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生命体验——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虞美人·听雨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听雨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听雨翻译赏析《虞美人·听雨》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蒋捷。

其全文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前言】虞美人·听雨为南宋词人蒋捷所作,为作者自己一生的写照。

从少年、再到壮年、最后到晚年,以听雨为线索,作者用寥寥几笔,写出了对人生、岁月不寻常的观感。

【注释】(1)虞美人:著名词牌名。

唐教坊曲。

《碧鸡漫志》卷四:“《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

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

”又称:“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黄钟宫’。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2)断雁:失群孤雁(3)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4)无情:无动于衷。

【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鉴赏】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

但宋朝很快就灭亡。

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

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虞美人·听雨》是宋代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在结构上运用时空跳跃,以“听雨”复沓串连,上、下片浑然一体,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生当宋、元易代之际,约为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

蒋捷年青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宋亡后保持气节,隐居竹山不仕。

其一生饱经战乱流离之苦,颇富忧患意识。

现存九十余首词,多体现人生遭际、表达故国之思,《虞美人·听雨》即为词人深谙人生况味的艺术结晶。

在这首词中,蒋捷以五十六字的概括之笔极写自我人生历程和生命体验。

其构思之巧妙、手法之独特、含蕴之深刻足令后人津津乐道,实为《竹山词》中代表篇目。

“悲欢离合总无情”,经历世事纷纭的词人回味一生,感慨万端。

他已没有晏欧们的潇洒闲适,没有秦柳们的优游快意,没有东坡们的豪迈旷达。

时光飞逝,他曾道“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忧离伤乱,他曾道“此际愁更别。

雁落影,西窗愁月”(《秋夜雨;秋夜》);经历风雨飘摇,意蕴层层沉积,终在暮年“凄凉一片秋声”(《声声慢;秋声》)的心境中凝结为小令词:《虞美人·听雨》。

这首词言简意深,不仅以其贮存的丰厚的人生意蕴即唐宋词“第一生命力”耐人咀嚼,更因其独到高妙的艺术表现而卓立词坛。

三部曲式的线性历时结构词人对自己的一生际遇回忆体味,撷取少年、壮年、暮年三个代表性时段,选择歌楼、客舟、僧庐三个典型地点,以“听雨”这样常见而又贴切的背景情节为贯穿始终的纽带,珠珠相串,井然有序,连缀“上”、“中”、“下”成为一个浑然有机的整体。

蒋捷《虞美人 听雨》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 听雨》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船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①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②悲欢离合总无情。

③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④【注释】①“断雁”句:语本薛道衡《出塞曲》:“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

”西风:秋风。

②僧庐;僧房。

星星:指白发如星之多。

③“悲欢”句: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④“一任”二句: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译文】少年时听雨在歌楼上,红烛朦胧,美人倩影映罗帐。

壮年时听雨在客舟中,江面宽阔黑云低,西风里,孤鸿哀鸣闻动容。

而今听雨在僧房下,双鬓白发似星星。

有道是悲欢离合都无情。

任凭它阶前淫雨,点点滴滴到天明。

【集评】清·王闿运:“此是小曲。

‘情’亦作‘凭’,较胜。

”(《湘绮楼词选》)现代·胡云翼:“这首词概括了作者少年的浪漫生活、中年的飘泊生活、以及亡国以后晚年悲苦凄凉的生活。

”(《宋词选》)【赏析】这首词抒写了人生之少年、壮年、老年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感受。

少年不谙世事,故听雨歌楼蜜意柔情;壮年感时伤世,故听雨客舟悲愤难抑;老年饱经风霜,故听雨僧庐遁世不惊。

这可说是词人对自己一生经历形象化的概括总结。

词写听雨时的心情感受与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写登楼时的感受笔法不同,辛词是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来反映一生不同时期的心理流程的,而此词却是通过意象来曲现其心理情感变化。

辛词清澈见底,使人看得深切,此词朦朦胧胧,使人品来有味。

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及注释: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注释虞美人:着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赏析: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

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

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虞美人〔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阅读答案】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阅读练习二: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

(3分)参考答案:(1)欢乐失意无奈(同义词均可以);(2)以客舟点明客居在外的悲和离,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蒋捷《虞美人·听雨》高考诗歌精读

蒋捷《虞美人·听雨》高考诗歌精读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古诗鉴赏1226 1056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②。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③。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虞美人:词牌名。

②断雁:失群孤雁。

③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生当宋、元易代之际。

蒋捷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的进士,可叹尚未一展鸿图,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

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抑郁寡欢,退隐江湖之间,栖息于太湖中竹山岛,恪守气节,终不出仕,过着飘零凄苦的生活。

