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新闻中的文学审美元素分析

合集下载

新闻活动中的审美因素 终稿

新闻活动中的审美因素 终稿

新闻活动中的审美因素审美,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需要,历史地存在于人类的文化活动之中。

新闻的文化学意义确定了它固有的审美属性。

每一个完整的新闻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在“创造文化”,它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具有“现实与历史的功利性。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文化意识的积淀,新闻审美被认作是一种浅态思维活动。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忽视对新闻审美属性的宏观把握,重视强调新闻传播的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指导功能、教育功能等,缺乏对新闻审美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新闻活动的审美功能难以取得应有的地位。

那么,在纷繁复杂的新闻活动中,影响审美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它们又都是在如何影响对新闻活动的审美呢?(一)美与审美要弄清上述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审美,而审美的词根是美,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知道什么是美。

在美学中,美和审美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而几乎从有记载的人类史开始,美就被所有人喋喋不休地讨论着。

无数的美学家争相为之折腰。

历史上的亚里士多德,达芬奇,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都曾为之下过定义。

根据现代美学观念,美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但也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美是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

而审美,广义上来说则是人对美的看法和态度,即对一个具体的审美对象作出一定的审美意识判断。

一个审美对象,美还是不美,如果美那么美在哪儿,就是对审美的通俗理解。

影响审美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即对象和人性。

而简单地说,对象就是人要就美与不美这个问题发表意见和表明态度的具体事物。

而人性,广泛地讲,它包含四个方面:人的感受与理解、生活经验与知识、联想与想象、人的情感活动。

正是由于审美的内涵不是单方面的范围,所以它是对立与统一的最好证明。

审美的对象内涵与人性内涵统一时,事物则美,对立时,则不美。

也正因为审美的两方面构成因素,使得审美具有了直觉性、情感性和愉悦性。

这也是千古以来人们喜欢美、不断认识和讨论美的原因。

(二)新闻活动及其与美的关系新闻传播活动也与美一样,从人类有历史开始,就自是自重贯穿整个人类发展史。

新闻作品语言的审美分析

新闻作品语言的审美分析

新闻作品语言的审美分析作者:姜磊磊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9年第01期摘要:新闻蔓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内兴起的一门新闻边缘学科,而对新阐语言的审美分析有助于完善该学科的理论框架。

当代西方蔓学家托马斯门罗把艺术的审美形式分为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

新闻语言属于表层,新闻作品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简洁美、准确美、形象美三个方面。

关键词:简洁美;准确美;形象美;新闻美学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2-0157-02“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当代西方美学家托马斯门罗把艺术的审美形式分为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

所谓表层即能够为人们感官直接感知到的艺术作品的色彩、形状、线条、语言文字、符号等呈现性因素。

而新闻语言,是指经过新闻写作者按照新闻写作规范。

经过提炼加工后表现在新闻作品中的语言。

显然,新闻语言也是一种审美形式。

不过,新闻语言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语言”。

它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汉语”、“英语”、“日语”等不是同一类型的概念。

所谓“新闻语言”是相对于“文学语言”、“外交语言”、“政论语言”、“科技语言”等而言的。

我们知道,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过去一般把规范化了的书面语称为广义的“文学语言”,现在为避免把它与狭义的“文学语言”(即文艺作品的语言)相混淆,一般把它称之为“标准语”。

把标准语应用到各个领域。

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艺作品语言”、“新闻作品语言”、“科学(论著)语言”等不同表现形式的语言。

平时我们所说的新闻语言,其实指的就是“新闻作品的语言”。

新闻语言以使用者的本民族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又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

新闻特有的报道模式要求新闻语言应该有一定的格式,但又应避免公式化。

尽管新闻语言与狭义的文学语言、外交语言等一样都以标准书面语作为基础,但是由于各自行业的特点,各自具有不同的基本特征。

新闻文体的审美因素探析

新闻文体的审美因素探析

地 表 达 对 客 观 事 物 的认 识 、看 法 和感 受 , 深 入 解 析 事 件 的 意 义 层 面 , 而 在 更 深 层 从 次 上反 映 客 观 事 物 的全 貌 新 闻 文体 的情 节性 。 闻之 “ ” 于 新 新 在 “ 近 ” 事实 , 在于“ 鲜 ” “ 奇 ” 新 的 也 新 和 新 的 审美 感 受 。情 节 在 表 现 新 闻 的 新 鲜 、 奇 新 方 面有 独 特 的 介 质 作 用 。 情 节 是 通 讯 、 报
必 要性 , 这 方 面 与 美 学 的基 本 规 律 真 善 在 美 中 的真 是 吻 合 的 。 闻 中 的真 实 不 但 有 新 自己 的 独 特 领 域 , 且 也 极 大地 丰 富 了美 而 学 理 论 研 究 的 内容 。 实 的东 西 天 然 就 具 真 备 了美 的属 性 , 型 的 新 闻作 品也 就 是 对 典
表现 。
如 实 反 映 。 实 是 新 闻 文体 与 生俱 来 的属 真
性 , 新 闻 的生 命 和力 量所 在 。 新 闻 文 体 是 和 新 闻 的 传 播 , 求 事 实及 其 细 节 都 必 须 要 具 体存 在 、 据 可查 。 有 真 实足 新 阐赖 以存 在 的 最 基 本 条 件 , 也是 新 闻传 媒 必 须 遵 循 的 原 则 。 实 是 新 真
既要 符 合 新 闻 文体 表 现 出 的 一般 规 律 , 又
要 符 合 新 闻文 体 表 现 出 的 特 殊 规 律 , 美 即 的规 律 , 且 两 者 高 度 统 一 存 具 体 的新 闻 并 作 品 中 。 使是 属 于技 巧 性 的新 闻叙 事 情 即 节 , 是 人 类 的 审 美 需 要 符 合 规 律 的 生 动 也
别性及其突 出的、 特异 的 、 目的 力量 。 醒 它

