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古诗三首 (1)

合集下载

第10课古诗三首

第10课古诗三首

第10课古诗三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 诗句解析。

- 第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你看啊,诗人一上来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特别壮阔又有点压抑的画面。

“青海”那是个很大的湖,“长云”就是长长的云彩,这些云彩把雪山都给遮暗了。

就好像是大自然都在为战争的氛围添上一抹沉重的色彩呢。

- “孤城遥望玉门关”,这里有一座孤城,远远地望着玉门关。

这个孤城感觉好孤单啊,在那一片广阔的边疆之地,它就像一个小小的棋子,但是又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是抵御外敌的前沿阵地。

- “黄沙百战穿金甲”,这一句可就很厉害了。

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战士们打了无数次仗,连身上的铠甲都磨穿了。

你想啊,铠甲那可是很结实的,能把铠甲都穿破了,得打多少仗啊,这就说明战斗特别频繁,战士们特别辛苦。

- “不破楼兰终不还”,最后这句就特别有气势。

楼兰在这里就代表着敌人,战士们发誓不打败敌人就不回家。

这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不完成任务就不罢休,这些战士们都有着坚定的信念。

2. 整体赏析。

- 这首诗从景色描写入手,然后写到战士们的战斗生活,最后表达战士们的决心。

就像一部小电影,先给我们看了场景,然后是主角的日常,最后是主角的豪言壮语。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边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而且王昌龄写得特别简洁明了,每一句都像一个小炸弹,炸出一个很震撼的画面在我们脑海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 诗句解析。

- “葡萄美酒夜光杯”,这一句一出来就特别有感觉。

想象一下,晶莹剔透的夜光杯里盛着紫红色的葡萄美酒,那画面太美了。

这说明战士们的生活也有很享受的一面呢,在战争的间隙,还有美酒可以喝。

- “欲饮琵琶马上催”,刚要喝酒呢,就听到琵琶声响起,这可不是什么助兴的音乐,而是催着战士们上马打仗的声音。

这就像你正准备好好吃一顿大餐,突然闹钟响了,告诉你得去上班了,特别扫兴。

- “醉卧沙场君莫笑”,战士们说啊,如果我喝醉了躺在战场上,你们可别笑话我。

10《古诗三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结构图示
写景 马诗
抒怀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苍茫辽远 怀才不遇
借借 景马 抒自 情喻
石灰吟
诗文解读
古代诗歌的一种。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平常。
粉骨碎身/浑不怕,全,全然。
指高尚的节操。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 夸张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 平常
题目 不同点事物源自《马诗》 马《石灰吟》 石灰
《竹石》 竹
写法 情感
表面写马,实际是诗人 表面写石灰,实际是诗人用 表面写竹子,实际是
借马抒情。
石灰自喻。
诗人以竹自喻。
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 不屈的高尚品质。
借竹子的傲气,表达 自己的刚正不阿、铁 骨铮铮。
托物言志
状物 喻人
坚堂 韧堂 不正 屈正
竹石
诗文解读
竹石
xiè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你。
jìng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凭。 任尔/东西/南北/风。
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咬定青山不放松,
拟人
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裂的岩石,暗喻艰苦的环境。 写竹子生长环境恶劣。 勇于直面困难的精神。
写字指导
凿 záo
结构:上下 部首:业
书写指导:上宽下窄。“业”居上居中,两竖分列竖中线左 右,长横起笔于横中线;“凵”,从左、下、右包围“ ”。
写字指导
焚 fén
结构:上下 部首:火
书写指导:上窄下宽。“林”,主体居上半格,左低右高; “火”,长撇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末笔捺较长,捺脚超出上部。

10《古诗三首》

10《古诗三首》

10《古诗三首》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情感。

在《古诗三首》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带来三首精选的古诗,展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世界。

1.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

诗中表达了人们追求进取的精神和壮美的自然风光。

作者借登楼之景来表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同时也勉励后人不断超越自我,追寻更高的目标。

2.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静夜思》凭借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触动了世人。

诗中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用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引起读者共鸣,给人以深深的思索。

3.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创作的《登幽州台歌》。

诗中以幽州台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内心的感怀。

作者感叹自己在人世间的渺小和短暂,用凄凉的语言描绘了人们所面临的无垠的历史长河,引人深思。

总结:
通过《古诗三首》这篇文章,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智慧。

这些古诗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感悟与表达,又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和故乡的追忆以及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古诗的优美和深刻感染着每一个读者,永远流传下去。

让我们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古诗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们。

