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理念
历史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
历史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思想上要体现时代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改变了中学历史学科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的教学模式。
历史教师围绕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堂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过于片面,过于追求教学的形式和表面,忽视了教学的内容和实质。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改中历史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教学目标中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的统一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的要求,强调感受、观察、体验和解释一般社会现象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从知识传授、思想灌输变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很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广泛运用新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网络资料和历史情境课堂,采用学生编演历史情境剧、组织辩论会和讨论会、进行模拟法庭等形式,希望通过大量的自主活动培养学生领悟和解读历史的能力。
但是,实践表明,很多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并没有因为“能力”的提高而相应提高。
新课改前,学生能够熟练地把一个具体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娓娓道来,把各章节串联起来,那是因为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是学生掌握和感悟历史事件的三要素,也是我们传统教学的重点。
而新课程中,教师重视能力目标的实现而忽视知识目标的达成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舍弃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在能力目标的达成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特别是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二、注重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实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倡导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课堂分组讨论、组织辩论赛、编排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等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形式。
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学生还没有学习基础历史知识就过多地观看历史影像资料、编排课堂历史短剧、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等探究学习的倾向。
课改下历史教师教学理念与行为的新转变
课改下历史教师教学理念与行为的新转变【内容提要】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全方位的促进历史教师在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等方面的自我更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作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的走进新课改下的课堂。
但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绝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地位和作用的降低,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关键词】二期课改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更新前言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变化幅度最大一门的历史新课程,是以主题史为课程形态的全球文明史。
作为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它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都与过去的教学有所不同,需要历史教师全方位的变革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面前,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确实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吸引每位学生,我认为,不应要求学生如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需要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去组织新的教学行为。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以教材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在二期课改的新形势下,作为历史教师,在使用一种新编教材之前,重要的是对课改新思想的领会和理解,这是我们教师要做的第一步。
为此,要学习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及中学历史新教材主编苏智良教授《新教材的理念和构想》一文,完成以教材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
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历史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学习方式的改善,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
”苏智良教授指出: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把教材不但看作教本,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本和读本。
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监督下把教材的知识学深学透;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过程,害怕讲得不够、讲得不细、讲得不深、讲得不全,好像教师不讲学生肯定不会,考试肯定要吃败仗似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好像都是为了考试。
浅析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之策略
浅析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之策略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加强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和历史能力培养。
以下是浅析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之策略的几点建议。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综合等能力,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供不同历史事件或问题,让学生分析事件的原因、结果,归纳相似点和不同点,并从中得出结论。
教师可以设计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
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可以组织教学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遗迹和文物的魅力;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给学生展示历史图片、视频和音频,增加学生的历史感知;还可以引用历史故事和人物的形象描写,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情感和价值。
加强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
