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 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

另外还有变态根。

4、根系具有吸取水分和养料及固定植物的作用。

5、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9、根吸收的水分绝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动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能够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10、仙人掌的针状叶能够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能够储存水分,实行光合作用。

一、填空题。

1、植物的身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2、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取)水分和养料,植物的茎能把根和叶连接在一起,能(运送)水分,叶能(蒸发)水分。

3、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4、假如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产的产品是(氧气)和(淀粉等营养物质)。

5、叶的光合作用,不但为植物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6、把塑料袋罩在盆栽植物上,过一段时间,塑料带里有(水珠)出现,这是叶的(蒸腾)作用,它能够促动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二、判断题。

1、植物依靠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

(对)2、植物的茎就是一个“运输兵”,能够将根吸收的养料和水送到叶里面。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9、不用接触人体,红外测温器就能够测出体温;数字显示体温计可直接显示温度值。
10、一些物体的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 地核温度:约5000℃;
钢水的温度:约1500-1800℃;木柴温度:约250℃;
南极平均气温:约零下25℃;月球背面温度:约零下180℃。1Leabharlann 、我国三大火炉城市:武汉、重庆、南京
③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⑤读数时不能够离开被测液体。
5、温度计所能够测试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度计的量程。
6、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同 ,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气温先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
7、在气象站,通常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里,可免受太阳的直射,避免江水、强风影响。
8、大多数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体温计在用之前甩一下,是因为体温计下端有细管,水银热胀后显示的是上一次测量的温度。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一、冷与热、温度计
1、人们可以通过手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热。这些感觉不可靠。
2、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要准确知道温度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
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记作℃,常用的温度计有体温计和气温计等。
4、温度计测水温时要注意:
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归纳复习资料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归纳复习资料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不一样)的,(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的作用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的作用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第一单元《天气》●天气: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与气候不同.通常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根据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温度与气温:①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②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③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④计算: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和÷2;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⑤气温随时都在变化着;整理、分析气温记录;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气温变化的规律.★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在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耐;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设置百叶箱要注意:第一;百叶箱不能设在水泥地上;最好设在草坪上;第二;要保持百叶箱通风;第三;要朝北方开;第四;离地面要有1.5米左右的距离.●风向与风速:①风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风有风向、风力两个特征;通过事物的变化我们可以感知和观测风的方向和力量.②(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③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进行计算.(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降水量的测量:(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对照《雨量等级表》可以确定雨的等级.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2月15日白天雨夹雪;晚上阵雪.★风力等级表P10、降水量等级表P13;具体见书.●云的观察:①观察云: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②不同天气的划分: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③云的种类: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气象学家(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通常把云分为(层云)(积云)和(卷云)三类.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第二单元《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与液体和气体.●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后;高锰酸钾的状态: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一丝丝的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和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和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搅拌)(加温)(切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食盐溶解在水中;可用(蒸发)的方法将食盐和水分离.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即海水晒盐.●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温度外焰(最高);内焰其次;焰心(最低).●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为什么用热开水冲奶粉会结成块?因为水温过高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消化吸收;降低奶粉营养价值.冲奶粉时用65℃左右的温开水即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科学道理:碳酸钠(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温度低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气温低可以使碳酸钠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在温度低时不会析出;所以夏天气温高的时候晒盐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使盐结晶出来.第三单元《声音》●声音: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利用物质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的物质都在振动.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传播速度;一般固体﹥液体﹥气体.●振动物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的变化:①声音的强弱可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②声音的高低可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振动物体有长短;短的比长的音高.振动物体有粗细;细的比粗的音高.●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同一个音叉;用较大力敲时;振动幅度大;听到的声音的强;用较小力敲时;振动幅度小;听到的声音的弱.)●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击打长短不同的钉子;钉子越短;声音越高;钉子越长;声音越低.拨弹橡皮筋;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拨动尺子;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拨动琴弦;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人说话时是喉咙带动(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笛子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口琴利用(弦片)的振动发声;汽笛声、喷气式飞机排气时引起(空气)的振动而发生轰鸣声.★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或者其他介质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到人耳被人听见就是声音;所以把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叫(声源);如声带、音叉、敲响的鼓等都是声源.