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3课建设和谐文化课件.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治理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历代中央 政府在民族地区实行有别于内地的管理体制也构成了我们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 渊源。
——中国民族报《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适合中国的情况。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2018年11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批准中国申 报的“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3-2019西藏小学在校生人数及学龄儿童入学率
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事业加快发展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 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格局。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2013-2019西藏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数说”宁夏60年(摘编自新华网2018.9.15.)
各民族社会经济共同繁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确立民族工作主题 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 13 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纲《 内 内 民《
领陕 族》甘 自建宁 治立边 区蒙区
回施 民政
蒙 实 行 区 域 自 治
蒙 古 自 治 区 成 立
族共 团同 结纲 平领 等》 互: 助各
基 本 政 治 制 度
五 四 宪 法 确 立 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广东政治高考必修三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丰富 : • ①先进文化之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 • ②科学发展之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 )。 • ③强基固本之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 • ④以人为本之路(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力量,文化建设的根基和力量在人 民,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 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 ⑤改革创新之路(改革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 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 • 参考印发资料视点P9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是路 径和目标的关系。
1.是顺应世界潮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2. 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五 位一体”)。3. 建设文化强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 精神保障。 • 4.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背景与依据: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 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参考印发资料视点P96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 • (1).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 (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 (3)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4)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 求,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 (5)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08961_经济政治与社会ppt课件完整版
22
06
总结:未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 发展趋势预测
2024/1/29
23
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资源环境约束加 剧,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创新、 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提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保障少数民族权益,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2024/1/29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保障基层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10
03
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
2024/1/29
11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2024/1/29
01
社会阶层的定义与分类
社会阶层是指根据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
24
政治民主化进程展望及挑战应对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 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 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先 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 置,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024/1/29
《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知识点专练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
9. 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盲
目性。
( 滞后)性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求更 好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可以相互替代。
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不能相互替代。
12、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协调发展是评价高
质量发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就是要否定过去的一切。
✓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并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否定那些落后的、过时的东西
✓ “提供了具体方法”的表述错误,可以提供相关指导理念。
2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建设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 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七个)。
2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更好顺应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导权。 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而不是赢得国 际竞争主导权。 2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27、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28、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效率第一、质量优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 29、共享经济连接供需双方,解决了资源稀缺的问题。 共享经济解决的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而不是资源稀缺的问题。 30、共享经济模式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传统经济模式。 从现实情况来看,共享经济还属于新兴事物,其创造的价值还未超过传统经济。
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携经济政治强势对中国进入的文化渗透
西方的和平演变和美国中情局的《十条诫令》
在中央情报局极其机密的“行事手册”中,
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中美严重对立的
1951年,以后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不断修改,至
今共成十项,内部代号称为《十条诫令》。
《十条诫令》部分内容
◆ 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
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 条。„„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 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 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 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 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 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 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 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 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 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 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启示?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2)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 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关系到国家安全,文化安全问题成为新 的安全问题。
讨论:
面对西方国家携经济政治强势对中国进入 的文化渗透,我们的对策是?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①不同民族文化对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影响不同 ②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947-1966)
(一)原因:
材料4:历代在民族事务治理理念上,既强调天下一统、又强调因俗而治。 这种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治理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 要。……历代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区实行有别于内地的管理体制也构成了我 们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渊源。
4、经验: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积累了有益 的经验。
材料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它是创造性地把马 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历史渊源和现实依 据、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 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5、党的重视: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 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西藏自治区
1958.3广西 壮族自治区
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 ▲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知识拓展1: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进行思考当代中国实施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1)性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经济:有助于民族自治地方发挥积极性,有利于各地区共同发展和各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制定。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分离的部分。 第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 政权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78-2012)
(二)表现/发展过程:
文化的社会作用ppt课件
• 文化软实力: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 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26
27
问: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8
材料二:今年10月22日丰田汽车宣布,丰田 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在江苏省 常熟市开建。作为丰田全球研发体系中最大规 模的研发中心,将重点研发应用于全球及中国 市场的混合动力技术,以及其应用型技术。 丰田公司选址常熟的原因是什么?
