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第二部分重点专题突破专题五实验探究专题集训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特色专题专训 题型五 实验探究题 (含解析)
题型五实验探究题基础作业1.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分析讨论】(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Ⅰ:验证有 ;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组别第一组第二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论】(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 ,认为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
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3)第二组的小明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 ,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
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4)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 (选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氯化钠生成。
【反思与拓展】(5)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为了防止该药品变质,该药品要保存。
(6)下列物质,能进一步证明第二组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填字母)。
A.铜片B.氧化铜C.紫色石蕊溶液2.(原创)小赣同学在用过氧化氢溶液给室内消毒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刚削好的苹果上,发现苹果上立即冒出气泡,这激发了小赣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苹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吗?【猜想假设】猜想1:苹果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猜想2:苹果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探究】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 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2 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苹果,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苹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讨论交流】(1)在探究实验中,“实验1”起的作用是。
中考备战策略201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 专题五 物质的推断 (含13年中考典例)课件 鲁教版
g 投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了0.2 g气体。
3 . (2013· 十堰 )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试管中装有
稀盐酸。向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温度计温度升高,该 物质是( )
A.锌粒
答案:A
B.冰块
C.铜块
D.氯化钠
4 . (2013· 乌鲁木齐 )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
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表
(4)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
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
(1)写出 A 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写出 B→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 A、B、C 都含有三种元素,其中两种元 素的质量比均为 1∶2,说明都含有相同的原子团硫酸 根离子,所以制取的气体可以是氢气,有一种物质可以 是硫酸,所以 A 是硫酸,B 可以是硫酸锌等硫酸盐,又 因为硫酸盐的沉淀只有硫酸钡,所以 C 是硫酸钡。硫 酸盐到硫酸钡可以用硫酸盐与可溶性钡盐反应, 反应物 可以是硫酸锌和氯化钡,生成物是硫酸钡和氯化锌,硫 酸钡是不溶性钡盐,在其后面标上沉淀符号。 答案:(1)H2SO4 ZnCl2 (2)ZnSO4+BaCl2===BaSO4↓+
(3)根据步骤Ⅳ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某物质一定存 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证明甲中该物 质的存在,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现象。
中考化学复习 第二模块 专题突破 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1.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乙组实验方案(反应后略)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结论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猜想2正确【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
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B(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A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
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四种元素组成。
2.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结论总结实验一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较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没有明显现象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的木条实验三向盛有5 mL 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青海专版)化学复习第编重点题型突破篇5实验探究题(精练)试题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1。
(2017宿迁中考)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考查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
Ⅰ。
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方案1: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红__色变成无色。
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__小于或等于__(选填“小于”或“小于或等于”)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请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NaOH+H2SO4===Na2SO4+2H2O__.Ⅱ。
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丙同学对探究Ⅰ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提出猜想】(1)Na2SO4;(2)Na2SO4和__H2SO 4__。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锌粒逐渐减少,有__气泡__产生方案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__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__,猜想(2)成立【实验反思】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__C__(填字母)。
A.BaCl2溶液B.Cu C.Fe2O32.(2017襄阳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如下实验:小雯探究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之间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小琪探究H2SO4、NaOH、CuSO4、BaCl2四种溶液之间的反应.实验完毕,小雯和小琪将试管中的剩余物都倒入同一大烧杯中,过滤后得到了沉淀A和无色滤液M,并接着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向所得沉淀A 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出现白色沉淀B和蓝色溶液,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B是__BaSO4(或硫酸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取少量无色滤液M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③取步骤②中溶液,加入适量Na2SO4溶液,充分反应无明显现象④另取少量无色滤液M于试管中,加入几粒锌粒__无明显现象(或锌粒表面无红色固体生成、无气体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滤液M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NaCl(或氯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琪分析后认为:步骤④中加入锌粒没有必要:滤液M中还可能存在其他成分。
中考化学复习第二部分重点专题突破专题五实验探究课件
2.互为杂质时的除杂方法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①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再通过浓硫酸;②通过足量灼热的碳粉。
能力点1
实验猜想与判断[2017.47(1),2014.47(2)]
例1 (2017长沙)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 件下生成的气体产物的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 a. 可能是二氧化碳; b. 可能是一氧化碳。 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 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Ⅰ. 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Ⅱ. 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
3.常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一个问题常受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为研究每一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采用控制变量
