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种子的萌发∣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种子的萌发 教科版
5 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1.知道种子在条件适宜时就会萌发,长出新的植物。
2.认识种子的构造,知道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认识到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种子(双子叶)的基本构造。
【教学难点】实验观察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散播出去的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萌发,长成一棵新的植物。
种子里面有什么?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学生】猜测交流。
二、讲授新课(一)浸泡种子【教师】收集一些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观察它们外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有种皮和种脐,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教师】各取10粒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分别放到盛有200毫升水的烧杯里,浸泡1天~2天。
观察各种种子发生的变化,测量一下,种子吸收了多少水分?种子浸泡统计表【学生】做浸泡种子实验,做好观察记录。
【教师】讨论:为什么要浸泡种子?【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种子膨胀后,容易剥离种皮,便于观察。
种子的萌发也需要水分。
(二)种子的内部结构【教师】解剖要求:(1)先用镊子小心地剥开蚕豆,每部分尽量保持完整。
(2)将蚕豆的“豆瓣”小心的分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3)把你的发现画下来。
实验过程:(1)将种皮剥开,观察它们的种皮是什么样的。
(2)将蚕豆的“豆瓣”小心的分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在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教师】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
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教师】小结:蚕豆是双子叶植物。
(三)发芽的蚕豆【教师】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一个铺有棉花的盘子(或杯子)里,保持棉花的湿润,持续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我们的发现。
发芽蚕豆各部分变化记录【学生】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给部分的变化,做好记录。
【教师】讨论:(1)根据我们的观察,说说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如何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2.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植物,对种子有一定的了解。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种子、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颗饱满的种子和一颗干瘪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两颗种子有什么不同?”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实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了解种子的结构。
(2)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例如,设置不同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种子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条件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所学的种子,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可以萌发?让学生举例说明。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种子的萌发》 教科版
5.种子的萌发【教材简析】种子是由前一代植物开花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新的生命。
植物的种子获得适宜的条件,胚便由休眠状态进入到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故本课内容的实际研究需要持续10天左右。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部分:1.“浸泡种子”,准备三种不同的种子,进行浸泡实验,旨在了解不同的种子在浸泡过程中都需要吸收水分;2.“种子的内部构造”,将浸泡后的蚕豆种子剥开,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
3.“发芽的蚕豆”,对浸泡的种子进行持续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结合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种子各个部分的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植物种子并不陌生,在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中,学生对各种植物的种子已经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种子的内部构造缺乏细致观察,很多孩子都认为子叶最终会成长为植物的根和叶,对于胚根和胚芽的特点和功能,学生并不笃定。
四年级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种子如何成长为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到相关的探究活动中去。
但对种子发芽过程的观察需要持续10天左右,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持续多日的观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做好提醒和督促工作,确保学生对种子发芽的全过程有整体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的时候,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了解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知道种子的各个部分的名称,了解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个部分的功能。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感官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科学态度目标能认真、细致并且持续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种子萌发体会到生命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持续观察了解种子各个部分在萌发过程的作用【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未浸泡的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浸泡变软的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观察记录表,小刀,镊子,放大镜演示材料:课件,带有刻度的烧杯(备用: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2分钟)1.导入:[PPT2出示]种子是植物用来繁殖后代的,遇到合适的环境会发芽、生长,变成一株新的植物。
小学科学425种子的萌发(教案)
小学科学425种子的萌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特点,明白种子的萌发过程。
2. 能力目标: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培养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特点,明白种子的萌发过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黄豆、纸巾、透明塑料盒、水。
2. 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引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的萌发”。
