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能老年人构成及长期护理需求分析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现状 • 城乡失能老年人的养老保障 • 城乡失能老年人的医疗保障 • 城乡失能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服务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失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给家庭和 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研究失能老年人的状况,有助于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为 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04
城乡失能老年人的医疗保障
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善
01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在逐步完善过程中,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得
到了显著提高。
城乡医疗资源差距逐步缩小
02
随着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城乡医疗资源差距
正在逐步缩小。
老年人医疗保障政策不断完善
03
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政策不断出台,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全
06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失能老年人数量庞大,且多数分 布在农村地区。
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负担重,尤 其是农村地区的家庭照护负担更
为突出。
失能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和福利制 度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农村
地区,医疗资源匮乏且分散。
政策建议
完善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支持 政策。
建立家庭照护服务补贴制度, 为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护提供 资金支持。
城乡失能老年人养老保障的挑战与问题
养老保障资金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 失能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加, 养老保障资金面临着越来越大
的压力。
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较为 突出,尤其是在城乡地区,养老服 务资源短缺、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 比较普遍。
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有效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有效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来源:《管理学家》2021年第16期[摘要]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患慢性病情况等都会使老年人面临失能的风险,从而产生长期照护服务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只有拥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才能转化为有效需求。
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有效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既有来自于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包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从辽宁省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体育锻炼情况、经济收入来源与收入水平等因素对于长期照护的有效需求都有影响。
[关键词] 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有效需求;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6-0087-03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患慢性病情况等都会使老年人面临失能的风险,从而产生长期照护服务的需要。
但是长期照护服务需要与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之间存在差异,造成二者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来自于老年人心理原因,也可能来自于经济、社会、代际支持等原因。
在众多原因中,支付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对其影响巨大。
文章将长期照护有效需求定义为具有支付能力的长期照护服务需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有效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有关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已有观点目前,国内学术界围绕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也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
分析大多数文献结果表明,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失能老年人的规模与失能发生率均在增加;而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健康余命却未见同步增长,患慢性病、生活自理能力变差等原因导致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趋于增加[1];影响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健康程度、受教育水平、子女供养情况、文化观念等等[2]。
二、对长期照护服务有效需求影响因素的思考依据经济学基本理论可知,需求是主观需要与客观支付能力的统一,拥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对市场而言的有效需求,因此,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也是长期照护服务需要与长期照护服务支付能力的结合体。
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
总第251期‘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程明梅㊀杨华磊[收稿日期]㊀2023-03-17[作者简介]㊀程明梅(1983 ),女,河南南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杨华磊(1986 ),男,河南平舆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㊂[基金项目]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YJC630011) 新型城镇化对城乡居民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与异质效应研究㊂[摘㊀要]㊀以全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数据,结合CLHLS 微观数据库,对2050年以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预测㊂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失能率不断提高,其中在65岁以上㊁80岁以上及10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其平均失能率分别为28.98%㊁42.12%和76.04%;未来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2050年以前其所占比例会超过城镇总失能老年人口的25%,而且男性重度失能人口规模始终低于女性重度失能人口规模;未来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人员需求数量处于上升状态,预计2050年以前其每年需求的平均规模会超过500万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城镇失能人口将高于农村失能人口㊂因此,应尽快建立覆盖城镇居民的长期照护机制;针对不同的城镇失能人群构建差异化的长期护理模式;加快建设针对城镇失能老年人的专业照护人员队伍;完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规制㊂[关键词]㊀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人口预测;长期护理[中图分类号]㊀C913.6㊀㊀[文章编号]㊀1002-3054(2024)03-0114-15[文献标识码]㊀A[DOI ]㊀10.13262/j.bjsshkxy.bjshkx.240311㊀㊀一㊁引言㊀㊀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拥有相当大的老年人口基数,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7%,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㊂逐年增长的老年人口比例,与此伴随的疾病谱转变,也给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㊂根据‘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披露,2030年老年人口慢性非传染病的疾病负担至少增加了40%,这无疑增加了老年人失能发生的概率㊂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失能状况尤其值得关注,长期以来,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2010-2020年,城镇60岁以上人口的占比上涨了4%左右㊂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关于老411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一个人在其老年阶段至少有15年的时间将以某种失能形式度过,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城镇失能老年人的规模数量及其照护需求将在未来呈明显的增长态势㊂而在针对中国老年人失能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发现,年龄㊁慢性病和经济收入已然成为老年人失能的主要因素㊂[1-2]为了保障城镇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权益,中国政府一方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为全面解决养老难题提供可行方案㊂因此,在当前推进医养结合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战略背景下,了解城镇老年人未来的失能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照护需求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㊂当前,针对中国失能老年人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失能率测量㊁失能人口规模预测及长期照护需求预测三个方面㊂其一,老年人失能率的测量㊂当前,关于中国老年人失能率的测量大多是以人口普查数据或全国性数据库为基础,如胡宏伟等以2008年㊁2011年的CLHLS数据为基础,利用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的测算方法,得到2050年失能老年人口占总体老年人口的比例会超过三分之二的结论㊂[3]杨明旭等基于2000年㊁2006年和2010年三期的SSAPUR数据,测算提出2000-2010年中国老年人ADL的失能率从8.92%下降到了8.13%㊂[4]朱大伟和于保荣采用蒙特卡洛模型,模拟结果显示,2020-2050年中国老年人失能率会从10.8%上升到13.7%㊂[5]雷咸胜以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测算得到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失能率为2.9%的结论㊂[6]而Wang等基于2011-2015年的CHARLS数据,通过构建老年人健康状态转移的马尔科夫模型,测算发现,老年人轻度失能㊁中度失能及重度失能概率分别为23.06%㊁4.23%和2.49%㊂[7]其二,老年人失能群体的规模预测㊂景跃军等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与CLHLS数据为基础,测算得到2015-2054年的失能老年人规模会从1563万人上升到约4300万人,其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规模会从330万人上升到1600万人㊂[8]王金营和李天然则基于人口预测数据和2002-2014年的CLHLS数据,测算得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的13.68%会成为失能群体,约为5205万人㊂[9]Zhang等通过建立蒙特卡罗模型,利用人口管理决策信息系统(PADIS),预测到2050年时失能老年人口总数将迅速增加到9140万人,其中30.03%为农村老年人,而农村轻度㊁中度㊁重度老年人口数量分别为1894万人㊁590.5万人和281.5万人㊂[10]Wang等的研究则采用2011-2015年的CHARLS数据,通过构建马尔科夫模型,推算到2060年中国老年人轻度失能㊁中度失能㊁重度失能三者人数分别为1.21亿人㊁3700万人和3000万人㊂[7]Zhang等通过建立老年人健康状况转移概率矩阵,同样基于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发现,2025年中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规模将达到5260万人,其中轻度㊁中度和重度残疾老年人分别为370万人㊁80万人和120万人㊂[11]其三,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预测㊂在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方式的选择上,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主要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照顾类型[12-14],少数地区如青岛则试点将机构养老再次细分为护理性和病理性两种[15]㊂而在不同照护模式下,护理人员与失能老年人配置比例的确定,有的学者会参照相似国家如日本等国照护模式的人员配置比例[10],或者参照试点城市对失能老年人的护理人员比例配置[11];还有一部分学者会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来确定不同照护模式下护理人员的配置情况[16-17]㊂综上所述,当前学者已经从失能率测量㊁失能人口规模预测及长期照护需求预测三个方面对中国失能老年人口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但是在以下两个方面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第一,当前研究中国失能老年人口的文献,其测算大多基于中国地区的宏观数据,并没有过多涉及城乡老年失能人口的群体差异,尤其针对城镇失能老年人口服务需求预测的成果较少;第二,当前研究在预测城镇未来的养老服务需求方面,比如在机构511‘北京社会科学“㊀2024年第3期护理和家庭护理的参数设定上并没有考虑城镇的实际情况,这很可能导致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预测上的偏差㊂基于此,本研究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数据,通过CLHLS微观数据库估计中国城镇老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失能概率,以此推算2050年以前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失能人口规模,并细分性别㊁年龄㊁失能等级等类型来揭示城镇老年人的异质性特征㊂在此基础上,设定不同方案下机构护理和家庭护理的选择比例,对2050年以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进行预测㊂准确地把握未来城镇失能老年人数量和养老服务需求是科学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㊂首先,通过对未来城镇老年人失能率及养老需求的预测,政府可以针对不同性别㊁年龄㊁失能等级的老年人制定更加精准的预防和保障政策,以最大化满足老年人在失能方面的服务需求,如在失能率更高的城镇地区给予更多投资,给予年龄更高的老年人更多的养老保障服务等㊂其次,本文的预测结果可以为研究失能问题的学者提供研究框架和其他一些启示,帮助他们更直观透彻地了解中国当下老年人失能人口的结构分布及养老服务需求,以此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㊂最后,医疗服务行业等也可以从本文的结论中得到启发,针对不同的失能老年人群制定特色化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老年人失能问题㊂㊀㊀二㊁数据来源㊁模型建立与参数设定㊀㊀(一)数据来源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包括宏观层面的数据和微观层面的数据㊂宏观层面人口预测的基准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5年全国和各省份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未来总和生育率主要参考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参数设定为1.3㊂具体表现为,在预测人口时,考虑到2019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老年人死亡和失能率影响较大,所以在存活率方面,本文主要采用2015年全国和各省份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㊂而初始的不同年龄㊁性别及城乡之间的基准数据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其中2010-2020年间的0岁人口,即历年新出生人数,本文根据统计局的出生人数去填补; 1-100岁人口,本文根据上一年的0-99的人口㊁死亡率和人口的城乡迁移获得㊂在生育水平方面,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当前不同的生育水平对观察期,即2050年以前的失能老年人数量影响比较微弱,所以在生育水平方面本文采用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㊂微观层面的数据主要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库,CLHLS数据库调查范围覆盖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调查对象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35-64岁成年子女,调查问卷分为存活被访者问卷和死亡老年人家属问卷两种,失能率的测算主要基于CLHLS数据库㊂(二)城镇失能老年人口预测模型在预测城镇失能老年人口之前,必须知道未来的城镇人口,城镇人口预测模型的构建主要参考王广州和范维强等的研究㊂[18-19]根据历年来的人口普查数据,首先假定城镇妇女的生育年龄为15-49岁,城镇人口存活的最长寿命为100岁㊂城镇人口预测主要包括城镇新出生人口㊁上一年城镇存活人口及迁入城镇的人口三部分,假设n1i+1(0)表示第i+1年城镇新出生人口的男性数量,n2i+1(0)表示第i+1年城镇新出生人口的女性数量,n1i+1(j+1)表示第i+1年j+1岁的城镇男性人口数量,n2i+1(j+1)表示第i+1年j+1岁的城镇女性人口数量,则第i+1年的城镇总人口n i+1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 i+1=[n1i+1(0)+n2i+1(0)]+ð99j=0[n1i+1(j+ 1)+n2i+1(j+1)](1)假设γ表示城镇新出生人口的男女性别比,β1i+1(0)表示i+1年城镇新出生人口的男性存活率,β2i+1(0)表示i+1年城镇新出生人口的女性存活率,αi+1(j)表示第i+1年j岁城镇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则第i+1年城镇新出生人口的男性611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数量n1i+1(0)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1i+1(0)=γγ+1ˑβ1i+1(0)ˑð49j=15[n2i+1(j)ˑαi+1(j)](2)第i+1年城镇新出生人口的女性数量n2i+1(0)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2i+1(0)=1γ+1ˑβ2i+1(0)ˑð49j=15[n2i+1(j)ˑαi+1(j)](3)假设m1i(j)表示第i年j岁农村男性人口数, m2i(j)表示第i年j岁农村女性人口数,δ1i(j)表示第i年j岁农村男性人口迁移到城镇的概率,δ2i(j)表示第i年j岁农村女性人口迁移到城镇的概率,β1i(j)表示第i年j岁城镇男性人口的存活率,β2i(j)表示第i年j岁城镇女性人口的存活率,则第i+1年j+1岁的城镇男性数量n1i+1(j+1)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1i+1(j+1)=[n1i(j)+m1i(j)ˑδ1i(j)]ˑβ1i(j)(4)则第i+1年j+1岁的城镇女性数量n2i+1(j+ 1)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2i+1(j+1)=[n2i(j)+m2i(j)ˑδ2i(j)]ˑβ2i(j)(5)由于失能老人多为高龄老人,根据CLHLS 数据库关于老年人的定义,本文假定城镇老年人口为65岁及以上的人口㊂假设第i年城镇j岁老年人失能率为εi(j),则第i年城镇j岁失能老年人的数量p i(j)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 i(j)=n i(j)ˑεi(j)(6)(三)参数设定1.