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版)
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
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学习目标】一、掌握常见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的类型和知识。
二、掌握答题模式,提高古诗鉴赏的解题能力和水平。
*【导入学习】*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高考对此考点的考查方法也主要在这四个方面进行。
*【自主学习】*考点一修辞手法《考试说明》规定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另外,古典诗歌常用的还有通感、互文、双关、顶真等。
高考设题时,不会侧重诗歌的全部内容,而是要求考生从句子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生答题时要结合句子内容或句子所体现的情感加以分析。
[典例1](2016·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满分指引】第一步:明确这三句使用的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分析两种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
抓住“争先”“鏖战”“缴缠”分析比拟手法,从三句元曲整体上分析排比手法。
第三步:指出两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拟手法重在分析“生动形象”,排比手法重在分析对气氛的“渲染”。
【参考答案】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第三课时教师版参考资料
①2008年上海卷: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②2006年江西卷: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③2006年福建卷:这首诗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
3、2011年全国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问题: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词写鹰,但作者几乎未从正面描写“鹰”的形象,而是极力着笔于“鹰”身处的背景和环境。“寒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烘托了“鹰”凌厉激荡的气势形象;“风低”一句更让人仿佛看到“鹰”在广阔草原上迅疾低飞的雄姿。显然,作者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描写“鹰”矫健的英姿和凌厉的气势的。
此类题目较之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如:①包含了比喻和对比;②包含了对比、寓情于景、用典和议论等;③包括了对比、比喻和象征;④主要是借景抒情。这些题型往往给考生答题带来很大盲目性。
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导学案)
《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学生姓名班级评价批阅时间刘小娟王行泉2016-1-20 2016-1-26■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教学时数 4课时知识回顾: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2.表达方式:抒情手法(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描写手法(方式)包括视角与感官变化、点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想象)、细节描写(工笔)、正侧面描写、白描、衬托、渲染、象征等。
3.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象征、渲染、用典等。
4.构思立意(结构安排):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等。
第一课时【鉴赏修辞手法】【考查形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学以致用】【练习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定林① [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练习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①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016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导学案(教师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回顾古典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1、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夸张)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夸张)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题乌江》)(反问)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叠词)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拟人)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拟人)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对比)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比)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设问)11、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1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拟人)14、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对比)1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设问、借代)16、“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1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双关)18、“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拟人)2、慧眼识“珠”——修辞(指出下列各首诗歌中用了哪些修辞)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
【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一)一、学习目标:1、准确判定古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并能略作分析。
2、掌握鉴赏表达技巧题的审题与答题规范要领。
二、先学后教:1、判断下面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方法点拨解答古诗表达技巧题最关键的一步是表达技巧的准确判定。
如何准确判定呢?除了熟练掌握各种常用表达技巧的特征,重点辨析最常见的六种表达技巧外,更要懂得判定的切入角度。
所谓切入角度,主要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四个角度。
那么,对于那些未指明鉴赏类别的试题,哪个角度应优先考虑呢?判定整首诗的表达技巧时,“表现手法”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不宜优先考虑;判定某一句(联)或某一片时,“修辞手法”应优先考虑,其次才是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一般只有题干上问到了才考虑。
简而言之,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
演练体悟1.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现手法。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驿台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
答:三、由例及理:1、审题鉴赏古诗表达技巧题的题干一般由范围语和角度语两部分信息构成,“范围语”限定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鉴赏范围大小,试题可分为分析局部题和分析全诗题两种。
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5
【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五)一、学习目标:1、整合、辨析相关表达技巧。
2、学会规范答题。
二、先学后教:关于对比与反衬1.概念辨析①对比。
对比是在古典诗歌中运用之广仅次于借景抒情的一种表达技巧。
作为一种表达技巧,它既属于表现手法,又属于修辞手法,这是对比手法的“两栖性”。
高考对对比手法的考查频率较高,而且重现率也高。
高考考对比,更多的是作为表现手法来考的,修辞手法中很少涉及。
不过,如考修辞手法,“对比”绝对可以进入“备选”之列。
考对比手法,一般都要求分析。
分析时应抓住两点:一是点明拿什么与什么对比,二是这样对比的表达效果。
②反衬。
反衬是衬托的一种。
衬托既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法,也具有“两栖性”。
反衬,就是用次要的内容从反面烘托主体,如乐哀相衬,动静相衬,明暗相衬。
对比与反衬是不同的。
