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合集下载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它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手中的钱变得不再那么“值钱”。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通货膨胀?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它呢?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经济实际需要,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需求拉动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迅速,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大幅增加,超过了社会的供给能力,就会拉动物价上涨。

比如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过热等,都会导致对原材料、劳动力等的需求急剧上升,从而推动物价上扬。

其次,成本推动也不容忽视。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随着工人工资的提高、福利的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随之上升,为了保持利润,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如果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或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会导致相关产品的成本增加,最终反映在物价上。

再者,货币供应量过多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关键。

当央行过度发行货币,或者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大量的货币涌入市场,而商品和服务的供应没有相应增加,就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此外,外部输入因素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波动、汇率变化等都会传导到国内,引发通货膨胀。

比如,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会导致国内运输成本增加,进而推动物价上升;汇率贬值会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国内同类商品价格的上涨。

面对通货膨胀,我们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应对。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借贷成本,抑制投资和消费,从而减少货币需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可以减少银行的可贷资金,降低货币乘数,收缩货币供应量。

财政政策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政策来影响经济。

例如,增加税收可以减少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政府支出可以降低社会总需求,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一、原因
1、货币供应量增加。

随着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市场货币
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货币价值降低,从而导致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2、经济增长率过快。

如果经济增长率过快,就会消耗掉原材
料和能源,导致物价上涨,从而造成通货膨胀。

3、政府政策影响。

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行业政策等,都可能会影响物价的变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二、对策
1、控制货币供应量。

政府应该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控
制货币供应量,以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

2、稳定经济增长率。

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政策,稳定经济增
长率,防止物价上涨,从而防止通货膨胀。

3、完善政府政策。

政府应该完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行业
政策,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防止物价上涨,从而防止通货膨胀。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通货膨胀的原因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主要观点是以需求过度解释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升。

这种通货膨胀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对价格水平产生拉上作用的过度需求有两个方面: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实际因素包括过度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其中主要是过度投资。

货币因素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度导致总需求过剩。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对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成本提高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二是一些垄断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大幅度地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三、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 )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和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这种结构型通货膨胀可分为三种情况:1. 需求转移型2. 部门差异型3. 外部输入型1.需求转移型。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时需求增加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就会上涨,而需求减少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却未必相应下降,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2.部门差异型。

英国经济学家萨尔沃用部门间的差异来解释结构型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服务业部门,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大体相同,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是由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的,结果造成服务业部门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形成服务业部门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从而成为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原因、处理措施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原因、处理措施

中国的通货膨胀以及应对措施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之一。

通货膨胀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还关系到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简略介绍通货膨胀同时、还将进一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此外,本文将对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就业水平的对策提出建议。

Inflation is one of the eternal themes of macroeconomics. As a monetary policy of our government, Infla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ustainable stability,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household living standard and social stability, so the rise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inflation also, will also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infl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impact on the economy. In addition, the paper will be to curb inflation, improve employment levels of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关键词:经济;通货膨胀;影响;解决economic; inflation; influence; solve通货膨胀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货币银行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一、建国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基本原因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滥发金元券,采取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用发行贷币的办法搜刮民财打内战,维持其统治。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仍然上涨的基本原因。

另一方面,在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人民币的最初一年里,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军费支出大增;而且生产又因为战争遭到破坏,少数不法分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新中国人民政府正确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统一财经工作,整顿经济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尽快组织恢复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止了持续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通货膨胀。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货膨胀1、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50年代,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刮“共产风”和“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瞎指挥,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连续下降,财政出现虚收实支。

1958年到1960年,财政累计赤字高达169、4亿元。

银行系统采取“全额信贷”,需要多少,贷多少,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贷,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贷。

出现指山买柴,指水买鱼,划地为矿的怪现象。

基建规模过大,财政连年赤字,导致银行信用大膨胀。

政府采取纠正“左”的错误思想的政策,并实施“调整经济比例,压缩基建战线,控制贷币投放”的经济方针,通货膨胀很快得到治理。

具体采取的措施是:⑴大力压缩预算内、预算外基本建设投资规模;⑵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⑶大量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⑷严格控制财政管理,压缩财政支出;⑸控制贷币发行,组织回笼贷币。

