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四清导航课件1.1等腰三角形(1)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优质课教学课件
推论 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 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定义判定: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性质判定: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 角形(等角对等边)
课后思考
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腰分别相等,那么这 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14
巩固练习 1.习题1.1第1题做在书上 2.习题1.1第3、4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语句是( )
A.两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B.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C.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A
D.底边和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2 和 5,则它的周长为( ) A.12 或 9 B.12 C.9 D.7
3、如图1,△ABC 中,AB=AC,∠A=36°,BD 是 AC 边上的高,
谢谢大家!
(SSS).
B
D
C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述为:等边对等角。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述为:等角对等边。
学以致用
例1.已知等腰的一个角为70°,求其它两个角的度数。
新知新授 议一议
我们用折叠的方式探究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道等腰三角形有
什么性质吗?
用折叠的方式我们探究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今天我们用逻辑推理来 验证。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A
求证:∠B=∠C
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
∵AB=AC,BD=CD,AD=AD,
定义判定: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性质判定: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 角形(等角对等边)
课后思考
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腰分别相等,那么这 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14
巩固练习 1.习题1.1第1题做在书上 2.习题1.1第3、4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语句是( )
A.两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B.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C.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A
D.底边和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2 和 5,则它的周长为( ) A.12 或 9 B.12 C.9 D.7
3、如图1,△ABC 中,AB=AC,∠A=36°,BD 是 AC 边上的高,
谢谢大家!
(SSS).
B
D
C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述为:等边对等角。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述为:等角对等边。
学以致用
例1.已知等腰的一个角为70°,求其它两个角的度数。
新知新授 议一议
我们用折叠的方式探究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道等腰三角形有
什么性质吗?
用折叠的方式我们探究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今天我们用逻辑推理来 验证。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A
求证:∠B=∠C
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
∵AB=AC,BD=CD,AD=AD,
八年级数学下册 1.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pptx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1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能说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几种方法,学会证明的基本步骤 和书写格式.
2.会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及其推论. 3.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2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如果两个三角形满足条件SSS,SAS,ASA,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若满足条件AAS, SSA,AAA,这两个三角形还会全等吗?
解:∵AB=AC,BD=CD, ∴AD平分∠BAC,AD⊥BC. ∴∠CAD=∠BAD=40°,∠ADC=90°. ∵AD=AE, ∴∠ADE=∠AED=70°. ∴∠CDE=∠ADC-∠ADE=20°.
5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共有四种,分别是___S_S_S__,__S_A_S___, __A_S_A___,___A_A_S___.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相__等__,对应角_相__等__.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
6
3
1.如图,点A,D,C在同一直线上,AB∥EC,AC=CE,∠B=∠EDC.
求证:BC=DE.
证明:∵AB∥EC, ∴∠A=∠DCE. 在△ABC 和△CDE 中, ∠B = ∠EDC, ∠A = ∠DCE, AC = CE,
∴△ABC≌△CDE(AAS). ∴BC=DE.
4
2.如图,在△ABC中,AB=AC,BD=CD.若∠BAD=40°且AD=AE, 求∠CDE的度数.
1.1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能说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几种方法,学会证明的基本步骤 和书写格式.
2.会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及其推论. 3.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2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如果两个三角形满足条件SSS,SAS,ASA,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若满足条件AAS, SSA,AAA,这两个三角形还会全等吗?
解:∵AB=AC,BD=CD, ∴AD平分∠BAC,AD⊥BC. ∴∠CAD=∠BAD=40°,∠ADC=90°. ∵AD=AE, ∴∠ADE=∠AED=70°. ∴∠CDE=∠ADC-∠ADE=20°.
5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共有四种,分别是___S_S_S__,__S_A_S___, __A_S_A___,___A_A_S___.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相__等__,对应角_相__等__.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
6
3
1.如图,点A,D,C在同一直线上,AB∥EC,AC=CE,∠B=∠EDC.
求证:BC=DE.
证明:∵AB∥EC, ∴∠A=∠DCE. 在△ABC 和△CDE 中, ∠B = ∠EDC, ∠A = ∠DCE, AC = CE,
∴△ABC≌△CDE(AAS). ∴BC=DE.
4
2.如图,在△ABC中,AB=AC,BD=CD.若∠BAD=40°且AD=AE, 求∠CDE的度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1等腰三角形课件(共17张PPT)
D
60°
A120°BCDE
拓展提升
如图,在风筝ABCD中,AB=AD,BC=DC。
(1)分别在AB,AD中点E,F处拉两根彩线
A
EC,FC,证明:这两根彩线长度相等。
E
F
(2)如果AE= AB,AF= AD ,那 么这两
根彩线长度相等吗?