其一生饱经战乱流离之苦,颇富忧患意识。

现存九十余首词,多体现人生遭际、表达故国之思,《虞美人·听雨》即为词人深谙人生况味的艺术结晶。

赏析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

但宋朝很快就灭亡。

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在悠闲与得意中,会为了春花与秋月而不由发出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

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

恰是作为自己的影子出现的。

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

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诗歌鉴赏】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蒋洁《美女雨?听雨》原文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现在,在雨和尚的房子下,寺庙里到处都是星星。

欢乐和悲伤总是无情的,每一点都会在舞台前消失。

蒋捷《虞美人?听雨》注释昏暗:昏暗,帐篷:古床上的纱帘。

2、断雁:失群孤雁3.僧院:僧院,僧院。

4、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5.无情:冷漠。

6、一任:听凭。

江姐《听雨》的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现在,我老了,头发灰白。

我独自一人在和尚家里,听着细雨。

人生的悲欢离合是无情的。

让台阶前的细雨降到天亮。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雨梅?听雨》是南宋诗人蒋洁的一首诗。

这首诗总结了青年、壮年和老年的特殊感受。

它简明而全面。

它以“听雨”为媒介,整合了数十年的时空跨度。

青少年只知道如何追逐快乐和欢笑,享受陶醉;徘徊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孤独而悲伤;晚年的孤独和人生的悲欢离合都反映在雨声中。

受国家灭亡之痛的影响,他的感情变得麻木。

雨声滴落,驱散了悲欢离合,而作者对国家灭亡的悲痛则隐藏在其深层。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年轻人在楼上听雨歌,红烛昏倒。

”虽然它时不时只展示场景的片段,但它有很强的艺术能力。

“宋塔”、“红烛”、“罗章”等五颜六色的意象交织在一起,传达着春风的喜悦。

当我十几岁的时候,我花了很多钱,在灯光下唱歌跳舞,喝酒,在自己的生活中喝醉了。

“幽幽”一词表现的是“风笛拂云水,霓虹衣再唱”的奢华生活。

这时,他听着宋楼里的雨,这增加了宋楼、红烛和帐篷的含义。

虽然这属于寻欢作乐的生活,但毕竟与悲伤无关,作者着重渲染的是“不知悲伤滋味”的青春。

《虞美人·听雨》赏析

《虞美人·听雨》赏析

•••••••••••••••••《虞美人·听雨》赏析《虞美人·听雨》赏析《虞美人·听雨》赏析1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词作鉴赏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

但宋朝很快就灭亡。

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然后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从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氛围中引发青春与欢乐的联想,抒发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

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

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索漠。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然后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

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

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

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

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

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

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

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

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

然后是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

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

从《虞美人·听雨》感受词人蒋捷的生命体验

从《虞美人·听雨》感受词人蒋捷的生命体验
风” , 映衬 的是 悲凉 的环 境 , 漂 泊 的生 活 , 孤 苦 的人
生。
程干 帆先 生说 “ 作 家 的气性 、 个 性 应 当是 形 成 他独 特风 格 的主要 因素 , 正 是 靠 这一 点 , 彼 此 之 间
鬓 已星星也 。 悲欢 离合 总无 情 , 一任 阶前 , 点 滴到
天明。
— —
经过 内心 自省 以后 , 他 拒 绝与 外 界过 多 的联 系 , 选 择 了一条 自我 封 闭的路 , 并在 这 条路 上 安然 自适 、
自得 其乐 。
《 虞 美人 ・ 听雨 》
这首 词 以时间 为轴线 展 现 了蒋捷 的生 命 和情 感 历程 。此词 选 择 “ 听雨” 这 一 典 型情 景 , 概 括 写
关键 词 : 蒋捷 ; 词; 听雨 ; 生命 体 验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0 7 .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3 3 4 0 ( 2 0 1 5 ) O 2 —O o 4 6 —0 3
蒋捷 , 字胜欲 , 号竹 山 , 宋 末 元 初 阳羡 人 。先
山 东广播 电视 大学 学报
2 0 1 5年 第 2期
从《 虞 美人 ・ 听 雨》
感 受 词 人 蒋 捷 的 生命 体 验
魏艳艳 , 左 宏 阁
( 北方 民族 大学 文史 学院 , 宁夏 银川 7 5 0 0 2 1 )

要: 身处 易代之 际的词人蒋捷一生经历坎坷 , 时代 环境造 就 了他这 样一个独特 的 文人 , 半世 漂泊 的
体会 和感 知 , 一生 多半 时间都 在 漂泊 , 当人 生 经历 了悲 欢离 合之 后 , 晚年 的他对 人 生有 了一番 感 悟 ,

