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最新课件
合集下载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53页)
听
流
言
流言: 暴徒,受人利用。 莫名其妙,没有审判力。
耳不忍闻: 与事实不符。 毅然——坚定追求进步思想
黯然——富有斗争精神、有责任感 掩盖真相、推卸责任、混淆视听。 欣然——爱国热忱、赤子之心 始终微笑态度温和——温和善良
析
沉
默
无话可说:
悲哀尊敬、痛恨愤怒、 失望期望。 情太重太深而无言以对。
才知道……请愿的事。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 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 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但竟在执政 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
其事-素材
预定《莽原》 反抗校长 虑及母校 徒手请愿、 牺牲
其人-形象
坚定地追求真理 不畏强权、嫉恶如仇 责任意识、勇于担当 单纯、不怕牺牲、英勇、 爱国精神 *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 调集》等共16本。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 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 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 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 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 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 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 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 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 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 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 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 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执政府竟 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 棍追打砍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 “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人都是在 当时遇害的。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 来最黑暗的一天”。
记念刘和珍君(公开课)课件
在文化界的地位与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化界领袖
刘和珍在文化界具有较高的地位,被 视为当时的文化领袖之一。她的作品 和思想在当时的文化界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
文学评论家
刘和珍的作品受到了许多文学评论家 的赞誉和推崇。她的文学作品被认为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与同时代的文化现象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
刘和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积极参与了该运动,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的 作品和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如何传承和发扬刘和珍精神
教育传承
将刘和珍的事迹和精神编入教材,让青少年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她的伟大事迹,传承她的 精神。
社会宣传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刘和珍的 事迹和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她的伟大贡献, 以此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
THANKS
感谢观看
家庭状况
刘和珍是家中的长女,有两个妹 妹和一个弟弟。由于家庭经济困 难,她从小就承担起了照顾家庭 的责任。
求学经历与思想转变
求学经历
刘和珍非常聪明好学,尽管家庭贫困 ,但她通过努力考上了江西省立女子 师范学校。在学校期间,她勤奋刻苦 ,成绩优异。
思想转变
在求学过程中,刘和珍接触到了进步 思想,逐渐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民族 危机。她开始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反 对封建礼教和军阀统治。
02
CATALOGUE
刘和珍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作为学生领袖的影响
领导学生运动
为后世树立榜样
刘和珍作为学生领袖,积极领导学生 运动,为争取权益和改革而斗争。
她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为后世的学生运动树立了榜样。
推动学生运动发展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
下节再会。
总之,这两部分中,叙述、议论、抒情三者水乳交融,很好 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部分
拓展实践
在课内外,我们读过很多反映革命文化的作品, 了解了不少英雄人物的事迹。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 搜集整理革命故事,将其合理分 类和编排,拟定书名,设计装帧 风格,汇编成书。
第五部分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悼念性散文。作者的立场、观点和 态度是非常鲜明的。他愤怒地控诉段祺瑞政府杀害 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 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一方面告诫爱 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 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而 前行”。
“哀痛”
这么多的青年学生无端喋血使作 者感到痛心疾首,同时在“痛” 之余对死难烈士的极大哀悼。
“这”
指前面的“苦痛”或者 “哀痛”。
“后死者”
是作者悲观的说法, 是指后来者;
“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
“它们”是指“非人间”中那些得意者或 指那些反动的屠杀者。鲁迅以及一切有良 心的人被压制,受痛苦的折磨,敌人当然 就快意,此所谓“亲者痛,仇者快”。
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 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 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 奠基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且介亭文集》等。《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小说的 代表作。
3.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通用课件)
感谢观看
THANKS
她的代表作品有小说《生死场》、《 呼兰河传》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苦难和女性的困境,具有深刻 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刘和珍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01
刘和珍的文学作品以细腻、感人 的笔触描绘人物内心世界,善于 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性的复杂 和矛盾。
02
她的作品语言质朴自然,情节紧 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同时融入了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思 考。
详细描述
刘和珍在革命斗争中,不仅积极参与组织和宣传工作,还亲自参与武装起义。她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不惜牺牲 个人的安全和利益,表现出了崇高的奉献精神。同时,她在生活中也时刻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展现出一种无私 的奉献精神。
04
刘和珍的文学作品及其影 响
刘和珍的文学作品概述
刘和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 作家,她的文学作品主要涉及女性命 运、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探索。
纪念刘和珍的现实意义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当今社会,纪念刘和珍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通过宣传刘和珍的事 迹,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激励人们追求进步与正义
刘和珍的生平与牺牲表明了她对进步与正义的执着追求。在当今社会,这种追求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纪念刘和珍可以激励人们勇敢地追求真理、捍卫正义,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和珍的革命精神
总结词
刘和珍的革命精神表现在她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勇敢和无畏 的奉献。
详细描述
