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记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01

(完整word版)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01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已打印一、吴昌硕简介吴昌硕,诞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殁于民国十六年(1927),享年84岁。

年轻时曾从俞樾、杨岘学艺(两人分别为道光进士、咸丰举人,著名学者和书法家),结交名收藏家、画家,多见历代名迹,心追手摹,书画篆刻皆卓而不凡,成为中国近代一大书画篆刻名家。

书法着力于《石鼓文》,参以草法,篆书凝练遒劲,气度恢弘,自出新意;楷书从颜真卿入,又取法钟繇;隶书以《祀三公山碑》为主,遍习汉碑;行书初学王铎,后冶欧阳询与米芾于一炉。

晚年以篆隶笔法作狂草,苍劲雄浑,恣肆烂漫。

篆刻融会皖、浙两派风格,更吸纳秦汉玺印、封泥、瓦匋等文字,独创以厚刃钝刀冲切入石,雄浑苍劲,别于浙、皖成规,自成一派。

作画以花卉为擅长,效法陈淳、徐渭、朱耷、任颐,融合篆书笔意入画,气酣墨饱,气势磅礴,不落前人窠臼。

综观其书画艺术,皆以雄浑苍劲为显著特点。

特别是晚年,在挥洒自如中毫无柔滑、甜熟姿态,将气势的酣畅与笔画的苍茫、涩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风中残荷,傲骨凸显。

昌硕在书画篆刻方面的艺术成就,既是他多年勤奋耕耘的结果,也与他的文学修养、立身气度密不可分。

早年从艺于俞、杨,苦研辞章、训诂,中晚年则显其诗才敏捷,援笔立就。

昌硕也曾遵循当时多数文化人读书做官的道路,53岁时曾任江苏安东县令,但为官一月后,深感统治者压迫百姓之不公,即弃官而去,终身以艺术为业。

昌硕在世时,已是誉满天下的艺坛巨匠。

晚年寓居苏州、上海,传人众多,形成名扬天下的海派书画篆刻艺术,为中国的艺术领域注入新的气象,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枝繁叶茂的重要组成部分。

赏析吴昌硕撰写的《西泠印社记》,应对其习篆的历程进行一番分析。

吴昌硕的篆书,甚得益于对《石鼓文》的反复研习。

他在65岁时自记:“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早年昌硕临《石鼓》,循守绳墨,点画毕肖(见其46岁临写的《石鼓文》)。

石鼓文据考证是战国时期秦地的文字,唐张怀瓘称石鼓文为“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一方面它与商周金文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它又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所厘定的小篆的始祖。

吴昌硕 西泠印社记 赏析 01

吴昌硕 西泠印社记 赏析  01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已打印一、吴昌硕简介吴昌硕,诞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殁于民国十六年(1927),享年84岁。

年轻时曾从俞樾、杨岘学艺(两人分别为道光进士、咸丰举人,著名学者和书法家),结交名收藏家、画家,多见历代名迹,心追手摹,书画篆刻皆卓而不凡,成为中国近代一大书画篆刻名家。

书法着力于《石鼓文》,参以草法,篆书凝练遒劲,气度恢弘,自出新意;楷书从颜真卿入,又取法钟繇;隶书以《祀三公山碑》为主,遍习汉碑;行书初学王铎,后冶欧阳询与米芾于一炉。

晚年以篆隶笔法作狂草,苍劲雄浑,恣肆烂漫。

篆刻融会皖、浙两派风格,更吸纳秦汉玺印、封泥、瓦匋等文字,独创以厚刃钝刀冲切入石,雄浑苍劲,别于浙、皖成规,自成一派。

作画以花卉为擅长,效法陈淳、徐渭、朱耷、任颐,融合篆书笔意入画,气酣墨饱,气势磅礴,不落前人窠臼。

综观其书画艺术,皆以雄浑苍劲为显著特点。

特别是晚年,在挥洒自如中毫无柔滑、甜熟姿态,将气势的酣畅与笔画的苍茫、涩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风中残荷,傲骨凸显。

昌硕在书画篆刻方面的艺术成就,既是他多年勤奋耕耘的结果,也与他的文学修养、立身气度密不可分。

早年从艺于俞、杨,苦研辞章、训诂,中晚年则显其诗才敏捷,援笔立就。

昌硕也曾遵循当时多数文化人读书做官的道路,53岁时曾任江苏安东县令,但为官一月后,深感统治者压迫百姓之不公,即弃官而去,终身以艺术为业。

昌硕在世时,已是誉满天下的艺坛巨匠。

晚年寓居苏州、上海,传人众多,形成名扬天下的海派书画篆刻艺术,为中国的艺术领域注入新的气象,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枝繁叶茂的重要组成部分。

