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床的工业类型及找矿评价的核心技术
铜矿床、铁矿床、金矿床工业类型
矿床学铁、铜、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系别:地科专业:地质1201姓名:张闻翔学号:032120108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014年11月23日铜矿床主要工业类型1:斑岩铜矿含义及特征斑岩铜矿床通常是指与具有斑状结构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共生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铜和钼—铜组分的富集体。
И.Г.帕夫洛娃提出了可以与其它内生矿床相区别的斑岩铜矿床10大特征:(1)具网状细脉浸染成矿特征;(2)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在有些矿床中为斑铜矿、硫砷铜矿和挥铜矿)和与其伴生的非金属矿物(石英、绢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高岭石类矿物等)的成分稳定;(3)铜的平均含量在原生矿石中比较低(0.3—0.8%),而在氧化矿石中明显较高(达1—1.5%),而钼在原生氧化矿石中的分布都比较均匀(0.005—0.05%),在这种情况下,矿石中铜与钼的比值变化很大,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铜、铜—金和铜—钼矿床;(4)矿化与以中性成分为主的斑岩侵入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以及少数偏酸性(花岗斑岩、和偏基性的侵入体(闪长斑岩)有空间联系;(5)矿化或直接发生在斑岩侵入体中,或发生在紧靠侵入体的外接触带围岩——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中;(6)矿体发育在广泛出现热液蚀变岩的地带,蚀变岩石为绢云母—石英质、黑云母—钾长石质、泥质以及青磐岩型交代岩;(7)根据金属元素出现最大值①和主要共生的非金属矿物②,可用如下顺序写出矿体和热液岩中稳定分带性;① Fe3+一Mo(Cu)一Cu(Mo)一Cu(Ag)一Fe2+(Au)一Pb一Zn一(Au、Ag);②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石英,蒙脱石,高岭土,青磐岩;(8)矿床储量巨大,可保障矿石的大规模采挖,成本低廉并有露天采矿的可能性;(9)与氧化作用有关的富矿的出现,形成了覆盖较贫原生矿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10)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地槽褶皱区的不同发育阶段.既可随着地槽的岩浆作用在褶皱主期之前(在岛弧阶段)形成,又可在其后与造山阶段和活化阶段的斑岩侵入体和火山岩有关。
四类主要金属矿床模型与找矿
边缘弧后盆地找斑岩钼矿、花岗岩有关钨锡矿和卡林型金
矿,造山带前陆盆地找MVT型铅锌矿,等等);2)运用
航空遥感技术圈定找矿远景区(主要 ETM , Aster 和雷达
技术,中比例尺高光谱技术;不同比例尺航空测量技术,
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异常圈定;这些技术与地质有效结合, 圈定找矿区位);3)矿床模型为找矿指导(对于不同类型 矿床,建立一系列矿床模型,包括区域尺度、矿集区尺度 和矿床尺度);4)在矿床模型指导下,合理运用地球化学、
(毛景文等,2010)
提出矿床模型:用于找矿与勘查
斑岩型铜多金属 矿床成矿系统的 矿床模型——用 于找矿勘查
(Sillitoe, 2010)
西藏玉龙矿集区斑岩铜矿床
雄村斑岩铜金矿床
围岩是早侏罗世雄 村组或叶巴组中基 性 火 山 岩 ( 176177Ma) ,属于岛弧 型 火 山 岩 ( Tafti 等 , 2006 ,唐菊兴等 )。 而 成 矿 时 代 为 164173Ma ( 唐 菊 兴 等 , 2009 ) , 含 矿 的 闪 长玢岩是一种钙碱 性 花 岗 岩 类 (167177Ma, 唐 菊 兴 等,2009,2010)
4. 成矿主要构造环境
斑岩 铜矿 大洋板块
大 陆
地球物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铜主要来自地幔,钼 来自下地壳,钨锡来自上地壳。形成内生铜矿的最基本要 素是:地幔物质+水
大洋板片在俯冲过程,部分熔融,并有大量水加入,而形成含 矿岩浆。岩浆高侵定位,因而在大陆边缘发育大规模斑岩铜 (钼金)矿带
按照产出的构造环境和元素组合,斑岩铜矿可以分为: (1)大陆边缘:Cu-Mo 或 Cu-Mo-Au, 偶尔也含W; (2)大洋岛弧:Cu-Au 或 Cu;很少Mo,绝对不含 W。 矿体产出的空间位置:
铜矿床类型
铜矿床类型一、铜矿床分类矿床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聚集体。
地质矿业工作者为了研究矿床的成因和开发利用则进行矿床分类。
中国铜矿床分类有文献记载的最早是丁文江(1917)将我国铜矿床划分为五种类型,其中将斑岩铜矿归入浸染型铜矿,并提出山西中条山铜矿产于“前寒武纪结晶岩中”,属“低品位浸染状矿石”。
其后,朱熙人(1935)也讨论过我国铜矿类型和分布,并提出长江中下游和云南为我国铜矿有希望的产地。
新中国成立后,对铜矿床的分类做了进一步地研究。
1953年,孟宪民、宋叔和等研究了我国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分布情况,提出普查勘探方向,并按工业类型将我国铜矿床分成斑岩铜矿型、黄铁矿型、层状交代矿床、接触交代矿床、多金属含铜矿床、石英含铜矿脉、铜镍矿床、含铜砂页岩、自然铜矿型、钛钒矿脉、铜钴矿层等类型。
1957年,谢家荣对中国铜矿床进行成因分类,划分为岩浆矿床、表生矿床、变质矿床等三大类,进而又分6类22式。
1959年,郭文魁对我国铜矿工业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按各类型占有储量排列,提出中国铜矿工业类型划分为八大类:层状铜矿(东川式)、细脉浸染型铜矿、接触交代夕卡岩型铜矿、黄铁矿型铜矿、脉状及复脉带铜矿、铜镍矿床、含铜砂页岩、安山玄武岩中之铜矿等,八大类中又按矿石建造、金属组合、矿体形状及产状和矿化时代等又进一步划分若干亚类。
70年代以来,铜矿床的分类从单纯以产状、成因及工业类型划分,转向结合矿石商品价值、成岩成矿作用等综合研究进行铜矿床分类。
其中有代表性的,郭文魁于1976年将我国铜矿床分为六大类:①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铜矿床,进一步分为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含铜黄铁矿型铜矿)及条带状浸染状铜矿两个亚类;②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③与中酸性火山-深成杂岩或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铜矿;④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⑤陆相沉积作用为主的铜矿床;⑥与海相沉积作用有关的铜矿(层状铜矿)。
矽卡岩型接触式铜矿体的找矿模型探究
矽卡岩型接触式铜矿体的找矿模型探究摘要:本文首先研究了典型的矽卡岩型接触式铜矿体找矿模型,然后提出了斑岩型岩株式铜矿体的找矿模型关键词:找矿模型铜山口铜矿床矽卡岩型1 典型矿床的找矿模型1.1矿床的发现和勘探过程铜山口铜矿床位于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境内。
铜山口矿床是一个大型铜矿床,伴生钼、银、铼、硒、碲等。
矿床类型为矽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以矽卡岩型为主。
铜山口为一古矿山,矿区有多处采冶遗址,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采。
1957年,黄冈水利局拟在铜山口附近修建水库,工程勘察钻探发现铜矿化。
经湖北省地质局调查后,决定停止修建水库。
当年9月组建大冶地质队开展地质勘查,11月在CK1孔中见到55m厚的铜矿体。
1957年12月,大冶地质队进行初勘,开展地表工程揭露、放射性测量、金属量测量、钻探和坑探,还进行了地面磁法、自电、联合剖面、中间梯度等物探试验。
1959年6月提交《湖北大冶铜山口铜矿中间储量报告》。
1959年6月,鄂东地质队进行详勘,在“矽卡岩型矿床”的理论指导下,主要勘探接触带上的矿体。
1966年提交《湖北大冶铜山口铜矿区详细勘探储量报告》。
1977年,湖北省第一地质大队在“斑岩型矿床”的理论指导下,对矿区深部进行详查,认为铜山口岩体是叠加侵入形成的杂岩体,铜山口矿床为矽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
发现了隐爆角砾岩筒和其中的6号矿体(含铜角砾岩)。
1987年,追索1号、6号矿体的深部边界,增加了储量。
