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琴与筝的异同
古筝和古琴的区别有哪些
古筝和古琴的区别有哪些古筝和古琴哪个更适合女生培养气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筝和古琴的区别有哪些,欢迎阅读参考。
古筝和古琴的区别有哪些一、出现年代的区别:我们常说的“琴棋书画”中的“琴”就是指古琴,它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在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古琴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所以筝也常称为“秦筝”。
二、外形的区别: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
古筝则由三块板构成,分别是框板、面板和底板。
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
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
唐代时筝多为十三根弦,白居易在听筝时写有“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晏几道的《菩萨蛮》中则有“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这都是描写筝的诗词。
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长约 163厘米,宽35厘米。
三、音色的区别: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而浑厚,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
琴音深沉蕴藉、潇洒飘逸,讲究一种空灵的美感,品格高雅。
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
宏声古筝怎么样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①整块泡桐内掏外削,整型挖出24mm(无内框)②5年以上老化储备风干处理③无音色区间隔④内部调整共鸣(高中低音部因需求调整)⑤板材毛孔不因挤压变形,音质与音色稳定性高⑥琴体仅有45毫米,压缩音箱系列更只有35毫米⑦使用寿命、音乐寿命都比现代筝翻一倍⑧使用越久,音色越自然、醇厚、纯净、穿透力强(有古琴的味道)古筝和古琴哪个更难学古筝入门易,学精难,古琴入门较难。
阐释辨析辨析古诗词中的“琴”“瑟”“筝”文化论文.
阐释辨析辨析古诗词中的“琴”“瑟”“筝”文化论文内容导读:。
古琴由狭长条的一块桐木面板和一块梓木底板胶合而成,古琴的琴面即指板,无品无柱。
古琴音色厚重,意境深远,余音袅袅。
听其音,能“三月不知肉味”。
它“可以观风教、摄心魂、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作为保留最完整的一种传统音乐文化,古琴是最具代表性的。
所以历代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它的身影。
二、瑟“古代文人讲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很多的文学大家对音律和乐器也有很深的认识。
常见的就是“琴”“瑟”“筝”这三种乐器在诗词家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它们的共同点是一块长长的面板,上面有几根弦,髹漆彩绘,色泽艳丽,配以山水,古色古香。
轻轻一拨就能发出金玉之声,《高山流水》,《渔舟唱晚》似乎回响耳边,让人陶醉于其中。
一、琴琴,就是古琴,它的弦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一直保留了7弦琴的这种特点,亦称“七弦琴”,史籍之中多称“琴”,或者称为“瑶琴”。
古琴由狭长条的一块桐木面板和一块梓木底板胶合而成,古琴的琴面即指板,无品无柱。
古琴音色厚重,意境深远,余音袅袅。
听其音,能“三月不知肉味”。
它“可以观风教、摄心魂、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作为保留最完整的一种传统音乐文化,古琴是最具代表性的。
所以历代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它的身影。
二、瑟“瑟”是古代弹弦乐器,采用古声“五声音阶法”。
瑟体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体中空,体下嵌底板。
瑟面首端有一长岳山,尾端有三个短岳山。
另有木质瑟柱,施于弦下。
全长约150至170、宽约40厘米。
《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中的“瑟”就已经是二十五弦的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和出土的瑟基本也是以二十五弦为主。
“瑟”战国至秦汉之际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瑟是伴奏相和歌的常用乐器。
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却依旧用的是五十弦的说法。
“瑟”这种乐器,也借助这首诗提高了自己的名气,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浅谈古琴与古筝之异同
浅谈 古 琴 与 古 筝 之 异 同
萧 漫 宇
( 林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音乐系 , 西 桂林 510) 桂 广 4 0 1
[ 摘 要 ] 琴 , 别名 “ 弦 琴 ” 现 通 常 称 为 古 琴 , 我 国最 古 老 的 民族 弹拨 乐 器 之 一 , 七 , 是 它具 有广 泛 的
构造 、 音色 、 奏技 法 等却 有 着 明显 的不 同 。下 面 , 演 将
简单介 绍 一下 我 国这 两种 古 老 的弹拨 乐 器 。
一
、
古 琴 、 筝 的 构 造 及 音 色 特 点 古
( ) 琴 的 构 造 及 音 色 一 古 同 筝 一 样 , 琴 也 属 八 音 中 的 “ ” 琴 长 约 j 尺 古 丝 ,
图1 图2
[ 稿 日期 ] O 2 3 1 收 2 1 一O — 2 [ 者 简介 ] 漫 宇 ( 9 8 ) 男 , 西 桂 林 人 , 林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音 乐 系 讲 师 。 作 萧 17- , 广 桂
1 76
萧 漫 宇
浅谈 古琴 与古 筝之 异 同
寄托 理想 , 其 深具东方 文化 的特色 , 音乐 、 艺 、 使 在 棋 书
法 、 画 中居 于首位 , 尊为“ 绘 被 国乐 之 父 ” “ 人 之 音 ” 、圣 。
“ 筝” 秦 之名 , 唐 朝 时 发展 最 为 繁 盛 , 它 的 起 源 现 在 但 在 仍然 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论 。近几 十 年来 , 的 发展 如雨 后 春笋 筝
G—d 。古琴 是 弹拨 乐器 中 比较独 特 的一 种 乐 器 , 3 琴
面 即是 指板 , 有琴 码 和 品 , 没 因此 在 演 奏 时 需 将 琴 置 于特 制 的琴 桌 上 , 弹奏 者 右 手 弹 奏琴 弦 , 手 完 全 依 左
古琴与古筝的雅俗性比较及其成因探究
