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1)

合集下载

实验6缺陷管理工具的使用

实验6缺陷管理工具的使用

实验6缺陷管理工具的使用班级:姓名:学号:专业:一、实验目的:(1)掌握缺陷管理的流程;(2)能用缺陷管理工具进行缺陷管理。

二、实验内容:1.什么是缺陷管理?缺陷管理的流程是什么?缺陷管理:缺陷管理/软件缺陷管理(Defect Management)是在软件生命周期中获取、管理、沟通任何变更请求的过程(从变更的建议到变更的解决)。

可以确保你的问题如需求或者缺陷被跟踪管理而不丢失。

如果用PVCS Tracker 工具就可以成功地进行缺陷管理。

软件缺陷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副产品"。

缺陷会存在于软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可以是软件代码的问题、系统文档(开发文档和测试文档等)存在的问题,或者是用户的帮助文档和使用指南方面的问题等。

测试是发现缺陷的主要手段,也是它的主要目的。

测试活动和开发活动一样,是项目质量保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因此,对于测试活动的主要产物:缺陷,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缺陷管理流程,来对缺陷进行报告、查询、分类、跟踪、处理和验证等。

缺陷管理的流程1.和缺陷相关的角色:测试工程师:在这里主要是指发现和报告缺陷的测试人员。

在一般流程中,他需要对这个缺陷后续相关的状态负责:包括相关人员对这个缺陷相关信息的询问回答,以及在build中的验证测试和后面正式版本的验证测试。

开发工程师:这里主要指对这个缺陷进行研究和修改的开发人员。

同时,他需要对修改后的缺陷在提交测试人员正式测试验证之前需要进行验证测试。

缺陷评审委员会:主要由项目经理、测试经理、质量经理、开发经理以及资深的开发、测试工程师等组成。

他们对缺陷进行确认以及将之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进行修改。

版本经理:负责将已经解决的缺陷相关的配置信息融入到新的版本,提交新的测试和相关的验证测试。

2.缺陷状态的含义解释:New(新缺陷):软件中新发现报告的缺陷,一般由测试人员提交。

当然也可能是开发人员自己在单元或代码测试过程中提交,或从软件使用的最终用户或测试现场反馈得到的缺陷报告。

实验六 一阶RL电路的过渡过程实验

实验六  一阶RL电路的过渡过程实验

dtdiL实验六一阶RL电路的过渡过程实验一、实验目的1、研究RL串联电路的过渡过程。

2、研究元件参数的改变对电路过渡过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在电路中,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的稳定状态,当条件改变,就要过渡到新的稳定状态。

从一种稳定状态转到另一种新的稳定状态往往不能跃变,而是需要一定的过渡过程(时间)的,这个物理过程就称为电路的过渡过程。

电路的过渡过程往往为时短暂,所以电路在过渡过程中的工作状态成为暂态,因而过渡过程又称为暂态过程。

1、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电感L储存能量)图6-1 (a) 是RL串联电路。

在t = 0时将开关S合上,电路既与一恒定电压为U的电压接通。

根据克希荷夫电压定律,列出t≥0时电路的微分方程为i R + = U(a) (b) (c)图6-1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电路及、、随时间变化曲线电路中的电流为电阻上电压为电感上的电压为其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6-1(b)、(c)所示。

2、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电感L释放能量)在图6-2(a) 所示RL串联电路,开关S是合在位置2上,电感元件中通有电流。

在t = 0时将开关从位置2合到位置1,使电路脱离电源,RL电路被短路。

此时电路为零输入响应。

(a) (b) (c)图6-2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电路及、、随时间变化曲线根据克希荷夫电压定律,列出t≥0时电路的微分方程为电路中的电流为其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6-2 (b) 所示。

它的初始值为I 0,按指数规律衰减而趋于零。

式中τ叫做时间常数,它反映了电路过渡过程时间的长短。

电路中电阻上电压为电路中电感上电压为其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6-2(c)所示。

3、时间常数τ在RL串联电路中,τ为电路的时间常数。

在电路的电路零状态响应上升到稳态值的63.2%所需要时间为一个时间常数τ,或者是零输入响应减到初始值的36.8%所需要时间。

虽然真正电路到达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为无限大,但通常认为经过(3—5)τ的时间,过度过程就基本结束,电路进入稳态。

