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政治文明历程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设计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 导学案
肥城市泰西中学四效生态课堂导学案制作:谢红伟编号:时间:2015年12月22日第七单元第26 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依据学科特点给学生作相应说明及学法指导1、教材助读结合本课《同步练习册》填空部分细读教材各目,思考每一目的内容中心及表现或构成,并在教材上勾画出知识点。
(1)围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掌握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的过程。
(2)利用表格的形式掌握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政策以及取得的外交成就。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探究案I.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有哪些?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3、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4、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有哪些?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学习建议:用3分钟时间认真思考上述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II.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主题中美关系材料一 1960年,尼克松说:“我愿非常明确的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
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
按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
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材料二 1971年,尼克松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持久的和平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设计:7.26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本课内容选自岳麓版教材必修一第26课。
外交在国家政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通过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取得的成就,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设计理念: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体现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并且结合我校学生底子薄的状况进行设计,能力水平达到模块考试的要求即可。
二设计思路:1 本节教学内容多、容量大,为了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在学生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对已经掌握的基础历史史实淡化处理,把重点放在原因背景等问题的分析上。
按照时间顺序对教材的标题重新整合。
2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等形式,实现师生教学的互动。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准备,自主搜集资料,准备课堂上交流。
3网上查阅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资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外交部长杨洁篪的讲话、4. 探究:你如何看待我国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准备自学的问题:第一,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怎样的外交放针?三大政策的内容是什么?第二,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三,“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及作用。
第四,70年代中美建交的原因你认为有哪些?第五,改革开放后我国多边外交取得了怎样的成就?2.制作本课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并可以将大量知识用最迅捷的方式体现出来。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建国初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新时期多边外交、中国加入WTO、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二)、能力目标⑴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求同存异方针。
2017-2018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案
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学习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和影响;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2. 认识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又有所不同,结合不同时代的国际、国内背景,全面认识这一政策。
【学习重点】1.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原则的具体内容和意义2.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
【学习难点】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自主学习】一.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政策①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____________方针。
②毛泽东提出“____________”、“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
(2)成就:建国一周年时,已同________等17国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在同____________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____________、互不侵犯、____________、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与实践①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超越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_________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实践:A、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_______国际会议,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1 、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是: A、罗马尼亚 B、越南 C、南斯拉夫 D、苏联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 关键在于: A、毛泽东提出“三大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 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②中日关系开始正常 化;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中苏关 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新中国成立后,与印度、缅甸等国家共同倡 导了: A、亚非会议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日内瓦会议 D、不结盟运动
5、和平共处原则: ①1953年由我国首次提出;②它成了解决国与国 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 的国家;④它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 D、 ②③ 6、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建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③中美建交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理解建 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意义,分析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 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2、自主探究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外交主要对手和外交方针的变 化及成就,以提高自己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_1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智慧(1)——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外交一、教材分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岳麓版)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7课。
本课第一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介绍了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应用和历史意义。
第二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重点是恢复的原因。
第三目“历史性的握手”,介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改善,重点是背景和意义。
第四目“国际交流与合作”,介绍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现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目“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些内容较为繁杂,需要重新整理线索,方便学生记忆。
故在本课教学中,我将本课知识点以年代为线索划分,分成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外交四个部分。
本课既涵盖了国民党政府屈辱外交的终结,也标志着新中国独立和平外交的开始,因此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主要的外交活动与成就,同时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过程,因此本课的学习对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正确理解目前紧张的中美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一内容在2016年高考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今年的高考中也极有可能会出现。
二、学情分析高三(14)班在我校属于文科次重点班,但是基础还是普遍较为薄弱,且学生在复习阶段学习热情已有所降低。
班里学生经历了高一高二两年多的时间的历史学习后,已经对知识框架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部分学生仍旧存在时空架构和历史解释方面的问题,对于答题正确率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因此,我将在导学案中以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排查基础知识,并对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归纳,最后挑选了适量的优质题目以供学生训练。
在本课讲授过程中会适当插入一些当前中美、中印外交时事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图片材料,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案-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wto、apec、建立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及贡献。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⑵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⑶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⑵ 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新时期外交成就。
