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丁香姑娘
雨巷 戴望舒
《雨巷》的悲剧感和孤独感,是通过悠长的寂寥的雨巷、 2.重章复沓(反复)的妙用 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的蒙蒙细雨等环境渲染和“我”对丁 香一样的姑娘的期待来暗示的。一切都没有说穿,没有点透, 章节的重复: 然而我们懂了,感觉到了。正因为诗人没有把诗的意义限定在 全诗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了“逢着”一词 一个层面上,我们从诗领会的东西才更多。
改为“飘过”以外,其它语句则完全一样。 这样,同一主题在诗中重复出现,起尾复 戴望舒在《雨巷》中创造的流动、婉转的旋律,不是为了愉 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 悦别人的耳朵,而是为了创造一种迷离恍惚、如梦似幻 的氛围, 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从而引发读者去追求那飘忽不定的意象,并进而唤起某追求而不 可得的寂寞惆怅的情绪体验。
《雨巷》的悲剧感和孤独感,是通过悠长的寂寥的雨巷、 1.韵脚舒缓而有规律 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的蒙蒙细雨等环境渲染和“我”对丁 香一样的姑娘的期待来暗示的。一切都没有说穿,没有点透, 明确:全诗从头至尾皆用发音平缓的平声 然而我们懂了,感觉到了。正因为诗人没有把诗的意义限定在 一个层面上,我们从诗领会的东西才更多。 “ ang ”韵,没有换韵。并且每一行共六节,
响创作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 人。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31年加 入中国左联。1942年因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 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我
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
母亲的歌。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一诗脍炙 人口,诗人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桂冠。诗集还有《望舒草》、《望舒 诗稿》、《灾难的岁月》。
《雨巷》:戴望舒的那个丁香姑娘
《雨巷》:戴望舒的那个丁香姑娘那个丁香姑娘,曾温暖了少年的心猪先生丨文说起戴望舒,脑海里不免想起那首《雨巷》,那个丁香般的姑娘,在那个江南的雨季,犹如一朵莲花,淡然的盛开,每个少年的心里,都有一个丁香似的姑娘,戴望舒也不例外,他生命里的那个姑娘,叫施绛年。
戴望舒,一九零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生性浪漫之人,当年徐志摩在大洋彼岸的剑桥爱上了一个叫林徽因的女子,从此为之倾倒欲罢不能,而戴望舒则是遇到了一位丁香般的姑娘—施绛年。
时间回到一九二七年,戴望舒受好友施蛰存邀请到位于松江的家里小住,说是小住,其实是避难,因为当时大革命失败,戴望舒受到牵连。
施蛰存很欣赏戴望舒的诗,但当时的诗坛并不接受戴望舒这种轻柔的笔风,施蛰存就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上推了不少戴望舒的诗,还给出了甚高的评价,这让戴望舒受宠若惊颇为感慨,于是两人的关系算是至交。
戴望舒在施家住下的时候,看到了一位女子。
她活泼的倩影、姣好的面容,一切都让这位诗人心动。
深深地吸引他的这位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施绛年比戴望舒小五岁,正好在上海念书,恰是青春灿烂的年纪。
这一切,犹如四月的风,拂过戴望舒这位诗人早已泛滥成湖的内心。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戴望舒拿出自己的绝活,把施绛年写进了他的诗中,用诗来表达自己满满的爱意。
嗯,是的,曾近有一个人也是这么做的,然并卵,那个人是卞之琳,那个装饰了他梦境的张充和最终也没有选择他。
同样,戴望舒诗写得再好,施绛年也不感冒。
原因很简单,戴望舒不帅。
是的,戴望舒小时候得过天花,导致脸上留下了不少坑坑洼洼的痕迹。
此外,施绛年觉得读书人难免沉迷文字,不懂生活,不见得能生活到一起,所以无动于衷。
我的小恋人,今天我不对你说草木的恋爱,却让我们的眼睛静静地说我们自己的。
而且我要用我的舌头封住你的小嘴唇了,如果你再说:我已闻到你的愿望的气味。
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解读
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解读摘要《雨巷》是戴望舒的一首经典抒情诗,它在形式上践行了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观点,体现出结构美、音乐美、词藻美的和谐统一。
同时,这首诗主题又是多元的,爱情与理想交织,现实和梦幻交替。
本文将从形式和主题上,解读《雨巷》。
【关键词】《雨巷》;“三美”;主题;Clove and empty in the rain —Analysis the rainlaneAbstract“Rain Lane”is one of Dai Wangshu's classic lyric poetry,it has fulfilled the Wen Yiduo New Metrical Poetry of the “Three Beauties”point of view,reflecting the structural beauty,harmony and the words beautiful music. At the same time,this theme of the poem is a plurality of love ideal mixed,alternating reality and dream. I will be from the theme and the form to interpret this article.[Key words]“Rain Lane”,“Three Beauties”,theme目录引言 (1)一、绘画美 (1)(一)象征 (1)(二)意境 (2)二、音乐美 (5)(一)诗行停顿 (5)(二)句式复沓 (6)(三)词的重叠 (6)(四)韵脚反复 (6)(五)节奏回环婉转 (6)三、建筑美 (7)(一)首尾对称美 (9)(二)中间参差美 (9)四、主题 (9)(一)爱情主题 (9)(二)政治主题 (10)(三) 哲理主题 (10)参考文献 (12)引言“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而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戴望舒《雨巷》全文
