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育

合集下载

美学与美育

美学与美育

美育设计方案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从具体过程看,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

从实施效用看,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从育人目的看,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

一、美育的目标1、确定一种“审美的态度和人生观”,协调人在现实中的情感心理,实现生命与社会的和谐。

2、重建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人生态度。

3、培养审美能力,培养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造就一代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美育的过程表演艺术是以人工符号和表情姿态符号通过表演去创造富于情感的活的形象的艺术。

通过流动和人体动作,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最充分地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情绪变化的过程。

舞蹈是以审美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

舞蹈的基本特征是动作与姿态、抒情与表现、节奏与旋律。

(一)活动主题:欣赏舞蹈艺术,提升审美情趣。

(二)活动内容:欣赏不同种类的舞蹈,分析不同舞蹈的特点。

舞蹈的种类有很多,包括古典舞、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等。

通过欣赏不同的舞蹈类型,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欣赏古典舞《春江花夜月》、芭蕾舞《天鹅湖》、民族舞《孔雀舞》,感受舞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分析不同种类舞蹈的特点。

(三)活动过程第一,创设情境,注重交流。

艺术体验首先是情感体验,是一种直觉性的把握,需要分享、交流、共鸣。

大家一起欣赏舞蹈表演,有一种不一样的情境和氛围,更好地引起共鸣。

第二,选择优秀作品,获得艺术审美享受,培养鉴赏力。

通过欣赏古典舞《春江花夜月》、芭蕾舞《天鹅湖》、民族舞《孔雀舞》,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对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形成强烈的冲击,收到更好地审美效果,并且能够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1、欣赏古典舞《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

美学与美育

美学与美育
?三美的特征?1美的符号性?美以符号形式向人类传达意义?人类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人类通过符号构建相互沟通的美的世界?2美的无功利性?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主体对客体不作实际功利评价?3美的形象性?美必须呈现为形象?美的形象依赖于人的直觉?美的形象具有流变性?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4美的感染性?交感主体与客体?动感人与物?快感精神第二节美的形态?美的形态31
3、稳定性 ①确定性 ②评价尺度相对稳定 (二)人的美在各种形式中的表现 1、个体形象的美:人体形式和人格意蕴。 ▲人体形式:人的外在美。 ①静态与动态 ②种族与性别 ③文化意义 ◆身体美学。 ☆身体美为什么会在当前发热成潮?
2、社会关系的美:人与人的现实关系中显 现出来的美。三个方面: ①同情精神 ②沟通 求同存异 ③自由交往 礼乐相和、和而不同 诚信 和谐境界 3、社会文化的美 ①社会风俗美:差异性、古朴性、自然性 约定俗成演化为文化传统(民间文化)
第三节 美学的学习功用和学习方法 一、学习美学有何作用? 1、美学的人文学科地位决定了它是人文学 科中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的学科,它将哲 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文献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学 等学科融惯起来,具有跨学科性。 2、美学修养是文化修养的表征。文化修养 或文化素质集中体现在美学修养或素质中。

第一节 美学的简史
思路:一是按时间顺序描述美学(西方) 发生、发展、演化历程;二是将美学(西 方)归类,以理论体系划分。 一、美学在西方 1、本质论美学 美的共同特性和终极原因的追问,古希 腊柏拉图。“美本身”“美的理念”。
本质论美学对后世美学的深远影响 2、神学美学 古罗马的奥古斯丁,美的根源是上 帝。 3、认识论美学 以人的理性为中心问题 法国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主要形态:

第一章美学与美育ppt课件-PPT课件

第一章美学与美育ppt课件-PPT课件

卡夫卡《变形记》 贝克特《等待戈多》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 异化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2. 人类社会又必然进入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的产
生异化 现象。每个国家、每种文明皆 是如此。 3. 人类如何超越异化?
席勒:机器将我们变成碎片,美学我们整
美学定义:
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体验的
方式,通过审美活动(美、美感、艺术)研 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美的定义:
美是人类实践中显现的具有超功利
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描述性 的定义。
5. 八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再度出现“美学 热”,在政治、思想、文化的改革中,一度充当 “先锋”作用,因为美学直指人性,有特殊的理 论深度与穿透力。
6. 九十年代:持续、深入、平稳、多样
第二节 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 位与作用
一、生命在过去的300万年中是天然的和谐、统一。
这已经积淀为人的生理与心理的遗传基因。如热爱 自然、热爱和平(绿色和平组织)……
二、 农耕文化的自觉的历史也有了3000年。-教
材.13
三、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文明才300年历史。但是,
它从根本上摧毁了传统文化--“四个异化”-- 人的和谐、人性的丰富被肢解、分离。
立体主义 法国 毕加索
机器化、程序化、异化造成的
“看”
的方式的变异。
马修连恩.狼
文学中的描写-高二语文:
二、 二十世纪初进入中国-教材.7
1. 清末民初(1874-1915)是开创期。代表人物:梁启 超、王国维、蔡元培等。 2. 五四时期: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3. 30-40年代:朱光潜、宗白华。

美学与美育

美学与美育

美学与美育美学与美育简答:1、美学与美育的关系?答:美学和美育是相关而不相同的两门学科。

从理论形态看,美学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概括和总结,而美育是人类运用审美原理在教育方面的一种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而美育是人类运用审美原理在教育方面的一种实践及其概括和总结。

前者处于哲学层面,属于基础理论范畴;后者处于科学层面,属于应用理论范畴。

从学科性质看,美学是具有自身独立完整性的(理论学科),而美育则是美学与教育学交叉渗透产生的(应用学科)。

2、美学学科的产生的发展的基本内容?(美学学科的产生基本内容?)答:美学学科的产生以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嘉通〈“美学之父”〉)于(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第一卷为标志。

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形式主要有三方面:(1)由散见于各门学科中的美学思想集结梳理为系统的美学思想,促成美学学科的诞生。

鲍姆嘉通以前,西方美学思想散见或包容的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思想理论著作中。

比如古希腊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包含在儒家、道家、释家等。

理论著作中中国的《道德经》《论语》等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

(2)美学学科首先是在哲学内部成为独立学科的。

美学学科的提出者鲍姆嘉通对莱布尼兹、沃尔夫的理性主义哲学加以继承并系统化,发现相应于人类心理活动知、情、意三个方面的哲学系统有一个明显的欠缺。

他认为: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有逻辑学,研究“意”即意志行为的有伦理学,而研究“情”即感性认识的却还是空缺。

为此,他认为,在哲学内部还应该有一门研究感性认识并与逻辑学相对的新学科,并以以一个希腊名词“Aesthetik”。

“Aesthetik”的原意即(感觉、感性认识),他的论文《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文中明确地提出应建立一门以(“感性认识的完善”)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这门科学便是(美学)。

(3)美学学科的产生和形成得力于人类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卓有成效的艺术批评,在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前,它始终与艺术的研究和批评连结在一起。

美学与美育

美学与美育

美学与美育
美育与美学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

从美育的角度看,美学是美育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美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从美学的角度看,美育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发生的一种审美关系,即审美实践中的一种形式。

美学与美育是相关而不相同的两门学科,前者处于哲学层面,属于基础理论范畴;后者处于科学层面,属于应用理论范畴。

美学是具有自身独立完整性的理论学科,而美育则是美学与教育学交叉渗透产生的交叉学科,前者是后者的母系学科,后者是前者的子系学科。

美育定义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

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

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

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00。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美学与美育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美学与美育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美学与美育美学课程贯穿了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整个成长阶段,作为学生美育最主要的途径,在学生的美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在小学和初中都有美术课程的设置,但在不同的阶段学生的发展不同,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所有不同。

高中美术作为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一门课程,其根本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对美鉴赏的素养和在美学中情操的陶冶。