1.2矿区地质特征(1)区域地质背景铜山口铜矿床地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大冶成矿区内。
(2)矿区地层矿区主要赋矿地层为大冶群第4~7岩性段(图1,表1)。
表1铜绿山矿区赋矿地层简表1-大冶群第上段;2-大冶群第五段;3-大冶群第六段;4-下二叠茅口组;5-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7-燕山早期第二次黑云母角交石石英闪长岩;8-矽卡岩;9-铁帽;10-铜矿体及编号;11-钼矿体;12-实测逆断层及产状;13-推测断层;14-实测推测地质界限;15-地层产状;16-勘探线;钻孔及编号(3)矿区地质构造矿区构造格架受区域构造和矿田构造制约,印支运动期形成的NWW向构造形迹奠定了本区构造格架的基础,燕山运动叠加了NNE向构造。
长江中下游瑞昌通江岭铜矿床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第31卷第1期2021年3月安徽地质Geology of AnhuiMar.2021Vol.31No.1文章编号:1005-6157(2021)01-长江中下游瑞昌通江岭铜矿床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收稿日期:2020-11-9基金项目:江西省地勘基金项目“江西省瑞昌市通江岭铜多金属矿预查”(编号20090208-1)资助作者简介:潘方(1967—),男,安徽望江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
摘要: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矿集区发现一隐伏铜矿。
本文在对该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该矿床为受燕山晚期岩浆岩控制的热液脉型-斑岩-矽卡岩矿床,并通过对比前人总结的九瑞地区“多位一体”的成矿模型,分析认为该矿床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九瑞矿集区;多位一体;找矿潜力中图分类号:P612文献标志码:A0引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九江-瑞昌(简称九瑞)矿集区位于成矿带的西侧,矿集区内已发现城门山铜矿、武山铜矿、金鸡窝铜矿、丰山洞铜矿、洋鸡山金矿等10余处矿床。
近年来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在九瑞地区取得了较大的找矿突破,涉及武山、金鸡窝、城门山外周边深部以及仙姑台、宝山等地,显示了该区极佳的找矿潜力[1~2]。
前人研究表明,九瑞地区成矿属于叠加复合成矿模式,具有热液脉型-斑岩型-矽卡岩型-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多位一体”及“层-体”耦合成矿模式[3]。
通过近年来勘查工作,在九瑞矿集区发现了一个隐伏铜矿床,目前勘查成果主要为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化。
本文通过阐述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并与九瑞“多位一体”成矿模式进行对比,对矿床深部找矿潜力进行分析研究,这对九瑞地区深部矿床勘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地质背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大别山隆起和江南造山带之间的长江深大断裂坳陷带[4],九瑞铜多金属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段,大地构造位置属下扬子地块九江坳陷带,跨瑞昌-九江褶断束和夏家桥-横港褶断束两个IV 级构造单元,长江弧形系(重力梯度带)的转折部位。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铜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一九八一年五月绪言铜是建设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有色金属原料,需要量很大。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速铜矿资源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铜矿地质勘探是矿山建设的先行工作,必须按照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地质条件的可能,合理地选择勘探矿区和部署地质勘探工作。
根据铜矿床常有多种组份伴(共)生的特点,在勘探工作中要切实执行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的方针,为充分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创造条件;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尽量缩短勘探周期;加强地质工作的管理,认真取全取准各项资料,加强综合研究,不断提高对地质规律的认识,按时提交地质勘探报告,以适应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
我国于一九六三年颁发的《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第三辑铜》,对铜矿地质勘探工作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本规范是由地质部和冶金工业部共同组成的铜矿规范编写组,根据我国生产实践的经验和原国家地质总局一九七七年颁发试行的《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的基本原则,广泛征求地质、矿山设计和生产部门的意见,以及收集我国主要铜矿区采、探对比资料,在原铜矿规范的基础上修编而成,作为审查验收铜矿详细地质勘探报告的技术要求。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的地质、地理等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规范的原则要求,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地运用。
同时,希望在试行中注意总结经验,对本规范提出修改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和修订。
第一章铜矿的工业要求为了适应铜矿矿山建设的需要,合理地安排铜矿地质勘探工作,必须了解工业对铜矿资源的要求。
并根据这些要求去研究所要勘探的铜矿床,在当前采、选、冶等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否被充分与合理利用,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为此,在本章中除介绍铜的特性及其主要含铜矿物外,还提出了工业加工技术对铜矿石的质量要求和确定铜矿床工业指标的一般原则。
矿床地质
矿床的分类和特征矿床(mineral deposit):地表或地壳里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
也叫矿体。
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
包括地质的和经济的双重含义。
矿床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又与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经济价值。
矿床的概念随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19世纪时,含铜高于5%的铜矿床才有开采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和采矿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铜0.4%的铜矿床已被大量开采。
确定矿床的基本条件是:①有用元素或矿物的含量要达到最可采品位低,如铜的最低可采品位是0.4%,铁的最低可采品位一般是25%。
②矿石工艺性质,包括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
如铝在霞石和高岭石中含量较高,也可分离出来,但加工工艺复杂,成本很高,因此一般只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③矿体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有用物质在岩石中是均匀分布,还是在局部集中(如矿脉),对于采矿难易和成本影响很大,因而也对确定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有重要影响。