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_蒋捷_古诗文网

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_蒋捷_古诗文网

虞美⼈·听⾬原⽂、翻译及赏析_蒋捷_古诗⽂⽹虞美⼈·听⾬
(1135⼈评分) 8.8
朝代:宋代
作者:蒋捷
原⽂:
少年听⾬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客⾈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今听⾬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情。

⼀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写翻译写赏析收藏app下载
参考翻译
译⽂及注释
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
⼩船上,看蒙蒙细⾬▼
参考赏析
赏析
历代诗⼈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
意境
原作中前两个听⾬的场景是同⼀个⼈(作者)的⼀种回忆。

红烛昏罗帐,其中“昏”⼀词很好地展
现了⼀种迷离的▼
创作背景
1267年,元灭南宋。

宋元之际的词⼈,经历了这⼀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
们的作品中表现▼
作者介绍
蒋捷
蒋捷(⽣卒年不详),字胜欲,号⽵⼭,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

先世为宜兴巨族,
咸淳⼗年(1274)进⼠。

南...。

《虞美人听雨》赏析

《虞美人听雨》赏析

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人阶前,点滴到天明.【析句】雨打笠帽,雨滴行人,雨溅屋瓦。

诺大的街道上,众生接受着雨的洗礼。

歌声在高楼响起,清脆、婉转。

歌女的歌喉完美地释放出来。

少年在旁,认真地听,仔细地看,看那如柔荑的手,如凝脂的肌肤,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眼。

少年沉醉。

雨作雨帘,在楼的四面垂下,楼内成了个封闭的空间。

点着红烛,垂着罗帐。

楼外的雨声,只成了楼内歌声的伴奏。

“少年不知愁滋味”。

广阔的江面上一点——孤舟。

雨水不断侵入水面。

躁动。

江面俨然成了雨的乐器。

风不断吹摇着舟。

舟中人烦躁。

已是壮年的舟中人掀开帘布。

雨敲响船舷的木板。

“咚”“咚”。

云压低了远方的山,泛起蒙胧,一片灰蒙蒙。

低沉的云中一点——断雁。

雨水不断淋湿羽毛。

震翅。

风穿插在羽毛的缝隙。

雁仍继续飞——孤独的飞。

壮年何尝不是这样一只断雁。

四处漂泊,有家不可回。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舟外的雨声,令壮年无法入睡,无法做个归家之梦。

躲雨。

在僧庐下看着外面的世界。

江山易主。

少年欢乐、壮年愁绪一一没了。

看着墙上的四字:四大皆空。

“人有悲欢离合”,它们是无情的。

“滴答”“滴答”。

只希望这“一声声,空阶到天明。

”【欣赏】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

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

但宋朝很快就灭亡。

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蒋捷是中国现代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作品《虞美人·听雨》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一。

下面是对《虞美人·听雨》的赏析:
《虞美人·听雨》是蒋捷根据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八首·其七》所作的一首古典音乐作品。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展现了古琴独特的音色和情感表达。

这首曲子以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音乐语言,描绘了秋夜中的一幕,通过虞美人花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

作品中采用了流畅的乐句和缓慢的节奏,使人们仿佛置身于深秋的宁静中,感受到了一种微妙的情感共鸣。

《虞美人·听雨》以古典音乐的形式,通过琴声的起承转合,表达了音乐中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曲子注重细腻的表情和动态的变化,展现了蒋捷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作,它通过音乐的形式将杜牧的诗意转化为音符的表达,展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这首作品不仅具有音乐上的美感,也传递了对自然、对生活、对情感的深邃思考。

希望这个简短的赏析对您对蒋捷《虞美人·听雨》的理解有所帮助。

这首作品值得我们深入欣赏和体味,感受其中的内涵和情感。

蒋捷《虞美人·听雨》解读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解读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解读赏析蒋捷《虞美人·听雨》解读赏析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年少时追欢买笑,歌楼上雨声中烛光下罗帐轻盈。

中年时漂泊流离,在茫茫江面风雨中听孤雁哀鸣。

如今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里倾听雨声。

人生的聚散可真是无情,就这样无动于衷静坐到天明。

二蒋捷(约12451305后),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吴兴望族,少年时过着风流豪华的生活。

咸淳十年(1274)中进士"少年不识愁滋味',"富贵不知乐业'。

壮年时,兵荒马乱之际,颠沛流离,常为生计奔波。

客舟是水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舟过吴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何日归家洗客袍?'祥兴二年(1279),南宋王朝灭亡。