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则要重点围绕这几点进行对学生的美学美育。

一、美的创造能力美由自然而生,但也来源自人的创造,大自然有天成之美,艺术品也有人在美的感官基础上人为的雕饰之美。

无论是何样的美,都能给人于愉悦的体验。

美的创造能力是在美学美育中一个重要培育的能力,之所以要形成审美观,审美鉴赏的素养,审美的情操,就是为了能在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去创造美。

美的创造就在于老师对学生进行美的教学让学生在树立一定的审美观的基础上,通过老师对于学生创造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进行美的创造的活动过程。

对学生美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美育中的一部份,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种方法,更是学生在自己在通过美育后内化成自己的审美观念,拥有的审美能力后加以实践创造出来的一种美的体现,更是在美中发展人主观能动性去创造美的一种能力。

所以美的创造能力不仅对人进行了美的培育,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人在美上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中的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则具体表现为对学生美术知识的讲授,例如美术历史,美术的学术理念等的讲授。

美术技巧的教学,素描静物、人物速写,水粉静物等。

美术作品的鉴赏,对名家名画等的鉴赏,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梵高《向日葵》、《星夜》等,让学生在美术作品中不仅是对色彩和技巧上对画作形成认识,还要体会到画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形成对美的体验,陶冶美的情操。

对美术的创造,通过老师的教学之后学生自己能在一定的审美基础上进行美学创造活动,能试着进行一些静物素描,静物水粉画的创造,培养学生的美的创造能力。

美学与美育课程直播课堂

美学与美育课程直播课堂

《美学与美育》课程直播课堂学习提要第一章美学构成与美育一、内容:1、1、美学学科的产生、发展及其框架性内容构成。

2、2、美育的概念内涵及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内容层次构成。

二、要点:审美>>>>审美主体<<<<客体1、互动中产生美。

2、互动中产生的教育效应即美育。

一、三、知识点及其展开:1、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专著《美学》,标志着这门学科的产生。

2、德国诗人、剧作家、美学家席勒《美育书简》(或《审美教育书简》)从“完满人性”的角度,第一次全面论述美育。

3、美学理论内容的框架性构成是由美论、美感论、艺术论、美育论四个部分组成。

4、孔子提出“里仁为美”。

5、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诗学》。

6、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美的教育,狭义指审美教育。

(P6)7、家庭美育,指以父母为施教主体,以子女为施教对象的美育。

8、美学与美育的关系:①是相关而不相同的学科。

②美学是对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是独立完整的理论学科;美育是运用审美原理在教育方面的一种实践及其概括和总结,是美学与教育学交叉产生的应用学科。

③美学是美育的母系学科,美育的实施有赖于美学理论的指导。

第二章第二章美的本质与美育一、一、内容:1、1、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

2、2、三个层次:美育与人的人化、美育与人的文化、美育与人的美化。

二、二、要点: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的基本观点:①①实践的观点与历史的观点。

②②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③“两个尺度”-----“种的尺度”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符和自然规律性的自然尺度;“内在尺度”是人所具有的、符合主体的目的性的尺度。

三、三、知识点及其展开:1、1、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就“美的本质”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命题。

2、2、人的美化的首要任务是心灵的美化。

3、3、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美在和谐”。

4、4、托马斯•阿奎那是“美在完善”的代表人物。

5、5、美育对人的素质培养主要包括:①①培育健康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情趣,自由活泼的个性,充分发展其美好的天性。

《美学与美育》各章复习要点梳理

《美学与美育》各章复习要点梳理

美学与美育各章复习要点梳理第一章(一)应了解的知识点1.西方美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2.1750年鲍姆加通出版《美学》,标志着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柏拉图的“美的理念”说;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命题;德国古典美学是西方美学发展的高峰,代表性人物有康德、席勒、黑格尔。

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叔本华提出“审美静观说”。

西方人文领域19世纪末期出现“语言论转向”。

4.美学在中国发展的六个阶段。

5.王国维被公认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宗白华倡导体验美学,提出“艺术意境”、“节奏”等重要概念及理论;朱光潜及其美学代表作。

