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墨池记教案河大版
《墨池记》教学教案
《墨池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池记》。
(2)理解《墨池记》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墨池记》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墨池记》。
(2)学会如何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墨池记》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墨池记》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墨池记》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句式结构。
2. 对《墨池记》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墨池记》的原文和译文。
2. 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墨池记》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墨池记》原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墨池记》,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墨池记》的主题和内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欣赏与借鉴(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墨池记》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尝试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墨池记》。
(2)选择一个重点字词或句式进行深入研究和练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增强学生对《墨池记》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墨池记》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墨池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池记》。
2. 能够理解《墨池记》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墨池记》的文化内涵。
2.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墨池记》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一篇散文,记叙了王羲之在墨池边练习书法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墨池记》的文言文内容。
2. 掌握《墨池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深入解读《墨池记》的文化内涵。
2.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
2.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人生哲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书法成就。
2. 引导学生关注王羲之的《墨池记》,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墨池记》,理解文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3.3 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墨池记》的文化内涵。
3.4 欣赏与评价1. 学生分享自己对《墨池记》的感悟和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人生哲学。
3.5 课堂小结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准备课后复习。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熟读并背诵《墨池记》。
4.2 运用《墨池记》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练字心得体会。
4.3 调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下节课分享成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5.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学习成果和表现,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5.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墨池记教案优秀教案
墨池记教案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墨池记》教案-优秀教案指导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墨池记》这篇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1. 了解《墨池记》的背景和作者,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2. 掌握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解释作品中的隐含意义和修辞手法。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分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欣赏文学之美。
教学重点:1. 理解《墨池记》的主题和情节。
2. 掌握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解释作品中的隐含意义和修辞手法。
2. 分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
教学准备:1. 《墨池记》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材料。
4. 学生阅读笔记和问题列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学生对《墨池记》的初步了解。
二、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墨池记》的指定章节,然后回答一些与情节相关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三、词汇学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墨池记》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并给出汉字和拼音。
2. 学生根据给出的词语解释,尝试猜测词义,并进行讨论。
3. 教师给出正确的词义和用法,并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
四、文学鉴赏(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墨池记》的结构和风格,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演绎,根据《墨池记》中的情节创作小剧场表演。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墨池记》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把握《墨池记》的文风、结构、修辞手法等特点。
解读并理解《墨池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墨池记》的内容。
运用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提高对《墨池记》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墨池的深厚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领悟墨池所蕴含的道德和哲理,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掌握《墨池记》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分析《墨池记》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解读《墨池记》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深入理解《墨池记》所传达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介《墨池记》的作者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提问:《墨池记》的题目引起了你的哪些好奇心?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墨池记》,解决生字词和难句。
分享学习成果,解答疑问。
3.3 合作探讨小组合作,分析《墨池记》的文风、结构、修辞手法等特点。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4 文本分析深入分析《墨池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读其含义。
探讨《墨池记》所传达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墨池记》的现实生活中意义。
第四章:作业布置熟读《墨池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墨池记》的内容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对《墨池记》的文学鉴赏能力。
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6.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墨池记》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10《墨池记》使用教案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3、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4、懂得借事议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课时:教学过程:一、文体简介:“记”: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写法不定,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议论。
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观点)。
特点:1、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例如:《核舟记》——说明状物——核舟:奇巧(状物)《桃花源记》——写景散文——“世外桃源”《岳阳楼记》——抒情散文——“先天下┅┅”《醉翁亭记》——抒情散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墨池记》——说理散文——勤学苦练出才能二、背景及作者写作背景: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有一“墨池”,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
巩钦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九月到临川游览、凭吊墨池遗迹。
