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教案1 冀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春》教案2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春》教案2冀教版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过现代散文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对散文的写作特点有初步了解。《春》这篇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他们已经在生活中感受到春天的变化,对文章所描绘的景象有一定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答案示例:
1.春天的记忆
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首动人的诗篇。每当春风拂过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天的记忆,如同繁花盛开,五彩斑斓。记得小时候,每当春天来临,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到田野里,感受春风的轻柔,聆听鸟儿的歌唱。那时,我总是陶醉在春天的怀抱里,不愿离去。如今,虽然时光荏苒,但春天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那些美好的瞬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间。
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文章的情感和修辞手法。
2.调整小组讨论主题,加强引导和监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3.组织课后演讲和辩论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点评质量。
4.推荐更多与春天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丰富文学视野。
课后作业
1.请以“春天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回忆。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如PPT、思维导图等,将文章结构、重点难点等内容以图表、动画等形式呈现,提高教学趣味性和效果。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导学生查找与文章相关的背景资料、作者介绍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章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冀教版七上《春》word教案

冀教版七上《春》word教案

《春》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百度搜索)1、面向学生:初中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第一、初读课文,理解大意第二、扫除生字、生词障碍第三、描绘了春天几幅美丽画面二、教学课题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感,在品读中,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手法。

1、加强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写法。

三、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读此文,学生不仅能感受春天万物勃发、欣欣向荣的景色,还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作者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1、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理解并掌握作者运用多种修辞、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写法。

2、教学准备1)、春网络课题2)、学生搜集春的名句3、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方法本文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是写景的名篇佳作。

景色描写一直是学生写作的难点,看着美,但说不出、写不来是大多数学生面临的难题。

那么怎样让学生以此为范文,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就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在本课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百度搜索,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从文本中读出景物的美,在头脑中再现美,体会汉语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兼课题网站的运用,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挥到极致。

预习、展示、反馈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上课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为老师的我,只是提前做好了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站,真正成了学生的引导者、激发者、解惑者。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课预习内容:⑴、文章描绘了几幅春天美丽的画面?草、花、风、雨、人⑵、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表现出?(盼春盼望来近)⑶、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赞美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⑷、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春》教案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春》教案 冀教版

《春》朱自清【教学目标】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

(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春》教学设计 苏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春》教学设计 苏教版

《第14课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朱自清的《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

本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等,构思精巧、语言精湛、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着不同的特征,每个人对于四季都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

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春》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进一步得写景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语言要准确生动,以及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思想】&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本文修辞手法,比如拟人等,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全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一切景物描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故本文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自然美之中所蕴含的生活的美。

五、教学理念1、以读促学,增强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

提倡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2、联系现实生活。

新课程的“大语文观”,提倡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并学习语文。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

《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春》这篇优美的散文,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请听《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后,谈谈你的感受。

二、播放《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

不要求同学们看课文,可以闭眼静听。

听后,二人小组畅谈感受。

然后,全班找1--2位同学谈听后的感受。

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三、默读课文,在课本上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可根据听录音时的记忆,也可查字典。

四、二人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对方边听边校正发音。

五、全班齐读课文。

六、教师指定一位同学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按下列分工朗读课文。

第1段:全班齐读。

第2段:第一小组朗读(值日小组)第3段:第二小组朗读。

第4段:第三小组朗读。

第5段:第四小组朗读。

第6段:第五小组朗读。

第7段:第六小组朗读。

第8段:女生朗读。

第9段:男生朗读。

第10段:全班齐读。

二、教师挂出课前绘制好的图(如下)。

(可以起名为:"孔雀开屏"图或"伞形花序"图。

)1.教师课前准备好按照图上编序号的圆的大小,剪12个圆纸片,在这些纸片上用不同的颜色(每一个序号一种颜色,共10色)写上如下的字:(1)东风来、脚步近(2)山朗润、水涨、太阳红(3)春草(4)春花(5)春风(6)春雨(7)迎春(8)新(9)美(10)壮2.请同学们给课文自然段标序号。

然后看图,对照课文,每--个空白圆里应该填写什么字。

(可二人小组讨论。

)3.教师将12个写好字的圆纸片,分发给12个两人小组(每个值日组里2份)。

请各组想一想本组拿到的圆纸片该贴在哪个空白处。

4.请拿到纸片的小组用橡皮泥将本组的圆纸片贴到恰当的空白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学案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学案 冀教版

春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

2、能欢快而有节奏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4、背诵全文。

一、自主学习【走近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

【自学攻略】如何写景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二、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四、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抖擞..()应和( )()摇曳( )宛转()嘹亮()2、根据给出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用手轻轻地接触并慢慢地来回移动。

()(2)振作、振奋。

()(3)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文学常识】3、《春》的作者,原名,号,后改名自清,字。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

1927年写的、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

【整体感知】4、作者在描写春景时写了哪几幅画面?主要抓住了哪些最具春的特征的景物来描写春?二、合作探究【脉络梳理】1、放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完成下面的脉络梳理图。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第二部分(第~自然段):第三部分(第~自然段):【文本探究】2、课文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3、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让我们共同描绘春的模样。

