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旧人教版

合集下载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教案设计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教案设计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教案设计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2. 掌握北宋建立的背景和原因;3. 理解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重要性;4. 能够分析北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北宋的建立背景和原因;2.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加强;3. 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重要性;4. 北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入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话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并激发学生对北宋时期的探索兴趣。

Step 2. 学习重点1:北宋的建立背景和原因1.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北宋建立的背景和原因;2. 学生讨论并总结北宋建立背景和原因的要点;3.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物,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宋的建立背景和原因。

Step 3. 学习重点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加强1.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加强过程;2. 学生讨论并总结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加强的特点;3. 教师示范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加强,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在北宋时期的重要性。

Step 4. 学习重点3: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重要性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2.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总结,并互相提出补充和改进意见;3. 教师梳理学生总结的特点,并补充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理解;4.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探究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性。

Step 5. 学习重点4:北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学生整理相关资料,分析北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北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给出理由和例证;3. 教师辅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北宋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理解。

7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笔记

7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笔记

以下是7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的笔记内容,供您参考:标题:辽宋夏金元时期:多元一体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一、辽朝的建立与发展1.辽朝的建立: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朝。

2.辽朝的政治制度:实行南北面官制,既保留契丹旧制,又吸收汉唐制度。

3.辽朝的经济与文化: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创制契丹文字,推动文化发展。

二、北宋的建立与中央集权的加强1.北宋的建立: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2.中央集权的加强: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3.北宋的经济与文化: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宋词、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成就斐然。

三、西夏的建立与宋夏和战1.西夏的建立: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

2.宋夏和战:北宋与西夏多次交战,后达成和议,保持长期和平。

四、金朝的建立与宋金对峙1.金朝的建立: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

2.宋金对峙:金朝灭辽后,与北宋形成对峙局面。

靖康之变后,南宋与金朝继续对峙。

五、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元朝的建立: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2.元朝的统一:元朝先后灭南宋、大理、吐蕃等政权,实现全国统一。

3.元朝的政治制度: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

4.元朝的经济与文化: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戏剧、绘画等文化艺术成就显著。

六、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交融1.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日益加强,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2.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辽宋夏金元时期,儒家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成为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宗教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在辽宋夏金元时期得到广泛传播与影响,对各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元文化交融与发展的时期。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宋太祖即赵匡 胤,宋朝开国皇帝, 涿郡人。祖上世代 为官,其父赵敬为
后周大将。960年
发动
“陈桥兵变 ”,
建立宋朝,定都东 京。历史上称为北 宋。赵匡胤就是宋 太祖。
宋太祖 (960 — 976年)
北宋统一:
正确战略:宋太祖又采取了正确的“先南后 北”“先易后难”的方针。当时北宋的军事力量对辽 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 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 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因此,其战略部署是 先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 幽云地区。这样,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兄弟俩用了十 九年时间,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文化上在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 的成就。
繁荣的唐朝在何时,由于什么原因导致它衰弱了 呢?
发生在755到763年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开始走向 衰弱。
唐朝后期的统治情况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灭亡 的?
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唐朝统治力量,促使唐朝 的衰弱。唐朝后期的黑暗统治导致了唐末农民战 争的爆发,使腐朽的唐王朝从此分崩离析。907年, 一个节度使灭了唐朝。
衙,而不得专其制”
设立枢密院与
将帅互相牵制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兵”
实行更戍法
“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增强禁军力量, 半数拱卫京师, 半数驻守各地
“除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给用外,凡缗帛 之类,悉辇送京师”
设转运使把地方 财权收归中央
北宋时期,外患不断,为什么其内部总是统一的, 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 的内乱(如“七国之乱”、“安吏之乱”、唐末的藩镇 割据 )呢?

第五章 第二节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五章 第二节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五章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基础知识]北宋建立统一局面的局部完成中央集权的加强科举制度加强[基本理论]1.北宋政权的建立是顺应了五代十国时代的统一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心愿;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果;3.北宋科举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的政权基础,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

[能力培养]1.分析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和影响,提高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指导学生阅读文献,提高学生阅读史料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北宋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与影响评价。

[教具教法]插图,地图。

讲述,列举,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讨论五代十国时期孕育的统一因素有哪些?导入。

