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重点

合集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1一、总体思路1.突出重点,重抓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优质学习生活环境为宗旨,以“健康、安全、有趣、有益”为要求,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开发有效学习课程,深入挖掘和发挥学生潜能,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不断完善教育质量和体验质量。

2.完善技能培养计划: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学习-实践-提升的循环,探索行动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基础课程的学科实践、实践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习和创新活力update。

二、具体改革措施(一)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并以此替代传统的碎片化教育方法。

(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制定实践型课程,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促进早期学习:注重安全优质的早期教育,加强语言、科学、表演和文学等课外知识的学习,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早日确立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四)强化认知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培养学习者“学以致用”的意识,强化课程知识认知,将学习行为、实践形态等各种形式的学习融入课程设置,以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五)优化和完善教学环境:优化实体环境,丰富教学设备设施,改善教学空间,让学校成为学习者及其家人心仪的地方,以更好地提升学习体验、增强学习能力。

三、考核机制(一)管理和考核机制:每学年定期组织评估,综合考核学生学业表现、综合素质、教学成果等,针对学校学生情况,并及时反馈定量数据,勾勒学生全面发展水平,及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指导,更好地推动学生成长。

(二)教师发展机制:以培养高素质教师为宗旨,构建以学习为主题,以科研为升华、综合应用为服务宗旨的多层次教师发展体系,重视实践能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师资队伍的教育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

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础教育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而课程则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推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重中之重。

《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作为指导性文件,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要求。

本文将就该纲要进行探讨,分析其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一、背景意义《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出台,是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凸显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此外,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也催生了课程改革的需求。

基于这些背景,纲要的出台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指导。

二、主要内容(一)基本原则《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了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发展、多元发展、教育公平、多样评价等。

这些原则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核心理念,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基础。

(二)改革目标纲要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目标的设定使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强调了对学生品德、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核心任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在纲要中得到明确,包括构建容纳多元发展需求与适应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推动学科整合与跨学科融合、推动课程内容的创新与更新、加强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等。

这些任务旨在建立符合时代需求和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改革路径纲要给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路径,包括创新课程理念、优化课程设计与管理、完善师资培训与发展、强化评价机制和监测评估等。

这些路径旨在改变现有教育模式,促进优秀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在课堂中得以应用和传承。

三、推进策略为了确保纲要的落地实施,纲要提出了具体的推进策略。

其中包括建立健全课程改革协调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和保障、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该纲要试行的解读要点进行归纳。

一、突出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素质教育作为核心要求,强调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体魄、美感、劳动等各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教育改革的目标。

二、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纲要试行提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文素养、数学素养、英语素养、信息技术素养、艺术素养等。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推进课程的科学编排纲要试行强调课程编排应科学合理,注重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有机结合。

通过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的实际运用和人文情怀的熏陶。

四、注重学科整合与跨学科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鼓励学科整合和跨学科学习。

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让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多学科知识,并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合作能力。

五、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纲要试行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特长培养。

学校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倾向,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培养路径,鼓励学生发展多种能力,实现个性化成长。

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需要适应新课程纲要的要求,提升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七、建立评价体系和改革机制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改革机制。

评价要突出多元化和综合性,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再侧重传统的分数评定。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一项积极举措。

通过重视素质教育、强化核心素养、推进科学编排、注重学科整合、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和建立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培养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近日,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首次全面梳理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本文将对该纲要的要点进行解读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为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二、总体目标该纲要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课程改革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原则,其中包括突出素质教育导向、坚持德育为基础、强调全人发展、注重能力培养、落实因材施教、推进常态化评价等。

这些原则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四、核心课程改革为了推动核心课程的改革,纲要提出了教育内容的优化、学科体系的调整、教材教辅的创新以及教师队伍的培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核心课程的改革,旨在增强学科的融合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

五、综合实践活动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纲要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强调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同时,纲要还提出了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组织,推动学校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六、评价改革为了更好地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了评价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纲要提出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强调课程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力和兴趣,减少对分数的过分依赖。

七、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纲要强调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职业尊严和社会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下面将对其要点进行归纳解读。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那就是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具体目标包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本文将对该纲要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基础教育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关键阶段,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要素,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等。

因此,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必要的,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所在。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标准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各地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要,更新课程标准。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课程,使其更贴合学生的需求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2. 学科融合与交叉该纲要鼓励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3. 个性化教学和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个性化教学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才能和潜力。

4. 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纲要提倡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5. 教师培养和发展课程改革也涉及到教师培养和发展。

