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绪论
4.网状系统(reticular system) • 居于脑干的中央,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元集合而成的网状 结构。网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不同层 次的意识状态。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将理论运用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与 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个案法
对某一被试者所做 的多方面的深入详 细研究,包括他的 历史资料、作业成 绩、测验结果,以 及别人对他的评价 等,目的在于发现 影响某种心理和行 为的原因。
实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控制 的条件下观察被试 者的行为或活动, 探索客观条件和人 的心理活动之间因 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 基础学科。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认知 情绪、情感
意志 需要和动机
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过程
人格倾向性(心理倾向) 人格
人格特征(心理特征)
心理 (心理现象)
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 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及意志活动,我们把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因为它们都是以过程的形式 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3、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4、实验法: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5、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发应。
五、简答题1、简析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1)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像过程。
(2)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3)人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4)人有意识性,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要特征。
2、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生物学观点、行为主义观点、认知观点、精神分析观点、人本主义观点、现象学观点3、如何理解“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早在古希腊时期,有关心理问题的论述,心理学的思想就早已出现。
(3)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已经脱离哲学母体而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说心理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六、论述题1、论述科学心理学对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
(1)心理的物质载体[1]心理现象的产生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实体[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2)人的心理的环境依存性[1]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离开了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1]表现为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2]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4]人的心理的主体最重要的特点是人的意识性。
1-第一章 绪论(高等教育心理学)
❖ 自然科学以发现和描述客观世界的 规律为目的,也可称为“分析科学”; 人工科学以提出完善的设计方案为目的, 也可称为“设计科学”。 (Simon,1969)
❖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方法用于教育心理学 领域,都是描述和解释学习和教育领域中的 客观现象、基本关系或规律;设计型研究旨 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验和改进有关原 理和先期研究而得出的教育设计。
❖ 教育与心理学、教育与心理之间存 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心理学
教育
心理
❖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孔子的教育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学记》“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 柏拉图的思想:知识即回忆 亚里士多德:记忆三定律(相似律、相对律、邻近律)、
《灵魂论》 洛克:白板说
❖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是以冯特 在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为标志。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心理学发展初 期出现了学派纷争的局面。较有影响的 是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 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
❖当代心理学出现了相互吸纳、融合发展 的局面,主要取向有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 (3)成熟时期(1960—1980)教育心理学内容集中, 正形成为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重 视为学校教育服务,认知学习理论发展并兴盛,发展出 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 人本主义思潮出现
❖ (4)深化拓展时期(1980—) 教育心理体系发展越 发完善,研究越发深入,视角越发综合。
❖设计型研究采用“逐步改进”的设计方法, 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看其效果如何,根 据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直至排除所有 缺陷,形成一种更为可靠而有效的设计。设 计型研究的目的不只是改进实践,它承担着 改进实践和完善理论的双重使命。
心理学基础绪论
15
注意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意识指向的对象有时处在注意中心或焦点, 有时在注意的边缘,有时也可能在没有注意 或略微注意的情况下。 一般来讲,人们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清晰 地对学习材料进行信息加工,是以注意状态 为基础并由注意状态相伴随的。 注意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16
生理觉知与潜意识
10
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一般是通过需要、 兴趣、信念和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所以,兴趣的培养、信念的确立、理想的形 成对个体行为的产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二)意识和注意
意识可分为:正常意识状态、异常意识状态。 异常意识状态:原因、原理来自12异常意识状态
比如:睡眠、做梦、做白日梦。 在酒精、海洛因、大麻、咖啡因和尼古丁等药物的 作用下,会改变人的意识状态; 在听音乐、坐禅、催眠、高烧和脱水等情况下,也 会有异常意识状态发生。 有研究认为,异常意识状态与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 。神经递质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它起 抑制和兴奋两种作用。某些异常意识状态(如幻觉 )可能是神经递质抑制作用解除的结果。由于抑制 13 作用的解除,导致了原来没有的感觉产生了。
18
元认知
脑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如果在对外部信息加工的同 时,人也把意识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后 者这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在认知之上的认知。 如:当我们阅读时,阅读视线有两条,一是书上的 文字,这是阅读过程;二是当意识到自己没看懂 (监测),就跳回去再重读(调节),此时的加工 对象不再是书上的文字,而是自己的阅读过程,是 元阅读,是个体对自己阅读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需要、动机和意志 意识和注意 感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 情绪和情感 能力和人格
心理学纲要
3.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指的是教育者系统地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学习者以接受的方式学习知识和经验。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进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机械学习是学习者并没有理解学习符号的真实含义,只是在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非本质、人为的联系。
34.高中生人格发展体现在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价值观的确立、自治需求。
35.对初中生的心里指导可以采取这些策略: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等。
36.高中生的心理辅导有: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等。
4.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5.学习的基本理论有刺激——反应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
7.按迁移作用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照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可以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以将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25.提高有效练习效率的条件有:确定练习目标、恰当安排练习时间、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和灵活采取练习方式。
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概念: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
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可以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人生、社会观
个 性 心 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水浒传》 鲁智深(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 中有细、有勇有谋、豁达明理。 武 松(行 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 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 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二、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性教学
问题:如何给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讲清楚杠杆原理
?
