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资料-古代文阅读命题的走势及对策
高考语文备考资料 全国卷1文言文阅读命题研究及对策
全国卷I文言文阅读命题研究及对策文言文虽然在教材中比例较大,在高考试题中赋分值较高,但毕竟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时有一种排斥心理,考生考试时谈“文言”色变。
如果把握了命题的趋势并掌握一定的学习和备考方法,会在这个普通得分率较低的题目上有所突破,抢占“制高点”。
命题研究一、全国卷I选材特点:以人物传记为命题材料似乎已经成了不成文的命题定律。
文言文的选材侧重史传文,选材为24史中的篇目,非常正统。
选文长度为600字左右。
2011年(节选自《宋史·何灌传》)2012年(节选自《宋史·萧燧传》)2013年(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2014年(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2015年(节选自《宋史·孙傅传》)二、题型设置稳中有变:文言文阅读试题五年来一直是设置4道试题,2011、2012、2013年分别考查的是实词、信息筛选、概括分析、文言文翻译题;2014年考查的是实词理解、断句、概括分析与翻译题;2015年对于问题设置又略有变化,取消了实词的考查,依次考查了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文言翻译。
这一变化,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在根本上解决文言文阅读问题。
三、命题指向明确:高考命题的设置,大多是以分值仅为3分的小题蕴涵大含量的素养测试和大价值的能力检测,尤其是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设计更是如此,通过分值为9分的三道客观题和分值为十分的翻译题来考查文言文阅读的四个重要考点。
现就2015年试题题型做具体分析:(一)、断句,是对阅读古文最基本能力的考查。
它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词义、语法、古文化知识。
全国卷I从2014年开始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断句,2015年又考了。
可见,文言断句逐渐成了全国卷文言文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很有必要掌握一些相应的应试对策。
1、了解高考题型: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看似给出了答案,但准确率却低了。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和策略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和策略1. 紧扣教材夯基础目标:深入理解教材,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文学常识等。
构建扎实的语文知识体系,为后续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策略:回归课本,逐篇精读,重点标注关键词句、修辞手法及文章主旨。
制作知识卡片或笔记,分类整理字词、成语、名句等基础知识。
利用晨读、晚读时间,加强记忆与巩固。
2. 专题突破提能力目标:针对高考常考题型和难点,进行专题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强化阅读、写作、古诗文鉴赏等关键能力。
策略:划分专题,如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写作等。
每个专题设置具体目标,制定详细训练计划。
通过大量练习,总结解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与准确率。
3. 思维训练与应试目标:培养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提高分析、综合、评价等能力。
熟悉高考语文的应试技巧,减少非知识性失分。
策略:定期进行思维训练,如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等。
学习并掌握高考语文的答题规范与技巧,如审题、构思、表达等。
参加模拟考试,模拟高考环境,锻炼应试心理与策略。
4. 积累素材与模拟目标: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与语言素材。
通过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查漏补缺。
策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评文章、优秀范文等,拓宽视野,丰富语言。
建立素材库,分类整理名言警句、事例论据等。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包括全真模拟和专项模拟,及时分析试卷,总结经验教训。
5. 反馈调整促优化目标:根据复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复习策略与方法。
优化复习计划,确保复习效果最大化。
策略:定期与老师、同学交流复习心得,听取建议与意见。
利用错题本,记录并分析错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模拟考试成绩与反馈,调整复习重点与难度,确保复习进度与效果。
6. 关注高考新动态目标:及时了解高考语文的最新政策、题型变化及命题趋势。
把握复习方向,确保复习内容与高考要求高度契合。
策略:分析近年来高考语文真题及模拟题,预测命题趋势与热点。
综上所述,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和策略需紧扣教材基础,强化专题训练,通过科学、高效的复习计划与策略的实施,相信每位考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总结一、总体概述2024年高考语文科目的第一轮复习主要围绕着两大核心内容进行,即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以及现代文的阅读与写作。
其中,文言文的内容涉及古代文学、历史事件等方面,现代文的内容则主要包括文学作品的阅读、现代社会问题的分析等。
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系统复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体系,具有古朴典雅、明快简洁等特点。
学生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则,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要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其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同时,也要注重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历史事件的阅读学生要通过阅读有关历史事件的文言文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经过、背景原因等。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三、现代文的阅读与写作1. 现代文的阅读学生要通过阅读现代文学作品,了解当代文学的主题、风格和表现手法等。
同时,也要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加强对当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2. 现代社会问题的分析学生要通过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学习与思考,了解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发展趋势等。
同时,也要能够从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分析社会问题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3. 写作技巧的训练学生要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提升写作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模仿优秀作文,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
同时,也要注重对写作技巧的学习与掌握,如段落结构、修辞手法等。
