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环境史研究的特点_高国荣

合集下载

环境史在美国的发展轨迹

环境史在美国的发展轨迹

111环境史在美国的发展轨迹高国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100006)摘要:环境史研究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率先于美国兴起,其源头可以追溯到美国资源保护运动、西部史学及法国年鉴学派。

环境史研究在美国发展成为一个正式的学科,可以1970年代中期美国环境史学会和∃环境评论%的创建为标志。

此后,美国学者在环境政治史、环境思想史、环境变迁史及环境社会史这四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

从学术发展轨迹来看,美国环境史研究与环境保护主义的关系特别密切,环境正义运动的发展使美国环境史研究在1990年代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推动了城市环境史和环境社会史的研究。

关键词:美国;环境史;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K097;K712 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06-0111-07环境史率先在美国兴起,迄今已有30余年。

从学术影响力来看,美国环境史研究的整体水平要远远超出欧洲、澳大利亚、印度等其他国家和地区。

美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学界所公认。

要理解和把握环境史,就有必要梳理环境史在美国的学术发展轨迹。

本文拟从环境史学科的形成及环境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来勾勒和分析环境史研究在美国的发展。

一要对环境史的发展进行追根溯源,就有必要对环境史进行初步的界定。

在笔者看来,环境史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着重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以自然为中介的社会关系。

它诞生于战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因受环境保护主义的影响而具有批判现实的特点。

战后至1970年是环境史的奠基和酝酿期,当时的相关研究被称为∀资源保护运动史#,而后来这一领域被称为∀环境史#。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环境史学会和∃环境评论%的创建,标志着环境史在美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学科。

经过多年的探索,环境史研究在90年代以后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美国环境史的兴起受环境保护运动的推动。

乔治&马什的∃人与自然%(1864)、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1949)、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1962)是影响了几代环境史学者的最重要的三本书。

2020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阶段检测题(3) 世界近代史

2020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阶段检测题(3) 世界近代史

2020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阶段检测(三)世界近代史(时间:60分钟满分:75分)卷Ⅰ(选择题,共25分)一、选择题(1—8题每小题2分,9—11题每小题3分,共25分)1.“▲后,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曙光。

”“▲”处的史实应该是( B )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启蒙运动2.(2019·邯郸二模)15世纪,欧洲前往东方的通道被奥斯曼帝国封锁,所以,派遣船队沿非洲南下,开发黄金贸易的可能性引起了葡萄牙王室的兴趣。

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D )A.试图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B.是为了对非洲殖民掠夺C.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D.主要为了追求经济利益3.(2019秋·武安市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

”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 A )A.市场因素B.军事因素C.技术因素D.政治因素4.如图是一副名为《他们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法国大革命时期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D.美国南北战争时期5.(2019·邢台模拟)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指( B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6.“1777年,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随后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公开承认了美国独立,并直接派军队加入对英作战。

”由此可见,萨拉托加大捷的重大影响是( D )A.标志着美坚利合众国独立B.使美军人数首次超过了英军C.使美军由战略防御转入进攻D.使美国赢得了有利的国际形势7.争取独立的战争使美国欠下大量债务,据统计,到1786年初,美国所欠债务和国内发行的公债合计超过4200万美元,而各州每年向政府上缴仅50万美元,仅能维持政府的日常开销。

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政策研究——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

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政策研究——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

摘要 20世纪70年代被美国史学家称为美国的“环保十年”。

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环境保护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日益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政策制定的焦点之一。

美国国会、州政府及地方政府在这一时期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案,基本形成了目前美国主要的环境政策。

对这一时期美国的环境政策进行分析对我国的环境事业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将“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政策的制定”作为核心问题来研究,试图通过引入多源流分析理论,从政策过程理论分析视角看待美国环境政策的变化,并对政策实施的影响加以客观评述,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环境政策的制定提出具体的建议。