案例展示:
动作演示(翘翘板平衡)——小学生——动作思维水平
图片演示(杠杆平衡)——初中生——形象思维水平 语言和数学演算(概念、文字)——高中生——抽象思
维
三、关注个性,因材施教
忑‛ ‚怂‛ ‚念‛等。还有一些成语‚心想事成‛ ‚念念不忘‛
‚心花怒放‛ ‚刻骨铭心‛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心神不定‛ 等。
难道心理产生的器官是心脏?
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
我国李时珍‚脑是元神之府。‛王清任‚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关于这些,医学背 景的学者给出了很多论证,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国外的研究 1848年9月13日,铁路监工盖吉(Phineas P. Gaga)在一次以外爆破中,一根3.7英尺长的 铁杆从他的左颧骨下方穿入头部,从头顶飞出,落在身后二十几米的地方(见图2-6)。 尽管颅骨的左前部几乎完全被损坏了,但盖吉的意识还清醒。人们用卡车把他送回旅馆, 他自己走上楼。随后的2~3周内,他濒于死亡。在一位外科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到10月 中旬,盖吉逐渐开始恢复,并于十周后出院了。 盖吉的幸存是一个奇迹,严重的脑损伤仅使他左眼失明,左脸麻痹,但他仍然可以说话、 走路和工作。但不久之后,人们发现盖吉的脾气与从前大不相同了。他本是一个非常有 能力、有效率的领班,思维机敏、灵活,对人和气、彬彬有礼。但这次事故以后,他变 得粗俗无礼,对事情缺乏耐心,既顽固、任性,又反复无常、优柔寡断。他似乎总是无
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意、联想和情感展开系统的实验研究。
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原理》科学具有的基本特征是:1)科学在今天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形式,是从事新知识生产的人们的活动领域。
2)科学是人类特定的社会活动的成果,它表现为发展着的知识系统,是借助于相应的认识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
3)科学活动离不开独特的物质手段,但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
4)科学活动组成一种社会体制,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一部分。
冯特于1879年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之后,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的科学,具有科学活动的可观察性、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一般特征。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与人格}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人格(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一、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这三个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1、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2、情绪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知活动的发展3、情绪情感也会对意志产生推动作用。
二、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和特征的总和。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二)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的原则 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定义:是指对人的心理研 究中必须考虑到把收集到的客观资料和主管资料科 学的整合起来。 我们把作为参与试验研究的有机体称为被试者或被 试。 被试:研究对象 主试:研究人员
首先,要周密考虑到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量化 变量(variable):是指在质和量上可以有变异的因 素或特征 刺激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映 种类和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系统性 系统性(systematization)定义:是指心理学的科 学知识是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而获得的。 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描述心理事件。每一种心理事件都有质和量上的特点。 (2)揭示心理规律。例如艾宾浩斯用系统的实验发现了一条心理
(三)个体心理与行为 心理学通过研究行为来研究有机体的心理。 行为(behavior)定义:是一个包含动作、活动、 应答、反应、运动等含义的很广的术语,指有机 体的任何可测量的反应。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1、可观察到的行为 和反应,称为外显行为;2、心理的活动,称为内 隐行为。
行为和心理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通常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而起作用 的。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的身上的行为反应并不同。及使
经典片段之 肖申克的救赎.flv 第一次 坐下来,你因被判终身监禁已在此20年? 是的,先生 你有感到悔过么? 是的,绝对有,先生。我是说,我得到了教训。我 敢说我已经完全 改变了,不会再为害社会了,这是神的真理。 第二次 坐下,你因终身监禁在此30年,觉得自己改变了么? 是的,先生,毫无疑问,老实说我已改过,我已不 会为害社会。上 帝可以作证,真的改变了。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10
给心理学家画像⑤
一群鸭子游动的池塘边站着两个研究者,其中一 位每隔5秒钟往水里扔—些面包屑,另一位每隔10 秒往水里扔面包屑。几天后,每 5 秒钟扔一次面 包屑的那边,鸭子的数量多一倍。又过几天,做 出一些变更:每 10 秒钟喂 — 次的那位研究者扔的 面包屑大一倍。 发现:大部分鸭子往原来的地方跑,可5分种后, 它们重新选择了位置,两边的鸭子各占—半。结 论:鸭子具有天生的比较复杂的寻食策略,它不 仅考虑扔食物的频率,而注意平均的食物多寡。 这也表明了动物对次数和数量的认识。
普 通 心 理 学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概要: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不是心理学? 心理学家在研究什么? 心理学家如何研究? 心理学的前生今世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1
引言:科学心理学和民俗心理学
民俗心理学:
算命? 相面?
