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2.谁在运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 谁在运动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湘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 谁在运动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湘教版

谁在运动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能够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乐于用科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当中一些运动与静止的实例活动中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科学知识:知道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教学重难点:用参照物,运动,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观察法、对比法、实验研究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这个运动的世界。

(“从人在林荫道上行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飞机在天空翱翔,小鸟在树林中飞翔至月球绕地球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直至整个宇宙的成千上万个星系都在运动”)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在你的生活中经常可能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内,看待两旁的景物都在向后移动,再转头看看旁边的人,他却是一动不动,同样是从汽车上面观察的,为什么有的看上去在动?有的却看上去没有动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为什么?二、教学过程:活动一:谁动过?请4位同学上讲台完成书P29的活动?请同学们先把眼睛闭上,然后老师会让讲台上的其中两位同学互换位置,然后请同学们来判断到底哪一位同学移动过?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可能回答:某某同学、老师画在黑板上的这颗树或者教师里面的其他一些东西。

通过同学们刚才自己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我们在判断哪一位同学动过的时候我们总是选定了一个参照物,如果物体得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改变我们就说物体在运动;(物理学中所说的机械运动)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是静止。

(引导学生说出静止的)活动二:运动还是静止判断P30的图:创设一个运动的场景,站在地面上的着了女同学看见刘明同学坐在游乐车缓缓向远处开去。

问:刘明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为什么?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概念去描述:以地面上的女同学为参照物,刘明和她之间的位置在不断改变,所以说他在运动。

湘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谁在运动》教案

湘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谁在运动》教案

《谁在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知道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作曲线运动。

2.科学探究能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相对参照物位置的变化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模拟小车运动,会使用工具测量长度、时间,并用合适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能用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分析证据得出小车运动的结论。

3.科学态度、STSE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以及运动轨迹有探究兴趣,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能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交流与合作。

乐于用已学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玩具小汽车、人偶模型、植物、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课件展示:运动的世界(人在林荫道上行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飞机在天空中翱翔、小鸟在树林中穿梭、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绕太阳转动等)(2)交流:同学们,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是怎么判断的?(3)谈话引入:判断谁在运动,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1.谁动过(1)游戏演示:让4-5名同学走到教室前台,1名同学作为判断者,其余同学站立成一列队形。

判断者面向队列站立,先记住队列中各同学的位置,然后转身,队列中的同学迅速移动位置,判断者再转回面向队列,判断谁动过。

(2)追问:你是怎样判断谁移动了?选择与什么进行位置比较的?(3)再次游戏,让全班同学评论判断者的判断是否正确。

(4)班级交流,谈游戏判断的感受。

(5)小结:我们在判断谁动过,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

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改变,就说物体在运动;反之,没有发生改变,则称为静止。

2.谁在运动(1)课件展示:教材P52页汽车运动的场景图。

(2)交流:坐在车内,我们是怎样知道汽车在运动的?(3)设计模拟实验:用玩具小车、人偶模型分别模拟汽车、车内的乘客,固定的植物盆景模拟路边的树木(静物),推动玩具小车,模拟汽车行驶,观察此时人偶与树木等物体的位置变化。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谁在运动》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谁在运动》教学设计

《谁在运动》教材分析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建立了“参照物”的概念,那么本课用生活常见事实作为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借助游戏让学生依据同一参照物来判断谁动过,再利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是很抽象的,虽然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现象,但没有太在意。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参照物”有了初步的概念,但对运动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能明显看得出位移的,对于相对固定的物体如大树、房屋、大地等,学生会认为它们是静止的,让学生意识到作为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并不难,难就难在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静止的物体也是运动的。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知道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科学探究:1.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在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会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的静止与运动。

难点:认识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评价任务本课的评价可以根据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选择与对运动或静止的判断是否准确来进行。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展示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教师板书这两句歌词。

提问:你曾见过这种情景吗?或者类似的画面?这种情形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迷。

二、活动:谁动过1.游戏“谁动过”。

游戏要求: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名字叫“谁动过”,需要同学们的参与。

游戏的具体方法是请四名同学到前面来,并排站好,要求在座的每位同学先看并记住四名同学的位置,怎么记住四名同学的位置你们要自己想办法,记住后,闭上眼睛,谁也不许偷看啊。

听老师的口令,让你们睁开眼睛,再睁开眼睛,违者取消其游戏资格,听清楚了吗?活动:第一次请四名同学到讲台前站好,同学们看清并记住后,请同学们闭眼,将第四名同学移动到第一名同学前面,然后让同学们睁开眼睛,判断谁动过,根据是什么?2.组织交流。