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突破简单的背诵和记忆,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可以采用任务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的方式,深入学习历史知识。
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升学习水平。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培养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整理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改心得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课改心得改革是因为现有的教学情况不能让人满意,所以要改变,要变好。
以往的教学让人诟病的地方主要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弱,教师的教包揽了所有。
而新课改的理念则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与学,要达到一个平衡。
学生不懂,需要老师的教,不可一切都放给学生自习;老师的教,是教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可什么都包揽。
老师教的太多,就回到原来的老问题上,学生缺乏自我思考;老师教的太少,学生也会茫然,失去前进的目标和方法。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的心得体会。
一、改变教学观念,实施教学创新在教学课堂上我感受到新课程是一次由一人讲走向大家讲的课程改革。
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能力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同时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变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
教师也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地位转向课堂师生交往的平等位置。
新课程下,历史教学要改变过去程式化的呆板的单向的教学,演变成活生生的师生双向的课程内容创生与开发的教学。
历史教学过程要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课堂上充分利用讨论我们知道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但是却长期受不到学生的重视,认为历史是死的,读历史枯燥无味。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老师的教法上。
历史学科内容多,很烦杂,我觉得要让学生对它感兴趣,老师所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独特的魅力,把历史科教活,学生的兴趣就能调动起来。
历史的教学方法很多,但我在教学中很多时候都会利用讨论法,讨论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
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 体验活动的过程 , 在 活 动 中“ ” 倡 导 学 生 多 说 、 问 、 讨 论 、 交 学 。 多 多 多 流经验 、 多合作 、 多参 与; 导教师 多引导 、 倡 多组 织 、 多 鼓 励 、 “ 为 ” 多 反思 、 研 究 。 多 无 、 多 三 、 化 课 堂 教 学 。 化教 学 过 程 优 细 1 精 心 指 导 学 法 , 授 学 习 技 巧 , 学 生 学 会 学 . 传 让
方式 。 二 、 发 兴趣 。 现 协 作 学 习 激 实 新 课 程 下 的教 学 特 点 可 以概 括 为 “ 过 程 , 体 重 重 验 , 探究 ” 重 。最 根 本 的 核 心 是 要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让学 生参 与到教学过 程 中来 。教学设计 时应 调 动 一 切 手 段 , 发 学 生 学 习 历 史 的 兴 趣 。我 在 历 史 激 课 堂教 学 中 , 是 深 入 挖 掘 教 材 中 能 够 激 发 学 生 学 总 习兴 趣 的 内容 , 结 合 历 史 题 材 影 视 剧 、 史 小 说 、 再 历 时事 要 闻 、 文 教 材 、 刊 、 土 教 材 等 有 关 历 史 的 语 报 乡 内容 , 用 现 代 化 教 学 手 段 和风 趣 精 彩 的教 学 语 言 , 运
、
合学科教学特点 , 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 , 为学生 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结合历史课的教学实 际, 我们 应建立这样一种 理念 : 注重 学生发 展 , 注 关 学生个性需要 ; 养科学 素养 , 培 体现 与人文 的结合 ; 注重科学探究 , 倡方式 多样 ; 提 注意学 科渗 透 , 变 改 学 科 本 位 观 念 ; 建 多元 评 价 , 励 学 生 走 向 成 功 。 构 激 新课程把教学 目标 定位在 知识 与技能 、 过程 与 方法 、 感态度与值 观三个 角度 。特别是“ 情 过程与方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这两个角度 , 对于弥补现 行 教学 中“ 重知识 和结论 , 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重 “ 认 知 教 学 , 情 感 、 志 和 价 值 观 的 培 养 ” 倾 向 有 轻 意 等 很 强 的针 对 性 。新 课 程 十 分 重 视 学 生 的 “ 默 知 识 ” 缄 的培 养 , 要求 学 生 在 经 历 和 “ 践 ” 实现 自我 领 悟 , 实 中 在 反 思 中重 构 自己 的 经 验 , 成 自己 的 行 动 策 略 和 形
浅析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之策略
浅析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之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来浅析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历史教学目标通常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而在新课改下,教学目标应该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重视学生的发展特点,将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等目标。
二、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设计也需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注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教学,而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历史事件的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历史人物的影响和历史文化的传承等方面。
教学内容还应该注重体现历史的多元性和多样性,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文化素养。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也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往往以讲述和讲义为主,而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全面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初中历史教学也需要注重全面评价。
传统的历史评价往往注重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多方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让评价真正反映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下历史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观念
新课改下历史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新一轮历史课程教材改革,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编出一套教材,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观、课程观和教材观的转变,并由此推动中学历史教育的变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感觉责任重大,现在的历史教学目的和任务是素质教育,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