占星术?
琢磨人? 分析梦?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5
引言:科学心理学和民俗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与民俗心理学的区别
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哲学和生理学) 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范式 科学心理学讲究科学方法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6
给心理学家画像①
一位妇女太阳穴上绑着电线坐在视屏前,一些男 人的名字一个接一个地在视屏上闪过。在附近的 地方,一位研究者观察并记录着她在另—个视屏 上出现的脑波。突然,她看到了一个妇女的名字。 目的:正在研究脑波外形和振幅与情绪认知的相 关关系,这是许多想理解大脑的思维及情绪电化 基础的步骤之一。如果妇女的名字闪过,引起脑 电波的激烈变化,则表明她对这个名字有一些惊 讶。
心理学-绪论
心理学的学科分支
• 基础心理学
– 从理论上揭示人类心 理的发生、发展规律
• 认知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 • 心理测量学 • 发展心理学
• 普通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
9
心理学的学科分支
• 应用心理学
– 将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应用于某一群体,揭示该 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
4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 《大学生网名命名动机的研究》
– 《大学生学习动力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
– 《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心理需求研究》 – 《智力测验的演变和展望》
– 《母子性格、性格匹配与青少年期母子冲突的关系》
– 《早期干预对独生子女气质培养作用的初步评估》 – 《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 – …………
13
观察法
• ——对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以了解心理活动的方法。
• 包括: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 优点:保持自然性和客观性 • 缺点
– 难以重复验证
– 难以精确分析 – 有时会产生研究现象没有出现的情况
– 观察容易“各取所需”
14
实验法
• ——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某种心 理变化,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 种类 (1)实验室实验法 • ——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所进行的实验 • 特点:精确度高;研究情境的人为性 • (2)自然实验法 • ——在自然情境中对实验条件作适当控制所进行的实验。 • 特点:自然且具实践意义;易受无关因素影响 • 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 优点
3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 心理学论文题目摘录
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879年,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身的中间学科或边缘科学;又是一门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于一身的学科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因果研究、相关研究(相关本身并不提供因果的信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自然情境下实验室试验法—借助专门实验仪器)、调查法、测量法、个案研究法心理学流派:1.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华生,调查人的行为,看不见、摸不着2.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研究潜意识3.人文主义学—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自我实现4.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注意P4心理学研究对象示意图第二章:心理与脑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周围神经系统(躯体和自主神经系统)发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反射的类型:无条件反射(先天性)、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心理现象又是生理现象,被动接受(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以自己的操作而获得强化(奖赏或惩罚)的过程,有着很大的主动性跟行为有关(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扩散:条件反射的泛化(一点到多点)集中:条件反射的分化(多点到一点)第一信号系统:由现实的、具体的刺激构成的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由词、语言构成的信号系统(人类独有的)第三章:感觉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受性:器官的敏锐程度感受阈限:刺激量程度后像: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注意正反后像)统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适应:由于感受器再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
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1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为了使初学者对心理学有一个概要和正确的认识本章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学习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以及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发展与学科流派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研究的对象它们揭示特定领域的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固有的规律。
动物也存在着心理现象但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所以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客现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是宇宙间最复杂而又奥妙的现象之一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浩瀚的是2 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确实如此人类的每一项实践活动无不闪烁着人类的心灵之光人的心理现象无所不在但又不是那么直观具体地让人感知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对自己的心灵、心理总有一种神秘感把它看成是虚无飘渺、神秘莫测的东西。
其实人的心灵并不神秘它总是表现在人的言语行为和活动之中的。
虽然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时刻产生着的心理现象不计其数及其复杂但只要经过科学的研究最终会被人所认识。
根据研究和科学的分析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大多数心理学家将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三大部分。
认识是人心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例如当人们去认识一种水果时必先用眼睛看它的颜色、形状、大小用鼻子闻其气味用舌头去尝其味道用手去掂其重量摸其表皮是光滑还是粗糙等。
这种用不同的个别感官去感觉物体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就是感觉。
感觉是人最简单的心理活动是其它认识活动的基础。
人们认识某一种事物的时候仅仅用个别的感官来感知是不够的需要同时用多种感官来整体地认识事物。
这种通过多种感官及经验的作用将事物的多种属性结合起来整体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就是知觉。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及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倾向与心理过程的特点。
4.心理状态: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
5.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控制适当信息引起心理的研究。
6.心理测量法: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对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进行测量,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填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可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5.心理现象的实质是脑的机能,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6.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有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7.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三、选择题1.以下属于心理学理论领域的是:A.B.C.DA.管理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咨询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包含了对心理现象各方面的研究,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等。
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
2.“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是以下哪一学派的观点:AA.格式塔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3.下列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A.罗杰斯B.铁钦纳C.奈瑟D.皮亚杰四、简答题:1.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主讲:王黎华 E-mail:2006210191@
引
言
为什么学习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 爱哭女孩的行为矫正 人为什么会做梦?梦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之 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吗?