当时曾巩刚刚30岁,没有谋得一官半职,而文章却已名满天下了,临川郡的州学教授王盛仰慕他的名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
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
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
王羲之:今山东临沂人,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晋代著名书法家。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墨池记》教学教案
《墨池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池记》。
(2)理解《墨池记》的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墨池记》的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墨池记》。
(2)理解《墨池记》的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墨池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墨池记》,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墨池记》的文意,重点解析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2)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手法。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墨池记》的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墨池记》,巩固学习内容。
(2)教师选取文中的句子,进行翻译和解读练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墨池记》。
2. 运用《墨池记》中的描写手法,写一段景物或人物描写的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测试:通过测试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墨池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墨池记》文本情境的学习环境。
《墨池记》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墨池记》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墨池记》,了解池塘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2.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池塘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
2.掌握散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描写池塘展现人类生活的意义。
2.运用散文写作技巧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教案、多媒体设备学生:学习资料、教学笔记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问题导入:你家附近有没有池塘?你去过池塘吗?池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听说训练(10分钟)1.教师出示池塘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墨池记”的故事背景。
2.学生分组讨论:池塘对于生活有什么作用?列举一些生活中与池塘相关的事物。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和汤显祖对池塘的描写,然后回答问题:-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池塘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是什么?2.学生讨论答案,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散文写作(30分钟)1.分析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散文是一种文学创作形式。
2.阅读散文《墨池记》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3.学生自选池塘为主题,根据散文写作技巧,进行散文写作。
4.学生交换作文,互相点评和修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文学鉴赏(15分钟)1.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精选的作文进行展示,然后进行评析和点评。
六、总结归纳(5分钟)1.教师总结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扩展活动: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散文作品进行阅读,比较散文的风格和主题。
2.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篇散文,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墨池记》教学教案
《墨池记》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墨池记》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能够解释并应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成语。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互动方式,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等,提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墨池记》中所传达的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墨池记》,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墨池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关键词汇和成语的解释和应用。
2.2 教学难点: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书写。
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和运用。
将文中的精神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墨池的图片或相关文物,引起学生对《墨池记》的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王羲之的背景和墨池的来历。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墨池记》,理解文意,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字典,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3.3 课堂讲解:对《墨池记》进行逐段讲解,解释关键词汇和成语的含义。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如何将文中的精神内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5 实践活动:学生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尝试在写作中运用并进行分享。
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墨池记》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将《墨池记》全文进行朗读和默写。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八上《墨池记》教学设计
八上《墨池记》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介绍《墨池记》是中国古代许仲琳创作的一部名篇,通过讲述墨池中出现的奇异景象和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与智慧的重要性。
此教学设计以《墨池记》为教材,旨在通过阅读、讨论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文本中的隐含信息和比喻手法。
2.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思考故事中传递的主题和道德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通过小组讨论和综合实践活动。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撰写读后感与他人交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阅读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和简短的介绍,向学生引入《墨池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学生阅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故事的前半部分,并在指定的时间内作答问题。
第二课时:理解与讨论1.讲解难点:教师对故事中的难点进行讲解,解释隐含信息和比喻手法的含义。
2.学生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故事中的主题和道德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三课时:创意实践活动1.组织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创意实践活动,可以是剧本创作、画面重现或其他形式的创作。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通过展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课时:读后感写作1.写作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写读后感的要素和结构,并给予写作指导和建议。
2.学生写作:学生独立完成读后感的写作,可以选择通过电子邮件或班级论坛与其他同学分享。
四、教学评估1.口头评估: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并提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书面评估: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对其进行批改和评分。
3.小组评估:学生彼此评估小组合作的效果和创作成果,可以使用评分表进行评估。
五、教学延伸1.邀请作家:邀请本地作家或文学爱好者来校园进行讲座,与学生分享创作经验和文学鉴赏。
2.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或《西游记》,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墨池记》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墨池记》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并书写生字词;(2)能够理解《墨池记》的文言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能够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通过模仿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正确拼读与书写;(2)理解《墨池记》的文言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2)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炼文章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墨池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2)教师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描写方法。