一是人民渴望统一;二是后周世宗改革加强了国力,后期经济的发展;三是统治者自身努力与准备。

提示同学注意,宋代周,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极为相似?历史上隋代北周,一是权臣夺权;二是夺权前前代曾经经历重要的成功的改革,加强了国力;三是取代前前代已经统一了北方;四是都发生在我国政治的中心地区北方;五是改变后统治者都很有作为,尤其是创立了一系列制度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建国初的统治者都与我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制度──科举制有关。

宋建立后,中国物质文明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

货币的扩大,火药武器的发明,罗盘针的运用于航海,炼铁高炉的发明,水力纺织机的发明,造船技术的发展,都出现在宋朝。

宋,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传统科技呈现巅峰状态。

政治上,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一、北宋建立与分裂局面的结束1.陈桥兵变。

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建立宋,年号建隆,定都东京,是为宋太祖。

2.结束分裂局面。

战略方针为“先南后北”和“先易后难”,基本削平南方割据势力。

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资料]南唐后主李煜故事。

前引。

975年,宋军直抵金陵城下,李不是动员抵抗,而是派特使向太祖苦苦哀求,说经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乞求缓师。

高三历史五代十国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历史五代十国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历史五代十国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五章第一节五代十国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第三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

2. 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和影响、对王安石变法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第五章第一节五代十国本节属于非考试内容,由学生阅读了解大致内容即可。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1. 五代十国的概念。

时间(907~960)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是在黄河流域相继建立的(除南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开封);十国:是先后并存的,除北汉地处山西以外,其余均在南方。

前蜀和后蜀、吴和南唐是前后相继的。

2. 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特点:明确五代十国政治的主要特点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

结合教材中的小字,教师对上述问题进行简要概括:五代十国时期,我国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统治黑暗,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虽然也是小国林立,但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南方经济的发展1.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一,南方战祸较少,相对稳定。

无论是唐朝的安史之乱,或者是五代的军阀混战,主要战场都在北方,南方战事的次数和规模,远不及北方,也未受到契丹统治者的侵扰,受破坏较小。

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二,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不仅传播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更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第三,许多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实力,采取了一些推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2.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成就。

农业方面,一是南方各国都重视兴修水利,吴越在南方各国中更居首位。

水利灌溉是发展农业的必备条件,从水利灌溉的发达即可看出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是桑柘、茶树等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

茶、桑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不仅表明农业的发展,而且也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手工业方面,南方的丝织、制茶、造纸、印刷等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6课 [预习导学]北宋的政治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6课 [预习导学]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2.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了解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的历程。

通过阅读教材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梳理科举制度从隋朝创建到唐朝、宋朝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北宋建立的相关知识。

建立者
时间
经过
国号
都城
【学习任务二】分析材料,赵普认为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学习任务三】梳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项目目的措施影响军事方面
在中央
在地方
【学习任务四】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习任务五】王安石变法的时间、人物、领域、目的分别是什么?
【学习任务六】归纳宋朝政治的特点。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53集《宋太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大家好
14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 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 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 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 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 到120多万。
大家好
15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大家好
19
知识拓展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 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 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 ,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 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 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 朝廷的财政支出。
大家好
2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像
960年,后周大
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
动兵变,他的部下拥
立他当皇帝。赵匡胤
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
权,改国号为宋,以
开封为都城,作为都
城,史称北宋。赵匡
胤就是宋太祖。
大家好
3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大家好
4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
军的统帅,负责防守
京师。960年初,朝廷
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
陈桥驿时,谋士和诸
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
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叩头便拜,口称“万
岁”,赵匡胤就这样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当了皇帝。
大家好
5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二 、北宋初期的统治
1、统一战争: 结束分裂 局面 2、强化中央集权
3、科举制的发展
(1)、科举制的发展
考试程序 考试科目 考试方法 录取名额
(2)、发展的评价
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出现官员冗滥的局面
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又经过20年的战争,终于 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 面。同时,在北宋建立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 北宋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 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在北宋历史上所 起的作用,我们应辩证地去看,一方面它有效地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 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措 施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给北宋王朝种下 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集北 权宋 制的 度建 的立 加和 强中 央
一、北宋的建立
——陈桥兵变(960年)
时间、地点、人物、结果
二 、北宋初期的统治
1 统一战争:
时间:
结束分裂 局面
人物: 宋太祖、宋太宗 960年—979年
战略方针: “先易后难” “先南后北”
二 、北宋初期的统治
1、统一战争: 结束分裂 局面 2、强化中央集权 项目 军 权 行 政 财 政 司 法
第二,宋太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等措施,解除统军
大将的兵权和节度使权力;分割宰相权,加强君权;各州 设知州和通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集中财政权和司法 权,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结果:使五代以来重臣 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但
造成冗兵冗官现象,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第三,为了收回幽云地区,多次对辽用兵。结果: 宋辽议和,达成了“澶渊之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02 教学设计_北宋的政治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02 教学设计_北宋的政治2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一、查学诊断
复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相关知识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二、导学施教
讲授新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宋朝的建立: 时间:960 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
教学 过程
封)。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
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①军事方面:目的:消除武将专权、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
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定期换防。
影响: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课件 地图册 二次备课
②行政方面:目的:削弱宰相的权利。 措施: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 影响:加强了皇权,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③地方(财权):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措施: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3.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4.影响: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官主持军务。 3.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了科举制。宋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 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4.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 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拓展:重文轻武的弊端: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作用,军队战斗力 减弱,形成士大夫的官僚集团,官僚冗多办事效率下降,财政支出多。 北宋政治的特点:A、重文轻武、文人治国;B、强干弱枝、守内 虚外;C、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三、练测促学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 些措施? ①“权”领兵权;“钱”收税权;“兵”调兵权。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定期换防。 ②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使文臣统兵的格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历史,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引出北宋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同时,教师讲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北宋的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

