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配课后达标检测:必修1第二单元第6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作业(鲁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6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鲁教版
第6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处可能形成海沟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C.E处岩石年龄较F处轻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2.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 A.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C.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F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不会形成海沟;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年龄较F处老,所以B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板块西侧为岩石,东侧为板块生长边界,所以甲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块,D正确。
答案:1.B 2.D(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北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属于花岗岩地貌。
景区内地势地伏,奇石众多,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
据此完成下题。
3.清源山上奇石的岩石类型属于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C。
由材料可知,该地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凝固而成的。
图中②喷出地表形成①,则②为岩浆,①为喷出岩,③是由②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的,应该为花岗岩,故C正确。
(2016·高考天津卷)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据此回答4~5题。
4.上图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5.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解析: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古海岸线集中分布在天津南部并向东南方向推进,由此可以判定东南部地区地势较低,沉积作用明显,故C项正确。
第5题,图中信息表明海岸线总体持续向东南方向推进,海面下降;题干、文字材料表明作为海岸线标志的贝壳堤需在海边经较长时期的堆积才能形成,由此可以判定海平面是间歇性下降,故A项正确。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1
其次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却凝固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
读华山斧劈石景观图,完成1~2题。
1.斧劈石属于( )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2.导致斧劈石裂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风力作用C.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1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却凝固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说明斧劈石属于侵入岩,应为花岗岩,B正确。
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第2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斧劈石是在断层作用下地下的岩浆岩出露地表,由于温度等发生改变,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使岩石裂开、崩解,该作用为风化作用。
A正确。
2.A下图中,甲是某校地理活动小组绘制的某地岩层剖面图;乙是大金石,它是一块屹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米高的佛塔,是缅甸一处闻名的佛教朝拜圣地;丙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码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读图,完成 3~5题。
3.甲图中石灰岩属于( )A.侵入岩B.变质岩C.喷出岩D.沉积岩4.甲图中X代表的岩石可能是( )A.大理岩B.砂岩C.花岗岩D.板岩5.大金石所属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C和④B.B和②C.A和①D.D和⑤3题,石灰岩属于沉积岩,D正确。
第4题,依据图示,甲图中X位于岩浆和石灰岩之间,岩浆温度极高,因此石灰岩可能发生变质形成大理岩,A正确。
砂岩、花岗岩不属于变质岩,B、C错误。
板岩是页岩变质而来,D错误。
第5题,读材料可知,大金石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岩。
由丙图可知,A 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为侵入岩,①为冷凝作用,C正确。
4.A5.C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完成6~7题。
6.下面关于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与实际相符的是( )7.下面关于该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海水最深B.乙处岩石形成年头最晚C.丙处岩石圈厚度为全球最大D.丁处地震多,火山活动少6题,依据板块形态可知该板块为太平洋板块。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第1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设计思路】岩石圈是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
研究岩石圈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有助于让学生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这也正是高考考试说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纲举目张的能力。
第一课时:圈层结构与地壳物质循环【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球的圈层结构;二是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三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地球的圈层构造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把握应该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理论在实际情景下的具体运用。
1、复习重点: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2、复习难点:利用本节知识去分析现实世界中岩石的形成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释1: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6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含解析鲁教版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
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
