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一、运动图象1. 位移—时间(x t -)图象:物体运动的x t -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与物体的运动轨迹无任何直接关系。
图1中三条直线对应的x t -关系式分别为0x x vt =+、x vt =、0'()x v t t =-,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纵轴截距x 0表示0=t 时,a 在b 前方x 0处;横轴截距t 0表示c 比b 晚出发t 0时间;斜率表示运动速度的大小,易见>;交点P 可反映t 时刻c 追及b 。
2. 速度—时间(t v -)图象: 物体运动的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与物体的运动轨迹也无任何直接关系。
图2中、、、四条直线对应的关系式分别为=常数、=0+、=、=0-。
是匀速运动的速度图象,其余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纵轴截距0表示、的初速度,横轴截距m t 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于零时所需要的时间,斜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斜率为负值(如)对应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图线下方覆盖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
两图线的交点P 可反映在时刻两个运动(和)有相同的速度。
3. x t -图象与t v -图象的比较:图3和下表是形状一致的图线在x t -图象与t v -图象中的比较。
x t -图象图象 ①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①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 表示物体静止。
②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 表示物体静止。
③ 表示物体静止。
④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x 0。
④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0。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 0~t 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x 1。
⑥ t 1时刻物体速度为v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 1时间内的位移)。
4. 运用图象时需注意的问题(1)首先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中横、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
1第3课时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4.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4.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 (1)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 (1)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 相应时间内 的位移 . (2)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 (2)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 的位移方向为 正方向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 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负方向 .
变式练习2 变式练习2 某些城市交通部门规定汽车在市区某些街道行 驶速度不得超过v km/h. 驶速度不得超过vm=30 km/h.一辆汽车在该水平 路段紧急刹车时车轮抱死, 路段紧急刹车时车轮抱死,沿直线滑行一段距离 后停止, 后停止 , 交警测得车轮在地面上滑行的痕迹长 x m = 10 m . 从手册中查出该车轮与地面间的动摩 =0.72,取 擦因数μ=0.72,取g=10 m/s2. (1)请你判断汽车是否违反规定超速行驶. (1)请你判断汽车是否违反规定超速行驶. 请你判断汽车是否违反规定超速行驶 目前,有一种先进的汽车制动装置, (2)目前,有一种先进的汽车制动装置,可保证车 轮在制动时不被抱死, 使车轮仍有一定的滚动, 轮在制动时不被抱死 , 使车轮仍有一定的滚动 , 安装了这种防抱死装置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不 安装了这种防抱死装置的汽车,
H=7.2 m 答案 (1)2.25 m/s2 (2)1 138 m (3)7.2 m
方法提炼 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 1.要抓住一个条件, 1.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要抓住一个条件 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 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 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 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 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 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3.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3.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 仔细审题 意v—t图象的应用. 图象的应用.
专题1.3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运用(解析版)
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精准突破专题1.3运动图像的理解和运用【专题诠释】1.x -t 图像(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v -t 图像(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a -t 图像(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象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3)包围面积的意义:图象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高考引领】【2019·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
在t =0到t =40s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A .0B .30mC .750mD .1200m【命题立意】考察v -t 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
【答案】C【解析】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在40s 内的位移为()()1104030m 750m 2x =⨯+⨯=,C 正确。
【2018·新课标全国II卷】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
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命题立意】考察利用v-t图像分析追击相遇问题【答案】BD【解析】v–t图象中图象包围的面积代表运动走过的位移,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利用逆向思维并借助于面积可知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A错误,B正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D正确。
1.3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高中物理习题)
高三一轮物理复习(人教版)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3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70分.每小题至少一个答案正确)图1-3-121.如图1-3-12是A、B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1)当t=t1时,A、B两质点的加速度都大于零;(2)当t=t1时,两质点相遇;(3)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4)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快.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A.(1)(4)B.(2)(3)C.(2)(4) D.(4)解析在x-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故(1)错误;t1时刻,两质点在同一位置,(2)正确;两直线的斜率表示质点的速度,由图可知,v A>v B,故(3)错误,(4)正确.综上所述,可知C正确.答案 C图1-3-132.如图1-3-13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前两秒加速度为5 m/s2B.4 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6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D.8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解析 在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前两秒内,a =ΔvΔt =5 m/s 2,故A 正确.由图象可知,该物体在前4秒内,先加速运动两秒,再减速运动两秒,一直沿正方向运动,而第4~8秒反向运动,第8秒末恰好回到出发点,故B 、C 、D 错. 答案 A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1-3-14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图1-3-14A .0~2 s 内的加速度为1 m/s 2B .0~5 s 内的位移为10 mC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 .第1 s 末与第5 s 末加速度方向相同解析 0~2 s 内的加速度等于直线的斜率,即a =ΔvΔt =1 m/s 2,选项A 正确;0~5 s 内的位移等于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即x =5+2×22m =7 m ,选项B 错误;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都是正值,即方向相同,选项C 正确;第1 s 末与第5 s 末的加速度分别是正值、负值,即方向相反,选项D 错误. 