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透视14说明文阅读2
考点透视14说明文阅读复习1
二.词语的表达作用。 例: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 作用。 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 是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 位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 “据调查”一词,说明所列左撇子的数据 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结果,举例确凿可信, 表达出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方法归纳:
1、解释词语意思 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 密性、科学性。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
举例子 打比方 列图表 列数字 作比较 摹状貌 引用 分类别 下定义 作诠释
说明方法的作用 必须体现关键词
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
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
作比较:突出强调
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
列图表:直观形象
四、分析文章整体语言特点,即风格 例:阅读《……》,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 文语言特点。
只有两个方向:
A、分析说明语言的平实、准确性 B、分析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性
答题思路
1定性。本文语言平实、准确/生动、准确。
2列举修饰限制性词语、短语、句子或具有 修辞手法的句子 3分析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体现语言平 时、准确/生动、准确的特点。
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替换; 2解释原词意思/带词解释句子; 3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 际;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训练
“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 高得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 同”?吗说说理由。 1不可以,
2“相当”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红玫瑰大厅的 规模与人民大会堂差不多,但仍有差别。 3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相同,与实 际情况不符合。 4“相当”表达准确、严密,所以不可替换。
2022年语文中考专项《说明文阅读(2)》(附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4分〕大地震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那么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
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
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21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
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
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立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
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到达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21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2021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
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
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题(二)说明文知识及阅读答题技巧
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二)说明文知识及阅读答题技巧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温馨提示:说明文最简单,答案大多在文中,读完后先理清层次,找出每段说明了什么内容。
中考说明文,简单来讲考的就是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文的结构及创新开放性题型。
常见考点如下:①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②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③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④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⑤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⑥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⑦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一、说明文的定义(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它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知识性、条理性、准确性。
二、说明文的分类(类型)及区分(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一)说明文的分类(类型)1.①事物说明文②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不同。
〗2.①平实的说明文②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从表达方式,根据说明文的语言特征)〖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生动说明文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二)事物说明文与事理说明文区分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例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南州六月荔枝丹》。
2020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十四说明文阅读类型1 传统文化主题(一)(2019·淮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题跋:绵廷千年的点赞艺术马菁菁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
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
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的。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宮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
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
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的“签名”,只能愉偷的把名宇写在树干上、山峰上。
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
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
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
