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10922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的辩证关系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是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事物自身及其之间关联关系的一种方式,辩证法认为客观规律性是实质的,即它贯彻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主观能动性是相对的,即它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相互作用制约事物发展。
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律,即确立了客观的规律和条件,将客观规律作为解释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必须遵从客观规律。
主观能动件是指人的认识和活动被奉行运作的主体,也是自身的主宰者,通过单一的人的活动、思想行为,影响事物的发展。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是运用辩证法分析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方式,前者规定了客观规律性,贯彻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后者受到主观因素的控制,受制于客观规律,而主观能动性可以调节事物的发展趋势。
因此,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是对事物发展作出规定的规律,主观能动件是改变客观规律的力量。
这种辩证关系形成了一个调节器,显示了事物及其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和促进,共同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整体。
客观规律的发展准则决定了主观能动件的行动范围,主观能动件的行动又改变了客观规律。
客观规律不可能一成不变,主观能动件也不可能超越客观的规律,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因此,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它们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彼此发展的基础。
客观规律性构成了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基本联系,因此它是改变已有联系,去创造更多客观规律性必须认真思考的基础;而主观能动性则是改变已有联系,实现客观规律性的基础。
第一章第三节
意识的能动 作用
使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人们 在实践中能动地
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作用
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表 现
指导实践,使精神变物质
能动调控人体生理机能
实现途径
社会实践
实现条件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能够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 表及里,反映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 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自然辩 证法》(节选)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谈谈辩证法问题》
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看》
思考题:
•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 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 D。有其因必有其果 • 答案:C
• 7、我国数学家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 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 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短愈好。 但太短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 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此就出现粉笔头多长 最适合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规律
普遍规律 特殊规律 个别规律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自然规律
社会规律
表现形态
更多地表现为 动力学规律
主要表现 统计学规律
形成方式 形成于多种自然因素 有目的有意识的
盲目的相互作用
人们相互作用
实现方式
第一章第三部分毛邓三的意义
二、认识、尊重、利用规律 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 件 2、方法论意义: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 现实条件出发,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尊重客观 规律性
关键 实践 条件
发挥主观 能动性
三、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产生: (1)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三个阶段)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
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2)社会的产物:社 会劳动的决定性作用: ●使猿脑变为人脑,意 识的物质器官; ●提供必要途径和途径; ●产生语言并为意识完 善提供了必要形式;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 内容,促进意识向深层 次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
一、自然 规律和社 会规律 1、规律 及其特点 :
(1)规律 的含义
事物运 动过程 中内在 的、本 质的、 必然的 联系
(2)规律 的特点:客 观性;必然 性;稳定性
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差别: (1)形成机制不同——自然因素的自发相互 作用;人的实践活动 (2)作用方式不同——自然因素盲目的相互 作用;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表现形式不同——动力学规律;统计学 规律 自然因素自发的、盲 目的、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 实践活动的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客观尺度和 最高标准
生产关系及其决定的社 会成员的利益的实现程度 重要尺度 人的发展程度
四、社会趋向与个体选择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 社会发展 趋势 具有客观 必然性
社会进步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 一个 民族 发 展道 路的 选择
第一章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单位:万人)
年度 毕业人数 未就业人 数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33 46
187 65
239 75
306 92
377 116
477 143
559 146
625 165
目 录
3000:1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逾140万人,继 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超过百万,竞争最激烈的前 六个职位考录比例超过3000:1
1.检查所有的符号:文件、衣服、外表细节。干净是最重要 的细节。 2.提前到达面试地点。 “男士应当穿西服或休闲甲克,并配上一条好便裤。无论 是穿西服或穿甲克,都应当系领带。女士应当穿西服或一套 适合日常穿着的衣服,无论怎样,都不能太暴露。”
Bettna J· Huber:《用社会学专业知识求职》p23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的联系,都是 事物发展确定不移的趋势,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 性、稳定联系,只要条件具备,就会重复起作用。
目 录
一般人都在总结生活的规律
不要去惹蜜蜂 喝酒要适可而止 看到自行车冲过来最好站着不动 看到狗冲过来要赶快回避 感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味 要尽量买房而不是租房 不要相信往自己手臂上烫烟斗的人 无商不奸,无商不富
作用;主体选择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
择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制约, 但不否定人在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 择,而选择的正确与否由实践来检验。 分析:近代中国的道路选择问题
第一章意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意识与人脑是什么关系?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是 高度发达而严密的物质体系。人 的脑量、功能、结构诸方面都与 猿脑有本质的区别。意识活动是 人脑神经细胞通过传递生物电处 理信息流的过程。如果大脑受损 就会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正常的 意识活动。离开了人脑的神经活 动的生理过程,就不可能有意识 活动。