湘教版科学四下3.2《谁在运动》说课稿-

湘教版科学四下3.2《谁在运动》说课稿-

湘教版科学四下3.2《谁在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科学四下3.2《谁在运动》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物体的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运动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进一步深化对物体运动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学会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深化对物体运动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物体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物体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意义。

3.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物体运动的规律。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分享对物体运动的理解。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体运动的特点,深化对物体运动的认识。

6.练习巩固:设计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物体运动的主要概念和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采用流程图、示意图等形式,展示物体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谁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谁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谁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谁在运动》是一部以运动为主题的纪录片,通过展现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和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向观众传递正能量和勇气。

该片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故此在中小学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

为了引导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我们设计了本作业方案。

二、设计目的1.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体育项目和运动员的训练方式,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他们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设计内容1. 观看《谁在运动》纪录片,并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或运动员进行介绍。

2. 根据所选内容,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观影心得和体验。

3. 运动实践:选择一个体育项目,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并记录自己的训练感受和成果。

4. 小组合作:与同学组成小组,共同参加一次体育比赛或活动,并分享比赛经历。

5. 健康饮食:了解运动员的饮食要求,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并在实践中坚持执行。

四、设计步骤1. 第一周:观看《谁在运动》纪录片,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或运动员并撰写读后感。

2. 第二周:根据所选内容,进行运动实践并记录训练感受和成果。

3. 第三周:组成小组,参加体育比赛或活动,并分享经历。

4. 第四周:设计并执行健康饮食计划,保持均衡饮食和合理营养。

五、评价标准1. 观看纪录片和撰写读后感:内容充实、观点明确、字数适中。

2. 运动实践和记录:坚持训练、独立完成、记录详实。

3. 小组合作和分享经历:积极参与、团队合作、表现突出。

4. 健康饮食计划和执行:科学合理、坚持执行、效果明显。

六、设计意义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更全面地了解不同体育项目和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同时,通过实践训练和健康饮食计划的执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谁在运动-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谁在运动-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谁在运动-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名称和特点;2.能够口头描述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则;3.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兴趣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1.运动项目的名称和特点;2.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则。

三、教学难点1.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则的口头描述。

四、教学准备1.课本《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册》;2.小球、跳绳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小球、跳绳等教具,向学生提问:这些都是运动中常见的工具,你们都会怎样玩呢?通过提问,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不同运动项目的名称和特点。

2. 学习新知1.请学生看课本第XXX页,目光停留在图X-X上,询问学生这是什么运动项目。

教师介绍该项目的名称和基本特点,例如:这是网球运动,需要用球拍击打网球,球落在对方场地内且对方无法接到为得分。

2.教师介绍完一种运动项目后,让学生尝试口头描述该项目的基本规则。

3.依次介绍篮球、足球等常见运动项目,让学生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名称、玩法以及相应的规则。

3. 拓展运用将课本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要求学生分组,自选一种运动项目,向同组同学展示该项目的基本规则和特点,并演示该项目的玩法。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各种运动项目的名称、特点和规则,强化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介绍、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不同运动项目的名称、规则和特点,加深了对运动的了解和认识。

但在口头描述运动规则环节,部分学生还表现出不太流利的情况,说明还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和巩固来加强记忆和理解。

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小学科学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谁在运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谁在运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谁在运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在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
知道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2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描述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状态很简单,但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很抽象的,特别是根据不同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难点在于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假定参照物的是静止,学生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要先确定合适的参照物,然后进行判断。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
视频短片联系生活,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

我们路边看快速行驶的汽车,和在车内看车窗外的景物,是一样的吗?同样是快速行驶的汽车,为什么感受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探究究竟是谁在运动。

(板书课题:谁在运动)
2【活动】二、探究运动静止的相对性。

1、复习,巩固对参照物的认识,同时为这几节内容做铺垫。

谈话:上节课《它在哪儿》是描述物体的位置,现在谁能用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来描述一下老师的位置?(老师在哪儿,2—3个同学来描述)同学在描述老师位置时,总是相对另一个物体(比。

《谁在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谁在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位置与运动《谁在运动》教学设计海林市山市镇第一小学唐风奎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能够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乐于用科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当中一些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活动中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知道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教学重难点:用参照物,运动,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观察法、对比法、实验研究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这个运动的世界。