6.美学的基本问题。

7.美学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是对话法、体验法、思辨法、实验法和阐释法。

其中实验法是指美学研究过程中采用什么心理测试、统计及调查方式等的研究方法,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创立的“实验美学”研究方法。

(二)重点理解的内容美学的性质与美学的对象。

关于这一点,经常有同学搞混淆。

大家要注意: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

二者不是一回事。

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美学始终研究人的生活的富于生气和活力的形象。

第二,美学力求探索人的丰富与完整特性。

第三,美学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第四,美学对于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研究,总是需要结合具体的审美活动来进行。

总之,美学的对象是在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中显示的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第二章(一)应了解的知识点1.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在合理的数量关系。

英国艺术批评家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美学观。

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

中国古代美学家中王夫之把“情”与“景”、“心”与“物”结合起来认识美。

中国现代美学家李泽厚持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的观点。

国家开放大学《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精选全文

国家开放大学《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又称《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鲍姆加登2.()在《美学》中把美视为“理念”的辩证运动的产物,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著名命题。

A.康德B.狄德罗C.柏拉图D.黑格尔3.《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A.王国维B.朱光潜C.宗白华D.蔡仪4.被称作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

A.梁启超B.王国维C.蔡元培D.鲁迅5.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A.人文学科B.自然科学C.社会科学D.实验科学6.美的()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

A.符号性B.无功利性C.形象性D.感染性7.自然美呈现为千姿百态的物质符号形态,充满着朦胧的不确定性,这体现了自然美的()A.自然性B.形式性C.变易性D.无功利性8.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等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A.付诸实践B.审美体验C.文化心理D.文化语境9.作为美的形态之一种,()是社会事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A.自然美B.社会美C.艺术美D.科技美10.()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合乎规范而又不机械刻板、超越俗气而又优雅华美的审美对象。

A.优美B.典雅C.崇高D.自然11.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

A.人的启蒙和解放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12.人的感觉器官是动物感觉器官的()。

A.蜕化B.驯化C.进化D.人化13.()是审美体验的动力和中介,是艺术创作存在的自由共生象的驱动力。

A.审美情感B.审美知觉C.审美理解D.人类的符号实践14.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的肯定。

美学及美育试题及答案一

美学及美育试题及答案一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16分〕1、在词源学意义上,"美〞包含肉体、〔〕、口味等多方面含义。

2、艺术中"化丑为美〞的根本途径是〔〕、对照、形式创造。

3、符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

4、中国的"现代性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建构中国〔〕。

5、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直接相联系的。

6、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等属于〔〕艺术。

7、教学活动在教学容方面具有的特点是目标性、〔〕、连续性、迁移性。

8、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表达教学艺术的最根底、最直观的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14分〕1、美学主要是一门〔〕A 人文学科B自然学科C社会学科D实验学科2、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提出了〔〕。

A"畅神〞说B"虚静〞说C"移情〞说D"感物〞说3、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表达在〔〕方面。

A人的启蒙和解放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以情感人,以理服人4、形体构成中作为造型美的根底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根本符号是〔〕。

A点B线C面D体5、提出"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奥尔夫是哪国人〔〕A德国B美国C英国D奥地利6、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A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B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D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理论修养/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7、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统一是〔〕的根本特征之一。

A戏剧B戏曲C电影D电视三、判断题〔15分〕1、美育和体育在完成完整人格的目标中联系严密,不可或缺。

2、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

3、3、音乐和舞蹈是抒情性最强的艺术。

4、群众文化受商业机制的制约,不具有美育的效能。

5、教师的形象示功能只表达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美学与美育简答题

美学与美育简答题

美学与美育简答题1、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P2—P7)答: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P2—P72、什么是本质论美学?本质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其突出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本质论美学是西方美学的发生期形态,对于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柏拉图。

3、什么是语言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期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于20世纪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美学、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美学流派。

其主要特征有三个:第一,语言取代理性而成为美学的中心问题;第二,放弃美的本质及其他本质问题,注重用语言模型分析审美现象;第三,放弃美学的系统化和体系化追求,认可具体问题的文本阐释。