生育率㊁存活率和城镇化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城镇分年龄的生育率,考虑到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提供的总和生育率在1.3左右,设定当前农村总和生育率为1.5,城镇总和生育率为1.1,整体上平均生育水平为1.3左右,最终按照一定比例生成当前生育政策下分年龄的生育率㊂存活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城镇分年龄㊁分性别的死亡人数和存活人数计算得出,且假定以后不变㊂此处城镇化率特指常住城镇化率,分年龄从乡村迁移到城镇的概率采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城镇男女流动人口中年龄的分布率,同时假设当前每年农村人口的1%迁移到城镇㊂2.老年人失能的测量在当前躯体功能的研究中,是否失能通常从日常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两方面进行考察㊂ADL的概念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悉尼㊃卡茨(Sidney Katz)和他的团队提出的,各种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后续补充和完善,形成了Katz指数㊁Barthel指数㊁PULSES㊁Kenny自理评定等多种测量工具,通常包括洗澡㊁穿衣㊁上厕所㊁转移㊁控制大小便和吃饭6项,涵盖了受访者日常生活必需的基本活动(表1)㊂而IADL则是指能够使个体独立生活㊁尽管不那么必需但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的日常活动,它通常包括打电话㊁购物㊁做饭㊁做家务㊁洗衣服㊁使用交通工具㊁吃药和管钱共8项内容,相应地也形成了Lawton-Brody㊁Rivermead㊁Hamrin㊁Frenchay和Nottingham等多版本的测量工具㊂表1㊀Katz指数评价量表编号内容选项1洗澡2穿衣3上厕所4转移5控制大小便6吃饭1=完全独立2=部分需要帮助3=完全依赖由于IADL在各测量工具间的评定内容有着细微的差异,其和2018年的CLHLS数据库的问卷内容难以一一对应,因此本文仅从日常活动能力即ADL基本六项层面进行预测,同时选择了对受访者健康状况下降非常敏感㊁也是使用最为广711‘北京社会科学“㊀2024年第3期泛的Katz指数进行评定㊂在CLHLS问卷关于日常活动能力六项问题中,提问方式均为 您在XX时是否需要他人/器具帮助 ,选项分为 完全独立部分需要帮助 完全依赖 三个,本文将 完全独立 记为1分,将 部分需要帮助 和 完全依赖 记为0分,六个问题累计得分为满分的视为无躯体障碍,不足满分的视为有躯体障碍㊂3.失能率要想了解未来城镇失能老年人口的数量及养老服务需求的情况,把握城镇老年人的失能率是关键㊂何文炯㊁胡宏伟和李延宇通过测算老年人的健康转移概率,研究得出老年人失能状况基本保持不变的结论㊂[20-21]同时参考田勇的研究[22],根据数据可及性,基于Katz指数评价量表,采用2018年CLHLS数据测算当前城镇老年人口的失能率及不同失能老年人等级分布比例㊂㊀㊀三、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预测㊀㊀要预测未来中国城镇失能人口的养老服务需求,把握未来城镇失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基础㊂因此,基于上述建立的城镇失能老年人口预测模型,依据现实可行参数设定,首先模拟了2050年以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趋势㊂2050年以前城镇分年龄段㊁分性别的老年失能人口规模见表2,2050年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见图1㊂表2㊀2050年以前城镇分年龄段分性别的老年失能人口(单位:万人)年龄男性女性失能总人口2021203520502021203520502021203520506537.5571.1665.1725.7846.1744.2863.32117.33109.45 6656.7893.5292.8253.9186.8289.40110.69180.34182.21 6751.0592.1581.9628.8651.2147.4879.91143.37129.44 6818.9029.2838.2326.5939.7453.4945.5069.0291.72 6935.5561.3062.1443.5475.7476.8979.10137.04139.03 7046.3996.7291.6843.0288.3685.1789.41185.08176.84 7132.6767.6266.6428.9757.0558.8661.64124.67125.50 7228.0967.3858.8434.9782.5072.9963.06149.88131.83 7328.7957.6564.250.000.000.0028.7957.6564.25 748.329.5120.8244.0850.57107.5552.4060.08128.37 7516.9825.3945.3510.6516.1028.1527.6341.4973.50 7612.1017.2635.9327.9741.7784.4940.0759.02120.42 7719.5235.7461.3130.2157.3293.4549.7393.06154.77 7815.5733.2851.5321.2748.1571.4336.8481.43122.96 797.0714.0323.8321.6146.4975.4528.6860.5299.28 8016.1434.3060.5323.7151.9589.1539.8486.25149.68 8119.0441.7868.4924.2253.1286.2143.2594.90154.69 8217.3639.2578.8322.7653.11102.5840.1392.36181.41 8320.3641.1062.1223.8851.0976.2944.2492.19138.40 8412.6923.5747.3922.1643.3087.2234.8566.87134.61 811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续表年龄男性女性失能总人口2021203520502021203520502021203520508513.4024.3950.8432.5965.70134.5245.9890.09185.368615.0727.7759.3223.3646.9896.7538.4474.74156.078715.6726.8572.6718.1733.2687.9433.8460.11160.60888.9215.1830.2625.1345.1989.1034.0460.36119.378912.1922.0526.7421.3340.2149.6233.5262.2676.36908.1715.5424.1414.5927.6344.5122.7643.1668.65918.0914.4721.0914.3325.4938.0322.4239.9659.1292 4.7910.0919.3713.8427.2355.9618.6337.3275.3493 3.17 6.4513.4711.3220.4946.5714.4926.9460.0494 3.09 6.8613.338.2717.2435.7411.3624.1149.0795 3.237.8716.767.8917.9238.9911.1125.7955.7596 2.54 5.8414.19 6.0611.8429.438.6017.6843.6297 2.03 5.6810.89 4.3310.3421.70 6.3616.0232.6098 1.43 4.539.52 3.368.5318.93 4.7913.0728.45991.16 4.227.512.15 5.9111.693.3010.1319.201000.86 3.44 6.39 1.76 5.0110.36 2.628.4516.74合计604.731153.191574.33766.611449.532240.381371.342602.723814.71图1㊀2050年以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㊀㊀(一)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预测根据表2及图1可以看出,从2050年以前的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来看,无论是男性失能人口,还是女性失能人口,其整体上呈现出一直上升的趋势,而且2050年以前男性失能人口规模始终低于女性失能人口规模㊂城镇失能人口总规模从2021年的1371.34万人上升至2050年的3814.71万人,2021-2050年期间城镇失能人口的911‘北京社会科学“㊀2024年第3期平均规模为2579.35万人㊂从性别来看,城镇男性失能人口总规模从2021年的604.73万人上升至2050年1574.33万人,2021-2050年城镇男性失能人口的平均规模为1103.16万人;城镇女性失能人口总规模从2021年的766.61万人上升至2050年的2240.38万人,2021-2050年城镇女性失能人口的平均规模为1476.19万人㊂从当前现状来看,在城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大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65岁的63.32万人先上升至66岁的110.69万人,之后又下降到100岁的2.62万人左右,总失能人口规模最大值出现在66岁,最小值出现在100岁㊂在性别对比中,可以看出女性失能人口及失能率偏高,男性失能人口由66岁的56.78万人左右下降到100岁的0.86万人左右;女性失能人口由66岁的53.91万人左右下降到100岁的1.76万人左右㊂从2050年以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伴随着中国城镇地区的失能总人口的增加,高龄失能老年人口规模也在增加㊂从性别对比中可以发现,女性失能人口整体上多于男性的趋势没有改变㊂从各年龄段来看,随着时间的变化,男性和女性失能的人口规模一直处于增加的态势㊂(二)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预测由于失能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需求主要针对的是重度失能老年人口,因此在预测城镇失能人口规模的同时,还需预测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以便为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的预测提供数据基础㊂基于上述预测的城镇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和结构,2050年以前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见表3㊂表3㊀2050年以前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单位:万人)年份男性女性重度失能总人口年份男性女性重度失能总人口2021148.29224.57372.872036288.73440.34729.07 