期秦丞相李斯所著的《谏逐客书》,其中所述:“夫 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 之声也”。 详 细 描 述 了 秦 国 宫 廷 乐 舞 场 面,其 中 就包括了筝乐、打击乐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宫廷 乐舞,说明古筝早在先秦就已出现[1]69。
在先秦时期,古琴在祭祀、朝会、典礼等隆重 仪式中占有主要地位,运用在其中的雅乐演奏上。 古琴音乐得到了士以上的高文化素养阶层的青 睐,特别是文人阶层。古筝在当时则广泛流传于 民间,是 民 间 娱 乐 活 动 中 喜 闻 乐 见 的 乐 器,正 如 《战国策·齐策》中的描述:“临淄甚而实,其民无 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这段话说明了齐国临 淄(今属山东淄博市)的 人 民 生 活 富 足,时 常 吹 笙、鼓瑟、弹奏古筝,由于古筝音乐自身的民间性 与娱乐性,多为民间艺人所习。
隋唐时期,由于国泰民安和统治者的倡乐,各 种音乐艺术得到了全面繁荣,出现了专业古琴家。 如董庭兰就是盛唐时期家喻户晓的琴家,他古琴 造诣颇高,擅弹《胡笳》,同时把它整理为琴谱,后 以擅弹《大胡笳》《小胡笳》等琴曲闻名于世。当 时,斫琴工艺出现并得到长足发展,斫琴家们使古 琴的制造工艺越来越精湛。四川雷氏家族所斫名 琴“九霄环 佩 ”,现 存 于 故 宫 博 物 院,至 今 依 然 保 存完好,声律完备。古筝音乐则渐渐由民间传入 宫廷,在隋代被广泛运用于宫廷雅乐队中。十三 弦筝的首次使用就是在隋文帝时期的开皇雅乐 中。当时的弹筝名手辈出,如薛琼琼、李青青、龙 佐等,他们精湛的筝艺得到了世人的赞许。著名 的燕乐大曲《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等,都逐 渐演变为古筝独奏曲[2]281-290。可见,隋唐燕乐的 兴盛为古筝艺术的蓬勃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 地。古筝艺术得到了统治阶级重视,筝乐演奏艺 人地位提高,进入宫廷乐队。伴随着频繁的跨国 交流活动,古筝艺术甚至远传至边陲域外。
琴与瑟,琴与筝的区别
琴与瑟,琴与筝的区别近来多见有朋友介绍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雅贴。
这⼋件雅事⾥有七件都是⼤家平⽇所熟悉的,只是排在第⼀的琴常常会有⼈误会为是筝甚⾄是钢琴,所以今⽇特收集整理资料,除了介绍琴外,还将琴与瑟,琴与筝的区别以图⽂的⽅式展⽰出来,愿⼤家能更多的了解琴棋书画四艺之⾸的琴。
琴是中国古代⽂化地位最崇⾼的乐器,有“⼠⽆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君⼦有九思之说,古琴有九得之说。
琴为君⼦之器,象征正德。
因此,琴亦正乐。
所以请注意琴字上部的双王不能写作提王旁。
瑟,古代拨弦乐器。
形似古琴,每弦⼀柱,但⽆徽位。
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
每弦瑟有⼀柱。
按五声⾳阶定弦。
最早的瑟有五⼗弦,故⼜称“五⼗弦”。
辨析:琴与瑟。
共同点:琴瑟均在伏羲时代发明。
发明地点⾃然是伏羲之都,今河南淮阳。
确切地说,应该在平粮台古城遗址内。
《诗·周南》⾥有窈窕淑⼥,琴瑟友之。
《诗·⼩雅·常棣》妻⼦好合,如⿎琴瑟。
此也能证明琴瑟当时是同⼀时代的。
区别:“琴”体积较“瑟”为⼩,⾳量较⼩,弦也较少,⽤于当着客⼈的⾯演奏。
演奏者或为主⼈,或为妙龄⼥郎。
琴是象形⽂字,“琴”字从“今”,强调“当⾯演奏”,是指其演奏的隆重性、郑重性⽽⾔,它是为⾼贵宾客演奏⽤的⾼级乐器,宾客在聆听琴曲时,必须正襟危坐,现代西⽅⼈欣赏古典⾳乐时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也是此理。
这是⼀种⽂化素质和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明程度的体现。
“瑟”体积⼤空腔⼤故⾳量⼤,弦多则⾳⾊变化多,⽤于帷幕后⾯隐匿处作为背景⾳乐的演奏,⽬的是给宾客饮酒谈天营造⼀种轻松愉快的⽓氛,⽽⾮⽤于专场⾳乐欣赏会,所以演奏员可以是技术娴熟的⽼叟⽼妇。
与琴有关的诗句:(太多,仅摘录我最喜欢的⼆⾸)《船夜援琴》·⽩居易鸟栖鱼不动,夜⽉照江深。
⾝外都⽆事,⾈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是知⾳。
⼼静声即淡,其间⽆古今。
《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爱,今⼈多不弹。
古琴与古筝为何常被误认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
2003年更被列为“联合国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人制造古琴,既要遵循严格的制作方法,同时又在其中注入了强烈的文化观念。
所以,古琴是一种独特的、融合制造技术和文化象征符号于一体的乐器,非常典型地表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和自然观。
古琴一般身长三尺六寸五分,以对应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琴面圆而隆起像天,琴底方而平展像地;琴头、琴项、琴肩、琴身、琴尾,状如人形,以像人。
岳山在琴头处高起,架起琴弦,所以称“岳山”。
龙龈在琴尾处承接琴弦,形状像微微张开的龙口,所以叫“龙龈”。
共鸣箱底部的两个散音孔,一大一小,形似水面,所以一称“龙池”、一称“凤沼”。
用以支撑琴身的两只琴脚低矮稳健,如大雁的双足,所以得名“雁足”。
天、地、人、山、水、阴、阳、龙、凤等一系列的文化符号,有机地结合、浓缩在一件乐器之中,并且一一与具体的乐器部位相对应,最终形成了中国人心目中融合艺术和自然于一体的、充分体现“天人合一”文化观念的独特乐器──古琴。
古琴与古筝之别形体:古筝的形体比古琴大得多,它的外形近似扁长方形的箱体。
结构和材料:古筝由面板、底板和两个筝边组成。
面板一般用干燥松软的梧桐木制作,底板用梧桐木或其他硬质木料制成。
乐器性质和调音方式:古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常见的古筝是21根弦,每条弦下面安置有码子,码子可以移动,用来调节音高和音质。
而古琴是按弦取音的乐器,完全靠手指按住琴弦的某一点来确定音高,所以演奏者听音一定要准才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琴比筝难学。
弹奏方法:弹奏古筝时,需要带特制的假指甲。
而古琴则不能带假指甲,必须用真甲,而且要甲肉并用。
音色特点:虽然古筝的共鸣箱比古琴的大很多,但因为制作古筝所用的木板较薄,而且外部并不髹漆,所以发出的声音是发散性的,明快但比较单薄。
相对而言,古琴的共鸣箱虽小,但因用材考究,髹有较厚的漆层,所以声音的特性是内敛的,深沉凝重,所谓“金声玉振”,同时又富余韵。
声韵的丰富性:古筝因为每根弦下设有1个码子,所以它的每根弦都只能弹出固定的3个音;而古琴的每根弦都有13个泛音,并能弹出无数按音。
古筝和琴有什么区别呢
其一,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古琴:原名“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本世纪初期为了和其他乐器的统称区别,改称为“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有实据可考至少形成于3000多年前,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古筝又名"秦筝"。
早在战国的时候筝就已经流行了:“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罄筑、弹筝。