戴望舒《雨巷》全文一、雨巷文 | 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静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拓展阅读】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1、以花喻人是古人的传统。
丁香是传统的意象。
古诗中的丁香是愁怨的化身。
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则突出了它的芬芳、颜色,从而成为美好的代称。
2、丁香姑娘她美丽、高洁、飘缈、哀怨,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信念的追求,甚至可以象征着一切值得追求的美丽的事物,也可以说象征了美好但空虚、易幻灭的事物。
意象的多义性决定了主题的多义性,这是现代派诗歌的特点。
情感:凄婉、哀怨、迷茫而又满怀期待的情怀主旨:作于1927年,运用了象征性的意象创造意境,抒发了作者找不到革命前途而彷徨迷茫,感伤痛苦的情绪。
二、《雨巷》教案导入歌曲《丁香花》的故事作者介绍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听录音,整体感受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
以下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雨巷原文【作者】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一、整体把握《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
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一年,作者才22岁。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雨巷》就是这样。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
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
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戴望舒现代诗歌《雨巷》
戴望舒现代诗歌《雨巷》戴望舒现代诗歌《雨巷》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戴望舒现代诗歌《雨巷》,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雨巷作者: 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寒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
浙江杭州人。
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
因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作品赏析内容鉴赏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意象诗丁香
雨巷《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的1927年夏天。
《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雨巷[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chì | chù)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
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
解读雨巷中姑娘的形象
是爱情之声,还是理想之恋——解读《雨巷》中“丁香姑娘”的形象《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蒋介石对革命进行血腥镇压,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大革命退潮后,一部分原来参加斗争的知识分子一时找不到出路,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戴望舒因为参加进步斗争而不得不避居在松江的友人家。
在孤寂中咀嚼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交织着迷惘的情绪与朦胧的希望。
《雨巷》就是这种情结的体现。
具有失望与希望、追求与幻灭的双重情调。
在上个世纪的二三时年代“寻梦者”的心中,这种情结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代情绪”。
基于此,诗歌中的“雨巷”、“孤独的徘徊者”、“丁香姑娘”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接着,可以试着让学生讨论这三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老师作结:“雨巷”除了可以看作是江南地带一条梅雨时节的普通深巷外,还应该看成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象征。
“孤独的徘徊者”除了可以当作是失恋者外,也可以当着是在失望中寻找希望,在失意中寻找慰藉,在孤单中寻找伴侣的“寻梦者”的象征。
“丁香姑娘”当然也不仅仅是“我”痴情傻等的恋人而已。
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又有何象征意义呢?到此时,进入了课文的难点内容的学习,这就需要通过老师的慢慢讲解与引导,让同学们准确掌握诗歌的形象与主旨。
首先,先抓住“丁香”的特质,联系古典诗歌中的“姑娘”的特殊意韵分析“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我们知道,文学具有继承性。
任何一种新的文字符号的出现都脱胎于之前的旧概念。
诗人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并不是他的独创,而是受到古典诗词的一些作品的启发的。