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美国环境问题、政策过程理论和多源流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思路及有望实现的创新;第二章主要全面地介绍约翰·金登的多源流理论的分析模式,包括多源流理论的思想基础、核心框架及理论的发展完善;第三章对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概述;第四章在前两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源流理论,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三条源流及其汇合出发,对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政策制定动因进行具体分析;第五章最后结合我国环境政策的实际情况,包括我国环境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基本特征,总结出对我国环境事业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 联邦政府; 环境政策;多源流理论AbstractThe 1970s marked an “environmental decade” bo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Since the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a focal point in the global political agenda, especially in those post-industrial countrie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In this time, federal government has formulated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lls. These bills are the foundation of existing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alysis on the troubles and progress of the American environmental policy making would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s to those countries with a shorter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U.S.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1970s in a perspective of the multiple s treams theory. Four parts describe, at the macro level, the U.S. environmental policy process in 1970s in terms of problem stream, policy stream, political stream and their “coupling”, respectively. Finally, this study makes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our country, in combination with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five sections: the first part, general introductions as the opening badge, main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selecting the topic, the research field;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the theory of multiple streams, includ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research framework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ple streams theory; the third part, generalizes concrete content and implementing effect of the U.S. environmental policy in1970s; the fourth part, based on the studies and analyses mentioned above, applies the multiple streams theory( problems, politics and policies) in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1970s;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ir enlightenment for our country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combining the actual environm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Keyword: the U.S. ; feder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policy; multiple streams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2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2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成都石室中学2012届高中毕业班检测(“三诊”模拟)文科综合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一部分1至6页,第二部分7至10页,共10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注意1. 答第一部分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纬度200~350大陆东部某岛屿的地质剖面图,完成1 ~2题。

1. 该岛屿上变质岩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主要原因是A. 断层发育比西部多,岩层受地壳的水平运动影响大B. 断层发育比西部少,岩层受地壳的垂直运动影响大C.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受岩浆活动和岩层拉张影响大D.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受岩浆活动和岩层挤压影响大2. 城市T的年均降水量约为1720mm,冬雨比例为22%,其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A.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B.西北季风受海洋增温增湿后遇地形阻挡C.位于中央山脉的背风坡D.来自海洋盛行西风受地形阻挡多地形雨读图,回答3~5题。

3. 关于两条河流特征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半年有凌汛现象B.夏半年水量较丰富c.均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D均自南向北注入大西洋4. 关于甲、乙两图所示区域自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于乙区域B.甲区域对流层厚度大于乙区域C.两厌域植被类型均以荒漠、草原为主D.两区域地形类型均以平原、高原为主5. 关于两河流沿岸地区的叙述,正确的A. 两河流沿岸人口稠密,城市众多B. 两河流沿岸文化占迹众多,旅游业发达C. 甲河流通航条件优越,.沿岸工业发达D. 乙河流沿岸开发历史悠久,灌溉农业发达读甲、乙、丙三地的人口统计图,回答6~7题。

美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美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美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发表时间:2016-01-29 来源:微信公众号:水信息作者:一、美国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的历程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美国的环保理念主要是资源保护主义和自然保护主义。

它以一些知识分子的理论为先导、依托环境保护组织和民间力量,零星、成文的国家法律法规为保障,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环境保护路线。

这一阶段,美国先后出现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超功利性质、功利性质以及生态主义色彩的环境保护意识,虽然并没有解决美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却从空想到实际。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美国现代生态环保运动已经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不同种族的人开始接受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生态环保运动的重要推动者。

二战后,美国居民收入增加,开始注意改善生活环境,政府积极推动对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事业的发展,把关注点集中放在污染和健康问题上。

同时,非政府生态环保组织的成立种类多样,关注点也有所不同,生态环保运动表现出多样化和包容性的特点。

这一阶段,虽然出现反生态环保运动,但总体上仍是继续发展,基层环保组织队伍壮大,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反映了美国生态环保运动的壮大。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成为美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理念。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美国推行的政策及措施工具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综合利用政治、法律法规、经济和社会等手段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联邦政府还扩大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范围,如环境教育、环境技术开发和应用、弱势群体的生态环境利益等。

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不断加深,以奥巴马为首的联邦政府采用“绿色新政”、推动循环经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美国国内生态环境保护又重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美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一)以立法形式进行生态环保,严格执法。

美国针对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从上世纪60年代末才开始逐步完善起来的。

美国著名环境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教授访谈录

美国著名环境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教授访谈录

美国著名环境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教授访谈录高国荣【英文标题】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Donald Worster Renowned Environmental Historian【作者简介】高国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北京 100006)按语: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教授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环境史学家之一,现执教于美国堪萨斯大学。

他著述颇丰,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11本著作,他刚完成的关于约翰·缪尔的传记,也将于年内出版①。

沃斯特1971年从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1-1983年曾任美国环境史学会主席,从1984年起一直担任剑桥大学出版社“环境与历史研究”丛书的主编,堪称环境史这一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2004年被美国环境史协会授予杰出成就奖。

对唐纳德·沃斯特教授仰慕已久,2007年11月我终于有机会对他进行采访,采访在霍尔人文中心沃斯特教授的办公室进行。

由于沃斯特教授日程非常繁忙,不得不将采访分作两次进行。

本次采访得到了青岛大学侯文蕙教授、沃斯特教授的高足侯深、堪萨斯大学美国研究系博士生丹尼尔·克尔(Daniel Kerr)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本采访稿的英文已经教授本人审定。