9
【领略常熟魅力】 常熟
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教育、艺术、科学等 (动态)活动: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1
文化与文明
1、区别: • 文化:与“自然”相对 • 文明:与“野蛮”相对 2、联系: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2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 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 主义,中国革命的面 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直至引导中 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 凡是看到“文化生产力”“劳动者素质”“科技”“知识 经济”“文化渗透”等词汇都可直接断定为相互交融。
21
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重要性)
美 美国通过强大新闻帝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等大众传媒和 国 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一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通过文化倾销在全世界构造了一个美国神话 。
法 法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捍卫法语 国 的纯洁性,对来势凶猛的美国文化入侵进行了有力的抵制。
“江南鱼米之乡”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百强县之首 全国卫生城市 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古琴之乡 国际花园城市
第3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实践
构建新发展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PART 01
把握考情考向
把握考情考向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
2024 贯彻新发展 2023
理念 2022 2024
推动高质量 发展 2023
2022
主观题:新课标Ⅱ卷
选择点,选择题和
选择题:天津卷、浙江卷
考点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根本: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2)重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 供给。
①“减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②“加法”——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补短板——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 总结为:“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发展成果由 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 人民共享 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落脚点)
考点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必
①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②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修 ③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PART 02
巩固必备知识
考点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是什么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 (内涵) 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为什么 (意义)
①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②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 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文化与经济、政治(行政视导)
【课堂探究】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 完成的,已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带 动了计算机、冶金、机械、特种工艺、控制、测控、气象、船舶、 生物、农业等领域技术的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进步。 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经验数据来看,空间技术的直接投 入产出比约为1:2,而相关产业的带动辐射则可达到1:8至1:14。 这意味着投入100亿元在航天工程领域,辐射的产值可以达到800 亿元到1400亿元。
【知识小结】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未来社会的政治参与,公民的文化素养 越来越重要。 (2)文化(渗透和入侵)及反对文化霸权主 义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课堂探究】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2013年7月24日,广电总局颁 布“限歌令”。强调,所有电视媒 体都要自觉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 规定”体现到节目制作中;各电视 台应努力提升节目的思想内容和价 值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 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 部级),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民群众的需要。
【课堂探究】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文化与经济、政治》 经济、政治
溧阳市竹箦中学 李俊
这是一个关于爱和成长的节目
这是父子亲情的真实感动纪录
每周五晚10点,几乎每5个家庭就有一个在 看,收视率领跑全国 创下零差评口碑,高达89%的美誉度,创中国 电视节目成功转型的最高典范。
节目播出后引发连锁经济效益,服装市场销售 火爆,掀起亲子旅游热潮,广告商趋之若鹜。 《人民日报》连发五篇社论,高度赞扬该节目: 点燃回归家庭的渴望。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题干: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A、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C、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D、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题干: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A、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B、只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的学习C、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知识传授为基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D、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注重知识的学习3、在民主法治社会,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
A、言论自由权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宗教信仰自由权D、人身自由权4、法律的最高价值目标是()。
A、维护秩序B、保护自由C、实现正义D、促进效率5、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探究学习的基本原则?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问题教学法6、下列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错误的是:A.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时事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在线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C. 采用翻转课堂模式,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D.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电子白板展示教学幻灯片,提高教学效果7、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学目标”的范畴?A. 知识目标B. 能力目标C. 情感目标D. 道德规范目标8、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A. 案例分析法B. 小组讨论法C. 角色扮演法D. 讲授法9、在教学《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节时,老师以下哪项教学活动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A、直接讲解价格变动的定义及其原理B、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商品价格变动现象,并分析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观看一段关于价格波动的新闻报道D、布置一份关于价格变动与生活关系的论文作业 10、在教授《政治生活》中的“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这一节时,下列哪个教学举例最恰当?A、讨论西方国家的多党制如何确保权力制衡B、解析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模式C、分析联邦制国家的多级政府结构D、比较不同国家的议会制度11、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下列哪种方法最能体现参与式学习?A. 课堂讲授B. 小组讨论C. 实地考察D. 网络调研12、在讲授“权利与义务”这一课题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可以采取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角色扮演法B. 案例分析法C. 专题讲座法D. 互动讨论法13、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A. 以知识传授为主,兼顾能力培养B. 以能力培养为主,适当减少知识传授C. 知识与能力并重,相辅相成D. 知识与能力分离,分别进行教学14、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A. 传授式教学B. 案例分析法C. 重复练习法D. 问答式教学15、我国的政体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演示课件
4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 一是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 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
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二是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
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 社会。 • 三是关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 •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 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 理,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等。
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 障体系,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 社会环境,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 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落实公平 的切实措施,推动社会向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17
• 4.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 主要措施: •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14
• 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 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 一是利益主体趋于多样化 • 原有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群体内部发生了变化,而
且涌现出一些新的利益阶层,利益主体分化,导致利益需 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 二是利益差距有所扩大 • 随着利益主体的不断分化,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差距也呈现 出扩大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呈逐步 拉大的趋势。 • 三是利益冲突有所增强 • 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矛盾突出,围绕土地征收征用、 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等问题, 冲突事件不断增多,对抗程度增强,处置难度加大。
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差距。 • 第二,传统发展理念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上,往往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使社 会建设相对滞后。 • 第三,政策机制不完善,社会建设的政策机制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符合,难以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3课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资料
5.东欧剧变后实现统一的国家是( A) A.德国 B.朝鲜 C.南斯拉夫 D.捷克斯洛伐克 6.东西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海湾战争 C.南斯拉夫内战的结束 D.独联体成立 7、80年代至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D( )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 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 ④社会主义 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东欧剧变的背景有( C ) 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东欧国家普遍外债 负担沉重 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④改革出现失误 ⑤苏联放松了对 东欧国家的控制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带来了哪些经验教训?