赏析吴昌硕撰写的《西泠印社记》,应对其习篆的历程进行一番分析。

吴昌硕的篆书,甚得益于对《石鼓文》的反复研习。

他在65岁时自记:“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早年昌硕临《石鼓》,循守绳墨,点画毕肖(见其46岁临写的《石鼓文》)。

石鼓文据考证是战国时期秦地的文字,唐张怀瓘称石鼓文为“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一方面它与商周金文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它又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所厘定的小篆的始祖。

(完整word版)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01

(完整word版)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01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已打印一、吴昌硕简介吴昌硕,诞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殁于民国十六年(1927),享年84岁。

年轻时曾从俞樾、杨岘学艺(两人分别为道光进士、咸丰举人,著名学者和书法家),结交名收藏家、画家,多见历代名迹,心追手摹,书画篆刻皆卓而不凡,成为中国近代一大书画篆刻名家。

书法着力于《石鼓文》,参以草法,篆书凝练遒劲,气度恢弘,自出新意;楷书从颜真卿入,又取法钟繇;隶书以《祀三公山碑》为主,遍习汉碑;行书初学王铎,后冶欧阳询与米芾于一炉。

晚年以篆隶笔法作狂草,苍劲雄浑,恣肆烂漫。

篆刻融会皖、浙两派风格,更吸纳秦汉玺印、封泥、瓦匋等文字,独创以厚刃钝刀冲切入石,雄浑苍劲,别于浙、皖成规,自成一派。

作画以花卉为擅长,效法陈淳、徐渭、朱耷、任颐,融合篆书笔意入画,气酣墨饱,气势磅礴,不落前人窠臼。

综观其书画艺术,皆以雄浑苍劲为显著特点。

特别是晚年,在挥洒自如中毫无柔滑、甜熟姿态,将气势的酣畅与笔画的苍茫、涩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风中残荷,傲骨凸显。

昌硕在书画篆刻方面的艺术成就,既是他多年勤奋耕耘的结果,也与他的文学修养、立身气度密不可分。

早年从艺于俞、杨,苦研辞章、训诂,中晚年则显其诗才敏捷,援笔立就。

昌硕也曾遵循当时多数文化人读书做官的道路,53岁时曾任江苏安东县令,但为官一月后,深感统治者压迫百姓之不公,即弃官而去,终身以艺术为业。

昌硕在世时,已是誉满天下的艺坛巨匠。

晚年寓居苏州、上海,传人众多,形成名扬天下的海派书画篆刻艺术,为中国的艺术领域注入新的气象,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枝繁叶茂的重要组成部分。

赏析吴昌硕撰写的《西泠印社记》,应对其习篆的历程进行一番分析。

吴昌硕的篆书,甚得益于对《石鼓文》的反复研习。

他在65岁时自记:“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早年昌硕临《石鼓》,循守绳墨,点画毕肖(见其46岁临写的《石鼓文》)。

石鼓文据考证是战国时期秦地的文字,唐张怀瓘称石鼓文为“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一方面它与商周金文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它又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所厘定的小篆的始祖。

(整理)5集电视片《西冷印社》解说词.

(整理)5集电视片《西冷印社》解说词.

5集电视片《西冷印社》解说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2009年6月24日首播西冷印社(一)1918年,一支特殊的队伍来到杭州西湖孤山脚下的西泠印社社址。

他们在石墙上敲敲打打,很快凿出了一个石洞;随后,将一方石盒放入洞中。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从秦人的鲁壁藏书到唐人的文冢、宋人的笔冢,中国文人的诗意情怀一代一代流转,现在,这些人如此珍视地封存了这个石盒――里面究竟收纳着什么呢?这些印章属于一个叫李息的人。