“”一词总提一笔,然后写、、三种景物,描绘了春回大地,,的景象。

4、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是抓住了春草什么特征来写的?(2)文中“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是否偏离了写春草?为什么?6、研读课文第5自然段,回答问题。

(1)风是无形的,作者通过哪些感官来描写春风?分别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7、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回答问题。

(1)“像牛毛,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2)“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

春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人人必做)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wǎn()转酝酿..()() liáo()亮 hōng()托应和..()()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开放题(部分学生选做)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

我们曾学国他的散文《》。

课堂练习.☆(人人必做)整体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 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2-7段): 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开放题(部分学生选做)2、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人人必做)一、为下面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其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1.①水涨起来了()②高梁涨红了脸() A.zhǎng③物价上涨() B.zhàng2.①捉迷藏()②宝藏() A.zàng③矿藏() B.cáng3.①灯笼()②全笼着一层薄()③笼罩() A.lóng④鸟笼() B.lǒng4.①应和()②随声附和() A.hé④风和日丽() B.hè5.①也赶趟似的()②好似() A.sì③相似() B.shì二、给加黑字注音,为拼音写出汉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教学简案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教学简案 冀教版

《春》教学简案一、进入文本目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作者,理清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注音、注解。

酝酿.(niàng)黄晕.(yùn)披着蓑.衣(suō)涨.起来( zhǎng)宛.转(wǎn)应和.(hè)戴着斗笠.(lì)抖擞.(sǒu)薄烟(báo)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

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抖擞:振作2、朱自清,字佩弦,号实秋。

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

代表作品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191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入哲学系,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会员,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开始发表新诗。

1920年大学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多所中学任教,并撰写小说和散文。

1925年起,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其间曾于1931年去英国留学,并漫游欧陆数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大任中文系主任,从事学术研究和杂文写作。

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

他写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3、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说说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几幅画面?这几幅画中有几个特写镜头?盼春、绘春、赞春;特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2)请你为上题中的几个特写镜头配上相应的古诗。

春草图: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春花图: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绝句》杜甫)春风图: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春雨图: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杜甫)春勤图:乡村年久竞农务,秋歛春耕恐失时。

(《鸡犬》宋.陆游歛liǎn,聚集)4、经过学习我们对文章有了初步感知,请你判断朗读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和基本语调。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教案3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教案3 冀教版

《春》教案精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情。

2、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品析画面。

●情感态度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1.学生网上查阅朱自清及其作品的简介。

2.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或文章。

3. 搜集有关春的图片及朗读材料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一个美丽活泼的天使。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生:喜欢)为什么?(生答)是的,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新鲜的,春天是充满活力的,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家朱自清一起去感受如诗如画的“春”(显示课题,作者)。

首先让我们走进作者(出示作者画面)请同学们边看画面边捕捉有关作者的信息,看完后请学生讲“从‘作者简介’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说后)教师过渡:朱自清不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作家,他笔下的《春》,脍炙人口,令人叹为观止,现在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笔墨,一同去领略大好春光。

二、整体感知学生听朗读,在听读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生字的读音。

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蓑衣(suō)嘹亮(liáo)应和(hè)(过渡:通过听读,作者笔下的哪些景象在你脑海中形成了美丽的画面?)2.文中细笔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草、花、风、雨、人)(显示)对,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五幅画面浓墨重彩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的。

(显示绘春板书)(现在我们再一次去大好的春光中走一趟吧。

看完图片,师讲:作者眼中的春是这样美丽,你认为)3.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4.哪些段落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学生找出后全班有感情齐读,注意:读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显示“赞”)(过渡:春天原来这般充满魅力,怪不得人们都巴望漫漫冬天快到尽头,渴盼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早日来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春》精品导学案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春》精品导学案冀教版

14《春》学案课前热身温故知新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学习目标有的放矢1、识记文学常识及字词。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3、分析作者绘景的特点,学习作者描绘景致的方法,领悟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4、积累优美的句子,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指点迷津授之以渔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涉及考点形成网络总写一切山、水、太阳的脸(远)草:钻、嫩、绿、满、软绵绵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绘春分写风:抚摸、酝酿雨:细、密人:赶趟儿颂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教学流程一未雨绸缪1本文作者是,现代、、。

它的主要代表作有散文集、诗文集和文艺论著。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朗润酝酿黄晕烘托宛转抖擞落地赶趟发酵薄烟应和炫耀嘹亮抚摸蓑笠嫩叶窠巢3、解释下列词语:欣欣然:朗润:赶趟儿酝酿:卖弄:宛转黄晕:烘托:舒活:4、查字典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涨悄散晕笼应薄和5、考察你的阅历,请你至少写出2句古诗文中描绘春天的诗句,课内外均可:二课堂探究1.自主学习自主质疑,快乐解疑(以下贯彻以读为本的思想,适时的默读、齐读或个人读)例(大屏幕出)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4《春》教学设计2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4《春》教学设计2