2022155.94235.76391.702037294.80460.01754.81 2023162.07248.22410.292038304.65473.79778.44 2024166.89257.38424.272039312.69495.40808.09 2025170.51264.50435.002040321.92515.10837.02 2026172.54275.54448.082041327.01520.27847.27 2027182.24284.77467.002042326.94542.01868.95 2028194.64304.01498.652043336.30548.47884.77 2029208.68322.06530.742044342.16565.88908.03 2030218.61333.84552.462045352.18579.72931.90 2031225.28352.60577.892046359.02591.62950.64 2032238.00373.88611.882047364.16609.73973.89 2033253.73389.40643.132048372.05629.891001.95 2034265.97414.46680.432049380.82639.061019.88 2035282.79424.63707.422050386.07656.311042.37㊀㊀根据表3可知,不论是城镇男性㊁城镇女性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还是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总规模,均呈现出一直上升的趋势,而且2050以年以前,男性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始终低于女性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㊂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总规模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老龄021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化日益严重,老年人口总数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老年人失能风险增加,疾病是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因素,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㊁糖尿病等若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治疗,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将会大大下降㊂随着社会的发展,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逐渐提高,这是因为交通及其他服务设施便利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运动频率,进而加速肌肉流失,以致65岁以上老年人失能风险增加㊂同时,中国公布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女性老年人口比男性老年人口数量多,失能率也高于男性,所以65岁以上女性老年失能人口高于男性㊂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从2021年的372.87万人上升至2050年的1042.37万人,2021-2050年城镇重度失能人口的平均规模为702.96万人㊂从性别来看,城镇男性失能人口总规模从2021年的148.29万人上升至2050年的386.07万人,2021-2050年城镇男性失能人口的平均规模为270.52万人;城镇女性失能人口总规模从2021年的224.57万人上升至2050年的656.31万人, 2021-2050年城镇女性失能人口的平均规模为432.44万人㊂㊀㊀四㊁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预测㊀㊀在计算城镇未来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之前,借鉴胡宏伟和李延宇的研究,假定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选择机构护理的比重分别为30% (高方案)㊁20%(中方案)及10%(低方案)三种情景[17]㊂除此之外,根据胡宏伟和李延宇的研究及民政部发布的‘养老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规范“[17],假定1名重度失能老人需要1名居家照护人员或0.25名机构照护人员①㊂基于上述参数设定,对2050年以前城镇未来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进行预测㊂(一)城镇未来重度失能老年人口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总体上来看,不同方案下城镇未来重度失能老年人口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呈现出一直上升的趋势,但不同方案下的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存在着差异㊂在高方案下,2021年,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将达到27.97万人,此后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78.18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52.72万人㊂在中方案下,2021年,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将达到18.64万人,此后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52.12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35.15万人㊂在低方案下, 2021年,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将达到9.32万人,此后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26.06万人, 2050年以前每年机构照护人员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17.57万人㊂(二)城镇未来重度失能老年人口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总体上来看,不同方案下城镇未来重度失能老年人口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同样呈现出一直上升的趋势,但不同方案下的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存在着差异㊂在高方案下,2021年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将达到261.01万人,此后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729.66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492.07万人㊂在中方案下,2021年,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将达到298.30万人,此后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833.90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562.37万人㊂在低方案下,2021年,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将达到335.58万人,此后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938.13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居家照护人员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632.67万人㊂(三)城镇未来重度失能老年人口照护人员总需求总体上来看,不同方案下城镇未来重度失能老年人口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依旧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不同方案下的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同样存在着差异㊂在高方案下,2021年,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将达到288.97万人,此后将在121‘北京社会科学“㊀2024年第3期2050年达到最大值807.84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544.80万人㊂在中方案下,2021年,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将达到316.94万人,此后将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886.02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597.52万人㊂在低方案下,2021年,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将达到344.90万人,此后将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964.19万人,2050年以前每年照护人员总需求数量的平均规模为650.24万人㊂考虑到当前的生育水平对未来失能人口及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均需要等到当前新出生的婴儿成年直至成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之后才会发挥作用,所以当前不同的生育水平对未来老年人口㊁失能人口和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都是65年以后的事情㊂在本研究的观察期,不同的生育水平不会影响未来失能人口和养老服务需求的预测;即在2050年以前,不同的生育水平下,老年人口不会改变,故失能的老年人口也不会改变,因此,结论对于不同生育水平的设置是稳健的㊂㊀㊀五、进一步分析㊀㊀在预测城镇失能人口㊁重度失能人口㊁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为了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对农村未来失能人口㊁重度失能人口及养老服务需求也进行相应预测㊂考虑到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的预测依赖于对失能人口的预测,即农村重度失能人口与家庭照料人员和机构照料人员数量之间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比例,一个重度失能人员需要1个居家照料人员和0.5个机构照料人员㊂同时,考虑到本文的重点是放在城镇失能人口和养老服务需求预测上,在此本文不再预测农村的养老服务需求㊂基于本文建立的失能老年人口预测模型,依据现实可行参数设定,模拟了2050年以前农村失能老年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趋势㊂2050年以前农村分年龄段㊁分性别的老年失能人口规模见表4,2050年以前农村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见图2㊂表4㊀2050年以前农村分年龄段分性别的老年失能人口(单位:万人)年龄男性女性失能总人口2021203520502021203520502021203520506527.2335.0617.0920.0127.1014.9747.2462.1732.05 