这样一來,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
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
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面——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 "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
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4说明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14 说明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山西光村村居文化放异彩梁冬①光村位于吕梁山脉姑射峰东南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新绛县的一个村落。
其美丽的村名,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五彩缤纷,耀眼夺目,获名光村。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2011年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②有着3000年辉煌历史的光村,经过历代村贤志士的不断创建与修葺,至20世纪40年代③光村深厚古老的文化积淀,还体现于巍然深厚的城垣堞门及城外的环城林。
它们作为光村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为护村安民提供优良环境的物质作用,是造就一代代光村优秀人才的文化基石。
④光村城垣呈正方形,东西、南北之长皆为一百二十丈。
村围四周城垣完整,高约四丈,车马可以环行。
东、西城墙端南正北一线贯通,不留旁门,子午为轴,南北呼应。
东、西二门又各分南、北城墙为三等份近似..黄金分割。
竖立于村四周的城垣门标新立异,城门各有寓意。
⑤西北,乾元门。
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追溯本村的起源;其二是强调这西北方向的重要。
东南,照是耀射。
“继照”二字力沉千钧,任重百世。
其含义十分明显:寄厚望于后昆,广汉门。
广者宽大也,汉可解为汉朝或银汉。
光村始建于北齐可排除汉朝说(天河),又可引申为地上的江河。
西南,大武门。
提醒本村后辈,弃燕雀之小志,学有用之大技,干利国之大业,建为民之丰功。
⑥“地上文物看山西”,在三晋大地,要找出“王家大院”那样的豪宅大院户并非难事,并不多见。
⑦因此,2008年,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来光村感慨道:“没想到这里的文化遗产这么地道,这些是时间的产物,别看这些门楼已破败,但历史的价值都写在它的上面。
”⑧光村的民居院落以四合院居多,其中最为称奇的是赵家十八座院。
该院始建于乾隆初年,建筑风格有四奇:奇一,一线建起,凡墙接处皆互相咬合绝无垂向接缝,不论面阔几间,皆用通檩;奇三,整个十八座院落院院有门;奇四,全院都是砖木结构,都是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或人虫鸟兽,或山水花木,呼之欲出。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考点透视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考点透视1、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对策: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考点之三:说明方法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引用法、摹状貌、列图表)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方法+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专题14 说明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
2024年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全国通用)议论文阅读(十三)从论的方向视角看,议论文可划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
立论文指直接正面阐释自己观点的议论文,如《怀疑与学问》;驳论文指先摆出对立的反方观点,批驳反方观点,然后再提出自己观点的议论文,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立论与驳论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有时也会融合交汇于一文。
中考试卷看,立论文是考查主体,但复习时这两种议论文的阅读训练都要加强。
从论的对象角度看,可以将议论文划分为时评、文艺评论、科学评论和道德评论。
中考议论文的题材,主要集中于时评和文艺评论以及道德评论,文艺评论如河北卷《略谈文章的结尾》,科学评论如四川自贡卷《信息和情感不可混淆》。
语言层的理解,考查任务主要是字词的音形义,应用层级考查主要任务有关联词语的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改写等。
备考时,我们还要加强评鉴层和应用层的训练,一方面要抓好词语语境义解释的训练,对关键词语作出评价与赏析,另一方面要重视语言运用。
信息层考查等级包括理解、评鉴与应用,理解层主要是中心论点(及分论点)的辨识、筛选、提取、判断与归纳,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的记忆、辨识;评鉴层主要考查中心论点、分论点与论据的解释与评价、赏析,或联系生活实际评价观点;应用层的主要考查方式是根据论据提炼分论点,根据分论点与自己的阅读或生活经历选择、拟写恰当的论据。
未来对于信息层的考查会趋向社会生活情境化,且走向创造等级,要求考生进行创造性评价或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艺术层,主要考查等级是理解、评鉴与应用,其主要任务有全文宏观与微观段落论证思路的梳理、归纳、解释与评价、赏析,引论方式与结构功能及过渡语段的辨识、解释与评价、赏析,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与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的辨识、判断、解释与评价、赏析,议论文语言特征或文体风格的评价与赏析。
议论文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并列、递进、正反);解决问题(结论)。
专题14:现代文阅读(说明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现代文阅读(说明文)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二十四节气》,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①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提起这首已经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歌中所唱的二十四节气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
②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节点,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这一中国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对中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农业生产行为。
惊蛰节气,天气转暖,春雷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开始苏醒,我国大部分地区由此进入春耕季节。
谷雨时节,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农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④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人们会根据节气准备特色食物,安排出行活动。
例如:立春时,人们会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清明时,人们会到郊外踏青、祭扫。
⑤不仅如此,二十四节气还对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说文解字》对“满”的解释是“盈溢”,一种丰盈到能够溢出来的状态。
小满这个节气的名字,在“满”字前面加了一个“小”字,按通常规律,有小则有大,可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小满没有“大满”。
