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奶牛热应激的发生及减缓措施

奶牛热应激的发生及减缓措施
发生 后 , 采取 相应 的减缓 和治疗措施 也会影 响牛奶的品质 。
3 减 缓热应激 的措施 3 1 营 养调 控 .
适当的 自然 应激 可 使 机体 逐 步 适应 环 境 , 高生 产 性 提 能 。但如 果应激过度 即动物 体受 到 长时 间或 高强 度 的应 激
311 增加 饮水量 。奶 牛是依 靠 出汗 和呼 吸蒸发 水分 达到 ..
奶牛生产 的适 宜温度是 l o℃。在该范围 内 , O~2 奶牛不
素(H)催乳激 素( ) I 、 删 等分 泌减少 , 牛性 腺发 育不 全 ; 犊 成 年母 牛不 发情或安 静发情 、 卵 ; 年公牛性 腺萎缩 、 排 成 性欲减 退、 精子发 育不 良、 子 畸形 或死 精 。从 而 导致 奶 牛无 法顺 精 利 配种 , 响受 精或 受精 后受 精卵 着床 及胎 儿发 育 , 成胎 影 造 儿早期 吸收 、 流产 、 胎儿畸形 或死胎 。在热应 激条 件下 , 牛 奶 的受 胎率会降 至 1%以下 。 0 2 3 免疫 力低 下 . 奶 牛 受 到热应 激 源 的刺 激后 , 因糖 皮质 激 素 的大 量分泌 , 导致胸 腺 、 脏和 淋 巴组织 萎缩 , 脾 使嗜酸性 白细胞 、 巴细胞 、 T淋 B淋 巴细 胞 的 产生 和 分 化及 其 活 性受
摘要 阐述 了热应 激的概念 , 分析 了奶牛 热应激 的发生原 因, 出热应激 对奶牛造 成的危 害 , 出了减缓 奶牛 热应激的措施 。 指 提 关键词 奶牛 ; 热应激 ; 发生 ; 害 ; 危 减缓措施 中图分 类号 ¥ 2 文献标识码 A 83 文章编号 0 1 — 6 12 o ) — 72 0 57 6 1(080 0 7 — 2 7 2
降温 的 目的 , 故牛 饮冷 水 可传 导散 热 。正常情 况 下 , 乳牛 泌 日采食 干物质水平 一般不低 于 2 头 , 1k 日饮 水量 为 6 0~8 0 k/ 。干物 质采食量 直接决定 动物 的生 产性 能。而研 究表 g头 明, 否获 得充 足 的饮水 , 奶牛 干物 质采 食量 能否达 到最 能 是

中国西南地区奶牛场奶牛冷热应激程度与防暑防寒情况调研报告

中国西南地区奶牛场奶牛冷热应激程度与防暑防寒情况调研报告

中国西南地区奶牛场奶牛冷热应激程度与防暑防寒情况调研报告荷斯坦牛是当前奶业生产饲养的主要奶牛品种,随着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其机体代谢和泌乳产生的热量明显增加,又因其体型大、单位体积散热面积小、汗腺功能不发达,使其对热应激特别敏感。

热应激会导致奶牛营养负平衡、产奶量降低、免疫力降低,进而损害奶牛健康,降低牛场的经济效益,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热应激还能引起奶牛繁殖性能持续性受损,即使环境状况好转,奶牛体况恢复,其繁殖性能在几个月内仍会受到影响。

奶牛不仅受热应激影响,在寒冷环境中还容易发生冷应激反应,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易感染疾病,从而影响奶牛健康状况。

相比其他畜禽,奶牛养殖采用开放式及半开放式牛舍更加普遍,所以冷热环境是制约奶牛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可知,奶牛冷热应激程度以及缓解措施在奶牛生产中至关重要。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奶牛受到冷热应激影响的时间和强度都各不相同。

为了更好地了解西南地区奶牛养殖业的现状,本研究对西南地区47家存栏量100头以上牛场冷热应激程度与防暑防寒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以期为促进该地区奶牛产业带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通过采取数据查询、问卷调查、电话核实等方式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四个地区开展专项调研,共获得了47家存栏量100头以上牛场的相关数据,这些牛场饲养荷斯坦牛或者同时饲养娟姗牛,合计总存栏奶牛4.4万头,其中成母牛为2.44万头,年总产奶量20.39万t,泌乳牛年平均产奶量为8.285kg。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调研奶牛场奶牛冷热应激程度与防暑防寒情况是否影响泌乳牛平均产奶量,必要时进行Duncan氏多重比较,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环境温度升高超过临界温度时,奶牛仅靠物理调节无法维持自身热平衡,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热应激反应,影响其生产和健康。

当温湿指数(THI)超过72时,认为是超越热应激发生的临界点。

奶牛热应激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奶牛热应激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mii d x THI[ 。其计算 公 式为 : dt i e , yn )3 ] THI . 2 :0 7
( + Tw) 4 . , 中 Td是 干 球 温 度 ( ) Tw Td + 06 其 ℃ ,
是 湿球 温度 ( ) ℃ 。Ma e 等 认 为 , 湿 温 指 数 的基 dr 在 础 上应 增加 风 速 和 太 阳辐 射 两 项 指 标 r 。B ea等 4 ] at
虽处 于能 量负 平衡 状 态 , 血浆 游 离 脂 肪 酸 水平 并 但
公 益 性 行 业 ( 业 ) 研 专 项 课 题 ( 0 0 3 6 —7 农 科 2 1 0 0 00 ) 作 者 简 介 : 凡 建 (9 1) 男 , 师 , 士 , 张 18 一 , 讲 博 主要 从 事 奶 牛 疾 病 学
1 外界 环境 指标
外 界 环境 改变 是 造成 奶 牛热 应 激 的 主导 原 因 。 通 过测 定外 界环 境指 标判 断奶 牛热 应激 状态 的方 法 比较简 单易 行 。
4 生理指标
诱 导 奶 牛 热 应 激 的外 界 环 境 因 素 主 要 包 括 高 温 、 湿和 热辐 射 ( 高 光照 ) 国内外 常选用 温 度和湿 度 ,
能 m ] 。
表 1 不 同热 应 激 环 境 下奶 牛 的 临 床 症 状
度在 此范 围内时 , 通 过 自身调 节 机 制 维 持 正 常体 可 温, 当外 温 高 出 此 范 围 时 , 物 就 会 处 于 热 应 激 状 动 态l 。热应 激 严重 影 响 奶 牛 健 康 和 生 产 , 】 ] 引起 人 们 高 度重 视 。奶牛 热耐 受性 受年 龄 、 品种 、 饲料 组成 等
中 图分 类 号 : 8 8 2 ¥5.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5 9 6 0 ( 0 2 0 — 0 20 0 2 — 0 5 2 1 ) 20 6 — 2

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量, 并引发健康问题。夏季水槽应每周清洗一次。 4) 补充饲喂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夏季由 于呼吸和排汗增加, 常会引起奶牛矿物质不足, 应 增加钙、磷、镁、钠、钾等的喂量, 饲料中可添加碳 酸氢钠、碳酸钠、氧化镁和膨润土, 使钾占干物质 的 113 % ~ 115 % , 钠占 015 % 、镁占 013 % 。每
环境中奶牛采食量下降的程度因品种和饲料组成 以 10 e 时黑白花奶牛的产奶量为 100 % , 则 32、
的差异而略显不同, 但总的下降趋势基本一致。 35、38、40 e 时产奶量分别为 53 % 、42 % 、26 % 、
热应激导致奶牛采食量下降的机制为: 1) 奶 1515 % 。
牛在热应激时, 体内三碘 甲腺原氨酸 T3、甲状腺
北京 15
上海 20~ 28
杭州 311 5
南京 17~ 20
表 3 我国部分地区奶牛乳成分变化
%
脂肪



上海 4130 4120 41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江苏 3161 3164 3134
安徽 3179 3178 3169
蛋白质



3170 3160 3150
3137 4102 2192
3102 2173 2166
一般认为, 产奶量的高低与乳腺泡、乳导管的 形成和发育密切相关。乳腺泡、乳导管的形成和
发育又受雌二醇( E- 17B) 和孕激素( P4) 的调节。 在热应激情况下, 生殖内分泌出现一些抑制反应,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GnRH) 减少, 血 中孕激素含量下降, 同时也影响雌二醇的变化, 使 青年母牛乳腺形成和经产母牛的乳腺再生受阻。 此外, 乳的生成和排放受促乳素和 T3、T4 协同作 用, 同时需要大量血液作保证, 在热应激情况下,