(“从人在林荫道上行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飞机在天空翱翔,小鸟在树林中飞翔至月球绕地球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直至整个宇宙的成千上万个星系都在运动”)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问题,在你的生活中经常可能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内,看待两旁的景物都在向后移动,再转头看看旁边的人,他却是一动不动,同样是从汽车上面观察的,为什么有的看上去在动?有的却看上去没有动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为什么?二、教学过程:活动一:谁动过?请4位同学上讲台完成书P29的活动?请同学们先把眼睛闭上,然后老师会让讲台上的其中两位同学互换位置,然后请同学们来判断到底哪一位同学移动过?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可能回答:某某同学、老师画在黑板上的这颗树或者教师里面的其他一些东西。

通过同学们刚才自己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我们在判断哪一位同学动过的时候我们总是选定了一个参照物,如果物体得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改变我们就说物体在运动;(物理学中所说的机械运动)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是静止。

(引导学生说出静止的)播放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坐在车里的人看窗外景物和站在路旁的人看景物),为什么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结果,从而让他们自己找到原因——原来是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谁在运动》 湘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谁在运动》 湘科版

谁在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参照物的概念;知道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运动与静止的事例;在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明确参照物的概念;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三、教学难点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四、教学准备运动与静止的课件、视频等。

五、课型第一课时(本节课共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播放《谁在运动》短视频师:生活中你是否见过这样的景象:坐在行驶的列车中感觉道路两旁的树在后退。

这是怎么原因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起研究《谁在运动》。

(板书:2.谁在运动)2.新课教学(1)概念教学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运动?生:走路、跑步、开车......课件列举生活中的各种运动。

运动的概念:所谓物体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另一个物体”指的是什么呢?生:参照物。

师:什么是参照物?说说你们的理解。

生:我们在上一节课学习物体的位置时也用到了参照物,是人们事先选定好作比较的标准。

师:(板书)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是事先假定的静止的物体。

(2)游戏猜猜谁动了教师选四名学生在讲台前站成一排,让全班同学观察他们的站位,记住他们的位置后,闭上眼睛,四名学生移动位置,再请全班同学看看谁刚才动了。

生:刚才xx同学动了。

师:你是如何看出的?生:我是根据他旁边的同学记忆的,换位置前他在XX旁边。

生:XX同学之前在讲台左边,现在变成在讲台右边了......师:刚才同学们根据旁边的同学、讲台等物体的位置,猜出了移动的同学。

那么我们把刚才的这些物体叫什么?、生:参照物。

师:如何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生:要看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3)练习练习一:刘民是否在运动?生:以路边的女孩为参照物,刘民是运动的;以车上的女孩为参照物,刘民是静止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谁在运动》湘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谁在运动》湘科版
学习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参照物”有了初步的概念,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是很抽象的,虽然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现象,但理解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观察、描述、游戏等活动,引领学生认识:描述物体运动需要用到参照物和位置。
科学探究:
1、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能根据参照物的选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参照物”的概念后,认识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是很抽象的,虽然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现象,但对于运动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能明显看到移动的,对于相对固定的物体会认为它们是静止的,要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静止的物体也是运动的有一定难度。为了有效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课前设疑——参与游戏——探究讨论——实践应用——释疑小结的教学环节。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以及讨论交流的探究活动中,敢于合作与交流;探究活动分层设计,由浅入深,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从直观上升到抽象;再通过大量形式多样的练习,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学生都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鼓励学生用规范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不足:由于条件有限没能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准备一个真实的场景,只提供了游乐场景图,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知识的建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研究还不深入,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有些处理不够恰当,知识开放性,创新意识还需提高。如果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科学四年级《2.谁在运动》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2.谁在运动》教学设计

2 谁在运动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在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知道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教学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运动与静止的课件,再现生活实例,动画演示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导入可以借助课件出示学生常能看得到的源于生活的影片片段,一段是坐在汽车上拍摄的影片,看到路旁的景物迅速向后移动;另一段是站在路旁拍摄的影片,看到路旁的景物静止不动,汽车在前进。

提出问题:生活中你是否见到过同样的现象?为什么同是路旁的景物在第一段影像中是运动的,在第二段影像中却是静止的。

当然教师也可以借助语言的描述,来唤起学生坐车时的回忆。

前者直观形象,后者简单可行,但共同之处在于:虽然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却不是学生能一下解释清楚的问题,因此这正是引发学生思维矛盾的焦点,学生由此产生问题,并想要研究这是怎么回事。

活动1 谁动过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

教材设计了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活动中学生是选择一个固定的参照物来判断谁动过,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要判断谁动过,就需要选择参照物。

1.游戏的本身会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愿望,而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以保护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具体方法是,请四名学生上台,并排站立在讲台的一边,要求其余学生先看并记住这四个同学的位置后转过身去,然后请四名中的一名学生移动位置,再请下面的学生转过身来判断谁动过。