报纸新闻中的文学审美元素分析

报纸新闻中的文学审美元素分析

报纸新闻中的文学审美元素分析[1 引言文学创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分属于不同范畴,同时又有不少地方是相通的。

新闻在自身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形象具体、准确简洁的写作特点,在谋篇布局上也是“倒金字塔结构”。

但由于文学创作与报纸新闻母体相同,新闻写作还是具备了文学写作的不少特点。

本文在从文体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区别于联系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报纸新闻中的文学审美元素。

2报纸新闻中的文学审美概述新闻报道中的文学审美,指的是报纸新闻作品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引入了一些文学范畴的形式和语言,使作品在理性和客观之余增添了情感的成分。

报纸属于平面纸质新闻媒体,伴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在保证事实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力图向受众传递一些情感因素,使编读双方实现情感互动,从而让新闻在大众心里留下印象和记忆,最终获取精神上的感动与满足。

因此,在新闻报道之中融入文学审美精神,是报纸媒体的必然选择。

3 新闻写作中应用文学手法的依据新闻和文学是两种写作文体,彼此相对独立。

但同时,运用文学写作手法来写作新闻也是可行的。

3.1从文体学角度出发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属于同一母体,同时各守自身文体的纯粹性。

随着文体的发展,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分工越来越明确。

但两者间依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新闻特写、报告文学、杂文均属于文学与新闻杂交的文体,而当前的不少报纸在消息、通讯等新闻文体中也逐渐纳入了文学写作手法,这说明新闻与文学是能够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新闻文体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特性,而作为文体系统的子系统,同时又存在着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不同文体的相互借鉴是十分自然的现象,能够起到优势互补,突破自我局限的作用。

新闻问题力图实现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的目的,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借鉴文学写作的情感化、审美化的特性,就能实现相互借用、扬长避短,使受众得到艺术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接受到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可以说,新闻与文学的组合是人类思维与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3.2从真实性角度出发新闻写作和文学写作的社会功能不同,因此写作风格也有明显的区别。

浅析新闻作品审美中的时代感

浅析新闻作品审美中的时代感

。 n1 d伴第 1艄
, 曲簟 1 1
日 、
也 雎

术形式 , 新 闻必 须 反 映 这 些 时 代 的 “ 新” 。迈 克 ・ 费瑟斯通提 出 化” , 受 众 对 阅 读 体 验 有 了更 高 的要 求 。一 些 杂 志 和 报 纸 纷 纷 了“ 日常 生 活 审 美 化 ” 这一命题 , 提 出 在 大众 文 化 社 会 中 , 日 搭 上 了 媒 介 融 合 的班 车 以全 新 的 面 貌 出 现 在 手机 、 平 板 电脑 常 生 活 与 审 美 的界 限 渐 渐 消 弭 ; 日常 生 活 的 一 切 都 变 成 了我 等媒体 终端上 , 《 人 民 日报 》 、 《 南 方周 末》 、 《 看 天下》 等纸媒纷 们 审 美 的对 象。 日常 生 活 就 是 碎 片 化 的 时代 , 时 代 作 为 拼 凑 纷 推 出 i P a d版 , 以满 足新 媒 体 时 代 受 众 的 “ 期待视 野” , 带 给 起 真 实 环 境 的宏 观 维 度 ,注 定 与 新 闻审 美产 生 密 切 的联 系 。 受众 全 新 的 审 美 体 验 。 由 此 可 见 , 适 应 受 众 需 求 而 生 的 新 闻 而 时 代 感 就 是 新 闻作 品传 达 给 受 众 的 以 某 个 时 代 为背 景 的 作 品就 是 时 代 的 忠 实记 录 者 , 满 足 着 不 同 时 代 受 众 对 新 闻作
反 映 时代 感
关键词 : 新 闻审美
美学
期待视 野
时代 感
毫无疑 问, 审 美 是 新 闻传 播 的动 力 之 一 。 从 审 美 的 层 面 合 文 学 语 言 之 美和 实 用 性 语 言 之 美 为 一 身 是 新 闻 语 言 美 的 来说 , 新 闻传 播 体 现着 人 类 在 精 神 层 面 把 握 社 会 脉 搏 并 超 越 特 质 。 自身 的 一 种 方 式 ;新 闻作 品 的 创 作 过 程 也 是 审 美 的 过 程 , 要 以 审 美 的 眼 光 把 握 新 闻素 材 , 以人 为 本地 满 足 受众 的 审 美 诉 ( 二) 新 闻 结构 美 新 闻 结 构 从 微 观 来 讲 是 指 新 闻作 品 中表 达 内 容 、 体 现 主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审美差异分析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审美差异分析

读·闻·观144摘要:由于社会功能的不同,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在本质上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在使用新闻用语时,应当简洁、形象,为观众还原事实。

