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文本

合集下载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前言城市绿化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和保证。

它不仅可以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滋养生物,还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等场所,并起到美化城市、陶冶身心的作用。

某某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绿化和生态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园林绿化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1986年某某市邀请武汉城建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专家编制了《西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和《洋澜湖风景区总体规划》。

为适应城市不断发展的需要,2000年某某市又委托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凤凰广场景观规划设计》,已获批准并实施。

2001年9月受某某市园林绿化管理局的委托,我院承担编制了《某某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本次规划在某某市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要求,规划方案力求高技术、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全面系统,规划超前,实施便利,并结合某某市园林绿化实际情况,在湖北省2001年9月批准的《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5年)的原则指导下,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原则,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建宜居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从而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002年5月22日,由省建设厅组织在某某召开了《某某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评审会,专家组由武汉市园林局、华中农业大学、省规划设计院、省建设厅、市园林局等领导和专家组成,某某人大、政协、政府的有关领导也参加了会议,专家组在认真听取某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方案介绍的基础上,查阅图纸,现场踏勘,认为“规划设计单位在城市市域生态的研究、突出城市园林特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方案中规划指标先进、规划层次合理,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考虑比较充分,规划内容比较全面,原则同意该规划”,并对规划方案的优化和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我院在专家组评审意见的基础上,在次对规划方案从说明、文本、图纸等方面进行进行修改、完善,于2002年7月完成此规划设计工作。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与介绍(doc 18页)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与介绍(doc 18页)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与介绍(doc 18页)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及介绍1、绿地规划背景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

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规划策略和原则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规划指标规划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16.12%提高到30%,其中集中成片的公共开放性森林面积达到森林总面积的50%以上。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与介绍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与介绍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及介绍1、绿地规划背景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

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规划策略和原则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武汉江汉区中山大道改造提升规划方案

武汉江汉区中山大道改造提升规划方案
结合建筑整治与改造,优化沿 街步行空间,增加行道树、道路绿 化隔离带、小型环境景观等,同时 在步行绿化空间适当设置座椅等休 闲设施。
图例 施工范围 规划范围
民众乐园 MINZHONG SECTION
规划总平面图
总平面规划
民众乐园 MINZHONG SECTION
重要节点规划——新民众乐园
• 增加行道树,布置街道家具,统一地面铺装。
亚太时尚潮流引领区
贩物天堂核心 区
亚太时尚潮流 国际商贸中心 引领区
展示区
谋划新增 • 国际商贸展示中心 • 潮流品牌主力庖 • 快时尚贩物街
积淀百年、三段四区
【江汉路—前进一路段】——总体风貌特色定位
新旧交融风貌
百年建筑 百年品牌 百年繁荣 ——展现古典与时尚、历史与现代交汇的商业街景
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融合现代风格,历史建筑材质为石材和清水混凝土;新建建筑材质为现代风格,融合新古典主义元素,材质采用石材、 玱璃和钢构架。
大陆银行旧址、中孚里(2)
老万成、浙江兴业银行旧址/兴
业里(2)
解放电影院旧址、胜利街249·251·253 号(汉口真光照相馆)、铁路饭店旧址、
荣宝斋、国货银行大楼(5) 东来顺饭店(1)
毓华茶庄、德华酒楼、 北洋饭店(3处已拆) 老法院(1)
14
19
岳飞街34-28号、大陆坊、浙 江实业银行、中央信托局汉口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1)
汉口总商会(1)
——
毓华茶庄、德华酒楼、北洋饭
店(3处已拆)
汉口新市场(民众乐园)、汉 口总商会(省文保)(1)
改造(5)
现状保留(6)
数量
2
1
1
10
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