李息是谁?――就是曾经文采风流的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弘一法师。

1918年,李叔同在西湖旁的虎跑寺出家。

出家前,他将自己常用的93枚印章赠送给西泠印社――这些印章也就成了那方石盒里的藏品。

1963年,为了防止印章受潮变质,西泠印社将大师印章悉数取出,作为文物永久收藏。

而为记取那段风雅旧事,曾经的庋藏地点还依旧保留着原来的模样。

在一块青色的太湖石背后,曾经的人物风流已经穿越了90年的光阴岁月,一直陪伴着这个名叫鸿雪径的小园林。

“鸿雪径”,得名于苏东坡的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1918年,西泠印社的社员们将李叔同的人生痕迹留在这里,他们是否也在告诉我们,他们留下的,不过是些大师本人并不在意的鸿爪雪痕,“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也许,只有“天心月圆”的境界才是这些人一生真正的追寻。

时光流转,青苔布满石壁,鸿雪径变成了后人登临凭吊的历史遗迹,而它所在的这一处山水园林,作为“西泠印社”社址,也已成了一方印学圣地。

西泠印社社址占地七千多平方米,包括各类建筑物23处,造像4尊,泉池4处。

2001年,这里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诸多历史文献中,也有西泠印社的社址记录。

这幅创作于1905年的《西泠印社图》就是其中之一。

100多年前,画家呈现给我们的西泠印社只有零星的几间房舍,远远小于现在的社址规模。

王福庵篆书《西泠印社记》

王福庵篆书《西泠印社记》

王福庵篆书《西泠印社记》
王福庵(1880~1960),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

浙江杭州人,年五十居上海。

精篆刻,是。

书法工篆、隶。

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

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

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

王福庵篆书《西泠印社记》
声明: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核实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王福庵篆书《西泠印社记》

王福庵篆书《西泠印社记》
原名禔寿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
王福庵篆书《西泠印社记》
王福庵(1880~1960),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年五十居上海。精篆刻,是。书法工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
王福庵篆书《西泠印社记》

《西泠印社记》吴昌硕篆书释文

《西泠印社记》吴昌硕篆书释文

《西泠印社记》吴昌硕篆书释文
《西泠印社记》吴昌硕篆书释文
西泠山水清淑,人多才艺,书画之外,以篆刻名者,丁钝丁至赵悲盫数十余人。

流风余韵,被于来叶。

言印学者,至今西泠尤盛。

同人结社,并立石勒钝丁、悲盫诸先生像,为景仰观摩之所,名曰西泠印社。

社地与梅屿、柏堂近,风景幽绝,集资规画。

创于甲辰,成于癸丑。

堂舍花木,位置点缀,咸得其宜。

于是丁君辅之、王君维季、吴君石潜、叶君品三,修启立约,招揽同志,入社者日益众。

于甲寅九月开社,份份秩秩、觞永流连,洵雅集盛事也。

印之佩,见于六国,著于秦,盛于汉。

有官印、私印之别。

刓玉笵金,间以犀角、象齿。

逮元时始有花乳石之制,各以意奏刀,而派亦遂分。

钝丁诸人,尤为浙派领袖。

浙派盛行于世,社之立,盖有由来矣。

顾社虽名西泠,不以自域。

秦玺汉章,与夫吉金乐石之有文字者,兼收并蓄,以资博览考证,多多益善。

入其中如探龙藏,有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之概。

尝观古人之印,用以昭信,故曰印信。

上而诏令文移,下至契约笺牍,罔不重之。

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

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无印,辄疑为伪。

印之与书画,固相辅而行者也。

书画既有社,印社之设,又曷可少哉!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稍知其源流正变。

同人谬重,予社既成,推予为之长。

予备员,曷敢长诸君子。

惟与诸君子商略山水间,得以进德修业,不仅以印人终焉,是则予之私幸耳。

甲寅夏五月二十又二日,安吉吴昌硕记并书。

《吴昌硕篆书西泠印社记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吴昌硕篆书西泠印社记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吴昌硕篆书西泠印社记 中华经 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版权
邓石如
中华书局
编辑部
吴熙载
Hale Waihona Puke 时期书法西泠印 社
碑帖
代表作
个人风格
笔法
吴昌硕
石鼓文
主调
艺术
章法
创作
秦篆
目录
01 吴昌碩篆書西泠印社 記(1)
02
吴昌碩篆書西泠印社 記(2)
03
吴昌碩篆書西泠印社 記(3)
04
吴昌碩篆書西泠印社 記(4)
05
吴昌碩篆書西泠印社 記(5)
一九一四年西泠印社成立十周年之际,作为首任社长的吴昌硕亲自撰书《西泠印社记》,记述了西泠印社 筹建的背景和建立经过。原作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记》以《石鼓文》为创作主调,掺糅秦篆及邓石如、 吴熙载笔法,用笔浑朴厚重,遒劲老辣,结体参差错落,奇正相生,章法上疏密有致,避让得宜,是吴昌硕个人 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吴昌碩篆書西泠印社記(1)
吴昌碩篆書西泠印社記(2)
吴昌碩篆書西泠印社記(3)
吴昌碩篆書西泠印社記(4)
吴昌碩篆書西泠印社記(5)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篆书经典丨王福庵篆书《西泠印社记》