④矿床规模。
指可采矿石的储藏量。
矿床规模大,矿山建设投资大,但经济效益很高。
⑤获得矿产品的全部费用,包括勘查、采矿、选矿、交通运输、设备、能源和水源供应、劳动工资等的开支,也决定着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
上述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决定着一个矿床的经济价值。
矿床是自然界中分散存在的矿质富集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如铁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约为 5% ,铁矿石最低可采品位为25%,铁必须经过地质作用富集到5倍以上并具有一定规模,才能成为矿床。
导致有用元素或矿物高度富集的地质作用称成矿作用。
发生明显矿化的地点叫矿点。
矿床种类繁多,按照物态可分为固体矿床。
液体矿床和气体矿床。
固体矿床分布最广,液态矿床有石油、热卤水和地下水,气态矿床有天然气;按成矿作用方式,矿床可分为内生矿床(内力地质作用生成)、外生矿床(外力地质作用生成)和变质矿床(变质作用生成);按矿产性质和工业利用情况可分为金属矿床(如金矿床、钨矿床)、非金属矿床(如耐火粘土、萤石矿床)和能源矿床(如石油、煤和天然气)。
铜矿石的工业要求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铜矿石的工业要求
1、从铜矿石中提取铜的方法对于含铜品位较低的矿石,需要经过选矿,
使品位富集成为铜精矿(按冶金部1976 年颁发的标准,铜精矿要求含铜品位为8~28%。
在实践生产中含铜品位一般10~20%,个别有达30%者),然后将精矿冶炼成冰铜(为硫化铜与硫化铁的合金,含铜品位一般30~45%),冰铜经过吹炼而成为粗铜(含铜品位97%~99%),粗铜再经过火法精炼或电解精炼而得到精铜(含铜品位99.9%以上)。
有少量富铜矿石(一般含铜大于5%)可以不经过选矿,而与铜精矿混合直接入炉冶炼。
2、铜矿石的选矿方法和对铜矿石的质量要求
铜矿石的选矿主要用浮选法,有的配合使用磁选法、重选法或湿法冶炼等。
为正确选用各种选矿方法,要研究铜矿石的物质组份和结构构造;查明铜矿
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还要了解矿石中难选矿物的含量及其大致分布情况等。
铜矿石的自然类型一般按其含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不同,分为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在10%以下)、混合矿石(含氧化铜10~30%)和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在30 %以上)三种。
现将不同类型铜矿石常用的选矿方法简介如下:
(1)单一硫化铜矿石的选矿。
一般采用浮选法选矿。
(2)多金属硫化矿石的选矿。
一般根据其主要组份而形成的不同加工技术特性,分别采用混合浮选法、优先浮选法、混合优先浮选法、浮选和重选联合选矿法、浮选和磁选联合选矿法,以及浮选和湿法冶炼联合进行处理等。
(3)混合矿石选矿。
一般均可采用浮选法,它可以单独处理,或与硫化矿石一起处理;也可采用浮选和湿法冶炼联合处理,即先用浮选法选出铜精矿,再将。
关于铜矿资源勘察的技术要点分析
利用建议 与热害处理措施 。
2 . 3 . 3非常规找矿方 法 , 除了一些方法成熟 、 理论成 熟 、 应 用广泛 的找矿方法外 , 另外还 一些 非常规方法 , 尤其在 特殊 的工作条件 下, 具有 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比如陷伏矿或者是 隐伏盲矿 , 主 要应用到的为地气理论和 电化学理论 , 诸多学者认 为 : 由于长期 的地质历史 , 深部矿体在各种地质营力 的作用下 , 不断地活化 , 然 后再 以各种各样 的形式垂直 向上迁移 , 通 常情况下 , 主要用到 的 方法有电吸附方法 、 烃气测量法 、 离子电导率法 。以上方法及原 理, 均是基 于后生 地球 化学理论 的基础上 , 发现矿化异常信息 为 目的 , 这对于深部找矿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 2勘 察技 术要点 2 . 4注重深部找矿预测 通过地质 因素 、地 质化学特 征以及找矿方法 的了解 的基 础 在勘察工作 中 , 地质勘察作 为一项极 为重要 的工作 , 贯穿于 还要加强对找矿区异常大小 、 规模 、 变化等情况和其他地质因 整个工作的始终 ,为 了使宝贵的铜资源得到合理 的开发利用 , 开 上 , 素的认识与分析 , 结合化学异常特征 和地质控 矿规 律 , 对 找矿 区 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 需要 注意以下勘察技术要点 : 的找矿远景进行预测 , 具体可以从 以下方面入手 2 . 1勘 查 区地 质概 况 . 4 . 1 加强对工程系统控制露天采场底 部 、 四周边界 的确定 , 为露 勘查区地质概况作为矿产产出特征 的一个关键环节 , 必须要 2 加强对对矿体上下界线 、 两端 、 延深等 引起高度重视。在勘查工作 中, 一定要根据地质勘察工作 的 目标 天边界线提供相应 的资料 , 同时 , 结合工程控制 , 合理选定工程 的位置 , 为后 续 和地质情况来进行具体 的部署 , 最 后通过矿体 , 正确计算 出其储 情况 的分析 , 量, 在勘察工作 中, 任何一种轻视地质研究 的方法 , 均会不 同程度 工作提供科 学依据 。 . 4 . 2在勘探矿体时 , 对 于具有开采价值 的小矿体 , 必须要 做到适 对地质勘察工作造成 不利于影响和经济损失 , 因此 , 必须要重视 2 比如对于矿体破坏较大 的断层 , 要用工程 实际 地质勘察和研 究 , 避免地质勘察 的盲 目性 , 在具体的勘查工作 中 , 当的评价与处理 , 控制其断距和产状 , 对于较小 的破碎带 和较小 的断层 , 要 着重于 需 要 从 以下 方 面 入手 : 2 . 1 . 1 是要加强地质勘察 明确成矿地质 因素 的分析 , 同时 , 还要对 分布规律和范围的研究。 . 4 . 3一个矿区的勘查工作往往只达到一定深度 ,这种深度决定于 矿体 的成矿特征 、 地质条件进行具体 的分析与 了解 , 如各种含矿 2 随着矿山向深部开采 , 保有矿石 建造构造 、 地层 、 岩浆 、 矿化作 用、 围岩蚀 变等等 , 这些都与矿产分 当时的开采技术条件和经济合理 陛。 为延长矿山寿命 , 要进行矿 区深部的找矿工作。进行这项 布有着密切的关 系 , 通过对成 因类 型、 规律性认识 、 形态 、 规模 、 矿 储量减少 , 工作时 , 常常需要考虑深部有无第二含矿层以及控矿构造、 含矿层和 体数量 、 空 间位置等的了解 , 深化对 勘查 区地质概况的 了解。 2 . 1 . 2 是要加强对矿石物质组份研究, 对于矿石组份的研究主要包括以 有利岩浆岩体向深部的延伸,就应该结合对矿床已探明部分进行 的 如物探、 原生晕 、 找矿矿物学、 矿物包裹体等找矿标志的研 下几 : 一是 自然类型, 要加强对铜矿物种类和数量的分析 , 确定具体 专门研究, 建立立体找矿模式 , 编制深部成矿预测图, 进行深部预测。 自 g 储量, 并给予圈定; =是正确划分铜矿工业类型, 如铜硫矿石、 铜来 进行找矿 , 通 常情况下 , 在 工作 中, 主要用到 的物化探方法有 激电 、 磁法 、 E H 4的地球物 理方法 组合和土壤化探的制约 , 通过不 同岩性接触带 的分析 , 从而确定 具体的矿体位置 。 2 . 3 . 2数据采集技术 : 高效 、 低成 本 、 快速的数据采集技术 可 以有 效地确定重点工作区 、 缩小工作范围, 减少工作强度 , 节约勘查成 本。加强对矿 区坑水的综合利用和综合 防治 , 并提 出相应 的热能
矿床学研究新进展——主要类型金属矿床模型与找矿评价
矿床模型与找矿勘查
开展找矿评价,首先必须明确找什么类型矿床
(斑岩型还是VMS型?),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然后才能确定找矿思路和部署工作。这就是运 用已经在大脑中储存的矿床模型开展找矿评价。
运用矿床模型开展找矿评价的关键就是正确识
别矿床类型,合理运用矿床模型,把握矿化之 间的时空关系,正确部署探测工程,达到预期 目标。
西华山矿床 西华山矿床
木梓园两阶段成 木梓园两阶段成 岩成矿 岩成矿
黑钨矿-石英脉分别以花 岗岩(左图和左下图)和 浅变质岩为主岩,黑钨矿 沿脉壁向内生长,并与白 云母密切共生
线脉带 细脉带Leabharlann 赣南黑 钨矿- 石英脉 从地表 向深部 脉宽度 变化图
大脉带
由广东 932 地质队和江西 908地质队于60年代在找 矿过程中不约而同总结提 出 “五层楼”石英脉型 钨矿成矿模式,推动了南
航空遥感技术圈定找矿远景区(主要 ETM , Aster 和雷达 技术,中比例尺高光谱技术;不同比例尺航空测量技术, 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异常圈定;这些技术与地质有效结合, 圈定找矿区位);3)矿床模型为找矿指导(对于不同类型
矿床,建立一系列矿床模型,包括区域尺度、矿集区尺度
和矿床尺度);4)在矿床模型指导下,合理运用地球化学、 蚀变岩、矿物学和地球物理,圈定找矿靶区,然后实施找
全球超大型斑岩铜矿分布图(Sillitoe, 2013)