2、自然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

第二阶段,自然成为人类对话的伙伴。

第三阶段中,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从而完全获得美的属性。

5、如何理解美的符号性美的符号性特征:美的符号性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

包括三层意思:第一,美以符号形式向人类传达其内在意义;第二,人类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第三,人类还通过符号构建相互沟通的美的世界。

6、如何理解美的无功利性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是指美的事物具有与人的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特性。

这种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不做实际功利的评价。

7、简答技术美内涵技术美是美的形态的一种,指技术活动的美。

它是技术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开拓和创造本性并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美学与美育》是XXX(XXX)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素养、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务处教学管理科特依据实施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了修订稿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美学、美育理论、审美实践、美育实践、艺术美、审美文化形态、青少年发展与美育以及教师角色与美育。

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人文性、渗透性、实践性和辅成性,涉及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员将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与其他课程相比,《美学与美育》与《现代教育思想》在任务上有前后衔接的关系,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

在内容上,《美学与美育》与《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和《阅读与写作》有一定的关联,但又有所区别。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问题研究法、合作研究法和实践研究法。

由于本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实践意识和能力均有限,因此需要特别重视运用合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针对学生实际和课程实际情况,本课程提倡以问题研究法为主,合作研究法和实践研究法为辅的组合研究方式进行研究。

在本课程研究中运用问题研究法有三个层面的意思。

首先是要在积极体验人生,思考人生的意义问题的基础上,注意思考教材中有关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

其次,通过自学要形成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反复阅读相关章节和参考资料,接受有关指导,思辨置疑,并且把这种理论思考和阅读同现实的人生体验及具体的审美修养结合起来,训练研究本课程必需的思维能力。

最后,注意完成小节后的“思考与练”,消化和理解基本内容,为课程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合作研究法是本课程特别提倡的辅助研究方式。

可以是固定的小组合作研究,也可以是不固定的三五人合作,它的实质是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和补充,分享研究成果,共同升华提高。

关于美学与美育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美学与美育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美学与美育的探索与思考美学与美育是人类文明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涉及到对美的追求和培养。

通过对美学与美育的探索与思考,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美的本质以及如何进行美育教育。

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与审美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对美的理论和感受的探索。

美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艺术、文学、音乐、舞蹈等各个艺术形式。

美学家们致力于揭示美的本质,探讨美的起源和发展,并提出美的标准和评价方法。

通过美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而美育则是通过教育手段来培养人们的美的能力和素养。

美育的目的是让人们能够欣赏和创造美,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美育不仅包括对艺术的教育,还包括对自然和生活的美的教育。

通过美育教育,我们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求。

美学与美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美学为美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而美育则是美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美学研究为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范例,而美育教育则为美学研究提供了实践的场景和反馈。

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人类艺术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美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资源和体验机会,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美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不仅能够欣赏艺术作品,还能够在生活中创造美,提高生活的质量。

美育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在课堂上进行,还要与社会和生活相结合。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社会和家庭也应该为孩子提供艺术欣赏和创造的机会,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在美学与美育的探索与思考中,我们也要关注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艺术和审美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美育》课程标准

《美育》课程标准

美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美育【适用专业】商品经营专业前言1.1课程性质《美学与美育》是开放教育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专业的选修课和开放教育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成人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初等教育成人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1.2设计思路《美学与美育》是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

2.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知识。

2、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与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

