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有感

合集下载

激发情趣、开启心智、放飞心灵——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激发情趣、开启心智、放飞心灵——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等 鲜 活地 呈现 在 学生 面前 ,使学 生有 所 感悟 ,有 所启 发 ,在
潜移默化中受剑熏陶和感染,在耳濡 目染 中提升精神底气 , 让语文 学 变 为学 生精 神 享受 的 过程 ,在 此 过程 中使 学生 心
灵受 到 :
[] 1 潘新和.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 [ ] 北京:人 民 M. 教育 出 版社 ,2 0: 05 [] 2 李如 密, 孙元涛. 新世纪教 师教学艺术策略 【 】 北京:中国青 M.
生 的思 想 自由地 匕 。只 有这 样 思维 才能 灵活 、才能 广 阔, 翔
J 能 闪动着 创 造 性 的智 慧花 火 。 J 三 、 让知 识 鼓舞 精神 ,培 育健 全 人格
长 期 以来 , 受应 试教 育 的影 响 ,在许 多 教师 和家 长 的眼

好 学 生 、好 孩子 的衡 量 标准 就 是学 习成 绩 ,只注 重 了智
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 要 引导 学生 进行 再造 想 象和 创 造想 象 ,要 善于 把课 上 内 容和 生活 联系 起 来 , 诱发 学生 展 开想 象 的翅 膀 。 ( )鼓励 求异 思 维 ,激 发创 新 意识 。在 语文 教 学过 程 三 中,教 师要 鼓励 学 生捉 出疑 问 ,说 出 自己独到 的 见解 , 让学
年 出版 社 , 2 0 . O1
[ ][ 苏联 】 霍姆 林 斯 基 . 教 师 的 建议 [ . 京 :教 育 科 学 3 前 苏 给 M】 北
6 k 人文关怀,激发起学生情感的渴望,点燃起学生心灵的火 8
椭 种 姚 情 受
出版 社 , 2 O . 0 0
( 王红 河北省邢台学院教科部
与 进 步 ,发 自肺腑 地 爱护 每 一个 学 生而 不仅 仅是 少数 尖 子 生 ”,要 让更 多 的学 生表 现 自己的特 长 ,让 更 多的 学生 陶醉 在 成功 的 喜悦 中。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今年暑假,看了两本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一本是刘电芝的《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一本是倪文锦、谢锡金主编的《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这里我要谈谈的是读完倪文锦、谢锡金主编的《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本书后的一些浅陋的心得体会。

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是读完这本书,我对语文这门学科,对语文教学,对自己的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从一开始阅读的艰难,到渐渐的喜欢,再到后来的渐入佳境,我被书中对语文、对语文教材、对语文教学的独特思考和见解所折服,这是一本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认真阅读,深刻思考和慢慢体悟的一本书。

这本书实质上就是告诉我们每一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如何去做一位新型语文教师,其特点有三:一是顺应新时代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加强了课程这一领域的内涵;二是注重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过程的考察,坚持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考察其变化,而非简单地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三是注重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书中涉及到对语文课程的哲学思考,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构成,对语文新教材的看法,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和设计,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等等。

应该说每一个点都使我有所收益,但其中最令我耳目一新的还是关于语文教学设计这一块。

所有教师都知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要备教材,备学生,但书中提出作为教师还得备好教师自己,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得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与了解。

教师作为教学实施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对自己作认真分析,有较为客观的了解,而语文教师尤为需要备好自己。

语文课不同于其它课程,语文课绝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不是仅限于将某一个知识点给学生讲懂、讲通,语文课堂是师生精神滋养的神圣殿堂,语文教师所承担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精神境界的重任,说大了是对国家、民族未来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语文教师本身的精神境界就要过硬,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备好自己,在传授好知识的同时,要引领着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生长,要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是非曲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给学生一双慧眼

给学生一双慧眼

给学生一双慧眼【摘要】目前,初中学生在作文时,普遍存在着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象。

笔者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深入的思考。

探索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方法,即在作文教学中,以指导学生观察为先导,安排不同学段学生完成不同的观察提纲,并对观察提纲予以评价,从而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找到写作的灵感。

【关键词】初中作文指导观察观察提纲观察习惯【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32-02写作是一种积极的主体创造,是主体的一种自由自觉的精神创造活动。