答案 AC4.如图1-3-15所示的位移(x )-时间(t )图象和速度(v )-时间(t )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3-15A .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 .0~t 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 2时刻相距最远D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 在x -t 图象中表示的是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由甲、乙两车在0~t 1时间内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故在这段时间内两车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均相等,A 、B 选项均错.在v -t 图象中,t 2时刻丙、丁速度相等,故两者相距最远,C 选项正确.由图线可知,0~t 2时间内丙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故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的平均速度,D 选项错误. 答案 C图1-3-165.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1-3-16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 1或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正确的是A .0~t 1:v =v 12 B .t 1~t 2:v =v 1+v 22C .t 1~t 2:v >v 1+v 22D .t 1~t 2:v <v 1+v 22解析 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为v =xt ,适用于任何运动,在速度图象中x 对应的是v -t 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图形的面积,所以0~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12,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1+v 22.A 、D 项正确.答案 AD图1-3-176.某跳水运动员(可看做质点)参加跳板跳水比赛,t =0是其向上起跳瞬间,其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1-3-17所示 A .t 1时刻开始进入水面 B .t 2时刻开始进入水面[ C .t 3时刻已浮出水面D .0~t 2的时间内,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解析 跳水运动员离开跳板向上跳起,做减速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开始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直到刚进入水面,速度达到最大,进入水面后,又受到水的阻力,开始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减小到零.根据图象可知,t 2时刻速度最大,所以t 2时刻开始进入水面,故A项错误,B项正确;t3时刻速度为零,是在水中减速结束的时刻,故C项错误;跳水运动员离开跳板到刚开始进入水中时,都是只受重力,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D项正确.答案BD图1-3-187.如图1-3-18为两辆汽车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做匀加速运动的v -t图线.已知在第3 s末两辆汽车在途中相遇,则两辆汽车出发点的关系是A.从同一地点出发B.A在B前3 m处C.B在A前3 m处D.B在A前5 m处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图象,意在考查考生利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由v-t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知A的位移为6 m,B的位移为3 m.因为二者在3 s时相遇,所以出发时B在A前3 m处.答案 C8.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1-3-19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图1-3-19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解析乙车在前2小时内沿负方向先加速后减速,2小时后才改变运动方向,A错.在前2小时内甲车的位移x1=12×2×30 km=30 km,沿正向;乙车的位移x2=12×2×30 km=30 km,沿负向;故此时两车相距Δx=(70-30-30) km=10 km,B对.由图象的斜率大小可知C 对.在前4小时内甲车的位移x 甲=12×4×60 km =120 km ,沿正向;乙车的位移x 乙=⎝⎛⎭⎫12×2×60-12×2×30 km =30 km ,沿正向;x 甲-x 乙=90 km ≠70 km ,两车此时不相遇,D 错. 答案 BC图1-3-209.a 、b 两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同方向行驶,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1-3-20所示.在t =0时刻,两车间距离为d ;t =5 s 的时刻它们第一次相遇.关于两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15 s 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B .t =20 s 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C .在5 s ~15 s 时间内,先是a 车在前,而后是b 车在前D .在10 s ~15 s 时间内,两车间距离逐渐变大解析 从图象可以看出两车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因第5 s 时两车第一次相遇,第10 s 时速度相同,由对称性可知两车在第15 s 时第二次相遇,A 正确,B 错误;由于两车在第5 s 时第一次相遇,前5 s 内v a >v b ,故a 车在后、b 车在前,5 s 后a 车在前,b 车在后,15 s 后b 车超过a 车,C 错误;第10 s 时两车速度相同,此后v a <v b ,两车间距离逐渐减小,第15 s 时两车相遇,D 错误. 答案 A图1-3-2110.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1-3-21所示,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x 1和x 2(x 2>x 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x 0处 A .若x 0=x 1+x 2,两车不会相遇 B .若x 0<x 1,两车相遇2次 C .若x 0=x 1,两车相遇1次 D .若x 0=x 2,两车相遇1次解析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位移分别为x2和x1+x2,若x0=x1+x2,则x0+x2>x1+x2,此时甲车仍在乙车的前方,两车不会相遇,选项A对;若甲、乙速度相同时,x0<x1,则x0+x2<x1+x2,此时乙车在甲车的前方,即此时两车已经相遇一次,由于甲车加速度大于乙车加速度,所以甲车速度此后会大于乙车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甲、乙会再次相遇,选项B对;若甲、乙速度相同时,x0=x1,则x0+x2=x1+x2,此时两车恰好相遇,此后甲车在乙车的前方,两车不会再相遇,选项C对;若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x0=x2,则x0+x2=x2+x2,即x0+x2>x1+x2,此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甲、乙两车不会相遇,选项D错.答案ABC11.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1-3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解的讨论分析.
(2)分析追及、相遇类问题时,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 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 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临沧市一中物理教研组一轮复习
解答追及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
(1)物理分析法:应用运动学公式,根据每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分
.
3、截距:纵轴截距表示t=0时刻的初速度,横轴截距表示速度为零的时刻. 4.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1)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 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 (2)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正方向 ;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负方向 .
临沧市一中物理教研组一轮复习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讲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临沧市一中物理教研组一轮复习
临沧市一中物理教研组一轮复习 一、直线运动的x-t图象 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 1.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律. 二、对x-t图象的理解 (1)点: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相遇. (2)线:水平直线,则表示物体静止;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
化的规律.
2.两种特殊的v-t图象
(1)若v-t图象是横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2)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对v-t图象的理解 (1)点: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在交点时的速度相等.
(2)线: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加速运动.
临沧市一中物理教研组一轮复习 2.图线斜率的意义 加速度的大小 (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 加速度的方向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 .