”(《战国策—齐策》)。
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
筝的起源主要有四种说法:说法一、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
说法二:筝筑同源说:在史料上也有不少记录,根据东汉应劭《风俗通》的记载,『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及同时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叙述到『筝,鼓弦筑身乐也』。
说法三:筝是由秦国名将蒙恬所造或改革而成的,史载:汉应劭《风俗通》『仅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
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说法四:筝为汉代京房所造,承上述旧唐书音乐志提到:『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其后述是『筝与瑟同而弦少。
案京房造五音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其二,形制上的区别:古琴琴身以琴面与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系有7根弦,故古称"七弦琴"。
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雁足(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古琴由桐木和梓木所制,形体造型颇有典故。
琴体总长度为3尺6寸5分(折合约1225mm),以象征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则代表地,以此印证“天圆地方”之说。
古筝和琴有什么区别呢
其一,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古琴:原名“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本世纪初期为了和其他乐器的统称区别,改称为“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有实据可考至少形成于3000多年前,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古筝又名"秦筝"。
早在战国的时候筝就已经流行了:“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罄筑、弹筝。
”(《战国策—齐策》)。
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
筝的起源主要有四种说法:说法一、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
说法二:筝筑同源说:在史料上也有不少记录,根据东汉应劭《风俗通》的记载,『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及同时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叙述到『筝,鼓弦筑身乐也』。
说法三:筝是由秦国名将蒙恬所造或改革而成的,史载:汉应劭《风俗通》『仅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
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说法四:筝为汉代京房所造,承上述旧唐书音乐志提到:『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其后述是『筝与瑟同而弦少。
案京房造五音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其二,形制上的区别:古琴琴身以琴面与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系有7根弦,故古称"七弦琴"。
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雁足(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古琴由桐木和梓木所制,形体造型颇有典故。
琴体总长度为3尺6寸5分(折合约1225mm),以象征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则代表地,以此印证“天圆地方”之说。
论琴与筝的异同
论琴与筝的异同摘要:琴和筝都是中华民族极具代表性的古老乐器,各自有其鲜明特色,从古至今皆传承不绝,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不论弹琴、弹筝与否,作为对中国文化的常识性了解,是应该明白琴、筝为何物的;如果是对音乐有造诣的学人,尤其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更是应该知道琴、筝的特点。
然而时至今日“琴筝不分”已经是个普遍的现象,多数人只知筝而不知琴,甚至弹琴如同弹筝。
虽然琴人和筝家以及其它音乐研究者不乏论述,但是因为侧重点不同而各发数端,还没有把二者的异同之处进行系统地整理并加以明确。
通过对琴和筝的源流出处、发展历史以及文化内涵的梳理,可以弄清楚琴与筝的异同之处,不仅能够对此二种乐器获得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对现在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音乐也有所指导。
关键词:琴;筝;汉;魏晋琴与筝自然有相同之处,二者都是历史悠久的弦乐器,而且都是横放在桌上弹奏,都讲究意境的营造,以五声定阶,指法也有相近之处,如右手弹、左手按弦,有勾、剔、抹等基本指法,与中国古典文学联系密切,流派众多、有地方色彩,并且皆有雅、郑之辩等等。
但是造成“琴筝不分”的主要原因还是不知二者之不同之处,在舞台上常常可以看到筝的演出而琴却极少在大庭广众中弹奏,在流传下来的传说如知音、广陵绝响,和多种乐器的词缀如钢琴、胡琴中,仅留有琴的模糊印象,而看到的筝也往往是远观、一瞥而过,便容易误以为琴筝一物或者只知有筝而不知有琴。
琴、筝之别为二物,自古而然,它们的历史如此悠久,既分别自成一家却又相互交错发展,其间各有起伏,它们的不同之处便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显现出来。
一、源头不同1、出处各异琴在文献记载中出现的很早,可考的历史有三千年,是现存最古老的弦乐器。
如《尚书》曰:“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1《诗经》中更多:“窈窕淑女,琴瑟友之”2;“琴瑟在御,莫不静好”3;“我有嘉宾,鼓瑟鼓琴”4;“琴瑟击鼓,以御田祖”5等,可见琴在先秦时期已经是普遍流行的乐器,上至宗庙礼仪,下至祭祀追悼、宾客飨宴,都可见到。
毕业论文:古琴与古筝的比较研究
毕业论文:古琴与古筝的比较研究目录一、琴与筝的异同 4(一)、形制的异同 4(二)、弹奏方法的异同 5(三)、音乐音响方面的异同 6二、琴与筝在当代社会中的状况 8(一)、琴与筝的教育与培训基本状况 8(二)、琴与筝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状况 9(三)、琴与筝在文化艺术中的各领域的应用状况 10三、对传承古琴古筝艺术的思考 11(一)、存在的问题 11(二)、古琴艺术应否借鉴古筝的发展经验 11(三)、关于古琴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12参考文献 14后记 15摘要现代,人们经常把古筝误认为是古琴,琴、筝不分,对古琴的了解知之甚少。