《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2.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二、题目解说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

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三、知识回顾(作者简介)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四、范读、疏通字词1.教师范读2.学生齐读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薄(bó)烟黄晕(yùn)蓑(suō)衣巢(cháo)五、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4《春》教学设计3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4《春》教学设计3
③为什么要写儿童在草地上嬉戏?
用儿童的嬉戏衬托春草的可爱。
(3)学习“春花图”: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征?
拟人,竞相开放。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什么修辞,突出了春花的什么特征?
比喻、排比、艳丽。
③“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是从什么角度描写春花,突出了春花的什么?
(2)学习“春雨图”。
①作者描写春雨时抓住什么特征?主要描绘了什么内容?
多、细、密、连绵和闪烁的特征以及雨中的美景。
②“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和排比。
③描写雨中景时采用了什么顺序?
①作者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运用了哪些修辞?
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引用拟人。
②突出了春风的什么特征?
和煦、芳香和悦耳。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的《》一诗,这首诗的内容是(),背诵这首诗。
出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④教师小结:本段写了风的抚摸,风的芬芳和鸟儿的呼朋引伴,鸟儿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的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曲,和谐优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抓特征描写景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揣摩赏析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教案2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教案2 冀教版


学目作者的思想
感情。

3、
分析五幅图难点
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春》教案1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春》教案1冀教版

教学目的: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写什么。

应和hè酝yùn酿niàng晕yùn迎接春天。

(第一段)描绘春天。

(第二段)歌颂春天。

(第三段)“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 )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朗读第2节。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

【配套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课文研讨素材 冀教版

【配套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课文研讨素材 冀教版

《春》课文研讨当我们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当人在观照外物的时候,他的情感就会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他说:“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

”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逼真’等于俗语所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

”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

《春》描写细腻,富于情致。

盼春,是文章的开端。

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

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

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阳。

“山朗润起来了”,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

写初春的山、水和太阳,是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一个总的轮廓,为下文细致的描绘张本。

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等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精品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

精品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

春第二课时课前预习.☆(人人必做)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部分学生选做)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提示: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课堂练习.☆(人人必做)一、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

1、春风:(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作者从哪些感觉写春天的风?(3)、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2、春雨:(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呢?(3)、春雨有什么特点呢?二、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反复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课后作业(人人必做)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课内阅读: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课文研讨素材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课文研讨素材 冀教版

《春》课文研讨当我们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当人在观照外物的时候,他的情感就会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他说:“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

”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逼真’等于俗语所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

”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

《春》描写细腻,富于情致。

盼春,是文章的开端。

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

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

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阳。

“山朗润起来了”,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

写初春的山、水和太阳,是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一个总的轮廓,为下文细致的描绘张本。

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等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教案2 冀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春》教案2 冀教版.doc


一、预习导航:
一、课前准备
①了解作者
②查阅工具书,
扫清字词障碍
二、课上交流
1、交流作者的知

2、疏通字词障碍
二、合作探究
3、感知文章内
容。

1)按作者的思想
感情发展,文章
可以分为几部
分。

2)第一段在文章
结构上有什么作
用?连用了两个
“盼望着”有何
作用?
8)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变式拓展
5)作者描绘景物时用词准确,方法灵活,请找出每幅图画中用得好的词
和每段所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其妙出,把你最喜欢的词或句子写在下面
赏析一下。

6)在作者笔下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各有什么特点?。

语文:第14课《春》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

语文:第14课《春》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

《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课的课文。

本文作者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颂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努力,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该文语言生动,文中有诗,诗中有画。

全文围绕“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作者抓住春的特征,依次描绘了五幅画面:“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每幅画面里都有具体可感的形象。

文章无处不体现着作者的细致观察,因此才有生动真切的描写。

语言又不乏朴实清新,准确细腻。

真可谓:文中有诗,诗中有画。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描写春景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细腻的描写春景的方法。

4、理解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及感悟:●教学重点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细腻的描写春景的方法●设计理念1.诵读教学法。

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吟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借鉴。

如在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描绘春景的独特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理念:在充分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冬日里的我们常常会因寒冷而将出外游玩的脚步无奈地收回,于是冬日里的我们常常会幻想在某个温暖的早晨无需再烦琐地一层层地将自己裹的似粽子,然后潇洒地肩背一包食物玲珑地将身影定格在高山流水,挥洒下豪言壮语,记录下春的每一丝呼吸与心跳。

可是常常感在心头,却无法言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精品推荐教案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
(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
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应和hè酝yùn酿niàng晕yùn
第一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
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 1 )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

“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
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
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

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

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

……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
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

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

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

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
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

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

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展开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
分逼真。

“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
容。

“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

灯光给人以温暖
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

寥寥几笔。

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

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
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

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
动。

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
用“逼”。

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

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

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

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

先喻为娃娃,再喻
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
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

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 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总写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绘春分写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