1-3-运动图象、追和、相遇问题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1.(多选)物体甲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B.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C.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解析:选BC.甲图象中的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速度方向不变,没有来回运动,只是相对于原点的位移,一开始为负,后来为正,选项B正确.乙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先是负向变小,后正向增大,有来回运动,C项正确.2. (2014·高考广东卷)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0~2 s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解析:选B.第1 s内与第3 s内速度均大于零,沿正方向运动,A错误,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第3 s内和第4 s内图线斜率相同,故加速度相同,B正确.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x1=0.5 m,x4=-0.5 m,大小相等,C错误.0~2 s 内,x=1.5 m,v-=0.75 m/s;0~4 s内,x′=1.5 m,v-=0.375 m/s,D错误.3.(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一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t =0时位于x =5 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当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x =3 mB .x =8 mC .x =9 mD .x =14 m解析:选B.由图象知,质点在8 s 内的位移Δx =12×(2+4)×2 m -12×(2+4)×1 m =3 m .t =0时,质点位于x =5 m 处,故8 s 末质点位置x =5 m +Δx =8 m ,B 正确.4.(2015·陕西西工大附中适应性训练)(多选)如图所示,Ⅰ、Ⅱ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 -t 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 ( )A .甲、乙两小球做的是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B .两球在t =8 s 时相距最远C .两球在t =2 s 时刻速率相等D .两球在t =8 s 时相遇解析:选CD.甲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方向为负,乙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03 m/s 2,方向为正,故A 项错;t =2 s 时,乙小球的速率为20 m/s ,甲小球的速率为20 m/s ,相等,C 项正确;在t =8 s 时,它们都回到了出发点,所以此时相遇,B 项错误、D 项正确.5.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多选)如右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解析:选BC.从x-t图象可以看出,在t1时刻,b汽车追上a汽车,选项A错误;在t2时刻,b汽车运动图象的斜率为负值,表示b汽车速度反向,而a汽车速度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故选项B正确;从t1时刻到t2时刻,图象b斜率的绝对值先减小至零后增大,反映了b汽车的速率先减小至零后增加,选项C正确、D错误.6.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当作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图2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x、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图1图2解析:选B.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说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选项B正确,A、C、D错误.7. (多选)代号为“金星2号”的中欧海军亚丁湾反海盗联合军事演习于2014年7月14日开始,期间一中国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他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0 s内空降兵和伞整体所受重力大于空气阻力B.第10 s末空降兵打开降落伞,此后做匀减速运动至第15 s末C.在10 s~15 s内空降兵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方向向上,大小在逐渐减小D.15 s后空降兵保持匀速下落解析:选ACD.由图可以看出,在0~10 s内空降兵和伞整体向下的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其加速度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大于阻力,A正确;在10 s~15 s内空降兵和伞整体的速度越来越小,故其加速度方向向上,根据图线的倾斜程度可知,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故空降兵和伞整体所做的不是匀减速运动,B错误,C正确;15 s后v-t图线平行于横轴,说明空降兵和伞整体匀速下落,D正确.8.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所示),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 s~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 s~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时两车相遇解析:选C.根据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可知,在0~10 s内两车的位移差逐渐增大,即两车在远离,A错误;在10 s~20 s内甲的位移增加得多,两车在靠近,到20 s末两车相遇,B错误;在5 s~15 s内由图线的对称关系知两图线在此时间段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相等,故两车位移相等,C正确;v-t图线的交点表示该时刻两车速度相等,D错误.9.(2015·内蒙古包头测评)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速度v、位移x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为零,则A、B、C、D四个选项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的是 ()解析:选C.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是指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发生改变.A为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往复运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A错误;B为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判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则B错误;C为加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0~1 s内物体正向匀加速运动,1~2 s内物体正向匀减速运动,2 s末速度减为0,2~3 s内物体又正向匀加速运动,依次变化运动下去,运动方向始终不变,则C 正确;D为加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0~1 s内物体正向匀加速运动,1~2 s内物体正向匀减速运动,2 s末速度减为0,2~3 s内物体反向匀加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D错误.10.酒后驾车严重威胁公众交通安全.若将驾驶员从视觉感知前方危险到汽车开始制动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将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内汽车行驶的总距离称为感知制动距离.科学研究发现,反应时间和感知制动距离在驾驶员饮酒前后会发生明显变化.一驾驶员正常驾车和酒后驾车时,感知前方危险后汽车运动的v-t图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求:(1)正常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s.(2)酒后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比正常驾驶时增加的距离Δs.解析:设驾驶员饮酒前后的反应时间分别为t1、t2,由图线可得t1=0.5 s,t2=1.5 s,汽车初速度v0=30 m/s,正常驾驶时的减速时间为t3=4.0 s,由图线可得,正常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s =v 0t 1+v 0+02t 3=75 m ,同理,可求出酒后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s ′=105m ,所以Δs =s ′-s =105 m -75 m =30 m.另解:根据v -t 图象的“面积法”求位移:s =12×(0.5+4.5)×30 m =75 m ,s ′=12×(1.5+5.5)×30 m =105 m ,Δs =s ′-s =105 m -75 m =30 m.答案:(1)75 m (2)30 m11.在市区内,一辆小汽车以速度v 1向东行驶,一位观光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过马路,汽车司机发现游客途经D 处时经过0.7 s 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 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 处停下,如图所示.为了判断汽车是否超速行驶以及游客横穿马路是否过快,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 max =14 m/s 行驶在该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紧急刹车,经过x =14 m 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量得AB =17.5 m ,BC =14 m ,BD =2.6 m .肇事汽车刹车性能良好(可以认为警车与肇事汽车刹车时加速度相同),求:(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是多大?(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是多大?(3)游客在D 处时,肇事汽车距出事点B 有多远?解析:(1)设警车和肇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将汽车和警车的匀减速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速度位移公式得:对于警车v 2max -0=2ax ,对于肇事汽车v 2A -0=2ax AC解以上两式,可求得肇事汽车的初速度为:v A = x ACx v max = AB +BC xv max =21 m/s (2)因为BC =x ,所以肇事汽车在B 点的速度等于v max ,则肇事汽车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平均速度:v AB=v A+v max2=17.5 m/s设肇事汽车由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t AB,则t AB=ABv AB=1 s 游客由D点到B点所需的时间:t BD=t反+t AB=1.7 s可认为游客做匀速运动,其速度的大小:v客=BDt BD≈1.53 m/s(3)肇事汽车制动前做匀速运动,因此游客在D处时,肇事汽车距出事点B为L=v A t反+AB=32.2 m答案:(1)21 m/s(2)1.53 m/s(3)32.2 m。