全球25个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矿储量图
(Cooke, 2005)
4. 成矿主要构造环境
斑岩 铜矿
大洋板块
大 陆
地球物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铜主要来自地幔,钼来自下地壳, 钨锡来自上地壳。形成内生铜矿的最基本要素是:地幔物质+水
铜矿床的工业类型及找矿评价的核心技术
简述:铜矿尤其是富铜矿一直是我国急需的矿产之一,由于铜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而且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广泛用于照明,无线电设备、电器仪表和电机设备,所以铜及其合金广泛用于冶金、国防、民用、有机化工等部门,如黄铜矿(铜-锌合金)用来制造枪弹和炮弹,铍青铜用来制造航空仪表的弹性元件,锡青铜用于制造轴承、轴套、锰铜是高电阻的材料。
工业利用上在我国对铜矿的一般要求:富铜矿石,铜含量>2%中铜矿石,铜含量>1%-2%贫铜矿石,铜含量>0.7%-1%极贫矿石铜矿石,铜含量>0.3%-0.7%关于铜的储量(金属量)的要求参考指标:大矿:>50万吨中矿:10~50万吨小矿:<10万吨铜矿的主要矿物:自然界中的含铜矿物约有170种,除成为自然元素以(自然铜)外,大多数为含铜的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硅酸盐、硅酸盐、氯化物和磷酸盐等化合物。
世界上90%以上的铜均取自硫化铜矿物,工业上利用的铜矿石大约15种左右。
铜矿床的主要工业类型及找矿评价的核心技术:一、矽卡岩型铜矿床(热液交代型)(一)沿一定方向的断裂寻找酸性侵入体,进一步查清侵入体的产状是寻找此类型的首要条件,一般以中、小型岩体为主。
(二)沿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寻找有利的成矿围岩,一般接触带才超出数十米至数百米。
尤其注意寻找碳酸盐类围岩,这是寻找此类矿床必备的围岩条件。
(三)在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划分矽卡岩的类型,通常情况下,辉石矽卡岩和石榴石矽卡岩对成矿较为有利,是评价矿床是否有利的重要指标。
(四)围岩的蚀变类型和规模是评价矿化经济价值的重要标志,含矿的以辉石为主的矽卡岩和镁橄栏石矽卡岩的特点是遭受强烈热液蚀变,形成大量的金云母、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硅镁石、滑石和蛇纹石等;含矿的以石榴石为主的矽卡岩的特点是石榴石色深富铁,常有多期石榴石互相重叠或穿插。
(五)绝大多数矽卡岩铜矿床都与铁共生,而且铁的数量往往超过铜矿,铜矿体往往和矽卡岩或磁铁矿密切共生,矿体形态比较复杂,经常不规则,常见有脉状、透镜状、束状和不规则状。
中国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及分布(最新)
中国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及分布(一)中国铜矿床分类矿床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聚集体。
地质矿业工作者为了研究矿床的成因和开发利用则进行矿床分类。
中国铜矿床分类有文献记载的最早是丁文江(1917)将我国铜矿床划分为五种类型,其中将斑岩铜矿归入浸染型铜矿,并提出山西中条山铜矿产于“前寒武纪结晶岩中”,属“低品位浸染状矿石”。
其后,朱熙人(1935)也讨论过我国铜矿类型和分布,并提出长江中下游和云南为我国铜矿有希望的产地。
新中国成立后,对铜矿床的分类做了进一步地研究。
1953年,孟宪民、宋叔和等研究了我国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分布情况,提出普查勘探方向,并按工业类型将我国铜矿床分成斑岩铜矿型、黄铁矿型、层状交代矿床、接触交代矿床、多金属含铜矿床、石英含铜矿脉、铜镍矿床、含铜砂页岩、自然铜矿型、钛钒矿脉、铜钴矿层等类型。
1957年,谢家荣对中国铜矿床进行成因分类,划分为岩浆矿床、表生矿床、变质矿床等三大类,进而又分6类22式。
1959年,郭文魁对我国铜矿工业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按各类型占有储量排列,提出中国铜矿工业类型划分为八大类:层状铜矿(东川式)、细脉浸染型铜矿、接触交代夕卡岩型铜矿、黄铁矿型铜矿、脉状及复脉带铜矿、铜镍矿床、含铜砂页岩、安山玄武岩中之铜矿等,八大类中又按矿石建造、金属组合、矿体形状及产状和矿化时代等又进一步划分若干亚类。
70年代以来,铜矿床的分类从单纯以产状、成因及工业类型划分,转向结合矿石商品价值、成岩成矿作用等综合研究进行铜矿床分类。
其中有代表性的,郭文魁于1976年将我国铜矿床分为六大类:①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铜矿床,进一步分为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含铜黄铁矿型铜矿)及条带状浸染状铜矿两个亚类;②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③与中酸性火山-深成杂岩或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铜矿;④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⑤陆相沉积作用为主的铜矿床;⑥与海相沉积作用有关的铜矿(层状铜矿)。
安徽省铜陵市铁山头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下转第 79页)
48
刘允秋 修国林等:超千米深井极松散破碎岩体岩石力学试验与岩体质量评价 2020年 12月第 12期
4 结 论
(1)鑫汇金矿通过进行岩石物理性质试验,得到 密度为 2.96g/cm3;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到岩 石抗压强度为 10.08MPa;岩石抗拉试验,得到抗拉 强度为 0.79MPa,岩石单轴变形试验得到弹性模量 为 5.44GPa、泊松比为 0.41,岩石抗剪断强度试验,
充填。
2.3岩浆岩
矿区内侵入岩为花岗闪长岩,为凤凰山岩体的一
部分,处于该岩体北缘。矿区范围内出露面积为0.10 km2,呈岩株产出,接触面倾向北,倾角 75°~85°。岩
石为浅灰—微浅肉红色,不等粒—粒状结构,块状构
造,矿物成 份 主 要 为 斜 长 石 (30% ~60%)、钾 长 石
(16%)、石英 (4% ~20%)、角 闪 石 (4%)、黑 云 母
较大,基本是顺层贯入,东部被后期正长斑岩脉切割
图 2 铁山头铜矿 355线地质剖面
错断;正长斑岩脉走向 NNW 向,分布于矿区东部,总 体走向 325°左右,倾向 NEE,倾角 65°左右,地表出露 宽度为 3~28m,长 70~640m;辉绿岩脉走向近 SN
T1n — SKM —
; γδ —
;
;—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铁山头矿床共查明 20条矿体,主矿体 1条,次要
矿体为 2条,小矿体 17条。主矿体位于接触带上(图 2),严格受接触 带 控 制,呈 似 “板 状 ”陡 倾 斜 矿 体,长 1350m,最大厚度为 21.08m,平均厚度 4.86m,最 大斜深 486m,走向自西而东由 56°~80°转为 90°~ 100°,倾 向 北,倾 角 70°~80°。主 矿 体 平 均 品 位 为 071%。
陕西铜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_齐文
第38卷 第3期2005年(总154期)西 北 地 质NORT HWESTERN GEOLOGYV ol.38 No.32005(Sum154) 文章编号:1009-6248(2005)03-0029-12陕西铜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齐文1,2,侯满堂2(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2.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 710054)摘 要:通过对陕西铜矿成果和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中新发现铜矿的研究总结,划分出8类铜矿成因类型,其中重要的类型为海相火山气液型、接触交代型、受变质型;划分出与铜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有9个。
其中主要与铜矿床(点)有关的成矿系列为、与元古代中—酸性岩有关的铁铜矿床成矿系列,加里东—印支期与中性—酸性花岗岩类有关的铁铜金钨萤石矿床成矿系列,与海相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铜锌矿床成矿系列,前寒武系变质火山岩中的铜锌黄铁矿床成矿系列,海底喷流沉积-热液改造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划分出与铜成矿有关的Ⅲ级成矿区(带)有5条,有关的Ⅳ级成矿区(带)有9条,主要铜找矿区(带)(相当于Ⅴ级)有14条,其中铜重点找矿区(带)有:勉县七里沟—宁强巩家河铁铜成矿带,铜峪—西骆峪铜锌成矿带,蟒岭—牧护关燕山期铁铜钼钨铅锌萤石成矿带、小河口—园子街铁铜金成矿区。