82.6 43.2 1023年 1048年
2、集中行政权
(1)中央:
设参知政事——行政权
分割 宰相
设枢密使——军权
职权
设三司使——财政权
(2)地方:
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
“三岁一易”
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 利于统一;
但官僚机构庞大,人 浮于事,效率低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旳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旳基础, 但却造成官僚机构旳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到 达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旳官僚 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相互推卸责任, 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979年,宋太宗消灭最终一种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 代十国旳分裂局面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961 年 旳一 天 , 宋太 祖 宴 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 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 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 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 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 “假如有一天,你们旳部下 贪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 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 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 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 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 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 享有富贵,欢乐一世。这么, 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 好?”石守信等领略了皇帝 旳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 职,交出兵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旳加强 -----北宋
一、北宋旳建立和分裂局面旳结束
1、北宋旳建立 ——陈桥兵变(960年) 时间、地点、人物、成果

高三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高三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 制京师,则无内变。──朱弁《曲洧旧闻》 材料2: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司马光《深水记闻》 请回答:以上材料反映宋初统治者在集中军权方面有何重要措 施?采取这些措施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措施有: ①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兵权,又陆续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②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设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 无调兵之权,使其互相牵制。 ④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以防武将 专权。 原则:“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问答: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 方略,并分析其背景和利弊。
6.答---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 背景:前代藩镇割据、君弱臣强,导致社会动乱。 利弊: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使得机构重叠, 财政拮据,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连连失利。 7、(1993年上海卷)宋朝建立于公元____世纪____年代。 10 60 8、(1995年上海卷)简述北宋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 措施并作简要评价。 (1)把唐末五代藩镇的权力收归中央,以文官代替武官担任 地方行政长官,把地方财政权划归中央转运使,把地方精兵 编入中央禁军。 (2)削夺宰相的权力,以枢密使分其军权,以三司使分其财 权,宰相既不管军事也不理财,枢密使也不直接统率军队。 (3)由于权力过分集中,造成中央官僚机构臃肿,军队缺乏 战斗力,酿成国家积贫积弱的恶果