而文学工作者则应当赋予作品充分的想象力,营造奇幻的文学世界。

但新闻语言始终应当建立在文学语言的基础上,借鉴优势,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新闻语言文学语言审美差异当下,新媒体发展迅速,订阅者对表达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因此,出现了新闻语言逐渐吸收文学表述方式的趋势,不再局限于客观事实的机械表达,使新闻报道增添社会温度。

一、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特点1.新闻语言的特点第一点是精准性。

真实是对新闻报道最底线的要求,它不仅是为受众负责,更重要的是考验新闻工作者所具备的职业道德。

新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作为从业人员应当准确真实的记录时间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程度,杜绝模棱两可、易生分歧的词句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磨砺自己表达能力并培养观察新闻事件的能力。

第二点是形象性。

即新闻从业者,要借助语言对新闻事件进行描述,完成信息的对外传播。

形象性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多一句影响真实性,少一句影响精准性,只有表达的恰到好处,才能使静态的新闻事件立体化的呈现在观众眼前。

2.文学语言的特点第一点是结构性,文学语言是建立在一定感情框架内的表达。

任何一部小说在创作前,都需要作者对文章的基本架构进行思考,只有完成结构的搭建,才能作用文学语言对具体内容进行填充。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不仅能体现出作者对于作品的整体构思,也能体会到语言对文章情节的推动。

第二点是创造性。

文学语言不再单纯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而是将客观事实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进而进行提炼和改造。

所以,要善于把握现实生活中的线索,以此为基础虚构出文学形象,以帮助作者进行情感表达。

第三点是艺术性。

文学语言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所传递出的艺术美感,笔头仿佛化身画笔,描绘出一幅幅或清秀、或婉约、或壮丽的图卷。

浅谈新闻语言表达中美学元素的体现

浅谈新闻语言表达中美学元素的体现
力。
情 味美在 新闻报 道 中有着不 可忽 视 的 重要作用 。 情 是指人 的情感 ,人 隋昧常常体 现 的就是 这种感 情 。新 闻报道 充分 发挥情 味, 一是增强新闻可读性 , 从新闻价值上讲 , 具有人情味的新闻 , 能够引起受众的 “ 共同 兴趣 ” 。二是能够沟 通人们的感情 ,具有 人 情 味的新 闻, 无疑能够沟通人们的情感产生 共 鸣。
新 闻语言韵 美学在 事实 上体现 语 言美 应有 的一切特征。它不仅是赞成合理想象 。 主张借助主观推理 的想象和虚构 , 使报道生 动引入 。 艺术性说的是新 闻 塑造典型形象手段 , 又不能采取抽象认识 的 哲学方式 ,因而新闻语 言的美学有着 自己的
传媒研究 2 0 1 4年 9月 ( 上)
浅谈新 闻语言表达 中美学元 素 的体现
袁亦芳
( 吉林电视 台,吉林 长春
情味 美、文约芙之 中.主要通过一些表 达方式、写作 手法以及语 言等来展现 。
关键词:新闻;新 闻语言 ;美学元素
1 3 0 0 0 0 )
摘要:新t l i t . i i i -  ̄中的美学是一个语 言内容与语言形式和谐 统一的美学范畴 , 体现于新闻的真实性 与新闻写作的艺术性的有机 统一 , 具体表现在 意境 美、 朴素 美、
由于新 闻的客观事实性 , 在表达新闻事 实时 ,议论 及抒情 因是作者 主观思想 ,情感 直参与 , 会 影响新 闻的客观性 , 所 以这里只 谈叙述怎样体现新 闻的语言美 。 叙述 。叙述 ,是指作 者对人 物 , 事件和 环境所作 的概括 的说 明和交代 , 是叙述人物 经历 和事件发展变化过程 的一种表达方式 。 叙述 的基本特 征在于陈述 事物的 “ 过程” 。 人 物活动开始怎样 ,经过怎样 , 后来怎样 , 以及事 情的前因后果 , 来龙去脉 。由于客观 事件 的时间一维性 , 在叙 述时就存 在着交代 事件 各要素 的先 后问题 。也 就是叙 述有 顺 叙, 倒叙, 插叙 , 平叙 。语言美 正是通 过这 些叙 述结构的交替变化组合所体 现的 , 给读 者带来一种错落的美。 请 看 下 例伊丽 莎 白女王本 周 主持泰 晤 士河十个水 闸的落成典礼 。 这将是世界上最 大的活动式防水堤 , 可 以在三十分钟内升高 挡住 向伦敦伍尔韦奇倒灌的海水。由于英格 兰北部从海 中上升 , 南部下沉的地质运动的 结果 ,伦敦正在一寸一寸地下沉 。在伦敦大 桥附近挖掘罗马时期修建 的码头低 5 米, 每

浅谈新闻美学的人物审美篇

浅谈新闻美学的人物审美篇

浅谈新闻美学的人物审美篇新闻美学是指在新闻传播中,以审美的角度去探讨新闻的形式、内容、语言等方面的问题。

人物作为新闻报道中的核心,其审美也是新闻美学中重要的部分。

人物审美涉及到新闻报道中人物形象设计、形象表现、人物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方面,通过优秀的人物审美设计,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引导力。