在古代诗作中用来比喻人的不乏“梅兰竹菊”,也有用牡丹百合荷花等来形容女子的。
然而,作者单单选中了“丁香”,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丁香于暮春时节开花,花儿是十字形,一簇一簇的,花蕾又小又圆又鼓,恰似衣襟上的盘花结,人们称它为“丁香结”。
因花开在暮春之际容易凋零,文人们又多伤春惜春,因而,丁香就成了诗人眼中的愁品。
例如:“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
精选戴望舒《雨巷》原文
戴望舒《雨巷》原文精选戴望舒《雨巷》原文《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同学们在语文课文学习中的重点,小编整理了戴望舒《雨巷》原文,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雨巷作者: 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寒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欣赏戴望舒(1906—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余杭县人。
早年曾参加新月社,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主要成员之一。
代表作有《望舒草》、《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
本诗发表于1928年的《小说月报》,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呼,是中国19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
《雨巷》发表于1928年。
这是一首象征诗作。
由于运用了象征意象,所以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但是欣赏者可以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而对其中的涵义做出个性的理解。
首先从诗作的表层语义上来看,这是一首爱情诗。
它描写了一个一见钟情且失之交臂的`爱情故事。
有人将这样的爱情进一步坐实,再结合诗人1928年前后的爱情经历而把它看作是诗人与女友曹某的一段爱情的写照和记录。
其次,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与信仰的失落与追求有关的诗作。
中国传统诗学有以香草美人喻政治境遇的传统,如屈原的《离骚》。
作品中的“我”寻找的姑娘可以被看作是某种信仰,它本来存在,但是后来失落,但是“我”仍然执著地寻找。
有人同样进行了进一步的坐实,结合1927年后中国社会形势以及作家自己的精神,认为这样的诗作就是写诗人大革命失败后的心态的。
浅论《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对中国传统文学中美人意象的继承
浅论《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对中国传统文学中美人意象的继承与《》的美在于其朦胧的意境。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浅论《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对中国传统中美人意象的继承与创新。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浅论《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对中国传统文学中美人意象的继承与创新摘要: 中国传统文学中“美人”这一意象常常被用来象征理想,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姑娘”继承了这一传统,但是又有了大胆的突破和创新,本文从香草和美人的结合、外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结合以及忧郁而不沉沦的意境之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力图揭示出“丁香姑娘”带给人的古典和现代结合的独特心理体验。
关键词:美人丁香姑娘继承创新中国古代讲究含蓄之美,一般很少直接的、大段的抒情,抒情议论往往借助于“意象”,古人对“意象”的理解,是一种象征,一种“表意之象”。
中国的古代诗歌中,很多意象都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柳枝”、“长亭”象征离别,“月亮”象征团圆,“莲花”象征品质高洁等等,中国的古代诗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喜欢用美人的形象来作为抒情言志的载体,表达对贤君的渴求和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赋予“美人”以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丁香姑娘”对中国传统文学中美人意象的继承用“美人”象征理想这一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文学史上举例最多的就是国风中的《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关于这首诗的旨意,历来说法纷纭,但笔者更认同清朝姚际恒《诗经通论》中的说法:“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诗中通过主人公对“伊人”苦苦追求而又不得的惆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诗中的“伊人”可以看做是美好理想的一个象征。
此后爱国诗人屈原将“美人”的意象大量用于自己的作品,在《》中诗人多处用美人来象征自己眷恋的楚王,并用“美人迟暮”暗喻人才凋谢、理想落空,更在《思美人》一篇中借着对心中美人的深深思念,表达了对美好情操和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
戴望舒与他的三位丁香姑娘的悲剧
戴望舒与他的三位丁香姑娘的悲剧有些人会拿戴望舒与徐志摩对比,觉得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都是诗人,生命中都有过三个重要的女人,心内最爱恋的女子都得不到,还早逝。
戴望舒死时45岁。
这个现代派诗人,一生的恋情没有一桩完满。
后来虽有过两次婚姻,但他心内一直无法忘却的女子是他的初恋。
那个名叫施绛年的女子。