目录前言第一章现状综述与分析1.1城市概况1.1.1历史沿革1.1.2城市特点1.2环境条件分析1.2.1地质地貌1.2.2地震情况1.2.3气象条件1.2.4水资源1.2.5土地资源1.2.6林、农资源1.2.7环境状况1.3**市城市经地现状分析1.3.1 城市建设用地现状1.3.2 城市建成绿地现状分析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总体布局2.1 规划依据2.2 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2.2.1 指导思想2.2.2 规划目标2.4 布局原则2.5 实现规划的期限与分期第三章公共绿地规划3.1 规划原则3.2 规划指标3.3 市级公园规划3.4 区级及居住区级公园的规划3.5 带状公共绿地规划第四章生产、防护绿地规划4.1 生产绿地规划4.2 防护绿地规划4.2.1 带状防护绿地4.2.2 市域生态窨保护体系第五章道路绿化规划5.1 道路绿化的功能5.1.1 庇荫5.1.2 美化城市面貌5.1.3 保护城市环境5.1.4 改善购物环境5.2 市区道路绿化5.2.1 重点路段绿化5.2.2 主干道绿化第六章历史文化古迹的绿化6.1 历史文化名城绿化规划的原则与目标6.2 绿化规划的内容6.2.1 老城区的绿化6.2.2 **保护区的绿化6.2.3 滨河绿带6.2.4 滨河绿带的规划内容第七章单位附属绿地与居住区绿地7.1 规划的意义及规划指标的确定7.2 绿地率规划指标7.3 居住区绿地短缺的补救措施第八章避灾绿地规划8.1 避灾绿地的作用8.2 市区避灾绿地规划8.2.1 避灾据点与避灾通道的规划布置8.2.2 一级避灾点8.2.3 二级避灾点8.2.4 避灾通道8.3 城市救灾通道的设置第九章旨意9.1 旨意9.2 原则第十章园林绿地树种规划10.1 树种规划的意义10.2 树种规划的原则10.3 **市区主要树种选择(附名录)10.3.1 **市的古树名木10.3.2 **市的市树、市花10.3.3 **市骨干树种的选择第十一章分期建设规划11.1分期规划的目的与原则11.1.1分期规划的目的11.1.2分期规划的原则11.2规划分期建设任务11.3分期投资规划第十二章绿地系统效益12.1系统的必要与必然—效益的综合性12.2系统效益测算12.3投资效益分析第十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13.1大造舆论,提高认识13.2完善法规,依法办事13.3多方筹集,确保资金13.4狠抓生态景观绿带建设13.6加速建圃,保证用苗13.7利用政策,奖励建绿13.8健全组织,培养人才规划评审意见及后记附表附表1 全国园林城市与**市三项绿化指数比较附表2 世界著名花园城市与**市人均绿地的比较附表3 **市主要公园规划意向附表4 **市公共绿地规划表(2001_2010年)附表5 **市防护绿地规划表(2001_2010年)附表6 **市道路绿化规划表(2001_2010年)附表7 **市生态景观绿带规划表(2001_2010年) 附表8 **市公共绿地工程第一期(2001_2005年) 附表9 **市公共绿地工程第二期(2006_2010年) 附表10 **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测算表附表11 **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测算总表附录附录1 **市绿化树种推荐名录附录2 **市文物古迹分布图图录区位01 现状02 气象分析03 结构模式04 总图05 绿地分布图06 道路绿地系统规划07 公共绿地服务半径08 避灾绿地09 绿地分期建设10 市域生态绿地空间保护体系11 绿地规划指标12 城市出入口(东)景观意向13 城市出入口(西)景观意向14 城市出入口(北)景观意向15 城市出入口(南)景观意向16 城市河道及古城街巷绿化景观规划意向朝阳广场设计17 体育公园设计拓东公园设计18前言当前,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运动,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展开,并向多方面渗透。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0.1m_35.85m结构施工方案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0.1m_35.85m结构施工方案
第三章 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5 一、 本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5
第四章 施工部署及进度计划 ..........................................6 一、 整体施工安排及思路 ....................................6 二、 施工进度计划 .........................................10 三、 施工准备 .............................................11
1 筋 绑 扎 难 度 板墙,钢筋绑扎时需注意的事项较多。
置下增设卸料平台。

其绑扎是巨柱结构施工的重难点。
3)重要节点部位,采用 BIM 软件预 3、钢筋传递难,从地下室顶板至绑
先模拟施工。 扎点垂直距离约 29.25 米高。
1)优选材料,尤其是高品质的河砂 1、C70 属于高强混凝土,对混凝土的
GB/T12755-2008
13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11345-2013
1
14 《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1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16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17 《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
YB9238-92 JGJ18-2012 JGJ138-2001 JGJ195-2010
工程 名称
绿地国际金融城 A01 地块武汉绿地中心
建设 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 840 号(原武昌车辆厂)
地点
建设 主塔楼 125 层,高 636m,设 6 层地下室;辅楼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2011-2031)专业班级:华中农业大学园林目录1 现状综述1.1 城市概况分析 (3)1.2江汉区区位分析1.2.1江汉区概况 (3)1.2.2江汉区交通现状 (3)1.2.3在武汉市园林发展规划中的地位 (3)1.3用地现状及分析1.3.1武汉市绿地系统概况 (4)1.3.2江汉区用地现状分析 (4)1.3.3江汉区绿地现状分析 (4)1.3.4江汉区公园服务半径分析 (5)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则2.1规划依据 (5)2.2 规划的范围、规模及期限2.2.1 规划范围 (6)2.2.2 规划规模 (6)2.2.3 规划期限 (6)2.3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3.1 指导思想 (6)2.3.2 规划原则 (6)2.4 规划编制的意义 (6)2.5 规划目标 (7)2.6 规划指标 (7)3 区域绿地系统规划3.1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体框架 (7)3.2 江汉区绿地总体结构布局规划3.2.1区域规划结构 (7)3.2.2区域规划布局 (8)3.2.3区域内主要规划分区 (9)3.2.4区域内公园服务半径(规划后)分析 (11)3.3 江汉区绿地分类规划3.3.1 公园绿地规划 (11)3.3.2 生产绿地规划 (12)3.3.3 防护绿地规划 (13)3.3.4 附属绿地规划 (13)4 树种规划4.1树种现状4.1.1公园绿地G1 (15)4.1.2防护绿地G3 (15)4.1.3附属绿地G4 (15)4.1.4现状树种总结 (15)4.2规划原则 (15)4.3规划目标 (16)4.4具体方案 (16)4.5全区范围内树种规划 (17)5. 分期建设规划5.1近期规划 (17)5.2远期规划 (17)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设规划 (17)7.古树名木保护 (18)8.规划实施措施 (18)1.现状综述1.1城市概况分析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