高考经典课时作业1-3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高考经典课时作业1-3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1.如下图所示是一物体的x-t图象,则该物体在6 s内的路程是()A.0B.2 mC.4 m D.12 m2.如下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和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物体和4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图线2和图线4中,t2、t4时刻都表示物体反向运动3.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a、速度v、位移x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均为零,则下列图象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4.(2012·南通调研)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射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造成导弹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0~1 s内导弹匀速上升B.1~2 s内导弹静止不动C.3 s末导弹回到出发点D.5 s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5.(2013·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艇所受阻力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海盗快艇在0~66 s 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B .海盗快艇在96 s 末开始调头逃离C .海盗快艇在66 s 末离商船最近D .海盗快艇在96 s ~116 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6.如右图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x =7 m ,物体A 以v A =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 =10 m/s ,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2 m/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 )A .7 sB .8 sC .9 sD .10 s7.如右图所示,A 、B 两物体在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 、B 两物体的位移图线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两物体同时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 .A 、B 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 比A 晚出发2 sC .A 、B 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 m/sD .A 、B 两物体在A 出发后4 s 时距原点20 m 处相遇8.(2013·东北三校联考)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在0~t 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B .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 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C .t 2时刻两物体相遇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 1+v 229.在平直道路上,甲汽车以速度v 匀速行驶.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d 处的乙汽车时,立即以大小为a 1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 2的加速度沿甲车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则( )A .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减小B .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增大C .若v >2 a 1+a 2d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D .若v <2 a 1+a 2d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10.如图所示,小球甲从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高h=5 cm的A点由静止释放,同时小球乙自C点以速度v0沿光滑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C点与斜面底端B处的距离L=0.4 m,甲滑下后能沿斜面底部的光滑小圆弧平稳地朝乙追去,甲释放后经过t=1 s刚好追上乙,求乙的速度v0(g=10 m/s2).11.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的条件.12.(2013·巢湖四中高三月考)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2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试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若警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v m=12 m/s,达到最大速度后以该速度匀速运动,则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标准答案及解析:1.解析:做此题时不要把x -t 图象当作物体运动的轨迹,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该物体在6 s 内的路程为2 m +2 m +4 m +4 m =12 m ,位移为零.答案:D2.解析:x -t 图象和v -t 图象都是用来描述直线运动的,图象并不是运动轨迹,A 项错误;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所以在t 1时刻v 1>v 2,B 项正确;v -t 图象与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所以在0~t 3时间内3物体的位移小于4物体的位移,3物体的平均速度小于4物体的平均速度,C 项错误;图线2中t 2时刻表示物体反向运动,图线4中t 4时刻不表示反向,只表示速度减小,D 项错误.答案:B3.解析:A 项位移正负交替,说明物体做往复运动;B 项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然后做反向匀加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周而复始;C 项表示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循环下去,物体始终是单向运动,C 正确,D 项从面积判断物体速度有负值出现,不是单向运动.答案:C4.解析:在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0~1 s 内导弹匀加速上升,1~2 s 内导弹匀速上升,第3 s 时导弹速度为0,即上升到最高点,故选项A 、B 、C 错;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在0~3 s 内,x 1=12×(1+3)×30 m =60 m ,在3~5 s 内,x 2=-12×2×60 m =-60 m ,所以x =x 1+x 2=0,即5 s 末导弹又回到出发点,选项D 对.答案:D5.解析:在0~66 s 内图象的斜率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小,故海盗快艇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A 错误;海盗快艇在96 s 末,速度由正变负,即改变运动的方向,开始掉头逃跑,此时海盗快艇离商船最近,B 正确,C 错误;海盗快艇在96 s ~116 s 内,沿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D 错误.答案:B6.解析:物体B 从开始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t =-v B a=5 s ,在此时间内B 前进的距离x B =v -B t =25 m ,A 前进的距离x A =v A t =20 m .故此时刻A 、B 相距5+7=12 (m),所以再经过3 s A 才能追上B ,故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8 s .故B 选项正确. 答案:B7.解析:由x -t 图线可知,A 、B 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且B 比A 晚出发2 s ,图线中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x -t 图线可知,B 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比A 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要大,A 、B 两直线的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相遇,交点的坐标表示相遇的时间和相遇的位置,故A 、B 两物体在A 物体出发后4 s 时相遇.相遇位置距原点20 m ,综上所述,B 、D 选项正确.答案:BD8.解析:速度-时间图象中Ⅰ物体的斜率逐渐减小,即Ⅰ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Ⅰ物体所受合外力不断减小,A 错误;在0~t 1时间内,Ⅱ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Ⅰ物体的速度,所以两物体间距离不断增大,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B 正确;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到t 2时刻,Ⅰ物体速度图线所围面积大于Ⅱ物体速度图线所围面积,两物体平均速度不可能相同,C 、D 错误. 答案: B9.解析:甲车做减速运动,乙车做加速运动,两车速度相同时,距离最小,若此时没有相遇,以后就不可能相撞.设两车相距为d 时,两车恰好相撞,这种情况下甲车的速度为v 0,根据v 20=2(a 1+a 2)d ,若v >v 0两车一定相撞,若v <v 0两车一定不会相撞. 答案:D10.解析:设小球甲在光滑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 ,运动时间为t 1,运动到B 处时的速度为v 1,从B 处到追上小球乙所用时间为t 2,则a =g sin 30°=5 m/s 2由h sin 30°=12at 21得t 1=4h a=0.2 s ,t 2=t -t 1=0.8 s ,v 1=at 1=1 m/s 甲刚好追上乙时,v 0t +L =v 1t 2,代入数据解得:v 0=0.4 m/s ,方向水平向左.答案:0.4 m/s ,方向水平向左11.解析:对A 车有x A =v 0t +12×(-2a )×t 2 v A =v 0+(-2a )×t对B 车有x B =12at 2 v B =at追上时有:x =x A -x B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v A =v B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0=6ax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 车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是v 0≤6ax .答案:v 0≤6ax12.解析:(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间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 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t 1=102s =5 s ,x 货=(2+5)×10 m =70 m x 警=12at 21=12×2×52 m =25 m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Δx =x 货-x 警=45 m. (2)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t 2=122s =6 s ,x 货′=(2+6)×10 m =80 m x 警′=12at 22=12×2×62 m =36 m 因为x 货′>x 警′,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且此时两车距离Δx ′=x 货′-x 警′=44 m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用时t ′追上,12t ′=44+10t ′,得t ′=22 s ,t 总=28 s.答案:(1)45 m (2)28 s。
【高考领航】上海市高考物理总复习 1-3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课件
A.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 2 m B.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 4 m C.出发前两质点的位置是乙在甲之前 4 m D.出发前两质点的位置是甲在乙之前 4 m
解析:由图像可知乙在追赶甲,即甲在前乙在后,且二者速度 1 1 均为零时, 距离最远, 其最远距离 Δs=s 乙-s 甲= ×3×4 m- ×2×2 2 2 m=4 m 即 B、D 正确,A、C 均错. 答案:BD
程,并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分析时要注意 B 车的加速度为零后,B 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由位移—时间图像可知:前 10 s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为 3 m/s,加速度为 0,所以 C 错误;10 s~15 s 汽车处于静止 状态,汽车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为 30 m,所以 A 错误;15 s~25 s 汽车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 m/s,所以 D 错误、B 正 确. 答案:B
【方法指引】 (1)分析运动图像问题时,要注意区别是 v-t 图 像还是 x-t 图像. (2)要注意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在运动图像中的表示.
