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3气压带和风带课时冲关新人教版
2019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
陆西岸
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 、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 ②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 带
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Βιβλιοθήκη 南北纬10°之间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征 终年温和湿润 (700—1 000 mm) 终年炎热干燥
(<250 mm)
终年高温多雨 (2 000 mm以上)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 气候
热带草 原气候
③ 南北纬30°—40°大 夏季受④ 副热带高气压 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
陆西岸
控制,冬季受⑤ 西风 带控制 多雨(300—1 000 mm)
南北纬10°—20°之间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 ⑥ 赤道低气压 带控制 两季(750—1 000 mm)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考点二 气温与降水 < 基础知识 >
1.气温分布规律 (1)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
日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① 日出 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② 2 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前后。
气温日较差 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平原(山谷)>山地(山峰);晴天>阴天;随纬度增 高而③ 减小 。
< 重点难点 >
1.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2.影响气温的因素
因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说明 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小(大),太阳辐射能少(多) 海洋性气候(比热容大:冬温夏凉,温度季节变化小;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均匀);大 陆性气候(比热容小:冬冷夏热,温度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1.2.2 气压带和风带习题
5.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是( A.地处沙漠,昼夜温差大 B.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 C.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 D.植被常绿茂密,减弱风力
解析 强。
)
图示珀斯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沿海,夏季受副
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形成的海陆风较
6.珀斯风力强劲的时期( A.亚洲低压强盛 B.正值当地葡萄的收获季节
答案
(1)冬季欧洲西部地区等压线较夏季密集,单位
距离上的气压差(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发电量大。 (2)那不勒斯年降水量大于巴里,降水季节差异大。冬 季那不勒斯地处西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 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少雨。(或巴里年降水量小于 那不勒斯,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巴里冬季地处西风背风 坡,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冬夏季节之间降水差异小。)
10.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 C.西南风
解析 风。
)
B.西北风 D.东北风
M 处为北半球低压中心,则甲处气压梯度力指
向偏西,再加上右偏的地转偏向力,此时甲地风向是东南
11.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 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
B.M 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东北信风带。
9.有关 b 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高温多雨 B.冬季盛行西南风 C.受信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解析
)
读图可知,b 地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全年高温多雨。
读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 (单位:hPa), 回答 10~11 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以区域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的形成与分布,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如2018·全国卷Ⅱ·T7、8;2017·全国卷Ⅱ·T7、8;2014·全国卷Ⅱ·T10。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全面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依据区域定位,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的影响、原因。
知识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1.三圈环流的形成与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读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①气压带名称成因A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C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动力因素)E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G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②风带名称成因对应的南半球风带风向B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南半球称为东南信风带、风向为东南风D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风向为西北风F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风向为东南风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与名师对话》2019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2-2气压带和风带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及大气环流知识。通过图中
的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夏季,随着气压带、风 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半 岛。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答案] D
该地气候特点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分析本题应注意关键词“干热”,故风向应来自于陆地。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 其气候特征
气候 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 海气候
热带 草原气候
夏季炎热干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燥,冬季温和多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雨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 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 形成的东北季风控制,雨季时受 因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 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 一年可分干、湿 两季 全年高温, 一年可分为旱、 雨两季
大致夏季 北移 ,冬季 南移 。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 带