5. 模仿写作:(1)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模仿写作;(2)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梗概;3.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详细描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墨池记》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3. 学生运用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4. 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能力;5.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提炼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文言文的环境;2.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3. 对比分析:将《墨池记》与其他类似题材的作品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特点;4.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墨池记》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课题河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墨池记》赞皇一中作者及工作单位教材分析《墨池记》谈古论今,在教导求学至道方面具有真是卓见,《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之间,纡徐而而不烦,简奥而不悔,卓然自成家,可谓难矣”。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篇幅短小,层次清楚,词义注释较具体,适合学生自主阅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3.情感目标: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4.教学重点和难点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3.懂得借事议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环节导入新课公元353年,一个人邀请了41位亲朋好友,在乡间的兰亭举行野外盛会。
他们坐在溪水两旁,把羽觞(一种轻便的酒杯)放在水上,顺水而下,每人顺序取觞饮酒作诗。
写不出诗的人,都要被罚酒,当天有26人作诗,一共写了35首。
他带着醉意,即席挥毫,为这些诗作序,写成《兰亭序》。
《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它的原本据传后来被唐太宗取去,作为自己的陪葬物。
《兰亭序》的原迹虽然在公元650年失传,但他的字体对中国书法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唐太宗对兰亭序的偏爱,促使更多书法家学习和摹临他的字体。
他是谁?他就是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的墨池的文章——《墨池记》。
作者介绍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第一课时自主学习,解决生字词、文言虚诗词解释、翻译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品味语言,理解主题第二课时(三)、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墨池记教案(河大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墨池记教学目标:1.顺畅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文章大意,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4.学习王羲之勤劳苦练的精神(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5.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设想:这篇课文可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读,扫清文字障碍。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赏析、评点;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墨池墨池,写字时供洗笔洗砚的水池。
文中所记墨池在江西临川,相传为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学习书法的墨地遗迹。
二、学生自读1.结合注释,将课文通读一遍,扫清文字障碍,要求读准、读通,粗知文章内容。
2.朗读课文,要求做到读音准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饱含感情。
3.利用注释,疏通文字,体会文章主旨,在不懂不明处,作出标记。
三、质疑解难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讨论补充解决疑难。
1.再次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3.抚州学官王盛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目的是什么?(抚州学官王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目的是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巧,用王羲之勤学苦练的事迹劝勉自己的学生(“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于”)。
4.分清文章记叙、议论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从而理解文章借墨池的传说,阐释的道理。
本文借王羲之“临池学书”一事,说明任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学习,绝非“天成”,从而引申到关于道德修养问题也是如此,目的是鼓励人们勤学苦练,努力向上。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池记》。
(2)理解《墨池记》的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墨池记》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池记》。
(2)理解《墨池记》的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墨池记》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熹及其作品《墨池记》。
(2)引导学生关注《墨池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墨池记》,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请教,解决生字词的学习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墨池记》的文意和主题。
4. 朗读感悟:(1)学生分角色朗读《墨池记》,体会文中的人物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墨池记》。
2. 写一篇关于《墨池记》主题和作者情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墨池记》的理解和朗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墨池记》的主题和情感。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墨池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0课《墨池记》教案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0课《墨池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勤奋刻苦精神的赞扬。
2.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欣赏和评价文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文章写作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2.理解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勤奋刻苦精神的赞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成就,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墨池记》,提问:你们知道墨池是什么吗?它和这篇文章有什么关系?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自主查找生词,理解词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结构,分析文章脉络。
2.讲解文章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如对比、夸张、拟人等手法。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明快、生动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2.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勤奋刻苦精神的赞扬。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如断句、词义推测等。
2.讲解文言文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等。
三、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2.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提高翻译水平。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情感表达。
二、课堂讲解1.讲解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勤奋刻苦精神的赞扬。
2.分析文章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讲解,整理笔记,巩固知识点。
最新版河大版八年级上册《墨池记》教学设计
河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墨池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 能力目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3.情感目标: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 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教学方法]1.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2.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在自己领悟基础上合作交流。