教学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截止xx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多少个吗?深圳新闻网xx年版《中国外交》白皮书披露,截止xx年底,中国已经同世界1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个国际条约。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七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70年代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2.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从新旧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中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及国家富强是一个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树立学生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梳理本节内容的知识线索,把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个外交方针的具体内涵,概括建国初期、70年代以及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从不同时期的外交成就中分析概括影响国家外交的因素及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新中国的两位伟大的外交部长的图片导入。
(周恩来,王毅)新课学习:一、【自问引思】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分别概括建国初期、70年代以及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具体分工: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组,其中第1、2组概括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第3、4组概括70年代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第5、6组概括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然后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同学纠错,教师予以点拨。
二、【互问明思】1.为什么说“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既要“独立自主”又实行“一边倒”岂不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3.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其内涵又是什么?要求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适当的指导。
讨论后,各组展示讨论的成果,并且可以就本课内容提出问题,让其他组同学回答。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点拨上面几个问题。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课堂练习:对点训练右图是“同一个世界”方队行走在天安门前的图片,当方队走到天安门时,解说员发出了“中国人民愿与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诚挚话语。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复习学案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1、建国初期确立的外交方针、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特点、意义?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标志及意义?4、70年代外交突破的表现、中美、中日关系缓和的原因及影响?5、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外交成就?6、新时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原则、成就、意义?7、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政策和表现?小结: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原因(见学案)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一国两制”的含义、形成过程及具体实践?2、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3、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表现?中共努力推进统一的措施?4、海峡两岸发展的趋势及阻碍两岸发展的因素?一、单项选择题1.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于1956年元旦在中国外交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
你的发言要点应选择( )①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③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中国在下列哪些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联合国②欧盟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④上海合作组织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3.(2011年湖南省高一期末三校联考)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4.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5.(2011年苏州调研)以下对三幅图片的“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图一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②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图三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6.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最新-高中历史-第26课-新中国外交学案--岳麓版必修1-精品
课题: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课时目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学习情境: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
三、问题导学:1、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新中国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时期国际形势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建国初期70年代改革开放后2、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
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XX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第26课_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复习回顾: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2.20世纪60、70年代,有哪些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出现?其根源是什么?●基础知识: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建国---50年代末)自主探究:1.建国之初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2.建国之后,我国的外交方针和基本原则是什么?3.1949年—50年代中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一).国际背景: 对峙,遏制中国。
(二).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三).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中国已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原则: 1953年底,新中国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提出。
(1).内容:⑵.影响: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②.超越了和的差异,成为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会议4.1955年,参加会议,坚持“”的方针,推动会议达成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思考: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局势如何?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原因:美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在取得的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斗争得到了的支持㈡.中美关系正常化:1.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美国。
2.原因: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案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知识目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自主学习】一、五十年代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基本外交方针:的和平外交方针。
2、外交政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在同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渐提出。
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平等互利、。
③特点:超越了和的差异,具有和。
④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外交成就(1)建国第一年,同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1954年,参加会议。
特点:(3)1955年,参加亚非国际会议,提出的方针。
(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会后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七十年代的外交1.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1)背景:①70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衰落。
②亚非拉____________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③中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取得的成就。
(2)标志:_______年第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_______、阿尔及利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①宣告美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
②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
③大大增强了在联合国的力量。
2. 中美关系的改善:(1)原因:根本原因:符合两国的和战略利益。
(2)进程:①_ ____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__ ______》,中美关系重大突破,开始走向正常化。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课前预习案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1.独立自主外交方针(1)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内容:(3)意义错误!3。
成就:建国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错误!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1。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2中美关系改善并于1979年建交(1)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表现错误!3.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影响: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外交成就1.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2.成就(经济领域)(1)不断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2)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3)90年代以来,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
(4)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3.意义: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政治领域)(1)一直奉行外交政策,80年代以后,坚定不移地反对,维护世界和平。
(2)改善和发展同之间的关系。
(3)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维护了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doc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 编号:24 编写:林丽丽 使用时间:2014、12 班级: 姓名:1第七单元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预习学案】一、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①民族解放运动高涨;②以苏美为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冷战对抗。
③美国对华实行遏制政策。
2.外交政策——外交基本原则(1)基本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 的和平外交方针。
