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学设计_模板

合集下载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精选2024)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精选2024)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精选2024)•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资源与开发•教师专业发展与反思课程背景与目标昆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省会,享有“春城”之美誉。

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底蕴昆明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左右,四季如春。

昆明历史悠久,是多种民族文化的交汇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030201昆明地理文化特色昆明的雨季一般集中在5月至10月,期间雨水充沛。

雨季时间昆明的雨季具有降雨集中、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雨季特点雨季对昆明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城市排水系统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

对当地影响雨季特点及影响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昆明的地理文化特色、雨季特点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昆明的自然和文化特色,增强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意义教学内容与方法文本解读与赏析01解读文本中的雨季景象和人物情感,引导学生感受雨季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02赏析文本中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雨季生活体验分享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雨季中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分享和交流,增进学生对雨季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小组讨论与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本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播放昆明雨季的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昆明的雨景。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雨的情感和记忆,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简要介绍作者汪曾祺及其作品风格,为解读文本做铺垫。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一、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篇很有韵味的写景抒情散文,同时也是一篇自读课文。

作者的想念饱满而绵长,作者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往昔的宁静岁月,这想念串联起了林林总总的景、事、物、人,串联起了这凡人小事之美,这也体现了散文最大的特点——形散神聚。

汪曾祺笔下的昆明雨季充满了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字字句句流露出寻常生活的美感与诗意,堪称美文的代表。

教学时应带动学生采用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主动去思索、去探究,去寻觅课文的美点,去感受生活的美。

在寻美的享受中,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品味汪老家常自然,淡而有味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赏析文中景、事、物,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在景物中寄寓的深情,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文章内容,感知汪曾祺散文选材上小而平凡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难点:体会作者在景物中寄寓的深情,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探究法、点拨法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飞花令”赛,导入新课《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个环节叫“飞花令”,两个选手轮流说出含有某个主题字的诗句。

如果一方在规定时间内说不出来,则另一方获胜。

上课之前,我们也来做个“飞花令”游戏。

请同学们推荐两位古诗词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也来比拼一下。

今天的主题字是“雨”。

两位同学古诗词基础确实很不错,都背诵了不少含有“雨”的诗句,不得不让我们叹服中华民族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篇跟“雨”有关的散文,齐读课题!作者是谁?——汪曾祺。

课前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汪曾祺作为江苏高邮人,为何要写昆明的雨?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

1939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生活七年。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一、作品概述《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地区雨季景观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昆明的雨季之美。

本作品在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充分体现了其优秀的教学价值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昆明的雨》,使学生了解昆明地区的雨季特点,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生活、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散文阅读和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昆明地区的地理特点和雨季景观,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3. 重点词句:解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4. 情感抒发:探讨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观图片或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讨论散文的写作技巧。

4.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散文写作练习。

6.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写作练习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观察学生对生活、自然的情感态度是否有所改变。

六、教学资源1. 文章文本:《昆明的雨》原文及注释。

2. 图片或视频:昆明地区雨季景观的图片或视频。

3. 参考资料:有关昆明地区雨季的背景资料。

七、教学建议1. 注重情感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能够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背景。

(2)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和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昆明的雨》课文。

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昆明的雨季景色,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昆明的雨》。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讨论分析:(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描绘练习:(1)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尝试用语言描绘出来。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昆明的雨》,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雨季的作文。

2. 调查和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家乡雨季的景色和风土人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描绘练习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写的关于自己家乡雨季的作文,关注其描绘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昆明雨季的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雨季的景色和风土人情。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5篇范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5篇范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一、诗词激情导入师:雨是最寻常的,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请看,读: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在张志和的心中,雨是可以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的;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师:在陆游的眼中雨是可以激发豪情壮志的;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在苏轼的笔下,雨又是奇妙神奇的。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雨给了杜甫一夜惊喜。

师:你看,同样都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却有各不相同的独特体验。

因而,雨也就成了文人骚客们的笔下宠儿。

今天,我们这节课也跟雨有关,一篇写雨的抒情散文,齐读课题!生:《昆明的雨》师:作者是?生:汪曾祺二、寻找感情线索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汪曾祺对雨这个独特的事物是如何表达他的独特体验的?要想知道如何,首先要知道是何,是什么。