刘和珍在革命斗争中,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昂的斗志。 在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和威胁时,她毫不畏惧,坚持斗争。 她积极参与组织学生运动,为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记念刘和珍君》公开课PPT课件
评价
作品的艺术特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它不仅彰显了作 者的创作才华和艺术追求,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的贡献。
影响
作品的艺术特色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启 发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创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 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05
《记念刘和珍君》的影响和评价
《记念刘和珍君》公开课PPT 课件
授课教师:
2023-12-27
目
CONTENCT
录
• 《记念刘和珍君》的作者介绍 • 《记念刘和珍君》的创作背景 • 《记念刘和珍君》的主题思想 • 《记念刘和珍君》的艺术特色 • 《记念刘和珍君》的影响和评价 • 《记念刘和珍君》的课堂互动环节
设计
01
《记念刘和珍君》的作者介绍
提前布置互动内容
合理分组
在课前提前告知学生互动环节的内容和要 求,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分组,确保 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
及时反馈
总结评价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 馈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在互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整个互动过程 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重要性
艺术特色是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 标准之一,它能够彰显作者的创 作个性和艺术追求,提升作品的 艺术价值。
艺术特色的具体内容
01
02
03
04
叙事方式
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通过主人公刘和珍的视角展现 事件经过,使读者能够更加深 入地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 变化。
语言风格
作品语言简练明快,质朴自然 ,同时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如排比、反复、借代等,增 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课件
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4、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 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
①写作缘起 纪念死者 ②唤醒庸人 牢记血债 ③刘和珍概况 ④刘和珍遇害 ⑤刘和珍遇害经过 ⑥“三·一八惨案”的教训 一八惨案” ⑦惨案的意义
总结: 总结: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 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 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 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 议论“ 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 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 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 文的总体思路。(板书) 。(板书 文的总体思路。(板书)
•纪念死者 纪念死者 •写给段祺瑞政府和走狗文人 (嘲讽、痛恨) 写给段祺瑞政府和走狗文人 嘲讽、痛恨) •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醒) 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醒) 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
• (2)、怎样理解以下三句话的意思? )、怎样理解以下三句话的意思 怎样理解以下三句话的意思?
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提醒人们, 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唤醒庸人 烈土的鲜血 ──唤醒庸人 牢记血债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 直面惨淡的人生 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哀痛者和幸福者? 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 庸人设计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 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似人非人的世界。 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 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4、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 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
①写作缘起 纪念死者 ②唤醒庸人 牢记血债 ③刘和珍概况 ④刘和珍遇害 ⑤刘和珍遇害经过 ⑥“三·一八惨案”的教训 一八惨案” ⑦惨案的意义
总结: 总结: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 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 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 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 议论“ 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 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 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 文的总体思路。(板书) 。(板书 文的总体思路。(板书)
•纪念死者 纪念死者 •写给段祺瑞政府和走狗文人 (嘲讽、痛恨) 写给段祺瑞政府和走狗文人 嘲讽、痛恨) •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醒) 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醒) 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
• (2)、怎样理解以下三句话的意思? )、怎样理解以下三句话的意思 怎样理解以下三句话的意思?
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提醒人们, 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唤醒庸人 烈土的鲜血 ──唤醒庸人 牢记血债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 直面惨淡的人生 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哀痛者和幸福者? 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 庸人设计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 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似人非人的世界。 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 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45张)
她 是 有
……
有这样一种女性
她她她她 含含含含 学我 用 着着着着 笑笑笑笑 会们 最 用切提洗 崇感 最 手着着着 敬受 琐 掏冰菜我 与人 碎 着屑篮们 心间 而 猪悉到的 疼亲 朴 吃索村衣 情实 的的边服 ,的 麦萝的 糟卜结 使方 冰 我式 的 们让 池 塘 去
……
还有这样一种女性
敢 于 正 视 淋 漓 的 鲜 血 !
质 疑
“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 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 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一句, “真的猛士”指什么?“惨淡的 人生”又指什么?先生为何称 “真的猛士”为“哀痛者和幸福 者”?
解 疑
真的猛士——真正勇敢的革命者。 惨淡的人生——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
实。 哀痛者——看到黑暗现实,哀痛于国家 和人民而无力改变的人 幸福者——敢于正视黑暗现实,为国为 民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人。
然而刘和珍们的请 愿行为换来的是什么?
饭后的谈资
流言的种子
深的意义寥寥 留下微漠的悲哀
鲁迅不赞成徒手的请愿,他 告诉国民认清反动统治者“吃人” 的本性,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 斗方法。这是不同于一般的进步 者的更为冷静的革命者的情怀!
那么,鲁迅就否定了这次请 愿所付出的血的代价了吗?
没有彻底否定。 先生认为尽管请愿收效甚微, 但对社会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勇士 们的鲜血不会白流。后继会有人。 这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安慰与鼓 励。
在“沉默”中积蓄力 量,以图“爆发” 甘受压迫,直至灭 亡。
先生在呐喊:必须 起来斗争!