赤道低气压 带
_______ __气候
温带海 洋性气候
热带雨林
气候类 型
典型分布区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 地、马来群岛
欧洲大西洋沿岸、美 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西风带
__________
副热带高气压 ___________ _带
角度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015· 浙江绍兴一中期中)图甲为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 流剖面示意图,图乙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气压差垂 直分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 对气候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① 低纬环流 圈 高低纬受热不均 ⇒三圈环流②中纬环流圈 地转偏向力 影响 ③ 高纬环流 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
(1)S市夏季常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准确的区域定位和 明确雾的形成原理。第(1)题,降水少、气温高和光照强 都不利于雾的形成和持续。第(2)题,图示地区位于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被 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南北半 球同纬 度各有 一个
南北半 球同纬 度各有 一个
(2)季节移动规律
随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
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
__偏__北___,冬季 偏南 。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 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 风带风向相同。
【答案】 (1)C (2)D
3.(2012·北京高考)右图为 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 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 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游牧活动( )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2)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解析】 第(1)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正确获取图 中信息,比如维多利亚湖、赤道等地理事物都是做该题 组的切入点。该地区为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干 湿季分明,该地游牧活动随着雨季而移动,B项正确。该 区域无热带雨林,A项错误。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 _____副__极__地__低__气__压__带_____。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新人教版
C.东北风
D.西北风
3.导致该群岛每年晴朗日数特别多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解析:第 2 题,材料中“夏半年,在盛行风的吹拂”,说明波 纹是在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结合常识可判断波纹顺风向延 伸,则图示夏半年盛行东北风。第 3 题,由上题夏季盛行东北 风,结合地处非洲大陆西岸可判断,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信风带控制而晴朗干燥。 答案:2.C 3.C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讲 气压带和风带
C目录 ONTENTS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1)原因:随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而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解析:从图中风向向右偏可知,该图位于北半球,①为赤道低 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成;⑤为东北信风带,风向为 东北风;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被迫下沉形成的;⑥为中纬 西风带,盛行西南风。 答案:D
(1)S 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规范审答
1.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 题干材料“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 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 雾。”可知雾的形成条件: 水汽充足;大气 降温。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2单元第2讲 气压带风带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 2讲
第2讲
考点
气压带和风带
内容 命题热度 趋势研判 1.通过气压带和风带的分 ☆☆☆ 布及季节移动来考查相关 的地理现象 2.结合区域地图考查海陆
全球气压带、风 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 带的分布、移动 移动规律; 海陆分布对大 规律 气环流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 气候的影响 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 2讲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 M 是 气压带。
高压, 其切断了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 2讲
2.7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 N 是
, 其切断了
气压带。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 2讲
对比项目
解读与说明
风带、气压带的性质 考查落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该题考查内容源于教材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的基 求同教材 本原理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 2讲
(2015 年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 2讲
对比项目 考查落点 求同教材 的特征
解读与说明 季风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该试题考查内容源于季风环流之南亚热带季风、夏季风
区域认知: 解答该题必须具备空间定位能力, 可以结合区 素养渗透 域轮廓及经纬网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第1部分 第3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
西南风 ,成为 D________ 西风带 ;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________
它与 G______________ 极地高气压带 向低纬流动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东北风 ,即 F 极地东风带气流相遇之后上升, 形成的________ 副极地低气压带 。 在近地面形成了 E_______________ 赤道 为对称轴南北对称 ③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_______
思考探究 1:气压带的形成都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 吗?
答案: 不是。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 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 气流运动造成的。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 该种气候具有终年气温和降水特点相对单一、季节 变化小的特点。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 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2. 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考点 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太阳辐射 的不同,产生 (1)成因:高低纬度间因获得_________ 热量差异 。 _________