兹将采访翻译如下。

高国荣(以下简称高):近年来,很多中国学者开始关注环境史,他们尤其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环境史的理论与方法。

您是如何定义环境史的?您如何界定“自然”与“文化”?唐纳德·沃斯特(以下简称沃斯特):环境史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我要强调“人”、“自然”与“互动关系”这三个方面。

互动意味着这个领域寻求对立双方的辩证关系。

尽管自然与文化互不可分,它们之间也确有不同,各自独立存在。

它们互相需要,互相依赖,并且不断互动。

环境史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涵盖了很多重要的问题。

但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视角一直未被认为是历史。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综述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综述

・学术报道・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综述金卫星 2005年10月20至22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在苏州举行,来自全国51所高校、社会科学院所和出版单位的103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承办方苏州大学副校长白伦教授、社会学院院长王卫平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致词,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十届理事会。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美国史研究与教学的回溯与展望”,共收到论文85篇,内容涉及美国外交史和中美关系史、美国思想文化与政治、美国城市区域经济与环境、美国史教学、研究方法与网络资源等方面。

一、美国外交史与中美关系史美国外交史与中美关系史历来是我国学者关注的重点,本届年会收到这方面论文29篇,内容涵盖美国文化与外交传统、美国对外战略、美国远东战略与对华政策等。

不少学者侧重探讨了文化因素在美国外交传统中的作用。

北京大学王立新教授指出,美国例外论通过文化传承成为美国人自我认知和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使美国人相信美国在国际上的目标具有利他主义动机,美国是国际事务中的道德力量,可以在国际上担当正义的捍卫者和公正的裁判人。

南开大学王晓德教授认为,“美国化”可能会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改变相关国家文化发展的方向,但不会从根本上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构成威胁。

河北师范大学刘国柱教授指出,肯尼迪时期的和平队在第三世界国家所从事的各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形象,加强了美国对外部世界的吸引力,传播了美国的文化及价值观念。

昆明理工大学王庆奖教授认为,美国文化的民主性不仅与后现代主义吻合一致,而且还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识别性特征之一。

山东师范大学王玮教授指出,美利坚文化已扩展为整个美利坚民族的信仰和价值观,美国当政决策时无不受这些思想的支配。

南京大学博士生储昭根认为,单边主义是美国外交始终不变的主线,美国外交围绕这个主线上下波动,只有单边主义波峰、波谷的区别,却不会有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转换的可能。

淮阴师范学院杨春龙副教授认为,自由主义与清教使命观的结合以及美国民主自由观念本身具有的扩张性,是威尔逊倡导全球扩张的重要动因。

什么是环境史

什么是环境史

什么是环境史?高国荣摘要:环境史是在战后环保运动推动之下在美国率先出现、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着力探讨历史土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以自然为中介的社会关系的一门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新学科。

它的出现与战后生态危机和现代环保运动有密切联系,其发展受到生态学思潮变化的明显影响。

它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环境问题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

环境史属于新史学的范畴,相对于新史学的其他分支而言,它具有更为突出的批判现实的特点,但这一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已经有所弱化。

关键词:环境史;环保运动;生态学;人与自然;现实批判环境史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率先兴起,着重探讨自然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历史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目前,环境史在美国史学界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受到世界其他地区学者的广泛关注。

但迄今为止,关于环境史学的学理性阐释,即便在美国,成果也非常有限,还没有这方面的专门著作。

由于环境史是一门方兴未艾的、正处于发展中的、开放的新学科,美国学者对环境史的界定也各不相同。

环境史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纳什在《美国环境史: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中提出的。

他认为,环境史是“对环境责任的呼声的回应”,研究“历史上人类和他的全部栖息地的关系”[1]。

沃斯特认为,环境史研究“自然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

麦钱特指出,环境史是要“通过地球的眼睛来观察过去,它要探求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方式,它仍处于一个需要自我界定的过程当中”[3]。

斯坦伯格认为,环境史学要“探求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自然世界如何限制和形成过去。

人类怎样影响环境,而这些环境变化反过来又如何限制人们的可行选择”[4]。

斯图尔特认为,环境史是“关于自然在人类生活小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是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历史”[5]。

麦克尼尔认为,环境史研究“人类及自然中除人以外的其它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6]。

美国环境史学研究综述

美国环境史学研究综述

美国环境史学研究综述环境史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率先在美国兴起,经过长足发展,目前在美国渐渐成为一个日趋成熟的学科。

环境史不仅在美国拥有专业学会、专业期刊,而且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列入了教学规划。

目前,美国环境史学会会员已经超过了1400人,其专业期刊――《环境史》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了2600份[1]。