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呢?文中有一句话就很明显地把它给表达出来了,是哪句?生(齐):我想念昆明的雨!三、明确写作载体师:作者一开始就是向我们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

大家也把这种娓娓道来的陈述的味道给读出来了,所以,我们加了一个“句号”。

现在,我要把这个句号变一变,(PPt ?)奥,雨?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快速跳读课文,圈出关键词,看一下,还有什么?(师巡视学生)生:(默读勾画)师:好,还有什么呢?我们从这一排往后说。

来生:菌子(四声),杨梅,仙人掌,白兰花,自己的故乡,思念师:好,还有没有?生:莲花池酒店里和友人的小酌。

师:一件事。

好,请坐。

同学们看屏幕,清代刘熙载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请一位女同学来读一下:生:“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1. 引言本文档是《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的教学设计分享。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昆明的雨水资源,并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教学目标- 了解昆明的降雨情况及雨水资源的重要性;- 研究如何正确收集和利用雨水;-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学内容1. 昆明的降雨情况及雨水资源介绍;2. 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法;3. 环境保护与雨水资源的关系。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昆明的雨水资源丰富的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知识讲解1. 通过PPT介绍昆明的降雨情况及雨水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法,如屋顶集雨、雨水桶收集等。

步骤三: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设计一个雨水收集装置。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的雨水收集装置。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并解释其原理和优势。

步骤四: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与雨水资源的关系。

2. 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如何合理利用雨水可以保护环境?雨水资源的浪费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步骤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创造力等。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雨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小短文。

3.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小短文的内容,评价他们对雨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

6. 教学资源- PPT、图片、视频- 小组活动所需材料:纸张、彩笔等7. 参考文献- 无8.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昆明的雨水资源,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希望本设计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所帮助。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汪曾祺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

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1、说诗情,导入新课: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例:读汪曾祺的两段话: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选自《端午的鸭蛋》)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

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选自《咸菜茨菇汤》)一首小诗: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汪曾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陆游)——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萦的怀念之情2、说昆明:翠湖、石林、滇池、大观楼3、出示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二、读文本,整体感知1、生字词辟邪鲜腴八卦篱笆鸡枞扳尖绿釉密匝匝2、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文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文章写的是雨季中的果、花及人和事。

文章写到的景物有:果、花、菌、仙人掌、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分别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文字(略)3、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昆明的雨》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3.理解诗歌表达的意象和情感,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4.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领悟能力。

教学准备:1.诗歌《昆明的雨》的课件或复印件。

2.音乐播放设备。

3.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昆明雨季的音频,激发学生对雨季的感知和联想。

2.学生们分享自己对雨季的感受和印象。

二、呈现诗歌(10分钟)1.教师展示《昆明的雨》的全文并朗读,让学生跟读。

三、分析诗歌(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诗歌的字词和形象,对其中一些生词进行解释和讲解。

2.学生们小组讨论和整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们逐句朗读诗歌,再次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诗歌解读(15分钟)1.教师给学生们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分析诗歌。

2.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诗歌解读,讨论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解读成果,互相交流和分享。

五、欣赏诗歌(15分钟)1.教师给学生们播放一段昆明的雨季景色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和感受。

2.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表达对视频中景色的感受和印象。

3.学生们重新朗读诗歌,尽力让诗歌的情感和景色相呼应。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们以《昆明的雨》为蓝本,创作自己的一首关于雨的诗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生们进行诗歌朗读和分享,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七、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们的表现和作品给予肯定和评价。

2.学生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诗歌的学习成果进行巩固和复习。

3.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注:根据具体的班级和学生情况,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可以进行调整和扩展。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引入更多关于昆明和云南的知识和文化,增强学生的兴趣和阅读体验。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昆明的雨》教案篇1【知识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__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预习__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说诗情,导入新课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

嘻嘻哈哈,边吃边聊。

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

然木香花会有的。

猪头肉也会有的。

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二、读文本,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1、题为“昆明的雨”,__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试讲稿教案设计】初中语文《昆明的雨》