(2)外交政策:①“另起炉灶”:含义: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结束了半殖民地地位;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意义:有利于巩固独立主权,并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③“一边倒”: 含义: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意义:有利于巩固革命成果,捍卫国家主权,冲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和孤立。
3、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准则(1)提出:A. 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以 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 、 。
(3)意义:①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②它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得到发扬光大,并极大地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
4.建国初期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中国已同苏联等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50年,中苏签订《 》,对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和封锁起积极作用。
(3)1953年底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
(4)1954年,参加 国际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2021-2022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知识再现(2分钟)1、用课件展示课标要求,以及本课的重难点。
2、提出本课的主题“变与不变”,以此为主线复习新中国外交与老师一同看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课标要求以及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
2、直接、迅速地导入课程,并通过历史材料引出课堂问题。
一、把握世界的变化(7分钟)材料一:表1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1.表1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断出时期为建国初期,1949年。
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中美贸易剧减。
材料二:1970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53%,而1965年只占39%,与共产党国家的贸易额则从1965年的30%降至1970年的20%。
中国进口的工业品和技术的大部分、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均来自日本和西欧。
2.根据材料二这一时期中国贸易的情况,可以推断出70年比65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增加而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在减少,这与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有关。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
美国人对中国人根据表一回答问题根据材料二回答问题学生组内讨论,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出原因1、根据三则材料分析出50年代、70年代国内外环境的变化2、注重训练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
11.列举当今世界动荡的表现:材料四:1988年12月,邓小平提出:“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针对当今世界政治不公正、公平的现象,政治上:提出了各国建立相互依存、依赖、平等相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经济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与周边国家进行资金、技术、贸易、资源、基础设施、文化等的共商、共建、共享。
岳麓版高一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的史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交流合作的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地影响;新时期多边外交的原因、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视频、图片和相关材料的分析,逐步提高学生获取、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使学生认识到一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的演变,体现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是一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学习本课时,一定要注意把握一条主线:中国外交政策是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的相应调整。
可整合为三个阶段:新中国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的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外交。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新中国的外交,甚至还能讲出不少外交小故事,但他们对我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制定、意义并不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作深入的分析。
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课堂小辩论的形式,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放映《歌唱祖国》歌曲和新中国历届外交部长图片,让学生在强大的民族自豪感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教案2)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目标】1、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及贡献。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3、认识新中国外交是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体现。
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赖和赞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截至2005年2月,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多少个?是168个,世界上大约有200个主权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就有168个。
可是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7个。
那么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国际形势?新中国又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呢?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际形势、国家性质、国家综合实力。
线索: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外交,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一、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主要是反美。
[设问]:建国之初,我们的毛主席就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是哪三大外交政策。
[提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联系]:至于这三大政策各有什么含义,请同学们翻开P119页的阅读与思考,顺便做一下,这个思考题1、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补充]: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下,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提示]:这是由当时的国际形势决定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精品教案(5页)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课标解读】课标阐述:1、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阐述中国恢复在结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领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获得的重大成就;3、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讨论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结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立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开展所做出的努力。
课标领会:1、要求学会掌握主干知识即新中国建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成就,比方50年代、七十年代、80年代以来的成就;根本概念和根本领实的理解,如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结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2、结合不同时期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理解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成就等。
使学生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把握课本知识。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开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奉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忆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立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展分析评价的才能,并进步学生知识迁移才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才能。
2、通过引导学生比照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拟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才能和比拟问题的才能。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场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设计:7.26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本课内容选自岳麓版教材必修一第26课。
外交在国家政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通过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取得的成就,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设计理念: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体现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并且结合我校学生底子薄的状况进行设计,能力水平达到模块考试的要求即可。
二设计思路:1 本节教学内容多、容量大,为了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在学生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对已经掌握的基础历史史实淡化处理,把重点放在原因背景等问题的分析上。
按照时间顺序对教材的标题重新整合。
2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等形式,实现师生教学的互动。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准备,自主搜集资料,准备课堂上交流。
3网上查阅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资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外交部长杨洁篪的讲话、4. 探究:你如何看待我国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准备自学的问题:第一,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怎样的外交放针?三大政策的内容是什么?第二,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三,“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及作用。