一直到1963年,国民经济有所好转,物价有所回落,经济秩序基本恢复。

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通货膨胀:这个时期属于“隐蔽性通货膨胀”虽然物价很稳定,贷币发行增长比例不是很大,但商品供应匮乏,上百种商品采取凭票限量供应,实际的黑市价格往往高于国营价好多倍,再加上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影响,使基建战线拉的过长,财政年连续赤字,贷币流通再次出现大的波动,直到改革开放前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大全五篇)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大全五篇)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大全五篇)第一篇: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11、通货膨胀的成因、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对策?1)、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说:这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以至于“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多的商品”而引起的。

或者说,因为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了按现价可得到的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2、成本推进说: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总供给方面生产成本上升所引起的。

3、供求混合推进说: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作用下所引起的。

4、“结构型”通货膨胀说:该理论认为即使整个经济生活中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也会发生。

5、通货膨胀预期说:该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如果人们普遍预期一年后的价格将高于现在价格,就会在出售和购买商品是把预期价格上涨的因素考虑进去,从而引起现行价格水平提高,直至其达到预期价格以上。

2)、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1、强制储蓄效应2、收入分配效应3、资产结构效应4、产出效应3)、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1、需求管理政策,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削减政府支出;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和公共福利支出和增加赋税。

紧缩性货币政策既控制货币供应量,缓减货币的增长速度,遏制总需求的急剧膨胀。

2、收入政策,具体政策包括指导性为主的限制;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强制性限制。

3、收入指数化政策,又称指数联动政策,是指在货币性契约中订立物价指数条款,使工资、利息,各种债券收益以及货币收入按照物价水平的变动进行调整。

第二篇:2011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摘要:作者结合目前国际、国内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趁势,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如何进行通货膨胀治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今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2021/7/9
1
•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 人民生活的如汽油价、房价、食品价等的 持续上涨。导致人民生活困难,买房热, 买房难等。
• 那我国的通货膨胀是怎样引起的呢?
2021/7/9
2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 1.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行扩张性货币 政策以来加之近年中央银行有发行过多的 货币导致货币增长过快从而引发了通货膨 胀。
• 2.需求拉上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理论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 其观点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我过现在由 于种种原因已经形成了总需Βιβλιοθήκη 大于总供给 的局面从而形成了通货膨胀。
2021/7/9
3
• 3.温和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 两种原因。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 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给出了问 题,属于成本推动;投资需求幅度为20% 为正常,而我国现在已经达到了25%,特 别是化工,冶金等行业的价格不断上涨引 起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此属于需求拉动。 温和性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因素国际传导, 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需求膨胀带动国内价 格上升,属于需求拉动;而原油及其他国 际初级产品通过进口带动国内价格上涨, 则属于供给因素,是成本推动。
2021/7/9
6
• ②生态失衡的表现之一是生态环境恶化,治 理生态环境必须花费大量的成本。治理的社 会成本费用又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各个公民和 厂商,这种社会成本最终要由生产厂商来承 担,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使产品的 价格升高,相应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生态 失衡还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开采的难度日 益增加,由此导致资源开采成本上升,原料 能源价格上涨,使生产厂家的内在成本增加。 造成所谓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解决方法
1. 调控货币供应: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控制货币供应,进而抑制通货膨胀。

2. 调控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经济总需求,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比如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收,降低财政赤字等。

3. 加强监管与管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操纵、垄断行为等不正当行为,以维护市场秩序,减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4.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提高生产力和技术创新,增加生产能力,提高供给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以满足需求的增长,从而减少通货膨胀。

5. 限制涨价行为:政府可以采取控制涨价行为的措施,如限制物价上涨幅度、控制房地产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等,以遏制通货膨胀。

6. 提高国际竞争力:通过改革开放,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降低进口依赖度,减少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

7. 教育和宣传:加强公众对通货膨胀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消费者对物价波动的适应能力,减少因恐慌性购买而导致的通货膨胀。

8.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通过国际间的联合行动,共同应对通货膨胀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4年为止,我国共发生了两次明显的通货膨胀:一次是1988——1989年,当时物价上涨率达到18.5%和17.8%;另一次是1993——1996年,当时的物价上涨率分别为13.2%、21.7%、14.8%。

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总需求的扩张,也有成本推进因素,还有体制方面的原因。

第一,总需求的扩张。

首先,财政支出有扩张趋势。

在我国,国家财政具有明显的公共财政功能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职能,即使财政收入弥补不了财政支出,也要通过赤字财政或者发行国债的方式实现对经济较高的投入。