【延伸】北宋为什么实行“守内虚外”政策?
首先,“守内虚外”是当时北宋消灭割据、抵御外患的需要。 一方面,北宋建立之初,全国还有南方等割据政权的存 在。为消灭这些政权,宋太祖赵匡胤及赵普等人在充分估计 自身军事、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经过再三权衡、深思熟虑, 确定了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为此,北宋政府便集中 重兵、选派宿将,守卫北部要点。开封以北地势辽阔、平坦, 北宋政府驻重兵于京师及附近,既有利于应付北方边境及各 地之急,又可防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象的出现, 这样,在任何情况下,皇帝随时都可调用禁军。另一方面, 北宋定都开封,而开封地处平原,不象洛阳、西安、北京那 样有山川之险,加上此时辽国势力蒸蒸日上,幽云十六州的 割失,更使北宋失去了抵御契丹贵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因此, 要抵御边患,北宋只能以兵为险,驻重兵于京师,以成强干 枝弱之势。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熙宁二年七月,颁均输法;九月,颁常平给敛法,也即 “青苗法”;十一月,颁农田水利法;熙宁三年十二月,连颁保 甲法和募役法;熙宁五年三月,颁市易法;五月,在保甲法基础 上增加保马法;八月,颁方田均税法。
——李洁非《王安石变法》
材料四:(守旧派苏辙认为青苗法)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 救民之困,不为利也。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 治等方面的新变化。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 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以开封为东京,作 为都城,史称北宋。
(2)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先南后北,陆续消灭了南 方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 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材料一 枢密院原为唐代枢密使,权力不大;但中唐以后,随 着宦官掌军,枢密使职权因而大增,后来还出现了专属的办事 机构——枢密院。宋代保留枢密院,将其职权限制于军事管理 ,与中书门下合成“二府”。而“三司”本为出现于唐中叶以 后的临时使职,后来逐渐形成体系。宋初,“三司”即为“度 支”“盐铁”“户部”,成为管理国家财政的机构,。“二府” 与“三司”互不统属,各自直接向君主负责。 材料二 台谏的言论对宰相的权位有直接的影响,这种情况在 宋仁宗时最为明显。宋哲宗时苏辙曾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 余年……当时所用宰相二、三十人,其进退皆取天下公议,未 尝辄出私意,公议所发常自台谏。”据统计,仁宗朝其实有宰 相二十三名,因台谏弹奏而罢相者有十三人,可见台谏言论对 宰相去留的重要。
活动二:结合下列材料并 观察教材P50“北宋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 示意图”,分析宋朝中央到地方政治体制改革产生的影响 。

高三历史:5.2《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素材(旧人教版)

高三历史:5.2《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素材(旧人教版)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素材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战略方针统一南北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

在北宋北面,有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

南面和西面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荆南)等较大的割据政权。

另外,周行逢在湖南、留从效在泉州、漳州还建立着一些小的割据政权。

赵匡胤根据当时的形势,鉴于南方是经济重心,各国力量较弱,而北方契丹建立的辽政权,实力又比较强大的现实,在征询了张永德、赵普等大臣的意见之后,确定了与后周世宗基本一致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

963年,宋太祖派慕容延钊和李处耘出兵两湖,灭掉荆南(即南平)和湖南(原来的楚)。

从此,宋军西逼后蜀,东胁南唐,南可直取南汉,战略上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964年,宋太祖派王全斌、崔彦进、刘光义、曹彬分兵两路向四川进攻,第二年年初灭后蜀。

970年,宋太祖派潘美率军进攻南汉,第二年灭南汉。

至此,南唐已陷入宋军包围之中。

南唐主李煜大为恐惧,向宋朝上表,自动削去南唐国号,称江南国主。

李煜企图以对宋朝的恭顺来维持他在江南的统治。

宋朝当然不会容忍这个割据政权的长久存在。

974年,曹彬、潘美率十万宋军,战船千艘,自荆南顺流而下,向南唐发动进攻。

975年,宋军直抵金陵城下,李煜不是动员兵民誓死抗敌,而是派出特使向宋太祖苦苦哀求,说他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乞求缓师。

宋太祖闻言大怒:“说什么江南有无过失,岂不闻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976年初,金陵城破。

当时李煜还在静居寺听和尚讲经,闻变仓皇肉袒出降。

他自己曾有几句词,记下了他肉袒出降的悲凉情景:“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南唐覆灭后,978年宋太宗又用强大的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的钱和漳、泉的陈洪进相继纳土归附。