2. 呈现(15分钟)1) 显示一颗黄豆并向学生展示种子的外观,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
2) 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外壳,引导学生观察外壳的颜色、质地以及是否有裂缝等细节。
3) 引导学生讨论种子的内部结构,即种子的胚珠、种皮和胚芽等部分。
3. 实验操作(40分钟)1) 分发实验材料:每组发放几颗黄豆、纸巾、透明塑料盒和适量的水。
2) 学生将黄豆放入纸巾中,轻轻拉上纸巾的边缘,将其放入塑料盒内。
3) 各组加入适量的水,保持纸巾湿润。
学生应注意观察、记录实验前后种子的变化,如外壳是否依然完整,是否有裂缝出现等。
4) 学生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
老师鼓励学生通过简单的手绘图或用文字描述来记录观察结果。
5) 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种子胚芽的细胞结构,培养学生对细胞结构的观察能力。
4. 总结(15分钟)1) 组织学生就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芽?- 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胚皮是否出现了改变?- 种子发芽后,胚芽如何生长?2) 老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点评,表扬其中较好的记录和观察结果。
五、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辅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实验,例如观察不同温度下种子的发芽速度,或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在相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
第5课《种子的萌发》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选自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五课。
共2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浸泡种子,主要落实种子外形比较及浸泡实验。
第二部分是种子的内部结构,主要落实剥开种子并比较观察种子内部结构的活动。
第三部分是发芽的蚕豆,主要落实指导开展种子发芽实验并持续观察记录。
【学情分析】《种子的萌发》是《新的生命》这单元的第五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种子产生的过程、种子的传播方式,知道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角色,但是种子为什么能孕育新生命,种子的内部都有哪些结构,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也是学习本节课的问题基础。
虽然种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学生还没有真正认真的去观察、研究过种子。
学生通过三年级植物单元的学习,知道了观察是有目的的活动,观察要有一定的方法和顺序。
通过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等学习活动,学生具备了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他们会观察、善于表达、能够收集整理资料,并且具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进行中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识植物种子的构造,知道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认识到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经历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比较蚕豆、花生、绿豆等种子内外部结构特点并做好记录的过程。
3、指导学生开展蚕豆发芽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观察记录的良好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童歌曲想听吗?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拍手唱。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萌发的条件以及萌发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种子内部的结构以及萌发的过程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观察并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的观察,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的萌发》。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的组成。
接着,教师用实物展示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并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每组取一颗种子,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2-5《种子的萌发》 教科版
5.种子的萌发【教材简析】种子是由前一代植物开花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新的生命。
植物的种子获得适宜的条件,胚便由休眠状态进入到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故本课内容的实际研究需要持续10天左右。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部分:1.“浸泡种子”,准备三种不同的种子,进行浸泡实验,旨在了解不同的种子在浸泡过程中都需要吸收水分;2.“种子的内部构造”,将浸泡后的蚕豆种子剥开,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
3.“发芽的蚕豆”,对浸泡的种子进行持续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结合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种子各个部分的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植物种子并不陌生,在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中,学生对各种植物的种子已经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种子的内部构造缺乏细致观察,很多孩子都认为子叶最终会成长为植物的根和叶,对于胚根和胚芽的特点和功能,学生并不笃定。
四年级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种子如何成长为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到相关的探究活动中去。
但对种子发芽过程的观察需要持续10天左右,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持续多日的观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做好提醒和督促工作,确保学生对种子发芽的全过程有整体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的时候,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了解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知道种子的各个部分的名称,了解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个部分的功能。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感官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科学态度目标能认真、细致并且持续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种子萌发体会到生命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持续观察了解种子各个部分在萌发过程的作用【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未浸泡的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浸泡变软的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观察记录表,小刀,镊子,放大镜演示材料:课件,带有刻度的烧杯(备用: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2分钟)1.导入:[PPT2出示]种子是植物用来繁殖后代的,遇到合适的环境会发芽、生长,变成一株新的植物。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种子的萌发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5课时种子的萌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二、探究过程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