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 )A.①是岩浆发源地B.②属于软流层C.a是板块生长边界D.b是稳定型大陆边缘2.示意图中的大陆是(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美洲大陆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4.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下图为板块边界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甲地的宏观地形是( )A.海岭B.海沟C.地堑D.裂谷6.下列板块边界,最符合图意的是(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图1 图27.图1为某某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 )A.风力堆积形成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残留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8.图2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美国西部的羚羊谷为狭缝型峡谷。
从地表看,羚羊谷为荒漠上一节干枯的小河沟(下左图);深入地下,羚羊谷两侧岩壁为光滑坚硬的沉积岩曲面(下右图)。
据此完成9~10题。
《第2单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中图中华地图版
《第2单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花岗岩B、砂岩C、玄武岩D、石灰岩2、下列哪种作用会导致岩石圈表面抬升,并可能形成山脉()。
A、溶蚀作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褶皱作用3、以下关于岩石圈和地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岩石圈主要由花岗岩构成B、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圈层,厚度约为10千米C、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在于岩石圈的成分更为复杂D、地壳分为地壳和地幔两层4、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过程中的动力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可以导致海陆变迁B、风化作用主要受气候影响,且在不同地区效果不同C、侵蚀作用通常发生在雨季,与河流携带能力有关D、沉积作用与地质年代无直接关系5、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A. 砂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片麻岩6、在地质构造中,当两块岩石板发生水平相对移动时,这种断层被称为?A. 正断层B. 逆断层C. 平移断层D. 褶皱7、以下关于地壳和岩石圈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 岩石圈是地球固体部分的主体,包括地壳和上地幔C.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厚度在5-70公里之间D. 岩石圈由单一类型的岩石组成,没有分层结构8、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由多个大小不等的板块组成B. 板块之间的运动主要是垂直方向的C.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D.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所有地质现象9、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A、石英岩B、石灰岩C、砂岩D、片岩 10、山顶洞人化石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A、北京B、陕西C、河南D、山西11、问:下列关于沉积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B. 主要由风化物质经过沉积作用形成C. 常含有化石D. wind and water are natural materials for karst topography formation12、问:关于地球岩石圈的构成,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岩石圈仅指地壳B.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C. 岩石圈仅指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D. 岩石圈是地球的最外层固体壳层13、关于地球岩石圈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地球岩石圈由单一的岩石层组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后同步训练第二单元:训练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训练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如图为世界某板块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完成1~2题。
1.甲处的板块运动方向是( )A.向西南移动B.向东北移动C.垂直隆升D.垂直下降2.该板块边界( )A.甲处形成裂谷 B.乙处形成海岭C.丙处岩石年龄较丁处老 D.丁处地壳厚度较甲处大读图,完成3~4题。
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4.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5~6题。
5.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A向B由老到新6.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①②B.⑤⑧C.②④D.⑦⑨8.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A.②B.③C.⑦D.⑨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地貌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溶洞—a B.裂谷—bC.瀑布—c D.沙丘—d10.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A.a B.bC.c D.d福建南碇岛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面积0.07 km2,海拔51.5 m。
岛上上百万根玄武岩排列有序,被称为“海上兵马俑”。
左图是南碇岛景观图,右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3题。
11.福建南碇岛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12.形成福建南碇岛主要岩石的直接地质作用是(A.内外力共同作用B.外力作用C.重力作用D.内力作用13.在岛上旅游还可能看到( )A.古生物化石B.古火山口C.喀斯特地貌D.U型谷、角峰14.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三地理总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总结
岩石圈教案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主要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结果: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水平运动→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主要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
不同地区主导的外力①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搬运→移动沙丘)②湿润地区:流水作用③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山下堆积→冰碛湖)④海岸地区:海浪作用(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重熔再生成为新的岩浆。
2.山地的形成(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
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向斜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背斜是良好的储油(石油)场所向斜是良好的储水场所·断块山(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
