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点和理论品质,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实践是贯穿于其始终的一条中心线索。
马克思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实践在人类自身和社会存在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实践。
人类认知了之前并不知道的东西,认知了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先用实践认识世界,然后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
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
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
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马克思指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主要强调的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是把人和自然界相联系起来的就是社会实践,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认识世界,然后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活动,是人以一定手段有目的地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最首要观点。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来自实践又为实践服务的革命的能动的哲学。
1、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实践的内涵,阐明了实践的基本观点。
其一,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客观的,人可以感知的物质活动。
其二,实践是现实的人的能动的活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其三,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是“改变世界”的活动。
其四,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而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总之,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2、马克思将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科学论断。
并且强调,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标准,因为如果离开实践去争论“思维的真理性”,就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一样,只能是烦琐无聊的,毫无结果的争论。
3、马克思将实践的观点引入历史观。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应该从实践来理解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
社会不同于自然界,它是人类活动的领域,离开了人的实践,尤其是物质生产劳动,社会就不能再存在下去。
实践的发展也改善着社会生活,不仅使社会环境发生改变,而且也使人自身发生着相应的改变。
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社会生活是丰富的,一切理论,包括错误的理论,都不是脱离物质生产条件凭空产生的,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能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说明。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论文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引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本文将从实践的概念、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以及实践的历史条件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实践的概念实践是指人在社会历史中的活动,是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活动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通过劳动和生产实现的,劳动活动是人与自然界之间进行的有目的的物质交流过程,而生产则是对劳动的有目的的组织和调节。
实践作为人类活动的基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是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和科学的认识。
实践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感性的感知和认识的过程,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对客观世界进行直接的观察和实验,同时,实践也是对认识的检验和验证的过程。
认识则是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和理论化的过程,通过对实践的反思和概括,人们可以获得深刻的认识和理论。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实践和理论是相互依存的,既相互影响,也相互促进。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指导。
实践是产生理论的条件,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才能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理论。
同时,理论也是指导实践的依据,只有通过理论的指导,实践才能更加科学和有效。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也相互推动。
实践的历史条件实践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人类进行实践的特定环境。
实践的历史条件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人类的实践活动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农业社会中,人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在工业社会中,则以工业生产为主。
实践的历史条件对实践的性质、内容和形式都有着重要影响。
结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一种基本哲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认识和改造的根本原则。
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
论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神话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哲学界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解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把握。
因此,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原著,准确地理解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与实质,进而科学、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的一种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刚刚形成的时候,马克思是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概括自己的哲学的。
当然,“实践唯物主义”的概念是马克思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人道主义”。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扬弃就是对真正人的生活这种人的的不可剥夺的财产的要求,就是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生成一样”。
当时的马克思已经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但又残存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痕迹。
应当说,这里的“实践人道主义”与后来的“实践唯物主义”具有内在的联系,但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其主要联系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强调了实践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理论对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途径,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
另一方面,马克思注重人和人的解放,他认为,共产主义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但是,由于当时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实践人道主义”明显带有人本主义的痕迹,所以,马克思当时没有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作是唯物主义,而是称为“实践人道主义”。
这就表明,“实践人道主义”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概念,还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表述。
随着对青年黑格尔学派的唯心主义的深入批判,马克思才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同唯心主义哲学对立起来。
他在1844年与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指出:“对真正的人道主义说来,没有比唯灵论即思辨唯心主义更危险的敌人了”。
尽管马克思仍然用“真正的人道主义”来表述自己的哲学,但他绝没有停留在这种表述,而是集中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并通过剖析思辨结构的秘密,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我对马克思实践观点的理解
来 解 决 。但 是 . 尔 巴 哈 也 没 有 能 真 正 理 解 人 的 实 践 活 费
动 . 所 理 解 的 “ 践 ” 过 就 是 吃 喝 、 用 等 一 般世 俗活 他 实 不 享