教师应具备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课程改革的挑战与展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改革需要时间和投入,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其次,改革需要各方共识,要充分听取和尊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未来,我们有理由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满信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概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该纲要于2001年由教育部印发,旨在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青少年。

本文将从概述、目标、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进行深入探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该纲要的出台,旨在通过调整和优化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纲要强调,新的课程体系应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同时,纲要还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等。

这些原则为后续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它的出台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接下来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将遵循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 介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石,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更是国家培养未来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通过基础教育,个体能够获得基本的文化知识、生活技能和价值观念,为其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参与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国家层面,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长远发展。

一方面,优质的基础教育能够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进行深入解读。

一、学科体系调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将学科体系调整作为关键一环。

新纲要强调“课程实质性减负,素质内涵性拓展”,旨在推动学科体系从传统的内容型向能力型转变。

传统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但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核心素养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

新纲要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调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在语文方面,新纲要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在数学方面,新纲要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强调数学思想的实际运用。

在英语方面,新纲要要求强化口语和听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方法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渐被弃用,新纲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评价体系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

新纲要要求以能力为核心,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评价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对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纲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向前发展。

(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1、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体现在哪里?答: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

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具体如下:(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育类型结构,以综合性分科型两种方式呈现,如综合课程有艺术,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完善优化课程内容,首先删除艰深,晦涩,陈旧的东西,其次增加学生和生活相关的成分,再次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

总之,课程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是项极其重要艰巨的任务。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是什么?答:《纲要》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它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具有如下的特性:(1)整体性。

立足与人的个性的整体,立足与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2)实践性。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

面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4)生成性。

每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活动开展,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

认识经验不段加深,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5)自主性。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目的,内容,方式,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的结果呈现形式。

3.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答:“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教学是集体化,高密度,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

教学是多重的网状关系,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体的,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语言教学。

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

4.什么是“有效教学”?答:“有效”指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无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020年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doc

2020年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XXXX-04-28 13:32:15)转载▼一、课程改革的目标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应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 (2010—20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 (2010—20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 (2010—2020)
2010年,中国教育部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了“十一五“及”十二五“年规划,强调在课程改革中实行“历史、政治及现代化”理念,培养孩子全面、系统、科学地接受和实践知识。

2020年,中国教育部继续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三五“规划,实施纲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将新内容纳入核心课程体系,坚持科学化、多元化、灵活化的课程思路,把核心素养、技术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内容。

二是健全课程绩效考评制度,坚持“数量化、综合化”有效衡量学生学习成效。

三是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推行“赋能学生”的课堂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丰富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四是强化教师培训,建立学科专业责任制,发展专业化教师,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五是科学的信息教育,重视提升学习者的信息使用与创新能力。

2020年,中国教育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旨在深化课程改革,优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孩子综合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思维、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主人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2 2022年,中国基础教育将实施一项重要的改革纲要,该纲要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均衡的教育课程。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论述,探讨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实施计划,并分析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一、目标与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制定旨在解决当前教育体制下存在的问题,实现教育公平和个性化发展。

旧有的课程安排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过于强调应试,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

此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和灵活性的教育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二、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课程结构调整:将原有的“学科+选修课”模式转变为“学科+素质拓展课”。

优化课程设置,增加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 课程内容改革: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重视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同时,减少传统课堂教学,增加实践和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程评价方式创新:推动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发展潜能和能力的评价。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和实践成果,实行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三、试行计划与措施为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教育部门将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改革纲要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任务和计划,确保改革步骤合理和可行。

2. 加强师资培训:组织专门的培训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3.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提供教材、教辅材料和实验设备,为学校和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4. 强化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及时检查和评估改革试点学校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顺利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四、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试行将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

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了一个必要的举措。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我国出台了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本文将就该纲要进行详细解读。

一、背景介绍基础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阶段,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着单一、死记硬背、应试导向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发布,旨在打破课程壁垒,促进学科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改革目标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

通过跨学科融合、多元评价、素质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改革内容1. 提高课程质量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提高课程的质量,推动课程从知识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

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科融合,突破传统学科边界,促进知识的融通运用。

同时,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实践。

2. 推进素质教育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社团组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体育、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3. 引入创新教育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创新教育,鼓励学校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4. 改革评价机制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革评价机制。

从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四、推动措施为了有效推进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包括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良好教育环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1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一、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适应性.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地区间、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规划设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三、新课程改革在下面要有所突破: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采取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3、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结构4、高中采取分科课程为主5、农村中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四、课程决策的方针和改革的支持系统:1、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2、坚持先立后破的方针3、建立强有立的支持系统.§2 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改革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依据:1、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3、跨越认知神经学科和教育学科之间的鸿沟。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1、信息素养2、统整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3、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结合4、家庭学校社会搭建了素质教育的平台。