它告诉我们: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启示人们做事留有余地,做人适当留白..。
这样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处世智慧。
⑥二十四节气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是世界对二十四节气价值的认同。
【注】①二十四节气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选文有改动)1.二十四节气对中国人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①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
2017中考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考点二:把提说明内容 附参考答案解析
说明文考点二:把提说明内容常见问法:请你说说XX段(本文)说明了什么。
技巧点发: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中心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话勾画出来。
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
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内容了。
概括时还要注意:①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②紧扣表次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
【4】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2017江苏淮安,12-15,18分)王志艳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
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花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
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
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
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
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
《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
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
《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
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
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
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
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
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
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
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模拟”专题精讲精练(说明文阅读)精品文档36页
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模拟”专题精讲精练(说明文阅读) 考点透视近年来,说明文阅读的考查已逐渐由以客观题为主向以主观题为主转化;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题目的比重不断加大。
从材料的选择看,内容丰富,主要涉及环境气候、前沿科学、传统文化、建筑艺术、科普探索、科学猜想、食品卫生、动物植物等八个领域,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区别不同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发表看法、提出建议的能力。
从考查的题型看,以简答题为主,兼有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
从具体的考点看,主要涉及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分析理解重点词句、筛选文章重要信息以及一些拓展延伸题,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说明文文体知识及阅读能力。
鉴于此,备考说明文阅读我们应该注意以下考点:①辨识说明对象及说明中心;②把握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③理清文章的结构及说明顺序;④辨识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⑤捕捉、筛选重要信息;⑥理解重点词句;⑦品味语言的准确性;⑧综合理解与评价文中重要信息;⑨领会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⑩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献计献策。
【技巧点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只有仔细研究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命题思路与考查重点,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与技巧,讲求答题的规范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答说明文阅读题,我们不妨记一下这样的顺口溜:“初读文本通文意,再读要求要牢记,找出范围做标记,比较甄别看差异。
”(一)初读文本通文意。
面对一篇完全陌生的文章,首先要通读全文,大体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主要特征,了解文章的大意,给段落标上序号,初步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及段落层次间的关系,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二)明确要求定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阅读题干要求,注意题干中修饰限制的词语以及括号中的相关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再读文章,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划定答题的范围并做上标记。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项复习十四 说明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十四说明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小满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
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
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
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
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
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
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
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
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
“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
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
但最重要的,是“水”。
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
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