蒋捷深怀亡国之痛,隐居太湖竹山,人称"竹山先生'。

元成宗大德年间,先后有人向朝廷荐举,但他始终不肯出仕,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江山易主,国破家亡,由富贵到困窘,多少难言的心酸。

细数难言的人生,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

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将雨的几个片段连贯起来,却暗示了所有的一切,是人生深长的叹息。

如果写蒋捷传记,也许需要一部长篇小说,但是《虞美人》短短五十六个字,就概括了他的一生。

一时一地的三个片段,共时性地勾勒出的生命轨迹,将少年、青年、老年历时性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蒋捷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用岁月的积淀来观照自己的一生,是一生真实的心路历程的写照。

壮年听雨,是为了功名,为了生计而四处漂泊的人生。

暮年听雨,是沧桑历尽之后,万念俱寂的人生。

将一生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

元末明初韩奕说:"夫听雨,一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蒋捷《虞美人·听雨》审美赏析

悲欢离合总无情蒋捷《虞美人·听雨》审美赏析

悲欢离合总无情蒋捷《虞美人·听雨》审美赏析蒋捷的《虞美人·听雨》通过自己在漫长而曲折的人生经历中,形象而具体地概括了人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欢乐;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寂寞处境,孤独伤感。

词人通过自己的处境与情感变化,表现出了因亡国环境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从而暗示了词人亡国之愁情。

“虞美人”即词牌名。

“听雨”即词作的题目。

全词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词人首先写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年少的时候,在歌楼上,在红烛烛照中听雨,也沉浸在灯光昏暗下轻盈罗帐之中。

词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少年浪漫的生活图景。

这里,词人抓住了少年的心,突出了少年时代放荡不羁的性格特点。

其中,“听雨歌楼”就很好地表现了一个少年,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在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之中心中所充满的喜悦。

特别是“红烛昏罗帐”更表现了少年沉浸在美好生活中,感受着浪漫的人生年华,其喜悦之情不言而喻。

这里所要表达的与辛弃疾《丑奴儿》中所说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有着同样的意蕴。

接着写道:“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断雁”即失群孤雁。

意思是说,人到中年,漂泊在他乡,乘着小船,看蒙蒙细雨,只见茫茫江面,水天相接,西风中,一只孤雁阵阵哀鸣。

这画面,词人是从上面“少年听雨歌楼上”转换而来,空间和时间都发生了变化。

这里,词人通过描写了一个他乡客子在舟中听雨的画面,不但展现了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且表现了词人在壮年之后,生活的不安宁,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的处境。

其中“听雨客舟中”中的“客”和“舟”表现了词人客居他乡,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

“断雁叫西风”中“西风”即秋风。

这里,词人不但营造了秋天凄清的氛围,也表现了词人凄凉的心境。

跨越时空的生命体验_蒋捷的_虞美人_听雨_赏析

跨越时空的生命体验_蒋捷的_虞美人_听雨_赏析

!--./0123145 46 "27489 #13/.2.: $4.;9
*)+,
%%%%%%%%%%%%%%%%%%%%%%%%%%%%%%%%%%%%%%%%%%%%%%%%%%%%%%&
!"
!"#$
%读
!
跨越时空的生命体验
—— —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赏析
"阎续瑞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
无比。淅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树叶颇有“疏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 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 蒋捷:《虞美人・听雨》
滴梧桐”之韵致,节奏轻快舒缓,完全成为词 人欢快生活的音乐伴奏。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 风。”欢乐的少年生活却是如此短暂,词人转 眼步入了颠沛流离的壮年时期。他不得不为了 全家的生存、为了个人的前程到处奔波,成为 浪迹天涯的游子。站在一叶漂泊的小舟中,面 对着浩淼无际的江面,词人又听雨声,却是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雨声依旧,然而景 随情迁,“此雨”已非“彼雨”,词人亦非当 年潇洒少年。“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更是 渲染了这一凄凉氛围。云低天暗,一只失群的 大雁在西风中哀鸣。词人也像这只孤独的大雁 一般,遭逢着凄风苦雨,一时之间竟不知身归 何处。 宋人刘克庄有诗云:“儿时挟弹长安市, 不信人间果有愁。行遍江南江北路,始知愁会 白人头。”词人也在“艰难苦恨繁双鬓”中步 入老年。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 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僧 庐”即僧房,是词人此时听雨的地点。“鬓已 星星也”则点明词人现在已是头发斑白的年 纪。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之后,反而一切都 归于平静。无论是年少时的追欢买笑,还是中 年时期的漂泊劳碌,都已成为过眼烟云。在僧 庐下听雨的词人,似乎已悟到禅家万事皆空之 境界。 此种心境, 再听雨声, 反而做到心如止水、 “一任阶前, 无动于衷, 所以是 点滴到天明” 。