关键词:陕西;铜矿;成因类型;成矿系列;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618.41 文献标识码:A 陕西已知铜矿产地共90多处(包括独立铜矿和以铜为主有其他矿种共生的铜矿)。
其中,探明储量产地11处,有中型矿床1处(略阳铜厂),小型矿床6处(周至西骆峪、周至东流水、眉县铜峪、宁强刘家坪、丹凤皇台、宁强大茅坪),矿点4处(商州庙坪、商州三十里铺、山阳小河口、山阳下官房)。
普查评价发现的矿点、矿化点的数量较多(约150多处)。
此外还有伴生及共生于其他矿种的产地多处,储量数字可观,但只能综合利用;再如木龙沟、黑山等铁矿中共、伴生有独立铜矿体,也有工业储量。
铜矿床的主要工业类型
一、斑岩铜矿1、成矿地质特征:产生在各种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等)岩体及其周围岩层中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为主,少量辉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等3、矿体形状:层状、似层状、空心筒状、巨大透镜体等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中、大型至巨大型,品位一般偏低5、伴生组分:钼、硫、金、银、铼、铅、锌、钴等6、矿床实例:江西德兴富家坞铜厂,西藏玉龙,黑龙江多宝山,山西铜矿峪,内蒙古乌努格吐等二、矽卡岩型铜矿1、成矿地质特征:沿中酸性侵入岩和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的内外或离开岩体沿围岩的岩层产出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为主,少量辉钼矿、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钨矿、锡石等3、矿体形状:以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为主,还有囊状、筒状、脉状等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大、中、小型均有,品位一般〉1%5、伴生组分:铁、硫、钨、钼、铅、锌、锡、铍、镓、铟、锗、镉、金、银、硒、碲、铊、铼、钒、铂族6、矿床实例:安徽铜官山,湖北铜录山,江西永平、城门山,辽宁华铜,黑龙江弓棚子,河北寿王坟三、变质岩层状铜矿1、成矿地质特征:在变质岩(白云岩、大理岩、片岩、片麻岩等)中沿层产出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为主,少量辉铜矿、辉砷钴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磁铁矿等3、矿体形状: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大、中型为主,品位一般大于1%5、伴生组分:硫、铅、锌、砷、钼、镍、钴、金、银、硒、铋、铂族6、矿床实例:云南东川汤丹、易门狮山、三家厂,山西中条胡家峪四、超基性岩铜镍矿1、成矿地质特征:产于超基性岩(纯橄榄岩、辉橄岩、橄辉岩等)岩体的中、下部或分布在脉状岩体中2、常见金属矿物:黄铜矿、方黄铜矿、磁黄铜矿、镍黄铁矿、紫硫镍铁矿等3、矿体形状:似层状,不连续大透镜状、大脉状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大、中、小型均有,品位一般小于1%5、伴生组分:铂族、钴、金、银、硒、碲等6、矿床实例:甘肃金川,吉林磐石红旗岭,四川力马河,云南金平,新疆克拉通克、黄山五、砂岩铜矿1、成矿地质特征:在红色砂岩中的灰至灰绿色砂岩(浅色砂岩)中沿层产出2、常见金属矿物:以辉铜矿为主,少量斑铜矿、黄铜矿、自然铜、黄铁矿、方铅矿等3、矿体形状:似层状、扁豆状、透镜状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中、小型为主,品位大部分大于1%5、伴生组分:硫、铅、银、钼、钨等6、矿床实例:云南大姚六直、郝家河,湖南车江,四川大铜厂六、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1、成矿地质特征:产于变质火山岩(石英角斑岩、细碧岩)中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其次辉铜矿、黝铜矿、铜蓝、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磁铁矿等3、矿体形状:透镜状、大小不等的扁豆状,层状等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大、中、小型均有,品位一般1%5、伴生组分:硫、铅、锌、钼、金、银、砷、硒、碲、铟、镉、铊、镓、铋、贡等6、矿床实例:甘肃白银厂,青海红沟,云南大红山,河南刘山岩七、各种围岩中的脉状铜矿1、成矿地质特征:产于各种岩石(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断裂带中,倾斜常陡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为主,其次有辉钼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等3、矿体形状:板状、脉状、复脉带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中、小型,品位一般大于1%5、伴生组分:硫、铅、锌、金、银、钨、钼、钴等6、矿床实例:安徽穿山洞、铜牛井,江苏铜井,湖北石花街,吉林二道羊岔。
科技助力有色——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展示(部分)
科技助力有色——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展示(部分)佚名【摘要】2014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共同组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经过专家评审组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对222项科技成果授予2014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55项,二等奖90项,三等奖76项,另有一线工人科技奖一等奖1项.本刊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55项一等奖中挑选出10项成果(排名不分先后)进行展示,旨在对全心全意地为行业科技进步而不懈努力的科研工作者致以敬意,是他们将科技成果成功地转化运用于生产经营管理中,为提质增效、节能减排、职业健康等注入新鲜血液,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8页(P12-19)【正文语种】中文科技助力有色——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展示(部分)摘要:2014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共同组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经过专家评审组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对222 项科技成果授予 2014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 55 项,二等奖 90 项,三等奖 76 项,另有一线工人科技奖一等奖 1项。
本刊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55项一等奖中挑选出10项成果(排名不分先后)进行展示,旨在对全心全意地为行业科技进步而不懈努力的科研工作者致以敬意,是他们将科技成果成功地转化运用于生产经营管理中,为提质增效、节能减排、职业健康等注入新鲜血液,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1.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地质找矿勘查与应用项目完成单位: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完成人:张东红、刘国平、王春来、吴水林、肖波、朱海宾、张晋军、胡朋、杨清平、张璨、杨春、孙成杰、赵兴国、房洪峰、景佳、贾鹏项目简介:赞比亚谦比希东南铜矿位于著名的中部非洲沉积型铜矿带内,是一个深埋隐伏矿。
铜矿产业的产业政策与扶持措施
