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浚:读音jùn,加深,加深河道;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於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之为一体吴、越是春秋时代两个有世仇的国家,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董:督察,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冲:空虚,幼小。

牧:统治,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遊则思三驱以为度盘遊:娱乐游逸,这里特指游猎,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见《尚书·皋陶谟》“宽而栗(严肃),柔而立(果断),愿(谨慎)而恭,乱(治)而敬,扰(驯善)而毅(坚决),直而温,简而廉(端正),刚而塞(有原则)。

”。

简能而任之简:选择,分别,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必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水流长远,必定要使它的水源深渊;想要国家安宁,必定要让国家积淀道德和仁义。

水源不深而希望水流长远,根不稳固而希望树木生长,恩德不丰厚而希望国家安宁,我虽然愚蠢,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贤明聪明的人皇帝您呢?皇帝承担着掌管皇权的重任,身处国中的最高地位,不操心居安思危,戒除奢侈来力求勤俭,道德不谨受仁厚,情感不能承受欲望,这也就是砍去了根而要求树木茂盛,阻塞了源泉却希望水流长远啊。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唐)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震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注释】(1)疏:奏议的一种。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2)长(cháng):高固:使……稳固。

(3)远:使……流得远。

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

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谏太宗十思疏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谏太宗十思疏全文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04《谏太宗十思疏》-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04《谏太宗十思疏》-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4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正文翻译注释赏析臣闻求木之长(zhǎng)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yù)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shē)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长:生长。

这里指长得好。

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浚:疏通,挖深。

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域中:指天地之间。

休:美。

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yīn)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jié)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fù)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翻译《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翻译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底稳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达不到更高的境界,情感不能控制住欲望,这也是砍断树根而想要树木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目标:
1.之:取独
2.长:zhǎng生长,
这里是长得好的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 思。
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3.使动用法,固: 使……稳固。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远:使……流的远。 4.浚:jùn疏通
根本:今义:事物的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
水道
5.德义:德行 和道义
•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 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答:“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比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句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提出问题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句排 比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凡百元首,承天景
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远:形容词作动词, 流的。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
而:前三个表示 转折,第四个表 示递进
之:用在主谓 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
明哲:明智的人。 这里指唐太宗
•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 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
分析问题
第 1、概括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总结历史):

(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为 2、用古人的论述以 水和舟 的关系
什 比 民和君 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

职高语文第四册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职高语文第四册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则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10]。

简能而任之[11],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神器:帝位。

[2]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3]景:大。

[4]殷:深。

[5]董:督责,监督。

[6]作:兴作,建筑。

指兴建宫室之类。

[7]谦冲:谦虚。

自牧:自我修养。

[8]盘游:打猎游乐。

[9]三驱:一年打猎三次。

《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10]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

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译文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一:谏太宗十思疏/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二: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赏析魏征又名魏徵,钜鹿郡(河北省)人。

都说时势造英雄,在隋唐之间的时间觑隙里成长起来的一群人演绎着属于他们的传奇人生。

以下为您带来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赏析,欢迎浏览!谏太宗十思疏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赏析《旧唐书》曾赞扬魏征的奏疏“可为万代王者法”。

对于魏征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视,说它是“言穷切至”,使得自己“披览亡倦,每达宵分”。

他还曾使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训戒太子。

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经常拜读这篇奏疏,用以规戒自己。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第一段:原文: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4,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5乎!人君当神器之重6,居域中7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8。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1、长(zhǎ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

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第二段:原文:凡百元首9,承天景命10,莫不殷忧11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12繁,能克终者盖寡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4。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6。

虽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19,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20,可畏唯人21;载舟覆舟22,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注释: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的谏议大夫魏徵,在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上书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对这个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原文:谏太宗十思疏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摘要:一、思国之安危二、思民之休戚三、思贤才之并用四、思听言之利弊五、思赏罚之公私六、思劳逸之始终七、思卑尊之序八、思上下之交九、思临阵之勇怯十、思刑罚之道正文:【一、思国之安危】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首先提醒太宗要思考国家的安危。

一个明智的君主应该关注国家的命运,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二、思民之休戚】其次,魏征强调君主应该关心民众的疾苦。

民众的福祉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只有关心民众,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三、思贤才之并用】一个明智的君主应该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

魏征建议太宗要广泛选拔贤才,使各类人才都能为国家所用。

【四、思听言之利弊】君主应该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魏征提醒太宗要分辨言论的利弊,以免受到蒙蔽。

【五、思赏罚之公私】赏罚分明是一个国家治理的关键。

魏征主张太宗要做到公正无私,确保赏罚制度的实施。

【六、思劳逸之始终】君主在治理国家时,要兼顾国家和民众的劳逸。

魏征建议太宗要合理分配资源,使国家和民众都能得到适当的休息和发展。

【七、思卑尊之序】国家要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尊卑有序。

魏征提醒太宗要重视社会等级制度,维护国家的稳定。

【八、思上下之交】君主应该处理好与各级官员的关系,魏征建议太宗要与臣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便了解民情,做出正确的决策。

【九、思临阵之勇怯】作为一个君主,李世民需要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勇气和果断。

魏征提醒太宗要勇于面对挑战,果断处理国家事务。

【十、思刑罚之道】君主在治理国家时,要善于运用刑罚。

魏征主张太宗要合理运用刑罚,既不能过严,也不能过宽。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翻译《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翻译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底稳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达不到更高的境界,情感不能控制住欲望,这也是砍断树根而想要树木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谏太宗十思书