★振动有规律、悦耳的声音;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噪音又称噪声;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噪音)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是当今社会四大环境公害.※声音的特性可用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音调和音色.①响度(音量):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一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②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高;声波的频率低;则音调低.③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如:即使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在响度和音调方面都相同;但听起来却不一样;这就是因为这两个声音的音色不同.●(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我们这样听到声音: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一个振动的物体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中耳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所引起的液体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被(大脑)接受了;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保护我们的听力: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身体结构:根据外观特征;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躯干还可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人体的外部特点可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借助一些工具观察;也可用看、听、闻、摸等方法感觉.●骨骼、关节和肌肉:工作或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婴儿有275块骨;成年人有206块骨.人约有600块肌肉.●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人的呼吸器官: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运动与呼吸的关系:人体运动呼吸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经常锻炼身体;会发生流汗、呼吸加速、心跳加快等变化;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运动与心跳的关系: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我们人体一般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向外排出多余水分;一般从喝水和吃食物等途径得到水分.水占我们人体体重的比例大约是(60%-70%).●人体的消化器官: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进一步(磨碎)和(分解);被小肠吸收.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按形状分类;可分为8个(门齿)、4个(犬齿)、20个(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有利于身体健康.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人体各器官的联系: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实验整理一、天气实验题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制作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实验题二、制作雨量器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实验题三、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二、溶解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研究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并填写记录单.经过运用实验计划;最后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实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材料:2个烧杯、玻璃棒、水、食盐、小苏打步骤:①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2克的小份.②两个烧杯内分别放入50毫升的水;温度相同.③先在两个烧杯内各放一份;等完全溶解后再放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④统计食盐和小苏打各放了多少份.实验结论:50毫升的水中;食盐能溶解7份左右;小苏打能溶解2份左右.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强.由此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实验三: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样吗?不一样.要想证明对这个问题的猜想;你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只有冷水、热水一对条件是不一样的.实验过程:取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实验想象: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溶解快;放入冷水中的食盐溶解慢.实验结论: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这个结论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是:用热水冲感冒冲剂比用冷水冲溶解快.实验四:除了利用搅拌、加温外;还有可以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结合你做过的一种实验描述一下.实验材料:水果糖2块、杯子两个、水、锤子1把实验过程:把一块水果糖用锤子碾碎;将碾碎的水果糖和另外一块水果糖分别同时放到盛有水的杯子中.实验现象:碾碎的水果糖放进水中就开始融化了;溶解比较快;整块的水果糖则融化得很慢.实验结论:碾碎可以使水果糖的溶解加快.实验五: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完成: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实验六:“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你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实验过程: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溶解过程胶水醋酒精食用油怎样进入到水中沉入水底;蜷缩在底部直接与水混合直接与水混合浮在水面上;不进入水中在水中怎样扩散缓慢扩散快速扩散快速扩散无法扩散是否溶解溶解溶解溶解不溶解实验结论: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往食用油中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后(食用油会溶解).实验七: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材料准备:汽水、注射器、橡皮塞步骤:①轻轻地打开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取约三分之一管的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或者用手堵住注射器的管口.观察记录:慢慢地偶尔冒出气泡.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记录:冒出很多气泡;并且气泡变大.③再慢慢地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记录:气泡慢慢变小、变少;最后消失.实验结论:水中能溶解少量气体;比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水中的气体是靠加压的方式溶解的;压力小气体就跑出来;压力大气体就溶解在水里.实验八:加快物质溶解的研究A.搅拌材料准备:2个烧杯、1根玻璃棒、食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③一个烧杯静置不动;另一个烧杯内搅拌.实验结论:搅拌的那个烧杯内的食盐溶解的快;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B.温度材料准备:2个烧杯、食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数量的水;一个冷水;一个热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静置片刻.实验结论:热水的烧杯内食盐溶解的快;温度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温度高溶解快;温度低溶解慢.C.打碎材料准备:2个烧杯、粗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粗盐;其中一份打碎.静置片刻.实验结论:打碎的那个烧杯内的实验溶解的快;物体越细越容易溶解.实验九:验证物质是否溶解方法:A.有没有沉淀 B.有没有均匀分布 C.过滤材料准备:烧杯、铁架台、玻璃棒、漏斗、滤纸注意事项:①过滤物质不能直接倒入漏斗;要用玻璃棒引流.②滤纸不能高出漏斗;液体不能高出滤纸③漏斗要紧靠下边的烧杯.实验结论:能把物质过滤出来留在滤纸上;说明该物质不能溶解.三、声音实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变化:实验结论:尺子伸出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实验二:声音高低变化材料:相同的四个直筒杯子方法:1号杯子满杯、2号杯子四分之三杯、三号杯子二分之一杯、四号杯子一个底A.用同一个力道一次敲击水杯:实验结论:敲击水杯;水和杯子一起振动;但由于杯子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近似的看成是水在振动;水越少;振动越快;音高越高;相反;水越多;振动越慢;音高越低.A.朝杯口的水平方向吹气:实验结论:朝杯口的水平方向吹气;振动的是杯子里的空气;空气越少;振动越快;音高越高;反之;空气越多;振动越慢;音高越低.实验三:空气对声音传播的影响材料:玻璃罩、闹钟、抽气管实验结论:慢慢抽掉玻璃罩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直到完全听不到;再慢慢地把空气注进玻璃罩;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四、我们的身体实验一:运动之后会怎样数据收集:平静状态运动后数据比较每分钟呼吸次数25 40 运动后;次数增加每分钟心跳次数70 100 运动后;次数增加实验结论:与平静状态下相比;运动后的呼吸和心跳次数都增加了.因为;人体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运动所需的氧气需要靠呼吸从外界吸入体内;并靠呼吸将二氧化碳呼出体外;同时;吸入的氧气靠心脏将其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都需要增加.。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一、《天气》单元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可以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天气日历的作用: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