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
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
2014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理解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难点,在现代文阅读当中,最容易拿分的是什么?当然是说明文和议论文。
基础中上的孩子,一般都能做到基础知识部分,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部分都不失分。
中考说明文的考点不多,题型也少,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是完全可以熟练掌握的。
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中考说明文的考点和技巧问题。
考点要求:1.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2.说明方法的判断。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一下几种:列数据、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
3.说明顺序的辩析。
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文章或段落中的层次。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题指导:(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1.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
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
(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看内容,辨顺序。
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
②找重点词句辨顺序。
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
▲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
说明方法考点透视.
说明方法考点透视说明文的阅读,从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
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势。
考查的热点有: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辨识文章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理解说明的顺序;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概括说明的内容;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文段结构;进行与文段内容有关联的个性化表达。
首先:要明白说明方法的内涵,能够快速判断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知识点梳理】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10种: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
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出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
有时,被说一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成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人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初中九年级中考语文精准提分专题复习: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
专题十四说明文阅读一、(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0分)揭开极光之谜①在地球上人烟稀少的极地地区,夜空中时常会有璀璨壮丽、千变万化的美丽光带划过,人们将这些光带称为“极光”。
出现在北极的,人们称它为“北极光”,出现在南极,则被称为“南极光”。
②极光是怎么形成的?“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③科学家一般认为,极光的形成与太阳的活动、地球磁场以及高空大气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而太阳是极光之源。
④太阳是一颗不断放射出大量光和热的恒星。
在太阳内部巨大的压力和极高的温度条件下,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这两种元素发生了复杂的核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的质量损耗,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并产生出强大的带电粒子流;这些带电粒子以极大的速度射向空间,当它们抵达地球时,与地球大气层外围稀薄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就会产生发光现象。
⑤太阳活动有周期性的高潮,并在高潮的时候出现太阳耀斑的大规模爆发。
这时,太阳发射出的带电粒子流格外强大,激起的极光现象也格外壮丽。
因此,太阳活动的强弱和极光出现的频率有很大关系。
耀斑爆发时,太阳黑子也会增多,有人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时,往往在20至40小时以后,地球上就会发生极光。
⑥我们知道,太阳中的带电粒子流和地球大气层的气体发生碰撞,就会产生极光。
大气层中的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粒子的作用下,发出的光的颜色各不相同,所以极光才会绚丽多彩。
⑦可是,绚丽的极光还是以绿色多见,这又是为什么呢?⑧高层大气中的分子或原子,在被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激发后,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
大气中气体成分虽多,但仍以氮气和氧气为主,二者的总和占到了地球大气层的99%,因此决定极光颜色的,主要就是氮气和氧气。
氧原子有8个电子,不同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离原子核越近的轨道,电子的能级越低。
⑨在正常状态下,氧原子的电子处于最低能级,即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行。
然而,当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撞击地球大气层顶部的氧原子时,内层电子就能从中获取能量,跃迁至能级更高的轨道。
【聚焦中考】(浙江专版)2014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七讲说明文阅读(二)课件
名题强化
• 根据文意,概括说明某些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发笑在生理方 面的主要差别。 • •
[答案] 发声方式和声音特点不同:一是吸气,一是呼气;一是爆发式, 一是共振式。 脑区结构及其运行机理不同:人发笑时大脑的古老区域 和较晚出现的高级区域都很活跃,而动物的大脑皮质并不活跃。 [点拨] 结合第 段和第 段中的关键句子归纳概括得出答案。
结构、方法、语言
• 第 段中列举美国、希腊、中国等国专家应 用遥感技术的事例有何作用?(2分) • • •
[答案] 生动而具体地说明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作用 也不容小觑。 [点拨] 举例子的作用是生动具体地说明、突出对象的特征。
结构、方法、语言
•
问题:请谈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解决这个难题。
名题强化
• (2013· 东营)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 说 “笑” • 杰斯· 贝林 • ①那个夏天,我跟一只名叫“金”的大猩猩呆在一起,每当我抓住 它的脚趾轻轻一捏,它就会抖着肩膀,爆发出一阵刺耳的大笑。 十五年来,那笑声常回响在我的耳畔。除了人类,其他动物有幽 默感吗?从某种意义上看,答案是肯定的;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却 是否定的。过去十年里,比较领域里的一些重大发现显示,大鼠 也会笑,贾克· 潘克塞普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证据。他研究的课题是 啮齿类动物“在玩闹行为中是否产生愉悦的社交体验,其原始形 式的笑是否为一种重要的、增进社交的情感交流成分”。首先发 现的是大鼠真正的笑声和人类差别很大:从一个吸气声开始,每 隔相同时间爆发出一系列5千赫兹的超声波“吱吱”声;而人发笑 是呼出气体,从一个“h”音开始,紧接一个元音“a”,且喉咙能产 生强烈共振。