法逐个检验,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其中一个
条件,根据现象来判断这一条件对问题的影响。
能力点3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2015.47,2014.47(4)]
三、CO2的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成红色,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O2 +H2O===H2CO3, H2CO3=== CO2↑+H2O;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钙
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考虑:①反应物本身的影响,如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二氧化碳时,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盐酸的
挥发导致;②空气成分的影响,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 氧气等会对实验造成影响,如含酚酞的碱性溶液的红色褪去 的原因可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
能力点2 实验方案的设计[2014.47(4),2012.47(3)] 例2 (2014长沙)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密 度最小的气体。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 小丁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 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 中的红色褪去了。请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3)请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Mg(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或溶液吸收了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实验突破(05) 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
在剧氧烈气燃中烧,发白 ___________剧__烈___燃_ 烧,火星
光:_,放__热__,生__成__能__使__澄_清_ 四射,生成在黑氧色气固中体,放热
__石__灰__水___变__浑__浊__的___气__体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C+_O__2 ___C_O__2 _______ __3_F_e_+__2_O_2_____F_e_3_O_4_______ ___
(3)探究2实验中,3根铁丝均要完全伸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
[答案] (3)保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相同 [解析] (3)探究2实验中,3根铁丝均要完全伸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保证与氧气的 接触面积相同。(4)根据探究2实验可知,乙同学说法合理,其理由是铁丝与O2 的接触面积相同,但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
(4)根据探究2实验,你认为 。
实验记录如下:
氧气体积分数 90% 70%
氧气体积分数 65%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实验成功 燃烧比90%的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实验现象 燃烧比70%的弱,燃烧时间比70%的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65%的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探究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乙同 学认为是聚热效果好,能使未燃的铁丝更好地预热。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 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表所示,实验中3个集气瓶均盛有等量的水 和体积分数相同的氧气。
实验突破(五)
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
回归教材
[实验目的]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Ⅲ.取一段无锈细铁丝用酒精灯火
Ⅰ.把带火星的木 Ⅱ.用坩埚钳夹一小块木炭
2020最新中考化学 第2部分 实验探究题 类型5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含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真题精练(考试专用)
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五1.(2018·深圳节选)小明进行H2O2溶液制O2的实验探究。
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2)FeCl3溶液作催化剂,向5 mL 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已知】FeCl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H2O、Fe3+、Cl-【问题】哪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假设】假设一:可能是H2O假设二:可能是Fe3+假设三:可能是Cl-【分析】①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水分子。
【实验】操作现象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无明显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结论】②假设二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
(3)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MnO2(填化学式)更适合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2.实验探究一:课本第二单元课后作业中有“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探究内容,实验中学探究小组据此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Ⅰ.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①产生的气体是氧气②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①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②滤渣质量等于a g红砖粉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Ⅲ.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且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加入红砖粉末的快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锰粉末好【拓展应用】已知CuSO4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向101.2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2 g CuSO4粉末,充分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则生成氧气3.2g。
2020年广东省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五 实验探究 (共63张PPT)
专题五 实验探究
1.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 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 【实验操作】 用试管取 6 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 6 毫升稀盐酸, 等分成两份。
【实验证明】(1)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 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氢氧根离子 , 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继续探究】(2)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 H+参加了反 应? 小明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 不能证明盐酸中 H+参加了反应。小组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 照实验方案,请你将步骤补充完整:
铜生锈需要氧气 。
(4)甲同学用图 D 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 反应。他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 10%的氢氧化钠 溶液 50 mL,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 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 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 乙同学利用图 D 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甲同学实 验中的 氢氧化钠溶液 换成 等体积的水 ,实验步骤与甲同 学完全相同,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 氧化钠发生反应。
同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影响的实验资料。100 ℃时,在
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纯过氧化氢 24 h 的分解率见下表:
山东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篇专题5化学与生产生活精讲练习
专题五 化学与生产、生活,中考专题精讲) 化学与生产、生活是河北省中考必考内容,一般会在第29小题考查,该类试题往往以初中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背景。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角度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提高化学素质,体现化学应用。
本专题的考查方式有以下几种:(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借助真实的化学事实或现象提出问题。
(2)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或高新科研成果创新命题。
(3)结合课本实验、活动与探究、考查实验原理与设计、物质的鉴别方法、实验误差或失败原因分析等。
(4)借助社会最新热点或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相关问题。
达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境况。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此类试题在近年其他省市的中考题中较为常见,多以流程图的形式呈现生产过程,然后考察与之相关的化学知识。