气压带或风 带 气压带 关键信 息点 垂直运 动是上 升还是 下沉 对降水的影响 低气压带盛行上 升气流,降水多 高气压带盛行下 沉气流,降水少 典 例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 带
风带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 水平运动 水多 的海陆方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 向 水少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 水平运动 ,降水多 的纬度方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 向 ,降水少
2019版高中地理一轮总回顾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1.2.2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解析 据图二可以判读出,甲气压带是北半球副热带 高气压带,据甲气压带在图一中的位置,可以判断此时段 为北半球的夏季。此季节巴西高原草木枯黄,A 项正确; 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所以 B 项错误;密西西比河进入 丰水期,故 C 项错误;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洋流是顺时 针方向流动,从该处驶向亚丁湾的船只是逆风逆水,故 D 项错误。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思维探究]
考向 1 气压中心的判断
[2015·重庆高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
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
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考向 3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17·天津五校联考]如图一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 意图,图二为图一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北印度洋驶向亚丁湾的船只顺风顺水
4.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 质有关,分析如下: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 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 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 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
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解析 “露气寒冷,将凝结”大意是近地面气温低,使 近地面水汽凝结。这种现象易出现在秋天晴朗的夜晚。10 月 8 日左右,蒙古高压已经控制我国北方地区,此时秋高气 爽,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近地面气温低,易使近地面水汽 凝结而形成露。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气压带和风带课时冲关新人教版(2021年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冲关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冲关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冲关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部分第二章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读某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图,完成1~3题。
1.该大陆是( )A.非洲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C.北美大陆D.南美大陆2.有关Q处降水少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受甲气压带的控制B.受丙气压带和3风带的控制C.受甲气压带和2风带的交替控制D.受乙气压带和3风带的交替控制3.有关S地与R地降水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S地比R地的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也大B.S地比R地的年降水量大,降水更集中,雨季更短C.S地因受沿岸暖流增湿作用的影响,年降水量大D.S地比R地受4风带影响的时间长,年降水量大解析:1。
D 2。
B 3.D [第1题,读图可知,该大陆有赤道穿过,只可能是非洲大陆或南美大陆,排除B、C。
而此大陆纬度达到40°,故可以排除非洲大陆,为南美大陆。
第2题,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风带中的风向来看,1、4分别为北、南半球的西风带,2、3分别为北、南半球的信风带,甲、丙分别为北、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赤道低气压带。
Q处位于20°S的南美大陆西岸,不会受到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其年降水量近乎为0 mm,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原因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又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学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感性认知——试一试] [理性归纳——记一记] (一) 大 气 的 受 热 过 程阅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逆辐射。
2.大气中的能量直接来源是__B__(字母),根本来源是__A__(字母)。
3.填写下列内容,完成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 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4.阴天的夜晚温度不会太低,主要得益于__C__(字母)。
1.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
2.因大气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因此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大气的削弱作用:是指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4.大气的保温作用:是指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弥补地面热量的损失。
5.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
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二) 热 力 环 流1.形成过程:2.图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1.热力环流是大气中最简单的环流,其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2.理解热力环流的几个关键点: (1)大气的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2)大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的气压,总是低空高于高空。
(4)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②冷却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读下面两图,图示区域均位于北半球,完成下列问题。
1.代表高空风的是甲图,代表近地面风的是乙图。
2.F1、F2、F3分别代表的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中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F1(填字母)。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力的名称对水平运动的影响方向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促使产生水平运动,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思维线索][师说考点](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第二章第3讲气压带和风带
(2018·广西桂林模拟)下表为10月8~11日某地气温变化。
读表,回答1~2题。
1.8~11
A.台风B.反气旋
C.暖锋D.冷锋
2.9日最低气温明显偏高,与其相关的是( )
A.大气逆辐射强B.太阳辐射强
C.地面辐射弱D.大气削弱作用弱
解析:1.D 2.A [第1题,据表分析,受该天气系统的影响,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明显下降,故该天气系统为冷锋。
第2题,受冷锋影响,云量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最低气温明显偏高。
]