6下10课古诗三首笔记

6下10课古诗三首笔记

6下10课古诗三首笔记一、原文及注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 大漠:广大的沙漠。

2. 燕山:在河北省。

这里借指边塞。

3.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4. 何当:何时将要。

5.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二、解析与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特别有画面感。

你看啊,“大漠沙如雪”,那茫茫的大沙漠啊,沙子就像雪一样白花花的。

这得多壮观啊,就像整个沙漠被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可是沙漠里哪来的雪呢,这就是诗人的奇妙想象啦。

再看“燕山月似钩”,燕山那个地方的月亮就像弯弯的钩子一样。

这一弯月亮挂在燕山之上,和那如雪的大漠搭配起来,就好像一幅很清冷、很有气势的画。

后两句就更有意思了。

“何当金络脑”,这匹马就想啊,什么时候我才能戴上那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呢?这马也是有追求的呀,它可不想就这么普普通通的。

“快走踏清秋”,要是戴上了那华贵的马笼头啊,它就想在这清爽的秋天里飞快地奔跑。

其实诗人李贺在这里是以马自喻呢,他就像这匹马一样,渴望被重用,想要在合适的时机大展身手,在那个属于自己的“清秋”里驰骋一番。

一、原文及注释。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2.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3. 浑:全。

4.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二、解析与赏析。

“千锤万凿出深山”,石灰的出生可不容易啊,要经过无数次的敲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这就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要经历很多的磨难才能出来闯荡社会呢。

“烈火焚烧若等闲”,然后呢,还要被烈火焚烧,这可是很痛苦的啊,但是石灰就像个硬汉一样,根本不把这当回事儿,就跟平常事儿似的。

“粉骨碎身浑不怕”,石灰都被烧得粉身碎骨了,可它还是一点都不怕。

这石灰的意志可真坚定啊。

最后“要留清白在人间”,它为啥这么顽强呢?原来是为了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诗人于谦写这首诗也是在表明自己的心志呢。

六年级下册第1 0课《古诗三首》课文

六年级下册第1 0课《古诗三首》课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文一、古诗三首概述本课课文《古诗三首》选取了三首经典的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这三首古诗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情怀,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在学习《古诗三首》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增长见识,提升审美情趣。

二、《登鹳雀楼》1.概括:《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2.主旨:表达了对壮美的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飘忽无常的感慨。

3.诗词分析: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景物的描写,如“九州生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使整首诗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事的沉思。

4.启示意义:通过学习《登鹳雀楼》,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见地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赏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静夜思》1.概括:《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夜晚孤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深情和宿醉后的清醒。

2.主旨:表达了对孤独寂寞的描写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诗词分析:诗中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夜晚的孤寂景象,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4.启示意义:通过学习《静夜思》,可以使学生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深情,培养学生对世事的深刻感悟,引导学生珍爱当下,感恩生活。

四、《望庐山瀑布》1.概括:《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激昂的志向和决心。

2.主旨:表达了对壮美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奋发向上的期许。

3.诗词分析:诗中通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自身的豪情壮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 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 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课文知识点我会写:络:络纱络丝络线脉络网络络绎锤:锤打锤子铁锤木锤千锤百炼凿:凿井开凿凿子圆凿凿壁偷光焚:焚香焚毁焚烧忧心如焚玩火自焚多音字:似:sì相似 shì似的当:dāng当前 dàng适当络:luò脉络 lào络子骨:gǔ骨头 gū骨碌形近字:络(网络)洛(洛阳)锤(锤子)捶(捶打)焚(焚烧)婪(贪婪)问题归纳:1、《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希望有一个广阔空间,施展抱负,报效国家。

2、《石灰吟》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3、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课后习题答案:二、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2)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三、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马诗》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第十课古诗三首笔记

第十课古诗三首笔记

第十课古诗三首笔记一、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字词解释。

1. 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3. 长云:层层浓云。

4.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5. 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6.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7. 穿金甲:磨穿了铁铠甲。

穿,磨破。

8.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

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

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三、解析。

1. 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那可是相当有画面感。

你看啊,青海湖上空那层层的浓云,就像一块大黑布似的,把雪山都给遮得暗暗的。

这“暗”字用得特别妙,一下子就把那种压抑、紧张的气氛给烘托出来了。

然后呢,有一座孤城,远远地和玉门关相望。

这就像两个孤独的战士,在那辽阔又危险的边境上站岗呢。

这两句其实是在描绘西北边陲的景象,给人一种很宏大又很苍凉的感觉。

2.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两句就特别能体现战士们的决心。

你想啊,在那黄沙漫天的战场上,战士们打了一场又一场的仗,那铠甲都被磨穿了。

这“黄沙百战”四个字,就把战争的频繁和残酷全给说出来了。

但是呢,这些战士们可没有被吓倒,他们心里就想着,不把敌人打败,就绝不回家。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话说得那叫一个硬气,就像战士们在拍着胸脯发誓一样,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