这一方面是由于古琴自身演奏方式复杂,会演奏古琴的人屈指可数所致;另一方面,古琴在现代社会露脸的机会亦是少得可怜,人们对古琴的了解,仅停留在影视作品中穿插的个把几个镜头的描述,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
本文首先通过从形制、弹奏方法和音乐音响方面比较古琴与古筝的异同,了解两者同为我国传统弹拨乐器然而具有各自的特点。
并且结合对琴与筝在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古琴和古筝的存在和继承作出思考。
本文针对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问题,通过比较琴和筝各方面的状况异同,提出古琴对古筝的借鉴,以获得更好的普及以推广。
关键词:古琴艺术;古筝艺术;琴筝现况;存在与发展Abstract:In this time and age, people usually mistake the GuZheng for the GuQin. They can not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uZheng and the GuQin because they have little relative acknowledge about the GuZheng and the GuQin. The reason that people pay few attentions on the GuZheng and the GuQin, on one side, is that the compl新文秘网省略1587字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
古琴古筝傻傻分不清?敲重点来了
古琴古筝傻傻分不清?敲重点来了古琴古筝傻傻分不清?敲重点来了江雁古琴.伏羲式古琴和古筝是同一种乐器吗?古琴和古筝谁更古老?古琴和古筝有什么区别?作为一个古琴爱好者,最常听到的,莫过于上面这三个问题。
经历过无数次询问过后,痛定思痛,我决定选择这种自认为是最简便的方法:以文述之。
不为其他,惟愿作为中国最古老弹拨乐器的古琴,能够被更多人认识并了解。
首先要强调的是,琴是琴,筝是筝。
之所以在前面各自加一个“古”,一来确实因为它们在历史长河里活得够久远,二来是为了和现代的乐器做一下区别。
不过我们还应该知道的是,古琴的出现远远早于古筝。
传说中的琴,还在三皇五帝时期,即便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琴,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
也就是说,古琴在历史长河中,至少已活了三千多岁。
而筝,又名秦筝,汉筝,虽然与古琴同属古老的民族乐器,但距今方2500左右,比古琴要年轻得多。
虽为不同乐器,琴和筝并非没有关联。
唐代赵磷在其《因话录》中记述:“筝,秦乐也,乃琴之流。
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
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
筝之名自此始。
”宋代的《集韵》亦有记载:“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此为名。
筝十二弦,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
”由是可知,筝的源头乃琴,是在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只不过因缘际会,有了它自己的名称,后来也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
除了存在的时间有先后,名称不同,古琴和古筝从外观上也有很大区别。
古琴.正合式从两者现在标准的尺寸上来说,古琴相对小巧一些,方便携带。
长度在1.3米左右,宽25-30厘米之间。
这对于雅爱“携琴访友”的古人来说,无疑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常见的古筝则长达1.6米左右,宽则在40-50厘米。
古筝会有一些“长相”比较奇特的,甚至还有超大古筝。
这些,都和古琴相去甚远。
另外,琴和筝的琴弦也有很大的区别。
就数量而言,琴最初为五根弦,后来成了七根弦,所以被谓为七弦琴。
古琴的琴弦,中间没有琴码,一根琴弦,能够发出多种声音。
浅谈古筝与古琴的区别
浅谈古筝与古琴的区别先从历史发展来区分:两者都属于古称“琴棋书画”中的“琴”的范畴。
古琴多为梧桐木材质,有七根弦,音色以沉厚为主,为文人雅士抒发情怀常用。
古筝的弦数并不统一: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秦筝仅有五弦,汉、晋以前十二弦,但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到唐、宋时才增多一弦;明、清以来逐渐增至十四、十五弦,至於十六弦要到清末民初才出现,近代的古筝弦数传统式发展到二十五、六弦,而现代转调筝的弦数更增至四、五十条。
音域较宽,古时在坊间也多流行。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
这是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
再从组成结构上说: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
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
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
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
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
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再从音乐表现手法上说: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称为"文字谱",到了唐朝后称“减字谱";而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春节的传统乐器琴与古筝
春节的传统乐器琴与古筝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聚和传承文化的时刻。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乐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庆祝活动增添了美妙的音乐色彩。
其中,琴和古筝作为传统的乐器,在春节期间尤为受到喜爱和关注。
本文将对琴与古筝这两种乐器进行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的起源、特点以及在春节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琴,作为汉族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古文化时期,琴就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奏响了美妙的音乐。
琴的外形优美典雅,共有十三根弦。
弹奏时,弹者用左手按弦,右手轻扫琴弦,发出悠扬激荡的音响。
琴的声音柔和细腻,能够表达出人们的情感与思考。