四、学习方法与题型训练1. 学习方法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要注重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如拓展阅读、写读结合等。
通过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2. 题型训练学生要注重对高考语文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阅读理解、写作等。
通过大量的题型训练和模拟考试,可以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一)理解实词,初通文意
读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子为寡人谋( 谋划 ) ②重为之约车百乘( 郑重地 ) ③以其西为赵蔽也( 屏障 ) ④吾岁不熟二年矣(年成不好,收成不好 ) ⑤臣效便计于王( 献上好的计策 ) ⑥魏王折节割地( 屈服于别人 ) ⑦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 运输,运送 ) ⑧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 敏疾,快 )
2022·全国乙卷
《说苑·贵德》
①断句②课内外实词意义比较③内容 概述④翻译
选材特点 2022年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自《战国策》《说苑》两部常见史书, 但《东观汉记》则不为中学生视野所及。所选文字,《战国策》传主 都是在战国“大变局”中施展合纵连横的名人;《东观汉记》选取了 忠君爱国、功绩显赫的东汉名将吴汉。所选《说苑》文本则通过书中 历史人物的言论事例来阐述儒家选贤尊贤的治国理念,提供另一种角 度来观察历史人物的不同丰采。篇幅一般控制在600字左右。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
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
作兵力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
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
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 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 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燕国不去援救魏国, 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 魏国后,魏王倾尽韩国、魏国的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 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 燕国是跋涉几千里去援助他人好,还是一出去就看见敌军好?那么对 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 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 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前往魏国)。魏王大喜,说: “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 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一文言文阅读特色复习任务文言文阅读命题新趋势
都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圣贤。李音的祖辈虽然善于务农,但是李音也未必与 他的祖辈一样。您说历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没有全都给他们安排官职, 那么我所说的有贤能之才却没有被任用,果然是真实的啊。我问您,本来 就是怀疑您取用士人不是根据实际能力。现在您不问李音为什么能成为贤 能之才,却在听说他祖辈世代都是农民后,就嘲笑并且不接受他,那么您 任用士人果真是相信名声而不凭借实际才能啊。”卫君理亏而无言以对。
二、百花齐放: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资治通鉴》+《左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材料一: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 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 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 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 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①,绛水可以灌 平阳②也。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 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 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 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 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唯辅果在。
材料二: 子思从齐国返回卫国,卫国国君到子思的住处问他说:“先生是鲁国
士人,但不认为卫国面积狭小,仍然亲自前来安慰恤问,希望您能对我有 所赐教。”子思说:“我寄居在这里,使您辱没威严,多次光临寒舍,那 是我莫大的荣幸啊。想想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答您的,只能荐举贤才罢 了。”卫国国君说:“(得到)贤才本来就是我所希望的。”子思说:“不 知道您想要怎么任用贤才?”卫君说:“一定任用他们来治国理政。”子 思说:“您做不到。”卫君问:“为什么?”子思回答说:“卫国并非没 有贤能的人才,但您却没有良好的国政,这是贤能之才没有被任用的缘故
高考文言文速读技巧-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区)
2024新课标I 卷
《资治通鉴 ·汉纪》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二项是(3分) A.李陵擅二骑二射箭,受命在酒泉、张掖训练军队。李二利出击匈奴时,李陵请求以少 击众,率五千步卒深二单于王庭,王夫之认为这是“ 二炫其勇” 。 B.李陵遭遇单于三万 ,奋二作战,单于震恐,召二万二围攻李陵,李陵率军杀敌 数千。对于李陵的战功,司二迁称赞他虽败犹荣,二王夫之则未置二词。 C.李陵投降后,武帝二怒,司二迁竭二替李陵辩二。王夫之认为,司二迁这样做的原 因,是担二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二的声誉。 D.武帝误信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诛杀李陵家族,其实帮助匈奴的是李绪。王夫之 认为,即便灭族之祸可以归罪于李绪,李陵的罪责也二可推卸。
文意理解 四分大意
选项
材料一
材料一
A.李陵擅⻓骑⻓射箭,受命在酒泉、张掖训练军队。李⻓利 出击匈奴时,李陵请求以少击众,率五千步卒深⻓单于王 庭,王夫之认为这是“ ⻓炫其勇” 。
主动请战,以少击多
B.李陵遭遇单于三万⻓⻓,奋⻓作战,单于震恐,召⻓万⻓ 围攻李陵,李陵率军杀敌数千。对于李陵的战功,司⻓迁称 赞他虽败犹荣,⻓王夫之则未置⻓词。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二项是(3分) A.李陵擅二骑二射箭,受命在酒泉、张掖训练军队。李二利出击匈奴时,李陵请求以少 击众,率五千步卒深二单于王庭,王夫之认为这是“ 二炫其勇” 。 B.李陵遭遇单于三万 ,奋二作战,单于震恐,召二万二围攻李陵,李陵率军杀敌 数千。对于李陵的战功,司二迁称赞他虽败犹荣,二王夫之则未置二词。 C.李陵投降后,武帝二怒,司二迁竭二替李陵辩二。王夫之认为,司二迁这样做的原 因,是担二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二的声誉。 D.武帝误信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诛杀李陵家族,其实帮助匈奴的是李绪。王夫之 认为,即便灭族之祸可以归罪于李绪,李陵的罪责也二可推卸。
2015—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改革趋势