奶牛热应激研究进展

奶牛热应激研究进展
关键词 : 奶牛 ; 热应激 ; 高温环境 ; 综 合 防 治 中图分类号 : ¥ 8 5 8 .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顺序编号 : 1 6 7 2 — 5 1 9 0 ( 2 0 1 3 ) 1 0 — 0 1 2 1 — 0 1
奶 牛 热 应 激 是 指 奶 牛 受 到 超 过 自身 体 温 调 节 能 力 的过高 温度 刺 激时 , 引 起 机 体 发 生 的 一 系 列 异 常 反 应 。在 我 国 , 每到 夏季 高温季 节 , 南 北 方 各 地 的奶
技 术推 广及 疫病 防 治 工作 。
3 . 1 遗 传 方 面 改 变 牛 的 耐 热 性 能 .培 育 耐 热 新 品
从 疫 区 引进 种 畜 。引 进 后 , 要 进 行 2个 月 隔离 观 察 。 同 时进 行严格 的检疫检 查 。 2个 月 后 无 任 何 临 床 症 状 出 现, 实 验 室 检 测 呈 阴性 后 , 方可合群饲养 。 对 幼 畜 要 设
等特点 。 由此看来 , 这种牛属 于怕 热耐寒的 品种 。 适合
气 温 低 的地 带 饲 养 。
2 热 应 激 对 奶 牛 的 影 响
牛 发 情 周 期 延 长 ,出 现 发 情 时 间 短 或 不 发 情 现 象 . 影 响配 种 效 果 , 胚胎受精 率下降 , 早期 胚胎死亡率 增加 , 极易引发流产 , 或 产 出 的犊 牛 体 重 偏 轻 。 2 . 4 热应激还 能诱 发各种疾 病 炎 热 的夏 季 能 使 奶 牛 的生 理 机 能 发 生 改 变 ,血 液 中免 疫 球 蛋 白减 少 . 导 致 其 机 体 抵 抗 力 降低 , 容 易 发 生 中 暑 和 日射 病 。 加 之 夏季气 温 高 , 极 易孳生病 菌 , 病 原 菌 大 量 繁 殖 并 侵 害

奶牛热应激机理及其营养研究进展

奶牛热应激机理及其营养研究进展

专题论述奶牛热应激机理及其营养调控研究进展张健1,蒋永清2,邵涛1*(1.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5;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摘要:热应激是导致奶牛夏季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奶牛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研究奶牛热应激机制及其对策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

为缓解奶牛热应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营养调控、环境调控和育种途径。

由于生产成本和奶牛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等原因,目前奶牛业生产多采用营养调控为主,辅以环境调控的综合措施。

本文综述奶牛热应激与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奶牛;热应激;营养调控中图分类号:S852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29-5130(2009)02-0088-05奶牛的热应激反应是指奶牛由于受到炎热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由于奶牛体内热量的散发主要靠呼吸器官,易于发生热应激反应。

大量的饲养实践证明,在夏季由于环境气温的升高,奶牛自身机体的热调节机能开始失调,正常的功能及其激素平衡等遭到破坏,并易发生皮肤代谢受阻,体内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体温上升,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发情紊乱,受胎率下降,健康水平低下,抗病能力减弱,犊牛生长缓慢及死亡率增加。

大量的统计学数字表明,在炎热的夏季由于热应激反应,平均每头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都下降[1-4]。

由于奶牛的汗腺不发达(不及人的10%)[5],所以判断奶牛是否处于热应激的状态不能依据人自身对气温的感受。

对奶牛热应激的判断常规方法主要测定牛舍的温湿指数(TH I),奶牛的体温、呼吸频率和生产性能等指标。

当T H I即温湿指数大于72时奶牛将处于热应激状态,即牛舍的温度达到35e,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时。

测定10头正常奶牛的体温,如果有7头奶牛的体温超过3914e,奶牛处于热应激状态,若体温超过40e则处于强应激状态[6]。

测定10头正常奶牛的呼吸频率,如果有7头奶牛的呼吸频率高于80次/m in,奶牛已开始处于热应激状态;如果超过85次/m i n,则处于强应激状态[6]。

夏季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夏季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I啊邮才2021•4|FEED&FEEDING夏季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及预防措施赵金鹏,金宜全,杨志强,毛宏祥,陈林,侯忠玲,苏衍菁(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上海200436)中图分类号:S8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264(2021)04-0010-04DOI:10.19305/ki.11-3009/S.2021.04.003摘要:夏季热应激会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影响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

因此牧场热应激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热应激对奶牛的行为、采食量、繁殖性能的影响等进行综述,探讨缓解热应激的措施,以期帮助牧场管理人员制定预防热应激的策略。

关键词:热应激;生产性能;预防措施;策略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奶牛通过恒温机制来保持自身体温稳定,而当奶牛无法散发足够的热量使体温维持在低于38.5乜时,就会出现热应激。

这种体温的升高是由环境、瘤胃发酵和营养物质代谢产生的热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热应激会降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繁殖能力和免疫功能,而温度和湿度会影响奶牛对热应激的承受度。

研究表明,当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 I)超过68时(比如,温度为22.2乜、相对湿度为45%,或者温度为26.7乜、无湿度),泌乳牛的产奶量开始下降,而不是之前研究发现的只要温度为22.29即开始影响产量。

热应激还会导致奶牛呼吸频率(喘气次数)的升高,以增加热量的散失。

奶牛在炎热环境下较在寒冷环境下产生更多热量的主要原因是生理活动量的增加。

采食量和产奶量较高时,体内的热量会增加,因此高产奶牛比低产奶牛对热应激更敏感。

Berman111发现日产奶量从35kg 增加至45kg时,奶牛遭受热应激的阈值温度降低5乜。

研究还认为,空气流速提高了热应激最大阈值,这表明收稿日期:2020-10-26基金项目:夏季优质生鲜乳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沪农科推字(2019)第1-2号)作者简介:赵金II(1992-),男,江苏盐城人,硕士,主要从事畜牧营养和管理工作。

奶牛热应激及其应对措施

奶牛热应激及其应对措施

物理降温与通风换气
物理降温
可以使用冷水浇淋、风扇降温、湿毛 巾擦拭等方法来降低奶牛的体温。同 时,可以在牛舍内放置一些冰块或冰 袋,以降低环境温度。
通风换气
保持牛舍的通风换气,可以促进空气 流通,降低环境温度,减少热应激对 奶牛的影响。同时,要注意避免直接 吹向奶牛,以免引起感冒或其他疾病 。
调整饲料配方与饲喂时间
分析数据并调整管理方案
数据分析
对监测到的生理指标和临床症状进行分 析,找出热应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S
管理方案调整
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奶牛的管理方案,如 改善饲养环境、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运动 等,以降低热应激的风险。同时,定期对 管理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有效性 和可行性。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奶牛热应激及其应对措施的重要性
增加通风量
保持牛舍通风良好,有助 于降低环境温度和湿度, 减少热应激的发生。
合理布局牛舍
合理规划牛舍布局,确保 牛舍间距适宜,避免阳光 直射和热辐射对奶牛的影 响。
调整饲养管理
调整饲料配方
适当降低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粗纤维的含量,以减 轻奶牛消化系统的负担。
增加饮水次数和饮水量
保证奶牛充足的饮水供应,增加饮水次数和饮水量,有助于降低体 温和缓解热应激。
热应激对奶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体温变化
热应激时,奶牛的体温会升高,通常会超过正 常范围。
呼吸频率
热应激时,奶牛的呼吸频率会加快,以增加散 热。
血液生化指标
热应激时,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会发生改变,如血清尿素氮、葡萄糖等含量升 高。
02
奶牛热应激的识别与评估
观察临床症状

奶牛热应激及其应对措施

奶牛热应激及其应对措施

04
奶牛热应激的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服用解热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粉等,有助于缓解奶牛的发热和炎症。
补充体液
通过口服补液盐或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等,防止奶牛脱水,维 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抗感染治疗
对于合并感染的奶牛,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在奶牛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有助于降低体温, 缓解热应激症状。
进一步了解奶牛在热应激条件下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包括体温调节、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
探索奶牛热应激的遗传基础
研究奶牛抗热应激的遗传基础,发掘与抗热应激相关的基因和标记,为抗热应激 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探索新型抗热应激技术手段
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
研究具有抗热应激作用的饲料添加剂 ,如抗氧化剂、抗炎剂、免疫增强剂 等,以提高奶牛的抗热应激能力。
调整饲料配方
降低蛋白质和能量含量
适当减少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含量,以减轻奶牛消化系统的负 担,降低热应激的风险。
增加粗纤维和维生素含量
在饲料中增加粗纤维和维生素的含量,有助于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抵抗热应激。
使用抗热应激添加剂
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热应激添加剂,如电解质、维生素、氨基酸等 ,有助于缓解奶牛的热应激症状。
热应激会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乳脂 率降低、乳蛋白含量减少等,同时可 能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
热应激的危害
经济效益下降
01
热应激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产奶量减少,直接影响到奶牛
场的经济效益。
动物福利问题
02
长时间的热应激会导致奶牛出现疲劳、消瘦等症状,严重影响
了奶牛的生存质量和福利。
食品安全问题
遮阳措施
在牛舍周围种植遮阳植物或搭建遮阳棚,减少阳 光直射,降低牛舍温度。