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2011-2031)专业班级:华中农业大学园林目录1 现状综述1.1 城市概况分析 (3)1.2江汉区区位分析1.2.1江汉区概况 (3)1.2.2江汉区交通现状 (3)1.2.3在武汉市园林发展规划中的地位 (3)1.3用地现状及分析1.3.1武汉市绿地系统概况 (4)1.3.2江汉区用地现状分析 (4)1.3.3江汉区绿地现状分析 (4)1.3.4江汉区公园服务半径分析 (5)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则2.1规划依据 (5)2.2 规划的范围、规模及期限2.2.1 规划范围 (6)2.2.2 规划规模 (6)2.2.3 规划期限 (6)2.3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3.1 指导思想 (6)2.3.2 规划原则 (6)2.4 规划编制的意义 (6)2.5 规划目标 (7)2.6 规划指标 (7)3 区域绿地系统规划3.1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体框架 (7)3.2 江汉区绿地总体结构布局规划3.2.1区域规划结构 (7)3.2.2区域规划布局 (8)3.2.3区域内主要规划分区 (9)3.2.4区域内公园服务半径(规划后)分析 (11)3.3 江汉区绿地分类规划3.3.1 公园绿地规划 (11)3.3.2 生产绿地规划 (12)3.3.3 防护绿地规划 (13)3.3.4 附属绿地规划 (13)4 树种规划4.1树种现状4.1.1公园绿地G1 (15)4.1.2防护绿地G3 (15)4.1.3附属绿地G4 (15)4.1.4现状树种总结 (15)4.2规划原则 (15)4.3规划目标 (16)4.4具体方案 (16)4.5全区范围内树种规划 (17)5. 分期建设规划5.1近期规划 (17)5.2远期规划 (17)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设规划 (17)7.古树名木保护 (18)8.规划实施措施 (18)1.现状综述1.1城市概况分析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

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

武昌区绿地规划说明书

武昌区绿地规划说明书

武昌区绿地系统规划(2014─2020)景园1201 余青怡 2012305201417 岳晓童 2012305201415李晓 2012305201413 汪萍萍 2012305201430李然瞳 2012305201407二〇一四年十二月武汉市武昌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2014-2020)目录第一章武昌区概况及现状分析1.1概况 (03)1.1.1自然条件 (03)1.1.1.1地理位置 (03)1.1.1.2山水自然 (03)1.1.1.3气候特征 (03)1.1.1.4土地资源 (03)1.1.2社会条件 (04)1.1.2.1历史沿革 (04)1.1.2.2文化资源 (04)1.1.2.3旅游资源 (05)1.1.2.4交通环境 (05)1.1.2.5经济地位 (05)1.1.2.6科教资源 (05)1.1.3环境状况 (05)1.1.4城市基本概况 (06)1.2绿地现状与分.....................................................................................................0 61.2.1各类绿地现状与S W O T分析 (06)1.2.1.1公园绿地 (06)1.2.1.2防护绿地 (11)1.2.1.3附属绿地 (12)1.2.2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 (15)1.2.3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15)第二章规划总则2.1规划依据 (15)2.2指导思想 (16)2.3规划原则 (16)2.4 规划期限、范围、规模与人口 (17)第三章规划目标3.1规划目标 (17)3.2规划指标 (17)第四章武昌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分区4.1 规划结构 (18)4.2 规划布局 (18)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5.1城市绿地分类 (19)5.2 公园绿地(G1)规划 (19)5.2.1 规划原则 (19)5.2.2 规划内容 (19)5.3防护绿地(G3)规划 (22)5.3.1规划原则 (22)5.3.2规划内容 (22)5.4附属绿地(G4)规划 (23)5.4.1规划原则 (23)5.4.2规划内容 (23)第六章树种规划6.1规划的基本原则 (24)6.2规划目标 (25)6.3武昌区树种概况 (25)6.4树种发展规划 (26)6.4.1主要树种确定 (26)6.4.2公园绿地树种规划 (26)6.4.3防护绿地树种规划 (30)6.4.4附属绿地树种规划 (31)第七章古树名木保护7.1古树名木的数量和种类 (31)7.2古树名木分布 (31)7.3古树名木的管理保护措施 (32)第八章规划实施措施8.1制定并完善城市园林绿地法规措施 (32)8.2完善绿地规划实施的管理程序和体系 (32)8.3加强科研工作,提高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水平 (32)8.4制定经济管理对策,促进公众参与 (33)附1 武昌区绿地系统规划图册第一章武昌区概况及现状分析1.1概况1.1.1 自然条件1.1.1.1 地理位置武汉市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