实验6-1 卡方检验

实验6-1 卡方检验

20
3. 配对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
例4 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查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20名,检 查结果见下表,问两种方法何者为优?
表3 两种乳腺癌诊断方法结果比较
乙法
甲法Leabharlann 合计+-
+
42
18
60
-
30
30
60
合计
72
48
120
21
data aa;
do a=1 to 2;
do b=1 to 2;
input x@@;
实际频数和理论频数。
;
proc freq;
weight x;
tables a*b/chisq expected norow nocol nopercent;
run;
因为有一个格子的理论频 数1<T<5,所以选择连续 性校正的结果。
此时,SAS结果中 会给出相应提示
行×列表卡方检验 关联性检验
双向无序分类资料的关联性检验
有序分组资料的线性趋势检验
例:某研究者欲研究年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级间的关 系,将 278 例尸解资料整理成表 6-13,问年龄与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等级间是否存在线性变化趋势?
表 6-13 年龄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年龄 (岁) (X)
冠状动脉硬化等级(Y) - + ++ +++ 合计
20~ 30~ 40~ ≥50 合计
• 有序分组
3
1. 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资料 (两样本率的比较)
• 例1 对甲、乙两种降压药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将某时 间段内入院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100 人。甲药治疗组80位患者有效,乙药治疗组50位患者 有效,两种降压药有效率有无差别?

实验6-1方波振荡器及低通滤波器

实验6-1方波振荡器及低通滤波器

参数的计算:
方波频率为1k,占空比为50%时参数的确定: 利用2只2极管可以充放电电流只流经不同的两个电阻。 q=R1/(R1+R2),保证R1=R2就可以了。 T=T1+T2=(R1+R2)*C*Ln2。 由f=1K,得到周期T=0.001s。 所以R1+R2=6.6K。 利用电位器可以达到占空比可调。
实验名称:方波发生器
成员:陈诚 谈祾轩 张冰楠 周碧刚
实验目的: 设计并制作一个方波发生器及低通滤波器,观察 振荡器和低通滤波器输出波形。
1、用555设计一个频率为1K的占空比为50%的方波发生器 , 。 2、设计截止频率为1.6K的一阶RC低通滤波器对(1)中的 方波进行滤波。
• 实验器材:
555芯片:1只 二极管:2只 3.3K的电位器:3只 10K 的电位器:1只 10nF的电容:2只 220nF的电容:1只
实验设计过程: 555引脚:如图:
原理:
(1)555定时器能很方便的接成施密特触发 器,利用RC积分电路的充放电过程,就可以形成 电压方波。 (2)再接一介RC低通滤波器对(1)中电路 进行滤波,实现目的(2)。
原理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C振荡
时间计算
• 上升时间:T1=R1Cln2 • 下降时间:T2=R2Cln2
所以选3只3.3K的电位器。
滤波器:f=1/2*πRC,所以,根据所给材料我们选择10nF 的电容和10K的电位器。
仿真结果
结束

实验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力测定

实验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力测定

(2)样品测定
取2支试管,标记,按下表依次加入试剂。
管号 血清/mL 基质液/mL
2,4-二硝基苯肼/mL
基质液/mL NaOH溶液/mL
对照管 0.10 ——
混匀,37℃水浴30min 0.50
混匀,37℃水浴20min 0.50 5.00
混匀,室温放置10min
测定管 0.10 0.50
0.50
—— 5.00
在505nm波长下用对照管调零,读取测定管的吸光度值, 对照标准曲线求得ALT相应的酶活力单位。
【临床意义】
肝细胞中ALT含量最丰富,,当肝脏疾病导致肝细胞损伤后, ALT即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中,导致血清中ALT活性明显增高。 故测定ALT是检查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急性肝炎及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 中等程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肌梗塞; 轻度增高则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等疾病。骨骼肌损伤、
实验六
【实验目的】
掌握赖氏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原理及操作; 熟悉ALT标准曲线的绘制; 熟悉酶活力概念; 了解赖氏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评价
【实验原理】
赖氏法:
在37℃、pH7.4的条件下,以丙氨酸和ɑ-酮戊二酸为底物,ALT 催化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丙酮酸产量的多少,即反应酶活性 的大小;
试管和试管架
【实验方法】
(1试剂。
管号
空白管
1
2
3
4
5
丙酮酸标准液/mL
0
0.05 0.10
0.15
0.20
0.25
基质液/mL
0.50
0.45 0.40
0.35
0.30

实验6:纸片扩散法测定微生物的药敏性

实验6:纸片扩散法测定微生物的药敏性

实验6 抗生素等对细菌的药敏性检测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in vitro(圆盘滤纸片法disc diffusion test)一、实验目的:1、了解抗生素及化学试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掌握不同化学试剂的作用原理、常用浓度及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能选择性的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

