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时 解决问题(2)
3.6解决问题-第10课解决问题(2)
⑥* (课本P41T13)
3.69÷(24.6÷10)=1.5 答:这道式题的除数1.5。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
• .
1.
(课本P40T5)
=13.5÷0.15
=90 =26.7-12.9 =13.8
=9÷0.45
=20
=7.28+1.28 =8.56
2.计算下面各题,你有什么发现?
6.8 6.8 21 21.6 21.6 37 37
21
我发现: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
4. 3. (课本P40T6)
(保留一位小数)
510÷3÷74 =170÷74 ≈2.3 答:雨燕飞行的速度大约是信鸽的2.3倍。
3.50个奶油蛋糕,要全部装在盒子里,每8个装一盒,至少 需要几个盒子?
50÷8=6.25≈7(个)
答:至少需要7个盒子。
根据生活实际进一取整。
探索解题
(课本P40 40T1 1)
方法1: 1.2÷2÷3=0.6÷3=0.2(公顷)
想一想:1.2÷2求的是什么?0.6÷3呢? 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浇地1.2公顷。 1.2÷2=0.6是求一台抽水机3小时浇地的 公顷数,0.6÷3就是求一台抽水机每小 时浇地的公顷数。
你讲得很好!这题我 们可以用 4种方法解答, 有: 1.2÷(3×2) 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其他方法解 你只要选择自己喜欢 答吗? 或1.2÷(2×3) 的那种方法就行了。
(3×2)是先把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 浇的地看成一台6小时浇的地,同样是1.2 公顷,或是(2×3)看成6台一小时浇地 1.2公顷,再求一台每小时浇地多少公顷。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作第2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
4.哪个工程队平均每天修的路最长?
时间/天 修路长度/米
甲6
784
乙7
813
丙5
643
784÷6>130(米) 813÷7>100(米) 643÷5<130(米) 甲工程队平均每天修的路最长
5.下面是超市进货单,估一估1000元够吗?
奶 茶 48 元/箱 8 箱 纯牛奶 45 元/箱 4 箱 酸 奶 82 元/箱 4 箱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2)
1.光明小学有166名男生参加漂流,每个皮划艇可坐8 名男生,19个皮划艇够吗?
答:19个皮划艇( 不够 )。
2.谁每分钟踢的毽子个数多?
426÷5≈80(个) 304÷3≈100(个) 80<100 小红每分钟踢的毽子个数多
3.
(1)一共有28辆车,能一次运完吗? 28≈30 30×4=120(吨) 120<123 不能一次运完 (2)多少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123÷4=30(辆)……3(吨) 30+1=31(辆)
48×8+45×4+82×4=892(元) 1000>892 够
6.王老师要把8本作文本和120本练习本放在纸袋里, 每袋放5本。准备19个纸袋够吗?(用两种方法解答) 方法1:(120+8)÷5≈20(个) 20>19 不够 方法2:19×5≈100(本) 120+8=128(本) 100<128 不够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案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理解问题描述;•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的关键思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道有关加法的问题:小明有3本故事书,小红有5本故事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
2. 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操场上有12个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耍,其中有3个小朋友去买冰淇淋了,问还剩几个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耍?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在黑板上记录各组的不同解决思路。
4. 总结解决方法学生讲解各组的解决方法,教师将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快速解决途径。
5.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似问题的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6. 拓展教师出示扩展问题:如果操场上原本有18个小朋友,其中有5个小朋友去上厕所了,问还有几个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耍?让学生尝试解决此类拓展问题。
四、课堂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通过展示每组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总结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进行有关解决问题的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以上就是今天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能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方程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题目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用方程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3)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教师点评、指导。
4.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引导学生用方程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的过程。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第10课时 问题解决(2)
2 km起步价 8 元
6 km
1.8 元
1.8 元
8 – 1.8×2 = 4.4(元)
1.8×6 + 4.4 = 15.2(元)
答:至少需要15.2 元出租车费。
课堂练习
(教材第17页“练习四”第4题)
1. 1 只兔子奔跑的速度是 56 千米/时,1 只鸵鸟
每时跑的路程是兔子的 1.3 倍,1只羚羊每时跑的
答:需要交72元上网费。
4.六(1)班56名师生一起拍毕业照,摄影师 给出的价格是拍照20元,送4张照片。另外每 加印一张收费4.5元。如果每人都要一张照片, 那么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56-4)×4.5+20
=234+20
=254(元)
答:一共需要付254元。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起步价:当距离没有超过2km时收8元。 超过2 km以后的路程按1.8元/km来收费。
方法一:起步价加上以 1.8 元计价路程的出 租车费,就等于一共要付的费用。
2 km
6 km