篆书经典丨王福庵篆书《西泠印社记》
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庵篆书《西泠印社记》
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
篆书经典丨王福庵篆书《西泠印社记》
王福庵(1880~1960),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年五十居上海。精篆刻,是。书法工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

吴昌硕篆书《西泠印社记》墨迹、碑拓本两种

吴昌硕篆书《西泠印社记》墨迹、碑拓本两种

吴昌硕篆书《西泠印社记》墨迹、碑拓本两种《西泠印社记》是吴昌硕71岁时为纪念西泠印社成立而书写的碑文,辞章与书法俱佳,是吴昌硕人书俱老时期小篆艺术风范的杰作。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艺术史上一位在书、画、印三方面均开一代风气的大师。

就其书法而言,出入秦、汉金石碑刻,篆、隶、行草各体均臻极高的艺术水准。

在清代书坛上,特别是在篆书领域内,吴昌硕堪称是一座几乎无法逾越的高峰。

他早年依傍杨沂孙和吴大澄,曾临习《泰山刻石》和《琅玡台刻石》等小篆名品,后出入邓石如和吴让之。

最终专攻《石鼓》,用笔浑朴厚重,恣肆烂漫,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结字茂密紧凑,正奇互用,在体势上右肩上耸,参差错落,个性极为鲜明。

在分布上疏密有致,避让得宜达到了雍容端庄的效果。

用墨则以浓湿为主,饱墨铺毫,意韵生动,有时墨尽笔枯,更添苍茫朴拙之趣。

吴昌硕在篆书可能的范围内,将书写性发挥到了极致。

为传统篆书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境界。

吴昌硕篆书的《西泠印社记》,可以说是体现他这一崭新境界的典范之作。

吴昌硕篆书《西泠印社记》墨迹本释文:西泠印社记西泠山水清淑,人多才艺,书画之外,以篆刻名者,丁钝丁至赵悲盦数十馀人,流风馀韵,被于来叶,言印学者,至今西泠尤盛.同人结社,并立石勒钝丁、悲盦诸先生像,为景仰观摩之所,名日西泠印社。

