企业提供提升服务质量的方向和依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ATCS理论及其应用、客户体验、服务质量等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研究。
2.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旅游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基于ATCS理论的服务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策略,并探究其效果和启示。
3.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合适的问卷,采集游客的满意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为构建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热带风情景区游客行为模式研究——以海南诺呀达热带风情景区为例艾进刘轶孟莹(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611130)摘要:本文以游客感知、游客体验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游客体验的问卷,对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游客的游后满意度、游后意向以及游客的结构层次进行深度分析。
结果表明:在海南呀诺达热带风情景区,对发现探索、神秘原始的景区思考体验感触最深;对做出呀诺达手势和绿色宣言的行动体验认同度最好;对和谐相处的关联体验的认可和记忆最明显。
与此对应的则是针对不同体验感知类型的游客推广不同的体验活动,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以挖掘游客更深次的主题体验感受。
关键字:旅游体验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类需求层次的升级,使得“体验”一词的使用频率和范围迅速增加,人们的体验正在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致使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体验经济踏着时代的脚步走来。
对于旅游体验的研究,构成了旅游研究的核心内容[1]。
对旅游个体而言,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活动的主体内容,其满意程度决定了旅游的质量感知水平。
虽然每个旅游者旅游体验的内容、时空特点和结构特性存在差异性,但就旅游者总体而言,其具有相似的规律性。
1 国内外研究现状1.1旅游体验的概念经济发展的历程从商品进化到商品与服务,现在则是商品、服务与体验经济[2],体验这一名词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
“体验”一词有着非常宽泛的含义,最初对“体验”进行界定的是哲学、美学和心理学,随后经济学和管理学都开始关注。
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Toffler[3]把体验作为一个经济术语来使用,这标志着体验开始进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而市场营销对体验的研究的时间就更晚一些,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情感体验(Havlena、Holbrook,1986;Westbrook、Oliver,1991;Richins,1997)、消费体验(Lofman,1991;Mano、Oliver,1993)、服务体验(Padgett、Allen,1997)等方面[4],而体验真正成为一个热门研究方向的标志是美国学者派恩和吉尔摩的《体验经济》以及美国体验营销大师Schmitt[5]的《体验营销》的出版。
有关旅游体验(Tourism Experience)的涵义,国内外学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
早在1965年Daniel Boorstin把它理解为一种时尚消费行为,一种人为的、预先构想的大众旅游体验[6]。
马康纳(MacCannell)则把旅游体验看成是人们对现代生活困窘的一种积极响应,他认为旅游者是在寻求一种对“本真”(Authentic)的体验以克服这些困窘[7]。
而Cohen[8]认为,对体验的需要因人而异,同时体验也赋予旅游者及其群体以不同的意义。
他认为旅游体验是个体与多种“中心”之间的关联,在阐述这种关联时,体验的意义源自个体的世界观,取决于个体是否依附于“中心”。
后来Hamilton Smith(1987)、Nash(1996)、Page(1997)、Pearce(1982)、Ryan(1997)、Smith(1989)、Urry(1990)、Yiannakis、Gibson(1992)都在他们的研究中提到Cohen的旅游体验模式[9]。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得出有关旅游体验的一些共性的东西,那就是,对个体而言,旅游体验是一种多功能的休闲活动,既包含着娱乐成分,也有求知的成分[10]。
Ryan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体验的一般含义:旅游体验是一种多功能的休闲活动,对于个体来说包括娱乐或学习或两者兼有[11]。
Li Yiping[12]认为旅游体验不仅仅是旅游企业的一种商业行为,而且还是一种由历史、自然和传统组成的意识框架构成的经验学习。
在国内,对旅游体验研究较早的是东北财经大学的谢彦君,他在1999年出版的《基础旅游学》一书中指出,旅游体验是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旅游者心理与旅游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旅游者以追求旅游愉悦为目标的综合性体验[1]。
这个定义是从旅游市场需求的单一角度,对旅游体验进行界定的。
2005年,谢彦君在《旅游体验研究》一书中重新定义了旅游体验:旅游体验是主体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非定居性的旅行和短暂的停留所进行的参与性活动,以满足个体的缺失性需求和高层次需求,使主体从中获得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深层次满足,进而使主体感受到生活富有意义,更趋完整,使主体作为人成为人自身[13]。