双子叶与单子叶的列举。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三、小结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种子的萌发教案(优秀8篇)
种子的萌发教案(优秀8篇)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过程与方法:1、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2、农民播种的种子都能萌发吗?需要哪些条件?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阅读教材P90—P9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组完成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讨论和完善方案;参照P92中1—6题进行修订和完善。
预测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课下完成: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反思实验得失。
2、拓展反思:(1)种子萌发是否还需要其他环境条件?(2)有人说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你如何探究?学习任务二:阐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阅读教材P92最后一文字,总结出种子萌发的自条件。
2、阅读P93—P94《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各小组根据课本思考讨论5个问题,并制定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
然后完成P94的“讨论1和2”。
3、小组展示交流成果,代表描述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拓展反思取三粒完整且具有生命力的玉米种子,甲切去了胚乳(只留下胚),乙切去了胚,丙不作处理,然后,将三粒种子种在适宜条件的土壤中,三粒种子的萌发状况将会怎样?学习任务三: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1、观看课件,种子萌发的过程,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系统总结四、尝试应用:1、某良种站想把一袋优质玉米种子邮寄给远方的农民朋友,为保证邮寄的种子质量,应注意哪些问题?2、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作物播种所需要的种子,你应当怎样挑选种子呢?五、诊断评价1、早春播种以后,农民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出苗,其原因是A保湿保温,有利萌发B防止鸟类啄食种子C种子的萌发需要避光D防止大风大雨侵袭2、播种在水涝地的种子很难萌发,这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A水分B空气C养料D温度3、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A被胚根吸收掉B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C转移到幼苗的幼叶上D被土壤中的其他植物吸收4、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中,下下列列说法正确的是A、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为样本B、为了避免浪费只需取3~5粒种子为测定样本C、重复测定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D、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至少要取10000粒种子为样本5、小明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共重复测定了三次,每次都是种下100粒,出芽的情况分别是95粒、90粒、94粒。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种子的萌发教科版
教学设计课名
种子的萌发
省份
市
区/县
单位全称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科学中段
教材版本
册次章节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课时
第一课时
年级
四年级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学目标
1、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2、了解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种子的内部构造;观察发芽的蚕豆,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胚根和胚芽、了解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措施:图文并茂、动手操作、实时激趣‘’
3、实验操作:种豆。
了解种子的结构及种豆实验。
良好
五、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出示课件
六、板书设计
教学准备
各类种子、发芽不同时期的蚕豆、镊子、小刀、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相关课件。
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介绍种子。
1、出示小猫种鱼的图片。
2、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讨论不同点。
初步了解种子的作用。
良好
二、研究种子的结构。
研究种子的外部结构。
1、种子外表相似的地方。
2、交流。
3、讲解。
了解种子外部结构。
《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5.种子的萌发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生已熟悉了植物的花、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种子用各种方式将种子撒播到远处之后,种子在怎样的条件下才会萌发而引出的研究。
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浸泡种子。
第二个活动是种子内部结构。
第三个活动是发芽的蚕豆。
二、教学背景:
学生对于植物的种子是有一定感性认识的,但是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所起什么作用知道甚少。
本课让学生通过亲自解剖多种种子,了解种子内部的结构;再让学生在课外对种子发芽进行持续地观察和记录,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种子的萌发教科版
教学设计教案名称种子的萌发课时1课时科目科学教学年级四年级(下)设计者磨课记录、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认识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了解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经验和动手操作经验,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对做实验很感兴趣,前几节课学生对植物的花、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把种子传播出去都做了研究,对种子发育成植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种子的基本构造。
教学难点:探究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课题引入1.出示绿豆苗:同学们,老师手上这盆绿油油的绿豆苗多么喜人呀,知道它们是靠什么来发芽的?(靠绿豆的种子来发芽)2.揭示课题:对,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生根、发芽、长叶,长成一棵新植物,科学上称为“萌发”。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种子的萌发”。
活动2【讲授】浸泡种子1.同学们一定认识许多的种子,今天王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看,是什么种子?(依次出示蚕豆、花生、黄豆、绿豆)2.这些种子的外形一样吗?它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区别?(颜色、大小、形状……)3.看来各种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