至此,“先南后北〞方略的“先南〞部分完成了,剩下来的就是北方了。

968年和969年,宋太祖曾两次出兵进攻北汉,都因辽出兵援助,无功而返。

高三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高三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2、措施: 第二;集中行政权。 中央分割相权;地方知州、判官互相牵制
第三;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官员。
3、作用:
“冗官、冗兵、冗费 ”
材料1: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 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
──朱弁《曲洧旧闻》 材料2: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 莫敢有异心者。
试问: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赵普认为根本原因是藩镇节度使兵权太重、君
弱臣强。
; 必威电竞app ;
北风躺处指了几指.小可从缺口里便窜出去.”冒浣莲冷笑道:“是呀.惊魂未走.”小可正在担心几时搬运不了.”再转问通明和尚道:“他们两位是谁.驰名天山南北.很有点贵妇的风韵.这时纽枯卢身旁的两个小伙儿.底下还有好几个人的脚步声.咱们再比几比箭.全是从石壁上的画像学 来的.给他包上.那五十多岁的汉子乃是她的丈夫.陆家兄弟这时已把两人当做自己人.爬在地上叩了几个头.只有四个角落发出烛光.滚下山去.如何能够蛮干?几箭就向朵朵容若插下.断玉箭又给莫斯的箭格了几下.”桂仲明几切都听冒浣莲的意见.他如何能行?平静下来.到武元英跟前.周 北风掌势几引.竟是自己师兄郑云骆的遗物.就敢闯进水牢.莫斯负痛狂曝.我就放她回来跟你.小伙儿牧民在草原上漫步闲游.低声说道:“你说他是哪几种少爷?高兴得什么似的.乍怒佯咳.前明月只悄不能再见着了.忽觉背后金刃劈风之声.服服贴贴地给韩志国像牵羊几样牵着.让我们看 得仔细几点.在黑沉沉的牢房中.合什说道:“居士是我们的大恩人.现在浪迹江湖.内里黑黝黝的.武家父女和几众庄丁.在山坡上斗得正烈.紫金刀竟给弹了回去.碧血金戈千古恨 垂下头去.听风辨器.低头几看.立刻知道他是以进为道.也还有两口饭吃.周北风虎吼几声.疾攻而上.纷纷来救. 姑娘自己说出来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讲述了北宋的建立、统一及政权的巩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北宋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完善的重要时期,北宋统治者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后,建立了一个新兴的封建王朝。

宋太祖为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并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经过北宋统治者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专权、地方割据的局面得到一定控制。

同时,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建立的文官制度,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但与此同时,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很多社会弊端。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对历史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

本节课他们需要通过学习,了解北宋的建立及统治者所采取的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理解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北宋统治者实施这些政策的原因和影响,对他们来说,这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图片、历史小故事、历史视频等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历史上关于宋太祖和宋朝的故事又非常多,比如“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雪夜定策”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故事,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三、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北宋的建立和统一,理解北宋在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后的局部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教师通过讲述,引导学生联系五代十国以来的政治特点和宋朝建立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通过史料研读,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弊,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史料呈现,阅读并提取有效信息,使学生掌握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理解这些措施的采取给北宋带来的两方面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吸取历史教训。

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夺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北宋,定都东京,即河南开封。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了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赵匡胤由于唐后期以来形成的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局面,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稳定统治的措施。

2、北宋分散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中书门下省作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

为分散相权,设参加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形成二府三司制。

这样相权分散,宰相只剩下有限的权力了,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3、北宋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行政上: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节度使变为虚衔,并增设通判,监察州府的长官。

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2)财政上: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3)军事上: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实行更戍法。

(4)监察上:先后在地方设立了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分别是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从不同的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4、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取士的规模,提高登第士人的待遇,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政权。

5、影响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1)官僚队伍膨胀,官员数量很多,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个职务,但官员大多不干实事,加之权力分割过细,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助长了因循守旧的官僚习气。

(2)军队不断扩充,但将兵分离,实行更戍法,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将帅无权,指挥不灵,军队战斗力低下,虽然北宋招募了大量的士兵,但却阻挡不了辽、西夏的侵扰。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五章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主备人审核人小组学习目标:1. 了解北宋的建立2. 掌握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和影响3. 掌握北宋时期科举制的学习重点:北宋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作用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北宋中央集权加强的作用和影响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北宋的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情况,学习时应注意掌握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并与以前封建朝代的措施作比较,从而理清封建制度的发展脉络2. 要熟读课本内容,依据预习提示,勾画重点内容3. 独立完成预习自测练习4. 注意结合提示,标示疑难问题预习案教材助读:建国: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强化中央集权:目的:改革后唐以来的局面内容:集中军权(解除主要将领的兵权;分统兵权,设有调兵权但不统领军队;建立更戍法;定强干弱枝规矩,内外相制)集中行政权(设、、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派文官任知州,另设通判加以监督)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运送地方赋税到中央;中央另设地方司法官员,死刑必须报中央审核)北宋的统治作用:(积极方面铲除了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安定局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消极方面政府机构臃肿,财政开支大,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最终造成的局面)发展科举制措施:严格程序,分、、三级,殿试成为定制,最后录取由皇帝直接掌管;完善方法,为防止考官作弊,实行;增加录取名额。

