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与探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说课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场所、过程、产物及影响因素。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检验学习效果。
2.小组讨论:针对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能力。
3.课堂展示:小组代表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情感激励:通过讲述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向往和热情。
5.互动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反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和探究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讲授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光合作用概念和过程。
4.互评互鉴: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引导:以“为什么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问题,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好奇心。
2.生活实例: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现象,如太阳能电池、植物生长等,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中心辐射式布局,以光合作用为中心,辐射出过程、产物、影响因素等主要内容。板书风格简洁明了,关键词突出,采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重点和次要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
课 题
第五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二)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6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探索光合作用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
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
探索光合作用,
难点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关键
探索光合作用
2.遮光处理实验材料的目的
光合作用除了产生淀粉
还可以产生什么物质?让我们实验来验证。
演示实验1: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演示实验2: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英格豪斯的实验表明,在光照下植物只有绿色部分进行光合作用,这实际上涉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等问题
活动: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注意
(1)不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用酒精灯加热时要小心,以免被沸水、蒸汽烫伤。
合成淀粉的作用。如果只是在光下做
实验中,没有对照实验,就不能说明
阳光对合成淀粉是必需的。
活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讨论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作用?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
反 思
教法
实验法。
教具
植物等等。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二次备课
引入新课:
萨克斯利用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发现了绿色植
物的光合作用。什么是对照实验法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提出问题:请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思考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有什么作用?
3.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光合作用。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演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6CO2 + 6H2O +光能→ C6H12O6 + 6O2。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绿色植物的基本组成,为学习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
1.书面作业:
(1)请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表达式及基本过程,要求文字表述准确、条理清晰。
(2)分析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3)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解释它们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实践作业:
(1)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了解它们在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光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互助精神,但分工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5.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普遍具有环保意识,但可能对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5)总结:通过思维导图、小组汇报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说课稿(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说课稿(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小组讨论:针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思维导图:让学生绘制光合作用的知识结构图,帮助梳理知识脉络,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4.应用题训练:设计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方程式及过程。
(2)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通过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概念。
2.然后,以动画形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本质。
3.接下来,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并借助实验模型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布局,以中心辐射的方式呈现主要内容。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反应方程式,中间为光合作用的过程,右侧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生态意义。板书风格简洁明了,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通过箭头和连接线展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课前一个星期布置学生进行课外生物科技活动,观察植物的叶子结构,植物的向阳部位的生长状况。

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问题中得出结论。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对比实验,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提高,使学生从接受式学习逐步向自主学习过渡。

本节课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交流,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同时通过增加猜想、模拟、探究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因为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并且安排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学生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以及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本节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讲述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一、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研究光合作用这种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艰苦历程,同时介绍了在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几个著名实验,介绍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本节的重点,实验是本节的难点。

学生必须在搞清楚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吸收光谱,基粒片层结构的垛叠形式、色素在片层上的分布、基粒和基质的关系基础上,才有可能深刻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

情感(qínggǎn)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 各种实验活动(huó dòng),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 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二页,共五十一页。
情境(qíngjìng) 导入
视频(shìpín):植株的生长
第三页,共五十一页。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哪些(nǎxiē)物质?
(biǎopí)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利于阳光射入; 表皮细胞间有保卫细胞,可以控制(kòngzhì)气孔的开闭。 (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和水分蒸发的门户)
2.叶肉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内含较多的叶绿体。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内含较少的叶绿体。
3.叶脉
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筛管:运输有机物的管道。
这些(zhèxiē)物 质又来源于哪 里?
第四页,共五十一页。
新课学习
第1课时
一、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kèsh绿í) 色植物(lǜsè zhíwù)光合作用的发

结论: 柳苗生长所需的 物质,并不是由土 壤直接转化的,水 才是使植物增重的 物质。
(1)比利时海尔蒙特柳树实验(shíyàn)
第五页,共五十一页。
第十八页,共五十一页。
讨论(tǎolùn) 分析
4. 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fāshēng)怎样的变化?这种实 验结果说明什么?
叶片不遮光部分变成蓝色,叶片遮光部分不变颜色。说明光是植物 光合作用合成(héchéng)淀粉的必需条件。
3. 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
第十六页,共五十一页。
方法(fāngfǎ)步骤:
叶部分(bù fen) 遮光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1课时)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安徽淮南洞山中学罗慧武一、教学分析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生活的最大特点。