改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 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循序渐进,首先保持 稳定,不能盲目变革。
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东欧剧变开始于 (B)
A.1985年上半年
B.1989年下半年
C.1990年
D.1991年
2.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 荡不安
东 欧
内涵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 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的一系列事件
剧
变 时间
1989—1990年
原因
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 “和平演变”的严重影响
实质
东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 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质课件
材料二:···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手工业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 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很快,其他部门也出现了这种资本与劳动的分离。
雇佣关系
分工合作
面向市场
体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人教部编版(2018)九年级 | 上册
伴随生产方式的变革,欧洲 社会结构的变化,欧洲社会阶层 新旧更迭。农村富裕农民、城市 市民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农业 租地农场
手工业 手工工场
出现的背景 建立租地农场 租地农场特点 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影响
富裕农民和市 民阶层
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城市市民阶级的出现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新的阶级的 出现,会给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农业与市场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农产品和畜产品进入市场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手工业发展 原 因: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另一方面他们更多为市场而生产。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租地农场的出现
原因: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一些领主不善 经营,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形成:
①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②领主出租直领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③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 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ppt课件
1986年6月
中葡两国就澳门问题举行会谈
1987年4月13日 前后经过四轮会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
1988年9月
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
1992年3月
起草委员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 本法(草案)》
1999年2月 3日至9日
1999年4月 12日至17日
1999年 5月20日
大构想。
3.含义:在 祖国统一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 在 台湾 、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 资本主义制度 和生活方式长
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地区
概况
意义
1997 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2)香港问题的解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香港回归的道路充满曲折。 (3)“一国两制”。
(4)香港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5)增强综合国力;坚持“一国两制”;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 的行径;等等。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澳门回归大事记
1985年5月
葡萄牙总统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晤,表示 要友好地解决澳门问题
3.“一国两制”构想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中国传统政治 智慧的一次天才式创造。首次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的历 史问题是( D ) A.西藏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香港问题
4. 从 1999 年 到 2020 年 , 澳 门 本 地 生 产 总 值 由 502.7 亿 澳 门 元 增 长 至 4 134.7亿澳门元,翻了好几番;人均生产总值由1.5万美元增至8.7万 美元,增长4.8倍,在经济体排名中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四。以上材 料说明“一国两制”政策( A ) A.有利于澳门的繁荣稳定 B.问题的核心是中国统一 C.符合港澳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D.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制度
(完整)《政治经济学》课件(word版)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件2010版》文字版P1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课时:学期课,56课时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教材,主编张雷声董正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参考书目: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1册.《马恩全集》。
1版。
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列宁:《共产主义》(1920年6月12日),《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程恩富主编:《现代政治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张维达主编:《政治经济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比]曼德尔。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美]罗伯特。
杜普莱西斯.早期欧洲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P2导论•本章重点•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研究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等•要求掌握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规律及其特点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与时俱进P30。
五位一体ppt课件
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 建设的具体要求——政治建设
• 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 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约束和监 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继 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 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 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 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 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 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 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15
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 文化建设是灵魂
• 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 1996年10月,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
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会议根 据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把讨论 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 • 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 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在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个 层面作出重要安排,注重培育主流文化,重振国民精神, 部署“文化兴国”战略。寻求一条解决文化问题的政治路 径,融合多元文明,实现“先进文化的中国化”,同时通 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发扬传统精神,凝聚文化共识。
济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就与问题。
11
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
• 经济建设是根本
•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ppt
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复兴的多样 碰撞提供了契机
性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1)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 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 斯曼帝国纷纷解体,在这些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 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③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性,主要是争取或捍卫独立主权并 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武装斗争,有的则引向现代化发展道路。