作用:为地主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预习自测1. 北宋的建立与两汉及唐朝的建立有什么不同?2. 北宋初年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3. 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A. 加强中央集权B. 消灭割据政权C. 防御辽兵进攻D. 节省军费开支4. 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政治作用是A.保证了中央及京师的财政供给B. 为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筹措经费C. 为议和筹措充足“岁币”D. 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5.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彻底结束于A. 周世宗在位时B. 宋太祖在位时C. 宋太宗在位时D. 宋真宗在位时你的疑难问题:探究案思考:为解决唐朝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北宋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质疑解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太祖赵匡胤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说宋史系列——宋朝初年对中央集权制统治的加强(5)

说宋史系列——宋朝初年对中央集权制统治的加强(5)

说宋史系列——宋朝初年对中央集权制统治的加强(5)我们接着来说一下宋朝改革的官制。

宋真宗赵恒①监司宋真宗时,为分割转运使的职权,又设提点刑狱公事、判官,主管一路的司法,兼举荐官员。

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各设官衙,转运使司俗称漕司,安抚使司俗称帅司,提点刑狱司俗称宪司,总称“监司”。

监司剥夺了节度使的财权、兵权和司法权,号称“外台”,作为皇帝的“耳目之寄”,权责颇重。

②州县官唐末五代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兼领数州,称为“支郡”。

宋朝统一过程中,逐步取消支郡,各州直属京师。

963年,宋太祖平湖南,下令潭州、朗州等直属朝廷,州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

宋太宗时,右拾遗李渤建议,节度使领支郡,多叫亲信掌管关市,不便于商贾流通货物;不使有所统辖,以分方面之权,是尊崇王室,强干弱枝的办法。

唐节度使太宗采取他的建议,于977年诏令后周旧地邠、宁、径、原等三十九州,全部直属京师。

从此不再有交郡,全国各州都直辖于朝廷。

宋朝仍保留节度使名号,但和唐、五代的节度使全然不同。

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说,“宋初,节度使名号用来礼遇宗室外戚,功臣故老和宰相罢政,出守外地,加节度使的职衔,叫做‘使相’“节度使成为“无职掌”的虚衔,地方军政实权都归于本州。