起步价 8 元
1.8 元
6 – 2 = 4(km) 1.8×4 = 7.2(元) 8 + 7.2 = 15.2(元)
方法二:如果 6 千米都按 1.8 元算,那么就 少算了 4.4 元。
课后作业
(6.5 + 3.8)×2×15 = 309(dm)
答:至少需要 309 dm
3.蓝叔叔选择的上网收费标准是:每月缴30元 可以上网50时,超过50时每时收1.5元 。
我这个月上网 78时,需要缴 多少元上网费?
(123)蓝 超 共叔 过 需叔 部 付上 分 费网 需 多超付少过费元规多?定少多元少?时? 72428+-×53010=.=57=228(4(2元(时)元))
最新版五年级上数学 第一单元教案第10课时 解决问题(2)
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10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P16例9及练习四第6~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
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
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质疑引导。
迁移推理,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都坐过什么车?(学生自由回答,有坐公交、出租车、自家的轿车、骑自行车和走路等)教师:同学们应该都有坐出租车的经历吧,有没有人注意过出租车是怎样计费的呢?二、探索新知。
1.由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出示:收费标准:3 km以内7元;超过3 km,每千米1.5元(不足1 km按1 km 计算)。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汇报。
(1)出租车3 km以内(含3 km)收费7元。
(2)单程行驶3 km以上部分每千米1.5元。
(3)不足1 km按1 km计算。
2.出示教材第16页例9。
教师:题目中的乘客坐了6.3 km的路程,你们能帮这个乘客算算共需要付多少钱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
同桌相互交流订正。
教师引导:(1)由于路程总共只有6.3 km,但不足1 km按1 km计算,那共需要付7 km的费用。
(2)收费标准不一样,我们要分段计费,以3 km为界限分为两个收费标准。
(3)前面3 km应付7元,后面4 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3页例题以及第34页的“做一做”。
例题是关于统计图表的绘制和数据分析,具体内容是“小华家去年每个月的用电量如下表所示,你能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能够根据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教材、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关于商店销售数据的统计图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表中的信息。
2. 例题讲解:接着,我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第33页的例题,让学生观察数据,然后一起讨论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3.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材第34页的“做一做”,我会在旁边进行指导。
4.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统计图表的绘制条形统计图:横轴:类别纵轴:数量折线统计图:横轴:时间纵轴:数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数据:1月:300,2月:280,3月:320,4月:290答案:(学生作业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在家里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商店销售数据的统计图表作为切入点。
这个选择是有深意的,因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这个实例,我可以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统计图表的应用。
部编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用估算解决问题练习(2)
第10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2)1.估算。
352÷5≈ 630÷8≈ 201÷4≈ 117÷2≈530÷9≈ 213÷7≈ 538÷6≈ 421÷7≈149÷3≈ 238÷4≈ 808÷9≈ 254÷5≈2.估一估哪个算式的商最接近圈中的数,在它上面画“√”。
3.兴海旅游团共有158人去静水湖旅游,租了5辆28座的大客车,够坐吗?4.妈妈在为公司做宣传,需要制作349张图片。
5.下面是3名同学拼装模型的情况,哪名同学平均每小时拼装成的模型个数最多?姓名时间/时拼成的模型/个张小虎 4 161李一诺 3 100赵思远 5 2476.要使余数是2,□里应该填几?第10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2)1. 70 80 50 60 60 30 90 50 60 90 50(估算结果合理即可)解析估算一位数除三位数时,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然后按照口算除法的方法计算。
如352÷5,把352看成350,350÷5=70,所以352÷5≈70。
2.画“√”的算式分别是:解析要想知道哪个算式的商最接近小圈中的数,就要先估算出大圈中每个算式的商,看看哪个算式的商最接近小圈中的数,就在那个算式上画“√”。
估算一位数除三位数时,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然后按照口算除法的方法计算。
3. 28≈30 30×5=150(人) 150<158答:不够坐。
解析每辆大客车能坐28人,5辆大客车能坐(28×5)人。
此题只是判断是否够坐,所以不需要精确计算,估一估就可以了。
把28看成30,30×5=150(人),28<30,这5辆大客车全坐满,坐的人不足150人,所以158人肯定坐不下。
解决估算的问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如此题,也可以先估算出平均每辆车坐的人数,再与28比较。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单元小数除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及练习九第1、2、5、7、8、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1)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
需要准备几个瓶?先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即2.5÷0.4≈6(个)。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
所以需要7个瓶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结: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
(板:进一法)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如装东西需要多少容器,做东西需要多少材料等。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叙述这个教案,内容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3单元第10课时,主题是“解决问题(2)”。