一、历史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新理念《历史课程标准》着重强调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鉴于此,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活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提倡科学的创新思维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以往教学的最大缺点,在于教师基本上包办或者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没有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
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应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要充分的信任学生,要相信学生能够完成问题,这样学生不处于被动的地位,就会更加主动学习,会增强学习自尊心,有利于发展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二、重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现代教学论突出思维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不仅是掌握某些知识,而是要真正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
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主张的:“我们教一门学科,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
新课改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思考
遇到的问题 。教 师如果 简单 的把 结论告诉 学生 , 必然会 使知 识 变得呆板无趣 、 毫无 吸引力。如果教 师可 以做 适 当的介绍 和引导 , 让学生讨论交流 , 教师就他 们 的某 些观点质 疑 , 师生 在辩论 中 , 将结论得 出。比如 , 秦 统一 了天下 是赢政一个 人 “ 的功绩吗? ‘ … 清朝统治者入主 中原是偶然的吗? ‘ … 毛泽东应 不应该 去参 加重庆谈 判? 类似问题 , ” 都可 以大胆让学生讨论 分析 。这样 , 不仅为学生 营造一个 民主平 等 、 自由开放 、 动 生 活 泼 、 趣 盎 然 的学 习环 境 , 分 调 动 了学 生 学 习 的兴 趣 和 主 兴 充 动 性 , 主要 的是 完 善 了学 生 的能 力 。 更
四、 学评 价 的转变 教
历史学科的教学评价, 一直以来都采用卷面笔试的单一评价 方法。这种评价方式 的缺陷是无法灵 活准确地掌握学生整个学 习过程的情况 , 过分注重学习结果, 忽视了学习过程。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设计若干开放性考试 , 在某些问题上不强调评价标准的 毁 陛。允许学生提出独特的观 。比如, 讲解某个历史事件之 后, 观察学生反应 , 如果出现争议 , 以安排辩论会 ; 可 历史作业不 必拘泥于同步练习册 , 可以灵活布置成历史小论文 ; 比较浅显的 各年代教育文化艺术方面内容, 可以指导学生预习布置成课前小 演讲 。在开放性考试结束 , 教师可 以以宣布比赛结果、 印刷优质 论文 、 评选演讲之星的形式进行评价 。采用这些灵活多样的评价 形式 , 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 诊断功能、 激励功能和 促 进 功能 , 进学 生学 习积 极性 的提 高 。 促
一
现在 , 新的课程改革将重新探讨教 与学 的方法 和意义 , 为 改进 和提高历史课程 带来 了新 的契机 。在新 的课 程改革 中 , 直秉承传统教育手段 的历史教 师应该积 极做 出转 变 , 克服 传统课程重知识传授 、 轻能力培养 的弊端 , 注学生 的发展和 关 需 要 , 视 学 生 历 史 学 习能 力 的培 养 , 课 改 后 的历 史 课 程 以 重 让 崭 新 的 面貌 在 中 学教 育 中发 挥 更 大 作 用 。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一、重建历史教学理念,塑造新型师生关系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有全新的历史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实施使得历史教师的教学责任由单纯知识技能传递,转变为以情感为核心的三维目标的培育。
与之对应,师生关系必然发生新的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教学目标的完整性,教师的历史教学责任便有了拓展,从而注定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主体构建性学习过程,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师角色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与教材、媒体等一起构成学生的学习生态环境,为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服务。
二、重建教学评价体系,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历史课程教学理念,必然要求重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这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目标合理,设计科学,恰当处理教材及师生关系;要开放历史教学设计、内容、空间、形式、结果;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引导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发挥学习潜能;要使教材设计独特新颖,发挥教学个性,艺术地驾驭课堂;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认知、能力等方面锻炼的机会,为学生进一步自我发展留下充足的空间,得到启示,获得进步;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自觉地运用它们来陶冶学生的情感、人格。
此外,教师还要热爱学生,体现人文关怀,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要通过课堂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使自己的多种能力得到发展;要有宽松的学习心态和强烈的表现欲望,可以自由向师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特长,使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发展;要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浓厚的兴趣、灵活的思维方式,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与合作伙伴交流,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要善于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拓展思路,用生活、个性化眼光对待学习;能获得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并使自己的多种能力得到强化,展示自我,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人格得到健康的连续性发展,并通过课堂学习,又生成了有价值的新问题,激起探究欲望,使自己自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要学习情绪饱满,能在体验中受到学习内容的情感感染,获得美的享受,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并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能与教师和学习内容产生情感共鸣。
浅谈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一
指导意义 , 成为有用的 、 有 效 的知 识 。
三、 教 师教 学 过 程 的 改进
、
学 生 个体 发展 的需 求
以往 的教 学 强 调 一致 性 , 教 师在 课 堂 上 当 主 角 , 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 教师教 同样的内容 , 学生学 习共 同的知识 , 最终的反馈 、 标准和结果都基 本一 致 , 在 这样 的教 学 过 程 中 , 学 生 丢 失 了 自己 的个 性, 也 逐 渐 失 去 了对 历 史 学 科 的兴 趣 。 这 样就 会 造 成 学生喜欢历史 , 而不喜欢历史课 的原 因。 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不 同个体 ,存在许多 的 个别差异 , 正如智力差异 、 基础差异 、 性别差异 、 个性 差 异 以及 认 知 能的个体以同样 的教学手段 、 方法 , 那肯定无法使每个
历史课程改革标准也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①
课 改 探 微
史新课程改革的核