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病 的跛 足 。
1 体 况 下 降 . 重 时 可导 致 死 亡 。 . 8 严
2 奶 牛对 热 应 激 的 生 理反 应
在 一 般 情 况 下 , 物 可 通 过 辐 射 、 导 、 流 和 蒸 发 来 散 动 传 对 失 体 热 。辐 射 、 导 和 对 流 是 奶 牛 被动 形 式 散 热 的主 要 方 式 。 传
降低 ; 降低 卵 泡 活动 ; 期胚 胎 死 亡 。 早 1 妊 娠 最后 3个 月处 于热 季 期 间 的干 奶 牛 所 产 犊 牛 的 出生 . 4 重 降 低 ,产 后 代 谢 疾 病 增 多 ,而 且 整 个 泌 乳 期 产 奶 量 降 低
1 %; 2
1 热应 激会 导致 患 病 奶 牛 病 程 延 长 。体 细 胞 数 和 乳 房 炎 发 . 5 病 率 增 加 。 接 种疫 苗 时反 应 加 重 导致 流产 和 死 亡 。 1 干 物质 采 食 量 下 降 ,奶 牛 摄 入 的 能 量 用 于 产奶 的 效 率 下 . 6
系 列 的 变化 造 成 瘤 网 胃蠕 动 减 缓 , 糜 流 通 速度 下 降 。 胃发 食 瘤
酵 改变 , 挥 发性 脂 肪 酸产 量减 少 , 总 乙酸 比例 增 加 。体 表 散 热
使 流 向 皮肤 的血 液 增 加 ,从 而 导 致 消化 道 和其 它 内脏 组 织 的 血 流 量 减 少 , 将 导 致 牛 的消 化 机 能 下 降 和 代谢 紊 乱 。 其 结 这
试 图 提 高蒸 发 散 热 降 温 。 此 呼 出 的二 氧 化 碳 的损 失 加 快 , 为 并
减 少 血液 缓 冲 能 力 , 而 导 致 呼 吸性 碱 中毒 。 由于 血 液 p 值 从 H
iEmiaiai1.m 2 8 6 —annzh 2c / 0年o liuz@ 6o 0 : 期

奶牛热应激与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奶牛热应激与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奶牛热应激与营养调控研究进展热应激是导致奶牛夏季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能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夏季高温时间长,热应激作用会造成奶牛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奶牛热应激机制及其对策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

为缓解奶牛热应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营养调控、环境改善和育种途径。

由于生产成本和荷斯坦品种相对耐寒而不耐热的生物特性等原因,目前奶牛业生产多采用营养调控为主,辅以环境改善的综合措施。

本文综述了奶牛热应激与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1 奶牛热应激产生的影响1.1 热应激对采食量和消化的影响干物质采食量降低是热应激生理反应的一部分。

泌乳牛在持续热应激下,在22~25℃采食量开始下降,30℃以上明显下降,在40℃时的采食通常不会超过18~20℃中的60%,40℃以上时有些不耐热品种停止采食。

在30.0℃时,奶牛采食量为正常时的90%,在30.2℃和40℃时,采食量为正常的75%和67%。

奶牛在热应激时,延长食糜过胃时间,通过胃壁上的胃伸张感受器作用于下丘脑厌食中枢,反馈减少采食量。

加外直接通过温度感受器作用厌食中枢,然后反馈回来抑制采食。

温度升高奶牛散热加强,流经全身皮肤表面的血量增多,导致消化道内血量不足,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速度,使消化道充盈,从而抑制采食。

高温时消化道蠕动减弱,饲料在消化道中的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微生物和消化酶的活动以及已消化养分的吸收,但在高温高湿的严重热应激下,亦可引起消化率下降。

其它的环境因素如湿度、风速及热辐射等与环境温度可共同影响饲料的消化;另外,家畜采食量因环境温度升高而下降的程度也受日粮组成的影响。

日粮中粗料比例越高,随温度的升高,DHI下降幅度就越快。

有报道呼吸频率和饮水量提高会引起DHI下降。

1.2 热应激对产奶性能的影响与热应激相关的产奶量降低多数是DMI降低所致。

奶牛采食量减少时,由于减少了营养成分的消化和代谢,产热量减少,用于乳汁合成的营养成分也相应减少。

早在30年代,国外学者就发现-1.1~15.6℃为奶年嘬佳产奶温度范围。

缓解奶牛热应激的关键技术

缓解奶牛热应激的关键技术

文章 编 号 :0 34 8 (0 0 0 — 0 10 l0 — 8 9 2 1 )2 0 4 — 2
下 , 牛 表 现 出 呼 吸加 快 , 温 升 高 , 热 量 减 少 , 奶 体 散
食 欲 下降 , 奶 量 降低 , 理 代谢 紊 乱 , 生 产带 来 产 生 给 很 大损 失 。当气 温从 2 . ̄上 升到 2 . C , 牛标 59C 86 时 奶  ̄ 准奶产 量下 降 2 . 54 %。温 度 和相对 湿 度共 同决 定奶 牛遭遇 热应 激 的程 度 , 一般 认 为 ( 见表 1 , ) 当温 湿度
撼赣

_



竺 童
缓麓奶 牛燕应 激韵关键 技术
墓 ;
: 。挚

宁 多 武
( 图壁 县 五 工 台 镇 动 物 防 疫 检 疫 站 , 疆 呼 图壁 8 10 ) 呼 新 3 2 0
中 图分 类 号 : 8 82 文 献 标 识 码 : ¥ 5 .3 B
系列 应 激 反 应 。夏 季 外 界 气 温 在 3 c 以上 的 环境 0c
指 数 (HI高 于 7 T ) 2时 , 牛 处 于轻 度 热 应 激 效 应 ; 奶 高于 7 9时为 中度热 应激 ; 于 8 高 8时为 严重 热应 激 。
此时 , 应采 取有 效措施 , 消除 炎热夏 季对 奶 牛热 应激 的影 响 , 对保 证 奶牛 高产 施促 进 奶牛 体热 的散 发 。
收 稿 E 期 :0 9 0 — 2 1 20—62
奶 牛体 温 峰值 出现 在 傍 晚 , 此 , 因 当气 温 高 于 2 ℃ , 9 湿度 在 5 %以上时 , 早 晨 5点 到 夜 间 l点都 需 要 0 从

奶牛生产中冷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奶牛生产中冷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65奶牛生产中冷热应激的研究进展付凯,李众英,崔明江(河北省畜牧总站050000)摘要:温度是影响奶牛生理机制和生产效能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产奶量的奶牛有不同的热应激程度,高产奶牛对热应激更为敏感,热应激可使牛奶产量下降20%左右[1]。

相比其他家畜而言,牛怕热不怕冷,但这种概念不是绝对的,在极其低温的条件下,奶牛的冷应激也比较严重,也会造成产奶量下降,引发多种疾病。

关键词:奶牛生产中;冷热应激;研究进展奶牛热应激综合征是指奶牛受到超过本身体温调节能力的高温度刺激时,产生的一系列现象。

在冬季的低温条件下,当温度低于5℃时,奶牛就进入冷应激状态,奶牛因体热丧失较多,必然会不断增加能量消耗来维持正常的体温需要,从而导致奶牛的产量减少,甚至有的奶牛会发生疾病,出现冻伤。

下文从奶牛的冷热应激表现入手,分析奶牛在生产过程中的生理机制,并提出改进措施。

1冷热应激的表现低温的条件下奶牛一旦产生冷应激现象可能会使奶牛出现流行性感冒、肺炎、结核病、巴氏杆菌病、副伤寒等系统疾病。

例如,奶牛一旦产生冷应激的现象时,会直接导致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上升,可能对奶牛造成严重的急性乳头炎和冻伤。

其次,由于冬季气温低,可使奶牛的采食量有所增大,致使产奶量下降。

而奶牛热应激的主要表现症状为奶牛呼吸频率增加,平常奶牛呼吸频率大约为20~50次/min ,发生热应激反应时奶牛呼吸频率可能在80次/min 以上,甚至可以是120~150次/min ,整个奶牛呼吸的频率都会增加;同时奶牛还可能会在呼吸中出现快速地流汗或者喘气,由于奶牛的汗腺不发达,所以它会把舌头吐出来,快速散热,这样就会造成奶牛的食欲下降,出现食欲不振,采食量下降的现象,由于其采食量下降会造成其物质摄入不足,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在热应激情况下也容易发生易感性疾病。

2冷热应激的发生机制奶牛出现热应激情况会导致其瘤胃蠕动性下降,包括血流量都减少,奶牛瘤胃中的pH 值会降得非常低,从而导致酸中毒,这时会使奶牛的防御机制更加弱化。