【例1】(2017江西中考)碱式碳酸镁是一种新型阻燃剂,其工业制备流程如图所示:(1)常温下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H4HCO3固体,固体不能溶解,则该溶液为NH4HCO3的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一系列操作”中包括蒸发,实验室中蒸发溶液时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
(3)副产品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一种可直接进入上述流程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解析】(1)检验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同种固体物质,若溶解,则溶液不饱和,若不溶解,则溶液饱和;(2)操作1是将固液分离,故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实验室中蒸发溶液时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
由图可知,在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氨气。
【答案】(1)饱和;(2)过滤;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氨气【方法指导】此类试题,认真分析流程图,将相关物质的化学式标出,并写出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即可。
(青海专版)2021中考化学复习 第2编 重点题型突破篇 专题5 实验探究题(精讲)试题
专题五试验探究题,备考攻略)物质变质的探究1.碱变质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缘由与空气中的CO2等酸性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推断变质的方法检验生成物中是否有Na2CO3,假如有,则说明变质检验生成物中是否有CaCO3、假如有,则说明变质检验(1)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已经变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2)加CaCl2或BaCl2[或Ca(NO3)2或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已经变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BaCl2===BaCO3↓+2NaCl;(3)加入Ca(OH)2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已经变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 (1)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已变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观看容器壁上有白膜(或白色固体不溶于水),说明已变质除去杂质加入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如向变质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推断变质程度的方法(1)首先推断是否变质;(2)将变质后的生成物Na2CO3除去,再检验是否含有NaOH,假如有NaOH,则为部分变质,假如没有,则为全部变质(1)首先推断是否变质;(2)将变质后的生成物CaCO3除去(过滤),再检验是否含有Ca(OH)2,如有,则为部分变质,如没有,则为全部变质续表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推断变质的程度(1)取样品的溶液加入过量的(1)取样品加入盐酸有气泡产CaCl2或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2)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假如变成红色,则为部分变质,假如不变红,则为全部变质生,则变质;(2)取变质的样品溶于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假如变红,则为部分变质,假如不变红,则为全部变质【特殊提示】溶解Ca(OH)2时,不能用观看到消灭白色浑浊的现象来推断是否变质。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 专题五 科学探究题
专题五科学探究题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8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每个环节的目的和意义如下:【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猜想与假设】能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能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和假设进行初步论证。
【制订计划】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制订科学探究活动计划;根据具体问题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进行实验】能积极参与化学实验,顺利完成实验操作;能在实验中做到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搜集证据】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能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学会多种搜集证据的方法。
【解释与结论】能对事实和证据进行简单加工与整理,判断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反思与评价】有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的意识;能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表达与交流】能用书面方式明确表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类型1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探究物质成分的实质就是物质的鉴别,可以根据物质的颜色、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进行区分。
若不能通过物理性质区分,则从物质的反应现象进行判断,用化学方法判断物质的成分时要先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
典例某“自加热食品”发热包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和氯化钙,其使用说明如图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发热包的发热原理将发热包中固体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发生剧烈反应,水很快沸腾。
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有大量固体,继续加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混合物。
(1)发热包中的某成分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实验探究题》考点总结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实验探究题》考点剖析:此考点通常考查以下知识:1:某种物质加热分解后对产物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
2:某些物质相互反应后对反应后的产物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对某些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反应,通过加入其它试剂,验证此反应是否发生或验证其反应后的物质中某种物质是否存在。
4:对某些物质的变质情况进行猜想并验证。
5:对某些反应后废液中的溶质进行猜想并验证。
6:对某些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验证。
7:对某些实验中的特殊物质性质及在实验中的作用进行猜想及验证。
8:对实验中出现的某些有害、有毒及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进行处理并对实验装置进行合理的改进。
【考点归纳】一:常见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
检验及鉴别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是对物质的确认、鉴别及区别。
推断是根据已知现象,应用物质特性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被检测物是什么或其中含有什么,不含什么,可能含有什么。
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1: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7] 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2、离子的检验.(1)酸液(H+):①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②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2)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3)某些金属氧化物(如:铁锈)(4)}碳酸盐(如:碳酸钠等)碱液(OH-):①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②某些可溶性盐(如:硫酸铜、氯化铁)(3)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4)硫酸和SO42-: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BaCl2区别Cl-和SO42-:先用Ba(NO3)2溶液再用AgNO3溶液.(5)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加盐酸产生气泡,加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中考化学专题攻关核心命题点 专题五 数字化实验(10年2考)
D.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84%
2.某校化学小组设计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
数随时间的变化,所得数据如图乙所示。
图甲
已知:铁在潮湿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① 2 Fe + O2 + 2 H2 O = 2 Fe(OH)2
水反应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终形成无色溶液。通过传感器测得溶液温
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20 ℃ 时 N 的溶解度是 15 g
B. 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5%
C. 、 两点时 N 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D. 、 两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同
通过传感器测得烧瓶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2
图1
+ = +
(1) 写出图1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1烧杯中有什么现象?