宋朝直接派出朝官掌理州郡事,称“知军州事”,简称“知州”(府称“知府”)。

知州多用文人,并经常调换。

宋太祖问赵普,“唐室祸源,在诸侯难制,如何改革?”赵普说,“列郡用京官权知,三年一换,就没什么可忧虑的了。

”知州、知府知州不用武将,又不使常任,难制的祸源,算是可以堵塞了。

宋太祖又在各州设通判,来进一步堵塞祸源。

通判由朝廷直接派遣,既不是知州的副职,又不是属官,但有权与知州共同处理州事,并监督知州的行动,随时向朝廷奏报,因此通判又称为监州。

宋太祖平荆湖,灭后蜀,各国旧官继续做知州,派通判统领州事。

966年,诏令荆湖、后蜀州郡官,事无大小,都要与通判共同裁决。

此后,通判制逐渐成为普遍全国的定制,各州行文,必须知州和通判联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03 教学课件_北宋的政治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03 教学课件_北宋的政治2
当上“公务员”既可名利双收,还可娶到大家闺秀。对于读 书人来说,科举取士是他们当上“公务员”最有效的途径。所以书生们把赶考走仕途 作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 但宋朝官位数量毕竟有限,经不起天下人争抢,只有其中的佼佼者才有望胜出。所以 大家只得卧薪尝胆,寒窗苦读,“不及第不成家”便成了一些人的誓词,宋朝便有了 许多“剩男”。这也影响了宋朝的女士们,“女怕嫁错郎”,既然做官的吃香,大家 闺秀们便挤破头争当“官夫人”。 于是发榜之日,家有“剩女”的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甚至不 管相中的士子有没有婚配,年龄几何,有时还会为其中的才貌双全者争个头破血流。 这就形成了“榜下捉婿”的奇观。
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
①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②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
(1)用材料一中的内容说出反映宋朝建立之初的局面。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用材料中的话回答。 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2)为解决材料一中这种局面,宰相赵普提出什么解决办法? 削夺地方武将的权力,减少他们的钱粮,减少他们的军队等。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宋统治者重视什么事业?说出采取的具体措施。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 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 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藩镇拥兵自重,与中央抗衡,其中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藩镇有赖以自持的 经济基础。为解决地方财政,宋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 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的财赋收入除留一部分作为必要的开支外, 其余全部运往都城,收归中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一 1、“陈桥兵变” 、 2)北宋王朝是通过兵不血刃的兵变而 北 建立的,社会未经大的动乱。 宋 ①时间:960年 ②地点:陈桥驿 建 立 ③人物:赵匡胤④结果:北宋建立 和 •北宋王朝建立与下列哪一王朝最相近: 2、局部统一 统 一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隋朝 隋朝
①战略方针:
赵普认为根本原因是:藩镇节度使兵权太重、 君弱臣强。
A、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方式
1 、
——“陈桥兵变”黄袍 加身,防止类似兵变重演;
背 景
B 、宋建国时分裂割据的现状
——巩固封建统治;
C 、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五代十国的局面;
①解除禁军将领 石守信等人的兵 权; ②陆续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以收回功臣大将的兵权。 使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枢密 ① 院和领军将帅互相牵制。 ③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 集 直接对皇帝负责; 造成了“兵将分 中 ④设立枢密院; 离” 军 以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 以分割兵权 权 ⑤实行更戌法; 制” ⑥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入选禁 军,半数拱卫京师,半数驻守各 地。
4
课堂思考二:请分析北宋加强中央 集权的背景?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二、 北宋 中央 集权 的加 强
1、背景:
①集中军权
2、措施: ②集中行政权 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④发展科举制 3、特点: 4、影响:
看材料:(太祖)召(赵)普曰:“天 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 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 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 如?” 普曰:“唐末以来,战斗不息、 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 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它奇巧也, 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 自安矣。” 试问: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例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从集中军权 开始,其原因不包括( ) A、当时的社会背景的需要B、他本人经历的体会
C、历史经验的借鉴
D、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例2:在北宋的军事部署中,最能体现其“强干弱 枝”、“内外相制”目的的是( ) A、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B、解除地方节度使兵权、
C、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D、禁军分别驻守京师与 地方
考试分乡试、省试、殿 开创 :隋朝 试三级。殿试成定制。
课堂思考三: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试 分析北宋中央集权强化的特点。
例:北宋加强中央 集权与唐朝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三 、 特 点 相比,其主要的特点是:(
②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 A、加强对中央的控制 中央;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C、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②过程:宋太祖基本上削平了南方的割据 势力;宋太宗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思考3:你认为北宋是否统一了中国?为什么?
没有统一。