B
D
如果AE= AB,AF= AD.那么这两根彩线长 度相等吗?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则两个 底角为 70°70°.
2.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为5,底边长为6,
则底边上的中线长等于 4
.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 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的平分 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所在 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例1 证明: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 AB=AC,
E
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求证:BD=CE.
1
B
证明: ∵AB=AC, ∴∠ABC=∠ACB(等边对等角)
∵∠1= 1∠ABC,∠2= ∠1ACB,
2
2
∴∠1=∠2
在△BDC和△CEB中,
∵∠ACB=∠ABC,BC=CB,∠1=∠2
求证: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3 3 如图,在风筝ABCD中,AB=AD,BC=DC。 1 等边三角形两条中线相交所成锐角的度数 AD= AC,AE= 1 AB呢?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2)如果AE= AB,AF= AD ,那 么这两
4 4 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C,AB上
60°
A120°BCDE
拓展提升
如图,在风筝ABCD中,AB=AD,BC=DC。
(1)分别在AB,AD中点E,F处拉两根彩线
A
EC,FC,证明:这两根彩线长度相等。
E
F
(2)如果AE= AB,AF= AD ,那 么这两
根彩线长度相等吗?
B
D
如果AE= AB,AF= AD.那么这两根彩线长 度相等吗?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则两个 底角为 70°70°.
2.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为5,底边长为6,
则底边上的中线长等于 4
.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 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的平分 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所在 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例1 证明: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 AB=AC,
E
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求证:BD=CE.
1
B
证明: ∵AB=AC, ∴∠ABC=∠ACB(等边对等角)
∵∠1= 1∠ABC,∠2= ∠1ACB,
2
2
∴∠1=∠2
在△BDC和△CEB中,
∵∠ACB=∠ABC,BC=CB,∠1=∠2
求证: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3 3 如图,在风筝ABCD中,AB=AD,BC=DC。 1 等边三角形两条中线相交所成锐角的度数 AD= AC,AE= 1 AB呢?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2)如果AE= AB,AF= AD ,那 么这两
4 4 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C,AB上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课件
1.如图,在△ABC中,∠C=35°,AB=AC,则∠B的大小为( )
A.20° B.25° C.30° D.35°
2.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 cm,5 cm,则它的周长为(
)
A.8 cm B.14 cm C.13 cm D.14 cm或13 cm
3.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在AD上取一点E
学习重点
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学习难点
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回顾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
1.判定定理
(1)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2)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4)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例2 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B上,BE=BD,
∠BAC=76°,求∠ADE的大小. 解:∵AB=AC,∠BAC=76° ∴∠B=∠C=(180°-∠BAC)=52° ∵BD=BE ∴∠BDE=∠BED=(180°-∠B)=64° ∵点D是BC的中点 ∴AD⊥BC ∴∠ADB=90° ∴∠ADE=∠ADB-∠BDE=26°
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变式训练 1.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D.
若BC=4,则BD= 2 .
2.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 cm和3 cm,
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7 cm.
3.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角为80°,那么它的顶
角是 80°或20°.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课件(共28张ppt)
导引:给出的条件中,若底角、顶角已确定,可直接运用三 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的性质 求解;若给出的条件中底角、顶角不确定,则要分两 种情况求解.
解:(1)∵AB=AC,∴∠B=∠C. ∵∠A+∠B+∠C=180°, ∴50°+2∠B=180°,解得∠B=65°.
例题精析
(2)由题意可知,70°的角可以为顶角或底角,当底角 为70°时,顶角为180°-70°×2=40°.因此顶角 为40°或70°.
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 互相重合. 2.思想方法:转化思想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 证明角相等、边相等的重要方法.
课堂精练
7. 【中考·台州】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 =AC,若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腰 A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C ) A.AE=EC B.AE=BE C.∠EBC=∠BAC D.∠EBC=∠ABE
课堂精练
8. 【中考·苏州】如图,在△ABC中,AB=AC,D 为 BC的 中 点 , ∠ BAD = 35° , 则 ∠ C 的 度 数 为 () A.35° B.45° C.55° D.60°
易错点拨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这个等腰三
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为( D )
A.40°
B.55°
C.70°
D.55°或70°
易错点:求等腰三角形的角时易出现漏解的错误
易错点拨
本题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分顶角为70°和 底角为70°两种情况,解题时易丢掉一种情况 而漏解.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论:三线合一,即等腰三角
EF⊥AB,垂足为F.