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 在智力上吗?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一目的对 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知情意之间的关系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 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有机的心理 活动过程。 认识过程是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情绪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 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力作用;意志过程对 认识过程和情绪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三、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 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 (Hermann Ebbinghaus) 科学心理学,父亲是哲学, 母亲是生理学,媒人是 生物学。
(一)心理学的哲学根源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公元前384-322) 《 论灵魂》 笛卡儿(Ren’e Descarts, 1596-1650) “我思故我在” 洛克(Loke, 1632-1704) 白板说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 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 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包 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 特性,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2)情(绪)感过程
情绪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 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缪勒(Muller, 1801-1858)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二 )机能主义 主张研究意识 “意识流” 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
或目的是什么?” 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三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
斯金纳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环境决定论”(华生)
三、心理学的谱系
6、广告心理学 7、消费心理学 8、环境心理学 9、法律心理学
心理学问题的多样性
问题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人们如何更好的处理日常问题? 临床心理学家
咨询心理学家
大众心理学家
心理治疗师
记忆是怎样存储在大脑中的? 生物心理学家
精神药理学家
问题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何教一条狗听从命令?
实验心理学家
三、心理学的谱系
(一 )基础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 2、实验心理学 3、生理心理学 4、发展心理学 5、社会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谱系
6、认知心理学 7、人格心理学 8、变态心理学 9、动物心理学 10、心理测量学
三、心理学的谱系
(二)应用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 2、临床心理学 3、咨询心理学 4、工业心理学 5、管理心理学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 柯勒 考夫卡 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整体性。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六)认知心理学( ) 代表人物:
皮亚杰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马斯洛 1908-1970) 罗杰斯
投射测验法
罗夏克墨渍(迹)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自考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领会】1.观察法-客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测验法-要求适应群体3.实验法-条件限制4.调查法-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1.认识内外世界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意识的概念【识记】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领会】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
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注意集中在对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的认识比较清晰和深刻。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的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
3.白日梦状态-人的意识内容不断地变化,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心理紧张性也很低,因此,它才不断变化,不会停留在一个问题上。
医学心理学第1章 绪论
o医学模式的转变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生物医学模式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起源于原始社会,相信“万物有灵” 疾病观:神灵处罚、魔鬼作祟 治疗观:祈祷神灵、驱鬼避魔
•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工作中的心理问题。 •药物心理学:研究药物对心理和行为的作用以及影响药物疗效的心理因素。 •行为医学: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矫正有害健康
的习惯行为。
四、研究原则及方法
客观 性
发展性
实事求是
动态的、 变化发展
研究原则
理论 联系 实际
解决 实际问题
1. 观察法
(三)认知评价影响健康
各种应激源作用于人体能否导致疾病,不 完全取决于其产生刺激的质与量,更重要 的是个体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和应对。
(四)适应和调节影响健康
个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 特定的反应模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人格 特点。
第二节 医学模式转化与医学心理学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
二、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与疾病的 基本观点
(一)生物、心理、社会三因素的统一 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中,除了注意
生物学因素的作用意外,要特别强调心理 因素和生物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同时注意 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治病和治人的统一
医务人员不应仅限于了解患者患了什么病, 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 格特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关系、患者和 具体医疗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 在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1章 心理学绪论