一、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二、字词解释。

1. 将晓:快要天亮。

2.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3. 三万里河:指黄河。

“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4. 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5.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总结
抓住节日中的典型事 物来写诗歌,让诗歌 更加凝练有韵味。
诵读诗歌。
白天:春城飞花图 晚上:走马传烛图
任务一:读诗歌,想画面。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春天的京城 东风:春风 汉宫:用汉代的皇宫来借指唐代的皇宫。(这是唐诗中常见的 以汉喻唐)
东风:春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很喜欢这首诗, 他觉得这首诗是在称赞自己, 唐德宗:这一定是在赞美我啊!赞美我的 恩泽就像这火种一样传递到家家户户。
但是朝廷上有一些皇帝宠幸的官员觉得 韩翃是在借诗讽刺自己。 宠臣:寒食禁火,是沿袭已久的习俗, 但我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在讽刺 我们搞特权,讽刺我们腐败啊!
借助注释, 说说古诗 的意思;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亮:思念 桂花:“八月桂花香
诗的前两句渲染了冷清的环境。请尝 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我们来读一 读,读出冷清的感觉。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照在庭 院中,地上一片洁白,好像铺 了一层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 夜深了,万籁俱寂,清冷的秋 露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都是通过抓取节日中的典 型事物来写节日。 写景铺陈的目的都是为了 抒情。
活动一: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动词很生动。
如……
灰冷色 调的词语
很多。
叠词很
有特色。
品味诗歌语言。我发现……
活动二:借典型事物,发现诗人匠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停顿。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jìnɡ 任尔/东西/南北/风。
齐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诗中 有两个动词很生动形象,你能找出 来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 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借助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把竹拟人化
实写竹子,暗喻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实写竹子扎根, 暗喻人立场坚定
诗意:竹子抓住青 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 有用武之地。
齐读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 解诗句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
何时将要。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 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金络 脑”属 贵重鞍 具,象 征马受 重用。
请你鉴赏一下!
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 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 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 种愤慨之情。
文章结构
马 诗
写景 抒情
月光下大漠如雪
燕山上弯月如钩 佩戴金络脑
驰骋沙场
主题归纳
《马诗》借马的形象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不被赏识,但又热切期望 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 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石 灰 吟 【明】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以下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包括诗文内容、主题、名句和鉴赏等部分,供您参考:
1.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①诗文解释
春天的京城里,到处都是风吹花落的景象。

寒食节的春风吹拂着皇宫御花园里的柳枝。

傍晚时分,汉宫里传出了阵阵蜡烛的火光,轻烟首先飘入了贵族家庭。

②名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③鉴赏
这是一首写寒食节风俗的诗。

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白天的景色,后两句写的是夜晚的景色。

整首诗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长安城春天的特点,让人感到温暖。

2. 《迢迢牵牛星》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①诗文解释
遥远的牵牛星和明亮的河汉女相对而望。

纤细的擢出白皙的手指,却札札地摆弄着织布机织不出布匹。

终日里泪如雨下不成布匹,银河看起来清浅又浅。

看似相隔只有几许距离,却隔着一水之间无法言语。

②主题
本诗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相思之苦。

③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通过描写河汉女纤细的手指和泪如雨下的场景,表达了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

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银河和水的描绘,暗示了牛郎织女之间的距离和隔阂,更加突出了主题。

整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了古老的爱情传说和相思之苦。

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共23张PPT)

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共23张PPT)

诗的开头,作者就点明了主题:“咬定青山不放松”。这里的“咬”字,形象地描 绘了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紧紧抓住青山的情景。而“不放松”则表达了竹子对于生 存环境的坚定和顽强。竹子在山石中扎根,不畏风雨,不怕严寒,始终保持着坚韧 不拔的精神。
新课导入(二)
接下来,“立根原在破岩中”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竹 子的生命力。即使是在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地生长 ,证明了它的坚韧和毅力。这里的“立根”和“破岩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突显了竹子的顽强和勇敢 。
主题概况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恶劣 环境中的岩竹,抒写了诗人坚忍不拔、顽 强不屈的高尚品质,说明做人要有骨气, 不能随风倒。
知识梳理
竹石
特 咬定青山不放松 状
点 立根原在破岩中 物




