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学会“十二五”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大学食品营养协会2024年下学期工作计划

大学食品营养协会2024年下学期工作计划

大学食品营养协会2024年下学期工作计划一、组织活动1.1 主办春季食品营养讲座- 邀请专业人士或学者,在校内举办食品营养讲座,宣传食品营养知识,增加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意识。

- 定期组织小组讨论,确定讲座的主题和讲者,协助筹备并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1.2 举办食品营养知识竞赛- 组织食品营养知识竞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增加他们对食品营养的关注。

- 准备竞赛题目和相关材料,组织选拔赛和决赛的顺利进行。

1.3 参与校园健康周活动- 在校园健康周期间,开展与食品营养相关的活动,如展览、互动游戏、健康饮食品尝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 与其他相关社团合作,共同策划活动,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1.4 组织食品捐赠活动- 组织食品捐赠活动,收集食品并捐赠给有需要的群体,帮助解决社会问题。

- 联系食品企业或超市,征求捐赠物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开展调研和调查2.1 开展食品营养调研- 组织学生开展食品营养调研,了解学生对食品营养的了解程度、饮食习惯和需求,为后续的活动和推广提供依据。

- 设计调研问卷并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整理数据结果。

2.2 进行食品安全意识调查- 开展食品安全意识调查,了解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 根据调查结果,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三、开展推广活动3.1 制作食品营养宣传册- 制作食品营养宣传册,包括食品营养知识、健康饮食推荐和常见营养问题解答等内容。

- 宣传册通过宣传栏、社交媒体、活动现场等方式进行发布,提高学生对食品营养的了解和关注。

3.2 开展线上宣传活动- 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渠道开展食品营养的线上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

- 定期发布食品营养知识、健康食谱和食品安全提示等内容,提供学生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3.3 开展合作交流活动- 与其他学校的食品营养协会进行合作交流,共同举办相关活动。

- 设计并组织参观、讲座或者座谈等活动,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提升协会的影响力和专业水平。

2024年营养改善计划调研报告参考(2篇)

2024年营养改善计划调研报告参考(2篇)

2024年营养改善计划调研报告参考摘要:在2024年,世界各地仍然存在着许多人们营养不良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本报告对2024年营养改善计划进行了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改善饮食结构、加强营养宣传和提高政策支持是关键的措施。

此外,市场监管、教育和社区参与也对营养改善计划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对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了具体的行动建议和实施策略,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引言1. 背景介绍2. 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二部分:调研结果分析1. 饮食结构问题1.1 不平衡的饮食结构1.2 高盐、高糖和高脂食物摄入过多1.3 缺乏均衡的膳食营养2. 营养宣传不足2.1 缺乏对营养知识的普及2.2 营养宣传信息不准确或片面2.3 营养宣传渠道不够多样化3. 政策支持不到位3.1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3.2 政府投入不足3.3 落实政策的措施不力第三部分:行动建议和实施策略1. 改善饮食结构1.1 提倡均衡膳食1.2 限制高盐、高糖和高脂食物摄入1.3 加强营养知识教育2. 加强营养宣传2.1 多渠道传播营养知识2.2 发布准确和全面的营养宣传信息2.3 建立营养宣传的长效机制3. 提高政策支持3.1 设立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3.2 增加政府投入3.3 加大对营养改善计划的监管力度4. 建立市场监管机制4.1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4.2 提高食品标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4.3 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合理营销行为5. 加强教育和社区参与5.1 增加营养知识的教育培训5.2 鼓励学校和社区组织营养活动5.3 建立营养改善计划专家团队第四部分:结论1. 描述当前营养改善状况2. 总结行动建议和实施策略3. 展望未来营养改善的前景为了更好地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需要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学校和社区等。