解:(1)∵AB=AC,∴∠B=∠C. ∵∠A+∠B+∠C=180°, ∴50°+2∠B=180°,解得∠B=65°.
例题精析
(2)由题意可知,70°的角可以为顶角或底角,当底角 为70°时,顶角为180°-70°×2=40°.因此顶角 为40°或70°.
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 互相重合. 2.思想方法:转化思想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 证明角相等、边相等的重要方法.
课堂精练
7. 【中考·台州】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 =AC,若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腰 A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C ) A.AE=EC B.AE=BE C.∠EBC=∠BAC D.∠EBC=∠ABE
课堂精练
8. 【中考·苏州】如图,在△ABC中,AB=AC,D 为 BC的 中 点 , ∠ BAD = 35° , 则 ∠ C 的 度 数 为 () A.35° B.45° C.55° D.60°
易错点拨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这个等腰三
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为( D )
A.40°
B.55°
C.70°
D.55°或70°
易错点:求等腰三角形的角时易出现漏解的错误
易错点拨
本题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分顶角为70°和 底角为70°两种情况,解题时易丢掉一种情况 而漏解.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论:三线合一,即等腰三角
EF⊥AB,垂足为F.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课件
C.BD=CE
D.BE=CD
探究新知
1.1 等腰三角形/
方法总结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 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 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 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巩固练习
1.1 等腰三角形/
变式训练
探究新知 思考:证明命题的步骤是什么?
1.1 等腰三角形/
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设和结论; (2)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 (3)根据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和求证; (4)分析证明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探究新知
1.1 等腰三角形/
定理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AAS) 已知:如图,∠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A+∠B+∠C=180°,
∠BAD=∠CAD ( 已作 ),
AD=AD (公共边),
B
∴ △BAD≌ △CAD (SAS).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DC
探究新知
1.1 等腰三角形/
结论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这一定理可简述为:“等边对等角”.
思考:由△BAD≌ △CAD,除了可以得到∠B= ∠C之外, 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A.25° C.30°
B.20° D.15°
课堂检测
1.1 等腰三角形/
基础巩固题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则它的底角是( A ) A.65° B.70° C.75° D.100°
2.如图,在△ABC中,AB=AC,∠A=40°, CD∥AB,则∠BCD=( D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等腰三角形(1)》优质课课件
∵∠1+∠2=180˚ , ∴ a∥b.
b
c
1
2
c
1 2
c
1 2
公理、定理及由它们直接推出来的结论(推论),以后可以直接运用.
几何的I 三m 种N 语言a 、o g 平行e 线的性质
【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a∥b, ∴ ∠1=∠2.
c
a
1
b
2
c
【性质定理 1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Biblioteka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3)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 写出“已知”和“求证”;
(4)分析题意,探索证明思(路由“因”导“果”,执“果”索“因”
(5)依据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
条理清晰地写出证明过程; (6)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难点: 能够用综合法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几何的I 三m 种N 语言a 、o g 平行e 线的判定
a 【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 a∥b.
b
【判定定理 1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 ∠1=∠2, ∴ a∥b.
b
【判定定理 2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
的 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 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B
D
C
随堂随堂P练4练习习Im 学N 好a 数学o g 的诀e 窍 做题
1、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如图,△ABD中,C是BD上的一点,且AC⊥BD。
AC=BC=CD。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ppt课件1 (共19张PPT)
B
∠1=∠2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D
C
3、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既是底边 上的中线,又是顶角平分线。
应用格式: ∵AB=AC ∴BD=DC
AD⊥BC (已知)
∠1=∠2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随堂演练
1、练一练(基础训练)。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40°,则其它两个 或40° 、 100° 角分别为 70° 、70° 。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70°,则这个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110° 、35° 、35° 为 。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 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 A
12
应用格式:
∵AB=AC ∠1=∠2(已知)
B D C
∴BD=DC
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
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中线,既是底边上 的高,又是顶角平分线。 应用格式: ∵AB=AC ∴AD⊥BC
12
BD=DC (已知)
又∵DE⊥AB
DF⊥AC
∴DE=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 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课堂小结
1、本节主要教学知识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性质
A
内容
性质1
B C
A
性质2
B
1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C
D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布置作业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性质1的运用格式:
∵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议一议:说说为什么在添加辅助时,作顶角 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都能使分成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
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1节等腰三角形课件
A
N
M
B
C
1.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C和AB上.