动 。 J 马 克 思 所说 的 “ E如 从前 一 切 唯 物 主 义 包 括 费 尔 巴
命 的 生 活 。 生 活 活 动 的 性 质 包 含 着一 个 物 种 的 全 部 的 特
自然 的 物 质 变 换 过 程 是 客 观 的 物 质 过 程 。但 是 必 须 指
或 是 更 动 它 们 , 造 它 们 , 变 它 们 的 形 状 。 消 它 们 的 改 改 取 性 质 。 是 让 它 们 互 相 影 响 。在 黑 格 尔 看 来 实 践 是 人 获 或 得 自主 意 识 , 为 独 立 体 . 有 自由 特 质 并 清 除 外 在 世 成 具 界 的 自在 性 . 之 成 为 人 的 享 受 对 象 的 必 备 条 件 之 一 。 使 在 这 种 理 解 中 . 格 尔还 明确 谈 到 了实 践 的 主要 表 现 形 黑
我 对 马 克 思实 践 观 点 的理 解
程 荣
( 昌航 空 大学 马克 思主义 学院 , 南 江西 南 昌 3 0 6 ) 3 0 3
“ 践 ” 念 是 马克 思 哲 学 首要 的 基 本 的概 念 , 马 实 概 是 哈 唯 物 主 义 的 主 要 缺 点 是 , 事 物 、 实 、 性 , 是 从 客 对 现 感 只
第 l 8卷 第 4 期 泰 山 乡镇 企 业 职 工 大学 学 报 V L 1 O 4 O .8 . N 21 0 1年 1 J U N L OFT IHA O 2月 O R A A S N T WN H P E T R R S O K R ’ N V R I Y S I N E P IEW R E S U I E ST D c 0 1 e ・2 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关于实现人类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体系。
而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方法论之一,是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体现。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
一、实践是理论的检验和活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通过实践不断发展的。
实践作为对理论的检验,通过实践的社会变革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唯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同时,实践也是理论的活化工具,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指导行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现。
二、实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力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它将社会主义理想转化为现实。
实践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为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建设社会主义。
无论是经济领域的发展,还是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建设,都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和推动,以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追求。
三、实践是思想觉悟的塑造实践是思想觉悟的重要渠道和塑造工具。
通过参与实践,人们能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能够唤起人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和价值观,引领他们用实践的方式去追求社会主义的理想境界。
四、实践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实践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人们可以不断接触和体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变为自己的观念和行动准则。
通过实践活动,人们可以深入感受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和应用,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实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手段实践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有效手段。
通过实践,可以推动社会主义价值的不断传承和发展,培养和锻炼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的能力。
实践活动还可以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具体的思路和方法,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
通过实践,理论可以得到检验和活化,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得到推动,思想觉悟可以得到塑造,核心价值观可以得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得到有效推进。
从实践唯物主义视角诠释马克思哲学观
从实践唯物主义视角诠释马克思哲学观
马克思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对人类社会的科学认识和指导思想。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论问题的基本原理,强调实践的决定性地位和认识的来源于实践。
本文将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哲学观。
马克思哲学观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对实践的反映。
人们的观念、思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不是离开实践的空想。
正是通过对实践的不断认识和总结,人们才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
马克思哲学观强调实践的决定性地位。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力量。
人们通过实践改变自然界和社会环境,而实践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识和思想。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检验标准。
只有经过实践的验证,才能确定认识的真理性。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观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之处。
实践是认识的检验标准。
只有经过实践的验证,认识才能确定其真理性。
实践是对认识的检验和验证,只有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认识才是真正的科学认识。
否则,认识就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表现。
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实践不断推动的。
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不断解放生产力,改变社会制度,实现社会进步。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实践的指导,才能真正认识和改造世界。
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作者:王刚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29期摘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核心,实现了哲学史上空前的革命变革。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特征。
实践的观点既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同时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理论体系,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是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的关键。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核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并把它贯彻于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创立了同旧哲学有本质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造成了哲学史上空前的革命变革。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中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并随实践发展的科学真理。
理论的科学性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观点之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 何为实践:对实践本质的理解如何把握实践的本质,哲学史上有不同的理解。
旧唯物主义哲学以自然为本体,只是从被动的、直观的观点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把对实践本质的理解归结为类似动物的本能活动,抹杀了实践的自觉能动性。
唯心主义哲学以精神为本体,只是从能动的、思辨的观点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把对实践本质的理解归结为人的精神活动,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抹杀了实践的客观现实性。
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共同的缺陷是: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
产生这种缺陷的客观原因是实践本身的矛盾特性:一方面,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含有人的主观因素,受人的理性、意志支配;另一方面,实践又是作为物质实体的人,通过工具等物质手段同物质世界之间进行物质变换的客观过程。
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为何说实践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看法?实践是人类所独有的实质活动,是人以必定手段有目的地改造外面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本源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查验认识能否正确的标准 ;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最首要看法。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明显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来自实践又为实践服务的革命的能动的哲学。