4.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5.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一年的气候特点。

6.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7.测量气温是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8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的风。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如箭头指向南,就是南风。

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10.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天气日历中,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0是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

11.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1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直筒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

13.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14.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

(把天空当作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5.气象学家把云分成三大类:积云、层云、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的云是层云,他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便后,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7.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的云叫积云,晴好天气。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答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资料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第1课鸟和哺乳动物1.鸡、鸭、喜鹊、绿头鸭、丹顶鹤都属于(鸟类),因为它们都有(两足)和(羽毛),都善于(飞翔)。

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形,都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2.鸟的身体都有(头)、(身)、(翼)、(足)、(尾)五个部分。

鸟的前肢变成了(翅膀)。

3.我们在观察鸟时,发现身体表面都覆盖了(羽毛)。

还发现鸟的羽毛主要有(正羽)和(绒羽)两种,其中(翼)与鸟的飞行能力有关系。

4.鹰的喙有尖锐的弯钩,足有尖锐的爪,适于捕食(动物);啄木鸟的喙像锥子,适于捕食(树里的昆虫);绿头鸭的喙扁平,足间有蹼,生活在(水里),适于捕食(鱼虾)。

所以鸟的身体特征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是(有关系)的。

5.猫、兔、绵羊、梅花鹿都属于(哺乳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表面都有(毛),都用(乳)喂养后代,都是胎生的。

6.哺乳动物的身体都有(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

7.我还知道(鸵鸟)、(绿头鸭)、(雕)、(企鹅)也是鸟。

8.我还知道(蝙蝠)、(鲸)、(河马)、(海豚)也是哺乳动物。

还知道能飞的哺乳动物有(蝙蝠),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有(鲸),能滑翔的哺乳动物有(鼯猴)。

第2课动物的分类1.动物可以分鸟类、(虫豸类)、(鱼类)、(哺乳类)、(匍匐类)、(两栖类)和其它动物。

2.鲤鱼和鲨鱼属于(鱼)类,它们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都有(鳞片),用(鳃)呼吸,用(尾部的摆动、鳍:)游行。

3.蝗虫和蝴蝶属于(虫豸)类,它们的身体都有(腹部)、(胸部)、(头部)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腹部有(三对)足。

4.观察鱼和猫的骨骼,发现它们都有(脊柱)。

脊柱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的,是身体的支柱,但并不是每种动物都有。

5.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鱼、鸟、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答案)第一单元: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