(1)如果∠ABD=
1 3
ABC
,
∠ACE=
1 3
ACB,那么BD=CE
吗?如果∠ABD= 1 ABC ,∠ACE=
4
1 ACB 4
呢?
由此你能得到一
个什么结论?
A
(2)如果AD= 1 AC,AE= 1 AB,那么
∵CD是腰AB上的高,
∴∠ADC=90°. ∴CD= 1 AC(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2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CD= 1 AB.
2
A
B
C
前面已经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有
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A
如图, 在△ABC中, ∠B=∠C.要想证
明AB=AC,只要能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使AB与AC成为对应边就可以了.你是怎样构
B
C
造的?
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叙述为:等角对等边.
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是等边三角形? 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是等边三角形? 请证明自己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60°. 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A
B
C
定理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定理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
B
C
小明是这样想的:
在 △ ABC 中 , 已 知 ∠ B≠∠C, 此 时 ,AB 与 AC 要 么相等,要么不相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1等腰三角形课件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1. 通过折纸活动获得三个定理,均进行了证明,为今 后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根据.
2. 体会了证明一个命题的严格的要求,体会了证明 的必要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1.1等腰三角形
作业设计
习题1.1第1、6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1.1等腰三角形
基本事实: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同__位__角___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__同__位__角__相等; 3. _两__边__及_其__夹__角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4. _两__角__及_其__夹__边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5. _三__边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1.1等腰三角形
4.如图,在△ABC中,∠BAC=108°,AB = AC,AD ⟂BC,垂足为D,求∠BAD的度数.
A
证明:在△ABC中,∠BAC=108°,AB = AC
∴ ∠B=∠C=(180°-108°)÷2= 36°
∵AD ⟂BC(已知)
B
D
C
∴∠BAD=180°-36°-90°=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已知: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 AB= DE,AC=DF,BE=CF. 求证:∠A=∠D.
证明:(1)在△ABD中, ∵ AC⊥BD且AC=BC=CD ∴C为BD的中点,AC为BD边上的高 ∴AC为∠BAD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B=∠BAC,∠D=∠DAC ∴ ∠B=∠D (等量代换) ∴AB=AD,即△ABD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先自己折纸视察探索并写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然后再小组交流,互相补偿不足.
1. 通过折纸活动获得三个定理,均进行了证明,为今 后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根据.
2. 体会了证明一个命题的严格的要求,体会了证明 的必要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1.1等腰三角形
作业设计
习题1.1第1、6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1.1等腰三角形
基本事实: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同__位__角___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__同__位__角__相等; 3. _两__边__及_其__夹__角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4. _两__角__及_其__夹__边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5. _三__边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1.1等腰三角形
4.如图,在△ABC中,∠BAC=108°,AB = AC,AD ⟂BC,垂足为D,求∠BAD的度数.
A
证明:在△ABC中,∠BAC=108°,AB = AC
∴ ∠B=∠C=(180°-108°)÷2= 36°
∵AD ⟂BC(已知)
B
D
C
∴∠BAD=180°-36°-90°=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已知: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 AB= DE,AC=DF,BE=CF. 求证:∠A=∠D.
证明:(1)在△ABD中, ∵ AC⊥BD且AC=BC=CD ∴C为BD的中点,AC为BD边上的高 ∴AC为∠BAD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B=∠BAC,∠D=∠DAC ∴ ∠B=∠D (等量代换) ∴AB=AD,即△ABD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先自己折纸视察探索并写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然后再小组交流,互相补偿不足.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等腰三角形1》公开课课件
∵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A
又∵∠A+∠B+∠C=180°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
∠A=50° (已知)
∴∠B=65°
∠C=65°
B
C
小结归纳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 直于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 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作底边中线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A
已知: △ ABC中,AB=AC.
求证: ∠B= ∠C.
证明:作底边中线AD. 在△BAD和△CAD中,
B DC
AB=AC ( 已知 ),
BD=CD ( 辅助线作法 ),
AD=AD (公共边) , ∴ △BAD ≌ △CAD (SSS). ∴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①
学习 目标
1.等腰三角形及其相关概念 。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下载图片
创设情境
等腰三角形
你知道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吗?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如图,△ABC中,AB=AC,那么△ABC就 是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AB和AC叫做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例1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
1 等腰三角形的两 个底角相等(等边
且∠B=80° ,则∠C= ___度, ∠A=____度?