2015—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改革趋势2015年至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趋势。
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传统文言文教学和考查方式的反思和调整。
本文将对这一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
2015年之后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在题材选择上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从过去相对固定的《论语》、《孟子》、《史记》等经典文本,逐步扩展到了《诗经》、《楚辞》、《唐诗》等不同朝代和文体的经典文学作品。
试题还开始引入了历史人物的文言文作品,如《岳阳楼记》、《沉绵岛记》等。
这种多样化的题材选择,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不同文体、不同时期的文言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认知水平。
2015年之后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在题型设计上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更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以往的试题题型主要集中在经典句子的填空、翻译和阅读理解等传统形式上,难度和题量较大,显得枯燥乏味。
而现在的试题更加注重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如选择题、判断题、解答题等,这种设计更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探索和理解能力。
2015年之后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在命题思路上更加注重考生的学科应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文言文句子的结构、语法、修辞手法、意蕴等方面的内容,考查学生对于文言文语言运用的能力和对于文字内涵的理解。
这种思路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015年之后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在考查目的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试题逐渐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的诗情画意、人文情怀、审美品位等方面的领悟和体验。
通过这样的考查方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强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增进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2015年之后的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改革趋势在题材选择、题型设计、命题思路和考查目的上都呈现出了多样化、趣味化、综合化和人文化的特点。
这种改革趋势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对传统文言文考试方式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视。
高考语文课标卷古代诗文部分命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高考语文课标卷古代诗文部分命题分析及备考策略焦作市武陟一中魏秋民2008年,河南省进入了高中新课标区;2011年,河南将举行进入新课标的首次高考,考试模式采用宁夏模式,试卷将采用新课标卷。
古诗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查的重头戏。
为了使考生更好的把握高考古代诗文部分必考和选考内容的命题规律,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现依据近三年高考新课标区该板块高考命题情况及考生在高考复习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分析,以帮助考生突破难关,提升解答古代诗文阅读题的能力,轻松愉快的迎接2011年高考。
一、命题特点与规律分析新课标对高中阶段古代诗文部分的基本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想以2008、2009年宁夏/海南卷和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例,通过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对2011年的命题特点与规律做出预测。
(一)文言文阅读从上面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2008-2010年的文言文试题从文本选择、题型题量、设题角度及要点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把追求新异作为目的,可以说这一板块是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一部分,为我们文言文阅读教学展现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其导向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近三年选文有以下几个特点:1、选文特点:(1)全部选自正史二十五史,由晋书到宋史到明史。
选文注重文化传承,重在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加强了民族文化的熏陶。
(2)选文体裁比较稳定,全是史传类作品,选文全以人物传记、写人叙事为主,故事情节相对集中,词语不求藻饰,抒情议论不空泛玄奥,大都是比较浅显的文言文,文章短小,长度600字左右,考生读来难度较为适宜。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
文言文阅读指点
W
F
P
1、积累不够:实词、虚词、句式(语法)、修 辞、文常均有阅读障碍;
2、,以文会意 看整体——根据传记特点去阅读
一、选文特点
二、内容特点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1)人物的基本情况。 (2)人物的主要事迹。 (3)人物的性情作风。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轼”当为“宽其禁约”的主语,“轼宽其禁约”意为 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其间不应断开,故排除B、C两项。“使得尽技”为“宽其禁约”的结果, 故应与后文“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断开,排除D项。故选A。原文加上标点为:三年,权知礼部贡 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 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答案: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 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 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 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 管理。
参考答案: (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 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 属少有。
[202X·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
参考答案: (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利,使事情 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 其封地。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命题新趋势+课件
高考总复习
返回目录
任务点一 形象比较鉴赏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对诗歌形象的比较鉴 赏主要包括内涵特点和作用异同两方面。