凡是抗菌谱即抗菌范围不广泛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而对革兰氏阴性菌、结核菌、立克次体等均无疗效,故青霉素就属于窄谱抗生素。

原来窄谱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经过改造,产生了许多半合成的青霉素,扩大了原来的抗菌范围,如氨苄青霉素,不但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而且对革兰氏阴性菌也很有效,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效果也不错。

不同化学药品或同一化学药品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能力不同,此外,试剂浓度、作用时间及环境条件不同,其效果也不同。

应用前需进行试验,灵活选择。

三、实验器材1、菌种:培养24~28 h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斜面菌种。

2、培养基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液3、仪器与其他用品:无菌平皿,无菌吸管(1ml),酒精灯,接种环,涂布棒,无菌滤纸片,无菌镊子,记号笔, 消毒棉球和培养箱。

四、实验步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操作为例)(1)菌液制备:将待检菌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37℃培养16~18小时,然后挑取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的纯培养菌落,悬于3ml生理盐水中,混匀后与菌液比浊管比浊。

以有黑字的白纸为背景,调整浊度与比浊管(0.5麦氏单位)相同。

(2)倒平板: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溶化后倒平板,注意平皿中培养基厚度均匀,倒3套平板。

(平板厚度均匀,滤纸片大小一致)(3)涂平板:无菌操作,用无菌棉棒儿蘸取菌液(金葡)。

将多余菌液在液面上方管壁内轻轻旋转挤出,涂布在MH琼脂平板整个平面三次,每次旋转60度,最后沿周边绕两圈,保证涂均匀。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六章讲述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要内容有: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有能量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还需要关注化学反应的快慢和程度。

能量、速率与限度是认识和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视角。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3.4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

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二、说教材分析本节讲述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本课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化学反应与热能、化学反应与电能两部分内容。

教材以文字介绍化学与能量的关系导入,正文部分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信息搜索”,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密切关系。

2.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密切关系。

实验6 试验设计结果分析

实验6 试验设计结果分析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姓名邵建智学号3110100122专业生物系统工程实验名称试验设计结果分析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二O一三年八月制实验六:试验设计结果分析实验类型:上机操作实验地点:农生环D-414指导老师:傅霞萍实验日期:2013 年10 月29 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正交试验的基本原理和用途,掌握正交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使用SPSS进行正交试验数据的分析。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2.1实验原理利用正交表科学地安排与分析多因素实验的方法。

由少数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推出较优方案。

对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更多实验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重要程度,各因素对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趋势等。

2.2 实验内容(显著性水平α=5%)(1)利用SPSS对下表所示的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6-1 鸭肉保鲜天然复合添加剂筛选的试验结果(2)为了通过正交试验寻找从某矿物中提取稀土元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使稀土元素提取率最高,选需要考虑的交互作用有A×B, A×C, B×C,如果将A、B、C分别安排在正交表L8(2)的1、2、4列上,试验结果(提取量mL)依次为1.01、1.33、1.13、1.06、1.03、0.80、0.76、0.56,试用方差分析法(α=0.05)分析试验结果,确定较优工艺条件。

正交表L8(27):三、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环境(使用的软件等)IBM SPSS 19.0等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必填,上机操作过程,可以插图)实验(1)实验(2)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必填,图表数据、计算结果、对图表的处理)实验(1)实验(2)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实验(1):a:由4种因素的F检验知,因素主次茶多酚浓度>被膜剂种类>增效剂种类>浸泡时间b:设A:茶多酚浓度,B:增效剂种类,C:被膜剂种类,D:浸泡时间,由各个因素的同类子集可以看出,A因素1水平最优,B因素1水平最优,C因素4水平最优,D 因素2水平最优,所以正交试验得出的优方案为A1B1C4D2。