财政支出的扩张造成政府需求始终存在扩张趋势。

其次,企业投资需求扩张。

在我国,由于体制原因,投资主体——国有企业不承担投资风险,不自负盈亏。

由于借钱可以拖欠,甚至可以不还,造成企业投资需求膨胀。

再次,银行信贷扩张。

由于企业投资需求膨胀,导致银行信贷扩张,迫使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放松的货币政策。

第二,生产资料、工资等成本推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放开价格管制,所有价格均由市场供求决定,导致价格水平迅速上升。

例如,在1993年,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0%。

另一方面,工资水平大幅增长。

成本的升高,推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

第三,结构性转换引发价格上涨。

首先,工资攀比引发价格上涨。

在体制转换时期,我国存在着多种类型的企业,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企业、三资企业等,效益好坏不等。

但是由于工资攀比,致使各种企业的职工工资有趋同的现象。

工资的攀比最终引发价格上涨。

其次,产品结构转换引发物价上涨。

由于生产方面的原因,我国产品供给结构无法完全满足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造成某些产品供不应求,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从而引发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

治理通货膨胀,我国主要采用以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为主的一系列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物价上涨率逐年回落。

在抑制通货膨胀中,中国的经验是不宜“急刹车”,而是要“软着陆”。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当前通货膨胀的影响挤财政货币政策的执行分析由于治理全球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政策刺激,原材料价格、股价、房价等急速上扬。

这些都使人明显感觉到前段时间的经济衰退正在演变成资产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

一、中国当前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1、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

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最低工资制、新《劳动合同法》等政策措施,保障了社会普通居民的利益,特别是下层人们的利益,但是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这又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上升,最终将走入“工资――物价螺旋”,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2、不完全竞争市场的高额利润致使价格总水平上涨。

垄断行业分为两种,一种在凭借技术上的优势,进行行业上的垄断,如美国的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因为深厚的技术优势,垄断了全球各国的电脑操作系统。

另一种是由国家控制下的垄断行业,如,我们国家烟草、电力行业,由国营垄断,私人不可经营。

垄断行为的最典型之处是,人为控制产品生产和供给数量,制造有利于自己的“卖方市场”状态,维持大大高于竞争性市场的产品垄断价格,以攫取垄断利润。

而我国的垄断行业有自来水、电力、公交、烟草、石油、天然气、电信、铁路运输、包括银行等等,都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

他们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市场”提高产品价格,不但会牵涉更多民生产品价格的上涨,还必然会推动下一步的物价上涨。

3、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扬导致中国的物价上涨。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促使我国对进口原材料的依存度逐年提,其中对大宗资源型商品的依存程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对于这些工业生产所必须原材料,我国政府和企业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因为这种大宗商品的价格决定权在国外,国内宏观调控部门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力很弱。

通货膨胀的应对策略

通货膨胀的应对策略

通货膨胀的应对策略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流通中普遍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通常会导致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面对通货膨胀,政府和个人都需要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本文将从经济政策和个人理财两个方面探讨通货膨胀的应对策略。

一、经济政策方面的应对策略1.货币政策调控:政府可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调整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

此举可以降低市场上的货币流动性,减少人们对商品的购买力,从而降低物价上涨的速度。

2.财政政策调整: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赤字、削减不必要的开支等方式,控制经济总需求,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此举可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需求,从而减少通胀的可能性。

3.监管市场秩序:政府可以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操纵、垄断行为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减少价格上涨的可能性。

4.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政府可以加大对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提质增效,减少生产成本,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二、个人理财方面的应对策略1.多元投资:个人可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以降低通货膨胀对个人财富的冲击。

多元投资可以分散风险,保持资产的保值增值。

2.购买抵抗通胀的资产:个人可以投资于一些能够抵御通胀的资产,如实物商品、黄金、大宗商品等。

这些资产在通货膨胀时往往具有保值增值的特性,可以有效对抗通胀带来的财富损失。

3.提高理财意识:个人应加强对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关注,提高理财意识。

了解通货膨胀对个人财富的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的投资和消费策略,避免财富受到损失。

4.控制消费水平:个人应合理规划消费,避免盲目追求奢侈品或过度消费。

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上涨会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因此适度控制消费水平可以有效应对通胀。

5.增加收入来源:个人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技能、创业或兼职等方式增加收入来源。