我们将深入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我们将使用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而难点则是如何将这一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我将特别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细节,以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直观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以及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和玩具等。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假设你有一些苹果,每组有5个,现在有20个苹果,你应该如何将它们分成几组?”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2. 例题讲解:然后,我将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例如,我会展示一个两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原理和方法。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将提供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这些练习题将涵盖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各种情况,以巩固学生的理解。
4. 小组合作:接着,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我可以给每个小组一些苹果,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计算出可以分成几组。
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将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十课时,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将在这一课时中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面对更复杂的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将理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并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工具进行问题的求解。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面对困难问题时的自信心和耐心。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
2.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3. 如何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保持清晰的思路。
4. 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实际问题案例。
3. 数学模型示例。
4. 学生学习手册。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问题提出: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复杂问题,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练习巩固: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2. 教学内容:列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 教学目标: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4. 教学难点:列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 教具学具准备:列出本节课所需的教具和学具。
6. 教学过程:列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7. 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8. 作业设计:本节课的作业设计。
9.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课后反思。
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课时 问题解决(2)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10课时问题解决(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知识来更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算能力及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经历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多媒体课件出示:老师要求学生用纸板做13个平行四边形的学具,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学具的底是5.5cm,高是4cm,做13个这样的学具一共要损耗8.7cm2的纸板,要完成做学具的任务,每个学生要准备多大的纸板?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分析出解题方法,然后抽学生汇报。
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如下页图)。
教师: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抓住主要数量关系与其他数量关系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往下分析?谁来再汇报一下?抽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全班订正。
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继续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在解决需要多少铝皮的问题时,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大家还记得吗?引导学生说出上节课用的主要方法是:抓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再层层分析推理。
教师:今天我们将继续用这个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 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这道题要我们求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要求的是这个果园里的梨一共能卖多少钱?教师:解决这个问题,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引导学生分析,要求果园中的梨一共能卖多少钱,必须知道两个条件:(1)果园里能种多少棵梨树?(2)每棵梨树产的梨能卖多少钱?教师追问:根据这两个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分析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呢?(3)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果园里梨共能卖的钱=每棵梨树产的梨能卖的钱数×梨树的棵数”。