儿童心理学的分化, (二)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增新与发展
1. 儿童心理学的历史发展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分化时期 "二战"后- 60年代为增新与发展时期 二战" 年代为增新与发展时期
2. 不同理论流派对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问题的不同假设
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心理和行为的决定因素是遗传还是环境? 心理和行为的决定因素是遗传还是环境? Relative Influence of Nature and Nurture 心理发展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进行? 心理发展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进行? Continuous – Discontinuous (in stages) 单一发展模式还是多种发展模式? 单一发展模式还是多种发展模式? On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r more
(二)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研究种系发展 动物心理学, 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广义 研究个体发展 儿童心理学(婴儿,幼儿,童年,少年) 婴儿,幼儿,童年,少年) 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 青年心理学, 中年心理学, 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三)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如人类意识的 起源问题. 起源问题. 为辨证唯物主义理论提供理论依据, 为辨证唯物主义理论提供理论依据,如人类意 识与大脑的关系,与实践的关系等. 识与大脑的关系,与实践的关系等. 实践意义: 实践意义: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条件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儿童心理的一般特征( 儿童心理的一般特征(What) ) 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趋势(when/how) 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趋势( ) 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理论意义:(1) 有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 界观 (2) 有助于学好教育理论
2.实践意义
(1) 有助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 有助于掌握学习规律、学习方法 (3) 有助于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自 我提高 (4) 有助于身心健康
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身心健全和体能充沛的一
(四)心理健康的调试
1.合理认知: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2.积极适应客观环境:积极地适应就是学会接受。 3.学会调整自己(1)积极的自我意象(你想什么,什 么就是你) (2)增强自信(3)正面积极的自我暗示。 (4)合理比较(比上不足则越比越不足,比下有余则 越比越有余。) (5)恰当合理地宣泄(倾诉、发牢骚、找朋友等) (6)避免期待性焦虑(关闭过去,关闭将来,把今天 过好) (7)自言自语、适当的运动和娱乐。 (8)训练自己不生气
【亚健康的后果】
心理障碍、胃肠道疾病、高血压、冠 心病、癌症、倦怠、注意力不集中、 心情烦躁、失眠、消化功能不好、食 欲不振、腹胀、心慌、胸闷、便秘、 腹泻、感觉很疲惫,甚至有欲死的感 觉。
什么人容易受亚健康困扰
年龄多在18至45岁之间,其中城市白领、尤其 是女性占多数 1.是精神负担过重的人; 2.是脑力劳动繁重者; 3.是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的人; 4.是人际关系紧张、造成负担比较重的人; 5.是长期从事简单、机械化工作的人(缺少外界 的沟通 和刺激); 6.是压力大的人; 7.是生活无规律的人; 8.是饮食不平衡、吸烟酗酒的人。
三、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奠基人:冯特(德国) 代表人物:铁钦纳(英国)
主要观点:心理学应研究人的意识,即直接经验, 人的经验可以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 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 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 素构成的。
自我防御机制
1.压抑:口误、笔误、遗忘等 2.否认:眼不见心不烦 3.投射:贼喊捉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4.反向:炫耀—自卑 5.合理化: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 6.替代作用:补偿、升华 7.抵消:岁岁平安 8.认同:以名人自居 9.移置:迁怒 10.幽默和笑话:攻击性和性
2.人格发展阶段论(性欲论)
1920年,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 理学系 1921年,中国成立了心理学会
(三)心理学的体系和结构
1.心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结构体系
1)基础心理学: 2)应用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等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等
9.一日三餐,进餐甚少,排除天气因素,即使非常 适合自己的口味的菜,近来也经常如嚼干蜡。 10.盼望早早地逃离教室,为的是能够回家,躺在床 上休息片刻。而且不希望别人来打扰。 11.对城市的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 幽、宁静的山水和农庄,休息身心。 12.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的聚会,和同学交谈 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 13.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又老是在做梦 的状态中,睡眠质量很糟糕。 14.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 陷,下巴突出。 15.感觉免疫力在下降,老觉着自己不舒服,好像总 在生病。
(2)人格三部结构模型(后期)
人格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 本我是指人格中的动物本性,由潜意识中的原 始本能和欲望组成的,按快乐原则行事,是人格 形成的基础。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帮助本我需要满足 的人格部分。是调停本我与超我、现实之间关系 的人格部分。按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是人格中代表社会道德的部分,包括良心 和自我理想两部分。按道德原则行事。
1)口腔期( 0-1.5岁) 自我形成 2)肛门期( 1.5岁-3岁)便溺训练 3)性蕾期( 3 - 6岁) 超我形成
解决恋父情结(埃里克拉情结)
恋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 4)潜伏期(6 - 12岁)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5)生殖期(12岁-20岁)摆脱父母、独立生活
(六)人本主义(humanism)
4.其它调节方式 拥抱大树 看恐怖片 用语言和想象放松 读书、吃零食 穿上称心的衣服 养宠物 转移注意法
(五)第三状态(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 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 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者(第一状态) 和疾病患者(第二状态)之间的一种部 分生理功能下降的状态。