探究点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 (1)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 地兴起各具特色的民族民主运动,特别是亚洲各国兴起了争取民族 独立和解放斗争的新高潮。 (2)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①由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如1926—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 治的武装起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 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②由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 动。如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的 华夫脱党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民族民主运动。
探究点
随堂演练
读史技巧两则材料是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角度,叙述了两次世 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材料一 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政治、阶级关系的发展以及俄国 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国际环境等方面,概述了两次世界大 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材料二以表格 的形式呈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六个典型 代表。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 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独立运动相比,这 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何新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文化的作用
第一,文化促进人的社会化,提供思维和行为 模式
牛顿一生的重要贡献是集 16 、 17 世纪科学先驱们成就的大成,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 系。晚年的牛顿花费大量精力 研究宗教,而在科学上却再无 任何建树。恩格斯说:“哥白 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 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 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 时期。”
中秋节
重阳节
春节 来历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 凶猛异常。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 命。每到这天,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 伤害。半夜,“年”闯进村,向村东老婆婆家扑 过去。却发现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将近 门口,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 “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 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 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 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 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第三,文化在经济建设中起先导作用
第四,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井冈山精神~中国共 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 源头
雷锋 -永 恒的 精神
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 神;立足本职,在平凡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 “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 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精神。
4500
迄今留存的 古罗马建筑中 最卓越的代表, 也是古罗马帝 国的象征。 1980年,包括 它在内的罗马 城古迹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 录》。
古罗马圆形竞技场
耶 路 撒 冷 旧 城 及 其 城 墙
公元前1000年以色列最早在此建都。当时所建造的神殿在 公元7世纪时,被罗马侵略军摧毁。亡国后的犹太人被禁止进 入耶路撒冷。公元4世纪后,才允许每年一次到幸存的残墙哭 泣哀祷,残墙由此被世人称为“哭墙”。在哭墙内侧丘坡上, 可见一座有金碧辉煌拱型圆顶的岩石清真寺,那是伊斯兰教的 圣地。
傣族:泼水节
苗族:苗年
布依族:查白歌节
西方传统节日民 族 节 日Fra bibliotek圣诞节
复活节
感恩节
万圣节
归纳:
从民族节日的形成上看,民族节日蕴涵着 民族生活中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 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 淀。从庆祝传统节日的意义上看,庆祝传统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 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 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一)文化的性质和作用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 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
和。
平遥古城 明清皇陵
延 安 精 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中 国 印 舞 动 的 北 京
北 京 奥 运 会 会 徽
“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 喜庆、热烈的气氛。,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 表性颜色,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 。
·
第三,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
汉族传统节日
民 族 节 日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民 族 节 日
回族:开斋节
第五,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和谐文化建设的要求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为引领方向。
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在文化生活中占据 主导地位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彰显人文 关怀为发展理念
节日名称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传统食品 饺子等 汤圆 粽子 月饼 重阳糕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 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 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 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 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 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 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继承
发展
在2004年法国文化年开幕当天, 温家宝就国家关系又提出了 ‚和而不同‛的思想,讲的是 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北 京 奥 运 会 吉 祥 物
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代表 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望。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 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 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 中国的灿烂文化。
2.文化的特点
第一,文化具有创造性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风 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创造辉煌过去, 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
第二,文化具有继承性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 而不同”的思想,其本意是指各种 学说都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和谐 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 冲突。
第四,文化具有价值性
我国在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 约》,至今已经有30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遗产 大国。其中文化遗产19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 然双重遗产4处。
埃及金字塔
字大国 塔大王 区小为 埃 被小自 及 列的己 的 入金修 金 《字建 字 世塔的 塔 界 陵建 遗座墓 于 产。。 名 迄 录 今年 》年, 前 ,埃 , 埃及 是 及已 古 金发 埃 现及 97 1979
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 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 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 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 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第二,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丰富人的 精神世界 在生命的长河中, 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 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 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 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见 证 长 征
从左向右依次是赵学著、卢成锡、赵丛建
2004年10月18日下午17点30分,《见证长征》行动组从瑞 金于都县正式出发,他们计划用一年时间,严格按照70年前 中央红军的行程时间、地点徒步重新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