铜矿产业的产业政策与扶持措施一、前言与背景铜矿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产业之一,其起源和演变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开采铜矿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铜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在电力、电子、通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研究铜矿产业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铜矿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其次,铜矿产业的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铜矿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是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再次,铜矿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铜矿的开采、加工和应用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铜矿产业的核心概念与分类铜矿产业的核心概念铜矿产业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铜矿资源、铜矿勘查、铜矿开发、铜矿加工等方面。
铜矿资源是指地球表层或地下含有铜元素的矿床,是铜矿产业的基础。
铜矿勘查是指通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技术手段,寻找和评价铜矿资源的过程。
铜矿开发是指对铜矿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的过程,包括矿山建设、开采、选矿、冶炼等环节。
铜矿加工是指将铜矿石经过选矿、冶炼等工艺过程,转化为铜材、铜制品的过程。
铜矿产业的分类铜矿产业可以分为铜矿资源勘查、铜矿开发、铜矿加工、铜材应用等领域。
铜矿资源勘查是铜矿产业的基础环节,其目的是寻找和评价铜矿资源。
铜矿开发是铜矿产业的关键环节,其包括矿山建设、开采、选矿、冶炼等环节。
铜矿加工是将铜矿石经过选矿、冶炼等工艺过程,转化为铜材、铜制品的过程。
铜材应用是铜矿产业的最终环节,其涉及到铜材在电力、电子、通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铜矿产业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交叉与融合铜矿产业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交叉与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铜矿产业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交叉与融合,体现在铜矿资源的勘查和评价过程中。
铜矿勘查中的矿产资源评价方法考核试卷
4.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航空影像解译,进行大范围资源调查。挑战包括影像分辨率、地质构造复杂性和矿化信息提取难度。
B. 地球物理勘探
C. 地球化学勘探
D. 遥感技术
4. 铜矿勘查中,以下哪些勘查方法会受到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
A. 地面磁法
B. 地质雷达法
C.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D. 钻探工程
5. 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铜矿勘查中的地球化学勘探?( )
A.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B.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
C.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 铜矿勘查中,以下哪些方法属于地球物理勘探?( )
A. 地面磁法
B. 地震勘探
C.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D. 遥感技术
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铜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A. 矿石品位
B. 矿体埋深
C. 矿石选冶技术
D. 环境保护要求
3. 在铜矿勘查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矿体的产状?( )
A. 地质调查
A. 矿床类型
B. 地质背景
C. 矿石成分
D. 气候条件
13. 在铜矿勘查中,以下哪种方法对矿体深部资源的预测效果较差?( )
A. 地震勘探
B. 地面磁法
C. 地质雷达法
D. 遥感技术
14. 以下哪个方法不属于地球化学勘探中的样品分析方法?( )
A. 岩石化学分析
B.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C.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
A. 地质背景
B. 矿石类型
C.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甲玛与世界级铜矿的初步对比及下一步找矿工作建议
甲玛与世界级铜矿的初步对比及下一步找矿工作建议甲玛与世界级铜矿的初步对比:甲玛是我国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一个铜矿床,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采,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的矿产资源。
同时,世界上也有很多著名的铜矿,例如智利的恩格尔伯格铜矿和秘鲁的卡哈马卡铜矿等,这些铜矿规模巨大,产量高,成为世界级的铜矿矿床。
从产量方面来看,甲玛与世界级铜矿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以智利的恩格尔伯格铜矿为例,该矿每年的铜产量超过50万吨,而甲玛矿的铜产量仅为10万吨左右。
此外,从矿床规模、含铜量、资源可采性等方面来看,甲玛也存在一些不足,相比之下,世界级铜矿具有更优秀的矿床特征。
下一步找矿工作建议:对于甲玛矿来说,如何提高资源的探明率和可采性,是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要任务。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地质勘探和矿床分析研究,深入了解矿体结构、地质构造等信息,确保勘探精准有效,同时提高找矿效率。
其次,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使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辅助勘探,发现新的矿体和特征,为后续的找矿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优势。
最后,建议与国内外知名的矿产公司合作,借鉴他们在类似地区的勘探开采经验和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可采性和利用率。
综上所述,甲玛和世界级铜矿在产量和矿床规模等方面存在差距,但是通过加强地质勘探和综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提高甲玛的资源探明率和可采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据分析是应用大量数据,配合统计分析、挖掘和可视化图表等手段,以揭示出数据背后隐含的商业价值和洞见,作出合理的业务决策。
下面我们来看以日本为例,分析其相关数据。
日本GDP数据:2019年,日本GDP总值为5.154万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1.0%。
截至2020年3月,日本的GDP面板前景指标也呈现上升趋势,达到了每年预计增长0.5%的水平。
此数据表明,尽管日本经济增长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在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它仍然保持了强劲的韧性,有望在未来获得稳定的发展。
金属矿地质勘探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B.地面物探
C.遥感技术
D.地质填图
()
19.以下哪些是金属矿床的典型矿物?