减少奶牛热应激负效应的日粮调整措施

减少奶牛热应激负效应的日粮调整措施

调整日粮脂肪含量
总结词
调整日粮脂肪含量可以缓解奶牛热应激负效应,提高生产性能和繁殖效率。
详细描述
在热应激条件下,奶牛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和生理功能。调整日粮脂肪含 量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同时还可以改善奶牛的酮体品质和繁殖性能。但是,日 粮脂肪含量也不宜过高,以免影响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
使用营养添加剂
疾病风险增加
热应激会导致奶牛的抵抗 力下降,增加感染疾病的 风险,如乳腺炎、子宫炎 等。
03
日粮调整措施
Chapter
增加日粮蛋白质含量
总结词
维持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需要增加日粮蛋白 质含量,以满足奶牛在热应激条件下的营养需求。
详细描述
在热应激条件下,奶牛的食欲和采食量下降,导致 营养摄入不足。增加日粮蛋白质含量可以确保奶牛 获得足够的营养,维持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日粮 蛋白质含量应适当提高,以弥补因热应激导致的营 养摄入不足。
生产性能影响
热应激会导致奶牛的产奶 量下降,奶质也会受到影 响,如脂肪含量增加、蛋 白质含量下降等。
健康影响
热应激可能会导致奶牛出 现疲劳、脱水、酸中毒等 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可 能导致死亡。
热应激的危害
产奶量下降
热应激会导致奶牛的产奶 量明显下降,给奶牛养殖 业带来经济损失。
饲料转化率下降
热应激会导致奶牛的饲料 转化率下降,即同样的饲 料无法产生预期的奶量。
改变日粮颗粒大小
总结词
改善适口性、促进消化吸收、缓解热应激影响
详细描述
改变日粮颗粒大小可以改善适口性,促进奶牛对饲料 的消化吸收,缓解热应激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在热应 激条件下,奶牛的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消化吸收 能力减弱。通过将日粮颗粒磨细或破碎成较小颗粒, 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促进奶牛的采食和消化吸收 ,从而缓解热应激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同时,适当调 整日粮纤维的含量和来源也可以改善奶牛的热应激状 况。

奶牛热应激研究进展

奶牛热应激研究进展

奶牛热应激研究进展
郭辉;杨膺白;李丽莉
【期刊名称】《乳业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07(030)002
【摘要】当前以源自北欧的不耐热品种荷斯坦牛作为我国主要的奶用品种遍布全国各地,随着其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其热应激的表现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南方农区热应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明显.因此,研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消除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对保证奶牛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总页数】4页(P101-104)
【作者】郭辉;杨膺白;李丽莉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530005;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530005;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53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1.3+6
【相关文献】
1.夏季普遍高温,如何保证奶牛生产性能? 热应激状态下奶牛营养调控措施研究进展[J], 刘瑞生;单冬丽
2.热应激对奶牛生长、繁殖性能及健康的研究进展 [J], 孔庆娟; 郭丹丹; 王铁岗
3.奶牛热应激及其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J], 张凡建;关文怡;蔡泽川;孙健;侯引绪
4.抗热应激性能奶牛选育的研究进展 [J],
5.热应激对奶牛乳腺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J], 郑宇慧;欧阳潼;薛圣霖;李胜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物理性降温措施缓解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物理性降温措施缓解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物理性降温措施缓解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张凡建;关文怡;岳圆;侯引绪;王九峰【摘要】Heat stress has become the major challenge for global dairy cow industries. Countries are all actively mobilizing the strength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global problems, and have made some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dairy farms also have work out successful experience through repeatedly practice. Physical cooling measures are currently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lieve the effects of cow heat stres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heat stress of dairy cow and the principle and use of physical cooling measures from cow health perspective, in order to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measures.%热应激成为全球奶牛养殖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各国积极调动科研技术力量,致力于攻关这一全球性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奶牛场也在反复实践中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物理性降温措施目前被认为是缓解奶牛热应激的最有效措施.作者从奶牛健康福利角度人手,就奶牛热应激和各种物理性降温措施的原理作一讨论,以供牛场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用.【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2(039)006【总页数】4页(P236-239)【关键词】奶牛;热应激;物理性降温措施【作者】张凡建;关文怡;岳圆;侯引绪;王九峰【作者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102442;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10244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10244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5.3热应激是夏季影响奶牛生产的首要问题。