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

[1]作文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作文本身是对生活的模仿。

笔者对所在学校(苏州景范中学)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了写作状况调查。

为了了解目前初中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了解学生是否关注自己的生活,以及能否将写作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结合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为2008年10月。

以下是结合写作状况所做的部分调查:另外,实际上,学生对其周边发生的事情留意程度是否存在差异,笔者也进行了一些调查。

为了了解其中学生写作困难的原因,我对学生的“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从表1-5的调查结果看,学生在“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问题上,认为有困难的是前者。

这也反映出学生的写作环境是沉闷、压抑的。

在日常的习作中,学生就不知道该写什么,那么到了考试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必然写作的难度就越来越严重了,这一事实从表1-6中可以看到。

我们应该在作文课上来引导学生关注周边的人和事。

在作文过程中应该形成互助的氛围,学生之间应该积极地讨论上至国家,下至自己身边的事。

《萌芽》组织的“新概念作文比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就只缘于宽松的、自由的、舒畅的征文形式。

我们应得到启发,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2] 而根据表1-1、表1-2、表1-3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就关注范围而言,学生的视野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有必要开设相应的专门的作文素材积累课,来引导学生关注其周边的世界。

更新教育理念 深化语文课改——访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

更新教育理念 深化语文课改——访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

潘 新和 ( 下简称 潘 ):这 要 看 从哪 个 层面 上 来说 。 如 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学生来说,考试决定他的未来,他 以
果 从本 体论 观念 的 层面 讲 , 当前面 临 的是 个转 型 期 , 向哪 一 个 方 向转型 ,这 是 …个 最 蘑要 的 问题 。 我 曾检讨 了叶 圣陶 先 生的 “ 生活 本位 ”的观 念 。 以往语 文 界 一般 的批 判 目光 都 是 盯着 他 的 “ = 论 ”的 ,叶 陶先 生 说得 很清 楚 , “ 具 只 j具 工 们 未 来 的所 有人 生 儿 乎都 包 含在 里 面 ,所 以 ,从 “ 生 活 ” 为 的 目的 ,会 不 知不 觉 地 蜕变 为 “ 为应 试 ”的原 【 就在 于此 。 J 太
能够 享有 提 高语 文 能力 的机 会 ,这 毫无 疑 问 就是 它 的最 大 的
活 ,这 就带 来 了一 系列 题 。 比如说 对 学生 的 言语 _性 、吉 人 语 爱好 、 占语 潜 能 、言 语个 性 等 方面 的 关注 ,基 本 上 已经 被
功 绩 。 九年 义务 教 育基 本 I 成 了人面 积 的语 文 普及 j 作 , 完 _
这 点就 最 可 。但 是 在我 看 来 , 问题也 …存 这 里 。 为 为人 排 除在 外 了 。现在 的语 文教 育是沿 着 功 利的 、 实用 的 目标 走
生的 、为 生活 的这 样 ‘ 种观 念 其实 隐 含着 个问题 , 比如说 的 ,认 为 学生 现在 学的 知识 , 一定要 在 成人 社 会所 规 划好 的
( 卷 、下卷 ) 语 文 :回望 与沉思 》 ( 上 ( 语文 :审
视与 前瞻》 ( 文 高考 :反 思 与重构 ( ( 语 《 中国写作 教育 思想论 纲 ) 中国现 代写作教 育 史 《 作: ) 写 指 向 自我 实现 的人 生》 ( 课程语 文教 学论》 高 ( 新 等 师范写作三 能教程 等著作和教 材1 余部 。 O

语文课程教学论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教学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学习、探索,对语文课程教学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语文课程教学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在教学中,我始终将这一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最后,加强文化底蕴的培养,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我深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为此,我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我通过播放音乐、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再次,让学生参与课堂设计,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最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例如,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我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五、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读《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读《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读《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是一本专注于探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重要著作。

通过深入剖析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理念、目标和方法,本书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发。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到书中的观点新颖独特,对我个人的教学思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和体会的总结。

首先,本书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作者首先借助系统论的视角,对语文教学的内涵进行了全面剖析。

他指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辨能力等综合素养。

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强调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

通过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深入剖析,读者对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思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其次,本书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独到的思考。

作者提出了“启发性教学”的理念,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他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作者还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另外,本书还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评价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作者对传统的语文评价方式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提出了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

他强调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了评价与教学的密切关系。

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观察和记录,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非常有益。

总的来说,本书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给我很大启发。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语文教学的内涵和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质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质