【试讲稿教案设计】初中语文《昆明的雨》

【试讲稿教案设计】初中语文《昆明的雨》【试讲稿/教案设计】初中语文《昆明的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四季的风》中《昆明的雨》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绘,对昆明民俗风情的展现,以及对昆明雨的深刻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描述昆明雨季的词语和句式。

2. 领悟作者通过对昆明雨的描绘,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特殊句式,体会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预习资料、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雨的联想,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昆明的雨产生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勾画出生词、短语,了解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民俗风情,解读作者情感。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重难点。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印象。

六、板书设计1. 昆明雨季特点2. 作者情感表达3. 课文重难点词语和句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昆明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但对课文难点内容的理解仍有待加强。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对课文难点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表格式)

八年级语文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表格式)
八年级语文《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昆明的雨》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怀旧之作,不
仅叙旧事,还述旧情,文章通过“雨”串联起昆明雨季的景物、人、情,“形散而神不散”。在“淡而有味”的语言中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即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以及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内涵。
拍摄任务分为三个部分:
❤任务一:寻找雨中景(了解文中所写与昆明雨季有关的景、物、事,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任务二:拍摄雨中味(通过品味语言,感悟汪曾祺文字“淡而有味”的特点。)
❤任务三:感悟雨中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深厚感情,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文章
❤任务一:寻找雨中景(了解文中所写与昆明雨季有关的景、物、事,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1
一、新课导入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部发来一份邀请函。
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给了杜甫一夜的惊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笔下的雨是奇妙;"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笔下的雨是让人流连往返的……一部《去有风的地方》让云南成为了大多数国人心之所向的地方。为了提升昆明市旅游城市的形象,我们部门决定以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作为素材,拍摄一组“在雨中邂逅昆明”的宣传片,展现“昆明的雨”独特的情味,让广大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品味汪老笔下的“诗与故乡”。现邀请你们班参与宣传片的拍摄活动,希望你们能够踊跃加入~
示例:
我想念昆明的雨
想念那昆明的雨季
雨季里藏着昆明
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五、总结课文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一个异乡人,汪曾祺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到了昆明这个地方独特的美,这里的宁静、恬然,不过是诗意的大千世界的缩影罢了。有感于此,再次品读《昆明的雨》,你会被作者对昆明的雨的真挚喜爱和怀念所感动。回念一想,写美的事物、抒美的情感,不就是我们内心美的内驱力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4.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中所写的昆明雨季的特点。

2.品读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对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读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对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老师呢,特别喜欢雨。

一场场雨,从古下到今,从春下到秋,它淋湿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哪!也感染了我们寻常百姓的情,当然,也下在了同学们的心里。

今天,我们跟随一位作家,走进那里的雨的世界,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从而熏陶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情感。

请同学们朗读题目,你觉得重读哪个字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感受)二、出示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中所写的昆明雨季的特点。

2.品读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对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结合课程标准、本单元的单元学习提示和目标、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老师提示关键词)三、巩固字词,了解作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夯实基础。

1.巩固字词(音形义)(1)读读写写和课下注释(2)检测鲜腴(yú)青头菌(jùn)黄焖鸡(mèn)鸡枞(zōng)择净(zhái)炽红(chì)桂花绿釉(yòu)密匝匝(zā)(齐读、点名读,强调多音字、形近字等)2.了解作者(1)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里。

(结合课下注释①,学生回答)(2)补充资料——汪曾祺的昆明情结(见课件)《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

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师。

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多篇)

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多篇)

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多篇)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5篇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与反思宜春七中易小媛【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2.辨读品味,体悟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养成热爱美、热爱生活的习惯。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今天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二、资料助读有关昆明: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

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

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

昆明市是灵秀而迷人的,它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然成趣。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两岸风光绮丽。

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

三、初读课文,读中感悟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鲜腴(yú) 篱笆(lí bɑ) 鸡土从(zōng)缅桂花(miǎn) 绿釉(yòu) 密匝匝(zā)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1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1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汪曾祺的相关信息。

2.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3.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来展现昆明的雨的特点。