南岸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南岸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南岸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一、位置南岸咀位于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汉阳岸,与龙王庙隔江相对,全长1280 米,**,在中国地理上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地方,它是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交汇处形成的冲击地带,是中国的丹田所在,这一区域是武汉中心。

交通功能突出,水运、铁路、公路的立体交叉使其成为流动空间。

环境与现状1、属于南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8 摄氏度,相对湿度63%,降水量 230.6 毫米2、随着防汛工程和晴川桥的落成,加上龟山周边独特资源,使** 形成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开发环境。

目前,这块地已形成了一块待开发的空地。

3、植物现状路边植物杂乱且长势不好,配置不合理,景观通透性不佳;草坪草配置不合理,种类单一;乔木和灌木类种类不够丰富,选种也欠妥,且没有层次和色彩变化;一棵原有的站在路中央的大树需保留。

4、设施配置地下水管道口安置位置不合理,座椅、路灯等设计不佳。

从堤岸上,或者从晴川桥上观望**,没有形成视觉吸引力,通透性也不够好。

5、处于南岸最内部看周边环境,视线达不到应有的高度,无法尽览周边的一些景观。

面积7ha(73170 平方米)范围红线范围内游人容量1250 人二、工程性质休闲游憩绿地三、** 休闲游憩地的设计理念是:1、贯穿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营造自然生态环境。

“再现自然”,改善与维护市民身心健康,是市民享受自然之美好。

2、创造拓展视野、振奋人心、激励生活的,以植物造景为主导的生态景观。

体现生态与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形成城市森林的一部分,也有利于保护鸟类等小动物的栖息地。

3、实施全新的环境景观规划,将环境治理与景观建设相结合。

尽可能的形成自身良性循环的绿色生态环境和文化休憩绿地。

4、造景以植物为主导,辅以建筑,形成有层次的林冠和景观轮廓,构筑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和季相景观。

营造多元、多层次、多龄段的供市民游憩、休闲、社交、健身的场地与空间。

5、构筑起伏变化的地形,局部通过人工构筑 2~4m 落差的坡地、谷地,产生丰富的景观立面和竖向造型。

(word完整版)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有高清大图)

(word完整版)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有高清大图)

(word完整版)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附有⾼清⼤图)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2-12-12 来源:市局前⾔⼟地是⼈类⽣存和发展的基础。

基于我国⼈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必须贯彻落实"⼗分珍惜、合理利⽤⼟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地制度,统筹⼟地资源的开发、利⽤和保护,提⾼⼟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

根据《湖北省⼟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纲(2005~2020年)》,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于武汉市⼟地资源供需状况和未来15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确定全市2006~2020年⼟地利⽤主要⽬标和控制指标,统筹安排各类各业各地区⽤地,优化⼟地利⽤空间布局,明确耕地和基本农⽥保护、建设⽤地节约集约利⽤、⼟地利⽤⽣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城区⼟地利⽤的管控要求,布局和安排⼟地整治⼯程和重点建设项⽬,提出统筹区域⼟地利⽤的调控政策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06~2020年为规划期,2010年为近期⽬标年,2020年为远期⽬标年。

《规划》是指导全市⼟地利⽤和管理的纲领性⽂件,是落实⼟地宏观调控和⼟地⽤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地利⽤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章总则⼀、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加快中西部发展和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的战略机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地的根本指导⽅针,统筹区域、城乡、近远期的⽤地需求,协调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为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和⽣态宜居滨江城市提供⽤地保障。