自环境史作为一门新的学科问世以来,美国学者撰写了大量的环境史著作,但这些著作基本上都是关于具体问题的研究,而专门对这门学科本身进行理论探讨的著作则比较少见。

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历史学家轻视理论的实用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门学科正处于发展之中,环境史学者还未能对这门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

尽管如此,美国环境史学者在建构环境史理论体系、梳理本学科发展历程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在笔者看来,这些探讨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类:一、什么是环境史;二、为什么要研究环境史;三、如何研究环境史;四、环境史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本文拟从这四个方面叙述美国环境史学研究进展及中国学者对美国环境史学的研究状况进行初步介绍。

一自环境史诞生以来,美国学者对环境史的界定经历了一个从狭窄到宽泛(从抽象到具体)、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笔者以为,环境史在诞生之初,主要是研究自然和资源保护、环境运动的历史;而到80年代以后,则是研究历史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90年代以后,环境史则研究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以自然为中介的社会关系。

环境史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纳什在《美国环境史: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中提出的,他认为,环境史是“对环境责任的呼声的回应”,研究“历史上人类和他的全部栖息地(活动范围)的联系(关系)” [2],其显著特点便是跨学科研究,环境史学家应该象生态学那样有平衡、共同体和相互联系的观念。

他还设计了美国环境史的教学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北美的拓殖经历、边疆环境及其影响,20世纪上半叶的资源保护运动等。

纳什主要是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研究美国人对自然和荒野的观念转变。

美国环境法史论

美国环境法史论

预防原则
预防原则的定义:在环境问题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预防原则的实施:通过立法、政策、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环保行为的形成
预防原则的影响:推动了美国环境法的发展,提高了环境治理水平
预防原则的重要性: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生态平衡原则
生态平衡原则在具体法律中的应用:例如,《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等都体现了生态平衡原则,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国际合作:环境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法的发展前景和展望
环境法的发展趋势: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的挑战和机遇: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法的创新和改革: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环境法的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感谢您耐心观看
法律制度的完善:法律制度的完善为环境法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环境法的发展。
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为环境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推动了环境法的发展。
环境法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气候变化:环境法需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法需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法需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预防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旨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
197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有毒物质控制法》,旨在控制有毒物质的生产和使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全饮用水法》,旨在确保美国人民的饮用水安全。
1990年代至今的环境保护法的完善和改革
生态平衡原则的定义:指在环境保护中,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避免因人类活动导致生态失衡。

2023-2024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 大溪文化是分布于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

在四川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察队对其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出土文物千余件,其中有大量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锛、石镰、骨镞、石镞、牙制鱼钩、石网坠等。

这说明大溪文化()A.反映出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B.是中国南方稻作农业起源C.农耕技术受河姆渡文化影响D.农业生产与采集渔猎并存2. 在大汶口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墓主人手握獐牙勾形器的现象。

从墓葬发掘的情况看,手握獐牙器者是少数;并且和其他墓葬相比,有獐牙器的墓葬,随葬品都比较丰富。

这可以用来说明大汶口文化()A.定居农业开始出现B.通过战争掠夺财富C.阶级分化较为明显D.早期国家已经产生3. 据研究表明,甲骨文卜辞中出现的“何”“大”等原本是殷人之外的族邦。

殷商建立后,商王则让他们加入朝廷中职务重要的占卜官——贞人的行列。

这表明殷商王朝()A.国家机构日臻完善B.利用祭祀来统合族群C.原始民主传统尚存D.官僚政治渐趋于成熟4. 《公羊传》中记载,西周时期将土地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

”即“肥沃不能独乐,稻不得独苦,故三年换主(土)易居。

”西周土地能够“三年换主易居”得益于()A.田地买卖自由B.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国有制度D.铁犁牛耕出现5. 周代,许多日常冠礼(男子成丁礼)、婚丧礼、宗族成员的盟誓等,均在宗庙进行,宗庙被视为宗族的象征。

《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亡父宗庙牌位)庙”,从异姓到同姓、再到同宗、同族,血缘关系由远到近,强调了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的权威。

由此可见,周代宗法制()A.维护了社会的长期稳定B.树立起天子的绝对权威C.确定了贵族的生活准则D.形成了严格的家族秩序6. 鲁文公四年(前623年),卫国的宁武子到鲁国聘问,文公为他赋《湛露》,宁武子不辞谢也不赋诗作答,反而对文公曰:“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对着太阳,南面而治),诸侯用命(效劳听命)也。

2023-2024学年广西柳州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复习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广西柳州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复习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广西柳州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复习1.选择题第1题.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中说: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

……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

……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

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是()A: 分封制隐含导致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 商朝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C: 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和完善D: 分封制是实行宗法制的基础【答案】C【解答】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