社地与梅屿、柏堂近,风景幽绝。

集资规画,创于甲辰,成于癸丑。

堂舍花木,位置点缀,咸得其宜。

于是丁君辅之、王君维季、吴君石潜、叶君品三,修启立约,招揽同志,入社者日益众。

于甲寅九月开社,彬彬秩秩,觞咏流连,洵雅集盛事也。

印之佩,见于六国,著于秦,盛于汉,有官印、私印之别。

刓玉笵金,间以犀角象齿。

逮元时始有花乳石之制,各以意奏刀,而派亦遂分。

钝丁诸人,尤为浙派领袖。

浙派盛行于世,社之立,盖有由来矣。

顾社虽名西泠,不以自域。

秦玺汉章,与夫吉金乐石之有文字者,兼收并蓄,以资博览考证,多多益善。

入其中如探龙藏,有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之概。

尝观古人之印,用以昭信,故日印信。

西泠的风骨

西泠的风骨

西泠的风骨文叶康乐西湖胜景为天下最,僧庐之多亦为天下最,然未有结精舍集雅人专研艺事者,有之,自西泠印社始。

——徐映璞《西泠印社记》光绪三十年(1904年),仁和叶叶舟、王福庵、钱塘丁鹤庐、山阴吴潜泉诸人,相聚于孤山数峰阁,探讨六书篆刻,因即阁西,买山立社。

恰如西泠印社《缘启》中所述:“社以地名,人因印集。

”因地近西泠,故名西泠印社。

西泠,乃是桥名。

在杭州孤山西北尽头处,是由孤山入北山的必经之路。

宋周密《武林旧事•湖山胜概》曰:“西陵桥,又名西林桥,又名西泠。

”泠,意为寒凉貌、清凉貌。

著名侠女秋瑾《黄海舟中感怀》诗之二:“天风吹面泠然过,十万烟云眼底收。

”这位泠然不屈的女侠,后来也埋侠骨于西泠附近,此诗也可谓是一种前缘。

西泠,这个名字仿佛有一种魔力,带着一点清高、孤傲和脱尘而出的感觉。

西泠印社,也因这个非凡的名字,开启了非凡的金石社团传奇。

西泠印社的传奇,来自于四位创始人的国际视野与高风亮节。

西泠印社在创社之初,就有国际化的视野与胸襟。

比如,西泠印社早期曾吸纳了日本社员:河井仙郎、长尾甲。

这两位篆刻家因仰慕吴昌硕先生,远涉重洋来杭州游学入社,从而被西泠印社招为异国社员。

ASSORTMENT 荟萃54杭州 2019.6Copyright©博看网 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据叶为铭、秦康祥所编之《西泠印社志稿》记载:“河井仙郎,字荃庐,日本西京人。

精仓史之学,工篆隶,善鉴别金石碑版。

数游中国江浙间。

曾入本社,受知于吴俊卿。

刻印专宗秦汉,浑厚高古,金石家皆乐与缔交焉。

”而河井仙郎未来中国以前,即与吴有书信往来,“以请青诲”。

来中国后,更执弟子礼甚恭。

河井仙郎撰写的《西泠印社记》,已被载入印社史册;长尾甲所书“印泉”二字,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孤山社址的摩崖镌刻中。

除了有国际视野,西泠印社的四位创始人更有礼让贤者的高风亮节。

从1904年到1912年,由于四位创始人的互相谦让,西泠印社社长的位置是一直空缺着的。

杭州西泠印社的简介

杭州西泠印社的简介

杭州西泠印社的简介
西泠印社始建于1907年,由王福庵、叶为铭、丁辅之等发起组织,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著名篆刻社团,在中国乃至世界印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与浙江书画社、湖社、浙社等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社。

西泠印社现有社员四百余人,其中不乏当代著名的书法篆刻艺术家,如周韶华、吴子建、商承祚等。

社员作品在国内外各种大展中屡获大奖。

西泠印社以弘扬印学为宗旨,是研究和提高篆刻艺术水平的学术团体,也是开展国内外艺术交流的重要机构。

印社的主要活动包括:举办社员作品展览、研究探讨篆刻艺术;编辑出版会刊《西泠印报》和《西泠艺丛》;承办国内外重大篆刻艺术展览;举办各类专题研讨会等。

印社现有七个机构,即:一、书画研究处;二、图书资料中心;三、金石篆刻研究处;四、文物征集委员会;五、创作研究部;六、对外联络处;七、社务办公室。

西泠印社成立以来,为发展我国的篆刻艺术事业,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1 —1 —。

(清)吴昌硕《西泠印社记》

(清)吴昌硕《西泠印社记》

(清)吴昌硕《西泠印社记》(清)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西泠山水清淑,人多才藝,書畫之外,以篆刻名者,丁鈍丁至趙悲盦數十餘人。