)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火山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八)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含解析)鲁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八)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2019·西安模拟)岩浆热场指的是很短时间内一个局部区域出现的岩浆活动使该区域地热梯度明显上升,形成局部区域的瞬间热场。
它往往伴有流体的活动,是流体循环、上升、汲取地壳中某些元素的场所,往往有矿产形成。
读图,完成1~2题。
1.岩石乙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A.冷却凝固B.侵蚀搬运C.高温变质D.沉积固结2.图中矿产可能为( )A.煤炭B.金矿C.天然气D.石油解析:1.C 2.B 第1题,岩石乙靠近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可判定岩石乙应该是花岗岩受到高温岩浆影响而形成的变质岩,主要地质作用为高温变质作用,故选C。
第2题,岩浆活动往往会促进一些金属元素的集聚,进而形成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存在于沉积岩中。
故选B。
(2019·青岛五校联考)华山由花岗岩构成,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
读华山和渭河平原地质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主要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断层D.塌陷4.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岩浆入侵—流水沉积—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岩浆入侵C.地壳下陷—流水沉积—岩浆入侵D.岩浆入侵—断裂抬升—流水侵蚀解析:3.C 4.D 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图中华山岩体相对上升,两侧岩体相对下降,满足断层断裂和错位的两个特征,故选C。
第4题,由材料可知,华山由花岗岩构成,而花岗岩为侵入岩,因此首先应该是岩浆入侵,然后是断裂使地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最后是外力(流水、风力等)对山地进行侵蚀,故选D。
(2018·全国卷Ⅰ·节选)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配套试题(含解析)鲁教版(1)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下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该题组以火山喷发的景观图片切入,重点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
第1题,该山体为正在喷发的火山,一般认为,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顶部。
第2题,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受到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答案 1.D 2.C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地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分别是()。
A.向斜内力作用后,流水沉积B.背斜内力作用后,外力侵蚀C.断层外力作用后,地壳抬升D.海沟板块运动后,外力侵蚀4.若只考虑岩层的软硬程度,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岩层由硬至软排列应为()。
A.乙、丙、丁B.乙、丁、丙C.丙、乙、丁D.丙、丁、乙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从岩层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所以甲地地质构造为背斜;其地貌为谷地,成因是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后,背斜顶部被外力侵蚀。
第4题,不同性质的岩层软硬程度不同,岩性较软的容易被侵蚀,而岩性较硬的不容易被侵蚀,保留在地表海拔较高的位置。
读图可知,乙岩层露出地面最高,说明岩石最坚硬;丁岩层露出地面最低,岩层最软。
答案 3.B 4.A当地时间2012年4月2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滚滚。
埃特纳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为欧洲最高活火山。
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
读图完成5~7题。
5.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
A.①B.②C.③D.④6.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
A.②B.③C.④D.⑤7.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
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
2020学年山东新高考地理必修一习题:第二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选择题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1~2题。
1.“猫咪”山形态形成的根本能量来源是()A.地球内能B.太阳辐射能C.岩浆活动D.流水作用2.“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A.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B.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D.变质作用形成解析:第1题,“猫咪”山的形态是遭受外力侵蚀的结果,其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第2题,所有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B 2.C读“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美洲板块4.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图中四个箭头与所示板块边界受力方向不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为澳大利亚大陆,该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大陆,该大陆位于非洲板块,C正确。
故选C。
第4题,读图可知,①②之间为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故②处的箭头应向右。
故选B。
答案:3.C 4.B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6.图中()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D.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解析:第5题,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图中地貌的形成有地壳的褶皱与断裂,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B错;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分别是向斜成山和背斜成山,成因不同,C错;丙河流发育于断层线附近,其成因一定与断层有关。
选D正确。
第6题,①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处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不可能是干旱环境;③处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根据图示,②沉积层在①下方,年龄比①老;③是岩浆侵入到②①中,应形成在②①之后。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各节配套训练含答案
岩石圈物质循环(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达3 000多种,常见的有五六十种。
据此回答1~2题。