只有通过合作,我们才能改善营养状况,提升人民的健康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报告的参考内容将为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有助于推动2024年营养改善计划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一、教育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可从基础教育各学段的目的、任务、功能和教育体制等角度选题)2.区域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可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如何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国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教育发展做出战略部署等角度选题)3.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研究(可从教育投入、学校布局、教师培养、课程开发等角度选题)4.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优化公平、效率、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策略研究5.地方政府办学体制改革的分阶段目标、阻力和应对策略研究6.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阶段性目标设置与实施策略研究7.区域教育供给适切性及效能问题的研究8.地方政府实现教育管理职能转变中所面临的有利因素、困境及对策研究9.当代教育新理论、新思想、新流派对基础教育实践影响的研究10.基础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可从课程发展、教育管理、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等角度选题)11.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政策的区域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质量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间)12.中学阶段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13.学科教育史和学科教育思想史研究14.地方教育史、教育志的研究15.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16.各学科教学理论比较研究二、基础教育发展17.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与监测机制研究18.区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阶段性目标、关键任务及实施方案研究19.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在区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战略研究20.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影响的研究21.城镇化发展与基础教育结构调整战略研究22.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研究23.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的实践研究24.特色学校建设模式与发展现状研究25.学校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题诊断与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26.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实践研究27.示校发挥辐射作用的机制研究28.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研究三、农村教育29.农村中小学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调查研究30.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研究31.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在职学习、流动状况和补充机制、后勤保障等)32.“三教统筹”发展问题的研究33.民族地区农村教育问题研究34.农村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现状研究35.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36.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37.实施“两免一补”和资助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38.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39.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与控辍策略研究40.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共建现状与促进、提升机制研究四、教育管理41.教育行政机关与教育科研机构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与组织文化建设研究42.教育系统的社会监督机制和自律机制研究43.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和教育协作发展机制研究44.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绩效评估、薪酬激励、职称评定、校长培训、后备干部培养等)45.教育科研效益评价指标研究及提升教育科研效益的策略研究46.地方教育机构教育教学表彰及学生表彰活动的形式、效果及改进策略研究47.学校与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建模式研究48.提高学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机制研究49.社会机构和社会人士投资教育及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与效果研究50.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体制改革模式的实验研究51.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沟通衔接模式研究52.招生管理规化制度建设研究5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54.学校规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案例研究55.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建设成效、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56.借鉴其他行业优秀管理思想为教育管理改革服务的研究57.学校管理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与团队效能研究58.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研究59.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改革研究60.中小学收费规化的制度研究6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建构研究62.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研究63.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64.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服务状况与利用情况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五、素质教育65.中小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66.学校素质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7.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研究68.中小幼三级教育体系沟通衔接模式研究69.提高教学效率,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70.中小学全员育人体系构建研究71.我国传统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72.当代教师、学生、家长成才观调查和引导其树立科学成才观的策略研究73.素质教育目标下的学生个性塑造、特长培养策略研究74.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75.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研究76.开发、利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行动研究77.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78.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开发研究79.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行动研究80.新时期超常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征、培养机制与策略研究81.学校美育开展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82.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实施情况和成效研究六、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制度83.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84.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贯彻“因材施教”方针的行动研究85.各学科有效教学的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86.各学科主流教学法的对比研究与教法整合研究87.信息时代各学科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创新实践及成效研究88.通过教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实验研究89.分层教学背景下学科教学进程设计与效果研究90.自主学习课程、研究型课程等新型课程的设计与效能研究91.校本课程与乡土课程的开发、评估与教学管理研究92.网络课程、电视讲座对传统教学的影响研究93.不同版本中小学教材的比较研究94.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95.学分认定操作中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96.中小学课程与作业难度及作业负荷监测指标体系研究97.中小学考试频次、试题质量和对学生学业影响的调查研究98.中小学考试实现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转变的行动研究99.各学段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100.教育公平视角下的自主招生政策与中、高考加分政策研究101.特长生招生制度改革与成效研究七、教师队伍建设102.区域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103.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104.教师生涯规划与职业信念研究105.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师德建设策略研究106.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如成就感、幸福感、职业枯竭感等107.全方位育人目标下教师对新角色的认同和适应现状的调查研究108.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开展状况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109.拔尖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110.免费师生与特岗教师生涯规划研究111.师生支教、顶岗实习发展现状与管理机制研究112.教师道德失行为主要表现、原因与对策研究八、德育研究113.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时代特质与德育理念、容与途径变革的研究与探索114.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非同向性对中小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15.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116.关于中小学德育主要形式、实效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117.学校与家庭形成德育合力的策略研究118.德育课程建设现状与不同类型德育课程的整合策略研究(如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119.德育与美育、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实验研究120.提高课任教师德育能力与德育积极性的策略研究121.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122.中小学生德育主题活动开发、开展状况与效果研究123.新时期学生党校、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研究124.加强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行动研究125.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策略研究126.学生公民人格和公民道德品格培养策略研究127.以德育为抓手提升中小学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策略研究128.中小学生行为规与养成教育研究129.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130.诚信、责任、禁毒、解救网迷……单个德育目标教育实践的研究九、教育心理与学生心理健康131.新时期教师职业信念、工作价值观与行为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32.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和教育艺术、干预策略研究133.学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与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效果研究134.各学科的认知特点与学习策略研究135.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36.学生学习兴趣与成就动机的发展变化规律、即时评价策略与培养策略研究137.招生制度改革对学生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的影响研究138.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研究139.提高学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自我减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行动研究140.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141.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能力和时间管理等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142.“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质性研究143.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技能培养研究十、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研究144.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含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145.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策略研究146.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问题的研究147.社会力量举办青少年活动的效益和社会影响研究148.学生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的学校、社会、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149.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现状调查及效果分析150.超常儿童少年家庭教育案例研究151.“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与案例研究152.信息时代家校沟通质量与改进策略研究153.家长学校的教育容、方法、组织形式与开展效果的研究154.家庭辅导教师服务质量和供需状况调查研究十一、教育信息化155.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现状及培训策略研究156.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完善与利用策略研究157.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现状与综合培训策略研究158.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159.网络教学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能研究160.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演变趋势研究161.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162.信息化背景下课外教育模式与效能研究163.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效益研究164.教师博客在促进师生沟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十二、民办教育165.社会力量办学标准、体制、模式及质量保证机制研究166.关于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地位的研究167.民办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168.民办教育投资机制改革研究169.区域性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170.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研究171.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生存状况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172.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十三、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173.卫生保健类学科课程教材教法研究174.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175.体育与艺术“2+1”项目工程的推进策略研究176.学校体育、艺术类社团的团队文化建设研究177.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178.学生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矫正研究179.学校营养配餐及卫生状况调查研究180.体育推广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181.体育特长培养与全面素质发展研究182.艺术特长生培训现状与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十四、民族教育183.少数民族学校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184.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185.少数民族聚居区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186.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改革研究187.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188.新疆班、班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189.民族地区跨文化沟通教育研究十五、学会工作研究190.教育学会与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院所合作模式研究191.加强教育学会自身建设策略研究192.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形式、容和机制创新研究学会组织科研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创新研究193.。

全谷物营养时代即将到来?