一、人物形象设计新闻报道中,人物形象是一个鲜活、形象、生动的形象呈现。

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产生共鸣,加深印象。

在人物形象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材准确:选择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人物,掌握人物的情况和特点,为读者刻画一个真实、客观的形象。

2. 突出特点:挖掘和表现人物的特点,让人物形象更突出,更有个性,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3. 丰富形象内容:除了人物的基本信息外,可以从人物的家庭、工作、生活、社会背景等方面入手,来丰富人物形象的内容,增强人物形象的图像感。

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形象表现是指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人物形象展现出来的过程。

如何把人物形象表现得更鲜活、生动、形象呢?1. 图片采集:在人物报道中,图片是一个有效的展现人物形象的媒介。

应选取具有代表性和特点的图片,展现人物的个性和特点。

2. 抓住人物言行:在人物报道中,要抓住人物的言行,通过人物的语言,展现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和思想。

3. 细节突出:通过描绘细节,表现人物的动作、衣着、言语、身体语言等,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情绪。

三、人物故事情节人物故事情节是整个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

通过对人物故事情节的塑造和设计,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1. 情节地点的设定:通过对地点的选择和表现,可以营造出真实的、生动的背景环境,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和新闻事件。

2. 刻画人物关系:通过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让读者了解人物之间的纠葛、合作、竞争等情感因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件。

3. 突显人物心理:通过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感受和想法,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思想,从而增强新闻传播的力度。

浅析新闻写作的美学标准

浅析新闻写作的美学标准

浅析新闻写作的美学标准作者:帅琼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8期随着新闻实践的发展,人们在追求新闻性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新闻形式的创新和美化,具有审美价值的新闻作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推崇。

新闻作品的审美特征等问题开始得到分析研究,并逐步指导实际写作。

新闻写作既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又是对人们认识的升华,其本身就是美的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物化。

新闻写作的美学要求应追求真、善、美的标准。

真是新闻的美学品格,善是新闻的美学倾向,美是新闻价值的美学体现,新闻写作者要在保证不失“真”的品格追求基础,弘扬正确的、高尚的、“善”的舆论导向,最终给读者以“美”的审美感受。

因此,真、善、美的统一是新闻写作的美学最高境界。

——真是新闻的美学品格。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与文学作品的基本区别。

客观、准确、真实的新闻叙述是每个新闻写作者的自觉追求。

新闻的基本品格就是“真”,没有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也就是虚假新闻,即使能轰动一时,最终生命力不强,不仅作假者会受到业内鄙视和社会批评,还会使所在媒体蒙羞。

2008年9月11日《京华时报》刊登题为《招行投资永隆浮亏百亿港元》的虚假消息,成为招商银行当日股价暴跌的诱因之一,并带动银行股板块整体下跌,当日招行A股流通市值损失127.5亿元,H股下跌5.16%。

或许编辑、记者在刊发这一虚假消息时,并没有意识到一条小小的消息能让招行百亿市值顷刻间灰飞烟灭,能让无数股民的财富一日里化为乌有。

但后果如此,教训之沉痛,不可谓不重。

又如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

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北京市某区一些黑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假新闻。

消息播出后,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保持“真”的品格呢?一言以蔽之:用事实说话。

用传播学的语言来说就是: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

文学与新闻新闻中的文学元素与文学作品中的新闻元素

文学与新闻新闻中的文学元素与文学作品中的新闻元素

文学与新闻新闻中的文学元素与文学作品中的新闻元素文学与新闻:新闻中的文学元素与文学作品中的新闻元素文学和新闻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表达方式,分别以创作和报道为主要目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个领域往往会交叉、融合,互相借鉴。

本文将探讨新闻报道中的文学元素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新闻元素,并探讨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新闻中的文学元素1. 描述与铺陈新闻报道经常使用生动的描写与精彩的铺陈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这种手法可以使读者更加投入,增加对新闻事件的感知。

比如,在描述一个犯罪现场时,新闻报道会描写血迹斑斑、凶器摆放整齐等细节,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2. 修辞手法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报道一个自然灾害时,新闻媒体可能使用“如同末日降临一般”来形容灾情的严重性,以便引起公众的关注和重视。

3. 人物塑造新闻报道会对事件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塑造,为读者塑造一个鲜明的形象。

通过详细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经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样的人物塑造常常利用了小说中的手法,让读者对人物有更深的印象和共鸣。

二、文学作品中的新闻元素1. 时事背景文学作品常常融入时事背景,借用真实的社会事件作为故事的背景设置。

这样的做法使得作品更具现实感和可信度。

一些文学作品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展现,通过故事的方式呈现事件并分析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2. 新闻题材有些文学作品选择以新闻为主题,深入剖析新闻报道中无法涵盖的细节和背后的真相。

这样的作品往往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能够引发读者对新闻真实性和报道方式的思考。

3. 知识传媒反思一些文学作品反思了传媒对现实世界的塑造和传播机制。

它们通过以新闻为元素,探讨媒体的角色和影响。

这样的作品向读者传递了深刻的思考,引导他们反思和分析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总结:文学和新闻作为不同领域的表达方式,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和交叉的现象。

新闻学中的艺术与文学报道

新闻学中的艺术与文学报道

新闻学中的艺术与文学报道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新闻的采集、编辑、传播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然而,在新闻报道中,常常会涉及到艺术和文学的元素,这不仅丰富了新闻的表达形式,也为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新闻学中的艺术与文学报道,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新闻中的艺术性表达新闻报道通常是务实而准确的,但在表达形式上,也可以融入一些艺术性的元素。