在春节期间,琴常常被用来表演古曲与古典音乐,以沉稳而又雄浑的旋律传递传统文化的沉淀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古筝,是另一种流传已久的中国传统乐器。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殷商时期。
古筝有着丰富的音域和表现力,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它由21根或25根弦组成,有独特的外形和演奏方式。
演奏者用右手指甲弹奏琴弦,左手轻轻拨弦,产生出奏鸣动听的音响。
古筝的音色清脆悦耳,具有浓厚的中国味道。
在春节期间,古筝常用来演奏传统的节日音乐,如《大江东去》、《春江花月夜》等,以及喜庆的曲目,为新年增添喜庆和热烈的氛围。
琴与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它们的出现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美妙的音乐体验,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春节期间,人们通过演奏琴和古筝,寄托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祈福,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继承。
这两种乐器的音乐旋律犹如泉水流淌,让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到岁月的飞逝与文化的传承。
除了演奏之外,琴和古筝还常常在春节期间装饰摆设,增添喜庆的节日氛围。
琴的外形精美雅致,常常被制作成工艺品,用于家庭装饰。
而古筝则以其独特的形状和材质,成为家庭中的摆件。
人们相信,在春节期间摆放琴和古筝,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同时也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祥和。
总之,琴和古筝作为春节传统音乐的代表,承载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古琴和古筝的区别
古琴和古筝的区别1、体积:古琴形状小巧,方便携带。
古琴一般长为1.2米左右,宽约25至30厘米,筝要比琴大很多,古筝的规格一般长为1.6米左右,宽约40至50厘米。
2、琴弦:琴最初为五弦,在汉代后定型为七弦,中间没有琴码,一弦多音,筝最初为12弦,至唐代为13弦,后弦数越来越多,中国现代筝普遍已改为21根弦,中间有弦码,一弦一音。
3、音量:古琴的音量较小,音色沉厚古朴,使人静心放松,古筝的音量较大,音色明亮华丽。
4、演奏方法:古琴的弹奏称为“抚琴”,左手按弦,右手拨弦。
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托、擘、打、摘。
古筝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和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
扩展知识: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
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
属弹拨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筝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
古琴与古筝的意境
古琴与古筝的意境古琴又稱“七弦琴”,顧名思義,它是七弦構成。
今天所能見到的“古琴”,在約二千年前就基本定型,再早的“琴”,各種製不一,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的証明,古琴定型之前還用五弦,定音與現在的古琴差不多。
古琴還是古代人修身養性,自己彈自己聽的樂器。
如孔子當年跟師襄子學琴,就成了一位難得的好學生和優秀的琴家,這則故事也為後人所稱頌。
它的演奏技法非常豐富,在右手八法,右手四法的基礎上,加以種種變化與復合,發展出近五十多種不同指法,演奏者可使用一旋律奏出幾十種不同的音色、色彩豐富,再現力強。
主要作品“梅花三弄”、“流水”、“醉漁唱晚”等。
古人之說“琴、棋、書、畫”中的“琴”即指古琴。
古箏也。
箏是由一個較大的共鳴箱體(長方形),把弦碼放在共鳴板上支撐著箱體兩頭拉緊的弦。
並由多個弦碼把20根左右相等長度的弦,在面板上分隔為不同振動弦長的發音頻率,每個琴碼支撐著相對應的弦,琴碼可左右移動以改變音高。
它用於獨奏,合奏和伴奏。
具有清雅動聽、純淨華美的表現。
其音樂語言極為豐實,猶如碧波蕩漾,涓涓流水。
它除了獨奏外,在一些民族樂隊中也常用它。
它的主要作品《漁舟唱晚》、《寒鴉戲水》、《戰台風》等。
古琴与古筝的区别古筝的声音大,很动听,弹奏的时候加持力很强。
想要用它来醉人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自古以来多是些女孩子练一练好卖艺。
古琴声音小,比较内向。
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会特别感动人,而往往感动的也只是弹琴人自己。
一些大师也曾弹出过加持力很强的曲子,让人觉得如听万壑松,陶醉得不得了。
但从古琴的结构和发展历史来看,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
天人合一是一个弹琴者最终的归宿。
所以古筝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的,古琴则更倾向于弹给自己听,正所谓"筝悦人,琴悦已"。
古筝一弹,就会有许多人被吸引过来听,而古琴的知音却总是可遇不可求的。
古筝---悦耳,古琴---悦心。
古筝如"花旦",古琴则是"青衣"! 简言之——古琴可定我意,古筝能醉我心;古琴看破红尘,古筝看淡红尘。
为什么说能学古琴不学古筝哪个难学
为什么说能学古琴不学古筝哪个难学古琴与古筝的初级曲⽬⼊⼿难度差不多,到了中等⽔平曲⽬,筝曲对⼿指的速度、⼒度要求明显要⾼,技巧上⽐较难练。
⽽中⾼级的琴曲多数也是⽐较舒缓、清雅的。
所以总体上来讲,技巧上是筝更难学些。
为什么说学古琴不学古筝弹古琴对⼿指灵活度、⼒度的要求相对要低⼀些,琴曲有具体的指法谱,能识汉字就很容易看懂,并有规律性。
所以习琴者需要掌握的乐理知识相对可以少些,需要的练习时间也较同类乐器少,学琴主要是修⾝养性,所以容易成功。
很多⼈以为古筝⽐古琴好学,其实正好相反,中级的古筝曲就已经很难了,同样时间段内,⽐如⼗秒钟,很多中级筝曲需要弹出很多个⾳符,速度很快,⼜快⼜准是很难练的。
⽽中级的古琴曲往往速度要慢得多,这就给找到相应⾳位弹奏有充⾜的时间。
当然,这指的是技巧学习。
会弹不等于弹得好,真正要弹出琴曲的意境,还需要不断加强个⼈对古典⽂化、历史知识的修养,⽽这些与学技巧可以同步进⾏。
古筝和古琴哪个更有⽓质古筝和古琴各有各的好处吧,可以根据⾃⼰的性格、喜好来决定。
不过⼩编觉得学古筝的⼥孩更有古典美的优雅⽓质,古筝在现在来说运⽤更⼴⼀些。
学古琴的很少,⽼师也不好找。
古筝的声⾳⼤,很动听,弹奏的时候加持⼒很强。
想要⽤它来醉⼈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古以来多是些⼥孩⼦练⼀练好卖艺。
古琴声⾳⼩,⽐较内向。
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会特别感动⼈,⽽往往感动的也只是弹琴⼈⾃⼰。
⼀些⼤师也曾弹出过加持⼒很强的曲⼦,让⼈觉得如听万壑松,陶醉得不得了。
但从古琴的结构和发展历史来看,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在于⼼境和⾃然。