全谷物营养时代即将到来?

健康生活在膳食营养中,谷物食品是膳食宝塔的基础,为人体提供55%~65%的能量。

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15)》指出,过去10年间,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中谷类食物供能比分别下降到47%和58.8%,明显低于合理范围。

脂肪供能比例超过30%,高于推荐标准25%~30%的上限,其中脂肪含量较高的猪肉摄入量明显增加,脂肪和肉类代替了人体碳水化合物的供能。

因此以谷物食物为根基的“膳食宝塔”,也开始随着这一趋势逐渐倾斜。

而《中国成年居民粗杂粮摄入状况》的调查报告说的更清楚,目前我国超过80%成年居民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人体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缺失。

在谷类食物中,植物蛋白、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及纤维素的含量较高。

薯类属于低脂肪、高纤维、矿物质丰富的食物。

以大豆为代表的豆类更是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烟酸等。

这些成分均是人体肌肉和神经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长期摄入单纯一种谷物会限制多种营养素和健康物质的充分接触,而同时摄入多种谷物、薯类、豆类,可以使营养成分互补,能即将到来?全谷物营养时代□谭敦民在不久前的“全民营养周”(5月14~20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谷物营养健康宣言”,倡导“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饮食结构,并且强调应该增加全谷物在居民膳食中的摄入,宣传口号是“全谷物,营养+,开创谷物营养健康新时代”。

·营养美食子结构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由于二者的溶解度、黏度、易消化程度的差别,以及在不同谷类中所占的不同比例,所以直接影响着它们的加工特点与食用风味。

谷类碳水化物的利用率较高,在90%以上,因此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谷类的无机盐的含量为1.5%左右,其中主要是磷和钙;此外,还含有较多的镁。

谷类的无机盐也大都集中在谷皮和糊粉层,粗制的米和面由于保留了部分麸皮,无机盐的含量较高。

谷类所含的钙和磷,绝大部分以植酸盐形式存在。

营养学会工作计划

营养学会工作计划

营养学会工作计划营养学会工作计划1尊敬的各位领导: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为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良心工程”,我们尽最大努力做了大量工作,现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乡是1988年区乡体改的新建乡,位于镇雄县西北角,距县城37公里。

是镇雄通往四川、昭通、威信等地的交通要道,是威信入镇雄的窗口。

全乡辖7个村132个村民组6779户31268人。

全乡有校点23个,其中完全小学15个,中学2个(含中学老校区),初小点5个,私人办学点1个。

享受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政策的学生5284人,其中小学3723人,中学1561人。

招聘食堂从业人员53人,学校兼职食堂管理人员25人。

二、工作情况(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继2月14日镇雄县县委、政府召开“镇雄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会议后,木卓乡党委、政府于2月26日相继召开相关会议,迅速成立由乡长任组长的木卓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组,加强对全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

下设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办公室在木卓乡中心学校,具体负责全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工作。

2月28日中心学校召开全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题会议,成立木卓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小组,确定工作任务。

分头开展有关营养餐的各项工作。

(二)落实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全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实行“双线责任制”。

乡人民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了责任状,中心学校与各学校也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双线责任制”并轨运行,共同实施,“捆绑”考核。

(三)多形式,抓落实。

进一步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拟订的各项制度和管理办法,健全营养改善计划档案。

在3月5日、6日连续召开木卓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会议,主要培训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档案业务、规范食品储藏与保管工作、强调食堂安全与卫生管理,全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有序进行。

(四)加大力度,全力投入整改。

自我乡六井村苍坪小学发生疑似营养餐中毒事件以来,乡在家领导及时召开由乡班子成员、中心学校班子成员紧急会议,专题研究,全力投入我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整改工作。

全视角解读营养与保健品食品产业

全视角解读营养与保健品食品产业

中国食品报/2012年/7月/2日/第001版全视角解读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十二五”专项资金给力创新培育百强和百亿元企业记者李松本报讯(记者李松) 6月26-27日,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粮食局等支持,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营养与保健食品“十二五”发展规划宣贯会在北京召开。

会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国家食药监局、国家粮食局、中国保健协会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行业龙头企业代表、科研院所代表、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代表等约200人与会。

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首次列入国家发展规划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首次将“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列入国家发展规划。

“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十二五’规划”(以下简规划)明确提出了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的“行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并对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的产业布局进行了安排,明确了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的发展目标。

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主抓四个方面七项重点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贺燕丽对《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解读。