改善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改善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改善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摘要:奶牛热应激是影响我国南方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热应激的评定、奶牛热应激阶段日粮的营养调控、环境改善、遗传改良等方面综述了减缓奶牛热应激的措施。关键词:奶牛;热应激;评定指标;营养调控;环境;分子标记Advances in Study of Reducing Heat Stress in Dairy CowsAbstract: Heat stress has become a key restrictive factor on dairy industry in southern China. The measures for reducing heat stress in dairy cows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heat-stress evaluation, nutrition control,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improvement.Key words: dairy cow; heat stress; heat-stress evaluation; nutrition control;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molecular marker长期以来,热应激是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奶牛生产的普遍性问题,每年因为热应激使奶牛产奶量降低10万t以上,严重影响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泌乳奶牛的最适温度范围是-0.5~25.0 ℃。当环境温度为25.0~28.6 ℃时,每头牛的日均产奶量将会减少0.5~2.5 kg,乳脂率会下降0.3%~0.5%。按持续高温90 d计算,一个产奶量中等的万头奶牛群,仅因产奶量降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就达30多万元[1],这还不包括热应激引起的奶品质降低,疾病发病率升高等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通过监测奶牛的热应激状态,生产中多采用营养调控为主,辅以环境改善的综合措施,另外,导入外源耐热基因改良本地荷斯坦奶牛及耐热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也已取得了一些进展。1奶牛热应激的评定指标奶牛在热应激条件下会产生一些生产性能、生理生化、内分泌等指标变化。通常反映热应激的生产性能指标有产奶量、乳脂率等;生理生化指标包括直肠温度、呼吸频率、血红蛋白、红细胞钾、血清中部分常量与微量元素、肌酸磷酸激酶、谷丙转氨酶、抗氧化指标以及外周血液学指标等;内分泌指标主要有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以及雌二醇、孕酮、催乳素[2]。其中,红细胞钾是评定耐热性最可靠的指标,奶牛产奶量下降率是最实用的生产性能指标,最直观的指标是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选择科学、可量化的热应激指标,对机体热应激水平的监测以及针对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来选择合适的措施以缓解热应激对奶牛造成的危害,对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有很重要的意义。2奶牛热应激的营养调控2.1饮冷水水是奶牛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能否获得充足的饮水,是奶牛干物质采食量能否达到最大的关键因素[3]。据报道,当气温自10 ℃升至38 ℃时,饮水量与产奶量之比由4∶1升至26∶1。在热应激条件下,蒸发散热使奶牛水分消耗量变大,饮水量会明显增加,可能增加120%~200%,增加的饮水通过肺(呼吸)和出汗帮助散热。饮冷水可帮助传导散热,减少牛体的热负担。若不及时饮水,采食量、产奶量以及免疫力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热应激奶牛的饲养关键是要提供充足、洁净的饮用凉水。2.2合理搭配日粮能量水平在热应激的情况下,能量摄入量减少,而维持能量需要却升高。MC Dowell等[4]估计31~32 ℃时,每生产1 kJ乳能所需的消化能较18~21 ℃时增加10%~27%。在采食量减少的情况下,可通过提高日粮的精粗比或添加脂肪来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Kurihara[5]的研究发现,奶牛在代谢能摄入相同的情况下饲喂意大利黑麦草比玉米青贮+豆饼日粮产热多。在炎热夏季的日粮中NDF含量应调控在28%~30%,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产奶量下降。饲喂添加脂肪日粮的奶牛能较对照组提高脂肪校正乳22%(33.2~44.5 kg)[6]。添加原则为:①日粮中的总脂肪不要超过日粮干物质的5%~6%;②20%~30%的脂肪应来源于日粮本身的饲料中(如玉米、饲用谷物等);③来源于全棉子或大豆等油料子实的脂肪应少于30%~40%,因为这些子实同时提供脂肪和蛋白质,但所含的是不饱和油脂;④15%~20%来源于瘤胃钝化或保护性脂肪;⑤添加过程由少至多,以便让奶牛适应[7]。2.3合理调整蛋白水平热应激条件下,由于采食量下降,家畜体内氮呈现负平衡。增加热应激奶牛日粮中蛋白质比例应该是有效的。但是,可降解蛋白质不应过量,因为过量的蛋白质会耗费能量进行代谢,多余的氮会作为尿素排出体外,适当增加日粮中的蛋白饲料含量,尤其是非降解蛋白(过瘤胃蛋白)的含量,可有效缓解热应激[8]。研究表明,在高温条件下,高蛋白水平(18.5%)相对低蛋白水平(16.1%)日粮引起DMI每天降低1.5 kg[9]。炎热条件下,饲喂可降解蛋白水平高的日粮降低产奶量11.3%(2.2 kg)。饲喂可降解蛋白含量低的奶牛乳脂率和乳糖率比较高。所以Huber等[10]建议热应激条件下,奶牛日粮蛋白水平不超过18%,瘤胃可降解蛋白水平不超过61%粗蛋白。2.4补充矿物质和调整日粮阴阳离子差热应激期间,用提高日粮矿物质浓度来弥补DMI的降低和某些矿物质的排出是很必要的。日粮钾提高至1.2%,可提高DMI、增加产奶量3%~9%。钠从0.18%提高至0.45%,可提高产奶量7%~18%[11]。如果添加氧化镁,使镁含量从0.25%提高至0.44%,热应激奶牛产奶量可提高9.8%[12]。奶牛精料中添加酵母铬0.80 mg/kg,可显著提高产奶量,极显著降低T3和T3/T4比值[13]。此外,日粮阴阳离子平衡(Dietary cationanionbalance,DCAB)对热应激奶牛采食量、消化率、矿物质代谢、酸碱平衡及其他血液生化指标、产奶性能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泌乳早期热应激奶牛日粮中添加日粮阴阳离子差[DCAD:(Na++K+)-(C1-+S2-)mEq/kg DM]可明显增强奶牛血液的缓冲能力和运氧能力,对奶牛血清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肌酸磷酸激酶变化明显,血糖含量直线上升,可显著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14]。热应激条件下DCAB的目标水平可能是+300 mEq/kg DM左右。2.5其他添加剂在奶牛的抗应激过程中,奶牛体内VC合成能力下降,易引起VC缺乏,VC是抗应激因子。夏季可在奶牛饲料中添加0.04%~0.06%的VC。高温期V A消耗量大,每天应增加V A 10万~15万IU,以补偿维生素的高代谢和在肝中的大量流失。奶牛日粮中添加 6 g/(头·d)烟酸可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增加夏季热应激奶牛的产奶量。添加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凉血解毒作用的中草药,能够全面协调奶牛对高温的适应性,增加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在热应激状态下,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降低奶牛直肠的温度[15]。另外,在日粮中添加某些复合酶制剂、瘤胃素等也均有很好的缓解效果。3改善牛舍环境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建造顶棚,顶棚要建成倾斜式以利空气流通。修建通风良好的牛舍,在牛舍房顶搭建凉棚、种瓜蔓、放干草、喷水或刷石灰浆,在牛舍附近种植树木花草,以减少反射热和辐射热,防止热气进入牛舍,改善牛场小气候。在牛舍内安装大型换气扇、风扇以及喷雾装置,送风、喷雾能明显促进舍内气体的流速,以利牛体散热。但应注意把握好喷雾时间,喷雾时间过长,会造成牛舍湿度过高,牛体散热受阻。据试验,每隔5 min喷雾1次,每次持续3 min,同时装有风扇,会使牛舍温度比不装喷雾装置只装风扇的降低1.5 ℃。特别在奶牛待挤奶区和挤奶期间进行降温,安装较大功率的风扇,使大量空气吹过牛体周围,以利于产奶过程中代谢热量的散发和热应激的缓解[16]。4奶牛抗热应激品种的选育娟姗牛与荷斯坦牛的杂交F1代抗热应激能力明显改善,其乳脂率、免疫力和某些繁殖性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17-19]。目前已成功将娟姗基因导入中国荷斯坦牛,已有数十头荷-娟奶牛投产,其耐热性有所提高,易饲养,奶浓味香,深受养殖户的欢迎;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表明,以色列荷斯坦牛(♂)×中国荷斯坦牛(♀)F1代与新西兰荷斯坦奶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相比,表现出较强的抗热应激性能[20]。但奶牛的耐热性状是数量性状,而且遗传力一般都很低,用常规的育种技术改良效果有限。如果能找到与耐热性状基因座相连锁的分子遗传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则能极大地提高这类低遗传力性状的选择功效。目前报道能反映奶牛热应激的敏感蛋白与基因主要有Slick、HSP、HSF1及S441。4.1Slick基因当温度超过热平衡的范围时,奶牛主要以呼吸和体表蒸发散热的形式降低体表温度。动物自身的汗腺密度和功能、毛发密度和厚度、毛发的长度和颜色、肤色、表皮血管供应的调节也都影响体表蒸发散热。Olson等[21]鉴定了一个影响被毛密度和长度的基因,其纯合子奶牛在热应激条件下体表蒸发散热加快。拥有短粗被毛和浅肤色的奶牛比那些长被毛深肤色的奶牛更容易适应热应激,其主效基因鉴定为一个显性遗传的Slick基因,Slick基因的表型为短而有光泽的被毛。被毛光滑的荷斯坦公牛和被毛光滑的初泌乳奶牛与一般正常被毛的同胞相比,其直肠温度较低,呼吸率较低。75%光滑被毛的荷斯坦奶牛和初泌乳奶牛与一般正常被毛的同胞相比的产奶量明显增加,产牛犊的间隔期短43 d,平均出汗率也较高[22]。4.2HSF基因HS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是第一步应答高温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23]。这些转录因子协同细胞应答于热应激并调控一批基因的表达包括热休克蛋白HSPs[24]。尽管哺乳动物表达HSF1、HSF2和HSF4,但只有HSF1蛋白是负责热应激时介导HSP基因表达。在无应激的正常细胞中HSF1以单体形式结合在HSP上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热应激时,HSP从HSF1单体上解离下来,HSF1与另外两个HSF1单体聚合形成三聚体转入核中,与相关基因启动子中的热休克元件HSE结合激活热应激靶基因的转录。除了调节HSP,最近也有证据表明HSF1蛋白还调节热应激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运输、骨架和遍在蛋白化[25]。李芳[26]的研究表明,HSF1基因的两个SNP位点的基因型与红细胞钾离子浓度显著相关,并且单倍型组合TTCT的耐热性能最小二乘均数极显著高于其他单倍型组合,有可能把牛HSF1基因的酶切多态位点或者单倍型组合TTCT作为提高奶牛耐热性能的候选基因位点或个体。4.3HSP基因热休克蛋白HSP是在几乎所有应激源作用下均可产生的一组特殊蛋白质,它作为分子伴侣参与维持细胞蛋白质的稳态,对应激造成的损伤起修复作用,保护机体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提高机体对应激的耐受能力。当蛋白受损变性时,HSP70蛋白可以帮助变性蛋白重新折叠而恢复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当热应激时,糖皮质激素进入细胞质,细胞质中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相结合的HSP70和HSP90被释放,这些存在于细胞质中的HSP被迅速诱导,组成了抗热应激的第一道防线[27],随着动物体温的增加,HSP70的含量显著提高。王枫等[28]的研究表明,HSP70水平高的细胞热耐受程度明显高于HSP70水平低的细胞。在鱼类、昆虫和哺乳细胞中,HSP70基因启动子多态与其表达密切相关,与动植物适应不同环境以及人类抗病性和疾病的易感性有关。杜方磊等[29]的研究发现,HSP70基因3’-侧翼区一突变位点的改变与耐热性显著相关。刘庆华等[30]通过PCR-SSCP技术分析HSP70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寻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从供试的70头娟姗牛和荷斯坦奶牛中共发现4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BB 型、AB型和AC型,AC型奶牛耐热性能高于其他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奶牛,且差异显著(P< 0.05),建议将其作为奶牛抗热应激选育的遗传标记。4.4S441-SCAR标记向渐升等[31]应用RAPD技术对奶牛基因组DNA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并对筛选出的与产奶量相关的S441标记进行克隆测序,确认了S441基因为抗热应激候选基因。肖定福等[32]的研究发现,耐热性能高的奶牛普遍有S441遗传标记,研究初步确定, S441标记可作为荷斯坦奶牛抗热应激的分子标记,奶牛的耐热性能与S441遗传标记的有无呈正相关趋势。这些基因的功能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验证和挖掘耐热分子标记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技术手段。然而,要将耐热分子标记运用到耐热奶牛品系的选育中,仍需要大量的验证和筛选工作。5结语及展望多年来,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了热应激条件下奶牛个体的内分泌情况及生理代谢机制,并探索出一套反映热应激状态和耐热性能评定的可靠评价指标,为监测奶牛抗热应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和量化指标,对防止奶牛热应激起到了预警作用。虽然有些指标可以作为选育耐热奶牛品系的标准,但普遍存在遗传力低的问题。而耐热分子遗传标记的鉴定和运用为选择抗热应激品种(个体)带来了福音,利用杂交改良与标记辅助选择的方式,逐步组建耐热奶牛品系,是从根本上解决奶牛热应激问题的方法。此外,在生产中采取综合性的防护措施,在加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导入营养调控,在奶牛抗热应激营养调控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一整套能有效解决生产中棘手问题且经济适用、便于推广应用的奶牛抗热应激营养调控技术体系。综合热应激的监测、耐热品系的筛选、环境的改善以及营养调控技术的应用,可以将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经济效益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参考文献:[1] BERMAN A. Estimates of heat stress relief needs for Holstein dairy cow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2005,83(6):1377.[2] 肖定福,张彬. 奶牛热应激评定及其营养调控[J]. 家畜生态学报,2009,30(1):101-104.[3] 程广龙, 江喜春, 朱德建, 等. 奶牛热应激的发生及减缓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72-2773.[4] MC DOWELL R, MOODY E, V AN SOEST P, et al. Effect of heat stress on energy and water utilization of lactating cows [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69, 52(2):188-194.[5] KURIHARA M. Energy requirements and feed of dairy cow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s[J]. Japan Ag Research Quarterly,1996,30:107-112.[6] SKAAR T, GRUMMER R, DENTINE M,et al. Seasonal effects of prepartum and postpartum fat and niacin feeding on lactation performance and lipid metabolism[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89,72(8):2028-2038.[7] 张继红,张佩华,贺建华. 缓解奶牛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措施[J]. 中国奶牛,2006(11):14-17.[8] WEST J. Nutritional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the heat-stressed dairy cow[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7,77(Suppl 2):21.[9] HIGGINBOTHAM G, TORABI M, HUBER J. Influence of dietary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degradability on performance of lactating cows during hot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s [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1989, 72(10):2554-2564.[10] HUBER J, HIGGINBOTHAM G, GOMEZ-ALARCON R, et al. Heat stress interactions with protein supplemental fat, and fungal cultures [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4,77(7):2080-2090.[11] SANCHEZ WANCHEZ W, MCGUIRE M, BEEDE D. Macromineral nutrition by heat stress interactions in dairy cattle: review and original research [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4,77(7):2051-2079.[12] TEH T, HEMKEN R, HARMON R. Dietary magnesium oxide interactions with sodium bicarbonate on cows in early lactation [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85,68(4):881-890.[13] 梁学武,张龙涛, 刘庆华,等. 热应激期日粮添加酵母铬对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2):191-194. [14] 贾磊,王加启,卜登攀,等. 日粮阴阳离子差对奶牛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7):5-10.[15] 蒋永清,叶宏伟. 益康“XP”添喂奶牛的效果[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1,24(2):26-27.[16] 宁多武.缓解奶牛热应激的关键技术[J].新疆畜牧业,2010(2):41-42.[17] GAUGHAN J, MADER T, HOLT S, et al. Heat tolerance of boran and tuli crossbred steer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9,77(9):2398.[18] HAMMOND A,CHASE J R C, BOWERS E, et al. Heat tolerance in tuli-, senepol-, and brahman-sired F1 angus heifers in florida[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8,76(6):1568.[19] JENKINS T, FERRELL C. Preweaning efficiency for mature cows of breed crosses from tropically adapted bos indicus and bos taurus and unadapted bos taurus breed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04, 82(6):1876.[20] 刘海林,肖兵南,李志才,等.不同品系荷斯坦牛抗热应激能力的研究[J]. 中国奶牛, 2007(6):20-22.[21] OLSON T, LUCENA C, CHASE J R C, et al. Evidence of a major gene influencing hair length and heat tolerance in bos taurus cattle [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03, 81(1):80.[22] DIKMEN S, ALA V A E, PONTES E, et al. Differences in thermoregulatory ability between slick-haired and wild-type lactating Holstein cows in response to acute heat stress [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2008,91(9):3395-3402.[23] TRINKLEIN N, MURRAY J, HARTMAN S, et al. The role of 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 in the genome-wide regulation of the mammalian heat shock response [J].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2004,15(3):1254.[24] AKERFELT M, TROUILIET D, MEZGER V, et al. Heat shock factors at a crossroad between stress and develop-ment [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1113(1):15-27.[25] PAGE T, SIKDER D, YANG L, et al. Genome-wide analysis of human HSF1 signaling reveals a transcriptional program linked to cellular adaptation and survival[J]. Molecular Biosystems,2006,2(12):627-639.[26] 李芳. 荷斯坦奶牛HSF1基因多态性与耐热性能的相关分析[D]. 长春:吉林大学, 2009.[27] VIJAYAN M, RAPTIS S, SATHIYAA R. Cortisol treatment affects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and glucocorticoid-responsive genes in the liver of rainbow trout[J].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2003,132(2):256-263.[28] 王枫,郭俊生. HSP70高表达对K562细胞热耐力的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2000,16(7):587-588.[29] 杜方磊,李秋玲,王长法,等. 荷斯坦奶牛热休克蛋白70基因3′-侧翼区遗传变异与耐热性的关系[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0(2):296-301.[30] 刘庆华,于军方,梁学武,等. 奶牛HSP基因多态性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2):160-165.[31] 向渐升,李文平,胡雄贵,等. 荷斯坦牛抗热应激候选基因S441的检测[J]. 中国奶牛,2008(3):5-7.[32] 肖定福,胡雄贵,张彬,等. 奶牛夏季产奶量与红细胞钾和S441遗传标记的研究[J]. 中国牛业科学,2009,35(6):17-20.。