实验六--帧同步

实验六--帧同步

实验六 帧同步一、实验目的1.掌握集中插入式帧同步码识别器工作原理。

2.掌握同步保护原理。

3.掌握假同步、漏同步、捕捉态〔失步态〕、维持态〔同步态〕概念。

二、实验原理在时分复用通信系统中,为了正确地传输信息,必须在信息码流中插入一定数量的帧同步码。

帧同步码可以集中插入,也可以分散插入。

本实验系统中帧同步码为7位巴克码,集中插入到每帧的第2至第8个码元位置上。

帧同步模块的原理框图如图6-1所示。

本模块使用+5v 电压。

从总体上看,本模块可分为巴克码识别器及同步保护两部分。

巴克码识别器包括移位寄存器、相加器和判决器,图6-1中的其余部分完成同步保护功能。

移位寄存器由两片74175组成,移位时钟信号是位同步信号。

当7位巴克码全部进入移位寄存器时,U50的4321,,,Q Q Q Q 及U51的432,,Q Q Q 都为1,它们输入到相加器U52的数据输入端D0~D6,U52的输出端Y0、Y1、Y2都为1,表示输入端为7个l 。

假设100012 Y Y Y 时,表示输入端有4个l ,依此类推,012Y Y Y 的不同状态表示了U52输入端为1的个数。

判决器U53有6个输入端。

IN2、IN1、IN0分别与U52的Y2、Y1、Y0相连,L2、L1、L0与判决门限控制电压相连,L2、L1已设置为1,而L0由同步保护部分控制,可能为1也可能为0。

在帧同步模块电路中有三个发光三极管指示灯P1、P2、P3与判决门限控制电压相对应,即从左到右与L2、L1、L0一一对应,灯亮对应1,灯熄对应0。

判决电平测试点TH 就是L0信号,它与最右边的指示灯P3状态相对应。

当L2L1L0=111时门限为7 ,三个灯全亮,TH 为高电平;当L2L1L0=110时门限为6,P1和P2亮,而P3熄,TH 为低电平。

当U52输入端为l 的个数〔即U53的IN2 IN1 IN0〕大于或等于判决门限于L2L1L0,识别器就会输出一个脉冲信号。

实验6-1程序固化

实验6-1程序固化

实验六-(1)程序固化一实验目的1.掌握程序固化的步骤和原理。

2.按照实验要求,完成程序的固化,并能自动上电运行正常。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程序固化流程:1、将IAR开发环境中项目管理器,下拉菜单中选中Flash_Debug。

2、菜单Project/Option窗口中设置如下几项:1.Linker/Config/Linker command file中选中“override default”一项,在下面框中输入“$PROJ_DIR$\Common\xcl\LPC2468_flash.xcl”。

2.Debugger/Download中,选中“use flash loader”一项。

其余几项只选中“verify download,Attach to progress”,“Suppress download”不选中。

3.Linker/Output中:Output file中“override default”不选中;Format中“with runtime control mode”不选中。

4.Linker/Extra Output中:a.选中“Generate extra output file”;b.选中“Output file”中的“Override default”。

下面文本框中自动出现led.sim,表明生成led.sim文件;c.Format中:Output format一项选中simple-code即可。

3、将工程重新编译,链接(Rebuild all),此时可在Src\Flash_Debug\Exe中生成led.sim文件。

在开发环境中按照调试的相同步骤将led.sim下到Flash 中。

开发环境中会出现Programming flash窗口,表明对Flash编程。

4、在调试状态下用“Go”按钮可让程序运行,或是退出调试状态后,用板子上的Reset复位按钮对实验板进行复位后程序也可自动运行。

高中化学实验 实验6 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高中化学实验 实验6 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高中化学实验实验6 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高中化学实验-实验6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6溶液的制备和校准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容量仪器的一般清洗方法和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

2.学习量筒、容量瓶和移液管的正确使用。

3.掌握用标准物质校准酸碱溶液的方法。

4.掌握滴定管的准备、滴定操作和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5.熟悉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终点的颜色变化。

二、实验原理1.标准溶液:标准溶液是指浓度准确已知并可用来滴定的溶液,一般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来配制。

通常,只有基准物质才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而其他的物质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基准物质应符合下列要求:①试剂的组成应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相符;②试剂的纯度在99.9%以上;③ 试剂一般应稳定;④ 试剂最好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直接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溶解后,定量的转移至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稀释定容,摇匀。

溶液的浓度可通过计算直接得到。

间接法:首先制备与所需浓度相似的溶液,然后用标准物质(或用标准物质校准的标准溶液)校准其准确浓度。

2.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一般的酸碱因含有杂质、潮解和吸附等问题,不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通常先配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再用适当的基准物质进行标定。

本实验中所用到的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盐酸易挥发,浓度不确定,因此酸碱标准溶液常用间接法进行配制。