她指出,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对于我国将被动的“已病才就医”模式,转变为“未病先预防”和“治未病“的模式,具有基础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贺燕丽指出,2010年,我国保健食品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

另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营养食品年产值已达3000多亿元,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呈现出稳步增长和良好发展的态势。

但她同时指出,在“十一五”时期,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在稳健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产品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建设薄弱、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

从产业规模来看,目前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仅占整个食品产业7万多亿元产值的10%,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大力发展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势在必行。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要本着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结合其实际,从营养与保健食品的基础研究、资源与原料、产品工艺设备、产业结构调整等4个方面,重点开展7项工作。

全面推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23年)实施 提高我国居民营养健康水平

全面推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23年)实施 提高我国居民营养健康水平

全面推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23年)实施提高我国居民营养健康水平一、背景与意义营养是生命的基础,健康是国民的福祉。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民营养状况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但在繁荣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不合理膳食、营养不良和慢性疾病等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政府在2017年发布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旨在通过全面推动营养政策法规建设、膳食结构优化、营养干预措施实施等方面的工作,提高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水平。

《计划》的实施将对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状况、预防慢性病、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计划》的主要目标《计划》明确了2020年和2030年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降低重点人群贫血率、孕妇叶酸缺乏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等关键营养指标;提高孕妇纯母乳喂养率、6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等婴幼儿营养指标;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食物的摄入量,减少盐、油、糖等有害物质的摄入量等。

三、《计划》的重点任务《计划》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加强营养政策法规建设和监管,推动形成合理的营养政策环境;优化居民膳食结构,提高食物营养质量;加强营养干预,改善重点人群的营养状况;提升营养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全民营养素养;加强营养科研与创新,为营养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营养理念和技术。

四、《计划》的实施保障措施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提出了四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加大资金投入,保障《计划》实施所需经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营养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民对营养健康的认识和重视。

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报告

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报告

附件:“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科学技术部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一、形势与需求 (5)(一)生物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5)(二)生物技术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战略重点 (6)(三)生物技术引领的生物产业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7)(四)生物技术将成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突破点 (7)(五)生物技术将成为生物安全的支撑点 (8)二、总体思路与指导原则 (9)(一)总体思路 (9)(二)指导原则 (9)三、发展目标 (10)四、重点任务 (11)(一)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 (11)(二)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13)(三)研究开发一批重大产品和技术系统 (16)(四)加强生物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20)五、保障措施 (22)(一)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完善国家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协调机制 (22)(二)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 (22)(三)鼓励产学研结合,促进生物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22)(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 (23)(五)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模式,加强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23)(六)扩大国际与地区合作,充分利用国外优势技术人才资源 (24)名词解释: (25)生物技术是当今国际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生物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对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健康、粮食、能源、环境等主要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已将生物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

2010年9月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也将生物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贯彻落实《决定》和《纲要》的部署,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实施,全面推进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特编制《“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生物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高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营养学科发展报告

营养学科发展报告

营养学科发展现状及展望——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新时代下大营养观专题论坛”学术综述营养学是研究食物及其营养物质的性质、人体摄入、吸收、利用以及对人体以维持生长、发育与良好健康的相关过程的科学。

营养学科包括基础营养、食物营养、临床营养、公共营养、微量元素营养、特殊人群营养、妇幼营养、老年营养、营养与慢性疾病等分支学科领域。

目前,营养学的研究分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发现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和有益成分,研究这些成分的功能作用;二是研究食物和营养素如何影响健康,研究与膳食有关的各种疾病,以及如何调整膳食来预防这种疾病。

本学术综述针对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营养学科发展态势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评估,为准确了解国际整体发展动态和趋势,以及我国营养学科发展现状与潜力提供详细的数据和事实参考;同时也为支撑国家层面的营养学科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性分析工作。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本研究领域发展概况及前沿进展;②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比较分析;③我国在本学科领域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④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措施建议。

1 本研究领域发展概况及前沿进展1.1 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进展从1989年到现在营养学研究发表论文的年度分布来看,1989-1999年间,我国营养学领域的研究主要由医药卫生领域开展,2000年以来,在化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和工业技术(食品科技)领域开展的营养学研究的相关论文迅速增加。

从1998-2014年营养学相关科技奖励领域分布看,与食品科学交叉的食物营养占超过1/3的奖项,其次是临床营养(22%)、营养调查与监测(16%)、儿童与青少年营养(12%)、基础营养与分子营养(9%)。

根据我国营养学领域SCI论文发表的期刊,对Web of Science的学科分类进行聚类。

通过对纳入文献的分析,中国的营养学科在国际上的相关研究明显分为4大部分:(1)分子营养、基础营养;(2)食物营养与保健食品:主要是新方法新技术、探索食物/成分/结构与健康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制新产品及配伍组成等内容;(3)临床营养:主要是营养支持患者的临床结局,包括住院经济耗费、平均住院日、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中国营养学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国营养学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国营养学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营养学会“十二五”规划将按照民政部、中国科协、卫生部的工作布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坚持“三服务一加强”把科技工作者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结合中国营养学会的特色,明确未来五年学会工作的重要方向、主要任务和具体工作。

一、为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方面当今,科技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消费模式等各方面。