据戴望舒的长女戴咏素说:"我表姐认为,施绛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
施绛年虽然比不上我妈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杨静美貌,但是她的个子很高,与我爸爸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很相配,气质与《雨巷》里那个幽怨的女孩相似。
"那么果真如此吗?在戴望舒的几次情感中,不难看出,他对施绛年用情最深。
戴望舒认识施绛年缘于她的哥哥施蛰存。
那时施蛰存是《现代》杂志的主编,和戴望舒是好友。
起初戴望舒写的诗并不被人看好,后来是施蛰存在《现代》杂志上主推戴望舒的诗,并高度评价他的诗是现代诗,一度让诗坛出现了与当时流行的"新月派"完全相反的诗歌。
有了这样的关系,戴望舒被邀至施家小住。
在那里,他见到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
施绛年当时在上海中学读书,性格活泼。
戴望舒被这个美丽的少女深深吸引。
他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时,他在诗的扉页题字给绛年,大胆向她表白。
但绛年对戴望舒更多的是一份敬重之心。
她比他小5岁,对戴望舒写的诗并不以为意,甚至在看到他给她写的诗句时,也没有丝毫被打动。
绛年的冷漠让戴望舒痛苦不堪。
出于对兄长好友的敬重,绛年不好断然拒绝戴望舒,希望他知难而退。
可是她愈是这样不果断拒绝他,愈是让戴望舒觉得有一线希望,这就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
有一回,戴望舒终于无法忍受这恋爱的折磨,他跳楼自杀来向绛年求爱。
戴望舒的过激行为,终于让绛年开始正视他的感情。
她依然不爱他,也许是戴望舒那自小落下天花的麻子脸让她无法爱他,但在他以死相胁之后,她勉强答应与他先订婚。
但随后又提出一个条件,他必须出国求个学位,回来有个稳定收入才可。
雨巷戴望舒原文
雨巷戴望舒原文雨巷戴望舒原文《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
今天,就让小编来带大家看看《雨巷》的全文,再让我们一起赏析一下这个作品吧。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 chì chù )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注释1、丁香:丁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2、彳亍(chì chù):小步慢走的样子。
3、太息:出声叹息。
4、颓圮(tuí pǐ):倒塌。
《雨巷》内容赏析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
“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情结
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情结“丁香姑娘”是戴望舒《雨巷》中的核心意象,是诗人在雨巷中欲意相逢的姑娘的称号,在诗人心中,她是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一样的芬芳”“一样的忧愁”。
而正是这样一位“姑娘”的塑造,使得“丁香”这个意象充满了凄迷朦胧而带有深深忧郁忧愁的文学意韵。
丁香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意象,是美丽、高洁、忧郁的象征。
因其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给人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的感觉,因此,成为古代诗人笔下传统的意象。
但是,丁香花娇美却容易凋谢,古代诗人对着丁香常常生发出伤春之情,因此,丁香成为了诗人们笔下的引愁之物。
如杜甫的《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浣溪纱》“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其娇弱柔美与忧郁愁闷流于诗人笔下。
自唐代开始,以丁香为题材的作品逐渐增多,由于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反复吟咏和广泛传唱,在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愁怨之类性质或具有这类性质的事物的象征。
如陆龟蒙“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贺铸的“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宋代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明代李珣的《河传》“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无不是将丁香的惆怅郁结在千千情结中,纠缠于密织的情网中,愁心永远守候的模样。
虽然古典诗词中对丁香的“愁怨”之情情有独钟,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也似乎没有跳出了这一传统意象的“樊篱”。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这里的“愁怨”“忧愁”“哀怨”无不体现出一个像“丁香姑娘”一样“忧郁”“哀怨”的“我”。
但是,在此诗中,丁香的形象又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不仅有愁怨,也有芬芳与颜色,成为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2《雨巷》微课展示—丁香姑娘
《雨巷》—丁香姑娘经过之前反复的朗读,我们随着诗人戴望舒的步伐,走进了一条悠长又湿润的雨巷。
这条寂寥的小巷在微雨的笼罩下显得更加深沉安静,巷子的一头是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的诗人,而另一头却缓缓走来一位同样撑着纸伞的姑娘。
他们飘然相逢,又擦肩而过,终于这姑娘消失在了雨巷的尽头。
那在诗人心中,这位姑娘是什么样的呢?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诗中对这位姑娘的描述,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嗯,这位同学读了前三段,情感和节奏把握得也不错。