4.同学们,这些种子就这样干放着,会发芽吗?(不会)需要什么?(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氧气。
)5.你们说得都非常正确,种子是生命体,它只有具备了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才会萌发。
种子萌发需要多少水呢?课前有同学做了这么个实验,我们来看看。
(播放视频)6.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水到哪儿去了?(被种子吸收了)你还有什么发现?7.为什么都各选10粒种子,而不是1粒呢?8.水分是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最基本条件,种子只有在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之后才能将贮藏的养分转变成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四年级科学下册2.5种子的萌发教案教科版20190411212
《种子的萌发》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2.学生准备:(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
(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
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教师:非常正确,这不但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也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
[讲授新课]教师:当我们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都不禁会感叹生命的伟大。
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被子植物来说,生命的起源要从种子的萌发开始。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种子的萌发教科版 (1)
课题: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萌发的种子》萌发的种子教学内容:教科版四下科学教材第32-33页。
教学目标:1、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知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2、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4、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刚发芽的蚕豆、棉花、培养皿,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蚕豆种子的构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请看大屏幕。
会唱的小朋友跟着一起唱。
(播放种子发芽的录像,配上儿歌小雨沙沙)你能从老师带来的礼物中知道什么?(春天来了,种子发芽了;一个个新生命到来了,它们充满了勃勃生机,多么有生命力呀……)今天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研究《萌发的种子》,希望我们能够合作愉快!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猜测种子萌发的条件师:春天来了,万物开始复苏,种子们也不甘落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学生自由说)2、观看种子萌发的录像,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思考五个培养皿的条件有什么不同?然后填写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备注:发芽的打“√”,不发芽的打“×”。
3、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得出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4、播放种子萌发的秘密的录像。
三、探究活动:观察发芽的蚕豆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1)师给各组分发浸泡后的蚕豆两粒,问:这两粒蚕豆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蚕豆有什么不同?看看谁发现得最多?(2)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每个蚕豆吸了多少水?(3)汇报交流方法方法1:用烧杯;方法2:用秤称……(4)联系生活,发散:如果妈妈在家里面泡豆瓣,你就可以借用这些方法,这样可以节约用水,不浪费。
2019年春学期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2.5种子的萌发教案(教科版)
《种子的萌发》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2.学生准备:(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
(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
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教师:非常正确,这不但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也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
[讲授新课]教师:当我们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都不禁会感叹生命的伟大。
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被子植物来说,生命的起源要从种子的萌发开始。
4.2.5 种子的萌发 教案.doc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5课时种子的萌发教案一、学情分析种子是由前一代植物开花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的新生命。
植物的种子获得了适宜的条件,胚便由休眠状态进人到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
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段时间,实际的研究活动要持续10天左右,需要教师做好安排。
本节课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观察浸泡过的种子。
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这个部分学生将进行几种种子吸水量的研究,对比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吸水量和变化。
第二,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观察剥开的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第三,发芽的蚕豆。
学生将把浸泡的种子放在盘子中,对种子进行持续的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过程。
结合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2.知道种子各部分在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坚持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变化。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你们认识这些种子吗?把种子和对应的植物连接起来吧。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展示正确连线:2.教师动画展示春耕秋收:师:植物的生命依靠种子,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3.师:种子为什么能够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本堂课以趣味连线展开,聚焦学生关注力的同时直奔主题,这一板块最后提出的问题则与下一板块紧密联系,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本次课程。
二、学海扬帆活动一:观察浸泡过的种子。
1.师:观察蚕豆种子、油菜种子和黄豆种子,它们的外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
2.师:蚕豆种子为肾形,略扁,颜色为青绿色或棕褐色等。
师:油菜种子为圆球形,细小,较轻,颜色为深红色或黑色。
师:黄豆种子为圆球形,颜色为明黄色。
师:这三种种子都有种脐和种皮。
3.浸泡方法:分别将10粒蚕豆种子、油菜种子和黄豆种子放入盛有200毫升水的烧杯中,仔细观察浸泡2天后的种子。
四年级科学下册_种子的萌发教案_教科版.(优选)