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6、组团隔离、绿网相连,点面结合、多点渗透:
新、旧城区以大面积的风景林地相隔,既可改善城市景观,又可防止城市无序发展;城区内园林路纵横交错,编织成一张覆盖整个城区的绿网,形成一个以绿楔(氧源林地)、绿心(公园绿地)、绿带(防护林带)、绿网(道路绿地)相互交织的绿地格局。
第五章 绿地建设规划
第三条 规划范围
为包头市四个城区及相应规划控制范围,共计885平方公里,其中:
近期:2002~2005年 城区绿化规划建设范围218平方公里。
中期:2006~2010年 城区绿化规划建设范围240平方公里。
远期:2011~2015年 城区绿化规划建设范围300平方公里。
第十条 市域(城市规划区)绿地分类发展规划
1、通风廊道规划:(六纵)
对六条河道进行疏浚,对堤坝进行整修,对污水进行截流,并在河道两侧各建30-50米的绿带,形成城区绿色通风走廊。对于城区段的昆都仑河、二道沙河、西河槽、东河槽除进行绿化美化外,还要筑坝蓄水,形成城市的滨河景观。
2、绿色廊道规划(六横)
4、四纵:
是以昆都仑河、二道沙河、西河槽、东河槽四条纵向开敞空间结合两侧绿化形成城区的绿色通风换气走廊和城市滨河景观绿带。
5、公园棋布、森林围城:
以公园为主要形式大量拓展公园绿地,使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满足500-800米;在城区四周建设大规模的生态与游憩相结合的生态防护林,最终实现“钢城掩映森林中”的城市风貌。
对干旱风沙环境适应性很强,长势健壮,成年树型雄伟。主要用于庭院绿化和大环境绿化造林,或者城区之间连接公路两侧的绿化。如建设路的绿化。
3、河北杨 Populus hopeiensis Hu et Chow
树姿秀美,耐干旱,是包头园林独具特色的树种,主要用于道路绿化及营造片林。

武汉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管理办法(2024年修改)

武汉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管理办法(2024年修改)

武汉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管理办法(2024年修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18•【字号】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320号•【施行日期】2024.03.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武汉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管理办法(2015年2月25日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60号公布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经2017年10月28日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82号第一次修改自2017年10月28日起施行经2024年1月18日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320号第二次修改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管理工作,根据《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武汉市城乡规划条例》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管理工作。

第三条市、区园林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管理工作,提供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面积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技术指导,并对配套绿地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管理相关工作。

第四条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面积实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由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进行审查,市、区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五条建设工程项目用地总面积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定的范围为准;尚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以规划设计条件确定的范围为准。

第六条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率应当符合《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规定的标准。

确因条件限制无法达到规定标准的,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阶段,经园林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适当降低比例,但不得低于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七十。

具体规定由市园林主管部门制定。

建设工程项目属于兼容用地性质的,其配套绿地率标准按照所含各类别用地比例的加权平均值确定;各类别用地面积不明确的,按照不同类别建筑面积比例的加权平均值确定。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2022年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2022年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2022年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3.23•【字号】武政办〔2022〕38号•【施行日期】2022.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2022年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2〕3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武汉市2022年绿化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3月23日武汉市2022年绿化工作方案为认真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及市“两会”精神,加快打造生态宜居的新时代英雄城市,切实做好全市2022年绿化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承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为契机,全面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全域增绿提质,积极打造湿地花城,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努力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

(二)主要目标2022年,全市新建绿地1000公顷,植树造林2万亩。

实施“6个100”绿色惠民行动,建设各类公园100个、绿道100公里、林荫路100公里、绿色驿站100个,完成100个老旧小区绿化提升,复合利用公园绿地建设体育设施100处。

打造花漾街区15个、园林小景100处、花田花海300公顷。

办好《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争取获得国际湿地城市授牌。

(绿化工作目标任务分解附后)二、重点任务(一)承办湿地大会,全力冲刺国际湿地城市1.办好湿地大会。

重点实施沉湖国际重要湿地环境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中国履约30周年成果展示馆,讲好中国故事,全面展示武汉湿地保护成果。

成立《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武汉市筹备指挥部,调动全市力量做好会议筹备及保障工作,努力为世界呈现一届安全健康、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绿色节俭的湿地盛会。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2006年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2006年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2006年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12.22•【字号】武政[2005]60号•【施行日期】2005.1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2006年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武政[2005]6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市人民政府同意《武汉市2006年绿化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武汉市2006年绿化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2006 年全市绿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继续大力推进“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4大工程,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彰显城市山、水、林的特色,把武汉建设成为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现代化城市。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

以《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按照市民出门500 米就有一块绿地的要求,建设小森林、小游园、小绿地,降低城区“热岛效应”,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三)坚持工程带动的原则。

以城市自然资源保护为重点,围绕城市山、水、林建设,实施 4 大工程,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城市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各类公园的建设。

(四)坚持节约资源的原则。

树立城市大绿化观,在尽可能节约土地资源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挥园林绿化的最大效益,大力推进立体绿化。