1. 科学实验方法
- 科学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 实验要素: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2. 科学观察
- 观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 观察要点:时间、地点、对象、方法、结果。

- 观察记录方法:数量、形状、颜色、大小、质地、重量等。

3. 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 物体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硬度、重量、透明度等。

- 物体的变化:分解、合成、蒸发、溶解等。

4. 运动与力
- 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旋转运动等。

- 力:推力、拉力、支持力、摩擦力等。

- 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远距离作用等。

5. 水的常见形态和性质
- 水的常见形态:液体、固体、气体。

- 水的性质:透明、无色、可溶解、具有表面张力等。

6.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
- 植物的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等。

- 植物的生长过程:播种、发芽、生长、结果、繁殖等。

7. 动物的特征和生长发育
- 动物的特征:体形、皮毛、体温、动作等。

- 动物的生长发育:出生、生长、发育、变幼、变老等。

以上为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溶解1.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检验沙子是否溶解在水中.2.取一小勺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玻璃杯中,用筷子搅拌.我们能观察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沙子在水中没有溶解.3.溶解就是:物质均匀的分布在水中,看不到小颗粒了.4.当我们观察到盐的小颗粒消失了,我们说“盐在水里溶解了”.5.使用过滤的方法,我们应注意: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让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漏斗,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6.高锰酸钾常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7.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小颗粒会溶解,水的颜色变成了紫色.8.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勺来取.9.为了清楚地观察到溶解过程,我们可以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10.将观察结果用铅笔轻轻地填写在记录表中,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与小组同学记录进行比较 .11.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12.取一小勺胶水慢慢倒入水中,胶水在水中会溶解.13.洗发液在水中能溶解.14.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发现油漂在水上不能溶解.在食用油里滴几滴水,发现水下沉不能溶解.15.我们把醋和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你会发现醋溶解了,酒精也溶解了.16.为了加快试管中醋和水的溶解,我们要充分振荡.17.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18.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19.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20.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21.雪碧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2. 搅拌, 加热,切碎可以加快溶解.23.洗衣服时,用热水把洗衣粉冲开,目的是为了加快洗衣粉的溶解速度.24.把两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分别放入冷水杯和热水杯, 热水杯中的高锰酸钾溶解的快,这说明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系.25.把高锰酸钾放进试管中,加水后振荡是为了加快溶解 .26.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大有小.27.在研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的实验中,要把食盐均匀地分成小份.每份2克左右.28.一杯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加水的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29.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烧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盐会析出来.30.用酒精灯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31.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食盐.3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 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外焰的温度最高, 内焰次之, 焰心温度最低.33.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酒精洒出来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湿抹布或沙土扑火.34.点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35.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水分蒸发.海水中的水越来越少,开始析出盐的结晶. .36.酒精灯熄火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重盖一次.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37.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析出来.38.实验时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39在盐水蒸发完之前熄灭酒精灯.40加热后的蒸发皿, 三脚架, 石棉网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一定注意安全.41.鱼在水中能吸进溶解在水中的氧气.42.酒精能溶解在水里,菜籽油不能溶解在水中.43.把砂糖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会发现砂糖的微粒越来越少,均匀分散在水中, 没有沉积,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所以是溶液.44.不同的杯子里能溶解糖的多少是不相同的, 杯子越大,水越多,溶解的糖也就越多. 45.要想把沙子从水里分离出来,我们可以用过滤的办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复习题学案(上册)第一单元天气一、填空题。

1、气温是指在阴凉、通风的室外测出的温度范围。

2、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3、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速、风向。

4、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5、测量天气的工具有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风速仪等。

6、一天当中,清晨气温最低、正午气温最高、傍晚气温偏低。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史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可用直筒、透明的玻璃杯来制作。

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0、气象学家根据云高度和形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1、人们常说降雨就是降水是不正确的,降水指的是降雨、下雪、下冰雹、下雾等。

12、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2、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3、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4、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点测量。

(√)5、我们在制作天气日历中,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天气情况,但周末和假期可以不记录。