1.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 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
A.15 s 末汽车的位移为 300 m B.20 s 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 C.前 1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为 3 m/s2 D.前 25 s 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考向二
v-t 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2011· 高考海南卷)一物体自 t=0 时 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 选项正确的是( )
A.在 0~6 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 30 m B.在 0~6 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 40 m C.在 0~4 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 7.5 m/s D.在 5~6 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1.3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
1.3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一、v -t 图像1.图像的意义:v -t 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2.图像的斜率:v -t 图线(或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为正表示加速度沿规定的正方向,但物体不一定做加速运动;斜率为负,则加速度沿负方向,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3.v -t 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t 轴上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沿正方向,t 轴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沿负方向,如果上方与下方的“面积”大小相等,说明物体恰好回到出发点.用函数法解决非常规图像问题 二、三类图像 (1)a -t 图像由Δv =a Δt 可知图像中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如图甲所示. (2)xt-t 图像 由x =v 0t +12at 2可得x t =v 0+12at ,截距b 为初速度v 0,图像的斜率k 为12a ,如图乙所示.(3)v 2-x 图像由v 2-v 02=2ax 可知v 2=v 02+2ax ,截距b 为v 02,图像斜率k 为2a ,如图丙所示.三、追及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 2.追及相遇问题的基本物理模型:以甲车追乙车为例.(1)无论v 甲增大、减小或不变,只要v 甲<v 乙,甲、乙的距离不断增大.(2)若v甲=v乙,甲、乙的距离保持不变.(3)无论v甲增大、减小或不变,只要v甲>v乙,甲、乙的距离不断减小.3.分析思路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等量关系和位移等量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4.常用分析方法(1)物理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建立物体运动关系的情境图.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临界条件法)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当v B=v A时,若x B>x A+x0,则能追上;若x B=x A+x0,则恰好追上;若x B<x A+x0,则不能追上.(2)二次函数法:设运动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二者之间的距离Δx与时间t的二次函数关系,Δx=0时,表示两者相遇.①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②若Δ=0,一个解,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③若Δ<0,无解,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当t=-b2a时,函数有极值,代表两者距离的最大或最小值.(3)图像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位移-时间图像的交点表示相遇,分析速度-时间图像时,应抓住速度相等时的“面积”关系找位移关系.区分x-t图像和v-t图像1.无论x-t图像、v-t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图像的形状反映了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2.x-t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v-t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并非相遇.3.位置坐标x-y图像则能描述曲线运动,图线交点表示物体均经过该位置,但不一定相遇,因为不知道时间关系.例题1.如图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C 段表示质点通过的位移大小为34 mB .在18~22 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 mC .整个过程中,BC 段的加速度最大D .整个过程中,E 点所对应的时刻离出发点最远 【答案】A 【解析】BC 段,质点的位移为x =5+122×4 m =34 m ,选项A 正确;在18~22 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x =12×22 m +(-12×22) m =0 m ,选项B 错误;由题图看出,CE 段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大,则CE 段对应过程的加速度最大,选项C 错误;由题图看出,在0~20 s 时间内,速度均为正值,质点沿正方向运动,在20~22 s 时间内速度为负值,质点沿负方向运动,所以整个过程中,D 点对应时刻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 错误.(多选)雨雪天气时路面湿滑,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的刹车距离会明显增加.如图所示为驾驶员驾驶同一辆汽车在两种路面紧急刹车时的v -t 图像,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1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t =0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平均速度大于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B .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平均速度大于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C .从t =0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行驶距离比在干燥路面的行驶距离多15 mD .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加速度是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的0.75倍 【答案】CD【解析】从t =0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位移为x 1=30×1 m +4×302m =90 m平均速度为v 1=905 m/s =18 m/s 汽车在干燥路面的位移为x 2=30×1 m +3×302 m =75 m平均速度为v 2=754m/s =18.75 m/s ,x 1-x 2=15 m ,故A 错误,C 正确;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平均速度v 1′=302m/s =15 m/s ,汽车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 v 2′=302m/s =15 m/s ,故B 错误; 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加速度大小a 1=304m/s 2=7.5 m/s 2,汽车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大小a 2=303 m/s 2=10 m/s 2,则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加速度是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的0.75倍,故D 正确.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它们运动的位置-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2016届高考物理总复习1.3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含解析)
第3节运动图像__追及与相遇问题,(1)xt图像和vt图像都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xt图像和v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3)xt图像上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4)vt图像上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此时相遇。
(×)(5)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物体,后者若追上前者,后者速度必须大于前者。
(√)(6)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或最近。
(√)(7)两物体同向运动恰好不相碰,则此时两物体速度相等。
(√)要点一三类运动图像的比较1.位移—时间(xt)图像(1)位移—时间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并非物体运动的轨迹。
(2)位移—时间图像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这是因为位移—时间图像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轴上方代表正方向,t轴下方代表负方向;如果物体做曲线运动,则画不出位移—时间图像。
(3)位移—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对应学生用书P8对应学生用书P8[示例1] (2013·全国卷Ⅰ改编)如图131,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
由图可知( )图131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位移比a车的大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图像,意在考查考生对运动图像的理解及图像与运动转换的能力。
从xt图像可以看出,在t1时刻,b汽车追上a汽车,选项A错误;在t2时刻,b汽车运动图像的斜率为负值,表示b汽车速度反向,而a汽车速度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故选项B正确;由图像可知,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两车位移相同,C错误;从t1时刻到t2时刻,图像b斜率的绝对值先减小至零后增大,反映了b汽车的速率先减小至零后增加,选项D错误。
1.3运动的图像分析
三.应用运动图象的三点注意 (1) 无论是 x-t 图象还是 v-t 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 动.