十一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起步阶段,十二五规划将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攻坚阶段,重点在于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知识技术创新为首要条件和突破口,以科技兴国、和平崛起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提升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实践活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变,由此支撑国家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一)协助食品企业技术关键点突破,引导生产营养健康食品未来五年,中国营养学会按照国家的整体部署,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贡献方面的拟实行的工作战略,就是围绕中央关于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要求,大力推进食品企业技术创新,协助食品企业在技术关键点突破,引导食品企业生产出有营养特色的、有益于健康的食品产品,为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二)发挥营养学会优势,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技术创新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这三大载体建设中,中国营养学会将依托中国科协学会部批准的“营养科学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试点项目和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的“企业科协信息项目”,搭建起一个面向为食品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技术和信息平台,产学研联盟是一种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第三届中国营养师年会嘉宾讲话稿集

第三届中国营养师年会嘉宾讲话稿集

殷大奎:把营养健康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营养健康培训应该逐步实施,应该形成一个行业的职业标准。

现在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的教育都有,应该要设一个门坎,所以这次会议非常的有意义。

营养健康教育就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教育,这一点非常重要。

特别是公民的营养素养提高了,才能能分辨哪些是非科学的、哪些是伪科学的。

这次的论坛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促进作用。

现在大家都认为健康管理是最基本的层次,真正什么是健康管理、怎么做健康管理?首先健康情况要理清楚,那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是一个专家就可以做的,而是需要全方面的专家才可以实现的。

所以健康管理是一个高层次工作,接下来我们应该进一步落实营养健康管理办法条例。

最后我代表中国健康教育协会感谢在座的各位嘉宾及人士,大家应该增强信心,能过各部门的配合,把我们营养健康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于小冬:对当前的健康教育工作的几个建议在第三届营养健康教育高峰论坛上,于小冬主任语重心长的讲话。

作为历届中国营养健康高峰论坛的主办方领导,于小冬对当下的营养健康教育遇到的问题尤为关注。

他说:“如今健康教育提到了更高的一个水平,营养健康教育高峰论坛今年也已经是第三届了,在行业领域的影响也提高了,今天参会的人员也很多,通过在百年讲堂这个会场从侧面也反映这个论坛影响也越来越高了。

”于小冬对当前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几个建议:第一:健康教育教学用的教材需要综合起来。

营养健康教育是综合力非常强,社交面非常广的一学门科。

营养学可以分为农学、食品学、医学等学科,还可以扩展到生物学、化学等学科,这门科学既是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很深的社会科学,这就是综合力强的地方。

同时也是一门经济学,应用科学。

怎么才能发展,要从需要中求得学问、学科的发展,所以这是我说的教材问题。

教材要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原则,与时俱进。

我们的营养学以前是农学、食品学,医学的概念,现在我们应该编出新的、适应现在社会的教材。

人们现在出现很多问题,编出新教材,培训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性人才,也应该搞基本建设分为两部分。

坚持农技公益性服务方向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

坚持农技公益性服务方向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
“ 连 增 ”、 甲鱼 生产 在 华 东地 区名 声 袒
意进取 ,大胆创新,为黎川农业发展 、农 民 起 、食用菌产量名列全 国前茅并获同家农产 增收、农村繁荣付 出了心血 ,功不可没一一 品地理标忠注册登记、烤烟生产后来居上歹 改 高杆 品种 为矮 杆 品种 ;改常 规稻 为杂 交 为江西省烤烟重要生产基地 、蔬菜标准化
变农资价格上涨及各种风险并存 的情况下 ,

点 ,笔者就 自己4 年来在基层与 “ 民、 3 农
惠农政策和强化服务体系 。2 1年在气候 多 农村 、农业 ”朝 夕相处 的经历,着重就乡镇 00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公益性服务这一 问题提 出
成功实现 了粮食 “ 七连增 ”。正是这来之不 个人几点看法 ,以期得到相关专家、学者 的
和创造力 ,才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正确 个基础性产业,也是一个先天弱质性 、低益
县 是 一个 农 业 县 ,地 处 江 西 省 中部 偏 东 ,有 业生产秩序,促进 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正 眭 l- 乡 镇 建 制 ,耕 地 面积 2 .万 亩 ,可 利 用 于 乡镇 基 层 农 技推 广 人 员 和 全 县人 民持 之 5" 4 31
水面85 .万亩 ,山地面积12 9 万亩 。建 国6 多 恒 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黎川县农业生产 同 O 年来 ,黎川县一批又一批 的乡镇农技推广人 国各地一样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一一实现 了
圆满完 成 “ 一五 ”规 划 发展 目标 和 实现 3 %,三年之后与财政完全脱钩 ,其 生活来 十 0
“ 十二五 ”规划 良好外局奠定 了基础 。, 源完全靠 自 “ 行 创收 ”解决 。经过一段时间 然 而 ,越 是这 种人 好形 势 下 ,我们 越 的实践,此举最终 由于不切 实际,遭受方方 是要保持清醒头脑 ,越是要客观地分析我们 面面的压力过大 ,以天折告终。实践证 明对

为何提倡“全谷物营养+”?

为何提倡“全谷物营养+”?