[答案]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燃烧消耗
,且产物 不是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某同学根据图2曲线②推断:不能用木炭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其实验依据
反应前后压强没有变化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1省实验中学三模)河南省实验中学某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了
4.(2021南京)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题突破五实验探究专题分析+重难突破,含试题
专题分析
重难突破
第二页,共十五页。
实验探究
重难突破
突破一 物质性质的直接(zhíjiē)考查
专题 突破五 实验探究 (zhuāntí)
第一页,共十五页。
实验(shíyàn)探究
专题分析
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探究的力度是初中化学新课标实验 教材的突出特点。通过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 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近年来的 中考试题中探究性试题成为了必考题型,并且探究的力度及对方法的考 查逐年加重。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__a_(_O_H__)_2+__C__O__2=_=__=_C_a_C__O__3↓__+ ___H_2_O_。
结论:白色固体是 Ca(OH)2 。
专题分析
重难突破
第四页,共十五页。
实验(shíyàn)探究
[拓展应用] 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 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 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 ___C_F____(填图 Z5-1 中 装置序号)。
专题分析
重难突破
第十页,共十五页。
实验探究
突破(tūpò)三 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的考查
命题角度:由生活中某一问题或现象入手,考查(kǎochá)相关化学知 识和方法。
例 3 [2013·张家口模拟] 有一种神奇的蜡烛,外表看上去 和普通的蜡烛一样,但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小明对 这种蜡烛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下列探究。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特色专题专训 题型五 实验探究题 学案(含解析)
题型五实验探究题【题型分析】类型1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固体成分、气体成分、溶质成分、组成元素)探究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类:①探究混合物中(固体或气体混合物)物质组成的成分;②探究常见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物的物质组成;③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④未知物质中的组成元素。
(1)固体成分探究:常涉及的物质有C、CuO、Fe、Fe2O3、NaOH、Na2CO3、CuSO4、CaCO3、BaCO3、Cu(OH)2、Fe(OH)3、Mg(OH)2、Al(OH)3、AgCl、BaSO4等常见物质。
解题时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加以区分。
(2)气体成分探究:常涉及的物质有H2、O2、CO、CO2、CH4、NH3、水蒸气等气体,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制法、检验及性质。
检验混合气体时,要注意检验的顺序,以排除干扰。
(3)反应后溶液溶质的探究:这类题型常依托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进行考查,反应后的溶质中一定有生成物(可溶),还应考虑反应物(可溶)是否过量。
对于单一反应如下:Na2CO3+CaCl2CaCO3↓+2NaCl,反应后的溶质有三种情况:①只有NaCl;②NaCl和Na2CO3;③NaCl和CaCl2。
对于两个反应的情形,还需从反应物量的角度,综合分析反应是否有先后顺序。
(4)组成元素:根据反应现象及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判断。
类型2 异常现象探究可从以下角度分析:1.反应物;2.生成物;3.反应条件;4.反应伴随现象:主要是放热;5.环境:周围环境的差异(温度、物质等)、环境中某些物质是否参与了反应。
常见的有“异常”现象的实验:①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②过量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③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产生气泡;④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导致产物不同等;⑤指示剂与酸碱性溶液变色异常。
类型3 定量探究定量实验是初中化学学科较难的实验,其一般结合定性实验,除了要考虑干扰因素外,还要进行化学定量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实验探究(针对47题)专题分类集训类型1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2018.47,2018.47)1. (2018师大附中模拟)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魔术。
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晨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查阅资料】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第1题图【猜想假设】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设计装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1)另取少量未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直接滴加水,脱脂棉没有燃烧。
(2)如图所示,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
(3)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小杨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晨认为不可能,小晨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8来宾)某兴趣小组做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后,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与锌粒进行实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为了检验该气体的成分,该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能与多种物质反应;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KMnO4吸收,并进行如下实验:第2题图(1)实验事实与结论:①反应进行不久,观察到B处________________,D处无明显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SO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继续进行一段时间后,D处气体能燃烧,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产生的气体是H2,产生该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思与评价:小明认为,工业上可用锌粒和浓硫酸反应大量制取硫酸锌溶液,小红认为不适宜,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18宁波)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产物是什么?小科进行了探究。