名题强化
• ②潘克塞普和助手系统地开展了多项实验,结果发现,在功能性和表达 方式上,大鼠都和人类儿童的笑声有显著共性。大鼠似乎很怕痒,越怕 痒的大鼠,通常也是群体里最爱玩的;挠痒能增进与大鼠的联系:被挠 过的大鼠会主动寻找曾给它挠痒的手。如果面临恶劣的环境条件,大鼠 的笑会明显减少。如果有两只“性格”不同的成年鼠,那么幼鼠呆在喜 欢吱吱发笑的成年鼠身边的时间会更长。这些显然不能只归结于愉悦的 生理体验了。但潘克塞普对实验结果的解读,遭到了其他科学家的质疑, 但他坚信:“我们有证据和理由提出这一谨慎假设:幼鼠打闹时发出的 吱吱声和人类婴儿的笑声,在进化上有某种联系。” ③不但某些动物会笑,而且笑也是它们的天性。不过,潘克塞普也承认, 他的发现并不表示大鼠也有“幽默感”。大鼠发出的吱吱笑声就如同婴 儿被母亲抚摸身体时的咿呀声或被挑逗时的咯咯笑声,不能与人的“幽 默感”同日而语;尤其成人的幽默感,作为高级的社交体验和增进社交 的情感手段,似乎是人类独有的特质,需要一定的认知能力。其他动物 是否具备这种能力还有待研究,但他认为证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如果 说猫是鼠一生的痛,那么当猫发生意外时,比如当猫掉入陷阱,或被揪 着尾巴扔出去时,大鼠会不会心花怒放,会不会‘吱吱’地笑出声来 呢?”有人真做了这样的实验,大鼠目睹后却无动于衷。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第14关:说明文阅读(原卷版)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第十四关:说明文阅读是盐湖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超过1000个大大小小的盐湖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及新疆、内蒙古等地。
③那么,是什么让盐湖如此色彩斑斓呢?其实,我国98%的钾资源、超过80%的锂资源、50%的硼资源、50亿吨的镁资源都赋存在盐湖卤水中,还有巨量的石盐、芒硝、天然碱、硝酸盐等矿产资源,盐湖可以说是一个个“聚宝盆”。
也正是由于不同盐湖中含有的离子组合不同,以及富含盐湖微生物,如绿藻等,我们在自然界可以看到蓝色、绿色甚至棕红色的盐湖,十分美丽。
④盐湖按成因可以分为陆相盐湖和海相盐湖。
陆相盐湖主要形成于大陆内部,如青藏高原、内蒙古等地的盐湖;海相盐湖蒸发岩形成于相对封闭的海湾、浅水台地等。
按形成时间,盐湖又可以分为现代盐湖和古代盐湖。
如柴达木盆地盐湖一般形成于几十万年以来的第四纪晚期,属于年轻的现代盐湖;而四川盆地深部的杂卤石形成于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就属于比较老的古代盐湖(矿)。
⑤无论是海相还是陆相成因,盐湖的形成都需要三个必备条件:构造、物源和气候。
值得一提的是,盐湖不一定是有湖水的“湖”。
合适的构造、丰富的物源,加上持续干旱的气候,导致湖水大量蒸发浓缩,各类元素不断在盆地中富集,经过长时间演化,最终形成了高矿化度的盐湖。
如果补给水源消失或减少,盐湖将进一步浓缩,甚至可能形成地表水较少或没有地表水的干盐湖,或者最终埋藏在地下而形成古代盐湖。
例如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就是一个巨大的干盐湖。
干盐湖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年内绝大部分时间是干枯的,只有潮湿季节才有暂时性的表面卤水。
⑥由于盐湖多发育在干旱盐渍荒漠为主的封闭型内陆高原盆地,这里干旱少雨,淡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度低,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严重,物种稀少,盐湖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因此,必须统筹做好盐湖的保护利用工作。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23日,有删改)65.对文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盐湖可以说是一个个“聚宝盆”。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考点针对训练——说明性文章阅读(二)
考点针对训练说明性文章阅读(二)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0分)近视漫谈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
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
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图表一(出自《中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环境因素:一是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二是缺少户外活动。
当今大部分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足。
(以上各项现状数据为抽样用户的平均数)图表二(同图表一)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
物理学中衡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做勒克司,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500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
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
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
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子在看书学习后休息、远眺,每天进行一定时长的户外活动。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1.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生动地说明了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思路:
“群体性”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 “群体性”的内涵 以太和殿为例作具体说明
②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建筑相 比,有它鲜明的特点:除了以木构架为主要的 结构体系以外,建筑的群体性也是重要特点之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性表现为一个建筑往 往是由许多单幢建筑组合而成的,从老百姓的 住宅到皇帝宫殿莫不如此。明清两代紫禁城中 的太和殿,作为当时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的 建筑也就是一幢平面为长方形、内部也没有分 割的单层大殿。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单幢建 筑组合成紫禁城这个建筑群体。
示例:《人类水资源现状》
6.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 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 由即可,如: 加强水的净化和再利用、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控制水的使用,节约用水。
答题方法:
1. 从文本中寻找有用信息。 2.推断补充,要注重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 科学思想方法。 3.方法建议,要具针对性,要符合文本所传达的 信息。 4.启发感受,要源于文本的主要内容,注意深入 挖掘事物、事理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 社会时代作答。
示例:《年画》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有这样一幅年画:红艳艳的梅花在枝条上迎春怒 放,数只花喜鹊有的飞落在繁花丛中,有的在花枝 间翻飞跳跃,它们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呼朋引 伴……
写出这幅年画的寓意,并借用文章中的相关 知识,对“寓意”作简要解说。
喜 上 眉 梢 (请用4字词语作答) 寓意:囗囗囗囗 解说: “梅花”的“梅”与“眉”谐音,“喜鹊”在民间常