浅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摘要: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总目标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本人认为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要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性质,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二、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三、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只有这样,在新课改的崭新舞台上, 语文教师才能扮演全新的角色,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原则和内容,针对新的课堂特点,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和谐状态。

关键词:语文教师新课标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总目标的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师毋庸置疑地担当起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大任务,这一任务实施的关键就是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课改,首先是改教师。

”[1]那么,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在新课改的崭新舞台上, 扮演好这个全新的角色,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原则和内容,针对新的课堂生活方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和谐状态呢?本人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性质,把握合理的教学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说:“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

忽略了这一点,语文教学就会在有意无意之间降格为技能技巧的操作,就会有悖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

”因此当今的语文教师,应该既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又是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努力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

语文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基础学科。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是训练学生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并融合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础学科。

读《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读《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读《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是一本关于教育领域的重要著作,它关注了中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语文教学。

这本书的作者是教育学家王强,他通过对新课程体系下的语文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教学策略。

在阅读《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思考,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本书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即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忽视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而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我的实践中,我尝试运用这种教学理念进行语文教学。

我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并要求他们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在阅读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通过写作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本书还讲述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一种标准化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而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我进行语文教学时,我尝试运用个性化教育的方法。

我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比如通过问卷调查、个别面谈等方式。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我发现,通过个性化教育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2021

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2021

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2021新课程语文教学论学习2021-09-0514:07:29来源:热线电话:新课程语文教学论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理论下,语文教师的招录对语文教法的考查也日益显著,在江苏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常州地区已经连续几年对语文教学论进行了考查,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一节课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总结了现代语文教育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广泛吸收了外国母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课程理念。

在《义教课标》中,具体表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高中课标》中,具体表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这两种表述,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这就是: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改革语文学习方式;建构现代语文课程体系。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义教课标》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的重要意义,要从语文教育核心概念的发展历史来认识。

在语文教育历史上,曾出现过“思想教育”“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核心概念,用以指导语文教育实践。

“思想教育”主要是从教育的政治性、立场性着眼的。

当时认为,语文是“文”“道”的统一,思想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

应该说,这一概念揭示了语文课的思想教育的功能,但不是对语文教育本质属性的全面揭示。

“语文知识”着眼于语文本身,它的提出使语文教育从语文之外走到了语文自身。

但是,一方面,语文教育并不仅仅局限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语文教育还包括更广阔的内容;另一方面,这里所指的语文知识本身也存在局限性,主要是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所以,它对语文教育的意义也是有限的。

“语文能力”是最接近“语文素养”的一个概念,但是,二者在内涵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读《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读《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读《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一、当前语文教学应走出的误区。

随着新课程的出台,课堂教学出现许多新气象,教育学的形势变化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参与率提高了。

然而,当我们面对课堂里热闹的景象,心里产生疑惑。

什么样的课时合格的课。

不管什么问题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学生就能学会所学的知识呢。

自主学习是不是会学习或者说体现了学生主体性。

学生在自主学、合作学时教师干什么。

……通过学习自己认识到,自主学习目的性要强,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或在学习中发现自己不懂得问题,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未能解决,需在合作学习时得到解决。

教师要到学生中寻找或发现见解独到的人,也就是不同于常人的见解,与此同时还需要辅导自己心中有数的学困生。

而不是无事可做。

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要做到两点:1、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要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解决不了的问题求得帮助得到解决。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合作的目的是统一认识或达到共识,合作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这项活动的效果在于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后能力是否提高,如其不然,只是走过场,场面热闹而无效果,如此循环,害一代人也。

因此我们教师组织合作学习不但要重过程而且要重效果,虽然效果是层层递进的,但是学生终身收益。

其表现于:合作时学到自己不会的方法;学会自己不懂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与人合作,使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提高。

所以合作学应注意到以下几点:1、合作的目的;2、运转的程序;3、合作的时间;4、合作中的评价,做到有理有据。

5、合作时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便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6、必要时教师要在小组里发表自己的意见。

合作学习的时间一定要保证,不然就是走过场,无效的劳动。

二、语文教学要做到两个转变。

1.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首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与学生平起平坐,做到弯下腰来与学生说话,与学生交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于同学、教师进行争论,辩论,才能做无拘无束,无话不谈。

【读《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有感】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

【读《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有感】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

