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合集下载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

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

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二、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根据词语在文中的语法位置、功能、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例如,法天道,顺人心(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法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效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是指根据上下文及语境,推断出某个文言词句中实词的具体含义或概括其意思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1. 参考字典解释:查阅文言字典或相关的古代文献,寻找该词的常见释义和用法。

2. 理解文句结构: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序,从谓语、宾语、定语等元素入手,推断实词的意义。

3. 推测相反词义:根据上下文的对比,推测实词的意义可能与其相反。

4. 综合语境含义:结合段落的主题和论述内容,推断实词的意义,考虑其在文中的角色和作用。

5. 联想原义:通过联想推断实词的意义,尝试找到词语的本来意思。

在推断实词的过程中,需要对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典型用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来提高推断能力。

高三文言文实词推断口诀

高三文言文实词推断口诀

高三文言文实词推断口诀
高三文言文实词推断口诀如下:
结构对称,词性相对;
成分搭配,语义相配;
字音字形,通假异义;
邻字帮助,同义反义;
联想迁移,前后联系;
古今对比,各有所异;
先分后总,寻找规律;
结合语境,突出重点。

以上口诀仅供参考,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和文章内容来理解记忆。

另外,还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进行实词推断:
1. 形声字推义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可根据形旁推知字义。

2. 通假字推义法:古代汉语中有很多通假字,可根据通假字推知本字的含义。

3. 偏旁部首推义法:汉字的偏旁部首往往能提示其所表示的意义类别,可根据偏旁部首推知字义。

4. 语境分析法:结合上下文语境,根据句子结构、词语搭配等推断词义。

5. 联想迁移法:根据已知的词语含义,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词语的含义。

6. 古今对比法:通过古今词义的对比,了解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的不同之处。

7. 字典查阅法:通过查阅字典,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文言文复习总结——实词推断九种方法

文言文复习总结——实词推断九种方法
如“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景”用本义在此 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 ”,名词作状 语,豁然开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 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 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 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 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色彩
【推断】“采”组词:神采、文采,将其代入句中。结 合上下文,前有“云”“异色”,若下文提及“神 采”“文采”,不合理。从读音上寻找通假字“彩” (音同形近),语意通顺。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
【推断】“蚤”——“跳蚤”,无法理解。推测,在句 中通“早”(音同形异),代入,语意顺畅。
(6)2009年全国卷2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 僧秀愍mǐn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形声。从心,敃( mǐn)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
译: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 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 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
二、通假字推断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 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故事,
武从
从止,从戈。 据甲骨文,
人表持示戈两行人进, 表前示后要相动随武。
本义:勇猛; 猛烈。
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香草 )
【推断】“芷”是“艹”,与植物有关。根据“岸芷 汀兰”的结构(并列短语)特点,推知“芷”与“兰” 相应。“兰”为“兰花”,有香气的植物,“芷”则 为“香草”。
2、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 买入粮食)
如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 副词充当,定语多由名词或形容词充当。

(完整版)文言文实词的推断(经典)

(完整版)文言文实词的推断(经典)
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温故知新法): 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 想比较推断。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C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拔:“其后伐赵,拔石城”(攻取、攻下) 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退的人) 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登上) 附:“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使……归附)
徐绩说:“他们确实有罪,可是他们都是饥饿体弱多病的人,不能承受杖 责,姑且染黑他们的胳膊来警告他们,也就可以了。”使者非常生气,想 一并弹劾徐绩,徐绩据理力争,丝毫不改变,使者也不能改变他。
②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 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私,私情,偏爱
惊走,后不复至。(2011高考广东卷)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
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苦:痛苦(×)
苦于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纵:腾跃(×)
放开
2、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 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陈公弼传》(2011江苏卷)
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
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
轻视
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 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 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
方法二:联想迁移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
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 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 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推断文言实词的七种技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七种技法