A.黄铜矿
B.方铅矿
C.石英
D.磁铁矿
()
20.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在金属矿床开采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的影响?
A.采用环保开采技术
B.进行生态修复
C.尾矿处理
D.避免在生态敏感区域开采
()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D.矿床成因的研究
()
18.下列哪种设备常用于金属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探?
A.磁力仪
B.重力仪
C.岩芯采样器
D.光谱仪
()
19.金属矿床开采过程中,下列哪项措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A.采用大规模爆破
B.实施地下水抽取
C.进行生态修复
D.无视尾矿处理
()
20.在金属矿床勘探中,哪种方法通常用于确定矿体的边界?
A.矿床规模
B.矿石品位
C.开采成本
D.市场价格
()
16.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金属矿床的勘探成本?
A.矿床的位置
B.矿床的深度
C.勘探方法的选择
D.环境保护要求
()
17.在金属矿床的详查阶段,以下哪些工作是重点?
A.矿体产状的精确测量
B.矿石品质的详细分析
C.矿床经济价值的评估
D.矿床成因的研究
()
18.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
C.遥感卫星
D.岩芯采样器
()
5.以下哪项不是磁法勘探的原理?
A.矿石的磁性差异
B.地层的磁性差异
C.地球磁场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矿床的工业类型及找矿评价的核心技术
中国选矿技术网专家黄建军
工业利用上在我国对铜矿的一般要求:
富铜矿石,铜含量>2%
中铜矿石,铜含量>1%-2%
贫铜矿石,铜含量>0.7%-1%
极贫矿石铜矿石,铜含量>0.3%-0.7%
关于铜的储量(金属量)的要求参考指标:
大矿:>50万吨
中矿:10~50万吨
小矿:<10万吨
铜矿的主要矿物:自然界中的含铜矿物约有170种,除成为自然元素以(自然铜)外,大多数为含铜的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硅酸盐、硅酸盐、氯化物和磷酸盐等化合物。
世界上90%以上的铜均取自硫化铜矿物,工业上利用的铜矿石大约15种左右。
铜矿床的主要工业类型及找矿评价的核心技术:
一、矽卡岩型铜矿床(热液交代型)
(一)沿一定方向的断裂寻找酸性侵入体,进一步查清侵入体的产状是寻找此类型的首要条件,一般以中、小型岩体为主。
(二)沿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寻找有利的成矿围岩,一般接触带才超出数十米至数百米。
尤其注意寻找碳酸盐类围岩,这是寻找此类矿床必备的围岩条件。
(三)在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划分矽卡岩的类型,通常情况下,辉石矽卡岩和石榴石矽卡岩对成矿较为有利,是评价矿床是否有利的重要指标。
(四)围岩的蚀变类型和规模是评价矿化经济价值的重要标志,含矿的以辉石为主的矽卡岩和镁橄栏石矽卡岩的特点是遭受强烈热液蚀变,形成大量的金云母、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硅镁石、滑石和蛇纹石等;含矿的以石榴石为主的矽卡岩的特点是石榴石色深富铁,常有多期石榴石互相重叠或穿插。
(五)绝大多数矽卡岩铜矿床都与铁共生,而且铁的数量往往超过铜矿,铜矿体往往和矽卡岩或磁铁矿密切共生,矿体形态比较复杂,经常不规则,常见有脉状、透镜状、束状和不规则状。
矽卡岩铜矿的金属矿物组合十分复杂,除伴生磁铁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外,还伴有白钨矿、辉钼矿等可综合利用,提高矿床的经济价值。
(六)由于矽卡岩型铜矿床中金属矿物既有磁铁矿,又有硫化物,因此应用物探磁法和电法对寻找深部盲矿体和圈定铜矿床的矿化范围对寻找和评价矽卡岩型铜矿床常常可以
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与岩浆熔离作用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评价的核心技术
(一)含矿岩体首先产于基性或超基性岩体中,这是找此类型矿产的首要前提。
(二)矿化岩体多为斜辉橄栏岩和辉石岩为主,分异岩体多为层状,未分异的岩体中多沿裂隙贯入,由于岩浆溶离作用矿体多产于岩体的下盘,这对寻找矿体在空间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三)矿石多呈浸染状或块状,由于金属矿物形成于造岩硅酸盐矿物之后,故镜下见海绵陨铁结构,是该矿床的重要特征。
(四)金属矿物成份复杂,主要有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其次有黄铁矿、方黄铜矿、墨铜矿及钯、钴的硫化物等。
常伴有铂、钴、钯等综合回收,提高矿床使用价值。
(五)为了寻找该类型的矿床,首先要寻找与该类型矿产有关的基性,超基性岩体。
由于该类岩体中铜、镍、钴、铬的含量较高,因此采用分散流及次生晕化探方法对找矿评价有较好的效果。
结合磁法和电法对寻找盲矿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斑岩型铜矿床找矿评价的核心技术
(一)斑岩型铜矿床是规模较大的铜矿床,世界上已探明的铜矿总储量中,该类型约占50%。
这类矿床在形成时间和空间上都与浅成或超浅成的斑岩与岩体有关,是寻找此类矿床首先具备的条件。
(二)斑岩有关的铜(钼)矿主要产于侵入体的顶部和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岩体内解理、裂隙十分发育,形成细脉浸染状矿石,解理裂隙发育程度是评价矿化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
(三)斑岩型铜(钼)矿最大的特点是围绕矿化斑岩体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从外向内为:青盘岩化(主要为绿帘石、绿泥石、方解石、黄铁矿组合)→泥质蚀变带(高岭土、绿泥石、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化蚀变带(绢云母、石英、高岭土)→钾质蚀变带(钾长石、石英、黑云母)→核心带(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钾长石)。