而在具体的体验维度上面,全帅和王宁[14]指出,旅游体验由支撑性体验维度和高峰体验维度构成,高峰体验是指对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的体验,支撑性体验则主要来自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基础消费,诸如吃饭、睡觉、交通等,他们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个维度的体验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体验的定义存在一些差异,但的确也有很多共同之处,旅游者的旅游过程实际上就是游客的体验过程,当旅游者经过一番计划而决定外出旅游时,他是在开始一段经验过程,而这段经历的目的则是获得一种愉悦的体验。
即旅游体验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是游客的一种心理感受。
1.2体验的构成维度研究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许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体验的构成维度进行构建,学者们的主要研究结果和观点如下:Schmitt[15]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神经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出发,依据人脑模块说把顾客体验分成感官(Sense)体验、情感(Feel)体验、思考(Think)体验、行动(Act)体验和关联(Relate)体验五种类型,并把这些不同类型的体验称为战略体验模块(Strategic Experience Modules SEM)。
其具体说明整理如表1。
定体验媒介是否能产生特定的体验形式。
台湾很多学者都采用Schmitt的战略体验模块来衡量游客体验。
如林映秀(2005)、王伯文(2005)、朱佳慧(2006)、黄慧珍(2007)、罗雯心(2007)等[16]。
我国大陆李幼瑶[17]也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采用Schmitt的战略体验模块来衡量主题公园游客的消费体验。
除了Schmitt对体验维度构成作了研究之外,其他一些学者也作了大量相关的研究,如派恩、吉尔摩[18]根据顾客的参与程度(主动参与、被动参与)和投入方式(吸入方式、沉浸方式)两个变量将体验分成四种类型,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逃避现实(escape)和审美(estheticism)。
其中,娱乐体验是顾客被动地通过感觉吸引体验,它是一种最古老的体验之一;教育体验包含了顾客更多的积极参与,要确实扩展一个人的视野,增加他的知识,教育体验必须积极使用大脑和身体;逃避现实的体验是顾客完全沉溺其中,同时也是更加积极的参与者;审美的体验是顾客沉浸于某一事物或环境中,而他们自己对事物环境极少产生或根本没有影响,因此,环境基本上未被改变。
派恩和吉尔摩认为,单一的体验类型很难使顾客体验丰富化,最丰富的顾客体验应该包含四种顾客体验的每一类型,这四种类型顾客体验的结合点就是所谓的“甜蜜的亮点”。
台湾学者郭肇元[19]依据Csikszentmihalyi和Lefevre的理论将休闲体验分为情感、活力、认知有效性、动机、满足感、放松性与创造力等七个体验维度。
台湾学者王俊超以休闲产业区为例,依据郭肇元的衡量维度,从情感、活力、满足感、放松、创造性、投入程度、自由感、硬性服务及社交等这些维度衡量游客的体验,并探讨了游客的生活形态对休闲体验的影响。
2 量表制作说明呀诺达景区内在产品感知质量指的是景区游览中的体验感知质量。
根据Schmitt体验研究的框架,具体的体验体验模块(Strategic Experiential Modules)应该包括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及关联五大要素指标。
这些不同类型的体验称为战略体验模块(Strategic Experience Modules SEM)。
Schmitt所提出的策略体验模组量表,可评价消费者对各体验形式的体验结果,并可以衡量结果得知特定体验媒介是否能产生特定的体验形式。
本文由此将呀诺达景区内在产品感知质量的具体评价指标分别与这五大要素一一对应进行具体问卷问题的设计。
具体问卷问题设计如下:3 调查结果分析此次问卷发放采用实地发放的方式于2010年4月25日到4月29日期间先后五次五天内,由西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6人于景区内大门景观区、雨林谷出口和湿地景观区随机发放问卷。
在现场发放过程中,在被调查者填写问卷之前,都对问卷填写做说明,以便被调查者更好地理解问卷内容。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8份,回收问卷108份,其中有效问卷103份,有效回收率为95.4%。
这一次所收集的一手数据经过分析将形成针对影响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内游客行为模式要素的问卷具体问题的设计依据和参考。
3.1研究的描述性分析结果3.1.1游客个人特征描述在性别方面,呀诺达景区来访游客男女比例差异不大。
在年龄方面,来访游客集中在青年即18-40岁之间,该年龄段的游客人数占总游客人数的81.1%;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我们发现游客素质普遍偏高,本科及本科以上游客人数占总游客人数的66.6%,其中本科生比例最高,达到53.5%;在收入方面,我们发现到呀诺达游玩的游客收入普遍偏高,主要以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游客为主。
这可以结合景区所处位置和区域得到如下解释:由于海南旅游的交通以空中出游为主,本身具有价格上的排他性,即要求游客具有较高的收入;而较高的收入往往与其较高的学历正相关。
另一方面,由于海南旅游中的海景形象和以往的度假定位,蜜月人群、情侣、夫妇对此地情有独钟,因此男女人数的基本一致也反映了海南目前旅游形象的基本定位以及这种市场定位的结果。
3.1.2游客体验模式要素的描述本文针对影响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内游客体验模式要素的调研结果分析总结在表1.3。
这些调研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关于影响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内游客行为模式要素的信度Cronbach's α值都大于0.7(总信度Cronbach’s alpha 值为0.797),表示各要素的设定是成立的并且可以信赖。
具体在这些关于影响游客行为模式的要素中,最能代表呀诺达景区的要素是热带雨林景观、最深刻的感受是热情、最能形容呀诺达的词语是发现探索、最愿意参加的活动是绿色宣言的宣誓、游后最值得思考的是和谐相处、最明显游后感受是感到快乐。
同样的,这印证了段义浮,Williams和Roggenbuck以及Altman 和Low等学者的场所、情感价值、景观以及地方的功能性关系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