试试看: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
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人。(09江苏卷)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联系:《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 (都,全)。
思考:是否正确?
试试看: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 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2006年高 考卷) 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
轨遂投城遁走 投笔从戎——扔掉 诸将阿吕后意 阿谀奉承——迎合 (高)进之布指算,不爽 屡试不爽——差错
小试身手
势拔五岳掩赤诚 出类拔萃——高出,突出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言听计从 —— 听从 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杜,公孙 趸诛伐 口诛笔伐—— 讨伐,征伐
试试看: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想想看:
1、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写)。驻(车马停止 不前)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同“返”,返回), 下马伫(长时间地站着)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 三日方(才)去。
“布”的意思是“铺”,主要是依照上下文中的“伫 立”“及疲”“裘”“坐”“宿”等词语的意思
2、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 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 “适”的意思是“出嫁”,主要是依照下文中的“右骁卫将军 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想想看: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 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 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 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 可以解释为“拜见”。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一)想想看:
•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 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 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 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 “拜见”。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 形旁有表意的功能。 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给你方法 三、结构推断法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被任用 腰系着 选择、选拔
2.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终日”意为“整天、时间长”—— “须臾” 意思为“时间短”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 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 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 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 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 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
给你方法 四、联想推断法
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 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①进之布指算,不爽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差错 ②铨(quán)简秀士 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 选拔 ③不以外夷见忽 府吏见叮咛(《孔雀东南飞》) “见”是第一人称“我”之意。
给你方法 六、借助语境法
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 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 言环境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释为“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③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告发、举报的符合法律 他揭发检举官员,都依法行事,被检举的人也是 罪有应得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6、句式推断法 (互文对举法)
• A、同义对应 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从句式结构来看, 属 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 相对;“忠”和 “贤”同义,那么“用”和“以” 也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 意思。 例2、”通五经,贯六艺“贯”和“通”对应, 也是“通晓”义。 • 例3、《谏太宗十思疏》中“戒奢以俭”的“以” 字的含义,我们根据这一规律,“奢”与“俭” 相对,“以”与“戒”相对,“戒”为动词, “以”也应当为动词,我们再根据上下文,可推 测出“以”为“行,用”之意。
• 有些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 。 • 如①“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 详”,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 苏轼《石钟山记》 • 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 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 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叙述”之意。②句联 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钟山命名的真 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 因此这句中的“言”可以理解为“记载”,而不 能理解为“说”。
文言实词推断
1、字形推断法
• 例1、《陈涉世家》中“适戍渔阳九百人”, “适”从“辶(辵)”,表行走之意。 • 例2、《庖丁解牛》:“今臣之刀十九年 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一句中的“硎”是“石”字旁,并且这种 东西还能够“发刀刃”,可以推知是“磨 刀石”。
• 小结: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 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 犭、 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 (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 “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关;“皿”与 器具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关; “系”与捆绑关;“歹”与死亡关……“月” 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 眼……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 知。

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本文是关于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感谢您的阅读!高三在我们的关注中如约而至,征战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时间不容置疑地把我们推到命运的分水岭。

小编为大家搜集了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一)依形推义法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

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这种表意功能就是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

因此,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1.有牧人御众之才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

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3.启听淮北取籴d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4.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5.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jìn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6.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kuì“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

7.赢粮而景从。

yíng“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就好理解了。

8.殚dān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méng饥寒冻馁,něi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

2017 实词推断九种方法

2017 实词推断九种方法

小 试 身 手
解释下列句中“籴dí ” 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 商贩,贸籴粮食。 (2004全国I)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 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翻译:郡中不产粮食,而海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讲析文言实词的五种推断方法( 邻 词推断法、成语对应法、字形分析法、代 入检验法、合体拆分法) 2、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这五种方法解决具 体的问题 教学方法:练-析-练
小 试 身 手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 项是( ) A.或有助之者,不听 听:听任 B.告裒(POU)求属令 属:联系 C.安丘令以为诣己 诣:造访 D.犹思慕不能进 慕:依恋 全句译为“告诉王裒请他向县令替自己求情 ” 答案:(B)属:求。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 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①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 (不期而遇 约定)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招致,招引 )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风知劲草,强 )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求全责备,寻求,寻找 )
⑤势拔五岳掩赤城 ⑥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⑦吾亦望汝副其心 ⑧召医而尤其故 (出类拔萃,超出) (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 )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这里的“人事”是什么?只有探究一下下文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的 事实和经验教训,即可理解为“人的作为”。
课 堂 演 练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 皆为戮没。 “深”有“深厚” 之意,但联系下 文“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是“秦之遇 将军” 的具体表现,可见“深”为 贬义,应释为
文言文专题复习

2017届专题复习_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2017届专题复习_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寻求)。这样就不会把责和备看成是“责备”了。
3、【前倨后恭】
“前”和“后”相反,“倨”和“恭”也应相反。恭, 恭敬。倨,傲慢。
试试看: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破——下,攻下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终日——须臾 , 一会儿,片刻。反义对应,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用——以,被任用 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更加,越来越
例如:食 本义 饭、饭食
(1)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也。”
吃,动词
(2)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 吃的东西、食物,名
尽。”