比如采用修辞手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这样的艺术性表达也可以更好地传达情感,增加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以文学手法来描述事件背景和细节也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艺术性表达方式。

通过形象、细腻的描写,新闻报道可以更好地还原事件的真实情况,使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新闻中的文学报道文学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强调对事件背后的人物、故事和情感的挖掘,注重对人性的理解和揭示。

文学报道通常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的描述,使报道更具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文学报道在新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同时也能够打破传统新闻报道的局限,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三、艺术与文学报道的重要性与影响艺术与文学报道在新闻学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首先,艺术与文学元素的引入能够增加新闻报道的审美价值,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艺术的修饰和文学的描写,报道更加生动、丰满,读者能够更好地投入其中。

其次,艺术与文学报道有助于传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事件中,只有抓住人的情感共鸣,才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艺术和文学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触动读者的心灵,激发共鸣。

最后,艺术与文学报道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除了事实和数据,艺术与文学的元素能够从更深入的层面去理解和揭示社会事件的本质,使报道更加具有分析力和启示性。

综上所述,新闻学中的艺术与文学报道不仅丰富了报道的表达形式,也提升了新闻的价值和影响力。

新闻文体的审美因素探析

新闻文体的审美因素探析

新闻文体的审美因素探析作者:王新兴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03期摘要:本文认为新闻文体较之其他传播媒介和载体,表现出独特的形态风貌和审美因素。

新闻文体的审美因素具体表现在内容、叙事、形式和结构四个方面。

关键词:新闻文体审美因素新闻作品新闻文体一直是在不断的传播和与受众的交流中获得其审美与文化的定性的。

新闻文体的写作与传播、稳定与发展都离不开具体的传播与表达的媒介,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正是由于媒介的特性决定了新闻文体传播交流的方式及其传达和接受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新闻文体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到稳定形成的过程,不仅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形式符号系统,而且,也有着和其他传播与交流媒介的差异,从而表现出与其他不同的传播媒介和载体的独特形态风貌和审美因素。

新闻文体的内容性审美因素当前新闻文体在主题开掘和文本写作方面都有鲜明的特点。

在如何传播和弘扬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如何使新闻文体、新闻作品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尤其是如何使作品内容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审美价值,区别于文学艺术特殊的审美构成等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想空间。

新闻文体的思想性。

任何体裁的作品都要表达思想,但各种体裁之所以不同,则在于其表达思想的方式不同,这也恰恰是新闻文体存在合法性的法理依据。

新闻文体作为认识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

撰写新闻作品,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新闻作品写作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

新闻文体的作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在当前的形势下,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美学内涵,增强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很有必要。

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贵在深刻理解和善于应用,贵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贵在有利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采写实践。

只有这样,新闻文体的审美潜能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新闻文体的真实性。

新闻文体的内容,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是对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各种客观事实的如实反映。

新闻传播审美价值综述

新闻传播审美价值综述

新闻传播审美价值综述新闻传播就是把社会生活中最真实的情况全面的、自然而然的反应出来。

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民族的文明、精神和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中国文化根基的作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传播给观众。

从这方面来说,记者在采访时的记录和采访,这其实就是为了将媒体的理想和情感通过这种方法表达出来。

它需要遵循审美的客观规律,要做到观众的需求就是新闻信息选择的导向。

一、新闻传播中的审美方向1、启发美新闻讲究的就是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要寻找这样的新闻就对记者要有严格的要求,他们要尽可能的把信息中的要点能够详细地记录下来。

在新闻的传输中还应该讲究的就是角度的选择问题,新闻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感知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信息,比如审美、文化等角度,然后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相关的人物事件简洁清晰的描述出来,但消息一定要及时有效。

在电视中的新闻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能够将消息的主题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清楚,并能够让重点显现出来,这种工作最主要的就是精髓的有效提炼。

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应对能力,在当今这种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只有抓住问题的要点,才能够获得群众的好评,要把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信息传播、展示给广大观众。

其实在新闻中最忌讳的就是垃圾信息,比如:对一些明星的绯闻故意炒作事件那是层出不穷,像这样的消息是不能被当作是新闻的,最多只能算是八卦。

角度不同审美的观点也就差别甚大,所以要确定一个正确的审美角度,然后对新闻进行挖掘其内在的价值,最终达到观众对新闻节目要求。

2、表现美作为是众多新闻工作者中的一名,审美的价值就在于记者新闻采点时将生活中的美与现实中的美相结合后融入到新闻中,在将工作者自己真实感受到的美用最真实的文字语言详细的描述出来。

与此同时,新闻报道不仅应该主动地去追求美还应该传播美,把情感融入到其中,最终把这种美传播给广大观众朋友,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新闻带给他们的美感。

新闻美学审美分析

新闻美学审美分析

摘要:新闻美学是2泄纪80年代初在国内兴起的一门新闻边缘学科,而对新闻语言的审美分析有助于完善该学科的理论框架。

当代西方美学家托马斯门罗把艺术的审美形式分为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

新闻语言属于表层。

新闻作品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简洁荚、准确美、形象美三个方面。

关键词:简洁美;准确美;形象美;新闻美学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09)一02-0157—02“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当代西方美学家托马斯门罗把艺术的审美形式分为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