《【读《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有感】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摘要:《高化学新课程教学论》作者还特别提到了科学素养问题他提出,作者特别提出了探究式学习几错误认识,通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与实施、检验假设、交流表达系列活动才是探究完整程新课程改革是振奋人心教师作课程实施主体对新课程理和参与程直接定了课程实施效以及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因而教师迫切要有手边工具可以随随地学习、参考、借鉴我曾看些关新课标诸如课标类虽然对课标容作了很详尽分析但总觉得是就事论事冠冕堂皇容多而指导性、实用性不足正应了前人句话有心摘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店发现《高化学新课程教学论》这只有短短几容却涉及课表容分析新教材特从教学策略介绍到学习策略;从情感培养倒价值观培养;从课程开发到课程评价;从教学涉及到教师专业发展容囊括了学化学教师所应了、掌握得所有容尤其是正设置了标准链接、信息、直击课堂、思考与讨论等系列栏目而不仅仅是分析释课标含义与容感觉轻松易懂易学易用高生随着其生理和心理发展以及各成长环境不学生差异不断增加呈现出不性和发展潜能学校教育就是要承认这种潜能发现这种潜能发展这种潜能与初普及教育不高教育就是定程上发现和发扬这些学生潜能高阶段他们将根据己偏与特长确定己生职业而我们教育这方面做得是不足学生性不能得到张扬作者写道情感态与价值观形成不认知发生发展它有身特和机制要有效地落实情感态与价值观培养情景是情感态与价值观形成先条件;活动是情感态与价值观形成基途径;体验是情感态与价值观形成关键而作者列举了质量守恒定律课进行分析我理课程就是学生设计了情景教师课堂上学生创设活动学生学校体验这就是新课标理念这让我想起曾报纸登报道位庭主妇打扫卫生将两种清洗剂混起使用使用感到身体不适就睡觉结睡梦毒而死这就是旧教育方式悲剧教师仅仅按照教材要介绍氯气实验室制法学生们也仅仅掌握了这种方法但是实际生活可以产生有毒氯气方法很多而这简单方法却是被教材忽略这又不得不引起我们担忧现课堂上分要环保如三年高学完却没有闻到各种化学物质气味旦环境出现有害物质他们无法判断有害物质种类又如何做出防护?我们学习、讲授然科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上面提高事例不正是其科学素养低造成吗?《高化学新课程教学论》作者还特别提到了科学素养问题他提出有科学素养就味着人对日常所见所历各种事物能够提出、发现、回答因奇而引发些问题有科学素养就味着人已有能力描述、释甚至预言些然现象有科学素养就味着人能够识别国和地方定所赖以基础科学问题而且能够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见有科学见就味着人能够懂通俗报刊上刊科学能够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充分依据社交谈话有科学素养人应该能根据信息和产生信息所用方法评估科学信息可靠程有科学素养还味着有能力提出和评价有论据论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论独处结论化学作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门科学既是宏观又是微观化学学科特定了其学习者必须要从宏观、微观和等方面对物质以及变化进行多种感知从而形成了学习者心理上形成化学学习三重表征特宏观表征、微观表征、表证而探究式学习是完成这程形式作者特别提出了探究式学习几错误认识错误观探究是惟学与教方式作者提出高教学要提倡多样化教学形式学生易理容完全可以利用讲授形式完成探究并不是惟学习方式切忌把探究神话矫枉正现教学确有这种现象凡公开课必须探究无探究就不是课就如多年前要上课必须有若干次提问必须使用投影机、计算机追形式已超了对涵追错误认识二动手做是探究核心我们很多教师确实强调学生动手较探究片面理动手作者指出探究学习更要神思培养强烈探究识与科学兴趣通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与实施、检验假设、交流表达系列活动才是探究完整程错误认识三探究重程轻结论以往确实比较重学生参与程而结论已明示作者提出传统教学是重结论轻程扼杀学生学习生命活力而如分重视程而忽视结论样是事倍功半作者还提出教师我反思使教师把己教育教育教学实践作对象对其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修正己策、行、提炼、升华己教育理念教师反思方法记教学日记;再现反思;观摩与交流;行动研究教学而研究;对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总这不很厚其很多观、看法值得我们学习领会;很多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至关重要——读《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有感

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至关重要——读《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有感

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至关重要——读《新课程语文教学论》
有感
李竹平
【期刊名称】《人民教育》
【年(卷),期】2011(000)017
【摘要】潘新和教授和他的合作者们编写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无论是关于
语文教育价值和语文课程本质的论述,还是对于语文课程的反思和前瞻,处处渗透了改革激情和教育理想。