谏太宗十思书

谏太宗十思书1、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思国之理一作:思国之治)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想谗邪一作:惧谗邪;弘兹一作:宏兹;在君一作:君臣)2、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一、本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文章翻译:我听说,如果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先让它的根部稳固;如果想要水流流得远,就必须先挖掘和疏通它的源头;如果想要国家安定,就必须积累德行和道义。

如果源头不深却希望水流远,根部不稳固却希望树木高大,德行不深厚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是明智的君主呢?君主掌握着国家的重要权力,居于世界的中心,应该追求像天一样高峻的道德,永远保持无边无际的幸福。

如果不在安定的时候考虑危险,在奢侈中不知道节俭,在德行不深厚的时候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这就像是砍掉树根却希望树木茂盛,堵塞水源却希望水流长远一样。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 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于 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 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 言多被采纳。因此,他们被称 作理想的君臣。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yào) 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 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 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 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 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 子被憋死在怀里。
读准字音
臣闻求木之长者(cháng) 夫(fú)在殷(yīn)忧 必浚其泉源(jùn) 虑壅蔽(yōng) 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miù)
【研读课文,理清文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取独,长高 使……稳固 树根 泉水,动作名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 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 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 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 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 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克服
水流,名词。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
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 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国君的道德仁义。源泉不深 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不稳固却要树木长高,道德 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是最愚昧无知的人, (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 呢!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 位,应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无止境的美善,如不 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 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是砍 断树根却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水流远 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1一、注音求木之长()必浚()其泉源人君当()神器之重戒奢()以俭塞()源殷()忧而道著载()舟复舟虑壅()蔽惧谗()邪黜()恶谬()赏鸣琴垂拱()二、填空题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惧谗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5、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为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

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专用文体。

三、解释加点词。

1.必浚.其泉源2.人君当.神器之重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4.承天景.命5.克.终者盖.寡6.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7.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8.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9.宏兹..而任之..九德 10.简能11.垂拱而治.... 12、无因.怒而滥刑四、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项并改正:A.木(cháng)之长者浚(qùn)其泉源 B.虑雍(yōng)蔽正身黜(chù)恶C.克终者盖(gài)寡董(dǒng)之以严刑 D.垂拱(gǒng)而治仁者播(bō)其惠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并订正: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约束自己 B.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D.劳神苦思,代下司职:老百姓3、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项并订正A 凡百(一百个)元首承天景(通“影”)命B 克(克服)终者盖寡傲物则骨肉(至亲)为行路C 虽董(监督)之以严刑盖在殷忧(深重的忧患)D 所宜(舒适)深甚傲物(看不起别人)则骨肉为行路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并订正A 必浚(疏通)其泉源臣虽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则思正身以黜(排斥)恶B 德不厚(与“薄”相对)而思国之安人君当神器(帝位)之重C 人君当(掌握)神器之重永保无疆之休(休息)虑壅蔽(被堵塞)D 则思谦冲(虚)而自牧信者效(献出)其忠乐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5、解释加点字: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克.终者盖寡 C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项王曰:“沛公安.在?”攻无不克.不求.闻达于诸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克.己奉公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E 臣闻.求木之长者F善始者实.繁今治.水军八十万众闻.道有先后春华秋实.6、解释加点字:A 振.长策而御宇内 B流.水不腐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塞源而欲流.长也臣闻求木之.长者D信.者效其忠 E 终苟.免而不怀仁 F简.能而任之愿陛下亲之信.之苟.富贵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忌不自信.不苟.言笑六、词类活用1、思国之安者,必固其根本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3、貌恭而不心服4、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5、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7、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9、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10、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七、、翻译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3、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6、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7、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8、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9、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10、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2基础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

(3)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虑壅蔽,___________________;(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2.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

(1)戒奢以俭______________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____________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______________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____ (6)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 (7)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___________ (8)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1)思国之安者,必固其根本(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4)则思三驱以为度4.本文中包含了许多成语,找出原句并写出成语。

5.下列加粗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浚其泉源(jùn)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yōng)C.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D.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buō)6.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 B.思国之.安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下列四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C.人君当.神器之重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然五人之当.刑也君臣固.守以窥周室8.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 / 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B.春华秋实. /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C.能克.终者盖寡 / 克.己奉公D.塞源而欲流.长也 /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2)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克终者盖.寡B.震之以.威怒盖.失强援则思知止以.安人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D.善始者.实繁莫不殷忧而道著勇者.竭其力(3)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这里的三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里“以”和“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接近的,“却”,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这里的三个“则”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这里的两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4)翻译下列句子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E.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F.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G.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H.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谏太宗十思疏练习3【创新试题】一、阅读下面两段短文,回答问题: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①。

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

魏徵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②。

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

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

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

此乃事君之道。

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

”太宗深纳之。

(《大唐新语》)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大唐新语》)(1)请给这段选文加上标点。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2)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美,赞美。

B.谢,道歉,谢罪。

C.面,当面,名词做状语。

D.幸,指古代臣子或者嫔妃受到皇帝的喜欢。

(3)翻译划线的句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4).简要点评文中的主要人物:太宗:魏徵:宇文士及: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

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来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虑,多所弘益。

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