所谓表层即能够为人们感官直接感知到的艺术作品的色彩、形状、线条、语言文字、符号等呈现性因素。

而新闻语言,是指经过新闻写作者按照新闻写作规范,经过提炼加工后表现在新闻作品中的语言。

显然,新闻语言也是一种审美形式。

不过,新闻语言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语言”。

它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汉语”、“英语”、“日语”等不是同一类型的概念。

所谓“新闻语言”是相对于“文学语言”、“外交语言”、“政论语言”、“科技语言”等而言的。

我们知道,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过去一般把规范化了的书面语称为广义的“文学语言”,现在为避免把它与狭义的“文学语言”(ep文艺作品的语言)相混淆,一般把它称之为“标准语”。

把标准语应用到各个领域,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艺作品语言”、“新闻作品语言”、“科学(论著)语言”等不同表现形式的语言。

平时我们所说的新闻语言,其实指的就是“新闻作品的语言”。

新闻语言以使用者的本民族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

又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

新闻特有的报道模式要求新闻语言应该有一定的格式,但又应避免公式化。

尽管新闻语言与狭义的文学语言、外交语言等一样都以标准书面语作为基础,但是由于各自行业的特点,各自具有不同的基本特征。

就以我国的情况来说,尽管大家都以普通话作为共同的标准语言,但科学家在逻辑思维的时候所采用的词汇与文学家在形象思维的时候所采用的词汇是各不相同的。

[新闻特稿中的审美元素探析]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是

[新闻特稿中的审美元素探析]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是

[新闻特稿中的审美元素探析]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是一、新闻特稿的内涵及特征新闻特稿最早从英文feture翻译而来,国内最初译为“专稿”或“特写”。

也有人认为新闻特稿即为外国的新闻通讯。

关于新闻特稿的定义众说纷纭。

《新闻学大辞典》对特稿的解释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1)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文字深入揭示事物本质,把问题说透彻的报道。

它是一种有深度的,可分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服务性报道、人物特写等。

按这种定义可知除消息以外,一切新闻报道皆为特稿。

而梅尔文・门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中这样定义特稿:“特稿旨在娱乐或以侧重讲故事来提供信息。

”获得首届普利策特稿写作奖的记者乔恩・富兰克林在论文《为故事而写作》中提出“特稿是一种非虚构的/短故事形式”(2)。

在甄别一篇报道是否为优秀特稿的时候,普利策评奖的条件是:“除了具有独家新闻、调查性报道和现场报道的共有的获奖特质外,特稿主要是考虑高度的文学品质和原创性。

”而国内学者则更倾向于以“性质说”来定义新闻特稿。

其中,曹璐和吴缦认为:“国外新闻界,从来就没有通讯和消息之分,他们把生动翔实的新闻报道叫做特稿。

”(3)综上所述,新闻特稿即为一种运用深度报道方式挖掘新闻事实的深刻主题、富有文学表现力、兼具新闻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的一种文体。

新闻特稿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有其显著的特征。

真实性与时新性作为新闻写作的一种题材,特稿包含于新闻这一大类之中。

因而,新闻本身最本质的特性也应体现在特稿中。

其中,真实性是首要的,是特稿得以产生与存在的最重要特征。

文学性与其他众多新闻体裁不同,新闻特稿除了注重真实性和实效性外,文学性也是其主要的特征。

因而,生动翔实的描写、优美语言的运用、多种手法的表现,使得文学性也成为新闻特稿的一个重要特征。

可读性从语言运用来看,特稿一方面要继承新闻以叙述为主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要继承文学以描写为主的表达方式,并将二者融为一体,形成“描述”的特色。

新闻杂志语言审美研讨

新闻杂志语言审美研讨

新闻杂志语言审美研讨近年来,新闻杂志对于语言审美的研讨越来越被重视。

一方面,这是因为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众多的媒体机构都开始探索如何提升自身的表达效果,吸引更多读者的目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对于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语言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升级的审美需求。

那么,新闻杂志语言审美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会探究这一话题,从语言的角度分析新闻杂志的审美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审美”。

所谓审美,就是对于美的一种感知和体验,它是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察和品味。

在新闻杂志的语言中,审美的体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注重语言的美感在新闻杂志中,语言的美感固然重要,但也不是唯一的,其核心应该是准确、简洁、流畅和生动。

这是写作的基本功,也是语言的本质。

当一篇文章的主旨清晰明确,用词准确,条理清晰,措辞得当,读者不仅可以理解文章,还可以沉浸在其中,感受到文字的美感。

假如说有作者写过一个不是很流行的词,这种情况下,读者的阅读体验会受到影响,他们可能要先理解这个词的含义,然后再回归到原文中。

这样就会打断读者的思路,影响阅读体验。

因此,在语言的审美方面,注重整体的语感以及文字的可读性,将会是关键。

二、突显文本的感染力和互动性在新闻杂志中,语言的美感只是其基础,而感染力与互动性则是其重点。

新闻杂志中的文字在满足了读者的阅读要求之后,需要刻画出一种鲜活的画面,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

这种感染力可以通过运用细节来提升,比如具体的人物描写、精彩的事件讲述等。

而互动性则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新闻杂志需要结合网络、社交媒体等各种渠道,与读者建立起一个交互体验。