流風餘均,被于來葉,言印學者,至今西泠尤盛。

同人結社,並立石勒鈍丁、悲盦諸先生像,爲景仰觀摩之所,名曰西泠印社。

社地與梅嶼柏堂近,風景幽絕。

集資規畫,創於甲辰,成於癸丑。

堂舍花木,位置點綴,咸得其宜。

于是丁君輔之、王君維季、吳君石潛、葉君品三修啓立約,招攬同志,入社者日益衆。

于甲寅九月開社,份份秩秩,觴詠流連,洵雅集盛事也。

印之佩見于六國,著于秦,盛于漢。

有官印私印之別。

刓玉笵金,間以犀角象齒。

逮元時始有花乳石之制,各以意奏刀,而派亦遂分。

鈍丁諸人尤爲浙派領褎。

浙派盛行于世,社之立蓋有由來矣。

顧社雖名西泠,不以自域。

秦璽漢章與夫吉金樂石之有文字者,兼收並蓄,以資博覽攷證,多多益善。

入其中如探龍藏,有取之無盡用之不竭之概。

嘗觀古人之印,用以招信,故曰印信。

上而詔令文移,下至契約牋牘,罔不重之。

書畫至風雅,亦必以印爲重。

書畫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無印輒疑爲僞。

印之與書畫固相輔而行者也。

書畫既有社,印社之設,又曷可少哉。

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與印不一日離,稍知其原流正變,同人謬重予。

社既成,推予爲之長。

予備員,曷敢長諸君子,惟與諸君子商略山水間,得以進德脩業,不僅以印人終焉,是則予之私幸耳。

甲寅夏五月二十又二日,安吉吳昌碩記並書。

以上版本清晰度略差一点(相对《篆隶》丛书),只能欣赏大概。

处于钟爱西泠印社及前贤,故转载。

此版本韵味虽说差一点,可仍能看出大师精熟汉字.研透篆法.内气聚敛.笔力沉实的风貌。

无愧于一代宗师。

尤其行文:予备员,曷敢长诸君子......看后,使人更加敬仰!在这书画“大师”满天飞的当下,我们更加怀念西泠印社的先贤。

(梅竹书屋)。

吴昌硕篆书《西泠印社记》

吴昌硕篆书《西泠印社记》

吴昌硕篆书《西泠印社记》
篆刻原文:西泠山水清淑,人多才藝,書畫之外,以篆刻名者,丁鈍丁至趙悲盦數十餘人。

流風餘均,被于來葉,言印學者,至今西泠尤盛。

同人結社,並立石勒鈍丁、悲盦諸先生像,爲景仰觀摩之所,名曰西泠印社。

社地與梅嶼柏堂近,風景幽絕。

集資規畫,創於甲辰,成於癸丑。

堂舍花木,位置點綴,咸得其宜。

于是丁君輔之、王君維季、吳君石潛、葉君品三修啓立約,招攬同志,入社者日益小S诩滓旁麻_社,份份秩秩,觴詠流連,洵雅集盛事也。

印之佩見于六國,著于秦,盛于漢。

有官印私印之別。

動窆D金,間以犀角象齒。

逮元時始有花乳石之制,各以意奏刀,而派亦遂分。

鈍丁諸人尤爲浙派領褎。

浙派盛行于世,社之立蓋有由來矣。

顧社雖名西泠,不以自域。

秦璽漢章與夫吉金樂石之有文字者,兼收並蓄,以資博覽攷證,多多益善。

入其中如探龍藏,有取之無盡用之不竭之概。

嘗觀古人之印,用以招信,故曰印信。

上而詔令文移,下至契約牋牘,罔不重之。

書畫至風雅,亦必以印爲重。

書畫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無印輒疑爲僞。

印之與書畫固相輔而行者也。

書畫既有社,印社之設,又曷可少哉。

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與印不一日離,稍知其原流正變,同人謬重予。

社既成,推予爲之長。

予備員,曷敢長諸君子,惟與諸君子商略山水間,得以進德脩業,不僅以印人終焉,是則予之私幸耳。

甲寅夏五月二十又二日,安吉吳昌碩記並書。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简体西泠山水清淑,人多才艺,书画之外,以篆刻名者丁钝丁至赵数十馀人,流风馀韵,被于来叶,言印学者,至今西泠尤盛.同人结社,并立石勒钝丁、悲盦诸先生像,为景仰观摩之所,名日(西泠印社)。