6635.6139.2520.4726.9131.9118.4162.5271.1638.88 6723.3628.4012.8317.2422.3810.8540.6150.7923.68 6817.2018.3912.3527.7431.7321.8744.9450.1234.21 6921.7325.9413.2234.3443.5423.1356.0769.4836.35 7013.3818.489.4721.7531.6816.9935.1350.1626.46 7116.9421.9212.7312.3417.6710.1729.2839.5922.90 7225.2437.9018.7932.9555.9128.5758.1893.8147.36 7330.0339.5324.2825.6237.9623.1955.6577.5047.47 7421.6415.2222.0216.5013.6918.9638.1428.9040.98 7518.2718.0621.2322.5724.1028.9940.8442.1650.22 7612.3512.3817.3824.5825.8638.6936.9338.2456.08 7718.6925.4928.2416.6624.7829.1535.3550.2757.38 789.4616.1715.5927.7050.6155.1237.1666.7870.72 7910.6116.9819.7215.0626.8432.2925.6643.8252.01 221。
中国老年人长期护理意愿与需求探究——基于城市住户抽样调查分析
第2卷福祉研究Welfare Research Vol.2[收稿日期] 2019-05-14[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673295);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GQZD02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7JZD028).[作者简介] 朱钰凤(1994—),女,江苏人,硕士,上海大学上海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程杰(1983—),男,安徽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国老年人长期护理意愿与需求探究———基于城市住户抽样调查分析朱钰凤1,程 杰2(1.上海大学上海研究院,上海200072;2.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28)[摘 要] 老年人患病、失能或部分失能人群持续增加,有必要加强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与意愿的调查分析。
本文基于2016—2018年“中国城市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调查”数据,分析了老年人长期护理意愿与需求。
结果显示: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增加,尤其生活照料护理需求较强,对机构或社区护理接受度较高;不同城市老年人对长期护理需求存在差异,北京市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最为迫切;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于长期护理需求增加,选择去社区或机构的意愿性增强。
民族、婚姻、居住状态、失独、生育以及宗教信仰不同的老年人对长期护理需求与意愿存在差异。
影响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身体因素。
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长期护理需求增强。
二是经济因素。
老年人经济水平提高,获得机构或社区长期护理能力加强。
三是家庭因素。
老年人失能或部分失能会显著增加家庭成员的负担,老年人会倾向于选择机构或社区护理。
四是观念因素。
去社区或机构养老被认为“不孝”的观念逐渐淡化,人们对社区或机构接受程度增加。
[关键词] 长期护理需求;长期护理意愿;老龄化一、引言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在不断加剧,老年人群不断扩大。
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10•【文号】•【施行日期】2024.09.1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老年人保障正文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2024年9月10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请审议。
发展养老服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多次研究部署、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指明了养老服务工作的形势趋势、目标任务、重要意义,为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李强总理多次作出部署,要求重点解决好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急难愁盼问题。
谌贻琴国务委员多次研究、提出明确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关心养老服务工作,通过立法修法、执法检查、重点督办建议、听取审议报告、专题调研等方式,持续给予养老服务工作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不断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从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主向服务全体老年人转变,从机构养老为主向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转变,从政府供给为主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供给转变,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一)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次修订、三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养老服务法已列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规划》以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二类“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项目。
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一个文献综述
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一个文献综述赵红;任文静【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失能老年人口的护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失能人口长期护理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现有研究对我国失能人口状况、失能人口护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基于此,首先介绍分析我国老龄化发展的现状,然后从失能状况分析、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方式选择、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等方面入手,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发展现状,从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分担、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年(卷),期】2019(000)012【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长期护理保险;人口老龄化;文献综述【作者】赵红;任文静【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40引言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冲击日益严峻,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4亿人次,占总人口的17.3%,失能失智人口在4 000万人次左右,预计到了2050年,老龄化人口将达到4.8亿,占总人口的约35%,失能失智人口将超过上亿人。
解决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的有效措施。
2016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青岛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截至2017年年底,已有超过7.5万人享受到了保障待遇,赔付护理金大约5.7亿元,基金的支付比例超过了70%。
本文首先梳理了已有研究对老年人失能情况的研究状况,进一步分析了现有的关于失能老年人护理方式选择以及现有研究中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分析和争论。
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及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等方面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找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方面继续深化研究的方向和空间,以及可借鉴方法和经验,并提出研究展望。
完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研究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民生问题要“保基本、托底线、救急难”。
从老年服务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的2亿老年人口中,处境最为艰难的是完全失能老人。
有研究表明,在中国,完全失能的老人有1200万之多[1],正在加速的老龄化的进程会使这个困难群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当一个老人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时刻需要别人照料服侍时,其生活情境的窘迫是可想而知的。