品读那一声关于沉默的呐喊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
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 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 在沉默中灭亡。
《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1张
悼文
朱自清先生参加了三一八集会游行,亲眼目睹了血腥一幕,遇难学生的血还 洒在他身上。作为屠杀的见证人,3月23日,他愤怒地写了《执政府大屠杀 记》,记下了那骇人听闻的暴行; 女师大教务长、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林语堂,写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深切回忆了自己的学生刘和珍; 闻一多发表了《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称赞烈士们的死难“不 仅是爱国,而且是伟大的诗”; 刘半农也写诗悼念死难学生,并经赵元任作曲后传唱全城; 《现代评论》周刊主编、北大法学教授王世杰也写了《论三月十八日惨剧》, 并提出要法律制裁段祺瑞及其帮凶; 著名报人邵飘萍的《京报》,接连发表消息,深入地报道惨案真相。4月26 日被奉系军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杀害。
正字音
追悼 dào 长歌当哭 dàng 菲薄 fěi bó 洗涤 dí 踌躇 chóu chú 诧异 chà 赁屋 lìn 噩耗 è
喋血 diéxuè 尸骸 hái 不惮 dàn 创伤 chuāng 攒射 cuán 浸渍 jìn zì 绯红 fēi 殒身不恤 yǔn
桀骜 jiéào 好高骛远 wù 趋之若鹜 wù 黯然 àn 谙熟 ān 喑哑 yīn 屠戮 lù 戳穿 chu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 家和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 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 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 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 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 有重大贡献,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 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说” 已有纠两星结期全,忘篇却高的达救世六主次快要反降复临了之罢多,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二节)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控
“伟绩”“武功” (反 诉
语)
⑥ 总
煤的类比——不宜用请愿 这种斗争方式
结
侧 重
第三部分: 议论“三·一
教 训
陶潜的诗——青山埋忠骨 有亲人友人哀悼亦足矣
探 求 惨
八”惨案教 ⑦
当局者竟这样凶残
案
训和深远意 热 出乎意料 流言家竟如此下劣 的
义
情 讴
中国女性如此从容
教 训
歌
证明中国女子的
和
赞 惨案意义 勇毅没有消亡
分析文章思想内容:
侧
①先说“写一点东
重
西的必要”,以纪
悲
第一部分:
念死者。
痛 的
说明为刘和珍写
回
一点东西的缘由
忆
和
②再说为使庸人不
哀
忘却,要人们牢记
悼
这笔血债。
③生平事迹:女师大
侧
风潮 赁屋授课
重
愤
第二部分:记
怒
述刘和珍的生 平事迹和遇难
④遇难经过:欣然请愿 三·一八惨案
的 揭
经过
露
和
⑤讽刺暴行:“伟大”
物极 必反
警告反动派 呼唤后死者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 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 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 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 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伟绩”“武功”:反语,讽刺中外反动派的暴行。
梳理情感脉络的语句线索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2、“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4、“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5、“我还有要说的话” 6、“呜呼,我说不出话”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3张
“三·一八”惨案中 牺牲的杨德群
段祺瑞政府卫队与群众对峙的情形
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 学英文系学生。“三一八” 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 主席的刘和珍,抱病动员 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 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 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 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 壮烈牺牲,时年22岁。
中弹倒下的大学生
·
刘和珍的主要事迹:
毅然预定 《莽原》全年
毅然
渴求真理
不为势利所
屈,然至于泣
黯然
富于斗争精 神,有远见
下
欣然前往请 愿而遭残害
欣然
满腔爱国 热忱
但是,为什么“我还有要说的 话”?
要说什么话?说了那些话?
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大量的木材 : 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
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才能前进一小步
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潜
•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峣。
•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情感
煎熬
不矛盾
学生:惋惜
悲 愤
感情基调
思想 挣扎
反动:愤怒 之 情
文章线索
第二部分的第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直面”:直接面对。
“正视”:正眼看,不回避。
“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
“幸福者”: “以……为幸福”的人。
这是对烈士的热情讴歌。真正勇猛的革 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 杀,毫不回避,毫不畏惧。他们为国家、民 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 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何等 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第2课时)
四、自学指导一
5分钟
研读第三到五部分,
1、明确作者写了刘和珍的哪几件事情,并分析总结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2、课文中多次写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蔼的”,这起到什么作用? 赏析语句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 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注意重点研读标红的词语,它们有什 么含义?作者写这句话想表达什么?)