三、工作目标中心城区实施新(扩)建道路绿化带,改造提升31 条道路绿化带,建设 6 片城市小森林、27 个小游园、22 个街区小绿地,新(续)建22 个公园(广场),改造提升13 个公园(广场)绿化水平。

各中心城区凡有条件的路段均栽植双排行道树,屋顶绿化29 处,拆墙透绿24 处,建设绿地面积200 万平方米,其中拆迁面积9.95 万平方米,植树50 万株;城郊各区完成人工造林5333.6 万平方米,飞播造林666.7 万平方米,封山育林3333.5 万平方米,四旁植树500万株,建设绿色通道工程100 公里(具体目标任务分解表附后)。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doc 79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doc 79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doc 79页)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3)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5)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0)第五章城市绿地景观规划 (32)第六章树种规划 (37)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42)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 (46)第九章防灾绿地系统规划 (49)第十章城市绿地近中期建设规划 (5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70)第十二章附则 (7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缘由为适应商丘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的需要,整合并优化商丘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为城市绿地的系统性、持续性发展提供法规性文件。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200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6、《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国发[2001]20号);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13、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14、《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15、《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8、《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豫政[2002]47号)19、《河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1998年)20、《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意见》21、《商丘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办法》22、《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23、国家及河南省的相关政策、法规、条例和行业标准等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立足于商丘现有城市绿地基础,充分借助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绿地骨架的生态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规划本着近、远期结合,宏观控制与微观建设结合的原则,以宏观控制为前提,严格依据规划分期建设,营造与城区风貌相协调的各类绿地,形成地域性特色与时代气息相融合的城市绿地景观。

绿地规划文本

绿地规划文本

绿地规划⽂本第⼀章总则第⼀条为发展⾚壁市城市绿化事业,保护和改善城市⽣态环境,提⾼城市规划与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的法规及⾚壁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本规划。

第⼆条本规划由规划⽂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第三条本规划范围总⾯积53平⽅公⾥。

第四条规划依据1、《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民共和国⼟地管理法》3、《中华⼈民共和国森林法》4、《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民共和国⽔⼟保护法》6、《城市绿化条例》7、《城市⽤地分类与规划建设⽤地标准》8、《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9、《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0、《城市绿地分类标准》1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12、《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遵照“指标先进,布局合理,划定绿线,同步实施”的原则和⽣态学原理,最⼤限度地保护和利⽤城市依托的⼭⽔和森林,维护⾃然⽣态,统⼀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市域⼤环境绿化体系,形成城乡⼀体全⾯绿化新格局,突出⼭、⽔、绿地⼀体的地⽅特⾊,提⾼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

从实际和城市发展需要出发,科学合理⾼标准地安排城市内各类绿地,远期与近期有机结合。

第六条规划原则1、依法治绿原则:以国家和地⽅政府的各项法规、条例和⾏政规章为依据,同时,注意与⼟地利⽤规划有关内容相协调。

2、⽣态优先原则:坚持⽣态优先,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保障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平衡发展。

3、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的综合情况布置各类绿地,确定具体指标,构筑科学、合理、多功能、多层次的城市绿地系统。

4、系统整合原则:完善城市绿地类型和布局,使城市各类绿地互相衔接、有机结合,形成整体统⼀的有机⽣态系统。

5、多样性原则:体现⽣物多样性和景观复杂多变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创造多种景观类型。

6、地⽅特⾊原则:充分利⽤⾚壁市优越的⾃然⼭⽔条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化历史,建设具有地⽅特⾊的城市绿化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江汉区、硚口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2009-2020)一江一岸渲染城区绿意一点一滴塑造江硚风光规划小组: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指导老师:吴雪飞章莉规划小组成员:梁方霖2007305203146陈航2007305203147陈靓洁2007305203152胡雪芹2007305203151张尧2007305203156高菲2007305203158一、基础资料武汉市绿地现状基本概况一、武汉市自然地理条件概况武汉市地形属残丘性河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低平,沿长江、汉水展布平原,平原南北两侧和蔡甸区中部为第四纪阶地,呈波状起伏的高岗和低丘,东北和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地貌特征是低山丘陵,南部为丘陵岗地,全境土地大致为“二山三水五分田”。

武汉市市域内土地适宜性广泛,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利用程度较高.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

市内长江、汉水交汇,湖泊众多,以“龟蛇锁大江”为中心的东西连绵的山轴与南北纵贯的长江构成了武汉天然的风景轴线和城市骨架,并形成了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节气候,具有光能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的特点。