蒋捷《虞美人·听雨》的意思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的意思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的意思及赏析虞美人1·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一江一阔云低断雁2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3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虞美人:词牌名。

2断雁:失群孤雁。

3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年少的时候我沉醉在歌楼上,耳边听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面对着盏盏红烛,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一盈。

中年时,我在异乡的客舟上聆听雨声,曾经的年少轻狂已被雨水冲刷走了,剩下的却是几许茫然。

看着眼前宽阔的一江一面堆满铅灰色的一陰一云,听一只失群的孤雁在天边哀鸣,一声声啄破了我那原有的稳重。

而今,人已暮年,两鬃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回想起人生的悲欢离合,不禁感叹道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明吧。

【听雨之美】四季之中,“雨”是最常见的,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身没有特别之处。

可是在不同的人的眼里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在一个失意的人那里,雨可能会平添一段惆怅;在得意人那里,雨或许就别具一番情趣。

这些不同都是由人的心情引起的,有句话说“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同的人看见雨,听着雨声,所思之物亦有所不同。

【赏析】方位名词的运用巧妙,是这首词的一大写作特点。

“少年听雨歌楼上”,追欢逐乐,无忧无虑,正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因而用了个“上”字。

“壮年听雨客舟中”,这时期的作者,进士及第不久,南宋灭亡,他开始了漂泊生涯。

心境愁苦悲凉!因而用一“中”字。

“而今听雨僧庐下”,已是白发老者的他,已经尝遍了悲欢离合的滋味,几乎到了麻木的地步,因而他能够听任檐前冷雨一直滴到天明。

这是一“下”字。

上中下三个方位名词,也许并非刻意安排,但作者一生的际遇,确实能从这三个方位名词上看出端倪,不是吗?你还知道有哪些方位名词吗?【启示】这首词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人生深沉的感悟。

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

《虞美人·听雨》诗词释义鉴赏

《虞美人·听雨》诗词释义鉴赏

《虞美人·听雨》诗词释义鉴赏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

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

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分享关于雨的一首诗。

《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译文及注释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注释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虞美人·听雨》赏析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晓利(
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跨越时空的生命体验
——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虞美人·听雨
⊙⊙蒋⊙
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
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古诗文诵读
84
85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
人,是宋末元初的词人。

蒋捷在宋度宗咸淳十年
(1274)中进士,几年后宋朝就被灭亡了。

蒋捷在
战乱年代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

这首《虞美人·听雨》正是他忧患余生的自叙。

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用“听雨”象征人生,按照时间顺序,从自己漫长的一生和曲折的经历中,选取了三幅富有象征性的“听雨”画面,表现了少年、壮年、老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感受,将一生的悲欢融会其中。

一、少年歌楼听雨图。

这一画面由“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而成,从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一个光与色的组合中,可以使人联想到青春年少、纵情欢乐的生活 ,传达出 “不识愁滋味”的欢乐情怀。

尽管这属于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

但是从词人的一生来看,这个阶段是短暂的,好景不长。

这一画面只居反衬地位,使后面的画面更显得凄凉、萧索。

二、壮年客舟听雨图。

从客舟中望去,水天辽阔、风急云低、江上秋雨迷茫,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在风雨中哀鸣。

词人以“客舟”为中心视点,而在四周点缀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词人进入壮年后,在兵荒马乱中,过的是东奔西走、漂泊四方的生活,怀抱的是望断乡关的心情。

但词人没有直接抒写那些痛苦的遭遇和感受,只是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他的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就全词而言,这仍不是作者要展示的主要画面,也只是起陪衬作用的。

三、老年僧庐听雨图。

继两幅起反衬、陪衬作用的画面后,词人又显示了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
诗词赏析
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聆听着夜雨点滴。

极其单调的画面表现出词人处境的极端孤寂和心境的极端萧索。

词人尝遍了悲欢离合的滋味,又经历了江山易主的巨大变故,不但埋葬了少年的欢乐,也埋葬了壮年的愁恨,万念俱灰,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虽然感到雨声无情,自己却早已木然而无动于衷了。

这里,词人刻意凸显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

“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悲慨。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人似乎已心如止水,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这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情感历程。

这里,既有个人一生的离合悲欢,又有整个时局的风云变幻。

这是失志者的悲愤,也是亡国者的哀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