■ 王 旅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是实现由应试教育 向 素质教育 的转变 ,是改革开放后最为深刻 的思想变 革, 也 是 历史 教 学 中的 重要 任 务 。 新 一 轮 课 程 改革 的核 心 理 念 ,是 以学 生 的 发 展 为本 , 新课程倡 导“ 建立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 教师不 断提高和课程不断改进 ” 的要求 。 历史课程改革标准 也提 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 变, 树立以学生 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 鼓励教师创造性 探索新 的教学途径 ,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 组织 丰富多彩 的教学实践 活动 ,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 趣盎然 的良好环境 , 激发学生学 习历史的兴趣。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之前 ,我们进行 了集 中培训 课程改革 的目的 、 意义和基本理念等 内容 , 使我们 的 教学 思 想 已受 到 极 大 地触 动 。 通过历史课程改革的培训 ,鼓励教师要大胆实 践、 创新 、 改进 , 在此 , 笔者 谈 谈 在 课 程 改革 中 的几 点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9篇第1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教学也要适应新的要求,实现新课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老师们有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启发。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突出批判性思维。
过去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的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教学需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历史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历史事件本身,还应该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讲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时,可以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让学生了解科技发明的背后原理及对社会的影响。
历史教学需要重视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来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
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教师为主导,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担当主体地位。
历史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要实现新课改,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视跨学科的整合,注重实证研究和实地考察,以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希望广大历史教师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示例: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历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往 、师生互 动的双边性活动 , 抹 杀学生作为学 习主体 的应有地位 。
新课程理 念下 ,上课不再是教师单 向的教学模式 ,而是 师生互动式 的一项 活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让 学生成为历史课堂 的 “ 主人” ,
致历史课堂呆 板、沉闷 ,使学生 “ 望史 生畏” ,大大降低 了历史 学 同意见 的学生我们 应以一种尊重 、宽容 、鼓励的态度去对待 ,尤其 科的教育功能 。高中历史涉及 的知识广 泛 ,集趣味性 、知识性 于一 对那些独特 的新颖 的见解 和看法 ,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 。如 体 ,它在培养学生 的创新 能力上独具特色 ,新课 程改革的实施正好 教 育家第 斯多惠所说: “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 而在于激励 、 为它提供了舞 台。下 面围绕新课程理念 和要求 ,从教育观念 、教学 唤醒和鼓舞 。”使课堂教学变为 实现 以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
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 “ 主人” ,学生才能 真正体 会学习 的乐趣 ,得
到精 神上的满足和能力 的提高 。
2 、因材施教 ,尊重学 生的个 性差 异。
总之 ,在历史课堂教 学中 ,要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 ,既要调动
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 ,又要培养 学生 的综合 能力 ,提高课堂
新课程 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杨 东明
摘 要 :随着 高中 新 课 改 的 实施 ,高 中 历史 教 学 必 须 转 变教 学 理 念 、改 革 教 学 方 式 、优 化 教 学策 略 、 实现 教 学 相长 。 关 键 词 :高 中历 史 教 学 理念 教 学 策 略 新课 程改革适应素质教 育的要求 ,注重对学生创新精 神和实践 过程 中教师应 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充分尊重学生 的个性差异
新课改下历史课教学理念的转变
从事实践活动 、 提高人们 的工作效率 以 和发展 性 , 使学生产生“ 一跳 , 跳 能够得 属于典型的学科 中心模式 的产物 。 义务
外 , 于丰富人 的知识 、 对 开发人 的智力 着” 的感觉 , 大限度地 刺激学 生对知 教育高 中历史新 教材力 图吸 收三种模 最 也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 , 培养学生健 识 渴求 的欲望 。 二是 帮助学生增加成功 式 的优 点 , 教材 ” 将“ 变为“ 学材” 。虽然
康、 稳定 的心理素质 、 法调动并 不断 与获得成功喜悦 的机会 。 设 学生 的学 习不 可读性增强来自了 , 但是学科知识 的系统性
强化学 生的学 习积极性是新 课程 标准 可能一 帆风顺 ,当学生学 习遇 到障碍 , 却减少 了。针对新教材 的这一特征 , 可 能否成功的关键 。 而且经过主观努力克服不 了时 , 教师应 将课堂教学分为两个 阶段 :第一 阶段 , ( ) 三 指导学 生掌握和运 用科 学的 以“ 小步子 , 快节奏” 的教 学设 计激励引 采 用以激发 、 化学习兴 趣 , 强 培养 和发 学习模式 。通过长期 的教育教学实践 , 导 , 以暗示 、 予 提示或诱导 , 量使 学习 展学 生历史 思维能力 为 主要 目的的启 尽 形 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学习模式。 由于 者领悟 到参 与教学 的喜悦及 获得成 功 发引导式教学方法 , 完成 新授课 教学任
使之逐渐符合 自身 特点 , 能起 到事半功 该是学 习者认为有价 值、 有意义的知识
( ) 学生具备 终身学 习和创 造 尊重学生 的兴趣与爱好 ; 四 使 另一方面努力 变。 采取 学生 自评 、 应 互评 、 师生互评的
的能力 。我 国古时便 注重对 技能 的培 使学 习内容兴趣化 。 自学生身边的问 方式 , 目的是为 了树立学生创新 意识 , 来 养 , 家学派创 始人老子 的名言 “ 之 题是产 生学 习兴 趣 的最直 接源地 。因 营造 民主愉悦 的学 习氛 围, 励大胆争 道 授 鼓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历史课
浅议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历史课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改革旨在促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有机统一,提高历史课教学的实效性。
笔者认为要做到适应新课改并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我们每一位历史老师的任务,如果教师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学生“厌学”。