那你来说说,诗人笔下的这位姑娘有什么特征?好,首先诗人在第一节就说出了,这是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然后呢?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而且是哀怨和彷徨的。
还有么?对,她和我一样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在诗人这样的描写之下,让我们似乎在这悠长的雨巷中看到了一位哀婉的江南女子,而且是和诗人一样的惆怅和彷徨。
那我想问问同学们,诗人这里为什么要用“丁香”这种花来比喻这样一位冷漠惆怅的姑娘呢?她为什么不是“玫瑰姑娘”、“桃花姑娘”,而偏偏是“丁香姑娘”呢?同学们似乎一时还答不上来,那既然诗人说这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和丁香一样的忧愁,我们就先来看看丁香是什么样的。
(幻灯片丁香照片)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来,丁香花是细弱而娇小的,颜色是以白色和紫色居多,而且当丁香开花时,它的香味是清甜幽微的,并非浓烈醉人。
所以从这个形态上来看,我们大概想象一下,诗人心中的姑娘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可能是纤弱、娇小、又优雅的。
那除了具备这些丁香花自身的特点之外,姑娘为什么还会有丁香一般的忧愁呢?丁香和忧愁之间有什么关系?我想请同学们来读几首古诗词。
(三首一同展示)首先我们来看看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这首诗中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一句从字面上来看,似乎是说芭蕉不能解开丁香的结,故而只能在春风之中各自哀愁。
浅论《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对中国传统文学中美人意象的继承与
浅论《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对中国传统文学中美人意象的继承与浅论《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对中国传统文学中美人意象的继承与创新摘要: 中国传统文学中“美人”这一意象常常被用来象征理想,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姑娘”继承了这一传统,但是又有了大胆的突破和创新,本文从香草和美人的结合、外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结合以及忧郁而不沉沦的意境之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力图揭示出“丁香姑娘”带给人的古典和现代结合的独特心理体验。
关键词:美人丁香姑娘继承创新一、“丁香姑娘”对中国传统文学中美人意象的继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绝代有佳人,深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权。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二、《雨巷》的创新和突破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戴望舒在《雨巷》中创造了极具传统意味的“丁香姑娘”这一美人意象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悠长的雨巷”中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惆怅,和《诗经・蒹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遥相呼应。
但另一方面,戴望舒又并不拘泥于传统,“丁香姑娘”既是对传统的美人意象的继承,更有创新和突破,和戴望舒其他诗歌中的“百合姑娘”、“曼陀铃姑娘”、“林下姑娘”一起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美人意象体系,给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宝贵的借鉴。
1、美人和香草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人”和“香草”的意象往往是各自成体系的,《楚辞》所开创的美人和香草的传统习惯被人结合在一起被人称为“香草美人”,但细读《楚辞》就会发现,《离骚》、《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思美人》等篇章中香草和美人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意象,香草和美人在《楚辞》中都是独立出现的。
以《离骚》为例:“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课外阅读】戴望舒心中的丁香姑娘
【课外阅读】戴望舒:心中的“丁香姑娘”戴望舒死时四十五岁。
这个现代派诗人,一生的恋情没有一桩完满。
后来虽有过两次婚姻,但他心内一直无法忘却的女子是他的初恋——那个名叫施绛年的女子。
据戴望舒的长女戴咏素说:“我表姐认为,施绛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
施绛年虽然比不上我妈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杨静美貌,但是她的个子很高,与我爸爸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很相配,气质与《雨巷》里那个幽怨的女孩相似。
”在戴望舒的几次情感中不难看出,他对施绛年用情最深。
戴望舒认识施绛年缘于她的哥哥施蛰存。
那时施蛰存是《现代》杂志的主编,和戴望舒是好友。
起初戴望舒写的诗并不被人看好,后来是施蛰存在《现代》杂志上主推戴望舒的诗,并高度评价他的诗是现代诗,一度让诗坛出现了与当时流行的“新月派”完全相反的诗歌。
有了这样的关系,戴望舒被邀至施家小住。
在那里,他见到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
施绛年当时在上海中学读书,性格活泼。
戴望舒被这个美丽的少女深深吸引了。
他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时,他在诗的扉页题字给绛年,大胆向她表白。
但绛年对戴望舒更多的是一份敬重之心。
她比戴望舒小五岁,对他写的诗并不以为意,甚至在看到他写给她的诗句时,也没有丝毫被打动。
绛年的冷漠让戴望舒痛苦不堪。
出于对兄长好友的敬重,绛年不好断然拒绝戴望舒,希望他知难而退。