(3)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 专指饭,名词
将军者乎?” 《隆中对》
(4)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马说》 (5) 月盈则食
读sì,喂的《名师一号》练 习也可以放到讲完课后做
故事一则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卖其珠官于鬻郑爵者,为木兰之柜,熏
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
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放在 一个用木兰木做成的匣子里。这个匣子用桂、 椒一类香料熏得芳香袭人,镶缀着珍珠,装饰 着玫瑰石,装嵌着绿翡翠。有个郑国人把匣子 买了下来,而退还了里面的珍珠。这个楚国人
方法: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我夫人有娠”(娠:怀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古人把璋给男孩子玩。璋:一种玉器; 古人把瓦给女孩子玩。瓦:原始的纺锤。
“璋 ”是好的玉石,顶端作斜锐角形,
是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 用的礼器。给儿子“璋”玩,一方面是希 望他有玉一般的品德,一方面又希望他成 为贵族,可以“光宗耀祖”。后来就把生 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二、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 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 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 词语的词性、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 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我们可据之进 行判断。如:
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分并列) 形旁从 “禾”与五谷有关;
(“伏”通“服”,佩服)
《史记·田单传》
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踞,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
(腰—腰戴) 以推断是“
”的意思。
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三、语境推断法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 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 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 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 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高考题链接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 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史记·田单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字义同“灭”字)
武从表示要动武, 也有维护和 平之意。本 义:勇猛表;示两人 前后相随
示例:
例1:“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的九种方法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的九种方法

高考链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2001年11题) 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 “附”:“归 A.城之不拔者二耳。 附” 。《六国论》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迁移练习
• (1)2006年浙江省试题(选句《蚊对》方孝孺)
• 天台生(人名)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
• 译:天台生热得难受。晚上躺在蚊帐里面,童仆拿 着扇子在前面给他扇凉,舒舒服服地就睡着了。 • (2)2006年全国卷试题(选句) • 单于曾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 形声。从女,曼声。本义:轻侮,侮辱 • 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为恼火,召 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谢谢各位光临指导 2015年10月23日
2005年山东卷(“5+3”P253)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 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 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 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父曰重章,火灾荡其 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 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 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 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 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 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 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 久之然后退。其子孙远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 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 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 一面,而山人之亭,适 当其缺 • 适当:恰好挡住

实词推断方法

实词推断方法

实词推断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本文将做具体阐述。

语文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1、字形推断法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

形声字分声旁和形旁两部分,其中的形旁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

对待冷僻的字不妨尝试字形推断词义法。

例如:“樯橹灰飞烟灭”,其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

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其形旁为“辶”,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又如:“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句中的“理”,形旁从玉,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还有:①金就砺则利 (《劝学》)。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磨刀石”。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项为“骏马”。

我们常见的形旁还有很多,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体有关;“页”与头有关; “厂”,词义就和“房子”有关等。

会意字可采用拆字法。

如: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昳”,“日”加“失”,联系上下文“形貌昳丽”,联想到“昳”可能表现的是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日”失掉光彩。

②生而眇者不识日 (《日喻》)。

“眇”从目从少,联想到少目的含义,可推知为眼盲。

③(04年全国卷)“常通商贩,贸籴粮食”中“籴”是与“粜”相对的会意字,把该字拆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人米”,由此推知为“购买粮食”之意。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十三法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十三法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十三法————————————————————————————————作者:————————————————————————————————日期: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十三法一、语音推断法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

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1、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2、或至涂而反。

3、以身徇国,继之以死4、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6、昌宗从旁趣说7、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8、民,吾民也。

发吾粟振之,胡不可?9、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10、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11、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二、依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其形义相关的特点为我们推断文言词语含义提供了条件。

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从字形可推知字义。

1、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2、傥窀穸(zhūnxī)不为盗所发。

3、刑天舞干戚4、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觉5、居一岁,入觐,卒于京6、启听淮北取籴7、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8、门前植槐一株,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三、语法推断法1、追亡逐北因利乘便2、道芷阳间行3、拔剑撞而破之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5、烟涛微茫信难求6、庭除甚芜7、自放驴,取樵炊爨8、沛公军霸上9、范增数目项王9、将军身披坚执锐10、庭除甚芜,堂屋甚残四、语境推断法语境分析法是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的一种技巧。