……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

……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体现了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和完善,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第2题.古人在评论夏商周三代时曾说:夏尚忠,殷尚质,周尚文;孔子亦曰:周监于二代(夏商),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材料中所谓的文,主要指的是A: 以传子为标志的交权形式B: 以占卜为形式的决策方式C: 以分封为特征的治理模式D: 以礼乐为代表的文化建设【答案】D【解答】根据材料中周尚文以及孔子对周文的推崇,结合所学可知,周代在治国理政方面形成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所谓的文主要指的是周代以礼乐为代表的文化建设,故D符合题意;从禹到启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的交权形式,在夏代就已经形成,故排除A;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是商代政治的特点,故排除B;以分封为特征的治理模式是周代政治特点之一,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第3题.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

下列对曹丕称帝的标志解释正确的是A: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 东汉政权的结束C: 嫡长子继承的延续D: 南北朝对峙开始【答案】B【解答】根据所学,公元220年,曹丕算汉,东汉灭亡。

故B项正确;ACD项不是其标志,排除。

近二十年来美国环境史研究的文化转向_高国荣(1)

近二十年来美国环境史研究的文化转向_高国荣(1)
① 时至今日 , 环 境 史 与 社 会 文 化 史 的 融 合 已 经 成 为 美 国 环 境 史 。 怀特称为 “ 环境史的文化转向 ”
研究最明显的趋势 , 文化转向被 研 究 者 广 为 接 受 。 文 化 转 向 在 使 环 境 史 走 向 主 流 的 同 时 , 也 削 弱了其原有的一些特色 。 文化转向 直 接 关 涉 环 境 史 研 究 的 未 来 发 展 , 在 环 境 史 学 界 引 发 了 广 泛 争议 。 现对近 2 0 年来美国环境史研究文化转向这一现象的主要表现 、 兴起背景 及 其 利 弊 得 失 予
③ 而麦茜特则倡导在环 , 环境史应充分探讨不同社会集团及 其 互 动 对 环 境 变 迁 的 影 响 。 的意义 ” ④ 沃斯特在当期 发 表 的 回 应 文 章 《 。 境史研究中采用 “ 性别分析 ” 超 越 文 化 视 角》 一 文 中, 担 心
文化分析将削弱环境史研究的特色 。 在他看来 , 过分强调性别 、 种族 、 阶 级 等 因 素 , “ 会使环境
美国 环 境 史 学 研 究 ” ( 批准号0 6 C S S 0 0 1) 的 成 果 之 一 。 两 位 匿 名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 、马克 · 赫西 ( ) 、俞 金 尧、孙 群 郎、侯 深 审稿人以及唐纳德 · 沃斯特 ( D o n a l d W o r s t e r M a r k H e r s e y 等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 特此致谢 。 ① ② : , R i c h a r d Wh i t e, F r o m W i l d e r n e s s t o H b r i d L a n d s c a e s T h e C u l t u r a l T u r n i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H i s t o r " y p y T h e H i s t o r i a n, v o l . 6 6, n o . 3( S e t e m b e r 2 0 0 4) . p 在美国学者中 , 只有理查德 · 怀 特 曾 就 此 撰 文 , 但 比 较 简 略 ; 英 国 学 者 彼 特 · 科 茨 提 到 了 2 0世纪9 0 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环境史与社会史的融合趋势 。 参见 P e t e r C o a t e s, Em e r i n f r o m t h e W i l d e r n e s s( o r, g g :R f r o m R e d w o o d s t o B a n a n a s) e c e n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H i s t o r i n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 a n d t h e R e s t o f t h e y , , , , ( ) 国 内 迄 今 尚 无 相 关 论 . 4 1 2 Am e r i c a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H i s t o r o l . 1 0 n o . 4 N o v . 2 0 0 4 p 4 1 6. - p y v — —中 国 生 态 环 述 , 但有学者注意到环境史与社会史存在关联 。( 参 见 王 利 华: 《 徘 徊 在 人 与 自 然 之 间— , 天津 : 天津古籍出版社 ,2 ,北 京:中 国 境史探索 》 环 境 史 研 究 叙 论》 0 1 2 年 , 第 1—5 页 ; 梅 雪 芹 : 《 , 北京 : 北京大 学 出 版 环境科学出版社 ,2 环境史学的起源和发展 》 0 1 1年,第1 3 5—1 5 1 页 ; 包茂红 :《 社 ,2 0 1 2年,第3 5—4 4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龙泉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龙泉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龙泉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

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南岭,直到今广西。

元代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 B.加强专制皇权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D.扩大统治区域参考答案:A略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之后经过2006年、2015年两次修订。

这表明( )A.我国建立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 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C.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贯彻参考答案:C材料主要强调是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修订,不能说明我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义务教育法,不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B项错误;义务教育法主要是保障基础教育,故C项正确;“科教兴国”是1995年提出的发展教育的计划,与义务教育法无关,故D项错误。