3、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指导相关工作实,提高审美塑造的自觉性和在工作中贯切美育的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什么是美学?[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美学的含义,理解美学作为一个学科诞生及其发展的历史;掌握美学的研究中心、范围和基本理论构架,了解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理解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美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复杂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美学的历史1、美学在西方2、美学在中国3、中外美学研究方法4、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第二节美学的含义1、美学的性质2、美学的对象3、美学的定义4、美学的基本问题第三节学习美学的方法1、美学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2、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3、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4、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的汇通第二章美及其形态[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美学史上人们研究美的不同途径,由此提出的代表性论点,理解关于美的本质的各种观念,把握美的几个显著特征;掌握不同存在领域的美的特征、内涵,理解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和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关系;掌握西方美学中几个基本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中几个重要范畴、以及现代美学中几个范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第一节美的含义和特征1、美学史上美的本质观念2、美的含义3、美的特征第二节美的形态1、自然美的特征与实质2、社会美的特征与实质3、艺术美的界定及其特点4、科技美的界定及其特点5、中西文化中的美的范畴第三章美感[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美感的含义,了解美感的历史发生与个体发生,把握美感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美感的心理过程,掌握美感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美感的含义和特征1、美感与快感2、审美心理与日常心理3、美感的含义4、美感的特征第二节美感的基本心理要素1、美感中的直觉2、美感中的情感3、美感中的想象4、美感中的理解第三节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1、审美体验的含义和特征2、审美体验的过程3、审美体验与艺术4、美感的培养与美育第四章什么是美育[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美育观的历史发展和美育的内涵,把握美育的特征;理解美育在人的生成中的地位及其社会文化功能;掌握美育的基本层面和方法。

《美学与美育》课程学习辅导4

《美学与美育》课程学习辅导4

《美学与美育》课程学习辅导4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美总是通过特定形式来显现的,而同时,形式美也是美的一种特殊形态。

人类创造美和欣赏美都要从形式美开始。

因此,形式美在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节形式美及其形成和发展一、形式美与形式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的结构方式和外部表现形态。

形式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从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符号体系。

(一)形式美与美的形式。

形式美属于美的形式因素,但又不等于美的形式。

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

具体的美的形式和抽象的形式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方面,形式美总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概括出来的共同法则;另一方面,形式美又总是渗透在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之中,通过它们体现出来。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二)美的形式的特性:第一,美的形式依存于美的事物。

第二,美的形式同美的内容紧密相连。

第三,美的形式具有可变性。

(三)形式美的特性:抽象性、相对独立性、装饰性和符号性。

第一,抽象性。

指各种个别的美的形式中能够抽取出某种富有美感的共同形式特征。

这种特征以抽象的形式存在,审美意味朦胧,审美感受不确定,适应于表现各种事物的美。

第二,相对独立性。

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自由特性。

一是因为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和组合规律,本身就具有美的因素;二是形式美是从具体美中抽象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由美。

第三,装饰性。

装饰性是指形式美具有装点和修饰事物外观的特性。

第四,符号性。

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审美符号特性。

按照美的规律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美因素,不仅是结构美的事物形式外观的造型符号,同时也是表达创造者内心情绪的情感符号,是体现美的事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象征符号。

"形式美的普遍基础"与"形式美的社会历史根源"两部分内容可以认真阅读教材。

《美学与美育》课件

《美学与美育》课件
回顾美育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历史
美育在教育中的应用
探讨美育在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美学与美育的关系
1
美学与美育的联系
阐述美学与美育之间的紧密关系和相互影响
2
美学与美育的区别
对比美学与美育的异同之处
3
美学与美育的互相促进
说明美学与美育的双向促进作用
美学与美育的现实意义
美育对个人的影响
探索美育对个人情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美学与美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望美学与美育领域的未来发展和创新趋势
参考文献
以下是本课件中使用的部分参考文献和来源:
1.
XXX
2.
XXX
3.
XXX
研究背景
介绍美学与美育的研究历史 和现状
美学
美学的概念
解析美学的定义和主要研究领域
美学的发展历程
回顾美学思想在不同时期的演进
美学的主要学派
介绍重要的美学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美在当代的应用
研究美学在现代社会的实际应用
美育
美育的概念
探索美育的内涵和目标
美育的方法和手段
介绍美育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手段
美育的历史沿革
美育对社会的影响
强调美育对社会文化的塑造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美育对国家的影响
研究美育对国家软实力和人力资本的重要影响
美学与美育的挑战与机遇
1 当前美学与美育面临的问题
分析当前美学与美育领域的挑战和难题
2 美学与美育的发展趋势
展望美与重要性
总结美学与美育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美学与美育》PPT课件
在这个美学与美育的PPT课件中,我们将探讨美学与美育的定义和重要性,深 入研究其背景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美学与美育 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现实意义。