2.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各自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判断的,小结得出:活动中你们选择的讲台或者某个同学,就是你选定的参照物,某个同学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这个同学一定动过。

活动2 运动还是静止本活动较之上个活动有了层次上的递进,因为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教材呈现了一幅游乐场场景图,并以坐在游览车上的某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讨论对象,让学生学会依据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人或物是运动还是静止,理解其相对性。

谁在运动教学设计文档.doc

谁在运动教学设计文档.doc

《谁在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

本单元“位置与运动”就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建立“参照物”的概念,学会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用生活中常见事实作为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借助游戏让学生依据同一参照物来判断谁动过,在利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是很抽象的。

虽然很多同学经常会遇到类似的现象,但从来没有选择过参照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不但要先选择参照物,而且还要懂得对于同一个物体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就有可能不同的道理。

资源利用课件。

教学目标:1、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在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知道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难点:选择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来判断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课件出示FLASH动画,创设情境(小华站在车上,车向路边站着的小女孩了开去,小女孩说:“小华乘车来了,真快!”小华问司机:“我动了吗?司机说:“你没动”)师:小华到底动了没动呢?学生回答,老师不做解释。

师:对于小华的运动情况,同学们意见有了分歧,到底谁说得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二课《谁在运动》,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会知道答案的。

板书课题:谁在运动二、深化主题合作探究活动一:四名同学到前面互动(谁动过)活动二:课件出示动画:红车一声鸣笛离开了站牌,黄车没动。

师:红车和黄车的运动情况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老师再次强调:要回答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参照物。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冋答,我们已经知道了选择站牌为参照物,黄车是静止的,如果选择红车为参照物,黄车乂该如何呢?学生讨论、意见有分歧,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谁在运动湘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谁在运动湘科版

谁在运动【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运动和静止的实例并学会迁移2、在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科学知识:1.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看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教学难点:渗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教学准备】四种小动物头饰、小视频、PPT【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 出示毛主席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2. 播放音乐+视频“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3. 你生活中有过和歌词里面这样的相似的经历吗?放视频乘车经历到底谁在运动呢?引入课题【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孩子对运动和静止的认识是比较浅显的,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毛主席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充分激疑,引发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兴趣。

然后降低难度播放音乐,解释青山走,引出生活中相似的体验,从可感知的矛盾引入课题谁在运动。

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语文和音乐学科中的科学问题。

二. 游戏看看谁动过1. PPT出示图片,口述游戏规则。

活动过程分三次进行2. 总结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是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一刻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参照物”的概念。

本环节以游戏形式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要判断谁动过,就需要选择参照物。

同时帮助孩子轻松地掌握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方法是看物体与参照物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游戏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方位改变,第二次距离改变,第三次两个物体一起运动。

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解决问题。

三. 运动还是静止1. 出示教材游乐场场景图,学生思考讨论:刘民究竟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课件随机选择场景中的其他物体和运动状态,要求学生判断它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分别选择的是哪些参照物。

3、师生共同小结:我们依据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谁在运动》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科学《谁在运动》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科学《谁在运动》说课稿《谁在运动》是湖南少儿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位置与运动》第二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资源整合1、教材与教学资源分析《位置与运动》这单元的内容要求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建立参照物的概念,学会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运动。

《谁在运动》这一课的内容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事例作为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借助游戏让学生根据统一参照物来判断谁动过,再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帮助理解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是很抽象的,虽然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现象,但没有太在意。

本节课我所用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柳条草帽,竹筐模型。

2、教学目标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当地小学四年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探究:①学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②根据参照物的选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运动与静止的事例。

②在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知道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3、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参照物”有了初步的概念,但对于运动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能明显看得出位移的,对于相对固定的物体如大树、房屋、大地等,学生会认为它们是静止的,让学生意识到作为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并不难,难就难在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静止的物体也是运动的,根据以上困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会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教学难点: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二、教学策略义务教育(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亲身经历的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于勇于交流;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竞争意识以及作意识。

《谁在运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谁在运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谁在运动》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谁在运动》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进修歌曲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3. 提高对歌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导学内容:
1. 介绍《谁在运动》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进修歌曲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3. 分析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播放《谁在运动》歌曲MV,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第二步:了解歌曲背景
介绍歌曲《谁在运动》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初衷和表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歌曲所传达的信息。

第三步:进修重要词汇和句子
通过歌曲的歌词,进修其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第四步:分析歌曲歌词
分析歌曲的歌词,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观。

第五步:欣赏歌曲
再次播放《谁在运动》歌曲MV,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体会其中的情感和力量。

第六步:总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对《谁在运动》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歌曲中的精神和价值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进修。