冬夏季季风交替明显,雨量充沛。

二、武汉市绿地系统概况武汉市市域土地辽阔,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

市域范围内长江、汉水等8条江河穿插其间,湖泊星罗棋布,山体连绵起伏,水体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20%,具有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独特优势,长江与汉水在城区内呈“Y”字形横贯全市,两列东西走向山轴平行排列,27个湖泊散布其间,从而形成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空间格局,为形成山、水、城、林交融的园林绿化总体特色提供了基本框架。

为构建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框架奠定了基础。

长江与汉水在市域内岸线总长达350km,在主城区内岸线总长达226km,沿江岸线具有丰富的江滩和河滩资源,郊区段江滩腹地宽度一般达到500m左右,主城区江滩腹地的平均宽度也达到lOOm以上,局部地段江滩宽度更达到数千米,如洪山区建设江滩宽达1000余米,新洲区双柳千堤江滩宽度更达到了3700余米。

另外,主城区内27个湖泊和58座自然山体,现只有13个湖泊和8座山体用于建设城市公园绿地,提供了大量潜在的绿化用地。

武汉市在植物区系上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地带,兼有南方和北方植物区系成分,使本市乡土植物物种丰富,兼具南北各种乔、灌、草植物物种。

而广阔的市域所备的类型丰富的立地条件,如山地、平原、湿地等,可以种植多种类型的植物品种,保护和发展植物多样性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武汉市建成区内现有综合公园38个,其中全市性公园8个,区域性公园17个,住区公园2个;专类公园共有11个,其中儿童公园3个,动物园1个,植物园1,另有一定数量的风景名胜公园、带状公园、小区游园和街旁游园。

总的来说,主区绿量大辐度增长,城市绿地布局逐步走向均衡、合理。

江岸区、江汉区、昌区老城区在中心城区内,以拆迁、借地、租地等各种方式,建成了一大闹市中心的园绿地,改善了城市绿地布局。

城市园林绿化滨江滨潮特色初具雏形,汉口江滩一期综合整治建设160000m2的江滩游园,与龙王庙相对的汉阳南岸嘴险段将建立大型观平台,形成以园林绿化为主的城市开敞空间,与长江、汉江、龟山等共同构成城市观靓点。

对城市”个湖泊进行了整体改造,建设开放式的游园。

国家级东湖风景胜区的改造已显见成效,建成梨园广场、风光村游园、楚风园、新水平台、沙滩浴等景点,同时对东湖路、东湖南路实行景点式改造,使东湖成为我市最具滨湖特色景观。

西北湖广场、菱角潮公园、喷泉公园(机器荡子)、宝岛公园(鲩子湖)等批依湖建设的公园、广场,现己建成开放,初步奠定了城市滨江滨湖的园林景观特不同绿地系统分类方法下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色。

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绿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心城区绿地建设取得突破,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武汉市城市历史可以上溯至3500年前的盘龙城,是楚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商贸重镇和我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革命城市,是我国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市现有各类文物遗址多达173处。

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59处,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29处,古文化遗址32处。

目前仅在少数适合的旧址建设了公园绿地。

而文化是园林的精髓,充分发掘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建设独具历史特色风貌的文化园林是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园林建设的双赢之举。

既有利于文物遗迹的保护、城市文化的弘扬,又有利于提高城市园林绿地总量,增加城市园林内涵。

统计表明,在武汉市建成区264.7hm2范围内,建成区绿地率27.5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24%,其中江岸区绿地率24.17%,江汉区绿地率22.01%,硚口区绿地率17.59%,汉阳区绿地率24.38%,沌口区绿地率33.13%,青山区绿地率27.16%,洪山区绿地率39.88%,武昌区绿地率25.39%。

武汉市江汉区硚口区绿地现状基本概况一、江汉区江汉区,因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而得名,是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

具有悠久商贸传统的江汉,自明成化年开埠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大商埠、华夏“四大名镇”之一老汉口的发源地。

“楚中第一繁盛处”、“千樯万舶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正是当时江汉繁荣繁盛的生动写照。

江汉区国土面积仅33.43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按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为59.70万人。

二、硚口区武汉市硚口区因桥而得名,市域总体面积为41.9km 2,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人数为65万。

硚口区接壤三环线,属于城乡结合部,区域内大多数地区尚未开发利用,管理状况较为混乱,但具有较大的开发建设潜力和空间。

三、江汉区硚口区绿地现状武汉市江汉区硚口区毗邻,两区南接汉水,西南临长江,形成两水镶嵌的格局,北靠东西湖区金银湖生态旅游开发区及武汉江汉经济开发区,两区绿地共同的现状:(1)绿地分布极不平衡,导致部分地区形成了绿化的盲点。