可是她愈是这样不果断拒绝他,愈是让戴望舒觉得有一线希望,这就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
有一回,戴望舒终于无法忍受这恋爱的折磨,用跳楼自杀来向绛年求爱。
戴望舒的过激行为,终于让绛年开始正视他的感情。
她依然不爱他——也许是戴望舒那自小落下天花的麻子脸让她无法爱他。
但在他以死相胁之后,她勉强答应与他先订婚。
但随后又提出一个条件,他必须出国求个学位,回来有个稳定收入才可以。
想必绛年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女子,戴望舒只会写诗,她对经济上的担忧过重了。
为了一份爱情,戴望舒不情愿地踏上了“达特安”邮船赴法留学。
在国外的几年,戴望舒根本没有心思学习。
戴望舒:到哪里去寻找丁香一样的姑娘(一)
戴望舒:到哪里去寻找丁香一样的姑娘(一)八十年前,杭州诗人戴望舒写出了他的成名诗作《雨巷》。
是年,戴望舒23岁。
杭州大塔儿巷11号,是诗人戴望舒的故居。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手里拿着雨伞找雨伞。
怎么说呢,因为喜欢戴望舒的《雨巷》,也知道他是杭州人,但就是不知道他的那一条雨巷在哪里。
虽然知道这一雨巷只是象征,但因为爱诗及巷,总会有些想入非非的时候。
十多年前也没有网上搜索这一招,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大塔儿巷7号的一所学院里参加培训,每天进进出出的,但就是没有遇到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更不知道诗人的故居就近在咫尺。
在我印象中,当时的大塔儿巷是非常狭窄的,那一带杭州的老房子颇多,现在杭州的诸多小巷都拓宽了,两边增设了不少泊车位。
不过我以为诗人有的时候还是住在小巷里为好,因为惟有如此,寂寥而悠长,他才有可能遇到生命中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到哪里去寻找丁香一样的姑娘?在我看过的关于《雨巷》的不少电视诗、电视散文版本中,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有着旗袍的有穿裙子的,身材也的确是苗条的,但面部表情却是虚化的,因为一旦具象之后,就会破坏我们的想像力了。
陈逸飞拍过一本《海上旧梦》,其中的女模特气质甚佳。
三四十年代的美人,我们现在从她们的黑白照片上看,其气质也是非常纯粹的,这是今天的美人脸上很少见到的。
现在的美人脸上,是写满了性感和欲望,这可能也是这个时代的一种表象吧。
再早一点,晚清及民初的美人,我们现在看起来就如同发育不良的村姑。
所以今天的美人,如果让百年之后的世人来评,是否会说丑陋不堪?从戴望舒本人的照片看,儒雅中不乏帅气,而且长得还比较大气。
其实戴诗人有一脸的麻点,那是小时候得天花而留下的后遗症,只是照片上看却并不明显。
戴望舒的朋友说,他长得像个运动员似的,跟徐志摩完全是两个类型。
但是戴脸上的麻点还是对诗人的心理颇有影响的,虽然很好的朋友都可以拿他脸上的麻点开玩笑,但戴在每遇挫折,特别是爱情方面的挫折时,就会比较自卑地想到脸上的麻点。
《雨巷》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蕴
《雨巷》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蕴《雨巷》中,那位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一直是诗文中最亮眼的一抹色彩,这里的“丁香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
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那么,《雨巷》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蕴好在哪里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巷》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蕴,欢迎大家分享。
《雨巷》的“丁香姑娘”的象征意蕴戴望舒(1905――1950),现代象征派诗人,主要作品有《雨巷》、《寻梦者》、《我的记忆》等。
《雨巷》是其代表作,为他赢得了“雨巷诗人”这一美誉。
戴望舒的作品大多数都是短诗,却在当时的诗坛上,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意蕴。
就如同这雨中逢着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样,神秘、哀婉又凄凉。
《雨巷》结合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底蕴,又不忘收集西方现代派的特点,这样就形成了诗歌界的一朵奇葩,其创作特色主要体现在诗体上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散文美。
一、回味悠长、声态和谐的音乐美例如:“雨巷、姑娘、芬芳、彷徨、惆怅、眼光、迷茫、丁香姑娘”等,以“ang”作为韵尾,用排比的手法表现出来,这样韵脚和音节的统一,给诗歌增添了一层别具一格的音乐畅想,朗朗上口,卓而不华,是新诗流派的一种体现。
还有诗体的重唱、叠句和节奏,是音乐美的最好体现。
以第三节为例:“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还有第四节“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上下连贯,整齐和谐。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在《雨巷》的彷徨中,融入到了烟雨朦胧的乐曲里。
还有“悠长,悠长”、“哀怨,哀怨又彷徨”,都体现了诗歌“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循环往复”的艺术特色。
闭上眼,仿佛置身其中,节奏也随之而来,诗歌整体的韵律足以使人翩然起舞,又平增愁怨。
“诗人追求音律的美,努力使新诗成为跟旧诗一样可吟的东西”。
音乐美是这首诗歌的突出成就,韵脚韵律的和谐变化,让全诗回荡着一种传神优美低沉的旋律,从而体现了诗人通过诗歌传达出来的独特意境。
戴望舒《雨巷》现代诗
戴望舒《雨巷》现代诗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
1905年11月15日(农历9月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诗人,翻译家。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雨巷作者: 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寒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