3. 合作探讨,分析理解文本。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风流潇洒。
前人评他的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称他为“书圣”。
他的字是天生如此,还是别有决窍?今天我们学习曾巩的《墨池记》,解开我们的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对王羲之成就的简介,引起好奇心,激起学习兴趣。
)环节二简介文史知识1. 曾巩简介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省)人,杰出文学家。
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登仁宗嘉二年进士及第。
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
六年,病逝于江宁府,享年六十五岁。
后人称其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
他与欧阳修等人一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著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
2. 王羲之简介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
晋怀帝永嘉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10《墨池记》教学设计 河大版-河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墨池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先行组织者策略:通过学生自己介绍相关知识以及背景知识,老师补充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进入新课的学习。
本环节的设计,了解作者以及背景知识,有利于把握主题,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2、创设情境策略:本课教学中我围绕目标,创设了好多情境,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把握中心。
3、诵读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
本课教学时,学生在咀嚼语言的过程中,形成文本的立体感知,王羲之形象跃然纸上。
然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集体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背诵本文的目的。
4、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引导疏理出重点问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启发学生以读为本,读读想想、读读议议、多问个为什么,多听听他人的见解,这是在做学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5、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播放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建构语言,然后再与课文语言产生共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理解得更生动、更深刻,也有利于学生内化和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生字词,能准确读出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楹”、“徜徉肆恣”。
(2)通过理解语段来读懂课文内容,并从中领悟主题。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在自己领悟基础上合作交流。
(2)紧扣课文反复品读,在充分的诵读中领悟词。
(3)合作探讨,分析理解文本。
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小组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够通过说一说、评一评等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5)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把自己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2018年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墨池记》教案-文档资料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墨池记》教案内容预览:墨池记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4、懂得要刻苦读书。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本文平易朴实、婉转沉着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以旧促新法”,也可以与“说”进行比较)“记”: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写法不定,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议论。
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观点)。
特点:1、寓情、理与事、景、物之中;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例如:《核舟记》----说明状物----核舟:奇巧(状物)《桃花源记》----写景散文----“世外桃源”《岳阳楼记》----抒情散文----“先天下┅┅”《醉翁亭记》----抒情散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墨池记》----说理散文---- 勤学苦练出才能二、:名:曾巩,字:子固;时:北宋时人;地: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评:“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卒谥“文定”。
作:《元丰类稿》。
《宋史》说他的文章是“ 本原于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曾巩将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广泛接触儒家经典以外的文化遗产。
他在不少诗文中,都谈到自己刻苦读书的情况,认为没有浓厚的文化知识积累,要自成一家,是绝不可能的。
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沉着,议论醇正,讲究法度和布局,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著称。
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三、学生自读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粗知文章内容。
结合注释,疏通文字,扫清文字障碍,体会文章主旨,在不懂不明处,作出标记。
洼(wā) 邪(yé) 徜徉(chángyáng):随意漫游。
肆(sì)恣(zì):放纵、任情。
2023年墨池记教案(河大版八年级教案设计)整理_1
让知识带有温度。
2023年墨池记教案(河大版八年级教案设计)整理墨池记教学建议一、文章主旨文章从记述墨地遗迹入手,指出王羲之的书法达于精妙的境界,是“以精力自致”,并非出于“天成”,从而阐明白任何成就的取得都要依靠勤学苦练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二、结构内容《墨池记》是“记”体。
根据“记”体的格式,先记地点,次写景物或传奇,再写事情,然后写功用或影响,最终说明作记原由。
由此,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首先直接说明墨池的所在,接着指出古迹不实,然后强调不由天成,而须“以精力自致”由物及人,题小意宏,发人深省。
其次部分(第2段)交代作“记”缘由,讽谕宣扬不当。
第三部分(最终一段),交代写作时间、,属于“记”这种文体的固定体例。
三、以小见大的构思这是一篇杂记,由墨地的一个传奇,引发出学习必需勤学苦练的道理;再由学习书法推及到道德修养;最终又由“人有一能”尚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必将永久影响后世。
步步推动,层层深化,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本文题目不大,但文章紧扣“墨池”这个中心,通过王羲之墨池的详细事例来阐明道理,生发广,开拓深,使文章中心突出,不生枝蔓,而内容丰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四、鲜亮突出的中心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本文是一篇杂记,但杂而不乱。
结构严谨,章法细密,条理分明,层层相生。
文章先由墨池故迹推出人的力量是靠“以精力自致”,并非“天成”的结论,再从学不行少,推出要深造道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后又从王教授求文想到“虽一能不以废”,又从人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推出“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对后世影响会更大。
文章边叙边议,层层生发,纵横开合,曲折尽意。
如关于王羲之的墨池,也许在当时就已不止一处,既为临川墨池作记,据此考据一番,也是符合“记”这种体裁的写法的。
但是只用“岂信然邪”一笔带过,不去节外生枝,而是顺此引导人们去推究王羲之是否只是在“倘佯肆恣”之余才练习书法的,然后一语破的地说明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池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墨池记》是曾巩于庆历八年(1048年)应抚州州学教授王君盛之请为墨池写的记文。
作者把介绍古迹人物、记事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从墨池引出书法家王羲之的勤学苦练,又扩展到道德修养问题。
本文语言生动灵活简洁明快。
并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
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本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
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多朗读课文,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
难点是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意图。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熟读成诵,扫除字词障碍,感知文本内容。
3.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4.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5.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教学难点
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法朗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