奶牛热应激危害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奶牛热应激危害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奶牛热应激危害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姜俊芳,宋雪梅,蒋永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摘要:论述了热应激对奶牛代谢、生产、繁殖、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以及通过环境、营养和育种技术措施调控奶牛热应激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关键词:奶牛;热应激;调控技术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1)05-0074-02Review on the Damage and Regulation Technology of Heat Stress of Dairy CowJIANG Jun-fang ,SONG Xue-mei ,JIANG Yong-qing(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21,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effects of heat stress on the metabolism ,production,multiplication and health of dairy cow and the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of heat stress by environmental ,nutritional and breeding measure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Key words :dairy cow;heat stress;regulation technology奶牛热应激是奶牛生产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全世界50%以上的牛都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热应激给世界上60%的奶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中国南方地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持续时间长,奶牛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热应激现象。

奶牛热应激及其调控措施

奶牛热应激及其调控措施

奶牛是恒温动物,保证其体温基本恒定和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的一个重要基础。

奶牛通过新陈代谢活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适应机体内外界环境的变化,与环境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动物热应激可被理解为所有与高温有关的因素引起的有利于避免动物机体功能紊乱和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发生在动物细胞水平的自我调节。

环境温度、辐射能、相对湿度以及维持与生产过程中的产热,都是引起热应激的因素(West ,1999)。

成年牛的低限临界温度达-4℃以下,适宜生活温度为10~15℃(李如治,1995)。

在高温环境中,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其热应激的表现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南方农牧区热应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明显。

因此,能否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有效防治奶牛热应激,成了保持夏季奶牛高生产性能的关键。

本文旨在阐述奶牛热应激所带来的危害及相应的调控措施,为提高夏季奶牛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1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1.1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1.1.1热应激对奶牛采食量的影响NRC (1981)指出,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日粮中粗饲料的比例越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下降得就越快。

Gengler 等(1970)采取加热瘤胃的方法使奶牛受热,发现奶牛采食、饮水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根据热稳衡理论,动物采食是为了维持机体的正常体温,而停止采食是为了防止体温过高。

热应激时,产热需要降低,甲状腺素T 3、T 4的分泌量大幅度下降,以降低物质代谢率;另一方面,由于机体散热需要加强,流经全身皮肤表面的血量会增多,导致消化道内血量不足,导致胃肠蠕动变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速度减慢,食糜通过时间延长,消化道内充盈,通过胃壁上的胃伸张感受器作用于下丘脑厌食中枢,反馈性地减少采食量。