作为第5章的第1节,本节首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不同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分别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接着对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进行深入学习,通过观察和制作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光合作用的全部过程;最后通过归纳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通过小学科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信息的获取,学生对于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教材中大量的文字使得学生能够正面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其中科学探究精神和过程的领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必要通过教师引导加以深化。

教材中的几个重要验证性实验,涉及了物理和化学知识,能否理解方法、提升实验设计能力,是对学生的一个考验。

三、核心素养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光合作用的重要概念,明确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和场所,以及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然界的生命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形成关爱生命的理念,意识到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光合作用作为绿色植物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项生理活动,在教材中以大量片幅呈现,而且多以实验或活动展示,有必要进行分类学习,循序渐进,让学生对光合作用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光合作用发现简史作为第1课时,按科学家们的实验顺序展开,让学生对光合作用形成一个初步认识,感受科学探究过程;光合作用验证的第一个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复杂实验,作为单独的第2课时,注重实验的整体设计、变量设置、干扰排除,及实验现象的描述,让学生通过实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两个实验放在一起作为第3课时,符合学生日常的生活感知,同时两个实验的相似性及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目的;第4课时主要学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验证实验,同时将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的内容前移,让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场所和条件有一个整体认识;第5课时和第6课时分别从形态和结构两个方面对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进行深度分析,形成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并对光合作用的整体过程产生进一步的感知,有利于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第7课时,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用公式概括光合作用,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并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理解农业生产原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教案3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教案3 北师大版

《第1节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并能正确书写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实质的分析,形成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实质的分析,形成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光合作用的实质
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PPT课件等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的资料。

教师收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制作PPT,准备面条燃烧释放能量演示实验。

【内容要点】
一、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

水 + 二氧化碳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贮存能量)
物质转化:无机物有机物
1、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意义:
(1)食(有机物)源 (2)能源
(3)氧源(维持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二、光合作用原理应用 【教学过程】。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5.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6.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梯度性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难点。
7.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此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请学生收集有关光合作用的科学史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了解科学家们为探索这一过程所付出的努力。在下一节课上,学生将分享自己的收获,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5.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悟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生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及实际应用尚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操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光合作用的学习中,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光合作用的动画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5第1节 光合作用》精品教案 (12)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5第1节 光合作用》精品教案 (12)

5-1 光合作用课型:新课审批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3、识别叶片的结构,绘制叶片的表皮细胞图。

重点1、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识别叶片的结构,绘制叶片的表皮细胞图。

难点1、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2、识别叶片的结构,绘制叶片的表皮细胞图。

学习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活动1、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讨论:1.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发生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2.光合作用产生的助燃气体是什么气体?活动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讨论: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2.分析实验现象并说明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活动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讨论:1.为什么银边翠和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2.分析实验结果,你组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3.你组认为绿叶细胞的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活动4:观察叶片的结构讨论:1.现察叶片的横切面结构为什么要制作很薄的临时切片?2.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绿色颗粒结构?叶片内绿色颗粒结构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小结:课堂自测: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2.氧气的性质是( )A.具有可燃性 B.具有助燃性 C.具有易燃性 D.使火熄灭3.叶镶嵌现象有利于( )A.叶片接受阳光的照射 B.叶的生长 C.叶片在枝条上均匀分布 D.充分利用空间4.攀援在棚架上的一些蔓生植物的叶片一般朝向阳光的方向而且互不遮挡,这一现象说明( ) A.攀援植物的叶子都是对生的 B.叶的生长具有向光性C.叶会均匀分布生长 D.蔓生植物的叶都是互生的5.在制作叶横切的临时装片时,正确的切叶方法是( )A.迅速地一次切割 B.缓慢地切下 C.迅速地来回切拉 D.缓慢地来回切拉6.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方法步骤,正确的捧列顺序是( )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到小木板上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③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⑤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人水中A.⑤④③②① B.①⑤④③② C.①②④⑤ D.①③②⑤④7.叶表皮细胞的一般特征是( )A.细胞五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 B.细胞呈半月形,内含叶绿体C.细胞呈正方形,捧列紧密 D.细胞呈圆柱状,内有叶绿体8.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首先把绿色植物放到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用黑纸遮盖叶片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_________;用酒精加热处理叶片的原因是使叶片含有的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使叶片变成_________,经冲洗后,向叶片滴加碘液,现象是_________,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1.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的理解程度,了解他们在认知上的难点和误区。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学习动力。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课题研究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反思与改进:
(1)教师应在课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科普短文,字数在300-500字之间。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能够向他人普及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2.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明确,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光合作用现象,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4)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等。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构想本节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一节内容。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最重要的生理作用之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经了科学家们二百多年的探索,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教材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列在整个章节之首,通过海尔蒙特的柳树种植实验,普利斯特利实验,及萨克斯等人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取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励学生从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中汲取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对接下来光合作用的场所、实质等知识的吸收、理解、运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激发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强烈的研究兴趣,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对照实验,并用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会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以及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2.运用实验法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并依次进行土豆,天竺葵新鲜叶片,脱色天竺葵叶片,以及按萨克斯实验过程处理并脱色的天竺葵叶片滴加碘液的实验,体会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发展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好奇心,乐于探研,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通过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2.设计“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不是来自于土壤”,“光是普利斯特利实验成功的关键”,“光是绿色植物合成淀粉必须的条件”等实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与探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与探索教案