新人教版(新插图)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10课时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 10 课时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通过购物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3.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奥妙。
教学重点: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正确使用估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算一算。
3000+6000=9000 4000+5000=9000 8000-3000=5000 9000-6000=3000 师:大家都学会了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二课前检测师布置任务:1. 学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3. 通过预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让全班同学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三探索新知出示教材P96例13 情境图。
师:这是个购物问题,又是典型的够不够的问题,审题要仔细。
按照解决问题的三大步的过程,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的小组展示成果。
生1:第一步,知道了什么?生2:知道了电话机和电吹风的价格,问500 元够不够买这两件商品。
生3:第二步,怎样解答?生4:只要把358 和218 加起来计算就行。
现在我还不会算,但是我知道,300 加200 等于500,358 和218 超过了300 和200,带500 元肯定不够。
生5:第三步,解答正确吗?生6:500 元买个电话机,剩下的钱不足200 元,肯定不够买电吹风。
师:这组同学合作得非常好,分工明确,讲解清楚。
师:解决问题三大步缺一不可,每一步都很关键,很重要。
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取它们的整百数来计算。
再来思考,带700 元够吗?生:把358 元看作400 元,把218 元看作300 元,400+300=700,700 元够了。
师:这名同学说得非常好,近似数在生活中很常见,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在购物中最常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
同时,本节课还将介绍如何利用线段图来帮助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策略。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
3. 学会利用线段图来帮助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线段图的使用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线段图示例、习题纸。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 新课导入:介绍线段图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利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教学内容,包括线段图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1. 完成习题纸上的练习题。
2. 尝试运用线段图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
同时,本节课还介绍了线段图的概念和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线段图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并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 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 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例子,并讨论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如用字母表示一个未知数、用字母表示一个已知数等。
2. 教师出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一个数加上5等于12,这个数是多少?用字母表示这个数,并列出等式。
3. 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解(1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纠正,引导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总价÷数量=单价等,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这些关系,并列出等式。
3.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四、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并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10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2)
3.
118≈120 120×4=480(个) 480 个灯泡够 118÷3≈40(个) 平均每天大约装 40 根灯柱
4.
8 只相同质量的小鹿、7 只相同质量的小熊和 6 头相同质量的 小牛能同时过桥吗?
28×8=224(千克) 45×7=315(千克) 98×6=588(千克) 224+315+588=1127(千克) 1 吨=1000 千克 1000<1127,不能
5.
(1)食堂每个月需要食用菌 125 千克,这些食用菌够食堂用 5 个月吗?
598÷5≈120(千克) 120<125,不够用
(2)如果周一至周五只接待游客 166 人。周六、周日平均每天大 约接待多少人?
(706-166)÷2=270(人)
培优训练
6.填空。
(1)
要使商的中间是 0,K里可以填( 0、1、2 )。
(2)
要使商的末尾是 0,两个K里分别可以填
( 1、3、5、7、9 )、( 0、1、2、3 )。
口算题卡
89÷3≈30 42÷2≈20 303÷5≈60 403÷5≈80 351÷7≈50
82÷8≈10 121÷6≈20 243÷8≈30 237÷4≈60 702÷7≈100
2.笔算除法
第 10 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2)
基础练习
1.
(1)估一估,准备 27 个纸箱够装吗? 27≈30 30×4=120(个) 120<132,不够
(2)需要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 132÷4=33(个)
2.哪个组做得更快些?