3. 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美股收跌,道琼斯指数录得2008年以来最差开局,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录得2001年以来最差开局。

同时,英股富时100指数收低2.39%、法股CAC指数急跌2.47%、德国DAX指数重挫4.28%。

上述现象反映了()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C.中国股市震荡是全球股市大跌的源头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发展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题干中描述的是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结果带动其他国家指数下跌趋势,这反映了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紧密,全球化不断发展的结果,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中的“制度化、体系化”在题干中没有体系,C项中的“源头”表述错误,题干中没有说到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D项。

河南省洛阳市第四十五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第四十五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第四十五中学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参考答案:考点: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A项纲常伦纪不能变,而技术可以变,这是洋务派的观点,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B项在保留君权的基础上实现民权,这是维新派的观点,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C项反对帝制,提倡共和,这是革命派的观点,出现于1905年;D项批判孔教,提倡共和,这是激进派的观点,出现于1915年;按照时间排序,选择D项符合题意。

2.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但新航路开辟后,“财富流向西葡”“英国成为海盗”“意大利被晾到一边”,其中“意大利被晾到一边”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性商业危机 B.意大利经济衰退C.世界性商业革命 D.意大利金融危机参考答案: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商业革命,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衰落下去,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逐渐兴盛起来。

3. 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维新党”指的应该是()A.保皇派B.维新派C.立宪派D.革命派参考答案:D4.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参考答案: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环境保护运动和环境保护主义

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环境保护运动和环境保护主义

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环境保护运动和环境保护主义侯文蕙 1970年4月22日,当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地球日”示威发生时,有人曾骂它是“自十字军东征以来的一次由一群乌合之众支持的马戏表演”,是“生态狂”;然而,到了1990年,在“地球日”20周年的时候,4月22日已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节日。

这一天世界上有140多个国家举行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性活动。

在美国,仅纽约一地,就有20万人参加了在中央公园的庆祝集会。

1970年的地球日,被公认是在1962年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拉开序幕之后,美国环境保护运动走向高潮的一个标志。

确实,从那时起至20世纪9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努力和奋斗,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众的环境意识,二是政府的环境政策和行为。

1992年,美国已有大约1万多个各种各样的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其中10个最大的组织的成员已从1965年的50万人增至1990年的720万人。

如荒野学会1979年的会员人数为418万,到1995年时达到60万;奥杜邦协会在1975年时有会员32万,到1990年时达到60万①。

更重要的是,“环境保护主义”(Environm en talis m )已经成为一个广为接受的社会思潮,而不单单是一个口号了。

例如,根据1990年的民意测验,有73%的美国人都确信自己是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Environm en talist ),有4 5的人则把环境看作是最重要的社会问题②。

可见,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公众的环境意识亦日见浓厚。

环境保护运动的高涨同时也对政府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69年,美国国会批准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随后的20年间,又有数百个环境法规出台。

1970年,国家环保局重新整编,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政府管理实体之一;它不仅是国家重大的环境保护工程的制定和实施者,而且负有国家环境法规的执行和监督责任。

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都健全和完善了环境管理的机构。

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2)

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2)

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历史试卷本试卷分卷I(选择题)和卷I I(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卷I(选择题,共40 分)注意事项: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本卷共20 题,每题2分,共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今日无非一死,但虽死而海军的声威永在!”与上述民族英雄的事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虎门销烟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义和团运动D. 黄海大战2. 右图是李明的笔记,其中部分字迹因种种原因不清晰了,这部分字迹应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新文化运动D. 北伐战争3. 五四运动的参加者许德珩回忆说:“同样是爱国的革命运动,然而五四运动却高于辛亥革命。

”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A. 敢于彻底反帝反封建B. 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C.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成功D. 明确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4. 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他们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

为此,中共中央做出的决定是A. 进行秋收起义B. 召开遵义会议C. 发动南昌起义D.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 下列史实反映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是A.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C. 张謇兴办大生纱厂D.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6. 下列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其中属于敌后战场抗战的是①平型关大捷②台儿庄战役③保卫大武汉④百团大战⑤第三次长沙会战A. ①③④B. ②⑤C. ②③⑤D. ①④7. 右图是一幅历史照片,可以用来佐证A. 战略大决战的开始B. 全国大陆基本解放C. 中共七大在南京召开D. 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6世界现代史精练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6世界现代史精练

专题06 世界现代史一、世界现代政治〔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十月革命的爆发,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说明: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

据此可知A.临时政府失去了群众支持B.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偶然性C.临时政府放松了警觉D.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说明十月革命中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显然说明十月革命胜利具有一定偶然性,故B项正确。