天⼈合⼀是⼀个弹琴者最终的归宿。
所以古筝⽐较倾向于是弹给别⼈听的,古琴则更倾向于弹给⾃⼰听。
扫盲篇|详细介绍古琴和古筝的区别
扫盲篇|详细介绍古琴和古筝的区别古琴和古筝有很多明显不同,这里简要说明一下。
古琴古筝一、形成年代与名称在古代代“琴”就是指古琴,也称“瑶琴”、“七弦琴”,而“筝”就就叫筝,也称称“秦筝”。
古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少有4000余年,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而等的出现要晚于琴,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2500百余年。
二、体积的区别琴更小巧,方便携带,而筝要比琴大很多。
长宽尺寸古琴一般长为1廿厘米宽20厘米左右。
而古筝的的规格一般为1.63米,宽35厘米左右。
三、弦的数量琴最初为五弦,出上的战国古琴实物物已有七弦、十弦,在界头部位高出琴面的一块撑弦木构件称为“岳山”,一弦多音,一直延用至今。
与琴同时期存世的多弦弹弦乐器是“瑟”,为二十五弦,而筝据传是在“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筝的中间有弦马,古称为“玉柱”。
筝在最初为十二弦,至唐代为十三弦(现日本还有使用),后弦数越来越多,从十六到十九,又到二十一、二十五弦。
目前,中国现代筝普遍已定为二十一根弦,中间有弦马,一弦一音。
四、音色的区别古琴的音色沉静古补,音量较小。
而筝的音色相对明华丽,音量较大。
五、曲谱与器物传承上的区别古琴有大量传世的古曲,如:《流水》《广陵散》、《潇湘水云》、《欻乃》、《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酒狂》等,均直接传承于古谱,仅明清两代就出版了以古琴专用“减字谱”形式印制的琴谱多达150余部,历代古琴专用谱记有3000余首琴曲,除去同名不同版本的曲谱尚有600余首。
而筝的古谱较少,多以“工尺谱”形式记载,多见于各地域流传的民间曲牌牌。
少数传承古曲,如《渔舟唱晚》应该是民国时期产生的,当代传播较广的筝曲多是近现代筝演奏家作曲家根据古琴的古曲名目、曲调及一些历史题材与现代曲目进行创作移植改编的,如著名筝曲《高山流水》、《秦桑曲》、《寒鸦戏水》、《西楚霸王》《临安遗恨》等。
古琴至今在世界各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中保存有数百张唐宋元明清传世实物,仅唐代古琴就有近20张,一些唐代古琴还能用于现今实际演奏。
从零开始学古琴—琴筝区别
从零开始学古琴—琴筝区别4、琴筝区别古筝古琴问:老师,您上次说了作为乐器的琴,今天说琴的什么那?答:这次我们说说古琴与古筝的区别吧,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很多同学刚开始学琴初始阶段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
问:是啊,我也很想知道,其实我以前一直认为古筝和古琴没什么区别,反正都是用左右手抚弄的乐器,琴弦很长,声音很好听,特别羡慕会弹古筝的人那!答:哈哈,是这样的,不知者不怪。
古琴和古筝不是一件乐器,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不同点,我归纳了一下大约可以几个方面来来讲。
问:哪几个方面那?答:一是从音乐属性的定义上,二是从器形和音色上,三是从功能应用上。
问:哦?那快说说吧,我倒是很想知道那!答:好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考考你,你知道多少传统音乐?国内国外的都算。
问:这似乎很多啊,象江南丝竹,东北二人传,还有二胡、琵琶、笛子、古筝、古琴都应该是传统音乐,国外的。
美国的乡村音乐因该算吧?还有印度很多音乐。
答:是的,在音乐学上把传统音乐划分为三个部分,即: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你刚才所说的江南丝竹、二胡、琵琶、笛子、古筝都是民间音乐下属的民间器乐,而东北二人传是民间音乐下属的民间说唱音乐,美国乡村音乐则是美国的民间音乐。
说到这里你可能奇怪了,古琴哪里去了?古琴因为它独特的人文属性而为中国传统音乐所独有,所以是专属中国的第四个部分——文人音乐,正是因为古琴这个独特的属性,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古琴——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问:我明白了,古筝是属于民间音乐下属的民间器乐,而古琴是属于中国特有的文人音乐下属的文人器乐。
答:对!这是一个本质的不同。
现代不少人筛除这个本质属性,把古琴当作一件普通的民间乐器来学习,我个人认为是有失偏颇的。
好,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方面器形和音色上的区别。
古琴和古筝都有各自的特色,外形上看古筝的体积较大,有筝码、用筝架,琴弦较多,有13弦、16弦、21弦、23弦等等。
而古琴则体积相对较小,无品位、用琴桌,琴弦曾有5弦,汉代开始以7弦定型直到今天,也曾有过9弦、10弦琴,但总体都不超过10弦。
古琴与古筝的演奏方法区别
古琴与古筝的演奏方法区别一、演奏方法上的区别:古琴的弹奏,多称为“抚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
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托、擘、打、摘等。
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绰、注等等。
弹奏时,右手能够同时拨动两根琴弦作和音。
在右手拨弦、左手按弦取音时,可作往复摆动的“吟”、“猱”和上滑音“绰”、下滑音“注”等多种技巧奏法,从而形成古琴所特有的演奏风格。
古琴的琴音有三类:散音、按音、泛音。
古琴的弹奏还有很多琴道、琴德方面的讲究,因此自古以来琴家们往往都操守五不弹之原则。
即:其一,疾风甚雨不弹。
疾风声枯,甚雨音拙,所以不弹。
其二,于尘市不弹。
这是因为尘市喧闹,噪杂不静,俗气又重,故与琴文化精神相违。
其三,对俗子不弹。
市井粗俗之人,不解雅趣,不识风情,难体琴道之妙,自然不为知音。
其四,不坐不弹。
因操琴须气定神闲,不可有浮躁之气。
所以琴家不能立而弹琴。
其五,衣冠不整不弹。
琴家操琴时,须洁净身心而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
如《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仪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将身就在榻边,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着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身心俱正.还要知道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好。
”而古筝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和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