(2) 意识是人脑的反射活动
语言刺激
反射活动
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
2.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 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 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 东西而已” 。
(1)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不论正确的意 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意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 大话,归根结蒂,还是 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 鬼,毫无对证,本可以 专靠了神思,所谓‘天 马行空’ 似的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 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 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 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 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 鲁迅
自然规律
表现形态 形成方式 实现方式
社会规律
更多地表现为 主要表现为 动力学规律 统计学规律 形成于多种自然因 有目的有意识 素盲目的相互作用 的人们相互作用 自发的、盲目的 人有意识的活动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1.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自然界先意识存在。意 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物共有的反射活动。
第二信号系统:由语言和文字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活动
,是抽象概括的理性反映,
称之为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类
所特有的。(望梅止渴,课堂上学生的活动) 人类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上进行的反射活动 就是人类的意识。
1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反映事物的本质,情感是对人的愿望与事物关系的态度反应,意志中的目的是对人的需要与
客观可能的双重反映。再次,个体意识具有差异性,但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人们的经
验、知识结构、情感、兴趣的不同,都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最后,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客
获猎物之后,又需要协商分配。这时人类已达到了彼此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语言随之产
生。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法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概括和抽象,不能形成概念,
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
总之,社会性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物质外壳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由动物心理发展
到人类意识的决定性力量。离开劳动,离开人类共同活动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可能产生。
第三,人们的自觉活动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人们的自觉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下进行的。每一代人开始其社会生活时,总是遇
到前人传给他们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些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和生产关系,对后继者来说就是一种不以
他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他们只能以这种既得的力量为起点从事自己的历史
活动。
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意识的起源
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的长期演化和发展,产生了人的意识。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它包括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自然界的无生命物质都具有机械
大脑的活动,从而使脑量增多和脑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和严密。劳动又使人们获取的食物品种
第一章7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分解
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种盲目的相互作 用过程中自发起作用;而社会规律只有通过 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定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 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下面讲意识的作 用。
材料分析:
➢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 会生活过程诸多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 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
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区 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
➢ 例子: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 社会形态发展,暂时的曲折倒退,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总趋势。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 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重复性。只要条 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例如:地球绕地轴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地 球绕太阳公转,导致了季节更替乃至昼夜长 短的变化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发生, 充分体现了规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社会规律也是如此,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 在马克思写出《资本论》之前就存在着。
4、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1)人对规律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 一方面,人的思想和行动都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 约,从而必须遵从和按客观规律办事。
➢ 另一方面,人对客观规律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或无 所作为的,而是可以能动地认识、利用规律的。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八十年代红富士苹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价格一直居 高不下。有些商贩为牟利,就不择手段,用普通苹果 冒充红富士,欺骗消费者。 在适宜果树生长的北方 许多地方,农民在高价驱使之下纷纷投巨资大种特种 红富士。几年后,果农们迎来了大丰收的季节。但此 时红富士苹果的价格却急转直下,每公斤优质的红富 士苹果也只卖几毛钱,连肥料钱都赚不回来。望着果 园里累累的硕果,果农们却哀声叹气,一筹莫展。
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 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 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他在用蜜蜂蜂蜡建筑蜂 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完成了。”这段 话指出了 A、蜜蜂的活动是实践活动而不是认识活动 B、蜜蜂具有创造能力而人具有认识能力 C、人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蜜蜂进行的只是一种 本能活动 D、人具有创造能力而蜜蜂具有认识能力
看事例,明哲理
达尔文对生物学、人类学作出了巨大的成就,但 在自己的婚姻上,他却是失败的。1893年达尔文与 表妹埃玛结婚。婚后15年生下6男4女。大女儿一直 体弱多病,10岁夭折。四女儿早亡。二女儿和两个 儿子终身不育;其他四个儿子也常年生病。达尔文 晚年通过大量实验,比较植物异花传粉与自花受粉 的效果,证明自花受粉的植物大多后代不良而慢慢 被淘汰。这一发现使达尔文恍然大悟。 思考一下,达尔文遭受了什么规律的惩罚?