临时政府本身就没有群众支持,故A项错误。

材料说明十月革命胜利的客观性,并不是临时政府放松了警觉,故C项错误。

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背景,故D项错误。

2.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展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赛交追之中。

1917年三八妇女节那天,俄国被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的口号。

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

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

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这次革命使俄国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答案】D3.在俄国历史上因为一次革命造成了政府同反对派的非对抗性模式,两个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俄罗斯帝国的传统观念:让人民讲话,让沙皇让权。

以下有关这次革命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它成功促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它的过程类似于英国荣耀革命C.它使得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D.它的性质类似于中国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在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合选项可知,中国的辛亥革命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正确。

十月革命成功促成了俄国社会转型,而不是二月革命,排除A。

二月革命属于暴力革命,因此与英国的不流血政变的荣耀革命不同,排除B。

二月革命后俄国同时存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爆发后,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史学评论#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环境史研究的特点高国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100006)[关键词]环境史;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主义;美国[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环境史研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就研究范围而言,研究的主要问题都属于自然保护和资源保护的范畴,荒野研究成为美国环境史研究最鲜明的特色,而城市及人工环境则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其次,从价值取向上说,环境史研究具有显著的环境保护主义的道德和政治诉求。

环境保护主义既使环境史受益,使环境史具有鲜明的文化批判意识,同时,它也限制了环境史的未来发展。

最后,环境史研究具有比较明显的时空特点:就时间而言,它研究的主要是近现代;就空间而言,美国环境史优先研究的地域首先是西部,其次是东北部,最后是南部。

[中图分类号]K712.54;K097(71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83-0214(2006)02-0105-10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Studies before1990in the USAGAO Guo-rong(I nstitute of W or ld H istory S tudies,Ch ine se A cad emy of S oc ial Sc ienc es,Be ij ing100006,China)Key Words:env iro nmental hist ory;conserv ation;pr eser vation;envir onmentalism;U SAAbstract:Befor e1990,environmental histor y studies in the U SA sho ws so me distinctiv e character istics in terms of the sub-ject,the value,and the er a as well as the region.T ot ally speaking,befor e1990A mer ican-generated environmental histo-r y alway s co nf ined their subjects to conservat ion and preserv ation,and tended to neg lect the ur ban or built env ir onment. In the meantime,environmental histo ry studies befo re1990constantly took on the nature of advocacy influenced by env-i r onmenta lism,and smacked o f a distinct ive cultural cr itique.M oreo ver,most o f the envir onmental histor ians at that t ime wer e inclined to study the modern era.In addit ion,envir onmenta l histor y studies up to date st ill gives pr ior ity to the West,then the No rtheast,and then the So ut h.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环境史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印第安人与环境、森林史、水利史、荒野史、人物传记¹等几个方面。

这些方面只能大致勾勒环境史在美国兴起及早期发展阶段的概况,遗珠之憾在所难免。

笔者拟结合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美国环境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一些特点。

一研究主题从研究内容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环境史研究的主要问题都属于自然保护(Preserv atio n)和资源保护(Conservat ion)的范畴。

沃斯特在1982年就曾经提到,美国的环境史/倾向于等同环境保护主义的历史0[1](p664)。

在1990年他提到,/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的环境史是对自然资源保护的研究0[2](p6)。

彼得#科茨指出:/在美国和英国,环境史最重要的成果是有关绿色思想和政策的演变。

0[3](p16)罗斯曼提到,美国环境史的领域从90年代开始拓宽,/环境史已不再是环境保护主义的历史0[4](p9)。

自然保护和资源保护在美国环境史研究中之所以占据如此突出的位置,首先是由于自然保护运动和资源保护运动是美国历史中的精彩篇章,是美国现代环保运动的前身。

自19世纪末期以来,美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推行资源保护与自然保护政策,相继成立了林业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委员会、民间资源管理委员会、土地管理局等政府机构,先后通过了5黄石公园法6、5阿迪朗达克(Adir ondack)森林保护区法6、5林业管理法6、5古迹法6、5国家公园管理法6、5候鸟保护法6、5泰勒法6、5土壤保护法6、5荒野法6等一系列法案。

阿巴拉契亚登山俱乐部、塞拉俱乐部、荒野协会、国家野生动物保护联盟等民间自然保护组织也相继成立。

在资源保护与自然保护运动兴起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冲突连绵不断,斗争异常激烈,并涌现出鲍威尔(John Wesley Pow ell)、平肖(Giffo rd Pinchot)、缪尔(John M uir)、马瑟(Steve M ather)、奥尔布莱特(H o race M.A-l br ight)、利奥波德(A ldo L eopold)等一批耀眼人物。