为何提倡“全谷物营养+”?作者:谭珊珊来源:《科学养生》2017年第08期近期,2017年“全民营养周”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陆续举行,中国营养学会发布“谷物营养健康宣言”,倡导“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饮食结构,并且强调应该增加全谷物在居民膳食中的摄入,宣传口号是“全谷物,营养+,开创谷物营养健康新时代”。

▲全谷物成为饮食的必然选择在膳食营养中,谷物食品是膳食宝塔的基础,为人体提供了55%~65%的能量。

而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中谷类食物供能比分别下降到47%和58.8%,明显低于合理范围。

膳食脂肪供能比例超过30%,高于推荐标准25%~30%的上限,其中脂肪含量较高的猪肉摄入量明显增加,脂肪和肉类代替了人体碳水化合物的供能。

因此,以谷物食物为根基的平衡“膳食宝塔”,也开始随着这一趋势逐渐倾斜。

在谷类食物中,植物蛋白、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及纤维素的含量较高;而薯类为低脂高纤维、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豆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

这些成分均是人体肌肉和神经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长期摄入单纯一种谷物会限制多种营养素和健康物质的充分接触,而同时摄入多种谷物、薯类、豆类,可以使营养成分互补,更好地满足身体需求。

在谷物食物的营养价值中,谷粒外层蛋白质较里层含量高,我们食用的精制大米和面粉因过多去除外皮,蛋白质含量与粗制的大米和面粉相比较低,不利于人的营养健康。

例如,整粒稻米蛋白质生理价值为72.7,而精白米的蛋白质生理价值降为66.2。

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苯丙氨酸和蛋氮酸含量较低,尤其是小米和面粉中赖氨酸最少。

玉米中既缺乏赖氨酸又缺乏色氨酸。

因此,应将多种粮食混合食用或将谷类与动物性食物混合食用,以提高谷类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谷类是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克酸较多,像小米、玉米中都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

谷类胚芽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这些维生素大部分集中在胚芽、糊粉层和谷皮里。

2017年5月中国营养学会形成会议宣言

2017年5月中国营养学会形成会议宣言

2017年5月中国营养学会形成会议宣言
2017年5月中国营养学会形成会议宣言如下:
宣言
为了推动中国营养学事业的发展,加强国内外营养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学营养的普及和推广,制定以下宣言:
1. 坚持科学营养观,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科学营养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坚持科学原则和科学方法,强调营养科学与疾病预防的有机结合。

2. 加强营养学研究,提升中国营养学水平。

要加大对营养学领域的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人才培养,推动营养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提升中国营养学水平。

3.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

健康生活方式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关键,必须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促进全民健康。

4. 加强营养知识普及,促进科学营养的传播。

营养知识是科学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营养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营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科学营养的传播和推广。

5. 推动国际合作,共用营养科学成果。

中国营养学事业需要与国际接轨,要加强与世界营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营养科学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为推动全球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以上宣言旨在推动中国营养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国内外营养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学营养的普及和推广,
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实现全球健康目标。

保健品“十二五”规划

保健品“十二五”规划

保健品“十二五”规划第一篇:保健品“十二五”规划保健品“十二五”规划近日,营养与保健食品“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本网记者从中国保健协会召开的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将从营养与保健食品的基础研究、资源与原料、产品工艺设备、产业结构调整等4个方面,重点开展特殊膳食食品等7项工作。

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首次将“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列入国家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巡视员贺燕丽对“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解读,并指出,“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对于我国把被动的‘已病才就医’模式,转变为‘未病先预防’和‘治未病’的模式,具有基础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贺燕丽指出,提高营养食品与保健食品及其原材料生产质量和工艺水平,提升行业制备和装备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据贺燕丽介绍,营养与保健食品的产业布局,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重点研发和生产优质蛋白食品,膳食纤维食品、特殊膳食食品、营养配餐和新功能保健食品。

在中西部地区,重点培育和发展保健食品和营养强化食品,建设特殊山师食品原材料基地,推动原料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贺燕丽强调,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百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超过50%。

2010年,中国保健食品的产业规模超过了2600亿元。

另据不完全统计,2010营养食品年产值已达3000多亿元,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呈现出稳步增长和良好发展的态势。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产品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建设薄弱、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

从产业规模来看,目前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仅占整个食品产业7万多亿元产值的10%,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中国大陆特级营养师的新技术应用探索营养学的未来

中国大陆特级营养师的新技术应用探索营养学的未来

中国大陆特级营养师的新技术应用探索营养学的未来中国大陆特级营养师的新技术应用探索——营养学的未来营养学作为一门关于食物与健康的科学,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营养学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特级营养师们也在不断探索利用新技术提升营养学的实践效果。

本文将就中国大陆特级营养师的新技术应用进行探索,展望营养学的未来。

一、基因检测在个体化营养调整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个体化健康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基因检测逐渐成为了营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特级营养师们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了解到不同个体在代谢、消化以及营养素吸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膳食建议和营养方案。

通过基因检测,特级营养师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个体的营养需求,并针对性地给出营养干预措施,使个体能够达到最佳的健康状况。

二、互联网营养平台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特级营养师们提供了与患者进行更便捷交流的平台,也为营养学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