六、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回忆与刘和珍君的交往和对“三·一八”惨案烈士遇难情形的描述,愤怒地控诉 了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了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赞颂了烈士们的崇高 精神,并以无比沉痛的心情表达了自己的哀思和尊敬,严肃总结了“三·一八”惨案的教训与意 义,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五、精讲点播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用反复手法和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复句,指出“沉默”的 两条出路——“爆发”和“灭亡”。
含意: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又有对世人的呼唤、激 励和鼓动,只有斗争才有希望。
五、精讲点播
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 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作
业
1.把新授课所学的内容再看一遍。 2.把新授课所涉及的知识背 会,默写一遍,交给课代表课,代表交给老师。 3.把本节课的错 题上错题本。 4.把本节课没做完的题做完。 5.把所有资料上的 题全做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9页)
本文中作者始终在“说话”(“写一点东 西”)与“不说”(“沉默”“无话可说”) 中犹豫、徘徊,而作者的感情也在“说话” 与“不说”之间往返起伏,可以将此看做情 感发展的内在线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并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及其中蕴含 的作者感情。
第一部分第二段: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 要了。 分析:从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莽原》 全年”,可看出刘和珍敢于反抗、追求进步的精 神,这样的有志青年被害,“写一点东西”是为 了记念死者。 第一部分第三段: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是因为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和“文人学者”的阴 险论调让作者愤怒到了极点,说不出话来。“我 已经出离愤怒了”
第五段首段:“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作者还是忍不住了,接下来是揭露真相,表 达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 感。 第七部分末段:“呜呼,我说不出话” 作者有说不尽的千言万语,以不说为说,让 人沉浸在无比的悲哀和愤怒之中,“言有 尽而意无穷”
问题探究
鲁迅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此文的?
鲁迅(1881-1936)
永远的斗士
永远的斗士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 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 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他是一位高明的医生,是一面旗帜, 一盏明灯。他以笔代戈,战斗一生,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 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他为民 众的精神麻木而痛苦,他为民族的命运而担忧,他为青年一 代的成长而费心。当他辞世时,宋庆龄亲自绣了“民族魂” 三个字盖在他的身上。这是对鲁迅一生的高度评价,也是苦 难的中国人民对这位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斗士最高的褒奖。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鲁迅永远不会过时! 读鲁迅吧,你 会感动于他不断呐喊为民请命的执着精神,你会经受一次次 精神上的洗礼,你会变得深刻,你会越来越睿智!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
“刘和珍、白莽、柔石”三位青年主要事件,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人物 刘和珍 白莽 柔石
历史背景
主要事件
人物 刘和珍 白莽
柔石
背景 参见书下注释
参见书下注释
主要事件
1.订《莽原》 2.反抗学校黑暗势力 3.徒手情愿
1.和鲁迅的第一次见面 2.和鲁迅的第二次交流 3.和鲁迅的第三次见面
1.相信人是好的 2.和女同学保持距离,和鲁迅相扶而行 3.借钱印书 4.朝华社倒闭,依然努力奔走 5.改变作品形式,学起来 6.被捕后的柔石写信
小我: 守善从真、坚毅纯良
大我: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刘和珍 性情温和守善从真
热爱祖国敢于反抗勇于牺牲
白莽
真率、坚毅、善良
为革命而战为革命而牺牲
柔石
迂: 单纯善良稚嫩的书生气
台州式硬气:
不向困难妥协、不怕牺牲 的坚韧的革命者
• 任务二、面对这群青年的牺牲鲁迅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 矛盾语言 ——情感
• ——《华盖集续编·空谈》
• 新文艺之在太原,还在开垦时代,作品以浅显为宜,也不要激烈, 这是必须察看环境和时候的。别处不明情形,或者要评为灰色也 难说,但可以置之不理,万物贪一种虚名,而反致不能出版。战 斗当首先守住营垒,若专一冲锋,而反遭覆灭,非真勇也。
• ——致榴花社
“苟活者”
唤醒反抗
有谋之勇
矛盾语言(一)
• “说和不说”的矛盾 • 我为何无话可说? • 悲愤交织 • 悲——青年的生命被肆意杀害 • 愤——执政府的残暴、流言家的无耻
• 为何必须要说? • 1.要寄托悲思和敬意,唤醒庸人 • 2.政府的虐杀,凶残让鲁迅必须要说出自己的“愤怒”。 • 3.表达自己的反思,不要做无畏的牺牲。
人物 刘和珍 白莽 柔石
历史背景
主要事件
人物 刘和珍 白莽
柔石
背景 参见书下注释
参见书下注释
主要事件
1.订《莽原》 2.反抗学校黑暗势力 3.徒手情愿
1.和鲁迅的第一次见面 2.和鲁迅的第二次交流 3.和鲁迅的第三次见面
1.相信人是好的 2.和女同学保持距离,和鲁迅相扶而行 3.借钱印书 4.朝华社倒闭,依然努力奔走 5.改变作品形式,学起来 6.被捕后的柔石写信
小我: 守善从真、坚毅纯良
大我: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刘和珍 性情温和守善从真
热爱祖国敢于反抗勇于牺牲
白莽
真率、坚毅、善良
为革命而战为革命而牺牲
柔石
迂: 单纯善良稚嫩的书生气
台州式硬气:
不向困难妥协、不怕牺牲 的坚韧的革命者
• 任务二、面对这群青年的牺牲鲁迅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 矛盾语言 ——情感
• ——《华盖集续编·空谈》
• 新文艺之在太原,还在开垦时代,作品以浅显为宜,也不要激烈, 这是必须察看环境和时候的。别处不明情形,或者要评为灰色也 难说,但可以置之不理,万物贪一种虚名,而反致不能出版。战 斗当首先守住营垒,若专一冲锋,而反遭覆灭,非真勇也。
• ——致榴花社
“苟活者”
唤醒反抗
有谋之勇
矛盾语言(一)
• “说和不说”的矛盾 • 我为何无话可说? • 悲愤交织 • 悲——青年的生命被肆意杀害 • 愤——执政府的残暴、流言家的无耻
• 为何必须要说? • 1.要寄托悲思和敬意,唤醒庸人 • 2.政府的虐杀,凶残让鲁迅必须要说出自己的“愤怒”。 • 3.表达自己的反思,不要做无畏的牺牲。
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课件
•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 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巨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 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 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课文分析
• 文章题目既然是为了纪念刘和珍而写的,为什么又写了另外两 个人物——杨德群、张静淑,这样写是不是旁生枝节?