272÷3≈90(只) 512÷5≈100(只) 100>90,二组做得更快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课时 解决问题(2)(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第10课时,主要围绕解决问题(2)展开。
学生将在这一课时中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计算与应用。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学生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进行计算。
2. 分析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3. 熟练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实际问题的案例和图示。
2. 学生自备计算器和笔记本。
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
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5. 总结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讲解。
6.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课时五年级上册数学第10课时解决问题(2)2. 教学目标: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 教学难点:列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 教学内容:简要列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5. 教学过程:列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基础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0课时 问题解决(二)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0课时问题解决(二)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分类各种问题。
2.掌握通过示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能够用条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和分类各种问题。
2.学生能够通过示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学生能够用条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使用条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活动11.教师出示一个问题:“小明有7个苹果,每天吃掉1个,问小明吃完这些苹果需要几天?”2.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找到答案。
3.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找到答案,并解释自己是怎么得到答案的。
2. 活动21.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条形图。
2.教师出示一组数据,例如班级一周的每天上课时间,让学生绘制一张条形图,解释数据。
3.教师再出示另一组数据,例如班级每个人一周的饮食开支,让学生绘制一张条形图,解释数据。
3. 活动31.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条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出示一组数据,例如班级同学喜欢的冰淇淋口味,让学生使用条形图来展示数据,并解释该数据的特点。
3.教师再出示另一组数据,例如学校早餐销售额,让学生使用条形图来展示数据,并分析该数据有什么问题和优点。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对每项内容进行展示和演示。
2.合作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发挥集体智慧。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理解和分类各种问题。
2.学生是否掌握通过示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学生能否使用条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作业1.找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2.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找到一个与条形图有关的实际问题,使用条形图来解决该问题,并写出分析报告。
八、教学资源1.课件。
2.条形图。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通过一些具体问题来教导学生寻找解决方法,同时学生也需要学会使用条形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演示和合作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来寻找思路和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例10和练习九。
【教学目标】
1.掌握根据实际情况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重点难点】
1.掌握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导入】
1.口算。
4×0.1= 6.4÷0.04=
42×0.07= 0.063÷0.15=
39.39÷0.13= 0.2÷0.004=
7.2÷0.06= 0.18÷0.09=
0.9÷0.45= 15.5÷0.05=
2.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进一法”取近似值。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去尾法”取近似值。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0(2)。
出示例10(2)情境图。
读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25÷1.5=16.666…(个)
组织讨论:
(1)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是什么数?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多少个?
(3)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
(4)应该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是整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要包装17个礼盒,而包装16个礼盒之后余下的丝带不够包装一个礼盒之后,所以不能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要用“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讲解:“去尾法”也是一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在实际计算中,根据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数某位后面的数字全部舍去,这种计算方法叫做“去尾法”。
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时候选择运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典例讲析。
例1做一套衣服用布2.46米,现有28.8米的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分析:求做多少套衣服,也就是求28.8里面有多少个2.46,列除法算式即:28.8÷2.46,商是11,余数是1.74。
余下的布不够做一套衣服,所以要舍去,只能做11套衣服。
解:28.8÷2.46≈11.7(套)≈11(套)
答:可以做11套这样的衣服。
例2教材练习九第7题。
分析:求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也就是求4里面有多少个0.32,列除法算式即:4÷0.32,商是12,余数是16,余下的面粉不够做一个蛋糕,所以要丢去,只能做12个生日蛋糕。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文练习九第1~5题。
2.完成课本练习九第9题。
本题解答的难度比较大,解答它的问题需要两步计算,最后的解答结果需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另外8本相册对于“孙老师还可以买几支钢笔”的问题是多余条件。
所以教学中不要急于让学生解答,而是在学生读懂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解答这道题时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解答。
3.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10、13题。
答案:1.第1题1.2÷2÷3=0.2(公顷)
第2题336÷(3.5-3.2)=1120(km/h)
第3题300÷4÷3=25(棵)
第4题(230-85×1.5)÷0.5=205(份)
第5题90 20 13.8 8.56
2. 80-45.6=34.4(元)34.4÷2.5=1
3.76(支)
用去尾法,还可以买13支钢笔
3.第10题13.6 16.8 10.5 19 13.6 16.8 10.5 19
第13题由题可得正确的商应该是2.46
3.69÷2.46=1.5,所以这道题的除数是1.5。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学过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本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课后作业】
《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10课时解决问题(2)
去尾法
例:25÷1.5=16.666…(个)
(去尾法)17个丝带不够,可以包装16个。
新课程强调在经历、体验、感悟和实践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体会学教学的乐趣,就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从而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参加丰富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
本节课的设计,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让学生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