1.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 )A.石英B.石膏C.长石D.萤石2.组成玄武岩的矿物主要是( )A.长石、石英、B.辉石、长石C.云母、角闪石D.角闪石、斜长石1.A 2.B [第1题,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
第2题,玄武岩主要有辉石和长石,矿物结晶颗粒较细,岩石中常见气孔。
]下图为某地质构造简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岩层,形成最晚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⑤D.④⑥4.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B.砂岩C.大理岩D.板岩3.C 4.C [第3题,由图中岩层关系可知,按沉积岩形成的顺序由下向上依次渐晚,然后是岩浆涌出,形成岩浆岩和变质岩。
第4题,石灰岩经过高温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 浮石,主要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
该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浅黄等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
读图,完成5~6题。
长白山天池的浮石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5.对浮石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反映浮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①B.②C.③D.④5.A 6.C [第5题,长白山天池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因此浮石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
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温度迅速降低形成的,因此冷却较快,多气孔,所以质轻,能浮于水面,A项正确。
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岩浆,则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外力作用、重融再生作用、岩浆冷凝作用、变质作用。
浮石是岩浆冷却而形成的。
]河南省的碴岈山风景区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区。
读碴岈山“石猴”景观图(左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右图),回答7~8题。
7.形成“石猴”的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8.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活动②变质作用③地壳运动④固结成岩⑤风化、侵蚀作用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7.B 8.A [第7题,形成“石猴”的岩石类型是花岗岩,花岗岩是侵入岩,图中②是由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岩。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过关检测卷(B)选择性必修
第二章过关检测卷(B)(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
其中,“东方女神”为世界“绝景”。
读图,完成1~2题。
图1 “东方女神”景观图2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1.组成“东方女神”风景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A.甲B.乙C.丙D.丁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B.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2.C1题,组成“东方女神”风景的岩石是花岗岩,为侵入岩。
图2中岩浆活动分为两个过程,经①过程在地下侵入岩石圈内部,形成甲岩石,即侵入岩;经②过程在地表喷出,形成乙岩石,即喷出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
第2题,组成该景观的岩石为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内部后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浆岩,该类岩石在地下形成,需经地壳运动抬升到地表,在球状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该景观。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3~5题。
3.若岩层Ⅰ为页岩,Ⅱ为石灰岩,则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有可能变质的位置及变质形成的新岩石是( )A.甲—大理岩B.乙—板岩C.丙—大理岩D.丁—石英岩4.甲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为( )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5.乙、丙、丁、戊四处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丙、乙、丁、戊B.戊、丙、乙、丁C.丙、乙、戊、丁D.丁、乙、丙、戊4.C5.A3题,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的变质条件下形成的。
岩浆侵入地区附近温度和压力都较高,所以丙处最有可能变质,由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故C项正确。
第4题,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可以判断是背斜,故C项正确。
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戊侵入丙、乙、丁岩层中,所以丙、乙、丁先于戊形成。
又由于丙、乙、丁是沉积岩,按照沉积岩沉积规律,可知丙先于乙沉积,乙先于丁沉积。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下列关于地壳与岩石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壳和岩石圈是同一概念,都是地球的固体外壳B、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位于岩石圈最外层C、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没有区别D、地壳由地壳层和软流圈组成,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圈2、题干:下列关于地表形态的形成因素,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动力B、外力作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如风化、侵蚀等C、地球自转产生离心力,导致地表形态的起伏变化D、板块构造运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影响地表形态3、下列哪种岩石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而不是通过地球内部的熔融或热力过程形成的?A、侵入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喷出岩4、在板块构造理论中,位于大洋边缘且形状较平缓,由海底沉积物在俯冲带附近沉积形成的边界被称为?A、生长边界B、俯冲边界C、转换边界D、消减边界5、题干:下列关于造山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 造山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热力作用和板块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B. 造山带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沉积岩C. 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活动相对稳定D. 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与地球自转无关6、题干:以下关于地表形态演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 地表形态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B. 