(2018·山东日照模拟)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由空气中的微小水滴、冰晶、灰尘、硝酸等悬浮颗粒物组成。
下图为2018年1月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该日上海、成都出现雾霾,共同原因是( )
A.气压高,气温低B.风力小,湿度大
C.气流下沉,对流弱D.地形阻挡,风力小
4.此时石家庄( )
A.风雪交加
B.风向为西北风
C.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
D.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增多
5.未来几天山东天气变化,与图示相符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3.B 4.C 5.B [第3题,雾霾一般出现在逆温天气,逆温现象解除,雾霾也就减轻或消散。
风力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也会产生雾霾。
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我国南方的上海和成都等压线比较稀疏,风力小,湿度大,是这两个城市产生雾霾的共同原因,B 正确。
第4题,此时石家庄处于冷锋锋前,一般降水在冷锋锋后,A错误;从等压线可以判断风向为西南风,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压线变得比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C 正确;处于锋面附近,云量增多,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减少。
D错误。
第5题,未来几天山东将受冷锋影响,气温将不断降低;因有低压槽过境,气压将由高到低再到高,所以,天气变化与图②相符。
]
(导学号66636022)(2018·安徽模拟)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
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
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 )
A.低压系统B.高压系统
C.冷锋D.暖锋
7.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气流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②亚马孙河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③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小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6.B 7.C [第6题,大气在水平方向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可判断东南部地区气压高。
同时根据材料可知,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说明高压控制区降水较少。
第7题,读图可知,该气流来自大西洋低纬度海区,经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性质湿热;该气流两种路径均位于低纬度地区,对热带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而是沿阻塞路径影响亚马孙河上游地区,故此时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亚马孙河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大幅度增加。
] (2018·山东青岛模拟)下图是北半球夏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hPa)垂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该天气系统过境N市,可能出现( )
A.淫雨霏霏B.大雪纷飞
C.持续干旱D.狂风暴雨
9.该天气系统北移过境N市,该市的风向( )
A.东北风转西南风B.东南风转西南风
C.东北风转西北风D.西北风转偏南风
解析:8.D 9.A [第8题,图中显示的为低压系统,且气压值远低于正常大气压1 010 hPa,可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强低压系统,其过境可能会出现狂风暴雨。
第9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图示时刻N市位于气旋的北侧,主要吹东北风;该天气系统北移过境后,该市位于气旋的南侧,主要吹西南风。
]
(2018·兰州模拟)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1 0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对图示区域天气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地的风向为西南风
B.N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C.M地为阴雨天气
D.M地为高压中心
11.影响Q地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特征分别是( )
A.暖锋晴朗B.冷锋阴雨
C.气旋阴雨D.反气旋晴朗
解析:10.D 11.B [第10题,在近地面,同为1 000 百帕等压面海拔不同,说明同一高度上气压也不同,且等压面上海拔较高处对应的地面气压较高,则图中M、N近地面均为高压中心,再依此可判断两地气流均以下沉运动为主,为晴朗天气;P地风向为西北风。
第11题,图中Q处为低压槽,会形成锋面系统,多阴雨天气。
]
12.(2018·湖南浏阳模拟)下图为我国10月29日20时至30日20时全国降水量预报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影响霜冻线A、B分布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
A ________ ,
B ________ 。
(2)简述①处霜冻线向北凸出的原因。
(3)简要分析②区域未出现霜冻的原因。
(4)造成长江流域此次降水的锋面系统是________ 。
请在图中画上锋线,并标明锋面符号。
解析:第(1)题,A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该线以西以高原和高大山脉为主,故影响A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B大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方向相似,影响B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纬度。
第(2)题,①处霜冻线向北凸,说明该地温度较高,①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谷地带地势低,印度洋暖湿气流沿谷地深入,气温高。
第(3)题,霜冻多出现在晴天,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地面温度低;而图中②区域此时为雨天,云层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不易出现霜冻。
第(4)题,此时为冬季,冷空气南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长江流域受冷锋影响。
此时锋面向南移动,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
答案:(1)地形纬度
(2)此处为河谷地带,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导致此地气温较东西两侧高。
(3)该日此地为阴雨天气,夜间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未出现霜冻。
(4)冷锋雨带南侧,由北向南移动,如图:
13.下图为2017年9月14日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A点的气压值范围。
(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
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说明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3)与C点相比,判断D点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4)判断图中字母E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并描述当锋面E移到甲地时,甲地的天气现象。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A点有锋面,说明A点为低压,根据等压线数值可知,A点气压为1 010~1 015 hPa。
第(2)题,从B地风向、等压线可知为气旋,其可发展为台风,可加强对台风的监测、预报来减轻灾害。
第(3)题,D点等压线比C点密集,风力比C点大。
第(4)题,E为冷锋,过境时会给甲地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答案:(1)1 010~1 015 hPa。
(2)气旋(或:低压中心)。
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向(气流)从四周吹向中心(向中心辐合)。
台风。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3)D点的风力大于C点。
D点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
(4)冷锋。
雨雪、大风、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