1、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实践的内涵,说了然实践的基本看法。
其一 ,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客观的 ,人能够感知的物质活动。
其二 ,实践是现实的人的能动的活动 ,拥有踊跃的能动作用。
其三 ,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批评”的活动 ,是“改变世界”的活动。
其四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 ,而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总之 ,马克思以为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2、马克思将实践看法引入认识论,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真谛的标准问题。
马克思明确指出 : “人应当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想的真谛性”,提出实践是查验真谛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论断。
并且重申 ,除此以外再无其他标准 ,由于假如离开实践去争辩“思想的真谛性”,就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同样 ,只好是烦杂无聊的 , 毫无结果的争辩。
3、马克思将实践的看法引入历史观。
马克思以为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实质 ,应当从实践来理解社会生活的各样问题。
社会不一样于自然界 ,它是人类活动的领域 ,走开了人的实践 ,特别是物质生产劳动 ,社会就不可以再存在下去。
实践的发展也改良着社会生活,不单使社会环境发生改变,并且也令人自己发生着相应的改变。
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社会生活是丰富的 ,全部理论 , 包含错误的理论 ,都不是离开物质生产条件凭空产生的,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 ,都是能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本源,获得说明。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理论体系,强调实践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
实践是对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通过实践,人们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也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
本文将探讨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进一步阐述实践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了解事物的真实本质,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
实践是一个不断认识过程中的反复实践,通过实践的反复,人们逐渐深入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完善自己的认识体系。
二、实践是理论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马克思主义把实践作为理论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够得到验证和检验。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而实践则是理论的实现和应用。
理论必须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只有经过实践的验证才能够被广泛应用。
三、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需要人们的积极参与和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发现社会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实际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实践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实践依然具备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实践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实践能够帮助人们理解新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变革,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总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它对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动改造和把握的过程,不仅包括物质生产、社会实践等客观的实践活动,也包括观念的形成和改变的主观实践活动。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思想内涵和理论地位对于深刻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人的认识来自于实践,人们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逐步摸索到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从而形成对世界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理论的源头。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
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色马克思主义观点强调了实践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现实,关注群众实践,以实践为基础,以革命实践为标志,以实际的变革为目标。
实践不仅考察了社会问题的实质,也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了自身的理论。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鲜明特色之一。
三、实践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也是驱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不断推进过程中,新问题的出现和解决,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更新。
实践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四、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重要路径。
只有通过实践的参与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
实践是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只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总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实践作为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和方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时刻关注社会实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以实践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实践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理论进行验证与实现的途径,也是理论的源泉和动力。
本文将从哲学角度分析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将实践置于理论之上,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社会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视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实践在驱动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践是人们在与自然界和社会进行相互作用时,通过实际行动获取认识的过程。
例如,实践是人们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生产生活资料,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实践既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目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知灼见,使理论得以具体化、实践得以升华。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根本性和决定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将理论付诸实际,实现对社会现象的科学分析。
实践的结果将反过来再次影响并促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高度重视,实则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科学规律的深刻洞察。
哲学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体现,旨在总结人类实践的规律,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起到了驱动和验证的作用。
实践是发现和验证理论的切实途径,只有在实践中理论才能够得到检验。
马克思主义对于科学实践中的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人们始终紧跟实践的步伐,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
实践的驱动作用促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引。
实践不仅在理论的验证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理论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实践的变革和发展,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