地表形态演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植被、土壤等C. 地表形态演化过程中,会出现由剧烈到稳定的演变D. 地表形态演化过程中,造山作用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化7、下列关于地壳和岩石圈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类组成B、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部地幔顶部组成的坚硬壳层C、地壳分为陆壳和洋壳,陆壳比洋壳更厚D、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一层,主要由金属元素组成8、下列关于地表形态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B、流水侵蚀作用会加深河流的河谷C、风力侵蚀作用会形成沙丘和沙漠D、冰川侵蚀作用会形成U形谷9、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下列地形的形成与内力作用直接相关的是()。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练习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含答案)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练习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一)[2019·四川资阳中学模拟]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1--2题。
1、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④③②①⑥⑤B.④③②①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⑤⑥④③②①选择题(二)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地质构造,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读图回答1~2题。
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
根据该地层剖面顺序,判断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A.深海B.浅海C.陆地D.无法判断2.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过程是()A.一直上升B.一直下降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三)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河谷横剖面示意图(此时地方时为12时)。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数字表示河漫滩的是()A.1B.2C.3D.42.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区最适合农耕的是()A.aB.bC.cD.d3.下列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A.c处位于河流的凹岸B.图中所示河流北岸为侵蚀岸C.该河流剖面一定位于河流的上游D.据图可判断此处河流自西向东流(四)某学校组织野外地质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A.C处—流水侵蚀作用D处—流水沉积作用B.C处—风力侵蚀作用D处—风力沉积作用C.C处—流水沉积作用D处—流水侵蚀作用D.C处—风力沉积作用D处—风力侵蚀作用2.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这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①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②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③PQ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地④P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A 2.C解析第1题,图中C处为山谷,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D处为河漫滩平原,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第2单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华地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1)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1.(2)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 喀斯特地貌B. 风蚀地貌C. 冰川地貌D. 黄土地貌【答案】A【解析】(1)图示景观为桂林山水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喀斯特地貌故选A【答案】D【解析】(2)读图文可知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具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被称为“四绝” 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为流水的溶蚀、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D2.(1)图中板块共有()2.(2)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A. 1块B. 2块C. 3块D. 4块【答案】C【解析】图中有一个消亡边界一个生长边界板块共有3块故选C【答案】C【解析】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是消亡边界根据板块分布冰岛、非洲东部是板块生长边界 A、B错误大西洋西岸不是板块边界是美洲板块内部 D错误图示区域可能位于太平洋西岸 C正确故选C3.2016年12月中国、加拿大等国科学家第一次在琥珀中发现恐龙遗迹琥珀为远古松柏科植物滴落的树脂在地下压力和热力作用下石化而成琥珀多见于()A. 沉积岩B. 喷出岩C. 侵入岩D. 大理岩【答案】A【解析】读材料可知琥珀为远古松柏科植物滴落的树脂在地下压力和热力作用下石化而成故琥珀属于化石的一种化石多见于沉积岩故选A4.(1)甲图的地貌名称是()4.(2)乙图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 三角洲B. 沙丘C. 冲积扇D. 背斜【答案】C【解析】(1)甲图所示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应该是冲积扇它主要是由于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故选C【答案】B【解析】(2)由乙图所示可知该区域河流分叉多而且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所以该地貌类型是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水流缓慢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易沉积形成三角洲故选B5.某处地质剖面图如图①②③④沉积岩层在不同时期被岩浆侵入形成EFG岩石也相应形成了部分变质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岩石E比M先形成B. 岩石F比K先形成C. G岩石一定比H先形成D. K岩石一定比M先形成【答案】D【解析】某处地质剖面图如图①②③④沉积岩层在不同时期被岩浆侵入形成EFG岩石也相应形成了部分变质岩岩浆活动G早于F 变质岩的形成K早于M6.(1)图中各阶地黄土层形成的原因是()6.(2)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A. 流水侵蚀B. 流水堆积C. 风力侵蚀D. 风力堆积【答案】D【解析】(1)图中河流阶地岩层结构层理清晰可知应为沉积作用形成图中黄土分别在T1、T2和T3三个地质时期存在于阶地表层而在河床底部并无黄土层因此不属于河流流水带来的泥沙沉积故不是流水堆积而根据题干信息提示该地位于黄河上游即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且风力大因此最有可能为风力堆积形成故选D【答案】D【解析】(2)图中的阶地为侵蚀阶地由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从图中观察可知三个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物厚度不同因此不属于同一时期形成的沉积物可推测该地河段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作用故选D7.