§3 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与启示一、国外课程改革的理念:1、注重基础学力提高2、信息素养3、创新与开放思维4、价值观与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启示:1、课程目标的制订,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与精神、道德的发展2、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3、课程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体制。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4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一、课程类型的价值厘定:1、学科课程、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综合课程3、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4、选修课程、必修课程5、隐性课程、显现课程6、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近年来,中国教育系统一直致力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为了推动这一改革步伐,教育部于某年某月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下面,我们将对该纲要的要点进行解读与归纳。

一、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制定,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通过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这一改革的目标是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学生。

二、核心理念与依据改革纲要试行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改革的依据则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和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同时,也借鉴了国内外一些具有先进经验的教育改革举措。

三、改革的内容与重点1. 课程内容的优化:摒弃过于注重知识灌输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降低重点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负担,增加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比例。

2. 能力培养的强调:侧重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其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3. 教学方法的改进:强调学生主体地、合作性地学习,提倡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如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考核评价的创新: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

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四、改革的实施措施与影响为了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顺利推进,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政策和措施。

包括教师培训、教材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支持。

这些措施将显著影响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推动教育体制的变革。

该纲要的试行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其强调了教育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本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本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教学的规定: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使用知识的态度和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其他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大量的书面练习自学老师讲授为主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自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有效的教学=学习速度(效率)+学习结果(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

合作者。

” “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主学习一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实行调节、修正和控制。

自主学习是建立于学生自我意识上的“能学”;以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的“想学”;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的“会学”;以及学生的意志控制为条件的“坚持学”自主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教材的调适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优化学习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今天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基础教育的课程也需要相应地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要,并分析其对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个纲要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过去的课程设计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

而现在,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面对未来社会的能力。

其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二个纲要是注重学科融合。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过于分科,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学生往往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而现在,我们需要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三个纲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过于强调应试教育,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机会,导致学习兴趣的流失和创造力的丧失。

而现在,我们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从学科中找到乐趣和动力。

第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四个纲要是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过去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学生往往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

现在,我们需要通过教育课程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五个纲要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让他们能够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于教育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科融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2013年,中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学科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教育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基于此,教育目标需要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学生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设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点是学科设置的优化和调整。

传统教育课程结构偏重语文、数学和英语,而其他学科的地位相对较低。

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减负增效,注重全面发展,因此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学科,如科技、艺术和体育。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

而在改革纲要中,鼓励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意识。

此外,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互联网等工具,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改革纲要要求引入学科素养评价,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积极推进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纲要对教育目标、学科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配合,共同推动中国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字数:361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答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答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答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旨在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该纲要于20xx年正式实施,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下面是对该纲要的简答题回答。

问题1:请简要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出台背景和目标。

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在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率较高的背景下,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而制定的。

这一改革纲要的目标是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问题2:该纲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1. 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素质教育导向,建立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2. 加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深化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3. 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5. 注重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

6. 个性发展与终身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终身学习的兴趣和需求。

7. 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推动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兼顾学科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

8.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问题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师的要求有哪些?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学习。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思维和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第三,教师需要重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个性发展与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生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段表述对于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转变;教师要学会教育;教师要更新自己的传统教育方法;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在这里结合我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简单谈谈幼儿园教师的创新教育,灵活教育问题,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让我们共同把幼儿教育搞活。

“幼儿创新教育”的前提应该是“幼儿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更新,注重幼儿身心特点、年龄特点是创新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学方法要由知识灌输型转变为思维激励型,由被动倾听转变为主动探索型,使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活动知识,从而使儿童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

也就是我们要灵活运用我们的教学方法。

一、幼儿创新教育灵活性的理论基础
由李季湄、肖湘宁合著的《幼儿园教育》一书中指出:要充分认识生活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幼儿身体健康成长所必须的,还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和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思考题,请你务必发给你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谢谢你的合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颁布)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填空。

注意:有下划线的可能考填空题或选择题,下同。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了解)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简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这是重点。

要能全文准确记忆!)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
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4.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

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三、课程标准
7.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9.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五、教材开发与管理
12.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如: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了解课程资源是指什么。


13.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

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向教育部申报,经资格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

完善教材审查制度,除经教育部授权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及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

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六、课程评价
1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5.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

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

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

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

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七、课程管理
16.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
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知道这就是校本课程。


八、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17.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九、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应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加快实验区的滚动发展,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