他怀着一种缥缈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与芬芳,而她的内心却结着忧愁、哀怨。
他逢着了这样的姑娘,然而转瞬即逝,“像梦中飘过”,她的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怅”统统消散在“雨的哀曲里”。
他依旧“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依旧怀着希望,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中,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并且融会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纤弱婉约诗词的艺术营养。
不仅如此,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的和谐的音律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戴望舒《雨巷》朗诵
戴望舒《雨巷》朗诵戴望舒《雨巷》朗诵《雨巷》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现在请欣赏《雨巷》的朗诵。
雨巷戴望舒雨巷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①着,冷漠,凄清,又惆怅②。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③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鉴赏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
“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
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
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诗的开头一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愁怨的姑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望舒的丁香姑娘
作者:叶细细
来源:《全国新书目》2009年第07期
书中讲述了30个民国知名女子的人生故事。
在追忆民国女子往事中,作者以女性独特的细腻思维,反复品读女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感情,从而使该书有了相当的思想性。
丁香姑娘施绛年
有些人会拿戴望舒与徐志摩对比,觉得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都是诗人,生命中都有过三个重要的女人,心内最爱恋的女子都得不到,还早逝。
戴望舒死时45岁。
这个现代派诗人,一生的恋情没有一桩完满。
后来虽有过两次婚姻,但他心内一直无法忘却的女子是他的初恋。
那个名叫施绛年的女子。
据戴望舒的长女戴咏素说:“我表姐认为,施绛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
施绛年虽然比不上我妈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杨静美貌,但是她的个子很高,与我爸爸一米八几的太高个很相配,气质与《雨巷》里那个幽怨的女孩相似。
”
那么果真如此吗?在戴望舒的几次情感中,不难看出,他对施绛年用情最深。
戴望舒认识施绛年缘于她的哥哥施蛰存。
那时施蛰存是《现代》杂志的主编,和戴望舒是好友。
起初戴望舒写的诗并不被人看好,后来是施蛰存在《现代》杂志上主推戴望舒的诗,并高度评价他的诗是现代诗,一度让诗坛出现了与当时流行的“新月派”完全相反的诗歌。
有了这样的关系,戴望舒被邀至施家小住。
在那里,他见到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
施绛年当时在上海中学读书,性格活泼。
戴望舒被这个美丽的少女深深吸引。
他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时,他在诗的扉页题字给绛年,大胆向她表白。
但绛年对戴望舒更多的是一份敬重之心。
她比他小5岁,对戴望舒写的诗并不以为意,甚至在看到他给她写的诗句时,也丝毫没有被打动。
绛年的冷漠让戴望舒痛苦不堪。
出于对兄长好友的敬重,绛年不好断然拒绝戴望舒,希望他知难而退。
可是她愈是这样不果断拒绝他,愈是让戴望舒觉得有一线希望,这就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
有一回,戴望舒终于无法忍受这恋爱的折磨,他以跳楼自杀来向绛年求爱。
戴望舒的过激行为,终于让绛年开始正视他的感情。
她依然不爱他,也许是戴望舒那自小落下天花的麻子脸让她无法爱他,但在他以死相胁之后,她勉强答应与他先订婚。
但随后又提
出一个条件,他必须出国求个学位,回来有个稳定收入才可。
想必绛年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女子,戴望舒只会写诗,她对经济上的担忧过重了。
戴望舒为了一份爱情,不情愿又必须地踏上了“达特安”邮船赴法留学。
在国外的几年,戴望舒根本没有心思学习。
在巴黎一年,他几乎没有去听过教授讲一堂课,而是每天躲在宿舍里翻译书稿换生活费。
这时,远在国内的施蛰存给戴望舒邮寄过他的工资作生活费。
而绛年呢?在与戴望舒分别之后,据说她与一个冰箱推销员恋爱上了。
这一切施蛰存当然知道,只是他怎敢告诉戴望舒呢?这不好的消息却传得很快,不久戴望舒就在国外风闻。
这样,他就更没心思读书了。
他在国外没有拿到任何学位,倒是翻译了很多书。
他回国后,找到绛年,当得知这一切都是真的时,他难以压抑心中怒火,当着施家父母的面,打了绛年一巴掌,从而结束了他们之间长达8年的恋爱。
戴望舒的初恋结束了,却加深了他内心自卑的情绪。
自小长相上的缺陷本就让他自卑,爱的女人跟别人跑了更让他的自尊受到打击。
他内心依然深爱着绛年,但已经没有用了。
就在他以后的婚姻中,绛年留给他的阴影总是时不时出现,以致他的太太穆丽娟晚年时依然对戴望舒耿耿于怀。
她说:“他对我没有感情,他的感情完全给了施绛年去了。
”
比施绛年还漂亮的姑娘
为了排遣心内的忧愁,戴望舒与朋友刘呐鸥、穆时英以及杜衡开始密切往来。
朋友们都知道戴望舒失恋了,心情不好,可又不知怎样能让他开心。
穆时英想情感的事还需情感来愈合,便对戴望舒说施蛰存的妹妹有什么了不起,我的妹妹比他的妹妹漂亮多了,你要不要见见?