精 千磨万击还坚劲 言 神 任尔东西南北风 志
高 傲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抒写了诗人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高 尚品质。
译文:哪怕遭受了千万次的磨难和打击,它还是 那样的坚韧和强劲,也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 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古诗赏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前两句写竹子扎根坚实,后两句写竹子坚韧 不拔。“破岩”写出它扎根的艰难和顽强,“千 磨万击”“东西南北风”表明它承受着巨大的外 界压力。诗人用“咬定”“立根”“坚劲”等拟 人化且有力的词语,充分表现了竹子在艰难、恶 劣的境遇中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写了 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 和高尚节操。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 也可编辑修改
课后总结(二)
个人感受与启示:通过学习这首诗,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无论 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应该像竹子一样,不畏困难,坚定信念,保 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咏物抒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纵马驰骋渴望报国石灰吟特征情操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坚强不屈堂堂正正特点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忍不拔顽强斗争主题
10 古诗三首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 阳)人。其诗作想象极为丰富,他也因此有“诗鬼” 的美誉。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 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雁门 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坚强不屈 堂堂正正
结构图解
竹石
特点 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状物
千磨万击还坚劲 言志 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忍不拔 顽强斗争
主题归纳
主题:《马诗》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 咏马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含蓄表达出自 己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渴望。
主题归纳
《石灰吟》中,诗人通过对石灰不畏“千锤万 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 “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品质,抒发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借马来抒情,表达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 施展抱负的迫切心情。
诗词大意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 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金钩似的新月,高 悬夜空。什么时候将要戴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建功立业呢?
文本解读
3.哪些词语写出了石灰经受了诸多磨难?石灰 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文本解读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描绘 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描绘了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平沙 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 的燕山山岭上,有一弯像金钩的新月当空挂着。这 两句创设了一种悲凉、肃杀的场面,为后两句的抒 情秋。”这两句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介绍: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李 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主题: 《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的心情。 译文: 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 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 注解: ①燕(yān)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鉴赏: 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介绍: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于忠肃集》等。 主题: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 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注解: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鉴赏: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 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 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粉身 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竹石》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 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主要作品:《新竹》《山中雪后》《 墨竹图题诗》等。 主题: 《竹石》描绘了竹子坚忍、刚直、不屈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刚烈、不屈不挠和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风亮节。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 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注解: 【任】任凭。 【尔】你。 【咬】这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鉴赏: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 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一个“咬”字,一个“定”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 ②“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可见竹遭受的打击之大。 “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 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马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三、四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 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马诗 思考与练习
马诗
D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 连绵的 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皓的霜雪。
B.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 首田园诗。
C. 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 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D.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 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 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 萧风竹之中。
竹石
(2)说说你对此词主旨理解。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 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 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马诗
创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之际, 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 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 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对马有所偏爱的 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 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大漠沙如雪,
广大的沙漠。 此指西北沙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不怕——千锤万凿
敲打
千锤万凿出深山
虚指,表示 • •
数量特别多
开凿
制作石灰石
的原料很普通
画面:藏在深山里的石头经过无数次锤击敲打。
不怕——烈火焚烧
烈火焚烧若等闲
平常
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
画面:把石头变成石灰的过程需要烈火焚烧。 感受:面对烈火的焚烧,石灰从容自若。
不怕——粉骨碎身
石灰由坚硬的山石变成粉末
诗词赏析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 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 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 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竹石
六年级下册
资料链接
郑燮(1693- 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 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书画世 称“三绝”。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不肯 逢迎上司,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 擅自开仓赈济,拨款救灾,获罪罢官。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给你套上用黄金装饰 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纵然粉身碎骨也毫不害怕,只要能将清白
留在人间。
◇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 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 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 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 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诗词赏析
石灰吟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若等闲
不留世俗 两袖清风
知人论诗
写一写
读一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古诗三首【马诗】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古诗三首【马诗】