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历史学科的知识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实际上,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学到了丰富的历史学科知识,有助于他们去认识和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他们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和乐趣;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目的也是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所以,两者结合起来并不难,问题在于教师是否肯下功夫。
例如,在讲述“西安事变”时,我先请学生简单地介绍事变发生的经过,然后提问:“张学良和杨虎城拘捕蒋介石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认识事变发生的背景,了解事变发生的国内和国际形势,认清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使“兴趣”成为教学内容的外加东西,这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课堂教学,其效果必然是无效的。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新旧知识注意“承上启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虽然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模块教学,但他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不同的模块之间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
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这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例如,在讲述《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时,设置这样的文字情景:材料一:在七届二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前往北平途中,毛泽东曾风趣地自称是“进京赶考”。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新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高中历史教育成果也尤为丰富。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课程目标等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教育部出台了第一份独立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使高中历史课程设计出一定的层次性、时代性、开始重视研究性学习,并且编写出版了面向21世纪的高中历史教材和教辅。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通过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2.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注重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5.高中历史课程的评价要有利于历史教学的改进。
改革传统单一的历史学业评价方法,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以及考试等,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①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高中历史教育的课程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有以前单一的对知识的掌握,现在还着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高中教育新课改历史教学新理念
自2 0 0 8 年秋季 起 , 我 省高 中教学全 面推 行了新课程改 革 。 五年多来 , 作 为实
践在新课 程改革第 一线的我们 ,亲身体会到 了高中历史实施新课程改革有利 于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 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网络 和提高 自我教 育
世 昌以身殉国 、谭 嗣同甘愿 为变法流血 的为国家和 民族英勇献身的崇 高情怀生
动、 形象 、 直观地展示在学生 面前 , 使学生受 到潜移 默化 的影 响 , 从而形成坚强的 意志 、 养成高贵 的品质 , 树立以民族 、 国家的繁荣富强为 己任 的远大理想。
五、 重 视 评 价 提 质 量
命事迹 , 体会现在幸福生活 的来之 不易 , 从而提高学生 学习历史课的兴趣 , 培养
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感 。 四、 提高素养展内涵
《 普通高 中历史课程标 准》 明确指 出: “ 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健康 的情感
和高 尚的情操 。 弘扬 民族精神 , 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 , 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 、 人生观 和价值 观。 ” 历史文化 璀璨 夺 目、 人文特点突出 , 因此教 师要 充分挖掘教材 资源 , 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熏陶下 ,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和价值观 , 提 高其 人文素养 。 譬如, 可 以结合教材 中的相关内容 , 把 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 学 巨著《 史记》 , 林则徐 “ 海纳百川有容乃 大 , 壁立千仞无 欲则 刚” 的人格魅 力 , 邓
二、 灵 活 处理 提 效 率
高 中历史新课程教材 以专题 的形式 ,从认识 历史问题的角度重新 整合 了历 史 中最具代表性 的问题 ,拓展 了历史 的深 度和广度。因此教师要 灵活地使用教 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 当的取舍调整 和补充 。如我们在讲授人教版必修 1 第5 课 《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这一课时 , 可以把人教版必修3 第5 课《 西方人 文主义思 想的 起源 》 这一课 的智者学派 、 苏格拉底 、 柏拉 图、 亚里士多德等 知识 点适 当引入 , 使 学生对古 希腊 的政治 、 经济 、 思想 文化 等有一个 比较全 面的理解 , 形 成~个完整 的知识网络。 另外在具体教学活 动中 , 教师还可 以灵活调整 、 挖掘教学 内容 , 使核 心 内容更清晰明了 。 总之 , 教学活动 中, 教师灵活运用课程资源 , 能较好地实现课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关键词: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理念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要求教师主动摒弃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创新,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水平,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对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等现代教育观点的各项要求,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如何更好地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呢?这是值得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认真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要实现新课改下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理念、策略的改变1.从重视知识到重视教学方法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侧重于对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在新课改理念下,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习方法的传授。
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找准方向、自主归纳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掌握基本史实和观点,加强运用能力训练以及学会探究新知识。