增加收入可以提高个人的财务状况,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财务压力。

面对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采取货币政策调控、财政政策调整、监管市场秩序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等策略。

通货膨胀怎么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怎么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怎么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是指市场上货币供应超过商品和服务供应导致总价格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解决通货膨胀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货币紧缩政策: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加强监管等手段来减少货币供应,从而控制通货膨胀。

2. 减少政府支出:政府的过度支出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因此减少政府支出可以减少经济过热,降低通货膨胀压力。

3.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款规模,从而限制货币供应,控制通货膨胀。

4. 采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控制总需求,从而影响通货膨胀水平。

5. 调整汇率:如果国内货币贬值,可以提高出口价格,降低进口价格,从而减少通货膨胀。

6.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减少生产成本等,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商品和服务供应,从而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7. 支持竞争政策:通过减少垄断和限制竞争的行为,促进市场竞争,从而降低价格上涨的压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解决通货膨胀的方法,不同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控制。

浅论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及治理措施

浅论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及治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担忧。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相对于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过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针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其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造成了需求过热。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人们的购买力增强,需求持续旺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大于供应,导致了物价上涨。

其次,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际市场上,部分重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如石油、钢铁、有色金属等,这对我国能源、建筑业、制造业等各个领域的生产成本造成了巨大压力,从而推动了价格上涨。

第三,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我国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包括放水冲击,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了货币超发,物价上涨。

最后,一些市场垄断和价格操纵的行为也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企业或个别经营者通过掌握垄断地位或操纵市场供求关系来牟取暴利,导致物价过高。

为了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从根本上控制货币供应量。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避免货币过度流通,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并适时进行逆周期调节,稳定货币供应量。

其次,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和调控。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打击价格操纵和市场垄断行为,保障市场竞争公平有序,防止物价过高。

第三,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供给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能力,缓解供需失衡问题。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通过多边贸易协定,稳定和调控国际原材料市场,降低我国进口成本,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总之,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包括需求过热、原材料价格上涨、宏观调控政策宽松以及市场垄断等因素。

治理通货膨胀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几个原因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几个原因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几个原因通货膨胀是指一种普遍上涨货币价值的现象,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货膨胀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通货膨胀的几个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货币供应过多是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实行了扩大内需的政策,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政府大量投资和采取了诸如降息、降准等措施来提供大量的货币供应。

然而,这种过度的货币供应导致了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迅速上升,从而推高了物价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货币供应过多不仅是由政府的金融控制政策造成的,还与外部因素如石油和黄金价格等有关。

其次,供求关系失衡也是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由于中国的供应链问题,特别是在农产品市场上,供求关系紧张。

农业供应链的失衡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从而带动了通货膨胀。

此外,中国人口庞大,消费需求量大,而供应侧的不足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中国需要加强农业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供给。

第三,成本上升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国内企业和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生产和服务业的成本也随之上升,进而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

尤其是在一些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中,成本上升的压力更为明显。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提高劳动力技能和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从而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最后,外部因素也是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全球化的发展使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外国经济和政治变动的影响也对中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等都会对中国的物价水平产生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外部因素,中国政府应加强对外贸易监管,提高投资和储蓄水平,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针对中国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过度印制钞票,以稳定物价。

浅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通货膨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也是国家经济环境中的常规挑战之一。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通货膨胀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经济问题。

本文将浅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原因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原因众多,其中包括供求关系失衡、成本推动、货币过度发行等。

在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供求关系的失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断提高,需求不断增加,但供给方面尚未完全跟上。

这导致了商品供应不足,商品价格上涨,进而推高了整体物价水平。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物价上涨使得人们的购买力下降,生活成本上升,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和固定收入人群的影响更为明显。

其次,通货膨胀还会引发社会不稳定。

当物价不断上涨,民众的不满情绪会逐渐积聚,甚至引发社会抗议和不安,对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产生潜在威胁。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对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成本的上升,企业的利润受到挤压,尤其以中小企业为主。

这可能导致企业生产能力下降,甚至一些企业不得不倒闭,对就业和经济增长造成影响。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策略针对通货膨胀,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是货币政策的调控。

通过适度收紧货币供应,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和幅度,以维持物价的稳定。

此外,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适应性。

另外,中国政府还通过价格管制和市场监管等手段,加强对物价上涨的控制。

加大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力度,打击市场不正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以降低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此外,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商品供应,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缓解供求失衡,稳定物价。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xx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一、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特点及类型。