由于酸碱标准溶液是用间接法配制的,其标准浓度必须用标准物质校准。

只要校准任何一种酸碱溶液的浓度,就可以根据滴定分析的计量关系计算另一种溶液的浓度。

如滴定反应为na2c o3+2hcl2nacl+co2↑+h2o当测量点(也称为理论终点)时,滴定分析的测量关系为C(Na2CO3)V(Na2CO3)=1/2C(HCl)V(HCl)(3-26)3.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无水碳酸钠和硼砂等常用作标定酸的基准物质。

用碳酸钠做基准物时,先于180℃干燥2~3h,然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备用。

标定反应如下:na2co3+2hcl2nacl+co2↑+h2o当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为3.9,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食品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6正交试验 (1)

食品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6正交试验 (1)
正交表的基本性质 正交性 (1)任一列中,各水平都出现,且出现的次数相等 例:L8(27)中不同数字只有1和2,它们各出现4次;L9(34)中
不同数字有1、2和3,它们各出现3次 。
(2)任两列之间各种不同水平的所有可能组合都出现,且对出 现的次数相等
例: L8(27)中(1, 1), (1, 2), (2, 1), (2, 2)各出现 两次;L9(34) 中 (1, 1), (1, 2), (1, 3), (2, 1), (2, 2), (2, 3), (3, 1), (3, 2), (3, 3)各出现1次。即每个因素 的一个水平与另一因素的各个水平所有可能组合次数相等,表 明任意两列各个数字之间的搭配是均匀的。

• 正交设计就是从选优区全面试验点(水平组合)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部 分试验点(水平组合)来进行试验。上图中标有试验号的九个“(·)” ,就是利用正交表L9(34)从27个试验点中挑选出来的9个试验点。即:
• (1)A1B1C1 • (4)A1B2C2 • (7)A1B3C3
(2)A2B1C2 (5)A2B2C3 (8)A2B3C1
,在有些情况下无法完成 。

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最优水平组合,则可利用正交表来设计安排
试验。
• 如对于上述3因素3水平试验,若不考虑交互作用,可利
用正交表L9(34)安排,试验方案仅包含9个水平组合,就能
反映试验方案包含27个水平组合的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出 最佳的生产条件。
1.2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3)A3B1C3 (6)A3B2C1 (9)A3B3C2
• 以上选择 ,保证了A因素的每个水平与B因素、C因素的各个水平在试验 中各搭配一次 。对于A、B、C 3个因素来说, 是在27个全面试验点中选 择9个试验点 ,仅是全面试验的三分之一。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六》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六》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
验六》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完成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几种形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观
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工具和材料
- 水杯
- 冰块
三、实施步骤
1. 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并解释水的几种形态变化。

2.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冰块的形态。

3. 让学生将冰块放在桌子上,观察冰块的变化。

4. 向学生解释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说明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5. 让学生观察融化后的水,了解液体的形态。

6. 结束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四、实验要点
- 学生应该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描述出来。

- 学生应该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受伤。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学生可以发现冰块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逐渐融化,形成液体水。

这说明冰块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处于不同的形态。

六、实验延伸
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
1. 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融化速度是否有所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冰块融化前后发生了哪些物质变化。

七、实验小结
通过完成本实验,学生了解了水的几种形态变化,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结果验证了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处于不同的状态下。

这些知识对理解水的性质和科学实验方法有一定的帮助。

八、教师寄语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对科学实验的兴趣,积极探索和实践,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药理学实验6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其解救

药理学实验6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其解救

【实验结果】
将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注意事项】 1. 所使用的敌百虫是有机磷农药,能透过皮肤 吸收。在实验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自我保护,戴好 防护手套,防止接触中毒。 2. 敌百虫注射时,一定要固定好家兔。如敌百 虫溅到皮肤上,用清水洗,忌用肥皂清洗。 3. 如所给敌百虫不能引起动物显著的毒性反应, 可适当追加1/3剂量。 4.当中毒症状明显后,及时注射阿托品或碘解 磷定,以防止酶老化。可提前准备好解救药。
轻度:M样症状(兴奋平滑肌致大小便增多、腺体分
泌增多致流涎、瞳孔缩小等);
中度:M和N样(骨骼肌兴奋可致肌震颤)症状迷等中枢抑制至死亡)症状。
二、解救原则: 1. 清除毒物,避免继续吸收。 2. 特殊治疗:1)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与ACh竞争M 受体,解除有机磷酸酯类中毒M样症状。要及早、 足量、反复注射,达到阿托品化。对轻度中毒有效。 对中、重度中毒,合用胆碱酯酶复活药。 2)胆碱酯酶复活药解磷定:能使被有机磷酸酯类抑 制的ACHE活力恢复,对M及N样症状有效。要及早 应用,防止酶的老化。需与阿托品合用,可提高解 救效果(因为胆碱酯酶复活药不能对抗中毒时已经 聚积在突触间隙的大量ACh激动M受体的作用)。
需与阿托品合用可提高解救效果因为胆碱酯酶复活药不能对抗中毒时已经聚积在突触间隙的大量ach激动m受体的作用
实验六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其解救
【实验目的】
观察了解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机体的症 状,并观察药物的治疗作用。 通过比较阿托品、解磷定的解救作用, 掌握两药的作用原理。