加上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劳动力流动成为经济常态;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又使“核心家庭”乃至“空巢家庭”成为社会常态。
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更进一步加剧完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困境。
所以,当务之急,是立即考虑制定对完全失能老人提供社会化长期照护的政策乃至形成稳定的制度。
2014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目标是要让现代保险服务业真正成为中国社会应对社会经济风险的有效保障机制[2]。
同年10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更是直接提出:“鼓励老年人投保……长期护理保险……鼓励和引导商完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研究唐钧冯凌内容提要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民生问题要“保基本、托底线、救急难”。
目前中国的2亿老年人口中,处境最为艰难的是1200万之多完全失能老人。
如今的当务之急,是立即考虑制定对完全失能老人提供社会化长期照护的政策乃至形成稳定的制度。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联合部分大学和老年服务机构为此做了题为“完全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的课题,并以调研成果为基础,设计一个将市场化的保险项目和准市场化的老年服务结合起来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失能老人完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完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唐钧,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100732冯凌,华民慈善基金会华民现代慈善研究院副院长100732本文为“完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研究”课题组的集体成果,并由唐钧、冯凌执笔完成。
[1]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北京〕《残疾人研究》2011年第2期。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不足的困境及对策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失能率也随之提高。
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缺乏专业的医疗卫生资源和护理人员,随着近几年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家庭照护已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且农村地区机构照料、社区照料不普及,如何缓解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困境令人深思。
农村老人失能程度较低、失能的经济损失较大、社会性需求高,针一一特殊人群的长期照护问题,农村失能老人的照护供给主体为切入',分析当前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存在的问题,以期改善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服务。
关键词:老龄化;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2016年5月,在人口老龄化与政策学习交流会上,习近平表示,推进老龄事业的协调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党和国家要倡导全体社会人员积极参与和行动o随着现阶段人口预期平均寿命大幅提高,60岁以上老年人持续增加,到2020年预计会达到2.55亿,占据全国总人口的17.4%。
全社会用于养老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随着失能、高龄老人群体的增加将持续增。
国于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期,失能老人的随增加,2015年国失能老年人达到4000万,在继续增。
失能老人的不断扩张,尤其农失能老人,能的,长期1在的在。
国,农失能老人家养老的方,的和提养老,失能老人以支持和精神安慰。
但随着计政策的,的大幅,家化,近年农动大流动,失能老人的人不,家不发以的功能。
另外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缺乏、:济不发达,农失能老人的社会保障,期农失能老人已经成为一个棘的问题。
二、研究综述目学术界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关注增多,查阅以文献发现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险的状况和完善期体系两方面。
归纳以后主要以下观点。
第主张设立长期理保险制,这能一定程上缓解失能老人的金,但不能解决失能老人的质,而且学界对于期理保险制度“姓商”“姓社”的尚存争议。
第二种主张建立业机、培养业人员失能老人提业化、细化的。
老年人失能现状--依据长期照护保险的失能评估
417
的 20 个条目进行主成分分析ꎬ根据特征值大于 1 得
到 3 个主 成 分ꎬ 选 取 第 一 主 成 分 作 为 综 合 评 价 函
数 〔6〕 ꎮ 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 12 170ꎬ其贡献率为
60 849% ꎬ在各原始指标上的载荷较为平均ꎬ可认为
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失能水平ꎬ视为失能评估的综合
证构建的长期照护保险的失能评估工具ꎬ由两部分
构成:①一般资料ꎬ包括年龄、性别、地区等ꎻ②失能
评估量表ꎬ共 20 个条目ꎬ前期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
分析将条目划分为 3 个维度ꎬ分别为自理能力与活
动 11 个条目ꎬ情感与精神 4 个条目ꎬ认知与感知 5
个条目ꎮ 各条目 0 ~ 10 分ꎬ分数越高依赖他人帮助
我国老龄化程度正逐渐加深ꎬ2011 ~ 2017 年ꎬ
人进行调查ꎮ 老年人的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ꎻ
亿ꎬ老年人口比重从 13 3% 增加至 17 3%
病等导致无法沟通者ꎮ 共评估 1 699 例老年人ꎬ有
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数量从 1 78 亿增加到 2 41
〔1〕
ꎮ 预计
到 2025 年ꎬ老年人将达到 3 亿ꎬ成为超老型国家
失能是与健康状况交互作用下的身体结构和功能障
碍、活动受限和社会参与限制ꎬ考虑国内长期照护保
险需求现状ꎬ从活动能力、自理能力、睡眠与精神状
态、情感、疼痛、认知、人际交往、感知能力 8 个功能
领域诠释失能ꎬ并采用 ICF 的功能分类体系从上述
8 个功能领域选择条目ꎬ如活动能力功能领域包括
条目 b455 活动耐力ꎬd450 步行ꎬd455 非步行移动ꎬ
力、活动方面最重ꎬ是长期照护服务的重点ꎬ同时应将功能改善作为养老资源分配的方向ꎮ
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一个文献综述
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一个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失能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失能老年人在生活自理、日常活动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得到相应的护理和照料。
然而,当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以及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具体来说,本文首先对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进行概述,包括失能老年人的数量、比例、失能程度以及主要失能原因等。
分析老年人护理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和机构护理等不同护理方式的优缺点,以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对护理方式选择的影响。
再次,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评价,包括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义、覆盖范围、给付标准、筹资机制等方面。
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提出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以期为改善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失能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社会福祉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失能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身体或精神功能出现障碍,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老年人失能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失能、认知能力失能和情感交流能力失能等。
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失能率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有约15%的老年人存在日常生活能力失能,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失能率更高。
二是失能类型多样,既有身体失能,也有认知和情感交流失能。
其中,日常生活能力失能是最常见的失能类型,表现为行动不便、自理能力下降等。
认知能力失能则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
中国老年人口失能流行趋势的分析与建议
6・
中国 卫 生 统 计 2 1 02年 2月 第 2 9卷 第 1 期
中 国老 年 人 口失 能 流行 趋 势 的分 析 与 建议
钱 军程 陈育德 饶 克 勤 孟 群
【 提
要】 目的
整理分析 四次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中关 于老 年人失能 的资料 , 中国老年人 口失能 流行 趋势 、 揭示 预
15 .
31 .
6. 9
1 . 48
3 . 15
1. 24
增 幅
2 . 50
3 . 48
4 . 68
9 . 22
11 3 8 .