(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二)特点:1.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三)类型: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1]。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分析: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2]。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

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价格不断上涨。

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

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

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1成本增高。

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

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

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

2024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2024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2024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思考通货膨胀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我们必须正视它,认真分析通货膨胀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表现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所谓普遍,是指通货膨胀不是指某种或某类商品及劳务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平上升;所谓持续,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而不是价格水平的暂时上升或从长期下降中的偶然回升。

通货膨胀一般表现为: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货币不断贬值,同时,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也持续上升,购买力持续下降,货币价值降低,物价持续上涨。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需求拉上。

这是指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成本推进。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来自供给方面的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输入型。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汇率所致)。

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开放型经济的联系甚为密切,开放的程度越高,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越容易实现。

根据输入品的不同,输入型通货膨胀可以划分为:第一,资源性输入型通货膨胀。

发生在世界性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借助于国际价格机制的传导,引起国内物价的上涨。

第二,货币性输入型通货膨胀。

因国际货币危机爆发,一方面,危机国货币大幅度贬值,以危机国货币标价的商品价格会大幅度上涨;另一方面,为了摆脱危机,维持汇率稳定,危机国会大量抛售外汇,由此引起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的严重失衡和汇价的暴跌,如此国际市场的大量外汇会进入国内,导致本币投放过多,物价上涨。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由于治理全球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政策刺激,中国国宏观经济形势自2009年11月开始由通货紧缩想通货膨胀转变,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股价、房价急速上扬。

这些都使人明显感觉到前段时间的经济衰退正在演变成资产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一、中国当前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的含义,就是商品涨价不是因为市场需求出现异常增长,而是因为商品成本现意外增加。

1、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

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最低工资制、新《劳动合同法》等政策措施,保障了社会普通居民的利益,特别是下层人们的利益,但是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这又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上升,最终将走入“工资――物价螺旋”,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2、农产品价格的易涨难跌。

由于近年来国内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袭击了多个粮食主产区,市场对粮价价格上涨预期高涨。

截至9 月28 日的数据显示,农业部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5.2%,而农业部菜篮子批发价格指数则同比下降5.1%。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止9 月24 日,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7%,涨幅超出上月。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 月上旬和中旬50 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9 月份中上旬,肉禽蛋价格环比继续小幅上涨,而蔬菜类价格则总体下跌,二者呈现两极分化走势。

同比来看,肉禽蛋价格保持高位, 涨幅略有增加,拉动CPI 上涨约0.2 个百分点。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要:由于种种原因通货膨胀正悄悄的降临我国,为了避免我国经济出现畸形发展,我们必须采取调整收入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提高利率,降低工资水平以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蔓延,使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通货膨胀、供需失衡、低汇率、宏观调节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2007。

11。

27)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当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但对通胀的来源和原因,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很不一致。

占主导的观点是,通胀由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增长偏快引起。

因此,今年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都是围绕着如何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

但是,收缩流动性仅对股市起些抑制作用,在房地产等生产性领域,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反而引起供给的进一歩紧缺,例如,收缩投资使得价越调越涨。

再例如,对猪肉价格的上涨,国务院采取的不是防止投资增长,而是指令增加投资。

实践已经证明,“两防政策”是相互矛盾的。

不管是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防住了经济增长过快,而对抑制通货膨胀根本没有效果。

对凡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如汽油价、房价、食品价等的持续上涨,我们都是眼睁睁的没有办法.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至今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引起本次通货膨胀的原因。

宏观调控南辕北辙、没有对症下药。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1、由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因素通缩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同样,通胀的本质也是社会总供需失衡,不过它与通缩相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有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需平衡在于:国内供给+总进口=国内需求+总出口。

当总出口大于总进口时,表现于顺差,企业手中握有外汇存款.此时,国内的需求是大于国内供给的,缺口部份就是顺差中的外汇购买力,只有当这些外汇用于进口等额商品时,总供需才实现平衡.根据此判断,那么我们当前国内商品总供给缺口就等于外汇储备的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一、建国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基本原因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滥发金元券,采取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用发行贷币的办法搜刮民财打内战,维持其腐败统治。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仍然上涨的基本原因。