对比强调两相对照,形成鲜明的比较,二者相得益彰,都是作者要表现的重点;二者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
而反衬则是烘“云”托“月”,描写的重点只有一个,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不过,有的时候不容易区分,故高考考查时,往往把这两者都算对。
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湖北卷)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细节描写1.概念解析细节描写,是指对诗词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不会有大量篇幅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也不可忽视其中的细节描写。
运用它,往往可以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2008年山东卷《画堂春》中作者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
一、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思维导图。
修辞方式: 比喻、比拟
表达方式: 描写方法:动静结合、侧面烘托
抒情方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艺术构思
铺垫、呼应
用典
表现手法:
我的问题
二、学生试练,形成答题思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 题。(2019 年江苏卷)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心望:希望。
渺渺:渺茫,毫无可能。
功难见:难以实现其事业。见:看见。
区区:小小的。
命已轻:性命轻微。
造次:荒唐可笑。
专精:精诚专一。
计:考虑。无休日:没有终止的日期。
刺客传:司马迁《史记》中有《刺客传》,记述侠客冒死行刺为人报仇之事。
1
不著:没有记载。雠(chóu):同“仇”。 1.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四.巩固提升, 作业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3 题。(2019 年全国 2 卷)
投长沙裴侍郎
2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释: 裴(péi)侍郎:即裴瓒(zàn),当时出任考试主考官。 朱门:权贵之门。 孔门:孔子儒家之门。 至公:公正的长者,指裴侍郎。 垂纶(lún):钓鱼。 地:见地,缘由。 等闲:平白无故。 3.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 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1).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五年(810 年),省试为进士出的诗题为《精卫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1)高三语文备课组第八周主备人:司徒彩芙一、学习要求:1.熟练掌握鉴赏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种类与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题型。
2. 掌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类答题技巧二、课前预习:熟记几种常见的表达技巧。
见《全优课堂》P154-156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艺术构思(结构技巧)等的统称。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借代、夸张、对偶、互文、设问、反问、双关、对比……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①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②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衬托、渲染、烘托、白描、细节描写、色彩搭配3、表现手法(狭义的)①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②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③对比、衬托、象征、用典、抑扬、联想、想象……4、艺术构思(结构特点)开门见山小中见大对面落笔层层深入伏笔铺垫欲扬先抑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三、课堂实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试分析这首诗主要艺术手法。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四、课后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试分析最后两句诗中意象的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问题:试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1答案课堂实战答案1、答:采用了拟人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导学案(师用)
高考古诗鉴赏表达技巧专题之修辞手法导学案杜春梅一、学习目标: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 、了解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3、学习解答修辞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二、重难点:解读举例作品,掌握答题规律,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
三、教学方法:练习、讨论、归纳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课前预习案古典诗词讲究语言凝练、语意含蓄,所以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效果)一、常见设问。
1、这首诗某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某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二、请分析下列诗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春雨及时和润泽万物的特点,含蓄又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春雨的喜爱之情。
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调了不事权贵的心意,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
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把豪门奢侈浪费与贫民窘困进行鲜明地对比,突出了贫富对立的严酷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于百姓的同情和对于豪门奢靡的抨击课堂学习案一、交流讨论预习案第二题各诗句修辞手法的好处,初步感知修辞的妙用。
二、高考链接(总结归修辞手法题型的基本答题步骤)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中古诗词阅读】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七、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八、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七、学习目标一、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二、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八考点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从高考命题来看,所有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是在高考中进行的。
“表达技巧”是诗人用来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和阐述观点的各种技巧。
“表达技能”是一个广义的综合概念,有时与“艺术特征”、“表达特征”和“艺术技能(技巧)”等概念同义。
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四个层次的理解,即修辞、表达、表达和结构特征(意境)。
九、自主学习1.表达能力的分类:1、常见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比喻、比拟:生动地描述事物。
传染性增强。
隐喻用于讨论,使深刻的真理简单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借代:从小到大,形象突出,特色鲜明,具体生动。
例如,3月份的“烽火”指的是战争,而远处蓝天阴影中的“帆”代表的是船。
夸张:它能产生丰富的联想,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便于表达强烈的情感。
对偶:音节整齐对称,节奏分明,结构美,音乐美。
顶真:它有起伏起伏的旋律美。
比如:回去看天子,天子坐在明堂。
木兰词;突然,我听说海上有一座仙山,这座山很空灵。
长恨歌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文:这首诗是精炼的,意义仍然存在。
如:烟笼冷水月笼沙。
停泊秦淮河;主人下了马,客人也在船上。
“琵琶线”2、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技术”等几个称谓的综合使用实际上是相似的。
清楚地回答问题,不要困惑。
十、提问法1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对诗歌表达技巧的一点分析。