• 作者不止纪念刘和珍,还纪念了杨德群、张静淑以及“三一八” 惨案中的死伤群众,实际目的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记住这 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
课文分析
•二
•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 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伤。在这淡红的血色 和微漠的悲伤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 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新课导入
• 产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 府屠杀爱国请愿人民的血的历史,是二百多名请愿群众倒在血泊 中的惨烈的一幕,更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场罪恶、一场悲伤、 一场耻辱!
• 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 下。在惨案产生后的第六天,鲁迅先生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愤, 毅然写下了这悲愤沉痛的吊唁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以此 来警醒中国人民永远记住这笔血债!
• C.“其一是手枪”意在强调,参与此次杀戮的,不仅仅只是士兵,还有军 官,从而说明,此次的屠杀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
• D.该文段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歌颂刘和珍和她战友们的那种英雄无畏的品质, 歌颂她们在枪林弹雨中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课文分析
• 文章题目既然是为了纪念刘和珍而写的,为什么又写了另外两 个人物——杨德群、张静淑,这样写是不是旁生枝节?
• 作者不止纪念刘和珍,还纪念了杨德群、张静淑以及“三一八” 惨案中的死伤群众,实际目的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记住这 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
课文分析
•二
•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 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伤。在这淡红的血色 和微漠的悲伤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 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新课导入
• 产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 府屠杀爱国请愿人民的血的历史,是二百多名请愿群众倒在血泊 中的惨烈的一幕,更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场罪恶、一场悲伤、 一场耻辱!
• 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 下。在惨案产生后的第六天,鲁迅先生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愤, 毅然写下了这悲愤沉痛的吊唁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以此 来警醒中国人民永远记住这笔血债!
• C.“其一是手枪”意在强调,参与此次杀戮的,不仅仅只是士兵,还有军 官,从而说明,此次的屠杀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
• D.该文段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歌颂刘和珍和她战友们的那种英雄无畏的品质, 歌颂她们在枪林弹雨中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课件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鲁迅简介 • 《记念刘和珍君》的创作背景 • 《记念刘和珍君》内容解析 • 《记念刘和珍君》的影响与评价 • 《记念刘和珍君》的启示与思考 • 相关资料链接
01
鲁迅简介
鲁迅生平
95% 85% 75% 50% 45%
0 10 20 30 40 5
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 1898年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902年留学日本,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1909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批评 1936年去世,享年55岁
鲁迅作品概述
小说集
《呐喊》、《彷徨》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等
鲁迅思想与艺术特色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 人性的思考
独特的叙述风格和语言 艺术
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 和批判
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 主义精神
05
《记念刘和珍君》的启示与思考
对历史的反思
历史事件
鲁迅通过《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对当时的历史事件进行了 深刻的反思,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
历史教训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现实的启示
社会问题
鲁迅通过《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揭示 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官僚腐败 、贫富悬殊等。
鲁迅生平与创作年表
01
1881年
02
1898年
03 1902年
04
1909年
1926年
05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进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
赴日本留学,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
回国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后致力于文学创作。 创作《记念刘和珍君》,表达了对爱国青年刘和珍的怀念和 敬意。
目
CONTENCT
录
• 鲁迅简介 • 《记念刘和珍君》的创作背景 • 《记念刘和珍君》内容解析 • 《记念刘和珍君》的影响与评价 • 《记念刘和珍君》的启示与思考 • 相关资料链接
01
鲁迅简介
鲁迅生平
95% 85% 75% 50% 45%
0 10 20 30 40 5
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 1898年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902年留学日本,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1909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批评 1936年去世,享年55岁
鲁迅作品概述
小说集
《呐喊》、《彷徨》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等
鲁迅思想与艺术特色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 人性的思考
独特的叙述风格和语言 艺术
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 和批判
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 主义精神
05
《记念刘和珍君》的启示与思考
对历史的反思
历史事件