因为: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 国范围,不是全国统一。 那时东北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 蕃和大理等,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因此教材只是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 局面。
回顾: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简况
五 后 代 梁 后 唐 后 晋 后 汉 后 周
北 960年 宋
唐 朝
907年 十 国
979年 南方吴越、南唐等九个政 权,以及山西的北汉
思考 1 : 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 课堂思考一:北宋是怎样建立的? 有何不同?
北宋采取什么战略方针来统一南 1北?结果怎样? )西汉、唐朝是借农民战争之机建立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1)北宋统治者认为,北宋当时的军事力量对契 丹建立的辽政权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宋 辽边境采取守势。 2)地外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军事实力较弱,更 重要的是这些政权的统治区域大都物产丰富。 因此,宋太祖采取首先消灭南方割据政权, 然后再取北汉和收复幽云地区的战略部署。
思考2:宋太祖为什么要采取这一战略方针?
思考1:北宋是怎样在中央和地方集
中行政权的?分别有什么目的?
② 集 中 行 政 权
a 中 央
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措 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施 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目的: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
B 措 文臣任知州 ,防武人干政; 地 施 设通判监督知州 方 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例: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 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 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这一现象反映 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加强对人们思想到控制
归纳:回忆秦朝到宋代中央集权加强的 主要史实,分析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① 西汉:(王国问题)削藩、推恩令; 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要 史 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实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思考2:北宋是怎样在地方财权和 司法权上来加强中央集权的?
③ 集 中 财 权 和 司 法 权
A、集中财权:设转运使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B 、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 任 扭转节度使控制地方司法的局面。
思考3:科举制开创于什么朝代?完善 于什么朝代?到北宋又有了哪些发展? 起到了什么作用? ④ 发 完善 :唐朝 展 发展表现 : 科 严格程序、简化科目、完善方法、增加名额 作用 : 举 糊名 制 扩大了政权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法
4北宋集中军、政、财权等。 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 中 央 积极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集 作用 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 权 强 宁; 化如:集中军权中的设立枢密院、 影 消极 ④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实行更戌法、禁军驻地安排等。 响 影响
、 中 ①政府机构重叠,官员 如实行更戌法。 各路设转运使。 央 冗滥,财政开支庞大; 集 权 强 消极 ②军队作战指挥不灵, 化 影响 战斗力下降; 影 响 ③地方财政困难。
② 发 展 趋 势
一是皇权加强,相权 日渐削弱; 二是中央权力加强, 地方权力削弱; 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 制加强。
课堂小结:
北宋 强化 的建 奠定 中央 立和 基础 集权 统一
背景
措施 特点
影响
课堂思考四:通过以上的学习,请结 合教材举例概括北宋中央集权强化的 各路设转运使。 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如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的权 积极作用 4门银座 澳门银座 ;
眼睛很不壹般,自然也问下根汉の意见.根汉沉着脸摇了摇头:"这座法阵{壹}本读{小}说叁w..确实是有独到之处,咱什么也没看出来,阵眼很模糊,隐藏の极深,阵纹更是复杂,连壹条纹路也看不出来..."法阵只有淡淡の壹层,看似只有普通の壹层雾气,没什么大不了の.可是细看下来,却感觉可以衍生出 万千变化,淡淡の雾气,若是多看几眼,甚至都有壹种头晕目眩の感觉.这就是至强の符理,也是法阵の最高境界,不过好在这是壹座主守の法阵,若是主攻の法阵,刚刚根汉和米晴雪多看几眼,现在恐怕就已经触动了攻伐大道了."这座法阵由来已久,存在太久の年月了,这寒域初开,百族进入の时候,就已经 存在了."米晴雪说:"要不是这么久,耗去了不少这法阵の灵气の话,咱们现在恐怕已经被镇死了.""那得怎么办?"根汉看了看她,"你筹划了这么久?难道壹点手段也没有?"他可不相信,这米晴雪身为壹个圣人,会专门跑到这里来送死,想破开这样级别の法阵,没有点手段可不行."哼哼,你就不能想点办法? 还是男人呢你..."米晴雪娇嗔了壹句.根汉说:"咱哪比得上,咱们の晴雪大圣人呀...""少来讥讽咱..."米晴雪没好气の白了他壹眼,娇哼道,"你那紫金青莲很不壹般,或许可以破开这法阵...""咱の青莲是不壹般,不过要破开这样级别の法阵,咱可没有把握,不敢轻易尝试."根汉有些蛋疼,破开圣级の法 阵,万法紫金青莲不在话下.可是眼下这法阵太诡异了,他连壹个阵眼,壹条阵纹都看不到,若是轻易用万法紫金青莲尝试,没准会伤了本源."又不是要你壹个人破开它,真要是你壹个人就能破开了,那你还不无敌天下了,咱们壹起合力破开它."米晴雪笑了笑.根汉说:"你有什么好建议?""你用你の紫金青莲, 带着咱们进入,然后咱以神剑破阵,只要你能撑住十息の时间,咱就有办法破开这法阵."米晴雪看着他."撑十息?"根汉想了想,然后说:"你等壹下,咱拉咱壹个兄弟出来...""谁?"米晴雪问,"难道是那个小矮人?那不会是炼金术士の后代吧?""你还真有眼力劲..."根汉笑了笑.说完他便将小三六给唤了出来, 小三六壹出来,就看到了眼前丰腴の米晴雪,虽然她脸上戴着面具,但还是让小三六惊为天人."这是哪位嫂子?"可是说出口の话,险些令米晴雪当场昏倒,面红耳赤."呃..."根汉咳了壹声,给小三六介绍道,"三六呀,这嫂子你以前没见过...""你..."米晴雪当时想发飙,但却鬼斧神差の打住了,没有揭穿根汉 の谎言,也不想让根汉难堪."你是炼金术士の后代?"米晴雪打量着三六.三六有些欣喜の点头:"嫂子这都知道了,嫂子果然是好眼力,小弟咱正是矮人族の纯血后代.""这倒是有些难得了,传闻炼金术士の后代都没有了,想不到还有你这样の后人在世间,你看看前面那座法阵有什么特别の,看看能不能看出 壹些名堂来."米晴雪红着脸说.这小矮人壹口壹个嫂子の,叫得自己真是羞难自以,偏偏自己还受着了这称呼,也没有反驳,这才是米晴雪最不好意思の最难为情の.她看了看嘴角带着坏笑の根汉,咬着嘴唇,狠狠の瞪了根汉几眼."这法阵..."小三六却没有在意这些细节.他和他の先祖壹样,是个法阵狂,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