美学与美育分析课件

美学与美育分析课件
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都是美的本质和特征在不同领域和不 同时代的具体表现。
CHAPTER
美育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美育是通过培养人对美的认知、感受和创造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目的
美育旨在培养人的审美素养,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 会的文明进步。
美育的价值与意义
艺术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内容
艺术教育的内容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以及相关 的艺术理论、艺术历史和文化背景等。
方法
艺术教育的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观摩欣赏和创作表达等多种形式,通 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美学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美学理论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标准、形 态及审美心理的科学,将美学理 论应用于艺术教育,有助于学生 深入理解艺术的本质和美感。
方法
美育的方法包括艺术教育、美学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等。艺 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美学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也是美 育的重要方式。
CHAPTER
艺术教育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艺术技能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艺术 理论、艺术历史和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目的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判断和审美创造能力,同时促进 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博物馆与美术馆的教育活动 博物馆和美术馆是展示和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导览等活动,能够让人们深 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对文化传承的兴趣和参与。
• 美学基本概念
CHAPTER
什么是美学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意义、标准、 价值以及审美经验的学科,它探讨美 的本质、美的感知和表达,以及美与 人类生活和文化的相互关系。

美学与美育知识点总结

美学与美育知识点总结

美学与美育知识点总结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通过对审美经验、审美情感和审美判断的探讨,揭示了美的本质和规律。

美育则是以美的教育和培养为目的,通过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提高其审美修养和美学素养。

美学与美育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的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美学和美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一、美学知识点1.美的本质:美学探讨了美的本质,认为美是一种特定的审美经验,源自客观世界的存在和人类主体的感知、情感和思维活动。

美的本质涉及到客观世界的美感属性和主观情感体验两个方面,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人们在感知艺术作品、自然风光等对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和思维体验。

美学通过对审美经验的分析,揭示了美的产生和作用机制,提出了美的标准和规律。

3.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美的主体体验,包括对美的感知、欣赏和享受等心理活动。

美学研究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情感,探讨了美的情感特征和变化规律。

4.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是对美的评价和选择,包括美的标准和规范。

美学研究了美的评价体系和判断原则,探讨了美的客观性和相对性问题。

5.美的表现形式:美学研究了美在不同艺术形式和文化语境中的表现形式,包括美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6.美学理论:美学有不同的流派和理论,主要包括形式主义美学、实用主义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研究了美的本质和功能。

二、美育知识点1.美育目标: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态度,提高其艺术素养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2.美育内容: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戏剧教育等,它们通过艺术活动和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促进其审美体验和创造表达。

3.美育方法:美育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美术作品欣赏、音乐演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艺术实践等形式,以丰富的艺术活动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207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小教专业美学与美育试题
一、单项选择(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每3分,共18分)
1。

在中国美学史上,具体地论述“艺术意境”,“节奏”等概念的现代美学家是( )
A. 梁启超B.王国维
C. 宗白华D.朱光潜
2.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提出的。

A. 柏拉图
B. 鲍姆加登
C. 黑格尔D.贺拉斯
3.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提出了( )
A.“畅神”说B.“虚静”说
C. “移情”说D.“感物”说
4.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
A.马克思B. 席勒
C. 康德
D. 亚里斯多德
5.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性特征是( )
A. 想象性、创造性、纯真性
B. 幻想性、创造性、纯真性
C. 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D.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
6.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A.含蓄空灵奇异B. 奇异抽象含蓄
C. 奇异征实逼真
D. 奇异逼真抽象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3分,共26分)
1.综合艺术与其它所有艺术的艺术形象都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

2.社会关系的美体现着人的本质。

三、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题12分,共36分)
1.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简述美育的具体特征。