(×)6、我们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

(√)7、某地测24小时降水量是26毫米,这是中雨。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A、风向B、风向标2、一天中什么时间的气温最高?(C)A、早上8:00B、中午12:00C、下午2:00D、下午4:003、我们可以使用一些(A)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A、天气符号B、天气日历C、风向标4、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B)个等级。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复习【含全部实验和专项学习】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复习【含全部实验和专项学习】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给动物分类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书本第2页动物园动物分类(了解)食肉动物区:老虎、狮子、熊、狼灵长类区:猩猩、猴子食草动物区:斑马、长颈鹿、大象海洋动物区:企鹅、鱼、海龟、河豚珍禽区:丹顶鹤、鹦鹉、孔雀、老鹰3. 书本第2页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下列动物分类。

(了解)丹顶鹤、孔雀、小丑鱼、蚂蚁、蜗牛、长颈鹿、海豚、猫、大象分类标准一:按照活动区域分类天上飞的:丹顶鹤水里游的:小丑鱼、海豚地上跑的:孔雀、蚂蚁、蜗牛、长颈鹿、猫、大象分类标准二:按照鸟类、昆虫类、鱼类、兽类分为四大类鸟类:丹顶鹤、孔雀昆虫类:蚂蚁、蜗牛鱼类:小丑鱼兽类:长颈鹿、海豚、猫、大象分类标准三:按照有无脊椎分类脊椎动物:丹顶鹤、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象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4.脊椎的特点:脊椎是一节一节的,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5.脊椎的作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6.制作材料: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布、剪刀等制作步骤:第1步: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第2步: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第3步: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实验结论:线轴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说明脊椎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7.常见脊椎动物:青蛙、小鸟、鱼、猴子、鲨鱼、蛇、鳄鱼、蟾蜍、海豚、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朱鹮、扬子鳄常见无脊椎动物:蚯蚓、章鱼、龙虾、海螺、蜘蛛、蚊子、蜗牛、水母、河蚌、鹦鹉螺、宽尾凤蝶8.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鹦鹉螺、宽尾凤蝶、朱鹮等等2.鱼类1.鱼类外形上的共同特征:A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B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C体形多呈流线型.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D以鳃进行呼吸E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F身体颜色是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G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2.海鳗、鳐、河鲀也属于鱼类3.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4.鱼鳃是鱼的呼吸器官5.鱼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介质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在探究声音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钢尺实验来观察声音的变化。

将钢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在生活中,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比如,弦乐器通过改变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来改变音高;管乐器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音高。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我们吸气时,空气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

呼气时,气体原路返回,排出体外。

呼吸的过程实际上是气体交换的过程。

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使我们的呼吸更顺畅。

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初步消化。

通过食道,食物进入胃,胃通过蠕动将食物进一步磨碎,并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这里被充分消化和吸收。

大肠则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合理的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要做到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常见的力有拉力、推力、弹力、重力、摩擦力等。

像橡皮筋这样,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容易改变,取消外力后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2_第一单元复习 四年级科学 (1)

2_第一单元复习 四年级科学 (1)

四(4)班科学复习资料四(4)班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我们会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来描述声音。

2、我们周围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吹坚笛时,里面的空气柱在振动;我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等等。

4、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缺乏传播声音的物质。

7、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8、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受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9、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耳郭和纸喇叭都有聚集声音的作用。

外耳道有传递声音的作用。

鼓膜有产生振动的作用。

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将听觉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10、声音传到大脑的路径是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11、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形成的。