社地与梅屿、柏堂近,风景幽绝。

集资规画,创于甲辰,成于癸丑。

堂舍花木,宜。

于是丁君辅之、王君维季、吴君石潜、叶君品三,修启立约,招揽同志,入社者日益众。

于甲寅九月开社,彬彬秩秩,觞咏流连,洵雅集盛事也。

印之佩,见于六国,著于秦,盛于汉,有官印、私印之别。

刓玉笵金,间以犀角象齿。

逮元时始有花乳石之制,各以意奏刀,而派亦遂分。

钝丁诸人,尤为浙派领袖。

浙派盛行于世,社之立,盖有由来矣。

顾社虽名西泠,不以自域。

秦玺汉章,与夫吉金乐石之有文字者兼收并蓄,以资博览考证,多多益善。

入其中如探龙藏,有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之概。

尝观古人之印,用以昭信,故日印信。

上而诏令文移,下至契约笺牍,罔不重之。

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

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无印,辄疑为伪。

印之与书画,固相辅而行者也。

书画既有社,印社之设,又曷可少哉。

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稍知其源流正变。

同人谬重予,社既成,予备员曷敢长诸君(社)子,惟与诸君子商略山水间,得以进德修为,不仅以印人终焉,是则予之私幸耳。

繁体西泠山水清淑,人多才藝,書畫之外,以篆刻名者,丁鈍丁至趙悲盦數十餘人。

流風餘均,被于來葉,言印學者,至今西泠尤盛。

同人結社,並立石勒鈍丁、悲盦諸先生像,爲景仰觀摩之所,名曰西泠印社。

社地與梅嶼柏堂近,風景幽絕。

集資規畫,創於甲辰,成於癸丑。

堂舍花木,位置點綴,咸得其宜。

于是丁君輔之、王君維季、吳君石潛、葉君品三修啓立約,招攬同志,入社者日益衆。

于甲寅九月開社,份份秩秩,觴詠流連,洵雅集盛事也。

印之佩見于六國,著于秦,盛于漢。

有官印私印之別。

刓玉笵金,間以犀角象齒。

逮元時始有花乳石之制,各以意奏刀,而派亦遂分。

鈍丁諸人尤爲浙派領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全文
西泠山水清淑,人多才藝,書畫之外,以篆刻名者,丁鈍丁至趙悲盦數十餘人。

流風餘均,被于來葉,言印學者,至今西泠尤盛。

同人結社,並立石勒鈍丁、悲盦諸先生像,爲景仰觀摩之所,名曰西泠印社。

社地與梅嶼柏堂近,風景幽絕。

集資規畫,創於甲辰,成於癸丑。

堂舍花木,位置點綴,咸得其宜。

于是丁君輔之、王君維季、吳君石潛、葉君品三修啓立約,招攬同志,入社者日益衆。

于甲寅九月開社,份份秩秩,觴詠流連,洵雅集盛事也。

印之佩見于六國,著于秦,盛于漢。

有官印私印之別。

刓玉笵金,間以犀角象齒。

逮元時始有花乳石之制,各以意奏刀,而派亦遂分。

鈍丁諸人尤爲浙派領袖。

浙派盛行于世,社之立蓋有由來矣。

顧社雖名西泠,不以自域。

秦璽漢章與夫吉金樂石之有文字者,兼收並蓄,以資博覽考證,多多益善。

入其中如探龍藏,有取之無盡用之不竭之概。

嘗觀古人之印,用以昭信,故曰印信。

上而詔令文移,下至契約箋牘,罔不重之。

書畫至風雅,亦必以印爲重。

書畫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無印輒疑爲像。

印之與書畫固相輔而行者也。

書畫既有社,印社之設,又曷可少哉。

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與印不一日離,稍知其源流正變,同人謬重予。

社既成,推予爲之長。

予備員,曷敢長諸君子,惟與諸君子商略山水間,得以進德修業,不僅以印人終焉,是則予之私幸耳。

甲寅夏五月二十又二日,安吉吳昌碩記並書。

西泠山水清淑,人多才艺,书画之外,以篆刻名者丁钝丁至赵数十馀人,流风馀韵,被于来叶,言印学者,至今西泠尤盛.同人结社,并立
石勒钝丁、悲盦诸先生像,为景仰观摩之所,名日(西泠印社)。

社地与梅屿、柏堂近,风景幽绝。

集资规画,创于甲辰,成于癸丑。

堂舍花木,宜。

于是丁君辅之、王君维季、吴君石潜、叶君品三,修启立约,招揽同志,入社者日益众。

于甲寅九月开社,彬彬秩秩,觞咏流连,洵雅集盛事也。

印之佩,见于六国,著于秦,盛于汉,有官印、私印之别。

刓玉笵金,间以犀角象齿。

逮元时始有花乳石之制,各以意奏刀,而派亦遂分。

钝丁诸人,尤为浙派领袖。

浙派盛行于世,社之立,盖有由来矣。

顾社虽名西泠,不以自域。

秦玺汉章,与夫吉金乐石之有文字者兼收并蓄,以资博览考证,多多益善。

入其中如探龙藏,有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之概。

尝观古人之印,用以昭信,故日印信。

上而诏令文移,下至契约笺牍,罔不重之。

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

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无印,辄疑为伪。

印之与书画,固相辅而行者也。

书画
既有社,印社之设,又曷可少哉。

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稍知其源流正变。

同人谬重予,社既成,予备员曷敢长诸君(社)子,惟与诸君子商略山水间,得以进德修为,不仅以印人终焉,是则予之私幸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