只有通过实践的总结和归纳,才能够提炼出更加准确、科学、适应实际的理论。
实践不断向马克思主义提出新的问题,反过来又通过深化理论认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种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020福州事业单位资料:政治知识:细说实践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体现
2020福州事业单位资料:政治知识:细说实践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众多哲学中最科学的哲学,正是因为马哲是来源于实践,又回归并指导实践,是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因此,实践性是马哲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
与此同时,在马哲相关内容中,实践的观点也是贯穿始终的,无论是唯物论、是辩证法,还是认识论、唯物史观,都能够体现实践性。
那么问题来了,在不同章节如何去区分呢?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马哲的各个章节体现的实践性。
唯物论,为我们解释了世界的本源乃是物质(客观实在),物质是决定意识的。
那么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其给我们的启示便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
2.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还得尊重客观规律。
其实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实事求是。
这就体现了实践性,注意的是唯物论中实践性侧重于物质是本源,也就是说想做任何事,必须先有物质基础,才可着手开始。
例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心灵手巧的妇人,没有物质基础(也就是米),你也无法实现。
再例如:画饼充饥。
饼是画出来的,并不是拿在手里的,并不是真正的物质基础,那就不能充饥,因此这句话就是违背了实事求是。
因此核心思想是必须有物质基础才可以行动。
辩证法,为我们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就是矛盾规律。
其中矛盾规律中的特殊性告诉我们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把握特殊性就可以认清事物,也就是说具体问题我们具体分析。
这也体现了我们做事情要结合实际,不能一概而论。
特殊性也体现了实践性的观点,但侧重于把握事情的本质去解决问题,认清事物。
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为什么同样是桃花,花期不一样呢?是因为不同海拔花的时令也不同。
这就是要结合当地与其他的不同点(特色)来解决认识问题。
核心思想就是行动中要切合实际解决问题。
认识论,为我们解释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以及实践的重要性。
这个章节对实践的概述非常核心,也是马哲中实践性核心体现。
核心观点就是实践决定认识,但决定作用体现的四个方面学生还是容易混淆。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这一论断既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同时也是对现实社会实践的准确总结。
下文从哲学和社会实践的角度分别阐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实践对于理论的指导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实践方法论进行科学研究,最后分析实践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一、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实践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恩格斯指出:“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实践性是认识的根据和开始,是认识的唯一出发点。
”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感知和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可以获取知识,并将知识用于改造世界。
这一观点突破了传统哲学关于思维和存在的二元分割,将实践纳入到认识过程的核心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同时,实践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也是理论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实践对理论的指导作用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
实践是理论生成和发展的源泉,没有实践的检验,理论就只是主观假设而无法得到证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理论必须立足于实际,服务于社会实践。
只有紧密结合实践,才能找到适用于当前社会现实的理论方向和路径,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实践对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不断对理论进行修正和更新上。
通过实践的检验,可以发现理论中的不足和缺陷,及时修正并完善理论。
实践的结果会反作用于理论,使得理论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更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三、实践方法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践方法论是指运用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科学性,认为实践必须建立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体现在哪里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体现在哪里[摘要]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不是体现在实践本体论或实践唯物主义上,而是体现在其哲学视域、逻辑起点、哲学基础以及由此形成的实践观立场上。
由于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诠释的不到位和不彻底性,影响了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的确立。
因此,要彰显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不仅要从物质本体论立场转变到实践观立场上来,而且还要对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进行反思。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观’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是什么?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物质的观点,一种是实践的观点。
经过多年来的争论和研究,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是实践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如何去论证它,却存在着路径和方法上的不同。
以往坚持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是实践,因而主张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人,大都从实践本体论或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路上去论证,但由于本体论和唯物主义这种理路本身就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建构所遵循的路径,仍旧将实践放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考量,不仅无法否定物质的观点,同时也使自己陷入现实与逻辑的矛盾中,从而难逃被批判和否定的命运。
因此,要彰显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我们就要改变原有的视角,要从马克思本人的哲学视域、逻辑起点和哲学基础上去分析它,考察其与西方传统的本体论哲学和唯物主义的不同点,并以此说明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为什么是实践而不是物质,其实践特性为什么不能从本体论论域和唯物主义立场上去诠释,从而真正实现马克思哲学研究上的实践论转向。
一自柏拉图到黑格尔,本体世界一直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视域,以本体论为核心的本体论哲学也就构成了西方哲学的历史线索。
那么,马克思是否继续这个视域并沿用其架构展开自己的思考呢?从马克思的著作中可以看出,其答案是否定的。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句经典性的名言表明,马克思并没有延续这个传统,而是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因为只有现实世界才是可以改变的。
谈谈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的地位.doc
谈谈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的地位张晶程政治教育学院2011级2班摘要:实践不是马克思的独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亚里士多德、康德、费希特、黑格尔都对实践概念做了研究,特别是黑格尔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产生了直接影响。
实践概念的引入和对其科学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转变的关键。
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发展的动力和最终归宿,也就是检验真理性的标准。
关键词: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提动力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经久不衰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在于正确的引入实践概念,并将它作为哲学研究的基础。
但是实践概念并不是马克思的独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就有很多哲学家对实践概念做出了建设性的研究。
例如,亚里士多德“幸福的实践”、康德的“技术实践与道德实践”、费希特的“实践知识学”、黑格尔的“善之理念”和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