第1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与探索一、教学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2.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国有句谚语是“万物生长靠太阳”。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植物靠太阳干什么?( 进行光合作用 )。

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二)新授: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

讲解法:实验一: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这一结论产生置疑,作出了挑战,他设计了课本上第一个实验----柳苗生长之谜。

跨出了光合作用发现历程的第一步。

要提出的问题有:(1)哪位同学能描述该实验的过程?(2)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74.5千克。

而土减少的质量是多少?0.057千克分析讨论:(1)柳苗增加的74、5千克从哪儿来的呢?首先,不可能来自泥土,因为减少的0、057千克干泥变不出来74、5千克柳苗来。

而整个实验中施加的只有水。

(2)海尔蒙特的这个实验设计很巧妙:是最早通过实验来解释植物生命现象的学者,而且结论来源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3)通过数据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使柳苗增重的物质来水。

(4)海尔蒙特在实验设计中,考虑到土壤要已知“干”重、要“加桶盖”,有何意义?防灰尘落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体现科学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们也要学习科学家的认真严谨的态度。

(5)我们来看看海尔蒙特的结论。

(课件6)(6)柳树真的只需要水就能长大吗?你认为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不完全正确,他只考虑土壤中物质对植物生长和影响,没有考虑空气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那时他们并没有想到植物能从空气中获得什么。

邳州市一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与探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邳州市一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与探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课堂小结
1648 海尔蒙特 木桶里栽柳5年 , 雨水浇灌 , 柳苗由2.3kg增重至76.8kg ; 90kg干土减重57g。
实验结论 : 柳的增重来自水。 1771 普利斯特利
钟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 ; 将小鼠与植物同时放入密封的钟罩内 , 小鼠生活正常。 实验结论 : 植物能〞净化”空气。 1779 英格豪斯
答 : 实验控制条件差别 , 实验结果就差别。在黑 暗条件下 , 植物不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其呼吸作用 产生的CO2还会污染空气。
随堂训练
3. 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 么?
答 : 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 , 光合作用的条件 是光照。
4. 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 物各是什么 ?
植物的绿色部分 , 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实验结论 : 光的重要作用。 1782 瑟讷比埃
发现照光时绿色植物吸收CO2 , 来自放O2。 实验结论 : CO2是原料 , O2是产物。 1804 索绪尔
植物增重大于CO2吸收量减去O2释放量。 实验结论 : 水是原料。 1864 萨克斯
导入新课
1.领悟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 懈努力的结果。 2.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3.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分析其原料、条件和产物。
讲授新课
四个科学实验
17世纪上半叶 海尔蒙特〔比利时〕实验 1771 普利斯特利〔英国〕实验 1779 英格豪斯〔荷兰〕实验 1864 萨克斯〔德国〕实验
讲授新课
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能够释放氧气 , 而且能够合成淀 粉等物质 , 供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
分析讨论 :
1.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处理几个小时的目的是什么 ? 2.为什么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 ? 3.能否将装有酒精的小烧杯直接加热 ? 4.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 , 遇碘颜色为什么差别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与探索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2.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
家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有句谚语是“万物生长靠太阳”。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植物靠太阳干什么?( 进行光合作用 )。