其中硚口区绿地多集中于区域中部及南部北部则多农田荒地,江汉区绿地则多集中在西部滨河湖区域及南部滨汉水地域。

(2)绿地面积较小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

硚口区内农林田网分布较广,其北部区域多以未开发的水体为主,南部则初步形成部分濒水防护绿带但仍未进行适当保护绿地多为街旁绿地形式;汉口江滩三期工程亦初具规模,附属绿地零散分布也形成了硚口区绿地体系的一大特点;区域内居住区分布较广,但居住区公园稀缺,大型的公园绿地也几乎为零且服务范围较小。

江汉区湖泊星罗棋布,具体有建设以水体景观为主体的绿地系统优势,西部武汉市一大绿心地带建设条件较为良好,多为沿河湖绿地形式,但仍未形成规模效益。

中部汉西火车站以西、建设大道以北区域——原军用飞机场现为荒地正在建设当中;历史近300年火灾频频的汉正街却几乎寻不到一片绿地。

(3)两区绿地发展优势:硚口区、江汉区内荒地及未开发用地面积较大,尤以硚口区农林田地较多,都为潜在的绿地。

两区在绿地发展方面潜力较大,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此为其一;两区绿地类型较为丰富,除了其他绿地以外,几乎包含所有其他类型,此为其二;江汉区硚口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绿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条件,此为其三。

江汉区、硚口区绿地现状调查统计表江汉区 单位:公顷硚口区 总计全市性公园(G 111) 中山公园 32.76 常青公园 24.19区域性公园(G 112) 西北湖广场 7.83 北湖公园 14.34硚口公园 4.03 区域绿地类型菱角湖公园18.44后襄河公园9.89 351.791 居住区公园(G121)小区游园(G122)其他专类园(G137)龙王庙公园2.46带状公园(G14)街旁绿地(G15)生产绿地(G2)54.977防护绿地(G3)铁路沿线河道沿线铁路沿线河道沿线72.605附属绿地(G4)92.25总计571.624武汉市江汉区、硚口区绿地现状指标(2009年)指标江汉区及硚口区绿地率(%)7.586绿化覆盖率(%)33.8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3.1409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5.1037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武汉市江汉区、硚口区区域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区域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区域绿地现状和文化特色,形成具有战略性和超前性的绿地体系,打造自身特色,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符合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依据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中的原则,对相应本区的建设重点、绿地结构体系中对应区域、总体植物配臵等结合本区区域实际进行合理规划。

附: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体框架以武汉市自然人文资源和现有绿化条件为基础,结合农田林网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以建立风景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农业生态区等市域大型生态绿地为重点,通过滨湖绿化、山林绿化、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河流)绿化、农田林网绿化,与深入城区的楔形绿地相联系,形成“两轴一环、六片六楔、网络化”的绿地空间布局框架,构筑武汉市绿地系统“环状放射式的网络结构”体系。

(1)两轴(山水绿化景观轴)区域在主城区内并延伸至市域的以“龟蛇锁大江”为中心的东西连绵山系和南北纵贯的长江构成武汉市天然的山水轴线,作为城市主要的景观轴线和绿化骨架。

(2)一环(水体绿化环)即绕城公路和主城中环线两侧绿化带及其间的广阔地带,利用环城众多的湖泊和山体,建设六处绿化功能集中区,构成武汉市城镇地区范围内分隔重点镇(新城)、联系主城区和以水环境为特色的环状绿地,形成主城区外围的一道绿色屏障。

六处绿化功能集中区主要包括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金银湖休闲度假区、金银潭—盘龙城—后湖绿化区、武湖生态农业观光区、严西湖—九峰森林公园绿化区和汤逊湖—黄家湖环湖绿化区。

(3)六片(大型生态绿地)在市域范围内,依托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资源,结合市域森林公园、风景区和大型分蓄洪区的分布特点,规划控制六处对城市生态影响和生态敏感性较大的大型绿化生态空间。

它是一种广义、复合型的生态控制区,除绿地、林地外还包括城镇、居民点、度假区、文化遗址保护区以及生态农业区域。

主要包括黄陂木兰生态旅游区片、涨渡湖—道观河风景旅游区片、东西湖生态旅游区片、九真山索河风景旅游区片、汉南—鲁湖湿地生态农业区片和梁子湖—龙泉山文化旅游区片等六个区片。

(4)六楔(放射型绿地)即以市域大型绿化生态空间为基础,通过联系水体绿化环上的绿化功能区,并延伸至主城区内部而形成放射型楔形生态廊道,包括木兰山-后湖-盘龙城-金银潭-塔子湖、道观河-涨渡湖-武湖-长江、东西湖巨龙湖-径河-金银湖-汉西、九真山-索河-南湖-后官湖-龙阳湖-墨水湖、汉南-鲁湖-斧头湖-青菱湖-通顺河-长江、梁子湖-龙泉山-汤逊湖-南湖等六条廊道,成为主城区与外围绿化空间的联系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