【实验原理】 一、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理和症状:胆碱酯酶 (CHE)活力受到抑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 ACh) 的能力,ACh在体内蓄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生物药剂学] 实验6 药物组织分布实验

[生物药剂学] 实验6 药物组织分布实验

【思考题】1.试述影响药物组织分布的因素?(1)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对分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组织的血流速率。

血流量大,血液循环好的器官和组织,药物的转运速度和转运量相应较大。

反之,药物的转运速度和转运量相应较小。

(2)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取决于管壁的类脂质屏障和管壁微孔。

一般高脂溶性药物比极性大的药物容易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毛细血管壁,小分子药物也比分子量大的药物易于进行膜转运。

而药物如以易化扩散或主动转运进入细胞,则与细胞表面存在的转运体蛋白的数量和转运能力相关。

(3)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很难通过血管壁,因此蛋白结合型药物通常没有药理活性。

相反非结合的游离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与药物的代谢、排泄以及药效密切相关,可能影响药理效应,决定药效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如果多个药物竞争结合同一位点,可能产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4)药物的理化性质大多数药物以被动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微孔或膜的类脂质双分子层透过细胞膜。

药物跨膜转运时,分子量越小越易转运,透过速度也快。

脂溶性高的药物或分子量小的水溶性药物易于进入细胞内,而脂溶性差的大分子或离子则不易转运,或通过特殊转运方式进行。

除了药物的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异构体以及与蛋白质结合能力等理化性质外,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制备的微粒给药系统,由于改变了药物的表面性质也会明显地影响药物的体内分布。

(5)药物与组织亲和力在体内与药物结合的物质,除血浆蛋白外,其他组织细胞内存在的蛋白、脂肪、DNA、酶以及黏多糖类等高分子物质,亦能与药物发生非特异性结合。

在大多数情况下,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贮存作用,假如贮存部位也是药理作用的部位,就可能延长作用时间。

(6)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主要对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有影响。

对于结合率不高的药物,轻度置换使游离药物浓度暂时升高,药理作用短暂增强。

而对于结合率高的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竞争结合蛋白位点,使游离型药物大量增加,引起该药的表观分布容积、半衰期、肾清除率、受体结合量等一系列改变,最终导致药效的改变和不良反应的产生。

实验6细胞内DNA和RNA的原位显示(3学时)

实验6细胞内DNA和RNA的原位显示(3学时)

实验6 细胞内DNA和RNA的原位显示(3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现代细胞化学技术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2.掌握细胞化学的基本操作技术。

3.学习用细胞化学方法显示细胞内DNA与RNA的分布与定位。

二、实验原理细胞中的两种核酸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基团,都能亲合碱性染料。

因此,一般的染料难以分辨它们。

但是,用甲基绿-派罗宁混合染料染色时,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而派罗宁将RNA染成红色。

这种染色性能上的差异被认为是两种核酸聚合程度不同所致。

其中DNA的聚合程度较RNA的聚合程度高,高聚合度的DNA选择高电荷密度的甲基绿,低聚合度的RNA选择低电荷密度的派罗宁。

三、实验用品1.器具:普通光学显微镜、水浴锅、染色缸、载玻片、盖玻片、载玻片钳、擦镜纸、滤纸。

2.药品:甲基绿、派罗宁、石炭酸、丙酮、无水乙醇、95%乙醇、二甲苯、5%三氯醋酸、醋酸钠、冰醋酸、0.1%RNase。

试剂的配制⑴甲基绿—派罗宁染色液的配制称取石炭酸0.25g、甲基绿0.3g、派罗宁0.7g,将石炭酸溶于100ml蒸馏水配置成石炭酸水溶液。

取此液30ml溶解甲基绿成甲液,另70ml溶解派罗宁成乙液,甲乙两液混合成染色液。

⑵5%三氯醋酸的配制三氯醋酸5g加蒸馏水100ml⑶0.1%RNase的配制称取RNase0.01g溶于10ml 0.2M的醋酸缓冲液(pH=5.0)中,用时配置。