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
随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进一步体现出来。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普遍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的关键,是实现哲学领域革命变革的关键。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体系的核心, 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观点, 才能把握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才能理解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它产生之后160 多年里的生气勃勃的新发展。
总而言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归宿。
接下来仔细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实践”一词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有很多哲学家就对“实践”做了大量的研究。
接下来对“实践”概念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都曾对“实践”一词研究过。
为了研究的方便,对中国哲学中的实践概念不做进一步的探讨,重点梳理西方哲学家对实践概念的研究。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容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容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将实践视为其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核心内容。
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主体性改造,是认识和改变现实的有机统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理解出发,探讨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揭示现实的规律,还要通过实践来改造现实、推动社会进步。
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则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的探索与实践。
人类通过实践不断改造自然,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社会文明。
而马克思主义正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实现人民解放和社会进步为最高目标,通过实践来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实践: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生产实践中,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生产劳动来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认为生产实践是推动社会历史的基本动力。
2. 阶级斗争实践: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的驱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斗争的重要性。
通过无产阶级的实践,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达到消灭剥削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3. 科学实践:科学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与科学的紧密结合,认为只有通过科学实践才能揭示客观规律,指导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是通过实践和探索总结而来的。
4. 实践观念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观念的形成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验证和修正理论,提高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实践观念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原因。
二、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功能
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功能作者:秦明承包莉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05期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是人们改变世界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环节。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立足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功能,以便理解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揭示实践对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功能;实践唯物主义中图分类号:B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237-02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历史观、实践性、人的学说等许多内容都从不同角度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特征,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理解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概念并非马克思首次使用。
在西方哲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都提出过实践概念。
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也涉及了实践的思想。
但他们的实践概念未能理解社会生活的真谛。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改造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在认识论中,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源泉和基础。
在历史观中,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是社会存在的现实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通过实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可见,实践的观点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问题。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创造活动的理论支点,是实现人类哲学思想史革命变革的理论契机,具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摘要: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重要的基础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称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表现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新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并体现马克思哲学的时代精神,实践观点和思维方式是我们未来研究、发展、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
关键词:实践;本质;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唯物论、辩证法、历史观、实践性、人的学说等许多内容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特征,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理解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一、实践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新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自己的哲学称之为“新唯物主义”,这种“新”的唯物主义体现在马克思的实践观上。
首先,从马克思的著作里面可以看出被人们称为“实践哲学”的体现。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的提到了“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1] (P.48)马克思将共产主义者称为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他们所拥有的哲学观必然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提到了“费尔巴哈在理论方面体现了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而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则在实践方面体现了这种唯物主义。
”[2] (P.160)将这种唯物主义所体现的特点指定在了实践方面,同时马克思的原著中几乎没有将他的哲学统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所以“新唯物主义”没有体现在他的辩证法或历史观上。
其次,实践这一概念虽然不是马克思第一个提出的,但他赋予了实践新的内涵,并超越了以往的唯心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哲学。
费尔巴哈是具有实践观的,在《未来哲学原理》一书中,他认为哲学在本质上具有一种实践倾向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实践是精神的实践,马克思通过不同角度和研究对象提出了自己实践观,“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觉,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3]( P.54)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开篇就说明了与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没有从实践的方式去理解对象、现实、感觉,只是从客观和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世界,而且割裂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同其他唯物主义者一样,没有否定物质的第一性,但他通过引入实践将对象、现实、感觉的理解纳入人的感性活动,通过实践的形式去理解。