种状态。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宪章中 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 的表现,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 方面一种完满的状态。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 康和心理健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WHO提出了衡量健康的十大标准。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康的标准
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日常生活和 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自我控制能力好,善于排除干扰。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能抵抗普通的感冒和传染病。 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眼睛有神,眼睑不发炎,善于观察。 牙齿清洁,无龋齿,牙龈无出血现象。 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第一章
绪
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
心理学( psychology) 一词来源于希腊文 “灵魂”(psyche)和“解释”(logos)。 心理学是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 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 人 动物 个体 群体
远古:灵魂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灵魂论》 世界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
(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孔子、孟子、荀子) 近代:洛 克 (英国) 李时珍(明代) 赫尔巴特(德国) 王清任 (清代)
(二)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在
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
心理健康的人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与 人和谐相处,工作效率高,心情愉快,乐 观,自信,积极主动等。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70≤IQ≤130):前提 2.情绪稳定和愉快:标志 3.了解,认识并接纳自我 4.人际关系和谐:方法 5.心理活动特点应符合年龄、性别特点 6.良好适应能力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标准: 1.有了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等于心 理不健康。 2.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是一个连续 变化的过程,中间有广阔的空间。 3.心理健康是一种理想状态,为我们指 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向。
(1)人格两部结构模型(早期)
人格包括潜(无)意识和前意识(包括意识)两大系 统。 意识是指人能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占比例很 少。人格的表层。 前意识是指大量的可以再现的主观经验,所占比例 较大。具有检察官的作用。人格的中间层。 潜(无)意识是指人不能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是人 内心想法的主体,所占比例巨大。人格的最深层。
自我 实现 审 美
成长性需要
认 知 尊 重 归属和爱
缺失性需要
安 全 生 理
(七)认知心理学 (Cognitive psychology)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 代表人物 :奈瑟尔 皮亚杰
主要观点 主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主要是认识过程(思维、记忆、言语 等 )。主要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 强调知识和知识结构在认知活动中的作 用。
【如何摆脱亚健康的困扰?】
1.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
2.每天应适当地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 4.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 睡眠 5.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 动量 6.戒烟限酒
学生亚健康状态检测表 经常出现的状态
1.早上即使醒来也不愿起床,总想在床上。 2.感到情绪有些抑郁,会对着窗外发呆。 3.昨天想好的某件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而且近些 天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4.害怕走进办公室和教室,总觉得学习令人厌倦。 5.不想面对同学、教师和家长,有自闭症式的渴望。 6.学习效率下降,经常受到各方面的批评。 7.学习一小时后,就感到身体倦怠,胸闷气短。 8.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自己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 但又没有精力发作。
2. 新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斯金纳
主要观点: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础 上提出行为不仅是S—R的联结,更多 的是R—S的联结。强化是一切行为的 原因。
(五)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sis)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荣格、阿德勒
主要观点:人格动力结构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
1.人格动力结构理论(以无意识为核心)
(二)研究对象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 心理过程
思维、想象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自觉克服困难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
注 意
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
志向、价值观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 的历史。----艾宾浩斯 (一)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心理学应了解人的本性(即人的 内在价值),应以人为本,对人进行全面描 述。反对将人神话或兽化。认为每个人都生 而具有良好本性(真、善、美等);每个人 都有实现良好本性的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有价值的、有创造力 的。
需要层次论 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 第一类是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人与动物共有。 第二类是成长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 我实现需要。人所独有。 两类需要、七种需要,在个体身上表现有先后、有 早晚、有强弱的,水平有高低的。按照在个体身上 出现早晚的顺序排列,犹如一个金字塔。 七种需要在人群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需要是渐进实现的,必须先满足低级的需要,高级 的需要才会产生,只有所有需要相继满足后,才会 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行为是多种需要共同作 用的结果。需要的发展是连续的、重叠的、波浪式 的向前推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