(1)塑造桂林山水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7.(2)就水循环而言漓江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A. 流水侵蚀B. 冰川侵蚀C. 海浪侵蚀D. 风力侵蚀【答案】A【解析】(1)A.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正确B.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故错误C.海浪作用一般在石质海岸分布明显故错误D.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故错误故选A【答案】D【解析】(2)海陆间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图中的漓江是地表水汇集而成应属于水循环环节中地表径流故选D8.(1)影响杭黄高铁呈“Z”字形走向的主导因素是()8.(2)杭黄高铁通车后对沿线地区的突出影响是()A. 河流流向B. 地形起伏C. 城镇分布D. 资源开发【答案】B【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杭黄高铁跨越山岭基本是沿河谷修建的因此影响杭黄高铁呈“Z”字形走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选B【答案】D【解析】(2)杭黄高铁沿线矿产资源不丰富故通车后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意义不大高铁主要运送旅客故该高铁的开通与商品的流通没有关系杭黄高铁并不是主要在市内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意义不大杭州—黄山都是旅游区该高铁的通车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故选D9.据哥伦比亚《时代报》报道当地时间2019年12月24日哥伦比亚中部地区梅塔省的一个乡村发生两次分别为6.2级和5.7级的地震多个城市有明显震感下图为梅塔省的地理位置图造成此次地震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于()A.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B.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C.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D. 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答案】C【解析】10.(1)图中M、N处地质构造分别是()10.(2)图中花岗岩的形成()A. 背斜、向斜B. 向斜、背斜C. 断层、背斜D. 断层、向斜【答案】A【解析】(1)M处岩层向上凸为背斜 N处岩层向下凹为向斜故选A【答案】D【解析】(2)花岗岩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侵入了①②③④岩层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这四种岩层故选D11.(1)图中甲处地质构造类型是()11.(2)形成乙处地质构造的主要作用是()A. 断裂B. 断层C. 向斜D. 背斜【答案】D【解析】(1)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故选D【答案】A【解析】(2)乙处为断层构造主要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故选A12.(1)水平地层()12.(2)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A. 下新上老B. 下老上新C. 同时形成D. 陆地缺少【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13.(1)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13.(2)甲处的地质构造属于()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1)读图 a为喷出型岩浆岩、b为侵入型岩浆岩、c为变质岩、d为沉积岩故选D【答案】D【解析】(2)读图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4.(1)图中丙地山峰为“飞来峰” 其岩石类型是________14.(2)图中乙地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 其构造成因是________14.(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有河流发育的是________ 说明理由14.(4)分析甲地海拔高于乙地的原因【答案】(1)沉积岩【解析】(1)丙处山峰为“飞来峰” 其岩石与周围岩石不同读图丙处岩层按顺序形成较晚且没有侵入或切断的形态是在地表沉积形成故其岩石类型是沉积岩【答案】(2)背斜,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作用岩层发生波状弯曲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解析】(2)读图可知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主要是因为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作用岩层发生波状弯曲向上拱起【答案】(3)丁地丁地有断裂发育地下水沿裂隙流出地表发育成河流【解析】(3)读图可知丁地有断裂发育地下水沿裂隙流出地表容易发育成河流【答案】(4)乙地为背斜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易破碎被侵蚀成谷甲地为向斜山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故甲地海拔高于乙地【解析】(4)甲处是向斜岩层水平挤压成向斜外力侵蚀成山乙处是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15.(1)依据上图示意的信息将下列事物的代号填入图中空框内①岩浆②岩浆岩③沉积岩④变质岩15.(2)在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中最可能发现“化石”的是________ 因为此岩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图【解析】(1)读图可知冷却凝固生成岩浆岩只有岩浆能生成岩浆岩所以最上边是②岩浆岩中间是①岩浆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沉积岩最左边是③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最右边是④变质岩【答案】(2)石灰岩, 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中易形成化石【解析】(2)花岗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变质岩都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不可能存在化石石灰岩是沉积岩沉积岩中易形成化石所以最可能发现“化石”是石灰岩16.(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 (岩石类型)16.(2)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的含义分别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其中能量来自己地球内部的有________ 来自地球外部的有________16.(3)在台湾东北海岸的“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如上右图)最为著名但其“玉颈”逐年变细是因为()【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处可能形成海沟
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C.E处岩石年龄较F处轻
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
2.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A.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F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不会形成海沟;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年龄较F处老,所以B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板块西侧为岩石,东侧为板块生长边界,所以甲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块,D正确。
答案:1.B 2.D