另外,温度还可直接通过温度感受器作用于下丘脑的厌食中枢,抑制动物采食。

温度升高还可使畜禽饮水量急剧增加,从而相对减少采食量。

1.1.2热应激对奶牛瘤胃消化率的影响Lippke(1975)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牛对粗饲料的消化率会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摘要:奶牛热应激是影响我国南方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热应激的评定、奶牛热应激阶段日粮的营养调控、环境改善、遗传改良等方面综述了减缓奶牛热应激的措施。关键词:奶牛;热应激;评定指标;营养调控;环境;分子标记Advances in Study of Reducing Heat Stress in Dairy CowsAbstract: Heat stress has become a key restrictive factor on dairy industry in southern China. The measures for reducing heat stress in dairy cows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heat-stress evaluation, nutrition control,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improvement.Key words: dairy cow; heat stress; heat-stress evaluation; nutrition control;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molecular marker长期以来,热应激是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奶牛生产的普遍性问题,每年因为热应激使奶牛产奶量降低10万t以上,严重影响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泌乳奶牛的最适温度范围是-0.5~25.0 ℃。当环境温度为25.0~28.6 ℃时,每头牛的日均产奶量将会减少0.5~2.5 kg,乳脂率会下降0.3%~0.5%。按持续高温90 d计算,一个产奶量中等的万头奶牛群,仅因产奶量降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就达30多万元[1],这还不包括热应激引起的奶品质降低,疾病发病率升高等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通过监测奶牛的热应激状态,生产中多采用营养调控为主,辅以环境改善的综合措施,另外,导入外源耐热基因改良本地荷斯坦奶牛及耐热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也已取得了一些进展。1奶牛热应激的评定指标奶牛在热应激条件下会产生一些生产性能、生理生化、内分泌等指标变化。通常反映热应激的生产性能指标有产奶量、乳脂率等;生理生化指标包括直肠温度、呼吸频率、血红蛋白、红细胞钾、血清中部分常量与微量元素、肌酸磷酸激酶、谷丙转氨酶、抗氧化指标以及外周血液学指标等;内分泌指标主要有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以及雌二醇、孕酮、催乳素[2]。其中,红细胞钾是评定耐热性最可靠的指标,奶牛产奶量下降率是最实用的生产性能指标,最直观的指标是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选择科学、可量化的热应激指标,对机体热应激水平的监测以及针对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来选择合适的措施以缓解热应激对奶牛造成的危害,对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有很重要的意义。2奶牛热应激的营养调控2.1饮冷水水是奶牛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能否获得充足的饮水,是奶牛干物质采食量能否达到最大的关键因素[3]。据报道,当气温自10 ℃升至38 ℃时,饮水量与产奶量之比由4∶1升至26∶1。在热应激条件下,蒸发散热使奶牛水分消耗量变大,饮水量会明显增加,可能增加120%~200%,增加的饮水通过肺(呼吸)和出汗帮助散热。饮冷水可帮助传导散热,减少牛体的热负担。若不及时饮水,采食量、产奶量以及免疫力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热应激奶牛的饲养关键是要提供充足、洁净的饮用凉水。2.2合理搭配日粮能量水平在热应激的情况下,能量摄入量减少,而维持能量需要却升高。MC Dowell等[4]估计31~32 ℃时,每生产1 kJ乳能所需的消化能较18~21 ℃时增加10%~27%。在采食量减少的情况下,可通过提高日粮的精粗比或添加脂肪来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Kurihara[5]的研究发现,奶牛在代谢能摄入相同的情况下饲喂意大利黑麦草比玉米青贮+豆饼日粮产热多。在炎热夏季的日粮中NDF含量应调控在28%~30%,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产奶量下降。饲喂添加脂肪日粮的奶牛能较对照组提高脂肪校正乳22%(33.2~44.5 kg)[6]。添加原则为:①日粮中的总脂肪不要超过日粮干物质的5%~6%;②20%~30%的脂肪应来源于日粮本身的饲料中(如玉米、饲用谷物等);③来源于全棉子或大豆等油料子实的脂肪应少于30%~40%,因为这些子实同时提供脂肪和蛋白质,但所含的是不饱和油脂;④15%~20%来源于瘤胃钝化或保护性脂肪;⑤添加过程由少至多,以便让奶牛适应[7]。2.3合理调整蛋白水平热应激条件下,由于采食量下降,家畜体内氮呈现负平衡。增加热应激奶牛日粮中蛋白质比例应该是有效的。但是,可降解蛋白质不应过量,因为过量的蛋白质会耗费能量进行代谢,多余的氮会作为尿素排出体外,适当增加日粮中的蛋白饲料含量,尤其是非降解蛋白(过瘤胃蛋白)的含量,可有效缓解热应激[8]。研究表明,在高温条件下,高蛋白水平(18.5%)相对低蛋白水平(16.1%)日粮引起DMI每天降低1.5 kg[9]。炎热条件下,饲喂可降解蛋白水平高的日粮降低产奶量11.3%(2.2 kg)。饲喂可降解蛋白含量低的奶牛乳脂率和乳糖率比较高。所以Huber等[10]建议热应激条件下,奶牛日粮蛋白水平不超过18%,瘤胃可降解蛋白水平不超过61%粗蛋白。2.4补充矿物质和调整日粮阴阳离子差热应激期间,用提高日粮矿物质浓度来弥补DMI的降低和某些矿物质的排出是很必要的。日粮钾提高至1.2%,可提高DMI、增加产奶量3%~9%。钠从0.18%提高至0.45%,可提高产奶量7%~18%[11]。如果添加氧化镁,使镁含量从0.25%提高至0.44%,热应激奶牛产奶量可提高9.8%[12]。奶牛精料中添加酵母铬0.80 mg/kg,可显著提高产奶量,极显著降低T3和T3/T4比值[13]。此外,日粮阴阳离子平衡(Dietary cationanionbalance,DCAB)对热应激奶牛采食量、消化率、矿物质代谢、酸碱平衡及其他血液生化指标、产奶性能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泌乳早期热应激奶牛日粮中添加日粮阴阳离子差[DCAD:(Na++K+)-(C1-+S2-)mEq/kg DM]可明显增强奶牛血液的缓冲能力和运氧能力,对奶牛血清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肌酸磷酸激酶变化明显,血糖含量直线上升,可显著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14]。热应激条件下DCAB的目标水平可能是+300 mEq/kg DM左右。2.5其他添加剂在奶牛的抗应激过程中,奶牛体内VC合成能力下降,易引起VC缺乏,VC是抗应激因子。夏季可在奶牛饲料中添加0.04%~0.06%的VC。高温期V A消耗量大,每天应增加V A 10万~15万IU,以补偿维生素的高代谢和在肝中的大量流失。奶牛日粮中添加 6 g/(头·d)烟酸可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增加夏季热应激奶牛的产奶量。添加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凉血解毒作用的中草药,能够全面协调奶牛对高温的适应性,增加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在热应激状态下,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降低奶牛直肠的温度[15]。另外,在日粮中添加某些复合酶制剂、瘤胃素等也均有很好的缓解效果。3改善牛舍环境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建造顶棚,顶棚要建成倾斜式以利空气流通。修建通风良好的牛舍,在牛舍房顶搭建凉棚、种瓜蔓、放干草、喷水或刷石灰浆,在牛舍附近种植树木花草,以减少反射热和辐射热,防止热气进入牛舍,改善牛场小气候。在牛舍内安装大型换气扇、风扇以及喷雾装置,送风、喷雾能明显促进舍内气体的流速,以利牛体散热。但应注意把握好喷雾时间,喷雾时间过长,会造成牛舍湿度过高,牛体散热受阻。据试验,每隔5 min喷雾1次,每次持续3 min,同时装有风扇,会使牛舍温度比不装喷雾装置只装风扇的降低1.5 ℃。特别在奶牛待挤奶区和挤奶期间进行降温,安装较大功率的风扇,使大量空气吹过牛体周围,以利于产奶过程中代谢热量的散发和热应激的缓解[16]。4奶牛抗热应激品种的选育娟姗牛与荷斯坦牛的杂交F1代抗热应激能力明显改善,其乳脂率、免疫力和某些繁殖性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17-19]。目前已成功将娟姗基因导入中国荷斯坦牛,已有数十头荷-娟奶牛投产,其耐热性有所提高,易饲养,奶浓味香,深受养殖户的欢迎;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表明,以色列荷斯坦牛(♂)×中国荷斯坦牛(♀)F1代与新西兰荷斯坦奶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相比,表现出较强的抗热应激性能[20]。但奶牛的耐热性状是数量性状,而且遗传力一般都很低,用常规的育种技术改良效果有限。如果能找到与耐热性状基因座相连锁的分子遗传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则能极大地提高这类低遗传力性状的选择功效。目前报道能反映奶牛热应激的敏感蛋白与基因主要有Slick、HSP、HSF1及S441。4.1Slick基因当温度超过热平衡的范围时,奶牛主要以呼吸和体表蒸发散热的形式降低体表温度。动物自身的汗腺密度和功能、毛发密度和厚度、毛发的长度和颜色、肤色、表皮血管供应的调节也都影响体表蒸发散热。Olson等[21]鉴定了一个影响被毛密度和长度的基因,其纯合子奶牛在热应激条件下体表蒸发散热加快。拥有短粗被毛和浅肤色的奶牛比那些长被毛深肤色的奶牛更容易适应热应激,其主效基因鉴定为一个显性遗传的Slick基因,Slick基因的表型为短而有光泽的被毛。被毛光滑的荷斯坦公牛和被毛光滑的初泌乳奶牛与一般正常被毛的同胞相比,其直肠温度较低,呼吸率较低。75%光滑被毛的荷斯坦奶牛和初泌乳奶牛与一般正常被毛的同胞相比的产奶量明显增加,产牛犊的间隔期短43 d,平均出汗率也较高[22]。4.2HSF基因HS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是第一步应答高温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23]。这些转录因子协同细胞应答于热应激并调控一批基因的表达包括热休克蛋白HSPs[24]。尽管哺乳动物表达HSF1、HSF2和HSF4,但只有HSF1蛋白是负责热应激时介导HSP基因表达。在无应激的正常细胞中HSF1以单体形式结合在HSP上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热应激时,HSP从HSF1单体上解离下来,HSF1与另外两个HSF1单体聚合形成三聚体转入核中,与相关基因启动子中的热休克元件HSE结合激活热应激靶基因的转录。除了调节HSP,最近也有证据表明HSF1蛋白还调节热应激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运输、骨架和遍在蛋白化[25]。李芳[26]的研究表明,HSF1基因的两个SNP位点的基因型与红细胞钾离子浓度显著相关,并且单倍型组合TTCT的耐热性能最小二乘均数极显著高于其他单倍型组合,有可能把牛HSF1基因的酶切多态位点或者单倍型组合TTCT作为提高奶牛耐热性能的候选基因位点或个体。4.3HSP基因热休克蛋白HSP是在几乎所有应激源作用下均可产生的一组特殊蛋白质,它作为分子伴侣参与维持细胞蛋白质的稳态,对应激造成的损伤起修复作用,保护机体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提高机体对应激的耐受能力。当蛋白受损变性时,HSP70蛋白可以帮助变性蛋白重新折叠而恢复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当热应激时,糖皮质激素进入细胞质,细胞质中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相结合的HSP70和HSP90被释放,这些存在于细胞质中的HSP被迅速诱导,组成了抗热应激的第一道防线[27],随着动物体温的增加,HSP70的含量显著提高。王枫等[28]的研究表明,HSP70水平高的细胞热耐受程度明显高于HSP70水平低的细胞。