9 . 68
5 .中国老年 人 口视 力 辨认 的失 能状况 视力 辨认 只有 19 9 8和 2 0 0 3年 的 资料 ,9 8年 有 19 8 5 的老 年人 在视 觉辨认 方 面达到 了 中度 以上 困难 , .%
1 卫生部统计信息 中心 (0 04 . 10 4 ) 2 .北京大学医学部 (0 11 10 9 )
3 .中华 医学会 (0 7 0 10 1 ) △通迅作者 : 孟群, - j: mo @yh o cm.n E ma mq h ao .o c l
第一个年龄组可能的最大失能率 , 就可确定其他年龄 组 的可能最大失能率 。20 08年 4 0~岁组 的失能率为 26 , . % 高于 20 0 3年 的 19 , . % 因此确 定 4 0~岁组 的 最
( )00至 25 421 00年各年龄别总体失能人数测算 方 法 既根据 年均 增长 趋 势 、 不 能超 过 最 大失 能率 又
两 个条 件来预 测 , 20 而 03和 20 08两 年 的 数据 均 表 明 各 年龄 组 间失 能率 基本 上 是 倍 数关 系 , 因此 只 要 确 定
2020-2050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失能规模及其照护成本的预测研究
-应用研究-2020 -2050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失能规模及其照护成本的预测研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7314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M671949)1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61102)2厦门大学经济学院3福建省高校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通信作者:方亚,E-mail : fangya@ xmu. edu. cn张良文方亚1-3A【提要】目的测算2020 -2050年我国城乡老年人的失能规模及其照护成本,以期为建立统一的长期照护保险 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年鉴和全国性的CLHLS 调查数据库等,利用总体仿真模型和蒙 特卡洛模拟,对2020 -2050年我国城乡老年人的失能规模及其照护成本进行预测。
结果我国失能老人总量将由2020 年的4375万人迅速增加到2050年的9140万人,其中城市失能老人占69. 7%。
与2020年相比,2050年我国轻度、中度和 重度失能老年人的增长率分别为108% ,104%和120%。
到2050年,照护总费用由2020年的5880亿元增加到85308亿 元,其中80.2%发生在城镇地区。
此外,2050年城镇和农村人均照护费用分别约是2020年的6倍和11倍。
结论 2020 -2050年我国老年人的失能数量及其照护成本激增,尤以城镇地区最为显著,重度失能老人增速较快,农村人均照护 费用负担加剧,亟待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关键词】城乡老年人失能规模照护成本预测【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DOI 10. 3969/j.issn. 1002 -3674. 2021.01.010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期, 面临迈向深度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高龄、空巢、慢病老 人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截止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高达2.4亿人,占总人口的 17.3% [1];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千万人,占老年总人口的18.3%⑵。
长期失能老人对护理需求的研究进展
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04.004工作单位:1.448000 荆门 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院;2.448000 荆门 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院护理教研室张群:女,本科在读基金项目:2019年地方高校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KC2019120)收稿日期:2019-08-28长期失能老人对护理需求的研究进展张 群1 齐玉梅2摘要 综述了不同机构及不同失能程度的长期失能老人对护理内容和护理平台的需求,为完善长期失能老人的照护服务提供建议,并为构建长期护理服务系统软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失能老人;护理需求;照护服务 在国际通行的标准中,失能老人是指一些特殊的由于疾病或衰老导致其不能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进行自理的老年人群[1]。
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中,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经达到4063万左右[2],且有研究预计,我国在2050年将会有4.8亿的老年人口,其中失能失智人口也将超过上亿人[3]。
这使得为长期失能老人提供连续和全面的长期护理服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了解长期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并开展长期护理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对我国长期失能老人护理需求进行综述,并提出一些建议。
1 长期失能老人对护理内容的需求1.1 医院长期失能老人对护理内容的需求 医院长期失能老人主要的护理内容需求中除了日常生活与医疗保健护理,还包括精神慰藉与社会参与[4]。
孙凯丽等[5]研究表明,失能老人在住院期间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等精神慰藉,护士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长期失能老人的关心与沟通,设身处地的为长期失能老人着想。
对于一些空巢失能老人,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支持也是护士应尽的责任。
为此,医院一方面应注重对护士人文关怀修养的教育,实施奖励机制,建立一套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定期评估与抽查[6],鼓励支持更多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还应开展心理咨询、疏导小组和一些相关活动,更好地满足长期失能老人的精神需求。
成都市失能老年人口结构及对长期护理服务模式的启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22期 225 成都市失能老年人口结构及对长期护理服务模式的启示付梦雪,林琴,张夏梦,刘林峰(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成都市老年人失能状况及失能等级,为我国长期护理服务模式制定和完善提供方法与思路。
方法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获取成都市≥60岁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健康状况、自理能力等现状,比较分析成都市老年人失能率与失能程度随性别、年龄等人口因素的演变规律,探究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变化特征。
结果①调查地区老年人总失能率是15.8%,70岁是老年人失能情况发生较大改变的关键点;②老年女性失能率是17.4%,老年男性失能率是13.7%,老年女性整体失能率、自理能力降低速率均高于男性;③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在年龄与失能等级两大主要差别因素上均存在较大缺口。
结论失能等级的差异决定不同形式的分级护理需求,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应重视每个年龄阶段老年人不同的护理服务需要与服务缺口,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服务供给。
关键词:成都;老年人;失能;长期护理服务;调研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22.160本文引用格式:付梦雪,林琴,张夏梦,等.成都市失能老年人口结构及对长期护理服务模式的启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2):225,228.0 引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逐年增多[1]。
我国4亿家庭中,1/3的家庭有照料失能老年人的困扰。
在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的背景下,对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已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2]。
由于我国失能老年人口基数巨大[3],对长期护理服务需求量大,且增速迅猛,社会照料负担加重,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失能老年人口结构特征的总体、性别、年龄等的描述统计基础上,对成都市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失能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长期护理服务模式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中国老年失能人口规模预测及对策分析
中国老年失能人口规模预测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失能人口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失能率约为7.8%,其中半失能和全失能者占比分别为5.8%和2.0%。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老年失能人口规模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对于老年失能人口规模的预测及对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失能人口规模预测1. 统计数据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5亿,其中失能人口规模超过1300万。
而且按照老年人口失能率的7.8%计算,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失能人口将达到近2000万。
如果按照老年人口失能率持续上升的趋势来推算,老年失能人口规模可能还会更大。
2. 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这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重,老年失能问题仍然存在着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条件会受到影响,老年失能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3. 预测模型建立结合现行老年失能人口情况,可以采取时间序列模型来预测老年失能人口规模。
通过对失能率的历史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可以得出未来老年失能人口的规模,这有利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改进老年健康服务。
二、对策分析1.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针对老年失能问题,政府应加大对老年人医疗保障的投入,健全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降低老年人就医成本。
要加强对老年人健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促使他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
2. 开展老年康复服务针对半失能和全失能老年人,政府可以建立老年康复中心,为他们提供康复服务和长期护理。
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和生活护理,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失能人口的规模。
3. 促进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除了身体健康,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重要的保障。
中国老年失能人口规模预测及对策分析
中国老年失能人口规模预测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老年失能人口规模预测及对策分析引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失能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失能老年人口规模正逐年增长,这一趋势给社会、家庭和个体都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失能老年人口的增加不仅会增加养老负担,更会对国家的社会保障系统和医疗卫生系统构成重大压力。
随着老年失能人口规模的增加,如何有效预测未来的趋势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仅仅依靠传统的养老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对老年失能人口规模进行科学的预测,并结合影响因素进行详尽的分析,为老年失能问题的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老年失能人口规模的预测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旨在为中国老年失能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和有效措施。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国老年失能人口规模的发展趋势,及时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影响老年失能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和解决老年失能问题。
通过对养老服务水平、老年健康管理和社会支持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提出可行性强、具有实用性的解决方案,为我国老年失能人口问题的应对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社会关爱、健康养老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政府决策部门、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和个人提供有效的参考,共同为老年人口的健康和幸福生活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老年失能人口规模预测及对策分析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失能人口数量逐渐增多,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巨大负担。