为什么这个重要呢?首先,通过与读者的互动,可以增强读者对于文章的关注度和记忆度,这样可以提高文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其次,与读者互动也是一种双向的沟通交流,可以使新闻杂志更加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反馈,从而优化自身的运营和管理。

那么,如何规划好一篇新闻杂志的语言审美呢?1、准备工作在写作之前,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浅谈新闻美学的人物审美篇

浅谈新闻美学的人物审美篇

浅谈新闻美学的人物审美篇新闻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新闻的美学也是我们在了解社会动态、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视角。

在新闻报道中,人物是我们经常会看到的一个重要元素,而人物的审美也是新闻美学中需要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以下将浅谈新闻美学中的人物审美,探讨人物形象在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和传达。

一、角色刻画的多维度审美在新闻报道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新闻记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来审视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表现形式,以便更好地传达给读者。

从角色刻画的多维度审美来看,首先要注重对人物的客观真实性的把握,不能偏离实际,不能夸大其词;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画面感,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逼真的场景再现,将人物形象展现得更加丰富和立体;还要考虑到人物形象的生活化和普通化,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还需要注重对人物形象的积极性和正能量的传递,为读者塑造一个积极向上、正直善良的形象。

这些多维度审美标准的融合发挥了新闻美学在人物审美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了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效果。

二、表达方式与效果的审美在新闻报道中,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与效果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话题。

在审美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注重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写作手法,增强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还要注重运用一些意境和暗示的手法,通过一些精彩的细节和巧妙的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具有表达力和深度;还要关注表达方式的质感和节奏感,用词得当、句式优美,形成一种流畅自然的语言风格,增强人物形象的艺术感和感染力;还要关注表达方式的情感共鸣和话题感染力,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思考感受。

这种审美标准的遵循,对于新闻报道中人物形象的传达与表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富了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效果。