阅读此书,我充分认识到,在新课程的建设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而这本书又是语文教师教育的专业书。

【总页数】1页(P62-62)
【作者】李竹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心以理义养,技以读书长r——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阅读对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意义
2.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生命能量——读《湖南教育·语文教师》有感
3.提升专业素养适应时代呼唤--浅谈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
4.提
升专业素养适应时代呼唤--浅谈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5.新课程
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探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比较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比较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摘要潘新和所作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与王文彦、蔡明所作的《新课程与教学论》中共同提到一些内容,概括来说主要有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目标,阅读教学。

但是从作者对这些内容的译者具体表征与观注点上来看他们仍有诸多不同之处,并且在比较中也发现二者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在这些方面两本书不形成交错。

同时,对不断深入两本书共同提及的作文批改这一内容并结合时下一些研究作深入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教学;作文批改根据1997年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奖状的《授予博士、硕士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学科划分,语文课程与课堂教学论是属于教育学这个学科门类、教育学这个一级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这个学科之下的一个三级学科,也称研究方向。

然而存有学者对语文课程与课堂教学论的学科定位当今不同看法,也正是由于对学科的定位不同他们所关注与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

论著同时与该学科相关的著作也非常的多,通过阅读这些著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相关知识与学科动态。

以下就试对潘新和所作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与王文彦、蔡明所作的《语文课程与课堂教学论》进行比较研究,并试对二者共同涉及的内容之一“作文批改”作深入探讨。

一、《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与《教育工作者与教学论》总体内容比较从《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两本书中的内容设置中可以看出两卷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语言学家们现在已经对预科论与教学教学论两者进行了整合并达到统一。

两本书阐述在揭示内容时都善于进行古今中外的对比分析,同时也都都很着重于在教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中寻找依据。

完全一致两本书涉及的主要包括内容大致相同,但是编排及表述方式不同,对某些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相异,且前者更观注学科前沿。

具体表现为:(一)、语文课程性质不够《新课程语文教学论》设第三章“课程性质”共两节。

对新课标中其的定位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读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一)

读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一)

读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一)读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一)近几天在翻看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感觉蛮有意思的。

潘教授颠覆了叶圣淘、张志公、吕叔湘等先生建构的以“生活、阅读本位”的“实用吸收”型的现代语文教育的主流教育范式。

在基础理论方面他认为现代语文教育以应付社会和生活需要为宗旨,是符合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具有历史合理性,但是在社会日益发达的今天却有失偏颇,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他认为这种思想是非终极性的,忽视了人内在的生命、精神需要。

他提出:把语文和写作教育仅仅当作应付生活的实用需要,不仅贬低了语文和写作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也为应试教育大开方便之门。

他认为言语活动乃是人的一种精神建构,是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是人的确证,往往是超越世俗的实用需求的。

他认为语文教育学要由“外部”转化为“内部”或“内外同致”,以“言语生命”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概念,建立“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他的理论体系以人类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主义哲学为其“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理论的三大来源。

强调“人本主义”“人文主义”,认为人本主义在语文教育中体现为人的生命的血脉相连。

人的言语需求,既外在于生命,又内在于生命。

归根结底是内在于生命的。

因此应内(生命)外(生活、社会)同致,以内为本,以言语生命意识的培育为本。

他认为语文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本”就只是“言语生命”。

在教学实践层面上他是在“表现存在论”“言语生命力学”背景下发生重大转向:从当代重言语技能训练转向重言语动机和人格的养育,从重语文素养的培养转向重言语生命本性的养护,从重阅读转向重表现、重写作,发现并关注每一个个体的言语生命潜能、才情和天性、个性,顺应言语智慧的自生长,扶助言语生命的成长,引领言语上的自我实现,促成每一个言语生命的最大发展。

是的,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工具论”和“应付生活论”是符合当时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经济上积弱积贫,民不聊生,文盲充斥人民大众尚无普遍接受教育的条件的社会背景,在西方民主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平民的、大众的、普及的教育思潮应运而生,开设平民学校,“使全中国都受到教育”成为教育界的梦想。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变革,并积极参与其中。

在实践中,我不断探索、总结,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程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此,我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观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采用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 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新课程语文教学强调情感体验,我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

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学习,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质疑,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开展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语文教学提倡多元化教学方法,我努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文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古诗时,我会播放与古诗相关的音乐、图片,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诗歌的意境。