深入研究老年失能人口规模预测及对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老年失能人口规模预测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提前了解老年群体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未来的养老服务做好准备。
通过分析老年失能人口的影响因素,可以找出造成老年失能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老年健康管理和预防措施。
而对策建议部分则可以为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强老年健康管理和构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实际可行的建议,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供给与制度构建
2023-10-28
目录
•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分析 •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供给分析 •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 •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对策与
建议
01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分 析
人口老龄化与长期护理需求
人口老龄化现状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 长,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 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这 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提出了更
监测评估效果
定期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 施加以改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风险控制
保险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通过核保政策 、理赔管理等措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同时,应积极与医疗 机构合作,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降低护理风险。
04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 对策与建议
提高认识,加强政策支持
01
02
03
增强社会认知度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长期护理保险重要性的 认识,增强老年人和家庭 对护理保险的需求意愿。
服务质量
随着服务机构数量的增加,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服务内容更 加丰富,服务水平更加专业。
服务收费
长期护理服务的收费因地区、服务机构和保障程度等因素而异, 一般而言,服务质量越高,收费也越高。
长期护理人才培养与教育情况
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长期护理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完善,包括学历教育、职业培 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
01
保险产品覆盖范围
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覆盖范围不断扩 大,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
02
03
保险产品价格
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价格因地区、保 险公司和保障程度等因素而异,一般 而言,保障程度越高,价格也越高。
我国老年长期照护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医学与法学2021年第13卷第2期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3亿,占总人口16.7%,其中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51.3%。
[1]《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年末大陆总人口数达14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54亿,约占总人口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6亿,约占总人口12.6%。
[2]目前我国呈现出高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老年人空巢率、失能失智率上升,老年长期照护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等特点。
一、“老年长期照护”的涵义“长期照护”(Long-Term care,LTC)概念最早由美国的Kane在1987年提出,其目标是整合健康照顾和日常生活协助,满足照护对象长期的社会、环境和医疗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LTC”定义为:指由家庭成员、朋友等非专业护理者和专业人员进行的护理活动,以保证护理对象获得最大可能的独立、自主、参与、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
因此长期照护分为由非专业人员实施的非正式照护和由专业人员进行的正式照护。
“老年长期照护”则指针对身体、心理或认知障碍或失调的老年人而提供的通常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的健康相关支持性服务,包括身体照料、精神慰藉、疾病照护、社交支持、临终关怀等,其服务地点包括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等场所。
[3]高质量的老年长期照护有益于降低老年人的死亡风险,提高老年人的生命长度和生命质量。
我国老年长期照护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刘言祎阎红摘要:据国内老年长期照护现状指出相应制度亟待完善,其相应路径为:提高老年人的自我养老储备能力,延长自我照护时间;弘扬中华民族养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家庭养老伦理文化建设,完善家庭养老健康照护功能;开展社区多层次、多类别养老服务,满足养老长期照护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多层次老年长期照护体系。
关键词:老年人;长期照护;困境;对策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ong-term Care for theElderly in ChinaLiu Yanyi Yan Hong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ng-term care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needs to be improved urgently,and the following is the corresponding ways:improving the eldly's self-pension reserve ability and prolonging the self-care time;carrying forward the Chinese nation's fine tradition of elderly car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elderly care ethics and culture,and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family elderly health care;carrying out multi-level and multi-type elderly care services in communities to meet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long-term care for the elderly,and forming a multi-level system of long-term care for the elderly.Key Words:the elderly;long-term care;dilemma;countermeasure◆小荷论坛*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立项项目“健康战略背景下医学生养老伦理认知及其培育研究”(项目编号:YF19-Y09)和陕西省健康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未来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养老伦理研究”(项目编号:JKWH2019-Y11)的阶段性成果。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新闻发布稿为了摸清全国失能老年人基本状况,提出失能老年人照料对策,2010年全国老龄办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开展了全国失能老年人状况专题研究。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失能老年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调查预测,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
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 6.23 %。
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失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05%,比2010年增加160万人,所占老年人比例下降0.18个百分点。
庞大的失能老年群体,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群体,日常生活活动必须有人照料,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照料资源。
然而,我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劳动力人口的迁移,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深入贯彻实施,使得建立在多子女条件下的传统家庭照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研究城乡失能老年人,特别是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照料的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状况,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资源,为完全失能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基本社会保护,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使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内在要求。
以下着重对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状况进行介绍。
一、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基本特征分城乡来看,我国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5.0%和6.9%,农村高于城市。
按照国际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s)“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六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长期护理服务管理制度
长期护理服务管理制度在这个日益老龄化的社会中,长期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的建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长期护理服务是指提供物质、精神或社交等支持的服务,帮助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或残疾人生活得更加自主、有尊严和幸福。
这项服务需要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来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提升服务的效率。
一、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与人口老龄化和残疾人口比例增加有关。
老年人和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有特殊的需求和限制。
他们需要得到照顾和关注,但是,他们的家庭很难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帮助和支持。
这就需要社会和政府机构为他们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二、长期护理服务管理制度对社会的意义长期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是社会福利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体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为特殊的人群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这种服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需要帮助的人和家庭的问题,更是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素质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
三、长期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的构成1. 政策制定:制定长期护理政策,规定服务对象、服务周期、服务费用、服务标准等。
2. 服务机构:建立长期护理服务机构,该机构可提供的服务包括住宿服务、医疗服务、康复服务、家庭护理服务等。
3. 服务标准:建立服务标准,制定服务规程和办法,并对服务机构进行规范及管理。
4. 绩效评价:对长期护理服务机构收效进行评价,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四、长期护理服务的质量保证1. 资格要求:服务者需要有相关证书和技能教育背景,对特殊服务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2. 服务内容:提供的服务必须符合长期护理服务标准,服务内容需要专业且符合客户需求。
3. 安全措施:服务机构需要安全设施和应急安全计划,必须保障服务对象的安全,避免任何意外事件的发生。
4. 投诉反馈:服务者需要提供一个监督和投诉反馈机制,定期与服务对象取得联系并获取相关反馈信息,以保证服务质量。
五、长期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的优化虽然长期护理服务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但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