2.从重系统到重专题原来的高中历史教学重视对历史的各个阶段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其优点是注重历史知识的连续性、全面性、系统性,但过分地强调政治史,对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知识讲解不够,知识点太大、太繁琐。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憾,将历史细分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几个专题模块,学生能够针对不同专题,展开有效学习。
3.问题式教学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以及合理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搭建有效性的问题式教学模式,通过提出合理的历史问题,鼓励学生对历史和历史人物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此外,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还要注意使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多是以教师的口头讲授为主,而在新课改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优化课堂教学,如通过排演历史剧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历史情境,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趣点往往是课文中最吸引学生眼球的地方,“文似看山不喜平”,历史课本文章中正是有了这些趣点,才显得跌宕起伏,学生们阅读起来,比较有情趣,而不死板无聊。
历史教学课改理念
历史教学课改理念赤峰市林东一中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求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可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推动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倡导学生有效地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究的成功,体会探究的快乐。
课程以来,广大教师围绕着新的课改模式,新的教学理念将教学模式多样化。
对昌乐二中课改模式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了课改的必要性,也是适应时势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改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将新型师生关系固定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重建课程结构,以发展为目标。
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课改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目标的明确。
新课改更加注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掌握,对每节课重难点问题的掌握。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授课时注重学生对每节课教学目标,从而更明确的开始每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手段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展示为主,历史教学的辅助工具多以历史地图手册为主,而新课改更加强调的是多媒体的充分利用,让学生去黑板展示,教师在每节课的授课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在传统教学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上,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从而达到改善历史教学的效果。
(三)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充分利用历史学科导学案,使学案与课本相结合,充分发挥作用。
导学案分为预习案、探究案、当堂检测及知识链接。
预习案由学生利用学案自习的时间自主完成。
将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标注在学案中我的疑问的位置。
在正课过程中由学生小组谈论完成每组中出现的疑问,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每组推选代表展示到黑板上,由各小组同学共同解决疑问。
探究案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由学生讨论,教师让学生分组完成不同的问题,分为展示组和点评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理念
作者:李耐凤张淑明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2年第03期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的效果。
历史学科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我认为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基础和关键。
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从教学理念上做到以下几点:
一、变史实教育为学史教育
历史学科教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都是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种事件。
教师如果不注意把握,往往就将整个历史教学变成历史史实的教育。
这样一来,教授给学生的就只是一些枯燥的历史史实,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授课前就必须十分注意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知识的分析。
不仅要告诉学生在历史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以及我们应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就是在教授中国古代史三国史部分的时候,我们首先肯定要向学生介绍东汉末年的政治割据局面以及三国鼎立的形成。
同时,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具有这样一种将史实教育转化为学史教育的观念之后,就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中的气氛变得活跃,使学生能开动大脑考虑问题。
二、化死记硬背为理解接受
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少不了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史实。
但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去熟记这些历史知识。
我从调查得知,不少中学历史教师在新课结束之后,时常指定出一些知识点或重要的历史史实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死记硬背。
我对此举深表担忧。
诚然,让学生记忆较多的知识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史实,是保证学生学好历史学科的一个必要前提。
一般来说,学生对历史史实掌握得越多,他们在学习以及运用的过程中越会显得得心应手。
但是,如果仅仅是强制性地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历史知识,倒不如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以及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分析,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历史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作对比、找相似等各种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灵活记忆和掌握。
由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他们在记忆的过程中也就不知不觉地形成了历史知识网络,便于他们将来更好地运用。
以上就是我对中学历史教学理念创新的思考和提出的一些对策。
但我相信,只要有广大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努力,按照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前进,我们的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工作必定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翟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