3.简要论述古典艺术形式美的形态。

四、论述题(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来论述问题。

二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0分)
1.审美情感在美感活动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请举例论述之。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青少年美育原则的理解。

试卷代号:207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小教专业美学与美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7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3分,共18分)
1,C 2.A 3.A 4.B 5.C 6.C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13分,共26分)
1.错。

(3分)这种理解忽略了各艺术门类塑造的艺术形象审美特征的差异性。

(5分)例如综合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中的舞蹈等,其艺术形象的确是感性直观的。

但是在语言艺术。

音乐中,其艺术形象并非是直观的,而是间接的,非具象的。

文学以语言符号为中介创造形象,读者在阅读时通过联想和想像间接
地体味、把握和理解,然后作品的形象才能转化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音乐也是通过非视觉的抽象音响符号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要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激发起人的想像、联想、情感活动,才能使欣赏者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但音乐形象本身并不能提供实在确定的形象。

(5分)
2.对。

(3分)因为社会关系的美是人与人的现实关系之中呈现出来的美,(4分)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同情精神,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以及人与人之间无压抑的自由交往,这些方面都体现着人的本质。

(6分)
三、简答题(每12分,共36分)
1.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

(4分)第二阶段,自然成为人类对话的伙伴。

(4分)第三阶段中,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从而完全获得美的属性。

(4分)
2.美育的具体特征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

(3分)
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的实施手段是以美的形象吸引人,其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

(3分)美育的感染性,是指美育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3分)美育的多样性,是指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灵活自由,在个体针对性上显现差异的特性。

(3分)
3.古典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再现”,注重忠实于生活、追求真实,(4分)大多严格按照形式美法则并运用形式美的组合规律进行创作,(2分)所以其艺术作品的形态大多完整、典雅、和谐,(5分)最突出地体现在造型艺术作品中。

(1分)
四、论述(20分)
1.审美情感在美感活动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请举例论述之。

答:美感活动是多种心理的综合协同运动,审美情感对于美感心理是关键的、决定性的要素。

它的地位与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它是美感心理的动力和中介,是艺术创造的驱动力。

(3分)
第一,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动力。

情感是人的感性力量的表现,它作为一种活跃的心理因素,驱动着审美欲望的现实化,审美期待的具体化,并通往审美理解。

在主体情感推动下审美期待借助想象而具体化,并且在强烈的情感运动中,使审美活动达到一种深层的感动和理解,领悟到难以盲传的生命意义。

(4分) 第二,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中介。

美感心理是以情感为中介的诸种心理要素的协同作用,同时审美活动所创造的形象也是由情感赋予它们以亲和力。

(4分)
第三,审美情感是艺术创造的动力。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表现形式,情感是艺术表现的对象,同时又是艺术创造的动力因裹。

真诚的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是艺术存在的理由.(4分)
举例论述5分.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青少年美育原则的理解。

答:青少年美育的原则有四条:以活动为中心;激发与传授相结合;个性化原则,注重交流的原则.(4分)以活动为中心是一个基本原则,这是因为它不仅符合青少年活力丰沛、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美育的基础是个体的审美体验,只有在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中,青少年才能积累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丰富审美趣味,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个体。

而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违背美学和美育基本的感性特征的。

(3分)激发与传授相结合的原则,是基于美育是一种教育方式,它必定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审美动机和审美表现热情,同时通过传授一定的技巧、手段、知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实际条件的支撑,(3分)个性化的原则符合青少年审美的差异性特征,同时审美本身是创作性的、富于个性色彩的活动,美育的效果只能通过受教育者的个体接受才能获得,所以美育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3分)美育过程是以个体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的释放、表现、交流、沟通、吸纳过程,交流体现了美育过程的本质。

师生之间、群体伙伴之间、欣赏者与审美对象之间、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与艺术创造者之间的交流是美育活动成功的保障.(3分)
联系实际论述4分。

注:鼓励学生在认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在判断题、论述题的解答中,如有虽不同于标准答案,但确有创见而又言之成理者,可视情况给高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