另一方面,在1948 年12 月1 日开始发行人民币的最初一年里,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军费支出大增; 而且生产又因为战争遭到破坏,少数不法分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新中国人民政府正确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统一财经工作,整顿经济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尽快组织恢复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止了持续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通货膨胀。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货膨胀1、50 年代和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50年代,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1958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刮共产风和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瞎指挥,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连续下降,财政出现虚收实支。

1958 年到1960 年,财政累计赤字高达169、4 亿元。

银行系统采取全额信贷,需要多少,贷多少,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贷,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贷。

出现指山买柴,指水买鱼,划地为矿的怪现象。

基建规模过大,财政连年赤字,导致银行信用大膨胀。

政府采取纠正左的错误思想的政策,并实施调整经济比例,压缩基建战线,控制贷币投放的经济方针,通货膨胀很快得到治理。

具体采取的措施是:⑴大力压缩预算内、预算外基本建设投资规模;⑵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⑶大量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⑷严格控制财政管理,压缩财政支出;⑸控制贷币发行,组织回笼贷币。

一直到1963年,国民经济有所好转,物价有所回落,经济秩序基本恢复。

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通货膨胀:这个时期属于隐蔽性通货膨胀虽然物价很稳定,贷币发行增长比例不是很大,但商品供应匮乏,上百种商品采取凭票限量供应,实际的黑市价格往往高于国营价好多倍,再加上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影响,使基建战线拉的过长,财政19741976 年连续赤字,贷币流通再次出现大的波动,直到改革开放前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1、1979 年1980 年的通货膨胀:这个期间出现的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经过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破坏后经济恢复较快,工农业生产出现了上升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农业实现了连年大丰收。

同时为了调动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在改革的第一年,国家首先提高了过低的农付产品收购价格和8类付食品的销售价格,放开了小商品价格,客观上增加了财政支出,财政连手出现赤字; 第二,为了调整过去压低消费水平的情况,适当提高广大群众的收入水平,积极扩大就业,扩大了社会需求; 第三,1979 年以来新建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技术新,投资大,这些在建项目不能马上完工。

这就导致了1 980年明显的物价上涨,零售物价指数高达6%。

为了抑制物价继续上涨,克服面临的通货膨胀,在适当紧缩需求的同时,重点从改善商品供给入手。

压缩了基建规模,减少了财政赤字,控制了贷币发行,同时着重改善供给。

就是在国民经济计划和信贷计划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增加贷款支持日用消费品生产,增加农产生产资料和农村建筑材料的产量,加强重工业服务方向结构的调整,通过调整,既搞活了经济,满足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又基本上控制了贷币供应量过剩的问题。

2、1984 年1989年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较为严重,1984 年物价开始上涨形成基建投资、消费基金和信贷规模严重失控。

1985年和1987 年被迫采取全面紧缩的宏观政策,但是在物价上涨刚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又放开了贷币发行的闸门,这一放便不可收拾,1988 年1989 年物价上涨猛增到18.5%和17.8%,1988 年,银行现金净投放高达679 亿,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下降,商品市场出现抢购风潮。

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持续过热增长与物价改革不适当的宣传造成的。

1984年1990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到24120 亿元,占同期国民收入34.9%,年均增长率为18.5%,超过国民收入增长率近一倍,固定资产投资过大导致了银行贷款的猛增和财政赤字的不断扩大。

1984年1990 年现金发行,贷款数量平均每年递增26.6%和23.8%,而同期的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平均为9.3%和9.5%。

1984 年1990 年财政累计赤字高达575.6 亿元。

信用膨胀使社会总需求不正常扩大,而且巨额财政赤字使政府大量向银行透支和借款,进一步推动了物价上涨,加剧了通货膨胀。

在投资需求膨胀的同时,也出现了消费需求膨胀,1984年1990年,职工工资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7.9%,在个人消费基金增长的同时,集团消费也大幅度增加,1984 年1990 年间,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平均每年增长18.8%,消费需求膨胀。

1985 年我国实行了全面紧缩的贷币政策,以后又相继采取了紧中有松,紧中求活等政策措施,1989 年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实行紧缩的贷币政策与紧缩的财政政策,使通货膨胀得到抑制。

3、1993 年下半年1997 年的通货膨胀:1993 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过热,零售物价水平上升13、4%,1994 年零售物价指数竟高达21.4%,成为历史上最高的物价涨幅,1995 年以来,在行政限价和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上半年零售价格指数仍为113.3%。