导学延伸:
1. 让学生用英语或汉语写一篇关于《谁在运动》的感想和评论;
2. 让学生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分析其中的歌词和情感表达,与同砚分享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对《谁在运动》这首歌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也能从中汲取到一些积极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观,指导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不息吸取优秀音乐作品中的精华,不息提升自己的审美和情感表达能力。

谁在运动-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谁在运动-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谁在运动-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读出本课的重点词汇:running, skipping, jumping, hopping, walking, dancing。

2.能够运用上述词汇进行交际,如问答、邀请等。

3.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好处,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教学重点1.运动动词的发音和应用。

2.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教学难点1.运动动词的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问学生:你们都喜欢运动吗?喜欢做什么运动?为什么要运动?呈现(10分钟)1.老师设计拼图游戏,让学生根据课本上运动的图片把正确的拼图片段插入到主图中。

2.老师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运动动词,读出单词并进行发音提示,并请学生跟读。

讲解(15分钟)1.老师读出课文,带领学生练习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2.老师带领学生了解这些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为学生树立健康的意识和积极参与运动的态度。

训练(25分钟)1.学生分组,两个人一组,两人轮流模拟对话,模拟正确使用运动动词交流。

2.学生进行游戏练习,例如:跳绳比赛、接力比赛等。

小结(5分钟)1.老师请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词汇及运动的好处,并对学生进行激励。

作业(5分钟)1.在家中说出至少两个和运动有关的句子,并记录在语文练习本上。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教授了运动动词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并培养了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游戏形式的教学方式十分生动有趣,体现了教学的活泼性和趣味性,利于学生在娱乐中进行知识的积累。

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很好地鼓励学生投身运动。

最终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表现积极,注重运动,也逐渐意识到了好的健康习惯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1谁动过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教材设计了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活动中学生是选择一个固定的参照物来判断谁动过,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要判断谁动过,就需要选择参照物。
1.游戏的本身会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愿望,而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以保护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具体方法是,请四名学生上台,并排站立在讲台的一边,要求其余学生先看并记住这四个同学的位置后转过身去,然后请四名中的一名学生移动位置,再请下面的学生转过身来判断谁动过。
2.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各自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判断的,小结得出:活动中你们选择的讲台或者某个同学,就是你选定的参照物,某个同学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这个同学一定动过。
活动2运动还是静止
本活动较之上个活动有了层次上的递进,因为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教材呈现了一幅游乐场场景图,并以坐在游览车上的某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讨论对象,让学生学会依据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人或物是运动还是静止,理解其相对性。活动分三层展开:
2.看教材提供的理由。
3.师生共同小结依据什么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改变,则该物体是静止的。
4.判断练习,组织填写教材第30页的表格。由于学生已经懂得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故此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独立完成。游船上、电梯上的女孩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相对于船身、电梯是静止的。另外还可根据课堂进展和需要增加一些没有给出画面的判断练习,让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判断,加深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如请学生判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
(1)地面上的物体一般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发射宇宙飞船,离地面而去的物体选地球作为参照物。
(3)绕太阳运行的物体选太阳为参照物。
2谁在运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在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
知道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教学准备
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运动与静止的课件,再现生活实例,动画演示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结束时可以与前面的导入部分相呼应,解释为什么坐在汽车上看到路边的景物在后退?或者解释两段不同效果的影像剪辑是怎样拍摄的?
教学时不能忽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思维定势,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能理解,然而课后学生可能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依然认为树、房子就是静止的,汽车明明在动等想法。因此课堂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一下,如果选择太阳为参照物,那么地球及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参照物的选择一般根据需要和方便来原则:
1.提供场景,判断场景中的人或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这是学生第1次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不同状态,因此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场景,这样学生的思维判断可以有个具体的依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操场用真车操作,也可用课件演示,没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桌面沙盘上设置旗杆等参照物,用模型车,载两个模型小人在沙盘上活动,选择不同参照物来判断旗杆、车上的人、车后的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导入
可以借助课件出示学生常能看得到的源于生活的影片片段,一段是坐在汽车上拍摄的影片,看到路旁的景物迅速向后移动;另一段是站在路旁拍摄的影片,看到路旁的景物静止不动,汽车在前进。提出问题:生活中你是否见到过同样的现象?为什么同是路旁的景物在第一段影像中是运动的,在第二段影像中却是静止的。当然教师也可以借助语言的描述,来唤起学生坐车时的回忆。前者直观形象,后者简单可行,但共同之处在于:虽然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却不是学生能一下解释清楚的问题,因此这正是引发学生思维矛盾的焦点,学生由此产生问题,并想要研究这是怎么回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