在鱼类、昆虫和哺乳细胞中,HSP70基因启动子多态与其表达密切相关,与动植物适应不同环境以及人类抗病性和疾病的易感性有关。杜方磊等[29]的研究发现,HSP70基因3’-侧翼区一突变位点的改变与耐热性显著相关。刘庆华等[30]通过PCR-SSCP技术分析HSP70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寻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从供试的70头娟姗牛和荷斯坦奶牛中共发现4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BB 型、AB型和AC型,AC型奶牛耐热性能高于其他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奶牛,且差异显著(P< 0.05),建议将其作为奶牛抗热应激选育的遗传标记。4.4S441-SCAR标记向渐升等[31]应用RAPD技术对奶牛基因组DNA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并对筛选出的与产奶量相关的S441标记进行克隆测序,确认了S441基因为抗热应激候选基因。肖定福等[32]的研究发现,耐热性能高的奶牛普遍有S441遗传标记,研究初步确定, S441标记可作为荷斯坦奶牛抗热应激的分子标记,奶牛的耐热性能与S441遗传标记的有无呈正相关趋势。这些基因的功能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验证和挖掘耐热分子标记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技术手段。然而,要将耐热分子标记运用到耐热奶牛品系的选育中,仍需要大量的验证和筛选工作。5结语及展望多年来,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了热应激条件下奶牛个体的内分泌情况及生理代谢机制,并探索出一套反映热应激状态和耐热性能评定的可靠评价指标,为监测奶牛抗热应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和量化指标,对防止奶牛热应激起到了预警作用。虽然有些指标可以作为选育耐热奶牛品系的标准,但普遍存在遗传力低的问题。而耐热分子遗传标记的鉴定和运用为选择抗热应激品种(个体)带来了福音,利用杂交改良与标记辅助选择的方式,逐步组建耐热奶牛品系,是从根本上解决奶牛热应激问题的方法。此外,在生产中采取综合性的防护措施,在加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导入营养调控,在奶牛抗热应激营养调控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一整套能有效解决生产中棘手问题且经济适用、便于推广应用的奶牛抗热应激营养调控技术体系。综合热应激的监测、耐热品系的筛选、环境的改善以及营养调控技术的应用,可以将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经济效益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参考文献:[1] BERMAN A. Estimates of heat stress relief needs for Holstein dairy cow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2005,83(6):1377.[2] 肖定福,张彬. 奶牛热应激评定及其营养调控[J]. 家畜生态学报,2009,30(1):101-104.[3] 程广龙, 江喜春, 朱德建, 等. 奶牛热应激的发生及减缓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72-2773.[4] MC DOWELL R, MOODY E, V AN SOEST P, et al. Effect of heat stress on energy and water utilization of lactating cows [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69, 52(2):188-194.[5] KURIHARA M. Energy requirements and feed of dairy cow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s[J]. Japan Ag Research Quarterly,1996,30:107-112.[6] SKAAR T, GRUMMER R, DENTINE M,et al. Seasonal effects of prepartum and postpartum fat and niacin feeding on lactation performance and lipid metabolism[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89,72(8):2028-2038.[7] 张继红,张佩华,贺建华. 缓解奶牛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措施[J]. 中国奶牛,2006(11):14-17.[8] WEST J. Nutritional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the heat-stressed dairy cow[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7,77(Suppl 2):21.[9] HIGGINBOTHAM G, TORABI M, HUBER J. Influence of dietary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degradability on performance of lactating cows during hot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s [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1989, 72(10):2554-2564.[10] HUBER J, HIGGINBOTHAM G, GOMEZ-ALARCON R, et al. Heat stress interactions with protein supplemental fat, and fungal cultures [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4,77(7):2080-2090.[11] SANCHEZ WANCHEZ W, MCGUIRE M, BEEDE D. Macromineral nutrition by heat stress interactions in dairy cattle: review and original research [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4,77(7):2051-2079.[12] TEH T, HEMKEN R, HARMON R. Dietary magnesium oxide interactions with sodium bicarbonate on cows in early lactation [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85,68(4):881-890.[13] 梁学武,张龙涛, 刘庆华,等. 热应激期日粮添加酵母铬对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2):191-194. [14] 贾磊,王加启,卜登攀,等. 日粮阴阳离子差对奶牛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7):5-10.[15] 蒋永清,叶宏伟. 益康“XP”添喂奶牛的效果[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1,24(2):26-27.[16] 宁多武.缓解奶牛热应激的关键技术[J].新疆畜牧业,2010(2):41-42.[17] GAUGHAN J, MADER T, HOLT S, et al. Heat tolerance of boran and tuli crossbred steer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9,77(9):2398.[18] HAMMOND A,CHASE J R C, BOWERS E, et al. Heat tolerance in tuli-, senepol-, and brahman-sired F1 angus heifers in florida[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8,76(6):1568.[19] JENKINS T, FERRELL C. Preweaning efficiency for mature cows of breed crosses from tropically adapted bos indicus and bos taurus and unadapted bos taurus breed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04, 82(6):1876.[20] 刘海林,肖兵南,李志才,等.不同品系荷斯坦牛抗热应激能力的研究[J]. 中国奶牛, 2007(6):20-22.[21] OLSON T, LUCENA C, CHASE J R C, et al. Evidence of a major gene influencing hair length and heat tolerance in bos taurus cattle [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03, 81(1):80.[22] DIKMEN S, ALA V A E, PONTES E, et al. Differences in thermoregulatory ability between slick-haired and wild-type lactating Holstein cows in response to acute heat stress [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2008,91(9):3395-3402.[23] TRINKLEIN N, MURRAY J, HARTMAN S, et al. The role of 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 in the genome-wide regulation of the mammalian heat shock response [J].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2004,15(3):1254.[24] AKERFELT M, TROUILIET D, MEZGER V, et al. Heat shock factors at a crossroad between stress and develop-ment [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1113(1):15-27.[25] PAGE T, SIKDER D, YANG L, et al. Genome-wide analysis of human HSF1 signaling reveals a transcriptional program linked to cellular adaptation and survival[J]. Molecular Biosystems,2006,2(12):627-639.[26] 李芳. 荷斯坦奶牛HSF1基因多态性与耐热性能的相关分析[D]. 长春:吉林大学, 2009.[27] VIJAYAN M, RAPTIS S, SATHIYAA R. Cortisol treatment affects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and glucocorticoid-responsive genes in the liver of rainbow trout[J].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2003,132(2):256-263.[28] 王枫,郭俊生. HSP70高表达对K562细胞热耐力的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2000,16(7):587-588.[29] 杜方磊,李秋玲,王长法,等. 荷斯坦奶牛热休克蛋白70基因3′-侧翼区遗传变异与耐热性的关系[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0(2):296-301.[30] 刘庆华,于军方,梁学武,等. 奶牛HSP基因多态性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2):160-165.[31] 向渐升,李文平,胡雄贵,等. 荷斯坦牛抗热应激候选基因S441的检测[J]. 中国奶牛,2008(3):5-7.[32] 肖定福,胡雄贵,张彬,等. 奶牛夏季产奶量与红细胞钾和S441遗传标记的研究[J]. 中国牛业科学,2009,35(6):17-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