斑岩型铜钼矿最主要的是钾质蚀变带和石英-绢云母化蚀变带,有无上述蚀变及蚀变分带(有些矿床可能不全或缺失)是评价含矿岩体矿化规模,矿化富集程度的重要标志。
(四)矿化强度和规模与蚀变强度与范围有关,矿化分带从外向内为:含有金银的多金属矿带或磁铁矿、镜铁矿、重晶石带→脉状细脉状黄铁铜矿→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带→细脉浸染状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黄铁矿减少)带→浸染状辉钼矿、斑铜矿带,铜矿化主要产生泥质蚀变带,千枚岩化蚀变带和钾质蚀变带及其外围,矿化尤其与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称为黄铁绢云岩化是评价斑岩型铜-钼矿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五)矿床受区域断裂-构造带控制,故常呈带状分布,而矿体主要受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有些斑岩中角砾岩化或角砾岩体很发育,它与成矿关系密切,常在空间上构成斑岩铜-钼矿床的一种类型,是评价矿体形态、规模的重要标志。
(六)斑岩型矿床,在评价含矿岩体蚀变、分带、空间分规规律的基础上,应用化探金属量测量,分散及物探电法,瞬变电磁法(TEM法)对寻找、评价盲矿体的深度、规模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七)斑岩型铜矿矿体暴露或接近地表时,由于受氧化作用和淋滤作用,地表往往形成铁帽,在铁帽中常见有黑色网状,沥青质褐铁矿脉,此外有时可见到呈面型或线型分布的铜的次生矿物,如孔雀石、蓝铜矿、绿柱石、胆矾等,这是寻找铜矿重要直接的找矿标志。
四、海相火山岩有关的铜矿床的找矿评价核心技术
(一)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是产生在海水的底部或接近海底条件下进行的,这类矿床往往围绕火山喷发中心,成群成带出现,因此寻找该类矿床首先着重寻找古火山口或古火山喷发中心,在我国如甘肃白银、内蒙霍克旗等均属此类型矿床。
(二)此类矿床按形成环境分为绿色凝灰岩建造中的“黑矿”矿床和产于细碧角斑岩建造中的“含铜黄铁矿型”矿床。
前者成矿多与酸性熔岩丘的火山期后喷气、热液活动有关。
“黑矿”具明显的分带,一般上部为“黑矿”(闪锌矿、方铅矿),下部为“黄矿”(黄铁矿、黄铜矿);含铜黄铁矿型铜矿床的含矿岩系为细碧角斑岩建造,以层状矿体为主,矿床顶部由于水下爆发和震动而形成角砾状矿石。
在块状硫化物矿体的上部,常有薄层的硅质铁锰沉积岩层或硅质铁锰矿层。
这种带状分布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三)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铜矿床,常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大致可分为青盘岩带(含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化带;石英-绢云母带;次生石英岩带(含石英、刚玉、红柱石和水铝石);在“黑矿”中常自外向内形成蒙脱石-沸石带(矿体上盘为外带);绢云母-绿泥石-黄铁矿带(矿体上盘内部);绢云母-绿泥石-石英带(矿体内);硅化带(矿体下盘)。
在野外识别并查明这些蚀变的种类、规模以及在空间的分布,对确定矿床的分布规律、产状、规模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四)这类矿床往往规模大,矿层稳定,呈层状,扁豆状。
矿化强度大,常构成富矿体。
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斑铜矿及辉铜矿等常伴生有金、银、钴、硒、碲、铊、铟、镉、镓等,这对于提高矿床价值,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五)在找矿评价中注意寻找火山活动和爆破作用造成的破碎带,这种破碎带常呈不规则的圆形、椭圆形或扁圆形的凹陷区,在凹陷的破碎带中如有蚀变和矿化现象,可以断定深部有矿床存在。
(六)结合地质特点,在已知火山岩区开展分散流,原生晕及物探的磁法,激发激化法,瞬变电磁法对快速定位,预测深部矿体常常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
五、沉积型含铜砂页岩铜矿床找矿评价核心技术
(一)矿体产生由砂页岩组成的红色沉积建造的“浅色”岩层中,成矿时代主要在下白垩统和上侏罗统,“浅色”岩层是寻找此类矿床的重要标志。
(二)矿床常呈层状、透镜状,矿床呈带出现,一般矿床规模属中-大型。
(三)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伴生有黄铁矿和赤铁矿。
在矿床内常具有带状分布,金属矿物呈散点状,少量呈团块状和细脉状。
(四)矿床往往出现在洪积相沉积与湖相沉积的过渡地带,因此在找矿中重点研究沉积盆地内岩相的区域分布,这对指示找矿,判定矿床空间分布及规模有重要意义。
(五)此类矿床的原始成因是同生沉积的。
但由于遭受后期的次生变化对富集成工业矿床有一定作用,因此在寻找评价这类矿床时也应重视后期改造富集成矿作用对矿床形态,空间分布的影响。
六、层控型铜矿床的找矿评价核心技术
(一)此类矿床由于主要产于元古代浅海相海进式地层中,矿床严格的沿一定地层分布,因此也称为层状或似层状铜矿床一般含矿围岩为不纯白云岩,如泥质白云岩,泥砂质白云岩和含藻白云岩等,找矿评价时首先确定古地理条件及含矿围岩性质是必不可少的地质前提。
(二)该类型常形成中至大型(如赞比亚铜矿),矿体的形态和矿石品级,常与区域或区内某一地段的变质程度有关,浅变质岩区,矿体形态简单,常为贫矿,变质程度加深,矿体形态渐趋复杂,铜含量相应增高。
(三)根据硫化物带状分布规律,常见的横向分带是上部多辉铜矿;中部多辉铜矿、斑铜矿或斑铜矿、黄铜矿;深部多为黄铜矿、黄铁矿。
依次可以找寻富矿带和预测深部隐伏矿体。
(四)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细脉或沿层线状为主,此为斑点状、网脉状等。
(五)常伴有微弱的硅化、绿泥石化等可作为找矿标志。
(六)铜矿中除铜外,常伴有微量的金、银、锗、钴、钼等元素,在选矿时应注意查定回收,提高矿床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