第四,70年代中美建交的原因你认为有哪些?第五,改革开放后我国多边外交取得了怎样的成就?2.制作本课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并可以将大量知识用最迅捷的方式体现出来。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建国初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新时期多边外交、中国加入WTO、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二)、能力目标⑴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求同存异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理解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意义,分析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2、自主探究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外交主要对手和外交方针的变化及成就,以提高自己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点、难点】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2、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认真翻阅课本,独立自主完成课前自学导引。
2、针对学习中遇到的疑点,用红笔勾画并在课堂上小组讨论中交流答疑解惑。
3、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课堂上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4、标“*”的题目为选做题,重点班C层和普通班同学可不做。
【课前自学导引】一.我国五十年代外交成就1.原因:(1)政治基础: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2)综合国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力量日益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3)直接原因: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和平外交原则2.方针、政策(1)方针:奉行外交方针。
(2)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3.成就:(1)1949年10月,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底,签订《》,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即:、、、、。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4)1955年,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了的方针,促成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预习自测:1.19 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C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与美国的敌对情绪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原因:70年代,美国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的作用大为加强,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在、上取得的成就,说明国际地位的提高。
3.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上通过了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4.意义:使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使中国外交的的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会更大作用;表明联合国中第三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大。
1、中美正式建交(1)原因:①美国:美国国际地位的衰落;守势;遏制中国破产。
②中国: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的成就;苏联威胁;台湾问题。
一、过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在经历了多年的和后,终于重新走到了的起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发表《》,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1)背景: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冲击。
(2)过程: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华,签订中日《》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关系新的一页。
中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4.许多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预习自测:2.“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3.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C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4.新中国成立后,促使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A.日本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B.中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D.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外交调整: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并按照“、、、”四项原则,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
2.表现:(1)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同“七十七国集团”的合作关系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2)2001年,正式加入。
(3)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4)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20世纪80年代,我国坚定不移的反对 。
(4)我国注意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与 、 、 、 等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3)维护地区(中亚)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六国在上海签订《 》,正式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4)积极开展“反恐”外交,与各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2001年中国加入《 》《 》。
预习自测: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与他国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原则是( D )A .三大政策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求同存异D .“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合作探究】1、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结合下列图片,回顾新中国外交走过的风雨历程,回答下列问题:上述三个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各产生了什么影响?(1)图一: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确认并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图二: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开始中美关系正常化。
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
图三: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我国积极参加多边经济活动,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2年9月25日,周恩来在致田中角荣的欢迎辞中指出,“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1)写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华的重大事例。
(至少3例)。
概括指出这一阶段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
(1)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出兵山东占青岛、《二十一条》、20世纪30年代侵华战争。
关系:战争状态或侵略与被侵略关系。
材料二 2007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北大演讲词:……日中两国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加强各种交流与合作,构筑起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的关系。
借用作为总理签署《日中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签订)的我的父亲的话来说,就是日中联合声明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吊桥,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又使它变成了一座铁桥……在当今日中两国已经成为影响变化显著的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方向的存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和期待着我们,我认为,日中两国的未来不是选择合作还是对立的问题,而是如何寻求有效的负责任的方式开展和平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恰恰是时代潮流对我们的要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福田康夫所指的“吊桥”、“铁桥”各指什么事件?它使中日双方关系发生什么变化?(2)吊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联合声明》。
铁桥:1978年,缔结《日中 图二 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一 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 图三 中国代表和各国代表举杯 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平友好条约》。
由对立(对抗)状态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再到发展日中和平交好关系。
(3)福田康夫设想的中日关系发展方向是怎样的?有何积极意义?(3)方向:构筑战略互惠关系。
意义:有利于中日友好交往,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定。
3、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
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图1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
图2:20世纪70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图3:2000年9月,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⑴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1)“一边倒”;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⑵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并进行战略收缩。
(如答“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可酌情给分)。
*⑶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新时期外交政策有何调整?(3)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②奉行不结盟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任何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③坚持对外开放。
【当堂检测】【本课小结】【学后反思】【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①特点:“一边倒”。
②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③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
2、20世纪70年代:①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②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③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3、80年代起:①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②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③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易混点清单】1、“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2、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创始国之一。
3、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4、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