(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
系决定.
1、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 , 根据图线作出的以下几个判断中,正确的是: (BD)
第三讲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一、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 1.定义: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像叫做位移图像。 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物理意义: 其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3.典型的位移图像:
4.x-t 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的意义
(3)飞机静止前4 s内做匀减速运动,可认为是初速 度为零、加速度为6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位移
1 1 s at2 6 42 m 48 m 2 2
2.关于两类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1)刹车类问题:即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停止运动, 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 间。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运动)的运动, 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2)双向可逆类: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
二、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1.定义: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像叫做速度图像。 表示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物理意义: 其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 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图线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3.典型的速度图像:
4.v-t 图象中的“点”“线”“斜率” “截距”“面积”的意义
D
专题1:追及、相遇问题和运动图像问题
AB×BC= - 0= ( )v
1 1
v0
v0
v0 ( a0 μ g )
2
2
2
μg
a0
2 μa0 g
得黑色痕迹的长度l= 答案:
v0 ( a0 μ g )
2
v0 ( a0 μ g )
2
2 μa0 g
。
2 μa0 g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答案:C
解析:依题意作出物体的v
t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知图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拓展链接2
列车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同一平直铁路上前方500 m处,
一列货车正以36 km/h的速度匀速同向行驶,为避免撞车,列车司机立即 刹车,求列车刹车时加速度的最小值。 答案:0.1 m/s2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解析:设列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刹车后经时间t,列车速度与货车 速度相等,这段时间内货车、列车的位移分别为x1、x2,如图所示,则不 相撞的条件是x1+500 m≥x2 ① x1=v1t ② 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有 x2=v2t- 2 ③ at
之和,则刚好追上,二者刚好避免相撞。
③若追者位移恰等于被追者位移与二者的初始距离之和时追者的速
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能有一次追上追者,二者速度相 等时,二者间距有一个再次相遇前的最大值。 (2)速度小者加速(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匀速运
动)。
①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之间有相遇前的最大距离。 ②当追者位移等于被追者位移与二者的初始距离之和时,后者追上前 者。
拓展链接4(2012· 山东潍坊高三质检)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
新课标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课件:1.3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s2=s1+vt′/2=50 m.
(3)因为s2>s=45 m,所以小狗不安全. [答案] (1)10 m (2)50 m (3)不安全
[规律小结]►►
图象在中学物理中应用十分广泛,它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
律,直观地叙述物理过程,并鲜明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各种关 系,利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是学好物理的一种重要方法,由 于其具有直观形象、简捷实用的特点,高考更加重视对图象的 理解与应用,利用图象法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明显增多,高考中
1.(2012年银川模拟)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
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 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中,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 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
上、追不上(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 的切入点.
2.常见的情况 物体A追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 (1)A追上B时,必有sA-sB=x0,且vA≥vB. (2)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撞,必有sA-sB=x0,且vA≤vB.
2.(2012年福建联考)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
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得到两车的位移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
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从0时刻到t1时刻的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解析:由给出的s-t图象可知:甲做匀速运动,乙做速度增
第3课运动的图像追及和相遇问题
第3课运动的图像追及和相遇问题一、追及问题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一段时间内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⑴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
度,即v v乙甲⑵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
③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⑶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情形跟⑵类似。
3、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⑴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
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二、相遇⑴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分析同上。
⑵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例】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时开始以0.5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解析]解法一:解析法(1)当甲车速度减至等于乙车速度时两车的距离最大,设该减速过程时间为t,则v乙=v甲-at,解得t=12s,此时甲、乙间距离为Δx=v甲t-12at2-v乙t=10×12m-12×0.5×122m-4×12m=36m.解法二:图象法作出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1-3-7所示.图1-3-7例题:如图,A、B两物体相距S=7米,A正以V1=4米/秒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物体B此时速度V2=10米/秒,方向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不能返回),加速度大小a=2米/秒2,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经多少时间A追上B.V例题: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为a=4m/s2.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例题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m处时,B车速度为4m/s,且正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例.在十字路口,汽车以20.5m s的加速度从停车线启动做匀加速运动,恰好有一辆自行车以5m s的速度匀速驶过停车线与汽车同方向行驶,求:(1)什么时候它们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2)在什么地方汽车追上自行车?追到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例.火车以速度1v 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 处有另一列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2v (对地、且12v v >)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以加速度a 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a 应满足什么条件?a>()2122v v s-例题:客车以20m/s 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同轨前方120m 处有一列货车正以6m/s 的速度同向匀速前进,于是客车紧急刹车,刹车引起的加速度大小为0.8m/s 2,问两车是否相撞?例题:一辆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30m/s。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3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精练含解析
专题1.3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精练)1.(2019·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期中)一物体在某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物体运动的位移为s 、加速度为a 、速度为v 、运动时间为t ,则下列图象一定错误的是( )【答案】D【解析】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恒定不变,v =at ∝t ,A 图正确;s =12at 2∝t 2,B 图正确;v 2=2as ∝s ,C 图正确;D 图中说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变化了,D 项错误。
2.(多选) (2019·山西大同一中期中)物体甲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在0~6 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B .甲在0~6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C .乙在0~6 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 .乙在0~3 s 内的加速度与3~6 s 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答案】BC【解析】甲图象中的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速度方向不变,没有来回运动,只是相对于原点的位移,一开始为负,后来为正,选项B 正确;乙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先是负向变小,后正向增大,有来回运动,选项C 正确。
3.(2019·四川广汉一中期末)A 、B 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做直线运动,它们的a t 图象如图所示,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已知在t =0时,两物体的速度均为零,且A 在B 的左边1.75 m 处,则A 追上B 的时间是( )A .t =0.5 sB .t =1.5 sC .t =2.5 sD .t =3.5 s【答案】D【解析】很显然,在前2 s 内两个物体运动规律是一样的,不可能追上,故A 、B 错误;在t =2.5 s 时,A 的位移是1.125 m ,B 的位移是0.875 m ,两位移之差为0.25 m ,小于1.75 m ,故C 错误;t =3.5 s 时,A 的位移是1.875 m ,B 的位移是0.125 m ,两位移之差等于1.75 m ,故D 正确。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图像、追及和相遇问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匀减速运动的物体
甲、乙两车相距 x0=40.5 m,同时沿平直公路做直线 运动, 甲车在前, 以初速度 v1=16.0 m/s, 加速度 a1=2.0 m/s2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后,以初速度 v2=4.0 m/s,加速 度 a2=1.0 m/s2 与甲同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甲、乙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经历的时间.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过程
(单选)(2014· 高考福建卷) 如图, 滑块以初速度 v0 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 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 h、s、v、a 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 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 B )
4 6 6 2
3
2' 5 1
3
7 -3
1、静止 2、方向为正的匀速直线运动 2'、同上,但起点不同 斜率相同,则速度必相同(大 小、方向) 3、方向为负的匀速直线运动 4、方向为正的加速直线运动 5、方向为正的减速直线运动 6、折返直线运动 7、简谐振动 问题:对2、4、6位移、路程进 行比较?