[关联考题] 1.(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上一页 下一页
高考总复习
返回目录
[解题思维] 1.结合全诗内容,比如情语、景语、典故等关键词句,进行恰
思维 指津
当的鉴赏 2.根据诗歌类型,比较诗人的情感异同 3.联系时代背景和诗人境遇,比较诗人的心情或观点态度的
异同
答题 模板
1.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表现出××的心情(观点态度) 2.不同点:前诗写××,侧重表现××;后诗写××,侧重 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高考总复习
返回目录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本诗选取花草、燕子、田塍、白水、白纻裙、绿蓑衣等意象,画 面清新和谐;多用口语、俗语,运用白描手法,表现出对田园劳作生活的 喜爱。语言通俗浅显、平实质朴、清新自然。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取凄凉地、弃置身、沉舟、病树等意象, 画面阴郁凄苦;运用闻笛赋、烂柯人等典故,对仗工整;前半部分伤感低 沉,后半部分隐含坚韧振奋。语言典雅工整、含蓄深沉。
返回目录
考查角度 表达技巧
上一页 下一页
高考总复习
返回目录
考题呈现
考查角度
(2022·全国甲卷)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形象作用
透视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及备考策略
透视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及备考策略近年来,随着高考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文言文阅读也成为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那么,如何应对文言文阅读命题呢?本文将从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命题类型及备考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透视。
一、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从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分值和难度可以看出,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的地位逐年提高,题目数量增多,考查难度也逐渐加大。
下面是近几年的分析:共分为四篇,分别是古文观止、古文运用、宋词、近现代文言文。
观止和运用这两篇难度较大,大量使用偏僻字、专有名词和陌生结构,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中难词、难句的理解能力。
宋词和近现代文言文这两篇难度相对较低,但也考查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基本阅读能力。
共分为四篇,分别是《诗经·节南山》、《庄子·人间世》、《南朝梁·萧统《志林》序》、《元·王仁裕《全脂诗》序》。
其中,《节南山》和《人间世》难度较大,文中运用了大量特定的词语和结构,其中《人间世》还有很多含蓄意味需要通过对文中细节的分析理解。
《萧统《志林》序》难度相对较低,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和推理能力,而《全脂诗》序难度也不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句型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共分为三篇,分别是《左传·襄公》、《庄子·养生主》、《元·汤显祖《牡丹亭》选》。
其中,《襄公》一篇全文难度较高,文中包含了大量的偏僻字和难懂的结构;《养生主》难度中等,是考查学生对于词语和句型理解和应用能力;《牡丹亭》选难度相对较低,内容也生动形象,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并不是十分复杂。
二、命题类型分析纵观历年高考,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的命题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 完形填空完形填空是文言文阅读命题的一种常见方式,要求考生根据阅读理解,填入正确的字、词或短语,以完整文章。
此类题目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考核最为严格的一种。
【高考复习】高考语文命题与应对:文言文阅读
【高考复习】高考语文命题与应对:文言文阅读(摘自西藏人民出版社《最新五年分类解析-语文》)【命题趋势】?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趋势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见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见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是指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个虚词具有哪些用法。
“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这里“在文中的用法”大致表现为常见用法。
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
文言虚词的考查通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
经过一再简化,现在只有18个常见文言虚词列入《考试大纲》,它们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夫、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对文言语法的考查。
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点,掌握文言语法是学习文言文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5.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
对信息的筛选的考查,最常见的方式是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考生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备战2014】高三语文基础解读复习讲座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新人教版一、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高考语文试卷,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分为四大块。
下面按照这四大块逐一加以说明。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占30分)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概括起来说,一是“识记”知识。
所谓识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
二是“掌握”技能。
所谓“一定”,是指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所谓“技能”就是实际的语言操作能力。
在这个总要求下,有下列8个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4.辨析并修改病句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6.选用、仿用、变换句式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8.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8个考点,在高考试卷中形成两个题群:第一题群,语言基础题。
6道试题,18分。
这一题群放在第Ⅰ卷的第一部分,全用选择题。
试题的基本特点之一,注重常用、常见。
考常用字读音的辨别。
如碱、箴、减、感、阐、弹、惮、殚——这是常用形声字、多音字、读音的辨别;又如宦、豢、盥、患、幻——这是常用音同、音近字读音的辨别。
考常用字字形的辨别。
如部署、通谍(牒)、质疑、不容置疑、莫(没)齿不忘、束之高搁(阁)。
考常用词语的运用。