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菜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导入: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提问: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课件出示2:水分、温度、空气)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二单元第五课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二、探究过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菜豆、黄豆、绿豆他们都是植物的什么?(生答师板书:种子)这些种子的外形一样吗?(不一样)它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区别?(颜色、大小、形状、轻重……)(出示干的一袋绿豆)问:这样的绿豆干放着会发芽吗?(不会)需要什么?(水)(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的绿豆种子、黄豆种子和菜豆种子它们有哪些变化?(变大了、发芽了、皮破了……)种子萌发需要水分,为了测量种子萌发到底需要吸收多少水分?不同的种子吸收水分的多少是不是一样?课前,老师做了这么一个实验;我事先都装了200毫升的水,然后各取了10粒不同的种子,把他们浸泡在水中。
我想问的是,为什么都各选了10粒种子,而不是1粒呢?(10粒比1粒吸收的水分会更多,现象会更明显)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课件出示3:种子构造)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出示课件4:探究小提示)学生读。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几天的绿豆、菜豆、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教科小学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word教案(6)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第二单元新的生命5. 种子的萌发【设计意图】这课内容虽然只是一个课时,但绝不能只仅仅考虑这一课时。
课中有两个实验活动“浸泡”“发芽”都是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的。
因为种子的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在设计时尽量考虑把这节的影响时间放得更长远一些。
课的引入,我采用了趣味性的“摸——猜”,在活动中引出课题,同时又落实了比较不同种子外形特点的内容。
浸泡实验,教材的实验呈现意图非常明显!是想让学生感受到:种子萌发是需要水分的,而且不同的种子需要的水分是不一样的。
这个实验,我采用的方法是课中教师演示,课后让学生带到班级中,继续观察一段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抛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都用一样多200毫升的水?为什么都要选10粒种子?意在引导学生对比较实验条件控制的思考。
种子的内部结构,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
我先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剥一粒蚕豆并观察的活动,在这个活动的基础上介绍蚕豆种子的基本构造。
让学生在剥、观察、画图、标名称的过程中,自然地强化对种子结构的认识。
然后,再抛出“黄豆、白云豆、玉豆等”再次剥一剥,并与前面的蚕豆进行比较,形成“很多的种子,基本构造是相似的!”这样的认识。
虽然这只是双子叶种子,虽然种子的结构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名称。
但通过这些典型种子的观察,这些重点构造的认识,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显然是更有效的!发芽的蚕豆,这是本课的最后环节。
在学生讨论:“种子各个部分都有什么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视频,使学生对种子各部分的作用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可以自己开展实验来完成探究。
实验操作很简单,但对实验持续观察记录却是难点。
教师在这里加强指导很重要,但对兴趣的激发,在材料等方面对学生提供帮助等更加重要,毕竟这是课后的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认识植物种子的构造,知道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萌发的种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种子都有种皮,子叶,胚根,胚芽,胚根和胚芽可以发育成
新的植物体。
2、通过实验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研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本课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方面进行设计,一是发挥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优势,设计了科学研究的专题网站,通过BBS论坛这一形式,让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提出问题、交流研究成果与发现,人机互动的探究性、协作性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展现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也让学生能够在不能满足学习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更加深入、更加个性化的学习。
课件是一种演示工具、交流工具,是利用技术模拟现实的辅助教学手段,是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是及时完成教学目标达成的呈现。
本课使用A UTHORWARE和FLASH软件设计制作了种子内部构造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模拟,它改变了课本传统的呈现方式,更能揭示规律的本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引出问题。
师: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想一想,你对种子萌发这一现象(边说边极书课题)还想研究一些什么问题,把你想研究的问题上传到我们的专题网站,让大家一起来帮你解决?
打开网站中“研究的问题”一栏
出示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已把散乱的问题整理如下):
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种子的萌发与土壤有关吗?
种子为什么会发芽?
种子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
种子哪里长根哪里长芽?
剥了皮的种子还能生长吗?
切了芽的种子还能生长吗?
种子是哪里来的?
种子有哪几类?
种子最小有多小,最大有多大?
种子的力量有多大?
土豆是种子吗?
种子的寿命有多长?
有什么办法控制种子发芽?
师:一个小小的课题,同学们就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哪些问题解决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浏览同学们提交的问题和答案)
(分析:课前让学生了解到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自然学科的研究网站,老师引导他们把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通过查阅资料找到的答案尝试着上传到“研究的问题”这一栏,让全体师生都能了解问题并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彻底摒弃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确立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角色。
)
(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归纳总结出“种子萌发”所需条件
师: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家的帮助已找到了答案,可还有一部分没解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吧!你觉得对于这些问题应该先研究哪个问题?为什么?
生:应该先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师:那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氧气,水,温度,阳光┄┄
老师板书
师: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想,你怎样来证明呢?