特级营养师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健康教育推广,发布专业的营养知识和养生小贴士,引导大众关注饮食健康,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同时,互联网平台还可以用于特级营养师与患者之间的线上咨询和诊断,方便患者获得专业的营养建议和指导。

三、人工智能在营养学领域的应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特级营养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资源来改善营养学实践的效果。

特级营养师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的营养学研究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从而发现更多关于食物与健康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应用于营养评估和饮食规划,根据个体的特征和需求,精准地提供个性化的膳食方案和饮食指导。

四、远程监测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远程监测技术的应用,为特级营养师们提供了新的机遇来优化健康管理的效果。

特级营养师可以通过远程监测设备获取患者的实时健康数据,如体重、血压、血糖等,进而对其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和营养干预。

营养与保健品十二五

营养与保健品十二五

营养与保健食品“十二五”发展规划“创双百”企业申报表申报内容:□创百强企业□创百亿企业申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在市、县(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保健协会制填表说明1. 本表申报内容及所附资料均须打印。

2. 本表申报内容应填写完整、清楚,不得漏项、不得涂改。

3. 表中数据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后保留二位数字。

4. 表中“□”位置用“√”选择填写,可多选。

5. 所附材料3“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包括以下内容:业务地区、注册地点、成立年限,股东结构,注册资金,主营业务、核心团队简历、核心竞争优势详述、职工总数、人才结构、企业员工培训状况、生产技术、装备;产品储备、市场销售情况等。

6.所附材料7“企业近期发展规划”包括以下内容:(1)是否开展融资、上市或扩股、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如是,需要提供企业的融资计划书或者商业计划书。

(2)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的新产品;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情况介绍。

(3)生产经营状况:如是种植为主的企业,需要详细介绍自有及合作的种植面积,品种,产量、产成品、风险因素等,以及下一步扩大或缩小种植面积计划,或者合作种植计划;如是以销售为主的企业,需要详细介绍市场网点情况,包括地区分布、客户分布、年度销售额等等;如是研发为主企业,需要详细介绍其技术和产品的技术特征、市场需求、销售情况、食品、医药、卫生主管部门的审批情况等等。

(4)营销模式创建、营销网络建设、国际市场拓展等。

7. 最近三年的审计报告。

8.申报材料中,1-7项为企业必备申报内容,缺项不能参与评审。

请企业充分准备并承诺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9. 请企业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对接,并提供具体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10. 本“申报材料”需逐页加盖公章,一式三份,原件一份,复印件两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营养学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营养学会“十二五”规划将按照民政部、中国科协、卫生部的工作布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坚持“三服务一加强”把科技工作者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结合中国营养学会的特色,明确未来五年学会工作的重要方向、主要任务和具体工作。

一、为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方面当今,科技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消费模式等各方面。

十一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起步阶段,十二五规划将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攻坚阶段,重点在于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知识技术创新为首要条件和突破口,以科技兴国、和平崛起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提升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实践活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变,由此支撑国家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一)协助食品企业技术关键点突破,引导生产营养健康食品未来五年,中国营养学会按照国家的整体部署,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贡献方面的拟实行的工作战略,就是围绕中央关于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要求,大力推进食品企业技术创新,协助食品企业在技术关键点突破,引导食品企业生产出有营养特色的、有益于健康的食品产品,为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二)发挥营养学会优势,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技术创新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这三大载体建设中,中国营养学会将依托中国科协学会部批准的“营养科学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试点项目和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的“企业科协信息项目”,搭建起一个面向为食品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技术和信息平台,产学研联盟是一种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中国营养学会拥有全国营养学专业众多的专家及科研团队,同时中国营养学会与知名食品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经历及经验。

在中国科协的引领和支持下,学会致力于在营养科学产学研合作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加大对知名食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服务,建立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在科技“营养科学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内设立营养、食品相关创新产品研发课题,争取把沉淀的营养食品科技成果快速应用,靠市场机制调动出活力,以课题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使学会、食品企业和参与的高等院校达到共赢,以课题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推动营养食品行业的发展,改善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

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信息中心的“企业科协信息项目”引导下,将会通过国内外现有营养食品科技信息和已有的营养与健康研究项目信息为基础,通过应用再研究,尝试增强食品产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能力,有效地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创新要面向企业聚焦,从有助于营养健康产品创新转向为食品企业和行业创新。

同时,学会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探索科学、长期、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为企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范围、服务深度,为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向科技创新转变贡献力量。

(三)积极参与营养立法和国家营养标准制定工作中国营养学会作为营养立法的起草机构和卫生部营养标准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在“十二五”期间,学会部分专家将继续进行营养立法呼吁和承担营养标准发展规划和修订计划、审议营养标准的部分工作,为卫生部营养工作的开展提供咨询和技术保障,推动营养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执行。

二、开展学术交流、促进营养学科发展学术交流工作一直是中国营养学会重点工作之一,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营养学会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服务经济社会、服务学科建设、服务人才培养”的目的,以学术交流为核心,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充分发挥学会在推动我国营养学科发展的积极作用,整合利用现有专家与学科资源,加强规范管理,不断开拓学术交流的新模式。