鲁迅通过《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对当时的历史事件进行了 深刻的反思,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
历史教训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现实的启示
社会问题
鲁迅通过《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揭示 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官僚腐败 、贫富悬殊等。
鲁迅生平与创作年表
01
1881年
02
1898年
03 1902年
04
1909年
1926年
05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进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
赴日本留学,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
回国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后致力于文学创作。 创作《记念刘和珍君》,表达了对爱国青年刘和珍的怀念和 敬意。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26张)
2.全是多音字的一组是 [ A ] A.难 菲 当 创 仆 恶 亲 B. 行 弹 寥 痕 血 闲 惮 C.概 慨 阿 驶 稍 背 泣 D.攒 亲 弹 竟 强 锋 温 3.为下列各句写出相应的成语。 A.用引吭高歌或写诗文来代替哭泣,抒发胸中 的悲愤。( 长歌当哭 ) B.愤怒到了极点,甚至超出愤怒的程度。 (出离愤怒 ) C.到处都是帮凶。( 广有羽冀 ) D.为了正义事业牺牲生命也毫不顾惜。 ( 殒身不恤 )
3.阅读下面的引文,完成习题。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 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 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本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类比论证 答( C ) (2)“其”指代的是 ( B) A.煤的形成 B.大量木材 C.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D.人类血战前行的历 史
5.分析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作 用,准确的一项是 [ B ] A.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达了鲁迅先生 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B.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 大的悲痛和愤怒。 C.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达了鲁迅先生 极大的惋惜和同情。 D.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 大的惋惜和同情。
(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 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 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 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 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 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 的尸骸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面 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 对,不 为人民的苦 回避 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
难而哀痛的 以能为人民 人 谋幸福而感 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 到幸福的人
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
何时是一个尽头!
有是非观,但容 易忘记烈士鲜血 的民众
小结
写 作 缘 由
写作背景3
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段祺瑞为了推卸罪 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反动军阀的一些 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发表文章,诬蔑爱 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 等人) 盲目地引入“死地” 。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无比愤慨,爱国学生被残 害,他万分哀痛。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士 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此后,他写了好几篇悼念 文章,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 开头。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 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记念刘和珍君》是这些悼念文章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阿Q正传》
,
4.小说集:《 (历史小说〕
呐喊
》《
彷徨
》《故事新编》
5.散文集:《 》 野草 6.散文诗集:《 》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 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其中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 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朝花夕拾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 江绍兴人。
请你为刘和珍写一幅挽联,以寄哀思。
悼 芳 魂 小 女 子 铸 大 勇 毅 。
赴 国 难 真 猛 士 显 真 精 神 ,
番活 的着 枪又 声怎 震么 耳着 弹无 雨非 淋多 头经 。几
位死 有了 老倒 母也 倚罢 闾了 亲若 朋不 盼想 信到 ;二
, ,
, ,
• 燕市悲歌,英雄自古忧家国 • 英魂不必含冤,试听举国悲 歌,荣哀奚似 •
为什么“微笑”反复出现?
作用:两组对比 (1)微笑而被杀害,反衬政府的凶残,反动 文人的无耻。 (2)微笑而黯然泣下,说明她是一个有责任 感,能深思远虑的青年
3.品味加点的字的作用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 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 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 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但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 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
· ● ● ● ● ● ● ● ● ● ● ● ● ● ● ● ● ●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他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 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痕迹。
● ● ● ● ●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
虚 词
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2)
齐读课文,自行提问思考:
1.作者笔触涉及哪几种人?对 他们的感情态度如何?