实词如莅临、亲临、规划、计划;虚词如又、再,一再、再三;成语如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未雨绸缪、如数家珍。
考常见病句辨析。
如表意不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
试题基本特点之二,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国内如城市建设、乡村生活、家庭面员之间的关系、校园变化、国际如海湾形势、日本动态、俄罗斯改革等,因此试题的的现实感很强。
第二题群,表达技能题。
3道试题,12分。
这一题群主要考查语言表达技能,如扩写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变换句式、修辞方法运用等。
这一题群试题的基本特点是现实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文整体阅读(一)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文整体阅读(一)上一讲主要阐述了高考古文阅读的命题趋势和应试策略,本讲侧重说明如何整体阅读古代文语段。
一、整体阅读要领1.依据选文特点前面说过,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
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
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知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
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知人、明事、辨理。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
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实,则不肯受。
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凯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凯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凯之益重之。
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古代文阅读命题的走势及对策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4)古代文阅读命题的走势及对策前面三讲分别阐述了古代文阅读几个主要考点,本讲总说命题的基本走势和应试对策。
一、命题的基本走势总的来说,古代文阅读的命题基本是稳定的,但近年来有一些变化。
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点: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①从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②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③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④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
(可参见《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柳土镇先生的文章《浅易文言文界说》)因此高考所选择的古代文语段几乎全是史传文的语段。
这样的语段,一般高中毕业生阅读是不太困难的。
2.人物性格由单一趋于复杂以往所选古文语段中的主要人物性格比较单一,或忠或奸,或孝或廉,或善处事或善用兵等。
如1998年选择的关于李若水的语段主要表现其“忠”,1999年年选关于苏琼的语段,主要表现其治政有方、善处事务,2000年所选关于胡质的语段主要表现其清慎,2001年所选关于田单的片断,主要表现其作战善于用“诈”。
而2002年所选《李将军列传》片断中的李广,其性格比较复杂,2003年所选《裴矩传》中的裴矩,则有“佞于隋”而“忠于唐”这个侧面,性格明显趋于复杂。
人物性格的趋于复杂,表明阅读难度有某些提高。
3.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以往在古文阅读的试题中,考字词理解的试题通常有三题,而2003年则改为实词、虚词各一题,而筛选信息、分析文意、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试题则由过去的两题增加为三题。
这是很显然的变化。
再则,过去理解文句含意的试题全用选择题,而从2002年起,则改用考生直接翻译的试题。
看起来只是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对文意理解的要求更高,而且它把对文意理解的考查和语言形式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更具有综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24)古代文阅读命题的走势及对策前面三讲分别阐述了古代文阅读几个主要考点,本讲总说命题的基本走势和应试对策。
一、命题的基本走势总的来说,古代文阅读的命题基本是稳定的,但近年来有一些变化。
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点: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①从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②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③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④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
(可参见《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柳土镇先生的文章《浅易文言文界说》)因此高考所选择的古代文语段几乎全是史传文的语段。
这样的语段,一般高中毕业生阅读是不太困难的。
2.人物性格由单一趋于复杂以往所选古文语段中的主要人物性格比较单一,或忠或奸,或孝或廉,或善处事或善用兵等。
如1998年选择的关于李若水的语段主要表现其“忠”,1999年年选关于苏琼的语段,主要表现其治政有方、善处事务,2000年所选关于胡质的语段主要表现其清慎,2001年所选关于田单的片断,主要表现其作战善于用“诈”。
而2002年所选《李将军列传》片断中的李广,其性格比较复杂,2003年所选《裴矩传》中的裴矩,则有“佞于隋”而“忠于唐”这个侧面,性格明显趋于复杂。
人物性格的趋于复杂,表明阅读难度有某些提高。
3.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以往在古文阅读的试题中,考字词理解的试题通常有三题,而2003年则改为实词、虚词各一题,而筛选信息、分析文意、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试题则由过去的两题增加为三题。
这是很显然的变化。
再则,过去理解文句含意的试题全用选择题,而从2002年起,则改用考生直接翻译的试题。
看起来只是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对文意理解的要求更高,而且它把对文意理解的考查和语言形式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更具有综合性。
因此有的人说这是考查古文阅读的过硬功夫。
4.更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古文阅读的每一道试题,都要以对全文的正确理解为背景,都要以对上下文句的正确分析为条件,方能作出正确回答。
即便是理解常见实词的含意、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判断,几乎找不到凭借死记硬背来回答的试题。
至于翻译文句、筛选信息需要凭借对语境的正确分析,前两讲都已举例作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二、应试的基本策略应试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三点:1.转变阅读观念一般同学读古文,往往死抠字词,背诵多义实词的义项,死抠文中虚词的用法,一个劲儿地挖通假、活用,反复辨识文言句式,走的是学习古汉语的路了。
也就是说,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
这样做,就平时的学习而言,也许有某些作用,就高考而言,显然是不上路子的。
这里谈的“转变阅读观念”,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