资源保护与自然保护运动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留下过许多惨痛的教训。

资源保护运动和自然保护运动作为战后环#105#¹可参考笔者尚未发表的博士论文:5环境史学在美国的兴起及其早期发展研究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

保运动的两大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受到环境史学家的重视也是顺理成章的。

其次,资源保护和自然保护在早期环境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海斯、纳什这两位美国第一代环境史学家的深远影响有直接的关系。

海斯的5资源保护与效率的福音6[5]一书,从政治学的角度叙述了进步主义运动时期,科学技术在森林、水、土壤和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

纳什的5荒野与美国精神6[6]则从文化史的角度叙述了美国人对荒野的观念转变及其影响下的荒野保护区的扩大。

该书从白人登陆北美大陆开始说起,一直写到当前的荒野保护,重在整体把握,勾勒全貌。

这两本书堪称美国环境史研究的典范,作为奠基之作,开辟了资源保护与自然保护两大研究领域,以及政治史和文化史两种研究思路。

同时它们又比较宏观,许多问题还有待后来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领早期环境史的研究方向。

就资源保护而言,森林资源、水资源受到的关注最多,而对土地、渔业和矿产资源的关注则较少。

这首先与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传统有关。

从19世纪末以来,森林的科学管理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美国资源保护的重点。

而且,森林水资源开发所引起的景观变化比较直观明显,易于观察;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也连篇累牍。

相对而言,土壤、渔业等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则要滞后许多。

就土地资源的保护而言,只是在30年代大平原沙尘暴肆虐的情况下,治理土壤侵蚀才被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时任农业部长的本内特(Hug h H.Bennett)因此被誉为/土壤保护之父0。

尽管如此,土壤保护似乎更像是一段插曲。

而渔业资源保护在自然资源保护体系中就更显得无足轻重。

尽管如此,在谈论环境史的发展时,却不可不提卡特、戴尔的5表土与人类文明6[7]、沃斯特的5尘暴:1930年代美国的南部大平原6[8]和亚瑟的5渔民的问题:加州渔业的生态和法律6[9]。

5表土与人类文明6一书从人类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人类历史上多个文明的兴衰,作者认为,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赖以存在的基础)))自然资源,尤其是表土)))的破坏。

5尘暴6叙述了1870年以来对美国南部大平原的掠夺性开发,导致这里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尘暴重灾区的生态悲剧,生态视角和文化批判是该书最鲜明的两个特色。

[10]5渔民的问题6一书研究了美国加州渔业发展历程中资源、经济和法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印第安人、欧亚移民以及现代工业官僚社会在渔业生产与管理上的不同方式,分析了与渔业相关的环境及社会问题,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政治问题。

马克#库兰斯基则在5鳕鱼6[11]一书中认为,鳕鱼改变了世界,没有鳕鱼的充足供应,欧洲扩张的过程将会显著放慢。

相对资源保护而言,自然保护更容易受到环境史学家的青睐、宽容和推崇。

总的来看,环境史学家更认可自然保护运动,对它的肯定和褒扬要多于资源保护运动。

首先,与资源保护相比,自然保护的精神内核与现代环保运动更容易相通,与生态学更加契合。

资源保护强调对资源的明智利用,强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生产,更好地为人所用;强调自然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经济价值,其基础主要是理性主义。

自然保护则主张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保存自然的原状,更强调自然的审美价值和科学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其基础主要是浪漫主义。

美国现代环保运动是由资源保护和自然保护发展而来,但其基础是生态学,生态学强调自然是一个系统,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生态的完整性。

所以,在环保运动者那里,自然保护更容易得到认可,而资源保护却可能受到质疑。

其次,从历史上来看,自然保护的推行,往往受到资源保护的排挤。

在与资源保护的角逐中,自然保护往往败多胜少,这种劣势地位使得它更加容易赢得同情。

二次大战后以来,自然保护运动开始扭转其不利地位,比较典型的事例就是荒野协会等组织成功地阻止了在科罗拉多大峡谷内回声谷公园(Echo Par k)修筑大坝的企图。

1964年5荒野法6的通过,更是表明自然保护运动越来越深入人心。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转折性的变化,是因为战后随着美国丰裕社会的到来,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体。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满足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荒野保护就赢得了更多的知音与拥护者,因为/保护荒野对美国意味着一种高质量的生活)))那种超越了物质需求的国家福利0¹。

在美国,自然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荒野保护。

从环境史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荒野一直是美国环境史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并成为美国环境史最鲜明的特色。

科茨指出,美国的环境史学家/对荒野情有独钟,总是倾向于忽视城市或人工环境0,而对欧洲环境史学家而言,他们/更乐意把城市当做要考虑的对象0[3](p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