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 ∵AB=AC(已知)
平分线,底边上的 ∴∠B=∠C(等边对等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题图
第14题图
三、解答题(共36分) 15.(12分)如图,△ABC的中线是AD,分别过点B,C作BE⊥AD 于点E,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E=CF.
证明:∵AD是中线,∴CD=DB. ∵BE⊥AD,CF⊥AF,∴∠BED=∠CFD=90°,
CD=DB, 在△CFD与△BED中, ∠CDF=∠EDB, ∠CFD=∠BED,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等角 的对边相等的 相等 且其中一组____ 1.两角分别____ 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AAS . 相等 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 ,对应角____ . 3.等腰三角形的 两底角相等,简述为 等边对等角 . 中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 角平分线 、底边上的____ 高线 及底边上的____ 互相重合.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1.(4分)如图,BC=EC,∠1=∠2,要使△ABC≌△DEC,则应添加的条件 是 AC=DC,∠A=∠D或∠B=∠E .(写出一个即可) 2.(4分)(2014· 深圳)如图,△ABC和△DEF中,AB=DE,∠B=∠DEF, 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无法证明△ABC≌△DEF( C ) A.AC∥DF B.∠A=∠D C.AC=DF D.∠ACB=∠F 3.(4分)(2014· 南充)如图,将正方形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 A的坐标为(1,),则点C的坐标为( A ) A.(- 3 ,1) B.(-1, 3 ) C.( 3 ,1) D.(- 3,-1) 4.(8分)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FB=CE,AB∥ED, AC∥FD.求证:AC=DF.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5.(4分)(2014· 扬州)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7 cm和14 cm, 35 则它的周长为____cm.
6.(4分)(2014· 云南)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 ∠A=36°,BD⊥AC于点D,则∠CBD= 18° . 7.(4分)(2014· 白银)等腰△ABC中,AB=AC=10 cm, BC=12 cm,则BC边的高是 8 cm. 8.(8分)(2014· 衡阳)如图,在△ABC中,AB=AC,BD=CD, DE⊥AB,DF⊥AC,垂足分别为点E,F. 求证:△BED≌△CFD. 解:证明:∵AB=AC,∴∠B=∠C. 在△BED与△CFD中,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2.(2014· 新疆)如图,在△ABC中,AB=AC,∠A=40°, 30° 。 点D在AC上,BD=BC,则∠ABD的度数________ 13.(2014· 呼和浩特)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 为3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63°或27° . 14.(2014· 天津)如图,在Rt△ABC中,D,E为斜边AB上的 两个点,且BD=BC,AE=AC,则∠DCE的大小为 45 度.
BD=CD, ∠B=∠C, ∠BED△CFD(AAS)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9.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 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C ) A.BC=EC,∠B=∠E B.BC=EC,AC=DC C.BC=DC,∠A=∠D D.∠B=∠E,∠A=∠D 10.(2014· 南充)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 CD=AD,AB=BD,则∠B的度数( B) A.30° B.36° C.40° D.45° 11.(2014· 金华)如图,将Rt△ABC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 得到△A′B′C,连接AA′,若∠1=20°,则∠B的度数是( ) B A.70° B.65° C.60° D.55°
∴△CFD≌△BED(AAS),∴BE=CF 16.(12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 且BD=AD,DC=AC,求∠BAC的度数. 解:∵AB=AC,∴∠B=∠C, 又∵AD=BD,DC=AC, ∴∠B=∠BAD=∠CDA,∠CDA=∠DAC, ∴5∠B=180°,即∠B=36°, 则∠BAC=180°-36°×2=108°
【综合运用】
17.(12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A的延 长线上,点E在AC上,且AD=AE.求证:DE⊥BC.(提 示:过点A作AF⊥BC于点F)
解:证明:过点A作AF⊥BC于点F,∵AB=AC, ∴AF平分∠BAC,∴∠BAC=2∠BAF, ∵AD=AE,∴∠D=∠AED, ∴∠BAC=∠D+∠AED=2∠D, ∴∠BAF=∠D,∴DE∥AF,∴DE⊥BC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解:证明:∵BF=CE,∴BF+FC=CE+ FC,即BC=EF.∵AB∥DE,∴∠B=∠E. 又∵AC∥DF,∴∠ACB=∠DFE, 在△ABC与△DEF中,
BC=EF, ∠ACB=∠DFE,
∠B=∠E,
∴△ABC≌△DEF(ASA).∴AC=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