三、新闻价值观与伦理规范的审美在新闻报道中,人物形象的审美还需要关注新闻价值观与伦理规范的问题。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要注重从人物事件中挖掘新闻的价值观和意义,不仅要展现人物形象本身的魅力和价值,更要通过人物的形象和事件的关联,呈现出新闻事件的社会意义和历史影响;还要注重保护人物形象的隐私权和尊重人物形象的尊严性,不能过分渲染和炒作,不能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个人形象;还要注重对人物形象的舆论引导和社会责任的履行,要有良好的新闻伦理和社会责任感,不能随意渲染和刻意炒作,不能捏造事实和散布谣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传 统 的重 文 字 轻 图 片 观 念 束 缚 。 从 世 界 上 第 一 . 份 真 正 意 义 的 现代 报 纸 ,法 兰 克 福 新 闻》 行 至 今 , 字 在 《 发 文 报 纸 版 面 设计 中都 处 于一 统 天下 的地 位 ,而新 闻 图 片在 报 纸 的发 展 过 程 中相 对 滞 后 , 重 文 字轻 图 片 的 观 念 ” 在 广 大 “
2 报纸 版 面 设 计 的 创 新 通 过 以 上对 报 纸 版 面 设 计 在 运 用 新 闻 图 片方 面所 存 在
提供 了许 多 值 得 借 鉴 的 经 验 。?新 世 纪 以来 ,羊 城 晚报 》 《 、 《 西 都 市 报 》 一 批 在 国 内 报 界 影 响 比 较 大 、 场 化 运 作 华 等 市 程 度 比较 高 的报 纸 为适 应 “ 图 时 代 ” 要 求 , 不 约 而 同 读 的 都 地相 继 进 行 其 版 面 设计 的 创 新 。 它 们 充 分 重 视 了新 闻 图 片 的 重 要 作 用 , 胆 地 运 用 色 彩 , 字 排 版 更 加 有 序 , 方 而 大 文 大 美观。以 20 09年 2月 2 8日《 城 晚 报》 A 羊 的 6要 闻版 为 例 , 文 章 编排 非 常 具 有 层 次 感 , 闻 图 片 大小 运 用 得 极 其 恰 当 , 新 韵 律 美 由然 而 生 , 而极 大 地 吸 引 了读 者 的 注 意力 , 高 阅 从 提 读 的 欲 望 。而 且 令 读 者 在 阅 读 过 程 中 感 到 舒 心 、 悦 , 报 愉 对 纸 的 满 意 度 大 为提 升 。 又 如 北 京 的 《 品 购 物 指 南 》 作 为 目前 我 国 为 数 不 多 精 , 的一 份 几 乎全 彩 印刷 的报 纸 . 处 理 新 闻 图 片 、 字 排 版 及 在 文 色彩 运 用 等 方 面就 具 有 许 多独 到 之 处 。每 个 专 版 都 有 代 表 自己 的色 彩 和 文 字排 版 的样 式 , 大 地 吸 引 了 读 者 的 眼 球 。 极 以 2 0 年 8 7 日家 居 D 01 月 6版 为例 ,头 条 占了 四分 之 ■ 的 版面 . 文章 很 短 , 是 配 上 了 多 幅 客厅 装修 的 照 片 。 照 片 和 但 文章 边 框 的色 调 都 是 在 编 者 精 心 设计 后 完 成 的 ,配 以优 美 的文 字说 明 , 整 个 报 刊 的版 面 看 起 来 非 常 和 谐 , 给 读 者 使 带 以 强 烈 的家 居 休 闲 的感 觉 。 希望 对 以上 “ 图 时代 ” 纸 版 面 设 计 创 新 和 实 践 的 分 读 报 析 . 够 为 我 国 的报 纸 版 面设 计 改 革 提 供 些 许 有 益 的帮 助 。 能 使 我 们 的 报纸 版 面 设 计 更 加新 颖 、 观, 足 读者 的需 求 。 美 满
运用新闻图片。
首 先 是 图 片太 多 . 大 , 图 片堆 砌 。 一篇 不 大 的新 闻 太 搞 消 息 中 . 片 占据 了 大 部 分 排 版 , 图 而文 字 完 全成 了新 闻 图 片 的说 明 . 实 际 上 是 从 一 个极 端 走 向另 一 个 极 端 。 次 是 图 这 其 片质 量 太 次 , 符 合 新 闻 内容 的要 求 。 辑 在 编 排 文 章 内 容 不 编 时往 往 时 刻 提 醒 自己 不 要 文 不 对 题 ,却 忽 视 了 新 闻 图 片 在 报 刊 的版 面 设 计 中 亦 要 与 新 闻 报 道 的 主 题 相 吻 合 ,这 就 造 成 了许 多 不 符 内容 要 求 和 质 量 低 劣 的 新 闻 图 片 被 运 用 到 报 刊 排版 中 。 们 不 仅 没 有 起 到 与 文 字互 相 配 合 , 且 取 长 补 它 而 短 的作 用 反 而 影 响 了 文 字 本 身对 新 闻 主题 的表 达 。
动 规 律 .科 学 地 安排 其他 新 闻 图 片 和 文 字稿 件在 版 面 中 的
浅谈“ 读图时代" 报纸版面 设计的创新和实践
谭 艳 华
( 齐哈 尔 广 播 电 视 报 社 。 齐 黑龙 江 齐 齐哈 尔 1 10 ) 6 0 5
位 置 , 文字 在 版 面 上 和 新 闻 图片 相互 照 应 , 辅 相 成 , 使 相 达 到版 面 的协 调 和 美 观 22创新 图片 色 彩 的 运 用 。 变 以往 认 为 图 片 色 彩 无伤 . 改 大雅 的观 念 , 充 分 地 从 色 彩 学 的角 度 运 用 色 彩 , 版 面 更 要 使 具有 格 调 和 形 成 风 格 。 彩 也是 一 种 情 感 语 言 . 不 同 的 色 色 用 调 , 达 不 同 的 内容 和 不 同的 版 面语 言 。 闻版 面 色 彩 的 运 表 新 用 主要 针 对 于 新 闻 图片 .这 就 要 求 编 者 根 据 稿 件 所 传 递 的 信 息 和表 达 的 内容 合 理 运 用 色 彩 , 定 版 面 的 主色 调 。 1以 确 _ 『 通 过 改变 原 图片 的 冷 暖 色 调 , 色 等 , 颜 以服 务 主 题 。 同 时 副 刊 版 面 和标 题 , 及装 饰 条 等 都 要 与 主 色 调相 协 涮 通 过 创 以
报 业 编 辑 心 中 , 已根 深 蒂 固 。 早
即使 在 摄 影技 术 和 互联 网 高 度 发 达 的 今 天 ,许 多 报 纸 编辑 在 报 纸 版 面设 计 过 程 中 依 然 把 新 闻 图 片 放 在 了 一 个 很 次要 的位 置 。 们 在 安排 报 纸 版 面 的过 程 中 , 往 是 在 排 完 他 往 文 字 稿 后 , 现 文 字 字 数 不 够 , 想 到 了 新 闻 图 片 , 是 那 发 才 于 些低 质 量 的 。 自然 呆 板 的 , 新 闻 主 题 关 联 不 大 的 图片 被 牵 与 强地 拿 来 补 充 新 闻 稿 。 1 大量 、 目运 用 新 闻 图 片 , 注 重 质 量 。 有 不 少 的 . 2 盲 不 报 业 编 辑 认 为 既 然 已 经 进 入 了 “ 图 时 代 ” 何 不让 新 闻 图 读 , 片 唱 主 角 ? 于是 他 们 忽 略 了文 字 的 中心 作 用 , 量 、 目地 大 盲
23 2 1 0 2 4( 0 1)3— 0 6 1 8— 0 l
随 着 我 国 与 国 际接 轨 步 伐 的加 快 以及 “ 图 时 代 ” 日 读 的
1 报 纸 版 面 设 计 在 运 用 新 闻 图 片方 面 所 存 在 的 误 区
渐 成 熟 .近 年来 在 国 内涌 现 了一 些 在 报 纸 版 面 设 计 创 新 方 面取 得 优 秀 成 果 的报 纸 。 们 在 吸 引 读者 , 响 报纸 品牌 纸在 读 图 时代 版 面设 计 的创 新
新 新 闻 图 片 色彩 的运 用 ,使 图片 色 彩 成 为 报 刊 版 面 一 靓 道
[ 图分 类 号 】 1 文献 标 识码 ] [ 章编 号 ] 09 中 G2 3【 A 文 10

丽 的 风 景 。 足 读 者 的视 觉 需 求 。 满
3 “ 图 时 代 ” 纸 版 面 设 计 的 实践 读 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