许多教科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但这都不能完整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
真如前面所阐述的,从哲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以前就早已存在了,他们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有的。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就是简单的将二者相加,即将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机械的结合起来就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然后将对自然界的唯物观发展到社会历史中就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
事实并没有这么容易,先于马克思的伟大的哲学家们都没有那么容易的将辩证法、唯物论推广到历史观,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必然要靠一种“中介”来贯穿,这种“中介”就是实践。
实践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并将二者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才能得出既是辩证的又是历史的唯物主义。
二、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历史观、辩证法、认识论的客观物质基础和根本出发点,首先,传统上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实践与这些理论并不矛盾,实践建构了这些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组成部分,只有在这一实践观的基础上,才能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
实践完成了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的变革。
马克思把实践规定为人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主客体之间融合的活动,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东西。
实践是联结主客体的中介和基础,它体现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4](P.13)总之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所组成的矛盾的、物质的、运动的、客观的过程。
在实践活动中实践的物质性、辩证性被揭示出来。
第一,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马克思对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批判,旧唯物主义认为自然是客观的,由于不懂得实践,仅仅把自然看作直观的对象而不是改造的对象,割裂了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所以批判的是对客观事物、对象、自然界直观的反映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虽然自然在旧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都是客体,但一个还是从客体的角度看待自然,所以当费尔巴哈想通过自然来解释人、说明历史时,就发生了历史观对自然观的背离,使他成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
一个是从人、主体角度理解自然。
唯心主义是从主体的角度看自然,但夸大了人的能动性。
而实践观的出现给人和自然的关系提出新视角。
第二,辩证法的基本内涵是实践。
以现实世界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辩证法必然是现实世界自身的辩证法,必然是实践的辩证法。
[5](P.33)马克思的辩证法与实践是统一的,这体现在要把握好唯物辩证法就要把实践作为出发点,因为唯物辩证法是对世界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这来自于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马克思树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揭示了世界辩证发展的规律。
第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认识的本质属性。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实践主体人通过实践获得感性材料,從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在实践又获得新的认识,认识不断循环不断发展,所以认识发展规律的本质也是实践。
总之,实践实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人们要认识世界必然要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标准,世界的可知性和思维的“客观真理性”都必须由实践来证明。
第四,从纵向的历史时代看,人们的一切实践必然要受到当时历史的制约,每段历史的实践活动都会烙下时代的影子,超越历史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但人类的出现或者说是人类的历史开始来源于劳动,即实践的出现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历史。
从横向的看,社会生活的都可以用实践中去解释解决,可以说没有实践不了的,有的是尚未被实践检验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提出“: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3]( P.5)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以实践为出发点来解读人类的历史,并以此建立相切合的实践历史观。
三、实践体现马克思哲学的时代精神“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最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家的思想里”。
[6](P.123)只有发展的属于本时代的哲学才能体现哲学的意义,马克思主要哲学这种时代精神源于实践。
(一)实践体现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和功能哲学家认为哲学的本质任务是“反思的哲学”,笔者看来哲学的任务不能脱离人,理论作为上层建筑必然要服务于社会生活。
“反思”和“批判”应该是哲学的重要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体现在能够反思过去、批判过去,并作为对未来的趋势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体系必然要具有一定的哲学任务和它具有的哲学功能,实践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和功能,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是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 (P.61)从这句经典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是科学的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马克思同时也强调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所以先要“解释世界”,但马克思更重要的任务是“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体现了哲学的这一任务。
(二)发展的实践思维方式方法论意义时代在不断的变迁,生产力不断的提高,社会制度、文化生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应的会发生变化,这些改变源于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正确的实践思维方式,它作为方法论指导人们的行为。
实践思维方式发展的内在机制,在于其与各国、各民族、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具体实践及其历史课题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实践思维方式的方法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和不同时代所面临的时代问题具有相结合的解决。
马克思指出了实践活动是现实世界的基础,实践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自己可以改变自然的形式、创造自己的历史,但这不是随心所欲的。
世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肯定具有先在性,但正是由于实践的主体能动性效应,才使自然界变为现在的样子。
目前.以往的历史已规定了我们未来实践创造的方向,我们今天实践活动的结果,将成为后人进行创造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这就制约着我们的实践活动,忽视实践的受制约性,就是没有把握好实践思维方式的方法论作用。
[7](P.72)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所面临的历史课题发生改变,我们要用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来解释、分析这些问题。
今天,实践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形态的改变,变革的思维方式、发展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方式。
在以后的研究、应用中我们要把握好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体现,不断发展实践思维方式的当代形式,在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础上,实践好我国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辛敬良.走向實践的唯物主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赵斌.论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7]韩静雅.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核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0 卷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