下面对其特点、成因及治理进行分析:(1) 通货膨胀的特点:、物价上涨的时序呈现结构性。

1993 年下半年出现的通货膨胀与1984 年1989 年期间出现的种类价格同时全面上涨不同,表现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1994 年主要表现为付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影响总量不平衡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压总量与总需求已经很难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而1984 年1989 年的通货膨胀表现为投资消费需求双向膨胀,只要控制总需求通货膨胀很快得到抑制。

1995 年以来,通货膨胀出现了一边压需求,一边日用品,食品价格上涨,结构性矛盾与国有企业改革滞后等深层次矛盾突出。

、居民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承受能力逐步增强,没有出现盲目抢购商品风潮,居民能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支出,有选择性地购买商品。

(2)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工资奖金增长过快,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由于工资的刚性,生活资料价格由于通货膨胀上涨,导致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也不断上涨。

第二,能源、原材料、交通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加工企业产品成本上涨。

上涨了价格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再投入生产,反过来又推动产品价格上涨,这样周而复始,循环推动,形成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第三,税制改革加重了部分企业部分产品税务负担,提高了企业与部分产品的成本费用; 第四,汇率并轨导致进口产品成本上升,进而推动物价水平上涨。

、需求过度膨胀,贷币超量发行。

1993年以来,由于开发区与房地产热,1993 年下半年出现过热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率高达38.7%,1993 年固定资产计划投资8000 亿元,实际发生11800 亿元,1994 年计划投资1300 亿元,实际投资达到15926 亿元。

同时总需求过度膨胀导致贷币供应超量,1993 年贷币流通量高达5865 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导致贷币贬值,物价上涨。

、经济结构性失调,导致通货膨胀: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失衡,农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工业中基础工业的发展又滞后于加工工业,加工工业的产业结构又不适应消费结构的发展。

物价涨幅最大的是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产品和农产品,使其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

在二元经济格局下,我国各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发展不平衡,这些结构性矛盾都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国有企业改革步履艰难,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困难重重,形成倒逼机制,企业亏损不破产,贷款不偿还,市场竞争力差,效益下滑。

同时,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了维持企业的生存,银行又不得不给企业贷款。

、新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超过市场承受能力,1994 年价格改革、税制改革、金融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相继出台,在经济生活中引起连锁反映,影响到商品价格上涨。

(3)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综合治理,由于导致通货膨胀既有总需求膨胀的原因,又有成本上升推动与结构失调方面的原因,治理通货膨胀既要控制需求,防止收入超分配,又要改善供应,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优先发展农业及能源等基础与瓶颈产业,通过贷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的相互配合,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及结构上的平衡。

、深化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

通过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效益。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导致通货膨胀的问题。

、注重使用经济手段,此次通货膨胀是在由计划经济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的,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政府采取了软着陆的方式,实行适度从紧的贷币政策并辅之以稳健的财政政策、利率、汇率、税收、外汇等手段相互配合,1997 年通货膨胀得到了治理,软着陆取得了成功。

4、2007 年以来的通货膨胀:1998年2000 年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政府通过实行扩大内需,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贷币政策,通贷紧缩得到了治理,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 年的7.4 万亿元到2000年达到8.9 万亿元,2002 年达到10.2 万亿元,1997 年到2002 年平均每年增长7.7%。

2007 年以来,我国逐步显现出了通货膨胀的趋势,重点是日用消费品价格,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等价格上涨。

2004年CPI涨幅为3.9%,相对于2003年的1.2%, 上升幅度提高了2.7%,2005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9%,CPI 涨幅回落到1.8%, 2006 年CPI 涨幅仅为1.5%, 2007 年消费物价指数(CPI) 上涨4.8%,通胀率由2006年的1.5%升高至4.8%。

(见附图一:中国1980年以来通货膨胀率走势图)。

2008年1 月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7.1%,食品价格上涨18.2%;到4月份CPI同比增长8.5%,食品价格同比增长22.1%;到5月份CPI 同比上涨7.7% 较上月回落0.8%,食品价格上涨19.9%,较上月回落2.2%,紧缩政策见到一定效果, 但总体来说仍然在高位运行. 本轮通货膨胀的另一个特点是全球性的能源与粮食价格上涨,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价格的刚性与农业的弱质性和基础产业性是导致其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