2. 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呈现给学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读《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读《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读《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是一本重要的教育著作,其中涵盖了许多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方法和实践的内容。

在阅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感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就我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阐述。

首先,《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着眼于当前的语文教育状况,指出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放下工具,关注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注重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现代化教学理念。

我认为,这种立足于当下的观点很有启示意义,因为语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需求。

在实践中,我会充分运用这些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更为实用的语文技能。

其次,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语文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作者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案例。

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

例如,作者提出了“启发性教学”的理念,强调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通过提问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这样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积极运用这些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还强调了文化的渗透和情感的培养。

作者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使我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我将更加注重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心。

此外,《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还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强调,评价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整体发展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

这对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提供了很大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有感
——语文知识的拓展延伸
黄惠芳
语文源于生活,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资源随处可见,小到一条广告标语,大到一个博物馆。

现代社会的书籍、电视、游戏、漫画、论坛、微博、博客等都可以是学生的阅读文本。

语文资源的宽广性和学生阅读文本的开拓性要求语文教学要具有综合性和延伸性、拓展性,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

在大语文观的影响下,现代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质疑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但是语文知识的拓展延伸方面显然还需继续改善,如潘新和先生在《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中所提到:“小说除了被拧干了的“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概念外,事实上已没有多少知识可教了……戏剧除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套路简介,再不见有像模像样的知识。

”“学校语文知识封闭僵化”。

除了这些量的知识是增长,学生很难再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

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网络互动媒介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们渐渐意识到信息即知识,用来衡量能力的标准自然不局限于静态知识的拥有量,更看重的是对信息的获取、解读和使用能力。

亦可说是一种综合的语文能力。

在2011年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提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4年级中的写字要求其中有一条:“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这些要求都表明语文教学急需和现代化接轨,培养综合能力强的,掌握现代技术的现代化人才。

而局限于文本分析和静态知识的学习的语文教学是不足以实现这一目的的。

那么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先拓展延伸语文知识。

笔者观察3-6年级语文教材都各安排了两次综合性活动,而这一活动就是实现语文知识拓展延伸的最佳切入点。

以五年级下册“走进信息世界”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首先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信息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还可以利用获得的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而后,分成两大板块──“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引
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在每个板块中,先提出活动建议,再提供若干阅读材料,供师生制订计划以及在学习活动中参考、选用。

板块一,安排了有关信息传递方式及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五篇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不同,就作用而言,在于提供信息、介绍相关资料。

板块二,安排了两篇不同类型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其作用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报告的范文,学生能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最后,还对今后如何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可行的建议。

版块一的课文《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把握自己》成一个梯度性地让学生了解到1、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信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通过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可以让学生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

──《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

”──《“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

──《网上呼救》
(5)认识沉湎网络的危害──《把握自己》
.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引导学生抵制不良信息,增强判断、选择信息的能力
(1)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沉迷于网的危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犯罪……②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通过这么一个完整的版块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信息、引导学生正确判断信息的好坏,是否值得吸收,为第二版块的信息收集,整合活动奠定了很好的媒介素养基础。

版块二: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最后,还对今后如何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可行的建议。

这一版块重在实践,是培养媒介素养的关键。

调查报告规范写作可以由老师指导,重点在于怎样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撰写“网络对青少年危害”研究报告为例:第一:要多渠道收集信息,不仅从纸质文本中获取,还可以从网络上的电子文本或图片中得到信息。

报告类的写作可留意《焦点访谈》节目,半月谈网和人民网等网上资源,时刻关注时事动态。

第二:选择、整合信息使收集的信息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例如作《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这一研究报告,首先选择有关这一内容的书籍或网络资源来阅读,记录下来,最后整合形成自己对“网络对青少年危害”的初步观点和印象。

第三: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网络化结构。

就是理清写作思路的一个过程,在头脑中重新组织编排所获得的知识,来为“网络对青少年危害”这一文章服务。

第四:勤于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勤于思考是靠平时养成的好习惯,不能一簇而就,教师可在教学当中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懂得针对问题去质疑和评价,给出自己的意见。

经过这么一个综合性单元的学习,相信学生在面对各种媒介所传播的各种信息时都能理解和正确选择,并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作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但纵观现在的学校语文教学,在综合性学习这一块显然做得不够。

有些教师就直接忽略了,只重视课文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