五、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
例:通读《 2050,告别一百万个物种》全文, 说说第⑥段中“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 指的是 什么。 点拨: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的原则,答案应在文章中找。 答案:据保守估计,这6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 将消失15﹪~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 为气温升高且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
示例2:《擦去蒙娜丽莎的岁月 痕迹》
3.准确提取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油 画的实验步骤。(不超出规定字数)
步骤一: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9个字) 步骤二: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囗囗囗(15个字)
步骤三: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囗(13个字)
答题思路:
步骤一:制取足够的单原子氧 步骤二:把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室 步骤三:用真空泵不断抽出生成的气体
梳理全文层次: (1)逐段概括,合并同类。 (2)抓住重点词句。
梳理段内层次: 中心句法;大标点法;合并同类法。
示例1: 《小品建筑》
2.第②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囗囗
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囗囗(不超过20个字),再说明囗囗 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不超过10个字), 最后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囗(不超过15个字)。
开头由故事、诗词名句、谜语、具体生动的 现象等引出说明对象,同时,也起到增强文 章的趣味性、可读性等作用。
逐段(句)梳理,看文章(本段)重点介 绍的内容是什么或围绕什么来进行说明的, 依据这些内容再去找出说明对象。 不要将文章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 明对象。 示例:《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2、把握事物的特征
被用来 象征“喜事”,所以这幅画的寓意是“喜上眉梢”。类: 1.推断补充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有创见地补写文章。
2.方法建议类: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
方法;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建议等。
3.感悟启示类: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
法和见解;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 启示。
2、某段与某段能否调换顺序;某一段落
在全文中的作用,或能否删去某段
答题思路 该段的主要内容。 分析该段与上下文的关系(结构关系、顺 序) 得出结论。
3、梳理层次、步骤或过程
说明文常见结构形式: (1)并列式——多见于空间顺序 (2)连贯式——多见于时间顺序 (3)递进式——多见于逻辑顺序 (4)总分式——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④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美国航天专家想到了 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 膜。同时,为了对珍贵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 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 漆膜的普通古油画做实验。当技术人员制取到足 够的单原子氧后,便把它们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 室。开始阶段,单原子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 和氢之间的耦合,并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 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古油 画表面的清漆膜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 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
4、着眼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 明对象的。
分清层次;抓住重点词句。
示例1: 《年画》
1.在第①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年 画进行说明的。
答题思路:
作者是从年画的定义、题材和流派 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①年画是中国绘画中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因为是在 年节张贴,张贴后又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 画”。每值岁末,许多地方都有张贴年画的习俗,这 些年画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年画取材广泛,有 取材于历史小说的《单刀会》,有取材于传奇故事的 《八仙过海》,还有反映民俗生活的作品,如企盼丰 收的《五谷丰登》和祝愿发财的《财宝图》等;年画 也有以动物、花鸟、树木等为题材的作品。作为中国 特有的绘画艺术,年画流派众多,其中四川绵竹、江 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年画在历 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三、综合理解阅读文本与链接材料 的内容
链接材料与阅读文本的关系:
1.补充型 2.印证型 3.运用型
答题方法:
1.审清题干 2.分析材料 3.回归原文 4.准确表述
把握题干,理解题意,明确要求。
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不同点及 共同点。
把握文章内容。探究材料与文章 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切入点答题。 根据试题要求,进行准确表述。
说明文阅读
复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1、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2、理清全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 3、综合理解阅读文本与链接材料的 内容 4、开放拓展题型
5、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
全部为重点,难点
一、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1、明确说明对象
看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表明了说明对象。如: 《小品建筑》《万园之园——圆明园》
《北京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 P90 2011西城二模2. P91 2010海淀一模2.3 P92 2010朝阳一模2.3 P96 2011朝阳二模3.
从标题着眼。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巍巍中山陵》 从分析材料入手。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 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然后归 纳总结。 抓关键词句:首括句、中心句、尾括句、 过渡句、问句;明确概括事物特征的词语、 关联词等。
二、理清全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
1、判断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在一篇说明文中,往往会综合地运用若干种 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