宗教观念的形成
鬼神观念的形成
小结 1、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 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2、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 歪曲的反映 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 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错误观点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知识讲解
15
3、意识的起源及本质
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科学研究证明,银 河系大约有150亿年的历史,地球大约有 45亿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只存 在无生命的物质,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类,因 而也没有意识。在3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 了生命,经过进化发展,才产生了人,考古 发现,人是在300万年前才诞生的,有了 人,才有了人的意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006/04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 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 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 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 论基础。
2006/04
2
本章包括三节: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006/04
26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⑴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 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
⑵坚持了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 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 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⑷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彻 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6/04
27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 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2006/04
35
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 唯物主义的解释。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虽有意 识作指导,但仍然属于物质性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是:第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第二,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具有强制性,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导致失败。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主体条件。
因为规律具有内在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把握规律;规律具有条件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条件、利用规律。
③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马哲第一章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
•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 客观规律 •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 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思考题
•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 关系?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的辩证统一
• 1、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 • 2、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3、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1、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辩证统 一
•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 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 的活动的基础。——列宁 •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 • 自由不是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 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 一定的目的服务。——恩格斯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思维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 (一)意识的作用 •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 一
(一)意识的作用
•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用。 •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 理活动的作用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 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律的定义
•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 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但永远烧不死 “日心说”。
3、规律具有普遍性
宇宙间一切事物变化发展过程都遵循一定规律。
【素材】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讲义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知识梳理】1、客观规律(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①固有的本身就有的,不是人的主观想象赋予的(客观性);②本质的不是现象的;③必然的不是偶然的;④稳定的不是易变的(重复性)。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①原理内容A.规律是客观的(具有客观性)。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规律是普遍的(具有普遍性)。
规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之中。
②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人与规律的关系(总结)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
(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2)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3、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①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趣味故事】庄周梦蝶庄子为了论证自己的“齐万物而为一”观点,在其《齐物论》中讲了一个著名的“庄周梦蝶”的寓言,他讲道:“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这是说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真像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很得意,可是一觉醒来还是庄周自己。
庄周对此产生了疑问,究竟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为庄周?他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然而又不得不承认与蝴蝶是有区别的,但这种区别只是一种物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一)规律与其客观性
4、规律的特点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 根据和本质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 确定不移的趋势。 规律就是事物、现象间的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7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 辩证统一
根据上述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 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其次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首先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 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最后
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 和物质手段。
(一)规律与其客观性
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在马克
思写出《资本论》之前就存在,只是马
克思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了这一规律。
9
(一)规律与其客观性
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 但它永远烧不死“日心说”。
10
(一)规律与其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 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但这决不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 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把握客观规律,理论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
1、规律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欧姆定律
电流强度 =电压 /电阻
4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2、规律的类型
按其起作用的范围,分为 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 按其起作用的领域,分为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及人类思维的规律。
5
(一)规律与其客观性
3、规律的客观性
电脑 信息输入 电脑的运 转处理信息的 功能正是对人 脑思维过程的 模拟。
神经中枢
记忆 分析 综合 推理
信息处理
意识
输出信息
23
(一)意识的作用
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思维的心理性质。
电脑模拟人脑思维的过程只能模拟人脑思维中有规律可 循的那部分功能。 凡是不能转化为精确的量的信息,都无法模拟。
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打 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 Ο只 ! 9只 !
30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 000美元到3 000 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 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 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 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5.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
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
20
(一)意识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关于意识和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人
类早就有所认识。
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更有独特的贡献。现代科 学和医学实验也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心情愉快,延年益寿 身处逆境,容易生病 “笑一笑,十年少” “愁一愁,白了头”
24
(一)意识的作用
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
人类社会生活 对人脑的思维能力 的影响是电脑不能 完全取代人脑的重 要原因之一。
狼孩卡玛拉
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意识所特有的创造性
25
(一)意识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 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 唯物主义。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 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 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 在实践中实现。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 辩证统一 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
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 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 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 主体的能动性就体现在选择什么和怎样选择之中。选 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之所以强调社会历史规律的客 观性,是为了实现主体的正确选择。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 艰苦探索,作出了符合客观规律的选择。这种选择的正确 性已由历史所证实。 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 同样面临着不同的选择。 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我们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成功之路。 所以,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关 键在于主体选择不能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背道而驰。
26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 辩证统一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 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 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 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 问题,还是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
首先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其次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 自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人 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 展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 自觉地改造世界。
2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 ) 规律及其客观性
(二 )
自然规律与社会 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3
(一)规律与其客观性
14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 丽的花朵‛,这是对意识作用的生 动描绘。的确,几千年的人类历史, 创造了令人自身都赞叹不已的世界 文明。从洪荒之世到现代科技革命, 从蔡伦的造纸术到飞船遨游太空, 无不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无不凝 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15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 )
31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不依 赖于人的意识。 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 的支配。
6
(一)规律与其客观性
这里的“常”就是指规律;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说规律 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7
(一)规律与其客观性
万有引力规律在
牛顿发现以前就存
在着并起作用,只
是牛顿通过研究认
识了这一规律。
8
18
(一)意识的作用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 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 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F=GM1M2/R2
19
(一)意识的作用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
12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与联系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 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 联系,也有区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 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 或消灭自然规律。
第二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 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
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 17 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这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与动物被动适应环境的重要区别。 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 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13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与联系
二者区别:
自然规律是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 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有意识人的活 动来实现的; 自然规律是可以重现的,社会规律则是 历史的,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表现形 式,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 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困难得多。 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人们认识的 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对社 会规律的认识。 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 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 索,才能达到正确认识。
21
(一)意识的作用
2、意识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思维进行结构模拟或功能模拟。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完成一部分意识活动,突破了人脑器 官的许多自然局限性,对促进意识的发展和加强意识对实践的 指导方面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22
(一)意识的作用
电脑模拟人脑是由人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人脑 神经
反射 运算器 贮存器 控制器
28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 辩证统一
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原理相关联的另一个 问题,是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所谓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 史规律的决定作用。 主体选择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社会发展趋势具有客观必 然性。 原因一:社会发展进步的 深刻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 原因二:社会进步符合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原因三:社会进步的必然 性还在于,社会发展是一个辩 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