第一类:爱国青年,突出的代表是刘和珍,还提 到杨德群、张静淑 作者的感情是:沉痛悼念,表达敬意——颂扬其 勇毅,称她们的“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其瑞执政府(或称 “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 “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 作者控诉他们的暴行、痛斥他们无耻下劣。 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或称 “无恶意的闲人”) 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③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
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总结: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 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 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 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 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 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 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合并归纳文章层次
• 第一部分、表明写作目的 (1、2), • 第二部分、追忆烈士和惨 案真相(3、4、5), • 第三部分、总结教训和意 义(6、7),
• 燕市悲歌,英雄自古忧家国 • 汩罗烟雨,江上而今哭女媭
• 英魂不必含冤,试听举国悲歌, 荣哀奚似 祸首休要得意,且看 他时算帐,胜负何如
•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 国何人领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 坛从此感
•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 国何人领呐喊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 坛从此感彷徨
解题
“记”:
相当于“纪“,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 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
思念 怀念 悼念 悼念 “念”: “念”指出本文也是一篇抒情类的文章。 “君”:对刘和珍的尊称。
鲁迅 的作品是
一部记录着对 黑暗的愤懑和 对光明渴慕的 民族启示录
介绍作者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豫才 周树人 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 2.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 《狂人日记》 。 3.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纪念刘和珍君
鲁 迅
记 念 刘 和 珍 君
教学目标
1、把握文意,明确作者思 想感情发展脉络。 2、体悟关键语句含义。 3、背诵文章二、四节。
题目中的“记”相当于“纪”, 并 非另有其意,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为 “记叙、怀念”。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 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文中“那里还 能有什么言语”中的“那”实为“哪”,鲁 迅当时用“记念”实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纪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 念”。 “三· 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 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 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 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 君:对人的尊称。 牺牲,时年22岁。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八惨案) 写作背景2 (三·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 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 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 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 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 随后,士兵们又手 持大刀、铁棍追杀群众。打死47人,伤200多 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 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 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 黑暗的一天”。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 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 目睹中国人的麻木愚昧,遂 弃医从文,立志于医治国民 精神上的疾病。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 文诗集《野草》,杂文集《 坟》、《南腔北调集》等。
朗读课文,准确读出下列字音:
屠戮
lù
寥落
liá o
长歌当哭
• 菲薄 fěi 踌躇 chó uchú 桀骜 • 租赁 黯然 à 噩耗 n
lì n
dà n g jié’ào
è há i
• 不惮
dà n
喋血
攒射
xù
dié cuá n
尸骸
浸渍
• 干练 gà n •殒
yǔn
zì
身不恤
立仆
pū
惩创
chuāng
1.这时期的“政体”,准确地说,应当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国初年,军阀争 权夺利,政治混乱不堪,从1912年至1928年, 17年间,北洋政府换了47届内阁,长不过两 三年,短的只有一天。 2.此时的鲁迅在北平已经居住10多年,其间 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他看惯了“城头变幻 大王旗”。但是不管政府如何变,有一点是 不变的,就是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军阀仰 仗外国势力,置人民于水深火热。鲁迅深刻 地看到了这一点。
桀骜
ē
攒射
立仆
托体同山阿
4、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
①写作缘起(悲、愤) 纪念死者 ②唤醒庸人 牢记血 债 ③刘和珍概况 ④刘和珍遇害 ⑤刘和珍遇害经过 ⑥“三·一八惨案”的教训 ⑦惨案的意义
本文的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记念性 的文章,记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 那么,课文的七节中, ①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 三、四、五节是纪念的主体部分(生 前事迹,遇难经过) ②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代写作的缘起。
鲁迅(1881-1936)
刘和珍烈士遗像
杨德群烈士遗像
写作背景1 (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 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 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 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 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 提出抗议,又联合英、美、法、意、荷、比、 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 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 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 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 族启示录
寥落 屋
长歌当哭 黯然泣下
菲薄 喋血
洗涤赁
屠戮 浸渍
攒射
殒身不恤 惩创
立仆
绯红 桀骜
不惮
尸骸
抹杀
托体同山阿
liáo
dàng
fěi
dí
寥落
lì n
长歌当哭
à n
菲薄
dié
洗涤
dàn
赁屋
lù
黯然泣下
yǔn
喋血
fēi
难而哀痛的 以能为人民 人 谋幸福而感 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 到幸福的人
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
何时是一个尽头!
有是非观,但容 易忘记烈士鲜血 的民众
小结
写 作 缘 由
写作背景3
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段祺瑞为了推卸罪 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反动军阀的一些 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发表文章,诬蔑爱 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 等人) 盲目地引入“死地” 。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无比愤慨,爱国学生被残 害,他万分哀痛。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士 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此后,他写了好几篇悼念 文章,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 开头。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 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记念刘和珍君》是这些悼念文章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阿Q正传》
,
4.小说集:《 (历史小说〕
呐喊
》《
彷徨
》《故事新编》
5.散文集:《 》 野草 6.散文诗集:《 》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 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其中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 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朝花夕拾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 江绍兴人。
请你为刘和珍写一幅挽联,以寄哀思。
悼 芳 魂 小 女 子 铸 大 勇 毅 。
赴 国 难 真 猛 士 显 真 精 神 ,
番活 的着 枪又 声怎 震么 耳着 弹无 雨非 淋多 头经 。几
位死 有了 老倒 母也 倚罢 闾了 亲若 朋不 盼想 信到 ;二
, ,
, ,
• 燕市悲歌,英雄自古忧家国 • 英魂不必含冤,试听举国悲 歌,荣哀奚似 •
为什么“微笑”反复出现?