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1965年,王昌元成功创作出古筝曲《战台风》,《战台风》的出现,使古筝的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进人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此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及使用无效区的噪音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同为弦乐器,琴、瑟、筝、筑竟然有这么大的不同
同为弦乐器,琴、瑟、筝、筑竟然有这么大的不同同为弦乐器琴、瑟、筝、筑竟然有这么大的不同琴在古装电视剧、电影中经常能看到演员们演奏古琴不过电视剧、电影中很少能将古琴位置摆放正确古琴的正确摆放位置应当宽头朝右窄头朝左,最细的线朝自己徽位点和最粗的弦在对面古琴的琴轸(也就是宽的那头)是要悬空在摆桌子右侧外面的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
《琴操》载:“伏羲作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汉代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
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
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
”古琴琴谱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
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
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
大量诗词文赋中也有琴的身影。
部分古琴样式瑟而瑟自古以来就是经常与琴并提的另外一种乐器。
琴,大家都比较了解,而瑟却不那么广为人知。
西汉二十五弦龙纹瑟瑟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相传华夏始祖伏羲氏发明了瑟。
商周以来,古瑟已流行于华夏大地,先秦古籍中经常与琴并称。
《诗经》中常见对它的描写,常常是琴瑟并称,并用来比喻恩爱和谐、感情笃深的夫妻,如:“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小雅·常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郑风·女曰鸡鸣》)马王堆一号墓出土鼓瑟吹笙奏乐俑古瑟形制大体相同,瑟体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体中空,体下嵌底板。
瑟面首端有一长岳山,尾端有三个短岳山。
尾端装有四个系弦的枘。
首尾岳山外侧各有相对应的弦孔。
另有木质瑟柱,施于弦下。
瑟各部位名称筝与瑟很像的另外一种乐器便是我们现在经常能见到的筝。
筝,又称古筝、秦筝,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
汉代刘熙《释名》:“施弦高急,筝筝然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琴与筝的异同摘要:琴和筝都是中华民族极具代表性的古老乐器,各自有其鲜明特色,从古至今皆传承不绝,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不论弹琴、弹筝与否,作为对中国文化的常识性了解,是应该明白琴、筝为何物的;如果是对音乐有造诣的学人,尤其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更是应该知道琴、筝的特点。
然而时至今日“琴筝不分”已经是个普遍的现象,多数人只知筝而不知琴,甚至弹琴如同弹筝。
虽然琴人和筝家以及其它音乐研究者不乏论述,但是因为侧重点不同而各发数端,还没有把二者的异同之处进行系统地整理并加以明确。
通过对琴和筝的源流出处、发展历史以及文化内涵的梳理,可以弄清楚琴与筝的异同之处,不仅能够对此二种乐器获得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对现在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音乐也有所指导。
关键词:琴;筝;汉;魏晋琴与筝自然有相同之处,二者都是历史悠久的弦乐器,而且都是横放在桌上弹奏,都讲究意境的营造,以五声定阶,指法也有相近之处,如右手弹、左手按弦,有勾、剔、抹等基本指法,与中国古典文学联系密切,流派众多、有地方色彩,并且皆有雅、郑之辩等等。
但是造成“琴筝不分”的主要原因还是不知二者之不同之处,在舞台上常常可以看到筝的演出而琴却极少在大庭广众中弹奏,在流传下来的传说如知音、广陵绝响,和多种乐器的词缀如钢琴、胡琴中,仅留有琴的模糊印象,而看到的筝也往往是远观、一瞥而过,便容易误以为琴筝一物或者只知有筝而不知有琴。
琴、筝之别为二物,自古而然,它们的历史如此悠久,既分别自成一家却又相互交错发展,其间各有起伏,它们的不同之处便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显现出来。
一、源头不同1、出处各异琴在文献记载中出现的很早,可考的历史有三千年,是现存最古老的弦乐器。
如《尚书》曰:“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1《诗经》中更多:“窈窕淑女,琴瑟友之”2;“琴瑟在御,莫不静好”3;“我有嘉宾,鼓瑟鼓琴”4;“琴瑟击鼓,以御田祖”5等,可见琴在先秦时期已经是普遍流行的乐器,上至宗庙礼仪,下至祭祀追悼、宾客飨宴,都可见到。
《定之方中》还说:“椅桐梓漆,爰伐琴瑟”6,指出了当时制作琴的材料,与今天无大差别。
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掘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前433年)出土乐器中,有一件十弦琴,除弦数差别外,其结构形制、面板、底板、岳山、弦轸、雁足、及缚弦的方法与传到今天的唐琴、宋琴完全一样。
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也出土一件七弦琴,除弦数外形制与曾侯乙墓琴相同。
而关于琴的创制历来传说很多,有伏羲(庖牺)、神农氏、舜、朱襄氏的臣子达、晏龙和炎帝,已有学者详加搜集7,在后人的作品里也有反映如曹植《神农赞》云:“正为雅琴,以畅风俗。
”8另外蔡邕《琴操》中还说:“文王武王加二弦,合君臣恩耶。
”9杨雄《琴清1《尚书》2《关雎》3《鸡鸣》4《鹿鸣》5《甫田》6《定之方中》7李美燕.《琴道于美学——琴道之思想基础与美学价值之研究(自先秦两汉迄魏晋南北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7-60页8赵幼文.曹植集校注卷一 [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71页9[清]孙兴衍辑(校补).《琴操》,光绪乙酉年(2885年)吴县朱氏槐庐家塾:平津馆丛书,卷上,第1页英》则说:“舜弹五弦之琴而天下治,尧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也。
”10诸子百家的著作里有众多贤者弹琴的记述,如孔子本身就是个音乐家,在《论语》和《庄子》两书中有多处他自己弹琴和遇到他人弹琴的记载,还是很有特色、比较为人所熟知的。
虽然真正的创造者已经不可考了,但是这些被提名者不是圣主就是贤臣,使用的场合也比较正式和庄重,可见琴的起点是比较高的,并且是与士大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琴瑟”一开始是并称的,但到了汉魏时人们就渐渐不知道瑟是什么样的了,现代才有音乐家将瑟重新发掘出来。
但是琴始终是在传承着的,即使仅仅为很少一些人所知。