(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北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属于花岗岩地貌。
景区内地势地伏,奇石众多,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
据此完成下题。
3.清源山上奇石的岩石类型属于下图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选C。
由材料可知,该地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凝固而成的。
图中②喷出地表形成①,则②为岩浆,①为喷出岩,③是由②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的,应该为花岗岩,故C正确。
(2016·高考天津卷)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据此回答4~5题。
4.上图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
5.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
解析: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古海岸线集中分布在天津南部并向东南方向推进,由此可以判定东南部地区地势较低,沉积作用明显,故C项正确。
第5题,图中信息表明海岸线总体持续向东南方向推进,海面下降;题干、文字材料表明作为海岸线标志的贝壳堤需在海边经较长时期的堆积才能形成,由此可以判定海平面是间歇性下降,故A项正确。
如果是气候持续变暖或地壳阶段性下沉,则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推进,故B、D项错误。
如果海滨泥沙不断淤积,海岸线会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不会形成海岸线的标志——贝壳堤,故C项错误。
答案:4.C 5.A
(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2)和花岗岩地貌景观照片(图3),完成6~7题。
6.图1中甲、乙之间区域()
A.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B.岩层向下弯曲
C.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
D.肯定不存在生物化石
7.图3为甲地照片,该景观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2中的()
A.a B.b
C.c D.d
解析:第6题,根据甲、乙之间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判断,该区域地质构造为岩层向上拱起的背斜,但该区域有河流流经,应为河谷,A、B错;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C对;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甲、乙之间区域是否存在化石,D错。
第7题,根据图2中有三个箭头指向d判断d为岩浆,c为岩浆岩,则a、b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图3中花岗岩为岩浆岩。
答案:6.C7.C
(2019·南昌联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完成8~9题。
8.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向斜谷地乙—背斜山地
B.甲—向斜谷地乙—向斜山地
C.丙—向斜平原丁—背斜山地
D.丙—背斜平原丁—向斜山地
9.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③和④D.④和⑤
解析:第8题,甲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表现为中间低,两侧高,所以甲地为向斜谷地;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海拔较高,崎岖不平,所以乙处为向斜山地;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地表平坦广阔,所以丙处为向斜平原;丁处地下为明显的断层构造,在地表上表现为崎岖的山地,故该地
为断块山。
第9题,溶洞常形成在地下,内部往往有大量的地下水汇集,故适合溶洞发育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结构,③(石灰岩)岩层断裂发育明显,渗水性强,符合溶洞形成条件;恐龙化石往往形成于年代相对久远(中生代)的沉积岩中,图中的⑤(砂岩)形成年代较晚,不符合恐龙化石形成条件,④(页岩)内部分层明显,适合恐龙化石的保存。
答案:8.B9.C
(2019·宝鸡质检)日本鸟取沙丘(下图)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
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 km,南北宽约2.4 km。
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
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
据此回答10~11题。
10.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A.东北信风B.盛行西风
C.夏季风D.冬季风
11.当地政府“下了很大力气”最有可能是指()
A.植树种草B.持续除草
C.修筑防浪堤D.从外地运沙
解析:第10题,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影响;为季风气候,基本不受盛行西风影响;鸟取沙丘所在的本州岛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南北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风对鸟取沙丘影响相对较小,且对沙丘的形成体现为反作用;日本冬季盛行的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该地形成沙丘。
第11题,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取沙丘所处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为保护“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
答案:10.D11.B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9·南昌检测)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
玉的最佳季节。
读图回答问题。
(22分)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6分)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8分)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8分)
解析:(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
(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 m 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13.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
(6分)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6分)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
(4分)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8分)
解析:(1)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时间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
(2)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成因为背斜成谷。
(3)线路的设计
尽量沿等高线延伸。
(4)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
答案:(1)背斜。
理由: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
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形成低地。
(3)绘图略。
(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成本高,难度大,该选址原则可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