戴望舒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见到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时,他还是意外了一下。
穆丽娟性格温柔,长相比施绛年漂亮多了。
穆丽娟初中毕业,学历不高,但却非常喜欢文学,受哥哥的影响很喜欢读一些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对诗人更是仰慕万分。
她读过戴望舒的诗,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见到他。
这让穆丽娟很兴奋。
戴望舒与穆丽娟交往,起初并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忘记施绛年。
戴望舒和朋友聚会,教大家打桥牌,是他在法国时的玩池有时也和大家一起去跳舞。
每次见戴望舒,穆丽娟都非常快乐,她觉得和诗人交往很有意思。
他们熟悉之后,穆丽娟被戴望舒邀到家里抄稿子。
在戴望舒江湾公寓的租屋里,穆丽娟常常帮戴望舒抄稿到深夜。
在抄写稿件的过程中,他们加深了了解。
1936年,戴望舒在上海四川路的新亚饭店,与穆丽娟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新婚的甜蜜之后,穆丽娟发现诗人的生活并不浪漫,戴望舒每天就是看书读书,很少说话。
那时穆丽娟20岁还不到,带着个孩子,整日与忙忙碌碌的戴望舒在一起,很不适应这种生活。
戴望舒本来就不是个多话的人,所有的心思都在写作上。
他不爱交流,也许穆丽娟与他毕竟不在同一个层面上,说些家长里短还行,说文学就见笑了。
就像穆丽娟后来说的,戴望舒永远把写作放在第一位,把妻儿放在第二位。
他在家里对她是那么忽视。
更让穆丽娟伤心的是,她感到自己与戴望舒越来越不平等。
他从未把她当成一个成熟的女人,每回家里决定事情,比如搬家、买东西,他都不与穆丽娟商量,全部是自己作主。
让穆丽娟更感不快的是,戴望舒为《初恋女》写的词:你牵引我到一个梦中,我却在别的梦中忘记你,现在就是我每天在灌溉着蔷薇,却让幽兰枯萎。
这首歌的广为传唱让穆丽娟很伤怀。
用戴望舒外甥女钟萸的话说穆丽娟认为幽兰是指施绛年,他心里想的。
穆丽娟是蔷薇,有刺的。
也不怪穆丽娟这样想,初恋总是一个人最难忘记的,特别是得不到的初恋。
对于施绛年,戴望舒付出了太多的感情,所以总会在不如意的时候,想起这个女人。
爱情没有半点微澜
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
为了避难,戴望舒带着全家人从上海搬到香港。
来香港后,戴望舒很快成为香港文坛的核心人物,这就让他更忙碌了。
忙碌让戴望舒在穆丽娟面前愈发沉默,而穆丽娟对感情的需求被完全忽视。
穆丽娟说:他是他,我是我,我们谁也不管谁干什么,他什么时候出去,回来,我都不管,我出去,他也不管。
至此,戴望舒给穆丽娟的婚姻,已让她委屈万分。
穆丽娟家庭温暖,是唯一的女孩子,受尽宠爱,哪里想到会在戴望舒这里受委屈?穆丽娟越来越无法忍受。
戴望舒浪漫的诗歌与琐碎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戴望舒与穆丽娟的情感危机,在乱世的颠沛流离中,通过两件事情引爆了。
1940年6月,穆丽娟的哥哥穆时英在上海四马路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戴望舒不让穆丽娟回上海奔丧。
更过分的是,穆丽娟的母亲病逝,戴望舒扣下了从上海来的报丧电报,没有告诉穆丽娟。
穆丽娟根本不知道母亲已病逝,还穿着大红衣服带着女儿玩,还是朋友告诉了她这一不幸的消息。
为此,穆丽娟特别生气,急忙带着女儿,坐船回到上海。
母亲已经离去,穆丽娟为没能见到母亲最后的一面,十分伤心。
穆丽娟在上海,回忆与戴望舒在一起的几年,觉得太痛苦了。
他们之间已经没有爱情,这对23岁的穆丽娟来说,以后漫长的岁月实在难熬下去。
这时,穆丽娟已有了离去之意。
戴望舒没想到事情会这般严重,直到穆丽娟给他写来离婚信,他还不愿相信。
戴望舒赶去上海,找穆丽娟回家,穆丽娟自然不肯。
巧的是,在上海穆丽娟陷入到一段新的感情里,一个大学生爱慕她,天天追求她,如火如荼。
有了对比,穆丽娟才明白,原来爱情也可以是这样,可以有男人来天天给她送花,她被如此重视,如此捧在心口。
有了对比,戴望舒就更加完了。
戴望舒在香港寂寞的深夜,写下了绝命书。
戴望舒自杀了,在危急中被朋友又一次搭救。
穆丽娟听说了戴望舒自杀的事,但没有任何表情。
她也不明白,为何戴望舒写得出那样浪漫的诗行,在生活里却表现得那样索然无趣?还是他终究不爱她,他的爱情已被施绛年埋葬?
穆丽娟再也没有回头,她是不会回头了。
然后是,戴望舒与一个比他小26岁的女子杨静结婚,也是没过几年,杨静便弃他而去,在戴望舒的生命中,不同的女人相同的结局。
与他相识的女子,最初个个爱他,以为与他在一起便能享受到所有的浪漫与呵护,哪知他根本是个工作机器,那样毫无情调的刻板生活,最终吓跑了身边的每个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