而筝,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史记·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扣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眞秦之声也。
”11后世则称筝为秦筝。
《风俗通义》:“筝,秦声也。
或曰蒙恬所造。
”12曹丕诗云:“秦筝发新声,长笛吐清气。
”13王湾《观搊筝诗》:“虚室有秦筝,筝新月复清。
”14则筝在战国时代已出现。
其名一曰来自其声音效果,《释名》:“筝施弦髙,筝筝然。
”15一曰来自瑟,瑟的一半即为筝,《集韵》就持“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16。
按此说主要是从弦数考虑的。
《说文》:“筝,五弦筑身乐也。
”17《风俗通义》:曰:“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
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改也。
”18则筝在战国时期,其形制与筑相似,是从一种竹制五弦乐器衍变而来,汉时发展为与瑟形制基本相同的两件乐器,共十二弦。
阮瑀《筝赋》:“筝长六尺,以应律数,弦有十二。
”19但是瑟有二十五或二十六根弦,筝、瑟由于弦数不同,它们的音位排列法亦不相同。
曹植《箜篌引》:“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20历史上瑟与琴并称,较多地用于宫廷雅乐活动;而筝则主要流传于民间,是雅俗共赏的古老民间乐器。
至于筝的创制,亦不可考,只有两处文献提及,晋陶融妻陈氏《筝赋》:“后夔创制,子野考成,列柱成阵,既和且平。
”21晋贾彬《筝赋》:“钟子授筝,伯牙同节,唱《葛天》之高韵,赞《幽兰》与《白雪》。
”22筝是由传说中著名的音乐家创造的,但可考的历史没有琴久远。
1979年江西贵溪出土的十三弦筝年代早于公元前7世纪,有学者据此认为筝起源于南方,尔后才在战国时代传到秦、齐、赵等国23。
2、物理性质首先,音色各异、躁静不同。
嵇康《声无哀乐论》:“琵琶筝笛,间促而声高,变众而节数,以高声御数节,故更形躁而志越,犹铃铎警耳、锺鼓骇心。
……琴瑟之体,闻辽而音埤,变希而声清,以埤音御希变,不虚心静听,则不尽清和之极,是以听静而心闲也。
”24琴的音量较低,《风俗通义》曰:“琴者……以其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諠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25琴的音色极为清静淡远,非常古朴。
而筝的音量较高,阮瑀《筝赋》:“苞羣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
”19筝的声音非常清亮而节奏鲜明,极有华彩。
现代随着丝弦10扬雄《琴清英》11《史记·李斯谏逐客书》12《风俗通义》筝,秦声也。
13曹丕秦筝发新声,长笛吐清气14王湾《观搊筝诗》虚室有秦筝15《释名》:筝施弦髙16《集韵》:“秦俗薄恶,17《说文》:“筝,五18《风俗通义》:曰:“按《礼·乐记》19阮瑀《筝赋》20赵幼文.曹植集校注卷五[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页21晋陶融妻陈氏《筝赋》22晋贾彬《筝赋》23宁小静《古筝:承载草根情感的仁智之音》[J],《黄钟》2006年增刊:161-16424戴明扬.嵇康集校注卷五·声无哀乐论 [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96-23225《风俗通义》曰:“琴者制作技术的衰微,琴弦和筝弦都不用丝弦而改用尼龙包钢丝弦,使得二者出音更加脆亮刚直,与古代的琴、筝又有些不同。
其次,形制不同。
琴和筝(从十二弦的算起)制作材料基本相同,而琴小弦少、筝大弦多。
琴面上张七弦,用琴面上的轸和用以支撑的雁足固定,并通过轸调弦,弦下无品、柱、码等支撑。
扁扁的共鸣箱近似于长方体,通常用梧桐木作成外弧内空的面板,用较硬的梓木作成地板,面、底粘合为音箱后,髹上厚漆而成。
时代久远的琴因长期振动发声,髹漆部分逐渐变化,在琴身上形成各种“断纹”。
通长约120厘米,最宽处(肩)约20厘米,尾端约12厘米,厚约6厘米。
有伏羲式、神农式、连珠式、蕉叶式、仲尼式、落霞式、伶官式、凤舌式、绿猗式、百衲等二十多种。
筝比琴宽一倍多,主要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琴钉、出音孔和弦()=12)等部位组成,共鸣体由面板、底板和两个筝边组成,内有音桥,呈拱形。
面板多用梧桐木来制作,底板用梧桐木制作或者用其它的硬质木料制作。
筝边即筝的侧帮,用木制成。
筝头用木、紫檀或其它较坚实的木料制成,由穿弦孔来固定琴弦,侧面有一个出音孔,上有一个音窗。
筝头与共鸣体相通,扩大共鸣的范围。
筝尾它主要用于安装琴钉。
筝柱直接放在弦下,可以灵活移动来转掉、调音。
样式有平头式、S型式、蝶形式等。
第三,装饰风格不同。
琴上除了髹漆自然形成的纹理以及各自的样式外,没有其它装饰,古朴无华,历代如此,但是有专门的琴桌,亦是木制,与琴产生良好的共鸣效果;筝则装饰华美,《律吕正义合编》中记载有:“筝……各隋宫调设柱和弦以谐律吕,通体用桐木金漆,四边绘金夔龙,梁及尾边用紫檀,弦孔用象牙为饰。
”与其音色相得益彰,有以美玉为饰的玉筝、瑶筝,以金银为饰的银筝、钿筝,以鸾凤为花纹的鸾筝,现在的筝则装饰更丰富。
琴也有金徽玉轸、比较华丽的,但不是主流,而且木材之间更能搭配和谐、使音色更出彩。
第四,指法不同。
琴和筝都是右手弹、左手按,音域宽广。
但是琴用肉指弹奏,一弦多音,有“散”、“按”、“泛”三种不同的基本取音方式,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泛、散、按等不同方法奏出,还可以用双弦奏出同度、八度、五度等音程。
琴的左右手技巧共有70多种,能奏出上千种不同音高与音色的变化形态,尤其因为古琴通体平滑,一弦多音,所以多用滑音,产生“绰”、“注”等技法;加上琴有效弦长较长,弦中段没有筝、瑟、琵琶、扬琴等弦乐器的品、柱、码,所以振动尾音缭绕绵长,在弹弦后的余音上可以通过左手滑动使尾音产生音高变化,甚至可以上下滑动达七八个音位以上,还有“吟”、“猱”等。
筝以义甲弹奏,其右手指法与琴大致相同,但弦下有柱,左手手法开始主要是指摇,后来从琴和其它弦乐器借鉴了不少指法,名目众多,只是明朝时筝谱散失很多,到现当代又得以极大拓展,出现了双手弹筝、轮指、左手戴义甲、走位三指摇以及各种新指摇,还能够有较短的滑音。
此外,弹琴时讲究全身放松端坐,把精神集中到手指上;而弹筝时则身体要配合乐曲的旋律起伏,整体姿势要求自然优美。
二、发展的阶段不同1、琴的发展历史琴的形制完善得较早。
舜弹的还是五弦琴,但后世琴的尺寸与弦数说法不同,著名文学家和音乐家蔡邕所著《琴操》则说:“琴制长三尺六寸五分,象三百六十五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
文上曰池,下曰滨。
池,水也,言其平;滨,宾也,言其服。
前广后狭,象尊卑也。
上圆下方,法天地。
五弦,宫也,象五行也。
大弦者,君也,宽和而遇;小弦者,臣也,清廉而不乱。
文王武王加二弦,合君臣恩耶。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
”9则汉时七弦琴已经成为定制,考古学上也有物证。
但是最古老的五弦琴并没有立即消失,嵇康就“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26在宋徽宗(公元1101-1025)短暂的统治时期,五弦琴是唯一的在官方音乐会上弹奏的琴,但是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其配乐的乐器有很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