3这种乐趣是如何表达的?4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范本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范本第1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范本七、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八、考点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种手法。
表达技巧是广义综合概念,它有时与艺术特*表达特*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
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艺术构思)。
九、自主学习1、表达技巧分类:1、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以小见大,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如:烽火连三月的烽火代指战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帆代船。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辞》;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长恨歌》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文:诗句精炼,意蕴仍在。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主人下马客在船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高中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的学习在高中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一至高三的许多学生面对诗歌鉴赏题中表达技巧一类题型,总是混乱不清,无所适从。
答题时总是找不到头绪,乱答一气。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于表达技巧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不清楚,二是学生知道几个表达技巧,但不能准确的判断,结果只能是囫囵乱答,生搬硬套,答非所问。
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我们把表达技巧加以详细的分类合并,希望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第一部分分类与合并为了让学生不至于混乱,我们首先把表达技巧规定为一个大的概念(母概念),把表达方式、修辞格、表现手法,作为三个小概念(子概念)。
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版
整理:杜文彬审核:甘永 2014、12、2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2、明确高考试题“表达技巧类”试题的命题特点3、掌握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二、考点解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所谓鉴赏,实际就是对作品进行“品评”。
鉴赏的前提是鉴别,而鉴别则是与阅读中的理解相关联的,离开了理解就无从鉴别: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的因素,达到某种美的享受。
鉴赏的目的是批评,批评也是—种审美活动,它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审美判断,评价作品的高下优劣得失,或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获得某种新的感受和认识。
鉴赏与阅读,密不可分,可以说,鉴赏的每一内容无不以阅渎理解为基础;而阅读的每个环节,也无不可提到鉴赏的高度。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三、真题回放(2012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解析: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
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四、质疑探究【典题导航】◆题目示例一: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明手法)。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阐运用)。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析效果)。
解析——“驼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诗人穿上此衣,其上路之早可见。
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定稿使用)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2009.11高三语文备课组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的常用手法和常见题型。
2、掌握表达技巧类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的常用手法和常见题型。
2、表达技巧类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
三、教学过程【自学质疑】【精讲点拨】★表达技巧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见《步步高》第147页★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鉴赏〃修辞【自学质疑】【精讲点拨】【例题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步骤一)“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忧国忧君忧民之情。
(步骤三)请概括答题步骤: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交流展示】【精讲点拨】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分) (2009重庆卷)[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案】(1)借代,反问【解析】“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3.doc
【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三)一、学习目标:1、掌握“虚实结合”。
2、学会规范答题。
二、先学后教:1、概念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是指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写其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写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
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
虚实结合,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虚与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如李白《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心鸠飞。
”“宫女如花”、“满春殿"是李白的想象,这里是虚写,用来描写古代越王豪华奢侈的生活。
“惟有鹅鹄飞”是作者看到的实景,用来描写越王台今门的荒凉破败。
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感慨。
辨析“虚实结合”手法,关键在于辨“虚二一般而言,过去将来,梦境仙境均为虚。
有时把侧面描写也叫“虚写”。
虚写一般有标志词,如“忆"、"念”、“想”,带假设关系的连词“纵”等。
2、课内复习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过春风十里,尽芥麦青青()3>感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2013・天津卷)庶鸟鸠天•送廓之秋试①辛弃疾白芒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竺(Zhu):用白色竺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总结答题步骤:三、由例及理: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答问题。
(2010-广东卷)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版
3、福建卷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课题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课时分配
3课时
班级
姓名
组别
时间
【考情分析】
纵观近年来高考的古诗鉴赏题目,所考内容围绕这样三个问题:①“写了什么”——解读意象、意境、内容;②“怎样写”——简析语言、表达技巧;③“为何写、写的怎样”——揣摩主题、情感、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运用。
【学习目标】
通过具体题目检验一下对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题型考查的掌握。
【合作探究】先在预习课上独立完成,再在展示课上进行小组交流,并让组长抽签决定展示的题目,并由组长派本组一成员展示所抽问题的答案。其他组有质疑的权利。