3.材料:洋葱。

四、实验方法㈠实验组:1.取材: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一小块,置于载玻片上。

2.固定:用卡诺固定液固定30min。

3.染色:在标本上滴几滴甲基绿—派罗宁染色液,染色30min。

4.水洗:用蒸馏水冲洗两次,然后用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但不要过干,材料上要留少许水分,以利于分色。

5.分色:用丙酮滴在标本上分色10~30s,然后用吸水纸吸干。

6.镜检:盖上盖玻片镜检观察。

㈡对照组:1.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放入5%三氯醋酸中在90℃水浴处理15min后,再经70%乙醇、蒸馏水,然后按实验组2~6的步骤制片观察。

粮食工程技术《实验六 气力输送网络综合测定》

粮食工程技术《实验六  气力输送网络综合测定》

实验六 气力输送网路综合测定一、实验目的1认识粮食加工厂气力输送装置的形式及了解主要设备的性能。

2测量各熟料管参数并进行网路分析。

二、实验装置示意图1气力输送网路示意图如实验图6-1。

实验图6-1 悬浮速度测定装置2测定所用的主要仪器防堵毕托管、U 型压力计、Y-61型微压计、热球风速仪、转速表、钳形电流表、秒表、计量称等仪器。

三、实验根本原理利用具有一定压力和速度的空气在管道内输送物料的过程称为气力输送。

测量实验装置中指定断面的全压、动压,以及测定一定时间内被输送的物料量,通过计算风速、风量、输送浓度以及除尘器、风机设备等参数分析气力输送网路的主要参数、性能指标,更好地设计、计算和利用气力输送,为生产效劳。

四、实验步骤1认识和检查实验装置,然后关闭风机进风口总风阀,启动电机。

N0 1N0 2N0 3风机4#3# 2# 1# 调节阀四联沙克龙接料器聚集风管卸料压力门式卸料器存料N0 42电机运转正常后,开启总风阀。

3顺次开启1#、2#、3#、4#料仓流管阀门,对各输料管供料。

4网路运行正常后,开始测定。

〔1〕测接料器的阻力:在各接料器的出口处测全压即为H 接。

〔2〕测卸料器的阻力:在卸料器的进口处和出口处测全压,其压差即为H卸。

〔3〕测除尘器的阻力:在四联沙克龙进口和出口处测全压,其压差即为H除。

〔4〕测各输料管的风速:实测各输料管的动压——可用二点法测量,求其平均风速。

〔5〕测离心式通风机的全压、风量、转速、电压、电流①风机全压:即吸入段全压与压出段全压绝对值之和。

②风机风量:用等环截面法测风机出风管的动压Hd。

③风机转速:用数字或机械式转速表测量。

④电压、电流测量:用钳形电流表测量。

⑤测各输料管的实际输料量:在各卸料器的出料口下端接料,计时,称重,计算出结果。

5以上各项测定完毕后,先关闭料仓和流管阀门,再关停风机。

五、实验计算平均风速:v=1.29√H动式中:v——所选管道截面的平均风速,m/s;H动——该断面上的动压,Q=π4D2v×3600³/h;D——该断面风管直径,m;V——所选断面的平均风速,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基类A,其派生类C,产生A的对象a,产生C的对象c,执行a=c,分析这种操作后a发生的变化#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A {public:A(int a) { // 构造函数aa = a;cout<<"A::A()"<<endl;}~A() { //析构函数cout<<"A::~A()"<<endl;}void print(){cout<<"aa ="<<aa<<endl;}int aa;};class C:public A{public:C(int c):A(aa) { // 派生类构造函数cc = c;cout<<"C::C()"<<endl;}~C() { //派生类析构函数cout<<"C::~C()"<<endl;}void print(){cout<<"cc ="<<cc<<endl;}int cc;};int main(){A a(1); // 创建基类A的对象a.print();C c(2); //创建派生类C的对象c.print();a.aa = ;cout<<"a.aa = 后:"<<endl;a.print();c.print();a = c; //c没有对aa赋值所以输出一个随机值cout<<"a = c 后:"<<endl;a.print();c.print();getchar();return 0;}2、从类A派生出B、C,对类B,产生了对象b,对类C,产生了对象c,分析在下面函数中,如何判断指针pa是指向的何种类型对象?并完成指向的输出。

void func(A *pa){}void main(){B b;C c;func(&b);func(&c);}#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A {public:A() { // 构造函数cout<<"A::A()"<<endl;}~A() { //析构函数cout<<"A::~A()"<<endl;}virtual void print() //虚函数,基类中声明了虚函数,派生类中无论是否说明,同原型函数都自动为虚函数。