同时,还要以我国营养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改善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预防慢性病为目标交流国内外近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一)促进营养学科发展完成2000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修订工作。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作为中国营养学科的专业参考书,是营养学科的基础与核心,是营养改善行动的指南,是研发各种营养食品的标准。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编写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距今已有10年。

随着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需要量、营养状况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有了不少新进展,修订、丰富和完善原有DRIs已经成为营养学界关注的重点。

修订工作已经于2010年11月份正式启动,计划于2013年3月正式出版。

完成《营养科学辞典》的编写工作。

营养学界尚没有一部用来解释营养名词意义、概念、用法的的工具书。

中国营养学会已经从2005年启动《营养科学辞典》的编撰工作,专家将从公共营养、基础、食物、疾病、人群、实验方法等6类,“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归类、筛选、出版等工作。

举办三期“营养领导才能培训班”。

“营养领导才能培训班”是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是为支持发展中国家营养教育事业而推动的国际性培训班,目的是培养未来国际性营养领导人才。

目前已在非洲及亚洲多个国家成功举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中国营养学会得到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的支持,已在2008年、2009年成功办两期培训班。

培训内容注重现实问题分析、解决,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参加培训的学员均为来自大学、临床医院、疾控中心等单位的45岁以下的青年营养工作领导人。

会议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授课,教师与学员比例为1:3,教学方式强调互动,教员讲解、教员与学员讨论与学员代表评讲并重,开启了国际学术交流的新模式。

“十二五”期间,还将在2011年、2013年、2015年分别举办三期培训班,力争把这个培训班打造成中国营养学会精品学术活动之一。

(二)搭建学术交流活动平台举办中国营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营养学术大会。

会议主题将突出营养学科领域内的热点及重大发展成果,同时跨越综合交叉学科,将突出前瞻性、新颖性、独特性的学术观点。

将邀请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对营养学科发展做专题学术报告,既有国际营养科学的发展趋势、先进技术方法的应用和热点问题的深入探索,又有国民膳食营养状况改善的政策导向、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和实际营养问题进行干预的实践和成功经验。

参会人员将跨越医、农等相关专业,是规模在600人以上的大型学术会议;会议将设有大会主会场学术报告、专题分会场学术交流;同时还要有论文摘要交流、板报交流等多种学术交流方式,此次学术会议是中国营养学会每一届理事会期间最重要的学术交流会议,也将是“十二五”期间中国营养学会重点学术会议之一。

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议。

根据营养学科发展特点,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将举办8至10 次不同的侧面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从公共营养、妇幼营养、老年营养、临床营养、特殊营养、营养与保健食品、微量元素营养、学生营养等多个层面,反映相关专业的学科最新发展,并积极配合国家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开展具有原创性的学术交流活动。

同时还将围绕《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修订工作,举办针对具有争议的营养素的摄入量等的专题研讨会议。

加强青年学术交流工作。

以中国营养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为主导,定期举办青年科学家系列论坛、青年学术系列会议、新学说新观点系列学术沙龙和专题性、综合性学术系列活动,可以面向高校或科研院所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举办学术会议,为营养学科发展培养并储备后备力量。

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民间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内地与港澳台营养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继续举办两岸四地学术会议、组织专家互访等途径,实现与港澳台营养学术团体之间的营养科学信息互通和学术交流。

加强《营养学报》工作。

《营养学报》的编辑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弘扬主旋律,认真执行编辑规范,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出版质量。

(三)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中国营养学会“十二五”期间将加强对会员和广大营养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工作,通过广泛开展对在职营养科技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提高营养科技工作者的整体专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推动继续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营养知识更新班”是中国营养学会举办了近20年的继续教育品牌工作。

“十二期间”将每两年举办一期,培训内容除营养方面,还要增加交叉学科的内容;各专业分会主办的教育培训班和专业研修班,如临床营养分会每年针对临床营养师举办的“临床营养新进展培训班”、公共营养分会举办的“营养监测项目培训班”、妇幼营养分会的“再版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孕妇和乳母平衡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的宣传效果评价”等都是针对不同受众人群的专业培训项目。

“十二五期间”也是我国老龄化问题愈加凸显的时期,中国营养学会将针对这一问题举办有关老年人疾病营养防治、营养与抗衰老等学术研讨会,如“老年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等,为国民健康做贡献。

三、积极开展营养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营养健康水平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科学普及工作。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公布并施行。

200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由国务院正式发布实施,旨在加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中指出:中国科协及其所属全国学会是我国科普主力军。

卫生部部署进行基本医疗全民覆盖的医疗改革工作,疾病预防成为工作重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营养学会七届理事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积极组织开展“膳食宝塔进社区”全国系列科普活动。

“十二五”期间,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中心,围绕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精神,以发展创新、积极开拓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为科普资源核心内容;以儿童青少年、城镇居民、公务员、农民等为重点人群;创新宣传形式,打造品牌活动,开发科普产品精品,积极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为提高全民营养科普素质和改善民生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努力。

(一)营养科普不仅关系到全民科学素质,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还是预防慢性病的有效手段慢性病是我国国民的主要杀手,国民死因的83%都与慢性病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