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二)新授: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

讲解法:
实验一: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这一结论产生置疑,作出了挑战,他设计了课本上第一个实验----柳苗生长之谜。

跨出了光合作用发现历程的第一步。

要提出的问题有:
(1)哪位同学能描述该实验的过程?
(2)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74.5千克。

而土减少的质量是多少?0.057千克分析讨论:
(1)柳苗增加的74、5千克从哪儿来的呢?
首先,不可能来自泥土,因为减少的0、057千克干泥变不出来74、5千克柳苗来。

而整个实验中施加的只有水。

(2)海尔蒙特的这个实验设计很巧妙:是最早通过实验来解释植物生命现象的学者,而且结论来源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3)通过数据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使柳苗增重的物质来水。

(4)海尔蒙特在实验设计中,考虑到土壤要已知“干”重、要“加桶盖”,有何意义?
防灰尘落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体现科学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们也要学习科学家的认真严谨的态度。

(5)我们来看看海尔蒙特的结论。

(课件6)
(6)柳树真的只需要水就能长大吗?你认为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
(不完全正确,他只考虑土壤中物质对植物生长和影响,没有考虑空气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那时他们并没有想到植物能从空气中获得什么。

对比式:
实验二:到十八世纪,有一位科学家对气体非常感兴趣,他就是普利斯利。

(学生每2个人一组,自学普利斯利的实验,时间是 7min,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鼓励学生合作共同归纳该实验的结论)
讨论:蜡烛熄灭和小白鼠死亡可能的原因?
(1)分析图1—2,讨论:蜡烛熄灭和小白鼠死亡可能的原因?
在光下,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鼠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所以死亡原因是: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学生得出结论:蜡烛燃烧,小鼠呼吸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看看当时普利斯利得出的结论: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会使瓶中的空气变坏。

(2)如何才能使空气变好?
当时科学家曾用水来试验,但都没有成功,你有什么办法来净化空气呢?
在玻璃罩中放了一盆植物后,蜡烛和小白鼠都很好。

(课件9)
(3)植物和蜡烛为什么能长期共存,小白鼠因为有了绿色植物也没有死去?小白鼠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氧气从哪儿来的?它们产生的二氧化碳又去哪儿了?
图3分析:在光下,密闭的钟罩下的植物,产生氧气,吸收了二氧化碳;小白鼠呼吸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图4分析:在光下,密闭的钟罩下的植物,产生氧气,吸收了二氧化碳,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生得出结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科学家的结论:
总结归纳:植物生长不仅需要空气而且能净化空气。

因为在当时,普利斯特利仅知道这些。

(4)人们严格按照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要求重复他的实验,有的能成功,有的失败,你认为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重复普利斯利的实验时,实验控制条件不同,实验结果就不会相同。

有的学者在黑暗条件下重复他的实验,植物不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会因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更严重地污染了空气。

你认为可以怎样进一步实验?
实验三:你们的想法跟当年的英格豪斯一样,他设计如下实验(出示英格豪斯的实验图)。

结论:光在植物更新空气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素。

探究式:
萨克斯的实验:后来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还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

淀粉遇碘呈现蓝色
如果让你来证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的实验设计,你会怎么设计?学生讨论。

讨论:有点问题。

与平时学的加以引导,不能一下入题太深。

(1)实验要控制的变量是什么?光照。

(2)怎么来设置对照?照光和遮光。

(3)是在同一片叶上进行对照实验好,还是取不同叶片进行对照实验好?同一片叶上好。

(4)我们怎么来检测是否有淀粉产生?用碘液染色后,叶片不遮光的部分变成蓝色,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色
(5)如果遮光部份也变蓝色,我们怎么办?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消耗叶片中部份营养物质。

介绍: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黑暗处理→一半照光、一半遮光→酒精脱色
→碘液显色(遮光处颜色没有变化,照光处变深蓝色)。

(课件14)
说明光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必需条件。

问: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以上几个实验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光照、水、氧气、二氧化碳、淀粉、叶绿体有关。

三.归纳;还有哪些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
四、课堂小结
1.什么是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的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原料是什么?产物是什么?
它是地球上一个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它的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合理密植,多层次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