作用:两组对比 (1)微笑而被杀害,反衬政府的凶残,反动 文人的无耻。 (2)微笑而黯然泣下,说明她是一个有责任 感,能深思远虑的青年
3.品味加点的字的作用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 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 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 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但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 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
· ● ● ● ● ● ● ● ● ● ● ● ● ● ● ● ● ●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他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 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痕迹。
● ● ● ● ●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
虚 词
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2)
齐读课文,自行提问思考:
1.作者笔触涉及哪几种人?对 他们的感情态度如何?
第一类:爱国青年,突出的代表是刘和珍,还提 到杨德群、张静淑 作者的感情是:沉痛悼念,表达敬意——颂扬其 勇毅,称她们的“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其瑞执政府(或称 “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 “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 作者控诉他们的暴行、痛斥他们无耻下劣。 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或称 “无恶意的闲人”) 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③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
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总结: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 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 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 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 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 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 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合并归纳文章层次
• 第一部分、表明写作目的 (1、2), • 第二部分、追忆烈士和惨 案真相(3、4、5), • 第三部分、总结教训和意 义(6、7),
• 燕市悲歌,英雄自古忧家国 • 汩罗烟雨,江上而今哭女媭
• 英魂不必含冤,试听举国悲歌, 荣哀奚似 祸首休要得意,且看 他时算帐,胜负何如
•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 国何人领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 坛从此感
•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 国何人领呐喊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 坛从此感彷徨
解题
“记”:
相当于“纪“,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 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
思念 怀念 悼念 悼念 “念”: “念”指出本文也是一篇抒情类的文章。 “君”:对刘和珍的尊称。
鲁迅 的作品是
一部记录着对 黑暗的愤懑和 对光明渴慕的 民族启示录
介绍作者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豫才 周树人 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 2.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 《狂人日记》 。 3.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纪念刘和珍君
鲁 迅
记 念 刘 和 珍 君
教学目标
1、把握文意,明确作者思 想感情发展脉络。 2、体悟关键语句含义。 3、背诵文章二、四节。
题目中的“记”相当于“纪”, 并 非另有其意,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为 “记叙、怀念”。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 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文中“那里还 能有什么言语”中的“那”实为“哪”,鲁 迅当时用“记念”实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纪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 念”。 “三· 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 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 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 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 君:对人的尊称。 牺牲,时年22岁。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八惨案) 写作背景2 (三·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 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 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 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 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 随后,士兵们又手 持大刀、铁棍追杀群众。打死47人,伤200多 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 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 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 黑暗的一天”。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 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 目睹中国人的麻木愚昧,遂 弃医从文,立志于医治国民 精神上的疾病。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 文诗集《野草》,杂文集《 坟》、《南腔北调集》等。
朗读课文,准确读出下列字音:
屠戮
lù
寥落
liá o
长歌当哭
• 菲薄 fěi 踌躇 chó uchú 桀骜 • 租赁 黯然 à 噩耗 n
lì n
dà n g jié’ào
è há i
• 不惮
dà n
喋血
攒射
xù
dié cuá n
尸骸
浸渍
• 干练 gà n •殒
yǔn
zì
身不恤
立仆
pū
惩创
chuāng
1.这时期的“政体”,准确地说,应当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国初年,军阀争 权夺利,政治混乱不堪,从1912年至1928年, 17年间,北洋政府换了47届内阁,长不过两 三年,短的只有一天。 2.此时的鲁迅在北平已经居住10多年,其间 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他看惯了“城头变幻 大王旗”。但是不管政府如何变,有一点是 不变的,就是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军阀仰 仗外国势力,置人民于水深火热。鲁迅深刻 地看到了这一点。
桀骜
ē
攒射
立仆
托体同山阿
4、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
①写作缘起(悲、愤) 纪念死者 ②唤醒庸人 牢记血 债 ③刘和珍概况 ④刘和珍遇害 ⑤刘和珍遇害经过 ⑥“三·一八惨案”的教训 ⑦惨案的意义
本文的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记念性 的文章,记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 那么,课文的七节中, ①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 三、四、五节是纪念的主体部分(生 前事迹,遇难经过) ②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代写作的缘起。
鲁迅(1881-1936)
刘和珍烈士遗像
杨德群烈士遗像
写作背景1 (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 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 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 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 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 提出抗议,又联合英、美、法、意、荷、比、 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 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 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 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 族启示录
寥落 屋
长歌当哭 黯然泣下
菲薄 喋血
洗涤赁
屠戮 浸渍
攒射
殒身不恤 惩创
立仆
绯红 桀骜
不惮
尸骸
抹杀
托体同山阿
liáo
dàng
fěi
dí
寥落
lì n
长歌当哭
à n
菲薄
dié
洗涤
dàn
赁屋
lù
黯然泣下
yǔn
喋血
fē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