例1、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句中“责备”是重点,也是得分点。

前文大意是说圣人也有缺点,抓住这一点,就可以推断出“责备”就是“要求完备”。

当然,亦可用联想比照法由成语“求全责备”来推断其含义。

例2、2006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句中“迫”字的含义。

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

文言实词推断的七种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的七种方法

【登峰造极】登、造:登上,到达。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
的造诣。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含义相反、相对:
【党同伐异】党:偏袒。伐:讨伐,攻击。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 击不同意见的人。
【夙兴夜寐】夙:早。夜:晚。兴:起来。寐:睡着。早起晚睡。形
容勤奋。 【避重就轻】避:回避。就:接近、趋向。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我既然不能忍受你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五、邻词推断法 【例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
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考:击,敲打。
【例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 过:督,责备。
六、成语对应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
的事实和经验教训,即可理解为“人的作
为”。
二、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 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 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 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 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 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 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 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 【例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有”
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 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
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 义。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
收入也尽数拿去。(殚、竭:尽)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夫晋,何厌之有?
厌:同“餍”,满足。 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约定说“天黑看见点着的火就万箭齐发”。(期: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4、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 也,非天下也。 “使……灭亡” 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词义相反 安逸享乐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 臵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 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 这样通过 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 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 句等此类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抬高
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
眼力,视力
宾语
4.臣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入关破秦 《鸿门宴》
主语
动词,料想
主语
5.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意似良 《促织》 名词,神态 6.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
宾语
心意,意图
7.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名词,神态
二. 辨析下列一组“绝”字的用法:
①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停止)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③ 以为妙绝 (副词作补语,到了极点) ④ 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作状语,非常) ⑤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渡过)
链接高考
例1:
(2000年全国题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指出下列句中红字的意义: 1. 金就砺则利 (《劝学》) 2.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3. 生而眇者不识日
(《日喻》)
解析: 1.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 关,据上下词意“金”和“利”可知,“砺”:“磨 刀石”。 2. “昳”,从“日”,有光,联系“形貌”及” 丽”,“昳” 可以理解为“光彩”。
(玉上的斑点)