如果我们把《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的要求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作一对照就会发现,其主要要求是一致的,这也表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
再从高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而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
2.注重复习课本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
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
近三年所考文言实词“拔”、“附”、“乘”、“北”、“反间”、“南面”、“鼓噪”、“扰乱”、“竟死”、“将兵”、“曲折”、“结发”、“讽”、“哂”、“遇”、“务”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近三年所考文言虚词“以”、“于”、“既”、“无”、“为”、“焉”、“因”等,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试题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
更何况有的试题还直接引课本中的文句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句配对成题呢?曾经多次参加高考命题的章熊先生在谈及文言文复习时,曾经建议考生在高考前认真读几篇典范的文言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他认为这些文章里,有着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对文言文的全面、综合复习,这对积累语言材料,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
章熊先生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得相当精辟的,我们应该遵从。
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在复习阶段认真阅读过去列入课本,现在移至读本的古文,如《荆轲刺秦王》等;认真阅读过去置于读本现在移入课本的古文,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这里所说“适当”一是从量上说的,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读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练习的效果。
二是从质上说的,应该有所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
我们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和春季考试的古文阅读题。
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
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
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题的窍门。
三、典型题分析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
及长,博学,早知名。
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
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
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
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
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角氐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留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
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
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
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
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
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
”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
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世,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方,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款:至,到。
②鱼龙曼延、角角氐:均为古代杂戏名。
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为.伯父让之所鞠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A.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咸私哂其矫饰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C.D.犹且从师而问焉.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凡所陈奏,……矩辄以闻A.B.此人受赂,诚合重诛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C.D.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知此,天下何忧不治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
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随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这是2003年全国卷的11至16题。
先说选文,选文由两段文字组成。
第一段选自《旧唐书·裴矩传》,原文1400余字,经过剪裁,连缀成一篇400余字的文段;第二段是司马光对裴矩的评述,有60余字。
裴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在隋朝以逢迎炀帝为能事,而在唐朝则“面折”太宗,直言谏劝,正如司马光评论所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这说明国君是否正直圣明,必然会对臣子有很大的影响。
过去选文侧重于忠孝节义的内容,现在选用反映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的言行的材料,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学生应当接触各种内容的文章。
从语言看,这两段文字是较为典范的浅易文言文,考生阅读文字障碍较少,提供三条注释,也给考生带来了方便。
第11题考查理解实词的能力,答案是C。
这道题挑选了四个包含常用实词句子,同时给出词语释义的正误。
从解题方法考虑,最直接的是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到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
C项中的“遇”有接触、遇到、对待等词义,但它本身是一个中性词,题面的“优待”,侧重在“很好地对待”,当然不合文意。
其他三项的解释都是正确的,其含意在课本中都学过。
第12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答案是C。
本题给出8个例句,其中的4个选自课本。
A 项的两个“为”都是介词,均表示被动;B项中两个“以”均为连词,表示前面的行为以后面的内容为目的,即都是表目的的连词。
D项中的“因”有人认为是连词,有人认为是介词,但不论如何看待,都是表示“于是,就”的意义。
C项中两个“焉”字有不同,前者用于句末表示一种陈述语气,后者还兼表“(问)于某人”的意思,通常称为兼词,相当于“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