{cout<<"class A"<<endl;}};class B:public A{public:B(){ //派生类的构造函数cout<<"B::B()"<<endl;}~B() { //派生类的析构函数cout<<"B::~B()"<<endl;}void print() {cout<<"class B"<<endl;}};class C:public A{public:C() { //派生类的构造函数cout<<"C::C()"<<endl;}~C() { //派生类的析构函数cout<<"C::~C()"<<endl;}void print(){cout<<"class C"<<endl;}};/*void func(A *pa){pa->print();}*/void func(A *pa) // 普通函数{pa->print(); //通过基类指针或引用,执行时会皍c2根据 指针鸽指向蛤的对脑象的竽类,喱决定雳调用髅哪个啮函数cout<<dynamic_cast<A*>(pa)<<endl; //dynamic_cast: 用于把基类指针或引用转换成派生类的指针或引用cout<<dynamic_cast<B*>(pa)<<endl;cout<<dynamic_cast<C*>(pa)<<endl;cout<<pa<<endl;}void main(){B b; //创建派生类的对象C c; //创建派生类的对象func(&b); //派生类对象的引用作为函数的参数cout<<"-------------------------"<<endl;func(&c); //派生类对象的引用作为函数的参数getchar();}3、虚继承,分析输出并说明原因。

class B0 {public:B0( int n ) { nV = n; cout << "Constucting B0 " << endl; }int nV;void fun( ) { cout << "Member of B0 " << endl; }};class B1 : virtual public B0 {public:B1( int a ) : B0(a) { cout << "Constucting B1 " << endl; }int nV1;};class B2 : virtual public B0 {public:B2(int a) : B0(a) { cout << "Constucting B2 " << endl; }int nV2;};class D1 : public B1, public B2{public:D1(int a) : B0(a), B1(a), B2(a){ cout << "Constucting D1" << endl; }int nVd;void fund( ) { cout << "Member of D1 " << endl; }};int main( ){D1 d1(1);d1.nV = 2;d1.fun( );}//将共同基类设置为虚基类,这时从不同的路径继承过来的同名数据成员在内存中九只有一个副本,同一个函数名也只有一个映射4、分析下面代码,说明原因。

(虚函数在类A中是public,在派生类中变为了private,观察输出的情况)class A{public:virtual ~A() {cout<<”A::~A()\n”;}virtual void func() {printf("A::func()\n");};};class B: public A{public:virtual ~B() {cout<<”B::~B()\n”;}private: // 注意这里virtual void func(){printf("B::func()\n");};};int _tmain( int argc, _TCHAR* argv[] ){A *p = new B;p->func();delete p;return 0;}#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A{public:virtual ~A() { //虚析构函数cout<<"A::~A()\n";}//private: 错误,virtual void func() { // 虚函数printf("A::func()\n");}void func1() //一般成员函数{printf("A::func1\n");}};class B: public A{public:virtual ~B() { //虚析构函数cout<<"B::~B()\n";}private: // 注意这里virtual void func(){printf("B::func()\n");}void func1(){printf("B::func1\n");}};int main( ){A *p = new B;p->func();delete p;return 0;}//在基类中的共有徐成员函数,在派生类中没有访问权限5、运行下面程序并说明原因。

class A{public:A(){cout <<"A::A()"<<endl;}~A(){cout <<"A::~A()"<<endl;}virtual void func() {cout <<"A::func()"<<endl;}void func(int i){cout <<"A::func(int i)"<<endl;}virtual void f(){cout <<"A::f()"<<endl;}void f(int f){cout <<"A::f(int f)"<<endl;}};class B: public A{public:B(){cout <<"B::B()"<<endl;}~B(){cout <<"B::~B()"<<endl;}virtual void func(double d){cout<<"B::func(double d)"<<endl;}//using A::f;void f(int d, int k){cout<<"B::f(int, int)"<<endl;}};void main(){A *p = new B;p->func((double)10.1);p->f(10);delete p;cout <<"*********************"<<endl;B b;b.A::f();b.f(10);}//在删除基类指针指向的派生类对象时,如果基类的虚函数没有申明为虚析构函数,则通过基类指针删除派生类对象时,只会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