生:用实验来证明,我们已做了实验,并且得出了实验结论,实验报告已经在网上了。
师:大家通过留言形式,将你们的研究报告上传到网上,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研究成果吧!(打开“动手来研究”这一栏分别浏览各部分的研究报告,并请相应的研究小组起来阐述。
)师:通过刚才实验小组的阐述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适宜的温度三个条件。
师:板书三个条件
(分析:这部分内容在传统教学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运用了网络技术后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成果共享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真正构建了一个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充分体现了孩子们为了追求真理勇于付诸探索实际活动,不怕失败追求真理的科学品质。
)2、了解与种子萌发有关的内部构造。
师:有了这些条件种子就能萌发了吗?
生:不能,还需要营养
师:营养从哪里来的?从土壤里来吗?
生:不是,(种子在水里就能萌发)。
可能是从豆瓣里来的。
师:豆瓣在哪里,你能描述一下吗?(用多媒体课间出示一颗完整的蚕豆)
生:在皮里面,白白的。
(多媒体课间出示剥了皮的白白的子叶部分)
师:这个白白的部分,除了叫豆瓣,还可以给它起一个什么名字呢?
生:子叶(看书后回答)(多媒体课间上出现子叶名称)
师:那包在子叶外面是什么?
生:种皮(多媒体课间出示)
师:子叶有两片(多媒体课间出示两片分开的子叶)
师:猜一猜子叶里面还会有什么?
生:根,芽,叶子,茎……
师:子叶里面到底有什么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镊子,放大镜,各种各样的种子,大家可以动手找到答案,并把你看到的画在纸上。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出示图)
师:同学们画的真好,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拿出作品。
师:在实物展示台上出示画,请学生评价。
师: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完整胚根、胚芽的放大叶图。
把胚根部分反光问学生这部分会长成什么?
生:有的说长成根,有的说长成芽。
师:把胚芽部分反光问学生会长成什么?
师:那哪部会先长出来呢?(学生回答各异)
由于学生不能确定哪个会长成根,哪个会长成芽,所以胚根,胚芽这两部分名称老师没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看一下教材找答案。
师:现在你能告诉我哪个长成芽,哪个长成根了吗?
生:长的象小喇叭的看起来象叶子我想会长成芽叫胚芽(师同时在课件上显示出名称)长的象一个弯勾的会长成根叫胚根(师同时在课件上显示出名称)
师:哪部分会先长出来呢?
生:回答各异,没有结论。
(分析:这部分是本课的又一难点,教师一改以往的灌注式教学,通过小组解剖观察;多媒体课件分层展示相结合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加速概念的形成,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
(三)、激活思维,延续问题。
师:到底哪部分会先长出来呢?我们现在还没有结论,可以怎么办?
生:把种子种下去,仔细观察,就会有结果的。
师:很好,但是马上就要下课了如何把你的发现用最快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呢?
生:把发现上传到我们的网站中的“新发现一栏”。
师:主意不错,老师和大家期待着你们的发现。
一节课快结束了,还有那么多问题没解决,可以怎么办?
生:到图书室查资料;动手做实验;去询问专家;上网查阅。
……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些问题都解决的,希望在我们的网站中尽快看到你们新的研究报告,让全校、全市、全省及全国的小朋友一起来分离你们的成果。
(分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用简练的语句总结全课为整个教学过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课在老师的引导下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继续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为使这种兴趣有效的延续,我们利用网站在孩子与孩子,孩子与老师之间架起了桥梁,让他们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随时随地,无拘无束地交流自己的经历、发现和感受,让能力在实践中获得,智力在实践中开发,使他们在探究——研讨中不仅“学会”了,更“会学”了。
)
附图片:
教学反思:
“种子的萌发”一课,是科学教师非常熟悉的教学内容。
作者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深刻领会生物课程标准理念,善于抓住机遇,勇敢地接受挑战。
教师主动超越自我,实现稳中求变,变中有思,思中有做,做中有理,开拓创新。
特别突出的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恰当地利用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背景,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实现精心设计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推进科学方法教育,将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启蒙落到实处。
教学设计方法细腻,层层递进,不急不躁;俯下身,耐下性,巧设
方案,突破难点。
注重基础训练,有做好基础探究活动的意识;注重实践训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感性认识入手,上升为理性思维,形成扎实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看重小事,不等不靠,强化训练,锲而不舍,这种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正是值得科学教师
在课程
改革中学习和发扬的。
板书设计:
第6课萌发的种子
一、种子的结构
胚、胚乳和种皮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