如,轻轻拔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拔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1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4、“大喊大叫”是指说话的声音很大,即音量很大;“女高音”是描述音高很高。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鸟类
1、鸟类的共同特点:身体表面有羽毛、有翅膀、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 2、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绒羽紧贴 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
3、研究鸽子的羽毛:观察正羽,正羽呈扇形排列,作用是便于扇动空气;剪断正 羽羽根后,正羽管中间是空的,作用是可以减轻羽毛的重量;在正羽上滴水后,
鱼游动时,他的各种鳍是配合运动的,尾鳍不断摆动,在鱼前进时起主要作 用;胸鳍和腹鳍配合划动,在鱼拐弯时起主要作用。 4、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体验鱼鳃的作用:(现象)随着鱼嘴一张一合 红色液体进入鱼嘴,然后从鳃盖下方流出来。 (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鱼用鳃
呼吸。水流由口进入、经过鳃后流出的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完成呼吸 。
老虎钳那样可以咬碎种子的硬壳,吃到里面的种子。吃虫子的鸟长着尖而细长的
喙,这样的喙利于它们从枝干、地面的缝隙中捉出虫子。吃花蜜的鸟的喙也是尖 细的,便于鸟儿将喙伸到花朵里去。
5、教材10页图1中鸟的足短,趾尖有发达的蹼,适合游水,在水中或近水边生活。 图2中鸟的足强健有力,趾有锐利的钩爪,适合捕食小动物,大多在高山草原生活。 图3中鸟的足粗壮有力,适合奔跑,常在沙漠荒原生活。图4中鸟的足和趾都细长, 适合涉水,一般在水边生活。
动物。袋鼠的运动方式是跳跃,与它有相同运动方式的哺乳动物有:兔、 跳羚。虎鲸的运动方式是游泳,与它有相同运动方式的哺乳动物有:白 鳍豚、海豚等。
四年级科学
第一单元 《动物大家族》知识梳理
给动物分类
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 物两大类。脊椎是人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撑,有负重、减震、 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2、我国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 鳄,金丝猴,朱鹮,鹦鹉螺,宽尾凤蝶等,以上动物中,除宽尾凤 蝶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外,其余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可以根据动物的某些特征,如生活环境、运动方式、外形特点、 有无脊椎等给动物分类。 4、像生物学家一样,将这些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 类。脊椎动物有:青蛙、鸟、猴、鲨鱼。无脊椎动物有:蚊子、蜗 牛、水母、河蚌、蚯蚓。

4年级科学知识点复习

4年级科学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探针电子温度计式)、(电子体温计)、(温湿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

第二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①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②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③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三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四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第五课《地球》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

四年级科学上册一单元复习资料课件

四年级科学上册一单元复习资料课件
6
• 7.气温是指 (室外、阴凉、通 风)地方的温度。用(温度计)测 量气温。
• 8. (室外、阴凉、通风) 地方 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7
• 9. 风向是指(风吹来)方向。 • 10.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
• 11.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 量,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是 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 述风向。
风向和风速。
16
• 30.测量天气的仪器有哪些? • 答:温度计、风向标、风速仪、
雨量器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17
• 31.空气质量预报:共分5级 • 32.舒适度指数:共分7级 • 33.紫外线强度:共分5级
18
• 34.降水概率: • (30%)以下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小。 • (40%~60%)为由下雨的可能。 • (70%)以上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8
• 12.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 • 1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录为(13)个等级。 • 14.风速等级是由(风速仪)测定的。 • 15. (旗子)可以帮助我们估计风速。
9
• 16.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 冰雹、雾)等。
• 17.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的多少的装置。
• 18.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把 下雨区分为(六) 个等级。
19
• 34.降水概率: • ( )以下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小。 • ( )为由下雨的可能。 • ( )以上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20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 )着, 它影响着我们( ),也影响 着地球上所有的( )。
答案
21
• 2.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 各种形式的降雨—— ( 、 、 、 ) 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 )。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doc

第一单元《天气》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在观察天气的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

记第三页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天气的变化是大气层变化的结果。

驱动全球天气变化的动力来自太阳的能量。

人们常通过电视、电话、报纸、电脑等得到关于天气的信息。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天气日历的作用:有了天气日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外变化的简单规律。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看看与我们的记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在一个季节里,人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天气的变化有关吗?如秋天的天气逐渐转凉,人们开始穿上秋装,地里的庄稼也都开始成熟了,人们都开始忙着收获庄稼等。

这些特点与天气的变化有关。

这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个季节的气候。

1-3.使用温度计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2.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

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当国旗飘向西北,则是(东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无风是0级、微风是1级、大风是2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单位是(毫米)。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据高度和形状,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它也可以演化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知识要点
1、天气总是在(),它影响着我们的(),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4、气温是指(),每天应选择()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风向标的()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

8、风的速度是以()来计算的。

()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等。

10、()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是小雨,10~25毫米是(),25~50毫米是(),50~100毫米是(),100~200毫米是(),大于200毫米是()。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或()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通常是()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纤细的羽状云是()。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云量超过()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2 、)(3 、)。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

制作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二、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