1、(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2)对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 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版)高三语文导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版一、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知识及《考试大纲》对该考点的要求。
2、掌握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方式、设题方式。
3、培养解答该考点试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重点:①识记、理解基础知识②掌握设题方式、术语三、教学难点:解题能力的培养。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版)【导】概念: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大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思】一、知识解说(一)分类:表达技巧一般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特点。
1、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记叙、说明,其中抒情和描写在古诗中最常见,至于议论、说明和记叙,古诗中很少见,在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会专门提及,在这里指出只是让同学们知道,如果设问为表达方式就只能答这五种,不能答其它手法。
当然,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抒情、议论、记叙、说明,把描写归入记叙当中,但在古诗中,描写尤为重要。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又分为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借物抒情(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表现手法中的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修辞手法中的用典)描写:在古诗中,主要是针对写景而言,前面已学过。
2、表现手法:常见的有白描、象征、衬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①白描: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②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③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古典诗歌中的动静、虚实、乐景写哀及哀景写乐等,都可以落实到衬托的层面。
④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烘托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也可以以人烘托物,如白居易《夜雪》“以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柳宗元《江雪》。
⑤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⑥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⑦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⑧褒贬:[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⑨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⑩正侧结合: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⑾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
⑿主客移位: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也称“对写”。
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⒀借古讽(喻)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或劝喻。
⒁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3:修辞手法[几种必须掌握的主要修辞格]①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形象生动地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②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③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形象生动地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以上三类一般用形象生动作答。
④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⑤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的一生不幸遭遇。
⑥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⑦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以设问做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⑧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抱负。
[几种需要了解的修辞格]①双关: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良种形式。
诗人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②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下马客在船”的意思是“主人客人一起下马,主人客人又一起上船”)③重叠: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有些叠音词能使诗歌更生动形象。
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九组名词组合,但见一片萧疏景象。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六组名词,宏伟楼船,飞雪之夜,瓜洲古渡;如铁骏马,瑟瑟秋风,大散关--概括征战的辛苦,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⑤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⑥用典:典故是文化积累深厚的表现,宋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句无出处。
所以,了解一些常用典故对鉴赏诗歌十分必要。
[常见典故]折腰:源自陶渊明,原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
化碧:源自《庄子》。
后来形容刚直的人为正义事业而牺牲,血化碧玉。
鸿雁:源自《汉书苏武传》。
后用“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青鸾:源自《山海经》。
后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双鲤;源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后用作书信的代称。
五柳:源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后来成了隐者的代称。
东篱:源自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三径:源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阳关:源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渭城曲”“阳关”。
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
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黍离:源自《诗经黍离》,东周大夫经过故都,看到昔日宫殿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源自《淮南子》。
后比喻垂老之年。
杜康:古代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高粱酒。
后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鸡黍:源自《论语》。
后用“鸡黍”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4:结构特点A:诗句整体结构提问的术语:先景后情、先情后景、对比、照应、以小见大、抑扬、点明题旨B: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比兴、统领全诗、伏笔铺垫、重章叠句、对比、抑扬、照应、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C: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伏笔铺垫、承上启下D: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抑扬、照应。
(二):答题步骤1、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类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作具体阐释。
③用此手法有什么效果(意境上、情感上)。
例题:2006年福建卷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步骤一)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步骤二)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