4.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昆明的雨的特点。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恬淡生活的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不同的地方,雨有着不同的特点。

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汪曾祺的脚步,一起走进他笔下的《昆明的雨》,去感受昆明的雨的独特魅力。

2.展示昆明的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昆明的雨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 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汪曾祺曾在昆明生活了7年,对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熟悉。

在他的记忆中,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正是他对昆明雨季的回忆,表达了他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展示生字词:乍(zhà)、辟邪(bìxié)、鲜腴(yú)、篱笆(líba)、格调(diào)、吆喝(yāo he)、暮年(mù)、菌子(jùn) 、中看(zhōng) 、炽红(chì) 、扳尖(bān) 、绿釉(yòu)、情味(qíng)、苔痕(hén)、密匝匝(zā)、连绵不断(mián)、张目结舌(jié)。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感受作者对昆明的思念。

2.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昆明生活的美,品味文章的语言。

3.让学生体会昆明生活的背后故事,学习汪曾祺乐观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昆明生活的美,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昆明生活的背后故事,学习汪曾祺乐观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学法指导】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芒果台推出的综艺《向往的生活》频上微博热搜,好评如潮,很多迷茫焦虑的年轻人在节目的一日三餐中得到了治愈,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

在你心中,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预设:景美、人美、味美、好玩二、品雨中之情1.预习检查: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预设:我想念昆明的雨。

2.完成学习任务(一):“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那倒挂也会开花的的仙人掌;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那……"句式。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那火炭般的杨梅;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那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儿;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芳香四溢的缅桂花;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那喜欢送花的房东母女;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那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明确:它们都是作者在昆明所——看到的、尝到的,经历了到的。

汇聚起来就是昆明的——生活。

作者不仅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昆明的——生活三、品生活之美1.完成学习任务(二):默读勾画,快速找出文中你认为能体现昆明生活美的句子,提炼成三个字,写在相关语段旁边。

(此环节参照徐杰老师)预设: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风俗美……2.品析“滋味之美”(1)在横线处增加作者内心独白,进一步阐述牛肝菌的美味。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___ 嫩,_________鲜,___香,_________,很好吃。

(2)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作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请你根据语境,为“()这种东西也能吃?!" 和“()这东西这么好吃?!”两句话加上语气词。

第17课《昆明的雨》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昆明的雨》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7昆明的雨》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作者说的“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深厚情感,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

3.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诵读品析文中所写事物的“滋味”,体会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由“味”入“情”,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与怀念。

三、教学设想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昆明雨的特点的理解和感悟作者蕴含字里行间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

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

”鉴于此,本设计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我研读——生成新知;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等散文阅读策略,让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今天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jùn)鲜腴(yú)篱笆(lí bā)鸡(zōng)枞黄焖鸡(mēn) 扳尖(bān) 炽红(chì) 缅桂(miǎn)绿釉(yòu) 密匝匝(zā)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_模板《昆明的雨》教学设计赵萍宜昌市第八中学*本课获宜昌市2018年语文优秀课展评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汪曾祺写景散文的特点;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品味文章简洁平淡的语言,体会文章独特的美感和诗意的表达;3、理解作者对生活诗意的审美态度,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寻美悟情,品味语言。

难点: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生活的态度。

一轻吟浅诵感知美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说一说,两首诗中雨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二披文入情寻雨美1、整体感知,圈点勾画:①汪老直接抒发对昆明的雨的感情的句子。

②表现昆明的雨的特点的段落和句子③汪老把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寄托在哪呢?2、活动一:吟诗填词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它总是下下停停、停下下。

昆明的雨季浓绿、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那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肥大、浓绿,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雨季的菌子,滑嫩、鲜浓,院里的密叶,映绿了房间。

你听,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声音娇娇,你看,房东母女的缅桂,使我内心软软。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

我想念昆明的雨。

屏显:雨美,美在平常景物、凡人小事三入文入境品语美活动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任务一:围绕以下美点,组内确定一个美点昆明的雨季雨季的仙人掌雨季的菌子)《雨季的果子雨季的花与友人小酌任务二:根据提示,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屏显:自主学习任务单读一读,如果你擅长朗读,你可以有滋有味地吟诵美句、美段。