2017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2017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2、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 临近死亡。)
3、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
而不辩,何也? ”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体:实践
译文: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个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自实 践起来还是不错的,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为什么?”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知。
第18页,共32页。
想一想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通“雇”,雇佣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通“翌”,第二天 3、卒然临之而不惊
通“猝”,仓促
第19页,共32页。
五、通假推断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
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 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 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比喻细小的东西
译文:他杜绝交游,对各种馈赠,一点也不收受。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友好、与… …交好
3、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 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5页,共32页。
(偏爱、偏私)
想一想
1、召医而尤其故
(怨天尤人,责问)
第9页,共32页。
牛刀小试
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取”、“举”都是“攻占、攻取”义。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同义复用。“冲”即“幼”,“年幼”)
3、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同义复词:“敝”:疲劳
第10页,共32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 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 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联系成语“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 人 ) 中“速”为“邀请”之意,由此可根据上下文推出文言 中“速”为“邀请、招致”之意。 2、“举类迩而见义远。” 联想成语“闻名遐迩”而推出其为“近”。 3、“其文约,其辞微。” 可联系成语“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 理 ),就可解为“精微,含蓄” 之意。
3、“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kuì)之?” “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 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
翻译:(假如)边境突然告急,几千百万的士兵,国家拿什么给他 们发放粮饷?
4、“拔剑切而啖之。” “啖”根据“口”字旁,就可知其是“吃”的意思。 5、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饷”是 “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 “食”字,可知是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 饭吃”。“饥岁”荒年;“穰”之庄稼成熟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砺”根据“石”字旁,可推知“磨刀石”。
4、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 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这句中“言” 为“叙述”之意。
5、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 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因此这句中的“言” 可以理解为“记载”,而不能理解为“说”。
4、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有的放矢”(的:箭靶。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的:箭靶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假:借。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6、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运斤成风”(运:挥动;斤:斧头。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斤:斧头 7、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 殚:竭尽 假:借助
翻译为: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四)结构求义法 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 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类句 式一般上下句结构整齐,相对应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 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 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将“曳”解为“蜂拥”,放在句中考查如作“出”的状语 看似可通,可联想课文《口技》中的“曳屋许许声”及《寡 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等句就可解为“拖、拉” 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中“当余从师也,负箧曳屣”, 进而推断这句中的“曳”作“拉”讲,省略了宾语“之”。
2、2007年第11题:C、使老弱女子乘城
一、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 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
第二步: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
第三步:借助方法,主攻难点。
二、文言实词常用的推断方法
(一)依形推义法
(二) 语境分析法 (三)语法分析法
(四)妙用结构求义法
(五)成语印证法 (六)课文求义法 (七)代入检验法 (八)邻字借推法 (九)音训求义法 (十)借助文化常识推断词义
5、“变姓名,诡踪迹” 由“变”推出“诡”为动 词,是“隐蔽”的意思。
7、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亡”与“北”对应,也应译为 “败逃者”。
8、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 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应是名词,据此推断 “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由该句语境可看出,“南迫洛阳”本句是交代“河内”的 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该 题A项的解释为“逼迫”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 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翻译: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 多,北边通往上党,南面接近洛阳。 3、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 “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 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 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高考文言文高分策略---
文言实词的
推断方法
考纲解读: 浅显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 虚词,以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实词的考查范围以中 学学过的为主,虚词的考查范围为《考试大纲》列出的虚词。 二是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以考查对文言句意的理解和表 达能力。三是侧重于文言文内容的归纳、中心思想和作者观 点态度的概括,以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是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常见文言 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义”不只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要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中,“微”作谓语而且带有宾 语,释为“藏匿”; “微行入古寺” 中, “微”作状语,修饰“行”,释为 “暗暗地、隐蔽地”; “微风鼓浪”中, “微”作定语,修饰“风”,释为“微 小、微弱”。 10、(09年北京卷)“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考生误译成“天下像管仲这样贤明的人不多”,关键是 对“多”解释有误。从句法看,“管仲之贤”是名词性的偏 正短语,整个句子的谓语只能由“多”担当,“多”只能是 动词, “多”为“称赞、赞美”,以此代入本句中刚好相符。
1、(08年天津卷)翻译题: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 人亦从而恶之。
根据“恶人者”即是“憎恶别人的人”,那么“利人者” 中的“利”应该是个动词,“译为:有利于别人的人”而不 是名词“利益”。
翻译为: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这做有利于他的事; 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推难。“择”易于理 解,可推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 3、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找到与这 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爱”,从而可得出“顽 鲁”是相对“贤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 之意,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4、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 致的。“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从而 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 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
6、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解为“优待”,“遇”在句中处于谓语的位置,“优 待”虽为动词,但从语境来看是译不通的,只能是“对待”。
翻译:担心祸及自身,每每用尽礼节对待别人 。
(三)语法分析法 就是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来推断词义的方法。按语法 结构,找出句子主干和修饰成分,主、宾语多由名、代词 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由名、代词充当, 状语由副词充当。由结构推断词性,进而推断词义。这种 方法也可以用在虚词的用法判断和文言文的翻译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位置,可推 断它是动词“游泳”之意。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 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
9、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 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 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 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10、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借助“良”可以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 “硬”、“硬的”、“强有力的”。
(一)依形推义法(根据汉字形旁推断字义)
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汉字虽历 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因此,对字形结构 (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 字的意义。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 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1、(2010年全国卷)翻译:“常通商贩,贸籴(dí)粮食。” “籴”是较陌生的会意字,跟粮食有关,联系“粜”意思 是卖出粮食,“籴”与“粜”意思相对,译为“买进粮食”。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是“纟”字旁,可知词义和绳索有关,前边有“系” (捆绑)燕父子,可推知“组”意为“带子,绳索”。
3、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通过分析发现该句主语是“昌期”,后边有宾语是“吏 事”,根据语法可以推断“闲”该是动词,由此初步推断 “空闲”这种解释有误,这里应理解为通假字,通“娴”, 是熟悉的意思。 4、(2006年高考题)自放驴,取樵饮爨(cuàn) 。 把“樵”解为“打柴”,看上下文“樵”字之前有动词 “取”,其后又有动词“饮爨”,整体意思为取柴做饭,因 此“樵”字应是名词,当解为“木柴”而非“打柴”。 5、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二) 语境分析法
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 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
1 、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有五个义项:①数量多;②重要,重视;③赞美; ④多数,大都;⑤实足,只。 根据这句话的语境来推断,原文说“何远离开东阳回到 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 赏他”,由此可以判定所给义项解释为“称赞”是正确的。
8、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
“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 蹴: 践、踏,用脚踢
9、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尽职守”(恪:谨慎,恭敬。尽:完善。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 恪: 谨慎而恭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