【猜想】Mg(OH)Cl分解后产物可能有:Mg、MgCl2、MgO、HCl气体、H2O、Cl2。
老师告诉他产物就是上述猜想中的其中几种,并提示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第3题图【实验一】取少量的Mg(OH)Cl放入大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
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有________气体,无其他气体。
【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由此推知Mg(OH)Cl 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_______。
【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
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_______。
【结论】Mg(OH)Cl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18安顺)2018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
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无色、冰状固体,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nH2O,在开采过程中若甲烷泄漏,会导致严重温室效应。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H2O;乙CO H2O;丙NH3CO2H2O;丁CO2CO H2O。
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进行验证:第4题图(1)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A中________________,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________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浴室外非密闭空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018广东)某同学进行如图两个实验。
第5题图(1)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
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钡不溶于酸。
【提出猜想】白色沉淀为:Ⅰ.________;Ⅱ.Mg(OH)2和BaSO4;Ⅲ.Mg(OH)2和MgCO3。
【实验方案】【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Ⅲ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________________;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18岳阳)化学兴趣活动课中,同学们对过氧化钠可为潜水、宇航等缺氧环境工作人员提供氧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同学们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装有过氧化钠的实验装置后,发现除生成氧气外,还有固体物质存在。
老师介绍说,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盐。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化学式为Na2O2。
常温下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还能与盐酸等物质反应生成氧气。
【猜想】反应后的固体是:Ⅰ. 碳酸氢钠;Ⅱ. 碳酸钠;Ⅲ. 碳酸钠和过氧化钠【讨论交流】同学们通过讨论交流认为猜想Ⅰ肯定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写出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小华认为,直接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就可以验证猜想。
同学们认为这样做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018麓山国际实验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 Ca(HCO3)2,联想到实验室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Ca(OH)2+CO2=== CaCO3↓+H2O,对长时间向碱溶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提出问题】一定量的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是什么?【查阅资料】(1)通入少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入过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 2NaHCO3。
(3)碳酸氢盐都是可溶于水的,BaCO3难溶于水。
(4)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1)溶质为NaOH和Na2CO3;(2)溶质为Na2CO3;(3)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溶质为NaHCO3。
【设计实验】【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1)是多余的。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反思应用】同学们回忆起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心想:如果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怎样的现象?请你描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018娄底)娄底人在端午节有吃皮蛋的习俗。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腌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
同学们向这三种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Cl和________。
(写化学式)【提出问题】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作出猜想】小林认为:还含有Ca(OH)2小方认为:还含有Na2CO3小华认为:还含有Ca(OH)2和Na2CO3【交流讨论】经过进一步讨论,大家认为小华的猜想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探究】。
【继续探究】小明也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却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小明对此深感疑惑。
【解释评价】经老师的指导和大家的认真思考后终于找出了原因,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老师对同学们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类型2 混合物成分的探究(2018.47)1. (2018长沙) 据长沙新闻媒体报道,最近因使用燃气热水器不当引发多起煤气中毒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煤气是由燃气不充分燃烧后产生的,煤气的主要成分有CO 2、水蒸气和CO 。
这些事故引起了我市中学生的广泛关注,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燃气的燃烧进行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