3 4 5
[审题突破] (1)两车相遇前距离最大的条件是 v 甲______v 乙; (2)乙车追上甲车时,甲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
(2016· 山东省桓台二中高三月考)A、B 两列火车,在 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 vA=10 m/s,B 车 在后,其速度 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 A 车 x0=85 m 时才发现前方有 A 车,这时 B 车立即刹车,但 B 车要经过 180 m 才能停止,问:B 车刹车时 A 车仍按原速率 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 B 车刹车后何时相 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1-3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3.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 已经停止运动.
取相对运动的两物体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和位移参考点, 要注意将两个物体对地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和位移)转化为 相对的物理量.
5.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 0 时刻 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 v- t 图象中,直线 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20 s 的运动情况,如图 8 所示.关 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0~ 10 s 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 10 s~ 2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 5 s~ 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 t= 1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专题: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1. x- t 图象 (1)物理意义: 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位移 随 时间 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 速度 的大小, 斜率正负表示物体 速度 的方向. 2. v - t 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 速度 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在该点 加速度的 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 加速度 的方向. (3)“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 位移的大小 . 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 正 ;若此面积在时间 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
7.如图所示,射水鱼以 v0=8 m/s 的速度竖直向上射出一串水珠,0.4 s 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向上射出另一串水珠,以每次向上 射出的第一个水珠为研究对象, 则两个小水珠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 是多少? (g 取 10 m/s2)
1-3 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2)第一次相遇地点距 A 的距离:x1=12a1(t1+t0)2=125 m 第二次相遇地点距 A 的距离:x2=12a1(t2+t0)2=245 m. 答案:(1)4 s 8 s (2)125 m 245 m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速 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加速 速度逐渐增大的直线
度 v) 图线 含义 图线②表示质点 静止
度 a) 图线②表示质点做 匀速 直线运动
运动 图线②表示质点 做 匀变速 直线运动
图线③表示质点向 负 方 图线③表示质点做匀减速 图线③表示质点做加
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速度 减小 的直线运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1-3.[a-t 图象] (2018·河南洛阳二模)宇航员的训练、竞技体育的指导、汽车的 设计等多种工作都用到急动度的概念.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其方 向与加速度的变化方向相同.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 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3 s 时的急动度和 t=5 s 时的急动度等大反向 B.2~4 s 内的质点做减速运动 C.t=6 s 时质点速度大小等于 7 m/s D.0~6 s 内质点速度方向不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热点二 追及、相遇问题 (师生共研) 1.分析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 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 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点 2
速度图象的理解
3.甲、乙两质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t=0 时,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B.在 0~t0 内,乙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在 0~2t0 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 D.若甲、乙从同一位置出发,则 t0 时刻相距最远
画出物块的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 v1 v2 由图象中的几何关系可知 = t′ t0-t′ 由图象中面积的物理意义及题意可知 1 1 (t +t′)v1= (t0-t′)v2 解得 v1=2.5 m/s. 2 0 2 v1+v2 v1 a1 1 (2)由于 a1= ,a2= ,故 = . t0 t0 a2 3
2. (多选)如图所示,直线 a 和曲线 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 驶的汽车 a 和 b 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
A.在 t1 时刻,a、b 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反 B.在 t2 时刻,a、b 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 C.在 t1 到 t3 这段时间内,b 车做曲线运动 D.在 t1 到 t3 这段时间内,a、b 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 (1)64.5 m (2)11 s
红对勾 P12 7.
(追者匀速,被追者匀减速)如图所示,A、B 两物体相 距 s=7 m 时, A 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 正以 vA=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 B 此时正以 vB=10 m/s 向右 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a=-2 m/s2,则 A 追上 B 所经历时间 是( ) A.7 s B.8 s C.9 s D.10 s
【解析】
根据 vt 图线,甲、乙都沿正方向运动.t=3 s 时,
甲、乙相遇,此时 v 甲=30 m/s,v 乙=25 m/s,由位移和 vt 图线所围 1 面积对应关系知,0~3 s 内甲车位移 x 甲= ×3×30 m=45 m,乙车 2 1 位移 x 乙= ×3×(10+25) m=52.5 m.故 t=0 时,甲、乙相距 Δx1 2 =x 乙-x 甲=7.5 m,即甲在乙前方 7.5 m,B 选项正确;0~1 s 内,x 1 1 ′ = × 1 × 10 m = 5 m , x ′ = ×1×(10+15) m=12.5 m, Δx2=x 甲 乙 2 2
【解析】 (1)物块的运动经历了两个过程,一是做初速度为零、 加速度大小为 a1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是做加速度大小为 a2 的匀变 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两个过程的时间相等,位移大小相等 (设 为 s),实际上第二个过程又可分为两个过程:先向前做匀减速直线 运动,速度减到零后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1)2.5 m/s
1 (2) 3
1.读图
2.作图和用图 依据物体的状态或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作出与之对应 的示意图或数学函数图象来研究和处理问题.