品一品,如果你擅长批注,你可以品析词句,点评内容,提出问题。

问一问,如果你擅长思辨,你可以向老师、同学质疑问难。

说一说,如果你巧于表达,你可以讲讲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故事。

写一写,如果你善于写作,你可以写下你内心的体验。

……任务三:组内交流补充,推选代表展示。

全班交流汇报屏显:语美,美在平淡本真的语言四观文识人悟情美1、为什么在汪老笔下,凡人小事是美的,平淡的语言读来也是那么美?其实,四十年前的真实生活是这样的:【链接材料】(化学教授曾昭伦)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后跟烂了,提不起 来,只能半趿着)鞋——《不衫不履》学生吃的饭是通红的糙米……饭里什么都有:沙粒、耗子屎……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 也是联大的主体。

这里原来是一块坟地……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 不施油漆……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记忆滑到。

——《新校舍》屏显:情美,美在你对生活的热爱。

2、活动三:开火车,说收获和感悟:我发现, ,原来也是一种美。

(老师提示: 可以结合这篇课文的内容、情感和语言特色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结语:如果你对汪老的散文意犹未尽,想对汪了解更多,可以读他的作品: 人间草木》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生活,是很好玩的》一、教 学 目 的1、知 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 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 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 学 过 程(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

“岱宗”,即泰山。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

夫如何”,到底怎么样 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

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 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 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

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

泰山 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

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 高伟雄俊。

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

泰山的山 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

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 鬼设神施,造化所钟。

“造化”,指天地自然。

“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

“钟”, 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这两句是想像之辞。

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 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

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 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

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荡 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

“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 胸襟为之开豁。

“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

“眦”,眼框。

“入”,收 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

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 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会当”,应当,一定要。

“凌”, 登临,登上。

“绝顶”,最高峰。

“览”,俯视的意思。

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 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小结: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 蕴藉又自然开朗。

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五)背诵这首诗。

《望岳》教学设计 3 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出处!《三峡》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

语言精练,思路清晰。

读起来 朗朗上口。

但由于它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学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可(. 能会使学生学起来有枯燥的感觉。

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教学步骤: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不上课。

老师想带大家来一次免费旅行—游三峡。

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的今日,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

可当人们到了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旅游时,他就一定需要一 个人的帮助,那是谁呢?(生:导游)三峡我们谁也没去过,所以老师就特意给大家请了一个 导游,就是我们的郦道元老夫子。

可就在昨晚,郦老夫子突然打来电话说:因为要去参加一 个宴会,不能来给我们当向导了。

但是他还算够朋友,不仅以传真的形式把导游稿发给我们 (板书:三峡。

指导学生看课文)而且还给我打了个电话,老师已经把它录了下来,接下来 就请大家边听录音边学习导游稿。

(播放录音范读)2、在录音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内容。

小组讨论,老师适时点拨) 要求:(1)读得通—排除文字障碍。

(2)看得懂—利用课文注释、词语手册,翻译全文。

3、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大家看了郦老夫子写的导游稿有什么感觉?如果下次你的家人或朋友想去游三峡, 想让你当导游,你怎么办?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

(教师深入各组,适时指导、点拨)(2)各小组展示其所编的导游词,教师适时点评,再由学生自己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师:大家刚才在编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这篇文章的写景有没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文 中哪些句子写得最美?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呢?(安排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 景顺序,在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适时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 写作特点。

) 4、指出背诵要求,再次让学生齐读课文。

5、布置作业1、片断作文: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所游历过的景点或家乡的美景。

2、背诵全文。

《三峡》教学设计 13 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出处!教学设计:诗歌导入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板书目标1、理解这首诗的大意;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背诵这首诗。

简介作者亚历山大· 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首诗,独立思考,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只的是什么?(特指在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性等 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 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思考探究学生再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

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 所扼杀)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 力一时还不足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 度。

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4、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道理。

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学生朗读背诵诗歌,试着当堂背诵这首诗。

体验反思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巩固训练1、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2、根据“体验与反思”的要求写300字左右的短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