随堂练习
三、拓展阅读。 於潜僧绿筠轩(节选)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背诵指导:应该在充分理解三首古诗的 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人生志向, 达到熟读成诵,可以边想象画面边背诵,形 象记忆,注意不要死记硬背。
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初读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
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 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 烧当作一件很平常的事。
初读古诗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
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 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品读古诗
再读一读这首诗,说说你仿佛看到了 怎样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中,一 匹套有金络脑的马驰骋在边塞战场……
品读古诗
再读全诗,结合课前查阅的诗人的资料, 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李贺年少成名,诗名远播,但仕 途失意,始终不能大展宏图,因此诗人借 咏叹马的命运,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 而又不被赏识的悲叹。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默写指导:默写《竹石》的时候,注意 要在理解诗意、熟练背诵的基础上默写,如 “任”是“任凭”的意思,“尔”就是指 “你”。另外,要特别注意诗人名字中的 “燮”字的写法。
课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参考答案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品读古诗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锤:敲打。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凿:撞击,雕琢。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石灰吟(共17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石灰吟(共17张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马诗》在咏马的同时 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报负和不 遇于时的感慨。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秦朝李斯在《仓颉篇》中 说,吟,叹也。“吟”就是赞美、咏叹之意。
石灰吟
赞美石灰
fén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①。 粉骨碎身浑②不怕, 要留清白③在人间。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①。 粉骨碎身浑②不怕, 要留清白③在人间。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①。 粉骨碎身浑②不怕, 要留清白③在人间。
注释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情操。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凿开混①沌得乌金②, 藏蓄阳和③意最深④。 爝火⑤燃回春浩浩 , 洪炉⑥照破夜沉沉 。 鼎彝⑦元⑧赖⑨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 但愿苍生俱饱暖 , 不辞⑩辛苦出山林 。
注释
①混沌(dùn):这里指藏煤的矿山。 ②乌金:指煤炭,因黑而有光泽。 ③阳和:这里借指煤炭蓄藏的热力。 ④意最深:有深层的情义。 ⑤爝(jué)火:小火,火把。 ⑥烘炉:大的冶炼炉。 ⑦鼎彝(yí):原是古代的饮食用 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 家、朝廷。这里兼含两义。 ⑧元:通“原”,本来。 ⑨赖:依靠。 ⑩苍生:老百姓。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马诗 “托物言志”写法 石灰吟

六下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下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下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字词解析。

1. 大漠。

- 就是广大无边的沙漠。

想象一下,那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沙地,沙子像雪一样白。

这里诗人一上来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很宏大、很空旷的场景。

2. 燕山。

- 是一座山的名字。

在这个地方,月亮弯弯的像钩子一样。

这个画面感很强啊,沙漠的白和月亮的弯,一静一动,很有韵味。

3. 金络脑。

- 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马笼头,一般是用黄金装饰的。

诗人说什么时候才能给马戴上这样漂亮又贵重的笼头呢?这其实是一种借物抒情的手法。

三、诗句赏析。

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这两句诗写得超级有画面感。

诗人就像一个大画家,用他的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沙漠月夜图。

你看啊,那沙漠里的沙子白得像雪一样,这得多壮观啊。

燕山的月亮弯弯的像钩子,这个比喻很形象,一下子就把月亮的形状描绘出来了。

这两句诗不光是写景,还营造出一种很苍凉、很孤寂的氛围。

就好像那匹马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2.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这匹马心里肯定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那漂亮的金络脑,然后在清爽的秋天里尽情奔跑呢?这里诗人其实是在借马表达自己的愿望。

他就像这匹马一样,渴望得到重用,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大展身手。

就好比我们自己,有一身的本事,也希望有个好机会能发挥出来,不然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心里可不得劲儿了。

一、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字词解析。

1. 千锤万凿。

- 这是说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要经过很多次的敲打和挖掘才能从深山里弄出来。

就像我们做一件事情,可能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很费力气。

2. 烈火焚烧。

- 石灰石开采出来后,还要经过高温的烧制。

这个过程可不容易啊,但是诗人说它就像很平常的事情一样。

这里的石灰石就像一个坚强的小战士,面对烈火一点都不害怕。

3. 清白。

- 这里的“清白”有两层意思。

第10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第10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的“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J
.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之中的竹子14.任凭各方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们
仍然坚定强劲。15.清郑燮题画来自世俗、社会的各种迫害
勇于斗争的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
西北风16.拟人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不要人夸好颜色,。 .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 .先解释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满:o清气:。 诗意:。 .诗中梅花的特点是和。 .此诗的前两句(写实抒情言志),强调“我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素净、雅洁;后两句 (写实抒情 言志),说明梅花不是为了要让,只是。 .从作者描写梅花的诗句中,你感悟到了梅花的哪些品格、精神?联想到了哪些人? 三、比较阅读。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对于这两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
B.《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
IL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这两首诗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诗 人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石灰吟》一诗,诗人以石灰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 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石灰的颜色,二是指诗人高尚的节操。
.考查了对古诗词的积累。结合课内外的学习作答。如:出自唐代李白的《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 马鸣J
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 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部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学习巩固第十课答案

部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学习巩固第十课答案
格 捶打 信函 贪婪
二、1、何当:何时将要 2、浑:全、全然 3、坚劲:坚定强劲 4、尔:你
三、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四、填空。
1、本课三首古诗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 怀才不遇(不被赏识) 洁身自好
2、多 千军万马 万紫千红 千家万户 千丝万缕 千山万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五、阅读
1、卜算子 咏梅 高洁坚贞
2、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 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 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3、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 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4、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