考点二
追及相遇问题
1.分析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 (两者) 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 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追及相遇问题常见的情况 假设物体 A 追物体 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 x0,有三种常见情 况: (1)A 追上 B 时,必有 xA-xB=x0,且 vA≥vB. (2)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撞,两物体同时到达同一位置时速度相 同,必有 xA-xB=x0,vA=vB. (3)若使两物体保证不相撞,则要求当 vA=vB 时,xA-xB<x0,且 之后 vA≤vB.
【解析】 由 xt 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图象的斜率的正负表示 速度的方向,即运动方向.t1 时刻,a 的斜率为正,b 的斜率为负, 因此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反,由此可知 A 项正确;t2 时刻,a 的斜率为 正,b 的斜率为正,因此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由此可知 B 项正确; 在 t1 到 t3 这段时间内,b 车的位置坐标均为正值,说明 b 车沿直线运 动,故选项 C 错误;在 t1 到 t3 这段时间内,a、b 两车运动的位移相 同,时间相同,则平均速度相等,故选项 D 正确.
3 4×-2×40.5-122 xmax= m=64.5 m. 3 4×-2
最大值为
v1 (2)甲车运动的时间 t2= =8 s a1 v1 在甲车运动时间内,甲车位移:x1′= t2=64 m 2 1 乙车位移:x2′=v2t2+ a2t2 =64 m 2 2 故甲车停止时,甲、乙两车仍相距 x=40.5 m, 甲车停止时,乙车的速度:v2′=v2+a2t2=12 m/s, 1 2 12 故 x=v2′t3+ a2t3即 40.5=12t3+ t3, 解得:t3=3 s 2 2 乙车追上甲车的时间:t=t2+t3=11 s.
A.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 10 s 末的速度为 15 m/s C.物体在 20 s 内速度的变化量大小为 20 m/s 3 D.物体在 10 s 末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3
【解析】
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直线运动, A 错;由于为
变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无法计算 10 s 末的速度,B 错;20 s 内速度 变化量大小为 20 m/s,C 正确;过 t 轴上的(10,0)作平行于 v 轴的直 线,此直线与曲线交于一点,连接原点 O 与此交点,则加速度大小 即为连线与 t 轴夹角 α 的正切,tan α=
A.在时刻 t1,a 车追上 b 车 B.在时刻 t2,a、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 t1 到 t2 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 t1 到 t2 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 a 车的大
【解析】 本题运动图象为 xt 图象,图象中切线的斜率反映速 度的大小,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先正向运动速度减小,减到 0 后负 向运动速度增大,选项 B、C 正确,选项 D 错误.xt 图象中交点表 示相遇,所以在 t1 时刻 a、b 相遇,b 追上 a,选项 A 错误. 【答案】 BC
[解析] 由题意知,t=5 s 时,物体 B 的速度减为零,位移 1 2 大小 xB= at =25 m,此时 A 的位移 xA=vAt=20 m,A、B 两物 2 Δs 体相距 Δs=s+xB-xA=7 m+25 m-20 m=12 m, 再经过 Δt=v A =3 s,A 追上 B,所以 A 追上 B 所经历时间是 5 s+3 s=8 s,选 项 B 正确.
表示速度
表示加速度 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 示位移
表示初位置 拐点表示速度变
表示初速度 拐点表示加速度变化, 交点表
化,交点表示相遇 示速度相等
[诊断小练] (1) 在 xt 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 线.( ) )
(2)在 xt 图象中匀加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3)在 xt 图象中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大小.( )
3.解题思路和方法 分析两物体 画运动 找两物体 列位移 ⇒ ⇒ ⇒ 的运动过程 示意图 位移关系 方程
命题点
追及相遇问题的理解及应用
7.甲、乙两车相距 40.5 m,同时沿平直公路做直线运动,甲车 在前,以初速度 v1=16 m/s,加速度 a1=2 m/s2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乙车在后,以初速度 v2=4 m/s,加速度 a2=1 m/s2,与甲同向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求: (1)甲、乙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经历的时间.
【答案】 ABD
(1)位移—时间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并非物体运动的轨迹. (2)位移—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这是因为 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 x 坐标变大代表正方 向,x 坐标变小代表负方向. (3)位移—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速度,斜 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第一章
运相遇问题
考点一
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高频3)
1.
2.两种图象的比较: 名称项目 轴 xt 图象 横轴为时间 t, 纵轴 为位移 x vt 图象 横轴为时间 t,纵轴为速度 v
线
倾斜直线表示匀速 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 直线运动 动
斜率 面积 纵截距 特殊点
1 2 解 法 二 : 甲 、 乙 两 车 之 间 的 距 离 为 x = v 1 t1 - a 1 t 1 + x 0 - 2
1 2 v2t1+ a2t1 2
32 即 x=- t1+12t1+40.5 2 -12 当 t1= s=4 s 时,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有最大值, 3 2×-2
[答案] B
8.(追者匀加速,被追者匀减速)(2017· 郑州质检)2016 年世 界中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落下帷幕,代表中国参赛的河南男队 和河北女队取得了优异成绩.五人制足球的赛场长 40 m,宽 20 m,如图所示.在比赛中,攻方队员在中线附近突破防守队员, 将足球沿边路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初速度为 v1=6 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1=1 m/s2.该队员将足球踢出 后立即由静止开始追赶足球,他的运动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最大加速度为 a2=1 m/s2, 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v2=4 m/s.该队员 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
【解析】
(1)解法一: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设时
间为 t1 时,两车的速度相等,则:v1-a1t1=v2+a2t1 1 2 即 16-2t1=4+t1,解得:t1=4 s 对甲车:x1=v1t1- a1t1=48 m 2 1 对乙车:x2=v2t1+ a2t2 =24 m 故甲、乙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 2 1 距离: xmax=x0+x1-x2=64.5 m.
【答案】 D
(1)速度—时间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 (2)速度—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加速度. (3)速度—时间图线与 t 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